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800000008

第8章 线与面(8)

总之,长征不易,《长征》亦难。王树增为此至少也经历了三层意义的“长征”:一个是实地的长征,反复亲临现场考察采风,感同身受;二是调研的长征,大量的采访,长期的积累,两百四十万字的调研笔记,水滴石穿,三是写作的长征,五载寒暑,废稿三十万字,也是一场拼智力、拼毅力、拼体力的马拉松。《长征》已经胜利了,但最终的庆贺为时尚早。王树增是个“干大活”、有“野心”的作家,他的宏大计划是用《远东朝鲜战争》(2000年出版)、《1901年》(2002年出版)、《长征》(2006出版)和《1911年》、“抗日战争”五部“非虚构类长篇文学”来构建他个人心中的宽广而有深度的中国近现代史。王树增是一个具备优秀作家的激情、想象与悟性,同时又具有一个军旅作家的英雄情结、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兼具一个学者的冷静、理性与学识的难得的文学将才。他向着广度与深度的文学长征已经路程过半,我们祝贺他,我们期待他!

(原载《文艺报》2006年十一月十六日)

4.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守

——写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五十同年之际

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五十五岁华诞。人们的目光因此聚焦在八一厂,因为八一厂是中国军旅文艺的重镇,是中国军旅电影的摇篮,更是无数军旅电影人和亿万电影观众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半个多世纪中,八一厂作为我国唯一的军事电影制片厂(也是全国唯一含军事教育片、军事新闻纪录片和国防科研片等多片种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伴随着历史前进的铿锵足音,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她的功绩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电影的史册上,深深地烙在“看着八一厂的电影长大的”亿万观众的心坎里。回望中国军旅文艺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军旅电影无疑是军旅文艺璀璨星河中最为灿烂夺目的星座,电影胶片不仅记录下了革命战争历史的壮阔风云及和平时期军营中的动人故事,更记载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社会表征。

半个多世纪以来,八一厂摄制完成了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和国防科研片等共计两千四百余部,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著名导演、编剧、演员。其中,一百多部影片获得“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金鹰奖”等国内国际大奖。几代电影观众正是伴随着崇高昂扬、激越阳刚的军旅题材电影成长,人们不仅从中得到了心灵的愉悦,更从中汲取了类乎信仰般坚定的精神力量。而八一厂那枚闪烁着金光的厂标更是深人人心,成为了军旅电影乃至新中国电影的标志性符号。

伴随着共和国和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光辉历史,八一厂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即“前十七年”“新时期”与“新世纪”。“前十七年”,八一厂拍摄了《地雷战》《地道战》《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英雄虎胆》《万水千山》《******》《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优秀影片。此一时期的军旅电影创作不仅书写了艰苦卓绝与辉煌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不仅承载着新中国建立的记忆与激情、仰慕与向往,更肩负着主流意识形态确立与表达的重任。作为一种对历史的正面书写,这些影片被赋予了宣传革命、巩固政权、歌颂英雄、鼓舞人民的话语权威,通过生动的银幕形象与富有意味的叙述表达,展现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而《闪闪的红星》因其对当时艺术教条和成规的突破而成为“文革”十年中一部“难得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审美价值的优秀影片”,她既巧妙地表达了八一厂电影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匠心,也不无巧合地拉开了军旅电影进入“新时期”的序幕。进入上世纪80年代,《归心似箭》《晚钟》《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精品力作逶迤而出,相继成为八一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尤其是《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系列巨片,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将规模宏大、艰苦卓绝、决定中国前途与命运并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全国解放战争艺术地搬上了银幕。这批影片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一具有特定社会文化内涵的时代背景下,对全国解放战争史诗化的银幕书写,因而具有了磅礴大气和诗情画意的独特美学品格与文化意蕴。进入新世纪,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随着来自以好莱坞为首的西方娱乐传媒集团的竞争、进口大片的冲击、电影院线的影响,和电视、网络的挤压,军旅电影乃至整个中国电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呈现出了极大的不平衡。“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八一厂正是在多元文化的复杂背景下坚守理想主义追求,克服外界和自身的种种困难,依然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在弘扬主旋律和适应市场化的结合上寻找新的出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走好为兵服务之路,在重大军旅题材创作上不断突破,在现实题材军旅影片领域里勇于创新。新世纪以来,八一厂先后推出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太行山上》《我的长征》《情暖万家》《八月一日》等优秀影片,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持续丰收,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发展繁荣军旅题材电影的新路。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嬗变。不可否认,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成熟,为文化建设实践市场战略提供了良性的经济环境,推动文化建设全面走向了市场化、产业化。然而,伴随着文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化建设也逐渐陷入了某种尴尬的窘境。

不少人往往以短浅的目光来看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社会上弥漫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集体情绪。而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化的先导,在转型过程中更是深深地烙上了市场与商业机制的印记。市场化迫使影片生产者将精神感官化,将理想现实化,将深度平面化,将历史空间化,以赢得票房。于是,一些影视制作者和发行人为了获得更大的票房价值,甚至抛弃精神和理性,把影视片制作成为享乐的世界、欢情的海洋,而丧失了应有的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在纷繁复杂、渐趋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军旅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承载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影片类型,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完成“现代化”转型和自我更新,同时坚守住自身崇高的英雄主义美学追求并持续完成对正面意义价值的强有力塑造,大力弘扬“主旋律”,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成为八一厂必须直面的挑战。

