登陆注册
4705900000013

第13章 进退两难(1)

姚广孝的不请自来,朱明月不认为是“保媒”那么简单。堂堂的当朝第一宰辅、第一军师,若果真那么清闲,岂不是要愧对世人的趋之若鹜?但是姚广孝不挑明,她就不会问。正如她对一些与他相关的事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宫廷盛宴之后,紧接着就是大年。这是皇上登基以来的第一个年节,朝廷上下都极为重视,包括皇宫在内,整个京城都在忙忙碌碌地筹备和庆祝;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喧嚣热闹,宵禁更是被一再地推迟。

大年初一的早上,各官员进宫去面圣。

也是在这一天,盖着皇帝玺印的诏书传至各部,正式启用“永乐”作为年号,并将这一年定为“永乐元年”。

在喜气且忙碌的气氛中,跟建文帝有关的一切,都成为往事。

年气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随后早朝恢复正常。每日上朝,每有奏闻,皇上躬亲询问,亲自批阅,连寻常奏报都不假人手,除少有的几日能够短暂安寝,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处理政务,夙兴夜寐,通宵达旦。以至于连大字也不识多少的原北军武官们,也跟着忙得不可开交。

朱能是御笔亲封的成国公,因朝廷急需用人,被安排到了刑部暂代尚书职务。

“国公爷,您这是弄啥子吗?”

“批文错了,错了,上面的字不是那么写的!”

“又错了,印绶咋能盖在那地方!”

朱明月跨进门槛,就瞧见爹爹垂头丧气地坐在桌案后面,拿着官印不知所措。在他身侧围着七八个身着文官官袍的书吏,摇头的、叹气的,还有几个抱着肩膀说风凉话的,脸上的轻慢之色显露无遗。

有几个官吏一着急,脱口而出就是家乡话。

朱明月这样看着,难免有些心疼。

比不得北平的大营,这里是京师,天不亮便要上早朝。还朝后,百官又要到皇城中的各自衙署里面办公,一坐便是一整天,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

她爹是统兵之将,就算不去校场练兵,也不该做这些文臣之职,平白挨这份清苦。

叩门声。——又轻轻敲了几下。

里面的人没反应,还在七嘴八舌地吵吵着。

领她们进衙署的那个官员有些尴尬,正想出声呵斥。红豆索性也不敲门了,清嗓子咳嗽了一下,“各位主事,我说各位主事!”

刑部在皇城的东南角,是六部衙署聚集之地。北面正对宗人府,正南是户部,斜角是翰林院,来往都是官员,甚少有闲杂人等。众人一听居然是道女声,不由得抬头往门口看——却见是两个年纪尚轻的姑娘,丫鬟打扮的那个,臂弯里还挎着一个三层的红锦木食盒。

朱能一眼瞧见是自家闺女,就想站起来去接,被红豆的一个眼神止住了。

“各位主事见谅,我家小姐因担心老爷伤后未愈、错过进补的时辰,特地送些药来。有所叨扰,还请勿怪。”

红豆语毕,几个书吏愣了一下,面面相觑,“国公爷有病在身?”

朱能马上一捂心口,趴在桌上呻吟道:“都是靖难时候落下的伤,老毛病了。要不几位先将这些批文做完,我再喝药也来得及。”

衙署里面的几个人都是刑部的老官员,深知朱能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哪敢耽搁?都悻悻地道了句“不敢”。这时候,红豆挎着红锦木的食盒,俏生生地走了过去。

食盒里盛着热气腾腾的糕点,做了十几人的份。官吏们不好拒绝,客客气气地将红豆请到旁边的耳房去了。眼见着众人呼啦啦地离开,朱能狠狠松了口气,伏在桌案上长吁短叹。

桌案上横七竖八地摆着文册和檄文,有好些还是边关奏报,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大多盖有玺印,已经由皇上朱批过了,发到衙署来由刑部的官员具体执行。

朱明月在文华殿前伺候过多年,对这些最是熟悉,走到近前时,随手拿起其中的一张,看到边缘被压得有些褶皱,上面的字迹却很工整,明显是练过几遍才誊写上去的。

印绶的确盖错了地方,不能盖在皇上的朱批下面。难怪刚刚那书吏急得直叫。

朱明月用手在上面一点,奇怪地问道:“这些奏本都是兵部的文书,却发到了刑部来,都要爹爹去处理的?”

朱能道:“还不是那些蒙古鞑子,前段时间把辽东给抢了,不仅杀人,还屠了城。辽东防御甚弱,不抵抗,也没通报,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遭屠戮。皇上大怒,当时就下令把都指挥使给砍了脑袋;当地还有很多官员,都要以渎职之罪惩处。我正寻思着从何处下手呢。”

朱能说到这儿,不由得一叹,道:“想当初镇守北平,一杆大纛摇过去,就把那些蒙人吓得跟什么似的。别说是来犯,就算近些放牧,也得掂量掂量够不够咱们北军大营塞牙缝的。现在可好。唉,亏你爹一个统兵之将,干巴巴地窝在衙署里处理刑罚之事。”

“现在可不是北平打仗的时候,爹爹身在刑部,非兵部,算是半个文官呢!您想要怎样处理?”

“蒙古鞑子给脸不要脸,打!”

“可那帖木儿大汗已于行军途中病逝了,蒙古军也已收兵。”朱明月指着最中间那一行,上面很清楚地写着。

朱能一拍脑门,“对了,太生气,给忘了。”

“前一位刑部尚书如何说?”

“前任?前任早被打发回家种地去了。”

“那皇上呢,皇上怎么说的?”

朱能歪着脑袋想了想,“皇上让我……让我主要查办那些地方官,抓出几个来负责。然后就是如何防御北平,做到长治久安。”

皇上的一字一句犹言在耳,尤其是改元“永乐”后,没多久就被蒙古军给抢掠了,不查,实在不足以安天下。

“起初这事儿并没交到刑部,只是在上朝时,皇上一声声地问,底下大臣就是不吱声,气得皇上当时就摔了奏册……”

朱能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不由得连声啧啧。这时候,朱明月放下手中的文书,转身走到殿门口,把两扇门扉都给掩上了。

“爹爹觉得是朝臣们明哲保身?”

朱能冷哼道:“不然呢?”

朱明月道:“朝臣们明哲保身,同殿称臣的原北军也是?”

朱能瘪着嘴道:“他们不是,但他们也没有表示。这倒是挺稀罕的……”

“爹爹,事凡追查,必要追根溯源。朝堂上群臣缄默,若非情由难堪,怎会无一人开口?”朱明月忽然觉得今日来对了。

朱能一愣:“什么情由难堪?”

朱明月道:“爹爹难道没想过,辽东防御为何如此之弱?朝臣们之所以不说话,莫不是因为他们都清楚地知道,造成辽东让蒙古军队犹入无人之境的原因,并非地方指挥使办事不力。正是……”

“是皇上自己的原因呢!”

“皇上?”

朱能浑身一震,更加惊愣的同时,下意识地往门口望了一眼,发现女儿早就把门关上了。

“爹爹可还记得,太祖爷当年为何要将几位王爷分封到各地?”

“屏藩。”朱能道。

“没错,正是戍边屏藩,就在北方这一带。”朱明月指了指桌案上的疆域布防图,“当年由宁王和燕王受命驻扎重兵防守,乃是为了抵御蒙古。可随后的一场靖难,燕军大营一路往南开拔到了应天府;另一位镇守大将宁王的部众则皆被燕军收编。再后来,北军扎根都城,宁王被徙居至江西南昌府。自此,这北方之防,有,便等于无。”

朱能听着女儿的言辞,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片刻,又听她低声道:“哪里是朝臣们闭口拆台,是根本没法说、不敢说。”

北平布防空虚,正是因为皇上自己离开了镇守藩邸,跑到应天府里推翻建文做了皇帝。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当年太祖爷之命,说得严重些,更是“忤逆祖宗”,一旦深究起来,又会延伸到“谋朝篡位、帝统不正”上。朝臣们各个心明眼亮,谁敢站出来多这个嘴?

“乖乖,若不是把闺女你找来,明天上朝,我还指不定要怎么胡言呢!”朱能瞠目结舌,一时半刻都没缓过来。

朱明月叹道:“爹爹,庙堂不比中军大帐,一言一行都需谨慎才是。”

朱能垂头丧气地抓着那几道文书,皱眉犯起愁,“不说不行,可说又说不得。皇上只给刑部三天时间,逾期必罚。这可如何是好?”