正是在此情势之下,八一厂电影人做出了“以坚守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转型期变动不居的社会背景下,八一厂始终坚守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以全新的视角演绎革命战争历史,并为其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始终坚持表现人民军队当下的现实生活,立足于部队“打得赢不变质”的光荣本色,大力挖掘军事变革进程中“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时代内涵。《惊涛骇浪》《冲出亚马逊》《太行山上》《我的长征》等优秀影片分别承载了八一厂在历史和现实两个向度上的坚守和追求,继续了对我军光荣传统的深度挖掘与重新建构,在军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坚守绝非一味地死守。当今电影理论和电影科技迅猛发展,电影市场更是瞬息万变,为了应对挑战,八一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始尝试从过去拍鸿篇巨制向大小题材结合,从历史军事题材向现实军事题材的“两个转变”。他们做出的一项大胆革新就是:按照题材选素材,以类型片的方式来经营,实现把主旋律影片类型化的过渡和转变。观念一变天地宽。以1998年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击洪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蓝本”拍摄的影片《惊涛骇浪》,定位为灾难救援片。为展现万众一心战胜洪魔的人间壮举,他们围绕这一类型模式,在体现“大灾难”和“大救援”上做文章,采用了多种拍摄方法,运用高技术合成,从而展现了极具震撼力的银幕奇观。《冲出亚马逊》定位为军事动作片,始终围绕心灵的撞击,强烈的动感和视觉的冲击展开情节,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并实现了票房上的突破。在坚守与创新的持续探索中,八一厂不忘使命,牢记责任,“坚守主流表达,坚持时代精神,坚定为兵服务”的“三坚”原则成为了八一厂的成功经验和前进动力。事实上,无论对于军旅电影还是对于八一厂而言,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弘扬时代主旋律都是必要而艰巨的任务。

主旋律影片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一个国家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就像足球比赛不能在足球场外寻找规则一样,主流电影不能在一种没有边界的情况下进行随意创作,不能为追求奇特的观赏效果而放弃基本的道德规范,更不能为了影片的商业利益而践踏人类的伦理底线。主流电影中对个性审美价值的追求并不意味着背离公共价值观念,不能把体现人类正面价值(正义、公正、忠诚、勇敢、善良)的艺术形象置放在一个被否定、被质疑、被漠视的叙事语境中,也不应该把这些追寻人类价值理想的人物描写成为一种虚幻的,迂腐的、甚至是可笑的角色。从国家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考虑,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制作,包括宣传必须整合在既定的价值体系之内。我们所谓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文化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基本理念,它是衡量与判断事物的终极文化标准。这其中包括历史(是非)观、道德(善恶)观、社会(正邪)观、伦理(荣辱)观、审美(美丑)观等。现在,我们应当避免不同叙事形态的电影在文化核心价值观上的相互错位,避免不同影片类型在终极文化标准上的相互偏离。本土电影产业应当在总体上整合文化精神架构,实现中国电影在文化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互通与共识,进而赢得国际市场上的普遍认同,为目前的电影发展提供一种确实可行的文化路径。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希望通过电影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承传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建构能够被国民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文化秩序。尽管不同国家所认同的文化内容不尽一致,相互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是,各国始终都把电影、电视放在文化传播的中心位置。目前,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反观当前我国的电影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商业大片几乎垄断了所有重要的电影资源,然而部分国产商业大片拿出来的却是一部部虚伪矫情、空洞苍白的畸形产物,华丽的外衣,掩饰不住精神的虚弱。国产商业大片近年来最令人担心的问题是它与好莱坞大片的趋同性危机,“越来越像,只注重模仿”,尤其太过注重视觉奇观的营造或提供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往往忽略了对民族文化原点以及文化传统的深入发掘,这使得国产大片无法在影片的文化核心价值领域进行相互整合,使我们的民族电影业最终没有形成一种像美国电影、韩国电影那样共同信守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没有建立一种整个行业共同敬重的文化价值取向。这也是多部大片的故事和人物“立不住”的深层次原因所在。而事实上,自一九九二年《真实的谎言》进人中国电影市场,十几年来好莱坞大片无论在题材类型还是叙事技巧上如何求变求新,但其所坚守和宣扬的美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即爱国、荣誉、团结、友爱、进取等积极向上的意旨包裹下的美国精神却始终如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主旋律电影同样可以既叫好又卖座,关键在于如何表达。

在商业大片席卷中国影坛的大背景下,军旅题材电影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也面临着自我提升的良好发展机遇。军旅电影应该站在民族文化复兴、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输出的战略高度来审视自身,积极完成对国家形象的正面塑造,始终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表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军旅电影不可推卸的责任。回望辉煌的历史,八一厂电影人信心满怀,展望光辉的未来,八一厂电影人任重道远。