此刻换作其他人,首先想的,定然是将几个辽东的地方官捉拿起来严惩,将自己撇出去。

“诏命下到刑部之后,就没有官员给爹爹出主意?”朱明月问。

朱能忿忿地说道:“那些人,就恨不能赶紧抓几个来顶包!”

朱明月在意料之中,心里面仍是涌出一丝喟然。忽地就想到,是否正是深知爹爹这般秉性,皇上才会放心将此事交给刑部。

“此事说难办也真是难办,”朱明月道,“但并非没有应对的法子。”

朱能眼睛一亮,“月儿,你有办法?”

朱明月道:“爹爹可还记得一个人、一件事?”

朱能茫然地看着她,朱明月给他倒了杯茶,提醒道:“年节正月十三的时候,李尚书不是提出过一个建议吗?”

朱能摸着脑袋,跟着去回想,正月十三,皇上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当时君臣们相聚一堂,的确是有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及北平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并建议皇上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

“李尚书倒是有这么一说,皇上龙颜大悦,当即就下令将北平作为王朝第二个京都,并下圣旨昭告天下。可这与北平的防务有何关联?”朱能问道。

“若猜得不错,皇上应该是早有……早有‘迁都’之意。”

“迁——都!”朱能眼睛瞪圆了,愕然道,“你是说,皇上有意把整个都城都迁过去?”

这可是大事!满朝文武想都未曾想过!

朱明月道:“早前宫中的德兴太监来府上时,无意中提到皇上这段时间噩梦连连,哪怕是夙夜处理政务,也不愿意在寝宫里安歇。这么巧,李尚书就提出了‘定都’的建议,而皇上不假思索就答应了。爹爹不觉得这很奇怪?”

那李尚书也不知是摸准了皇上的喜好,还是根本就被暗中授意,特意挑了个恰当的时候将此事提出来。皇上当即将那道“定都”的旨意发出去,算是对群臣的试探,也是一种铺垫;而今北方布防空虚,又逢蒙古骑兵来犯,正好到了付诸实行的大好时机。

“从皇上的种种态度来看,他喜欢北平更甚于应天府,但是就算有心将都城搬过去,涉及祖制,又将耗费数年之功,不是那么轻易能去做的。现在却不同了,北平的防务牵扯到朝廷安危,且是皇上自己结的死疙瘩,不能指责,不能深究,又想要彻底根治,不如用一个三全齐美的办法。”

“什么三全齐美的办法?”

朱能问完,自己就先恍然一怔,“你是说迁都?”

朱明月点点头,“一旦将都城迁至北平,重新回到燕军驻守之地,既能根治北方的隐患,又给了皇上一个台阶,并在一定意义上使得‘永乐’年号真正成为正统,解决了皇上心有所想、口却难开的事,难道不是三全齐美?”

此时此刻,皇上也许正等着一个人,将这个提议说出来。

“这倒的确是……是个好办法……”

朱能被说动了,有些激动,又有些踟蹰,很多之前从未想过的、没留意过的事情,他开始在心里仔细地琢磨。但他又觉得满腹忐忑、心事重重,“这可是大事。大事,需要慎之又慎……”朱能摩挲着那道奏本,喃喃说道。

是大事。

但皇上早就想好了,何时做、怎么做,只是时间问题。

“月儿,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的?”

朱能看着她,有宠爱也有赞叹,说罢,又兀自道:“你瞧爹,差点忘了,我闺女原就是御前掌席,论资历,比起那些书吏来不知强出多少!”

朱明月道:“女儿哪有什么资历。这事也并非只有女儿能想到,御门前的朝臣们一向最懂得揣摩圣意,怕是早也想到了。只不过这差事最终落在爹爹头上,爹爹怕是要当那先出头的椽子了。”

还有一个原因,朱明月没说。

天底下最出类拔萃的一群人,其实都集中在庙堂。帝都易主之后,那些治国之才不是被株连,就是心灰意冷地出仕,现今围绕在皇上身边的旧部,再有能耐,一人也无法当百人用。百废待兴,能臣缺乏,否则刑部掌印也不会推到爹爹的手上。

像这种弯弯绕的事,原北军并不在行,姚广孝能想到,但他身份特殊,没有立场去提。归顺的建文旧臣们想到了,却也不会说,他们所有人的家大多在应天府,在富庶温暖的江南,谁愿意有朝一日突然迁至北平那种苦寒之地!

朱明月能预料到,一旦爹爹将这个想法在朝堂上提出来,会引起怎样的波澜。

朱能不知朱明月的千回百转,砸了咂嘴,无比豪情地道:“国公府有今日,皆赖天恩庇佑,舍身图报,舍我其谁!”

说到此,又笑着道:“前段时间你还说想回北平,现在不想回也得回了,正好借着了这个机会。”

朱明月不由得苦笑,她哪里是那意思。

离开衙署,已是黄昏时分。

从通政司穿出来,出了内皇城,走到长安街西大街上,很多酒肆和作坊都开始打烊了。走街串巷的小贩挑着扁担回家,剩下那些摆着的小摊,要赶在夜市来临、宵禁之前去城西。街道两旁的房屋里,渐渐升起了袅袅炊烟。

红豆拎着食盒,一路撅着嘴,却是老大不乐意。

“小姐,奴婢以为那些点心是做给老爷吃的。有几道的手艺还是跟北平府里过来的老厨娘学的,岂知被那些刑部官员给分食了个干净。”

“吴妈妈可是出了名的好手艺,居然肯教你。”

原北平府邸里面的老人儿已经都过来了,长途跋涉,路上病的病,累倒的累倒,耽搁了很多时日,总算是一个不差地来了京城。旧府邸里只留下一个老园丁看门。

若让他们知道,皇上有意迁都,几年以后很可能又要回北平,想必是要气歪了鼻子。

红豆笑着道:“吴妈妈说,小姐先是被接回老家,又一个人在苏州府里养病,那么多年,奴婢一直陪在小姐身边,她们是感激都来不及的。”

朱明月望向远处夕阳温暖的余晖,含笑未语。

同类推荐
  •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十三太保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十三太保

    唐末,沙陀人晋王李克用有十三名养子,称「十三太保」。其中十三太保李存孝为李克用手下一名悍将,健捷如豹,协助李克用入长安追击黄巢,打败朱温,惜因功高忠厚,反遭其他兄弟妒嫉。四太保李存信好大喜功,险将义父送入朱温虎口。十三太保为救义父,单人匹马勇闯敌军,然四太保不知悔改,设下毒计……
  • 潋滟白洋淀

    潋滟白洋淀

    白洋淀深处,是一位多伦多画家记忆里的无限风光,还是一群水乡少男少女命运的挽歌?是生命的避风港,还是灵魂的栖居地?面对潋滟的无边水波,作者给我们芦苇一样繁茂的内心感触……我多伦多的画室,朋友和画廊老板出出进进,墙上的画也换来换去。只有一张小画,老是呆在一个角落。它的背景是荷兰的一片芦苇,芦苇前坐着一个中国村姑。“荷兰”出于“尼德兰(Netherlands)”,中文真应该译为“泥沼地”。泥沼地的上帝肯定是个女的,像维米尔画里的女人,拖着肥大厚重的棉布裙子,把她的属地和子民笼罩其中,迷雾缭绕。
  • 僧袍下的皇太子

    僧袍下的皇太子

    唐天复四年。长安,中书令府。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春风挥舞着柔若无骨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大地,所有尘封已久的事物,都在春风缠绵拘呼唤中复苏过来。中书令府大院中,借着重中外泄的灯光,可以清晰的看见许多花都已含苞欲放,有几枝已羞答答的露出五颜六色的脸庞来。这显然是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春夜。但屋中那位仍立于深夜的灯光中的人,仍双眉紧皱,似乎去冬的寒意还紧紧的锁于他的面目间。这人年约六十,身材略瘦,但显出一副精干的样子。
  • 地震

    地震

    我和蕊的身子越贴越紧,我把蕊的舌搅进嘴里,拼命地吮吸。蕊的身子突然在抖,我也抖,整个床都在抖,窗户的玻璃也和着我们发出阵阵有节奏的颤抖。我俩迅速分开,怔怔地,相互瞅。我的腰间突然又开始抖动,严格说是震动。我吓得一激灵,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明白是我的电话。为了不影响和蕊的约会,我特意将手机调至震动档。电话是主任打来的,让我即刻到局里集中待命。这时,蕊也接到了电话,说刚刚发生地震,台里让她马上过去,可能要现场采访。
  • 国家之子