(原载《文艺报》2007年七月二十六日)

5.金戈铁马高唱至文苑荧屏捷音联

——2005年军旅文艺巡礼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确实面临着一个“消费主导”的“图文并茂”的全新生态圈,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军旅文学在调适中重新定位,在定位中寻找突围,逐渐尝试和践行着主旋律的多样化、生活化、心灵化和艺术化,从而使军旅文学成功地穿越了画地为牢的传统边界,以更加雄壮、激越、嘹亮而又不失优美高雅的声音汇入了一个时代的合唱。化用毛泽东同志“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的词句,不妨可以说200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宏大背景下,形成了军旅文艺“金戈铁马高唱至,文苑荧屏捷音联”的繁盛景象。

同类推荐
  •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宋词亦然。《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精心选取宋词中的精品之作,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词人的生平,阐述其词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宋词中波谲云诡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 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及文化阐释

    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及文化阐释

    本书是对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意味的阐释,一些研究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出新时期小说与当代小说乃至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之间的关联,历时性地分析出新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历史渊源与创新性特征;一些研究通过对重要作家小说创作的故事原型和叙事模式的梳理,深入到对其诗学特征及其文化意味的深层阐释。
  • 经典的散文

    经典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俞平伯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俞平伯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俞平伯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著有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内蕴深厚,非常值得一读。
  •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增补版)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增补版)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一稿根据厉以宁讲授唐诗宋词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总论诗词理解的境界,包括诗词创作和诗词的主体分类;第二章具体论说唐宋诗、五代宋词、金元诗词、明清诗词;第三章分析厉以宁创作诗词的主题与情怀。该书是对厉以宁教授关于诗词的第一次系统整理,体现了厉以宁教授对诗歌本质、诗词流派以及诗人成就深入且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是柠檬草味道

    你是柠檬草味道

    何音和江行止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她知道他在外人面前清贵且不苟言笑,她却知道他多么的闷骚幼稚;他知道她是别人眼里的学霸,在他眼中确实十足的笨蛋;说不清什么时候,他们岔开走向不同的路,经年之后再次重新交集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 我用一生为你守候

    我用一生为你守候

    过去对顾苏橙来说,像是一张遥远而混乱的网,那些心动那些心酸,那些逝去的友情和那些离开的人……她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再碰上裴周明的一天。当年少已逐渐远去,回忆亦成为过往,已经背道而驰的她和他,可否有再续前缘的那天?
  • 邪帝的绝色凰妃

    邪帝的绝色凰妃

    她是将军府的嫡女,天生废材,受尽欺凌和侮辱。一朝惨死,再睁眼她已是21世纪王牌顶级特工,冠绝天下,自带空间,拥有神兽。他是无上之境高高在上的邪帝,风华绝代,俊美无双。生死一线相遇,从此他对她情有独钟,腻宠无边。她历尽沧桑只为救出双亲,涅槃重生,凤逆天下!他为他倾尽天下,逆天改命!某天,夜非儿扶额:“你是高高在上的邪帝,不能这么无耻。”“无耻?某帝邪魅一笑,本帝还有更无耻的,来,非儿,我们床上慢慢聊。”看男帝女凤强强联手,腹黑霸气,携手天下!
  • 快穿宿主她牛逼的要上天

    快穿宿主她牛逼的要上天

    季染是活了几千年的老妖怪,这个世界上没有她不会的事情,只有她不想做的事情。 她是季家大小姐,亦是轰动世界的人,可没有人知道,她还是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 季染有个毛病,就是不要太花心,可是谁让人家有那个资本啊。 季染是一个人,却又比人高级,说她是神,可她却又比神高一级! 别人不知道季染 来自哪里,又有什么样的身份,只知道她背景强大,。但她终归是没有跳过命运,她活了上千年,只是想要知道自己是谁?!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后汉演义(上)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后汉演义(上)

    本书讲述从“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卖饼儿 惊连坐投落校书阁”到“第五十回 定密谋族诛梁氏 嫉忠谏冤杀李云”的历史。汉室宗亲刘秀在反抗王莽的斗争中逐渐壮大实力,并最终重新建立起汉室宗庙。光武帝刘秀惩前毖后,亲揽大权,力防外威预政,在其励精图治之下,汉室出现中兴之状。明帝尤有父风,章帝初政可观;和帝以后,国事日非,外戚,宦官争斗,汉室权政再次陷入外戚和宦官的争斗之中……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共三章,分别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真三国无双ol

    真三国无双ol

    一个不公平的世界,一个继承着三国时期武魂的时代,几个贫苦的孩子,夹杂在几方势力争斗中的腥风血雨。
  • 乌云遇皎月

    乌云遇皎月

    她就像个小太阳,而我是躺在太阳下的旅人。因她照耀,终于抬头哭了。——硬汉汽车修理工VS二萌女作家的爱情故事。
  • 就叫灵界

    就叫灵界

    神犯下的错使得和世毁灭,他们自身则失去神力,化作新世界的灵气,这个新的世界叫灵界。这是一代队长及其队员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