    国家之子

    “先他后你!”斯特西六岁儿子的照片上有人潦草地写上了这几个字。斯特西15岁就在男友的小车后排座生了一个孩子,17岁时因阻扰社工带走她的儿子而被判刑5年;尚未出狱就收到威胁的信息,让她坚信自己母子俩处于生命危险之中,于是她刚出狱就开始逃亡,引得警方与另一伙人都在追寻她!而且伊丽莎白·麦克莱恩也必须查清此事才能洗刷自己的污名!这一切究竟为何?为什么又把麦克莱恩卷了进来?欲知此事,请看《生死24小时》续集《国家之子》!精彩依旧,不容错过!!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机甲之妹纸凶残

    机甲之妹纸凶残

    地球发生了危机,人类被圈养,地球被智脑控制。凶残的地球妹纸苏启逃到了亿万光年以外的星际联盟,展开了一段神奇的旅途。连植物都会唱歌的神秘星球上,到底有着什么宝藏?贫瘠恶劣的兽人星上,有着什么秘密?当一切回到原点,面对拯救星球的使命她又该如何抉择?流落民间的王子?美男天才机甲士?神秘的星际海盗?面对他们眼底难掩的渴望,苏启一抹嘴,邪魅狂狷地笑道:就收藏一下呗!
  • 我夺舍了天道

    我夺舍了天道

    重活一世的秦风,居然成为了一个掌控万界的天道。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天庭众仙,斗破之主,斗罗之主,遮天之主,都成为了他的子民。他可以随意召唤这些人随他战斗……自此他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有霸道无双的孙悟空……有凭实力经常无意坑主的猪八戒……更有凶悍至极的僵尸王将臣,魅惑众生的妖姬等等……PS:此书全靠脑洞想象,情节有点突出,不喜勿喷。本书QQ群279565406,欢迎加入聊天打屁!
  • 佛说慧印三昧经

    佛说慧印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镇魂印

    镇魂印

    人死入葬,画冥妆、穿寿衣、下葬等头七。但有天我看到女人穿着大红嫁衣下葬,她却没有等头七。在送葬的路上有那么多人张望,她偏偏选上了我……
  • 权倾帝凰之永夜

    权倾帝凰之永夜

    因为一个意外,她被杀身亡,大难不死,巧回异世。来来去去身边如此众多的出色人物,她终决定选择那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事与愿违,高高在上的帝王,许她一场荣华,要她一句承诺,至此,她步步惊心。一纸诏书,她迈进那扇永无止尽充满黑暗与血腥的门,成为一颗身不由己的棋子。嫣然浅笑间的忍辱负重,波诡云谲下的黯然神伤,她几经生死,却大难不死。岁月蹉跎,人心叵测,她终究带着不甘遁逃他乡……
  • The Elusive Pimpernel

    The Elusive Pimpern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旧梦·石子船·龙朱

    旧梦·石子船·龙朱

    该卷本收录《旧梦》《石子船》《沈从文子集》《龙朱》,原子集发表于1930年12月至1931年8月。从小说中,可以看到时代变迁和作家对时代、人事的思考,作者创作风格的流变以及富有人文情怀的描写。该卷本所收录的小说,多为短篇,描写非常细致,人物形象很突出,是这个时期的创作特点所在。
  • 亡语者的救赎

    亡语者的救赎

    我本不属于这个世界,浑浑噩噩数年,终于有了唯一的牵挂唯一的牵挂却被人无情的夺去,就连找回她仅剩的希望也破灭了我想复仇之后与她一同而去可我已经死了变成了一具冰冷的骸骨我能做什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错了吗?不!错的是这个可怜的世界!我要亲手将其摧毁!
  • 影后你别跑了

    影后你别跑了

    【重生+系统】国民影帝恋爱了,对象是谁。梁家小姐?不,不是她。那个青梅竹马,不,也不是那是?是那个十八线的小透明苏撩。她撕经纪人,撕上司,撕黑粉……(纯洁1v1本人第一次写书,请多多支持有许多不足之处,会慢慢锻炼文笔的。本人不仅取名废,还取废名,所以主角的名字emmm…你们了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