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9400000026

第26章

释惠现。百济人。小出家。苦心专志诵莲经为业。祈禳请福。灵应良稠。兼攻三论。染指通神。初住北部修德寺。有众则讲。无则持诵。四远钦风。户外之履满矣。稍厌烦拥。遂往江南达拏山居焉。山极岩险。来往艰稀。现静坐求忘。终于山中。同学舆尸置右室中。虎啖尽遗骸。唯髅舌存焉。三周寒暑。舌犹红软。过后方变紫。硬如石。道俗敬之藏于石塔。俗龄五十八。即贞观之初。现不西学。静退以终。而乃名流诸夏立传。在唐声着矣。夫又高丽释波若入中国天台山。受智者教。观以神异。间山中而灭。唐僧传亦有章颇多灵范。赞曰

鹿尾传经倦一场  去年清诵倚云藏

风前青史名流远  火后江莲舌带芳

信忠挂冠

孝成王潜邸时。与贤士信忠围棋于宫庭柏树下。尝谓曰。他日若忘卿。有如柏树。信忠兴拜。隔数月。王即位赏功臣。忘忠而不第之。忠怨而作歌。帖于柏树。树忽黄悴。王怪使审之。得歌献之。大惊曰。万机鞅掌。几忘乎角弓。乃召之赐爵禄。柏树乃苏。歌曰

物叱好支柏史 秋察尸不冬尔屋支堕米 汝于多支行齐教因隐 仰顿隐面矣改衣赐乎隐冬矣也 月罗理影支古理因渊之叱 行尸浪 阿叱沙矣以支如支 儿史沙叱望阿乃 世理都 之叱逸乌隐第也 后句亡

由是宠现于两朝。景德王(王即孝成之弟也)二十二年癸卯。忠与二友相约。挂冠入南岳。再征不就。落发为沙门。为王创断俗寺居焉。愿终身立壑。以奉福大王。王许之。留真在金堂后壁是也。南有村名俗休。今讹云小花里(按三和尚传有。信忠奉圣寺。与此相混。然计其神文之世。距景德已百余年。况神文与信忠乃宿世之事。则非此信忠明矣。宜详之)又别记云。景德王代有直长李俊(高僧传作李纯)早曾发愿。年至知命须出家创佛寺。天宝七年戊子。年登五十矣。改创槽渊小寺为大刹。名断俗寺。身亦削发。法名孔宏长老。住寺二十年乃卒。与前三国史所载不同。两存之阙疑。赞曰

功名未已鬓先霜  君宠虽多百岁忙

隔岸有山频入梦  逝将香火祝吾皇

包山二圣

罗时有观机道成二圣师。不知何许人。同隐包山(乡去所瑟山。乃梵音。此云包也)机庵南岭。成处北穴。相去十许里。披云啸月。每相过从。成欲致机。则山中树木皆向南而俯。如相迎者。机见之而往。机欲邀成也。则亦如之。皆北偃。成乃至。如是有年。成于所居之后。高岩之上。常宴坐。一日自岩缝间透身而出。全身腾空而逝。莫知所至。或云。至寿昌郡(今寿城都)指骸焉。机亦继踵归真。今以二师名命其墟。皆有遗趾。道成岩高数丈。后人置寺穴下。大平兴国七年壬午。有释成梵。始来住寺。敞万日弥陀道场。精勤五十余年。屡有殊祥。时玄风信士二十余人岁结社。拾香木纳寺。每入山采香。剪折淘洗。摊置箔上。其木至夜放光如烛。由是郡人项施其香。徒以得光之岁为贺。乃二圣之灵感。或岳神攸助也。神名静圣天王。尝于迦叶佛时受佛瞩。有本誓。待山中一千人出世。转受余报。今山中尝记九圣遗事。则未详。曰。观机。道成。搬师。[打-丁+牒]师。道义(有柏岩基)子阳。成梵。今勿女。白牛师。赞曰

相过蹯月弄云泉  二老风流几百年

满壑烟霞余古木  低昂寒影尚如迎

搬音般。乡云雨木。[打-丁+牒]音牒。乡云加乙木。此二师久隐岩丛。不交人世。皆编木叶为衣。以度寒暑。掩湿遮羞而已。因以为号。尝闻枫岳亦有斯名。乃知古之隐伦之士。例多逸韵如此。但难为蹈袭。子尝寓包山。有记二师之遗美。今并录之

紫茅黄精[祝/土]肚皮  蔽衣木叶非蚕机

寒松飕飕石荦确  日暮林下樵苏归

夜深披向月明坐  一半飒飒随风飞

败蒲横卧于憨眠  梦魂不到红尘羁

云游逝兮二庵墟  山鹿恣登人迹稀

永才遇贼

释永才性滑稽。不累于物。善乡歌。暮岁将隐于南岳。至大岘岭。遇贼六十余人。将加害。才临刃无惧色。怡然当之。贼怪而问其名。曰永才。贼素闻其名。乃命作歌。其辞曰

自矣心米 貌史毛达只将来吞隐日远鸟逸过出知遣 今吞薮未去遣省如 但非乎隐焉破主次弗史内于都还于尸朗也 此兵物叱沙过乎好尸曰沙也内乎吞尼 阿耶 唯只伊吾音之叱恨隐[泳-永+善]陵隐安支尚宅都乎隐以多

贼感其意。赠之绫二端。才笑而前谢曰。知财贿之为地狱根本。将避于穷山以饯一生。何敢受焉。乃投之地。贼又感其言。皆释釰投戈。落发为徒。同隐智异。不复蹈世。才年仅九十矣。在元圣大王之世。赞曰

策杖归山意转深  绮纨珠玉岂治心

绿林君子休相赠  地狱无根只寸金

勿稽子

第十奈解王即位十七年壬辰。保罗国。古自国(今固城)史勿国(今泗州)等八国。并力来侵边境。王命太子奈音将军一伐等率兵拒之。八国皆降。时勿稽子军功第一。然为太子所嫌。不赏其功。或谓勿稽曰。此战之功唯子而已。而赏不及子。太子之嫌君其怨乎。稽曰。国君在上。何怨人臣。或曰。然则奏闻于王幸矣。稽曰。伐功争命。扬已掩人。志士之所不为也。励之待时而已。十年乙未。骨浦国(今合浦也)等三国王各率兵来攻竭火(疑屈弗也。今蔚州)王亲率御之。三国皆败。稽所获数十级。而人不言稽之功。稽谓其妻曰。吾闻仕君之道。见危致命。临难忘身。仗于节义。不顾死生。之谓忠也。夫保罗(疑发罗今罗州)竭火之役。诚是国之难。君之危。而吾未曾有忘身致命之勇。此乃不忠甚也。既以不忠而仕君。累及于先人。可谓孝乎。既失忠孝。何颜复游朝市之中乎。乃被发荷琴入师彘山(未详)悲竹树之性病。寄托作歌。拟溪涧之咽响。扣琴制曲。隐居不复现世

迎如师

实际寺释迎如。未详族氏。德行双高。景德王将邀致供养。遣使征之。如诣内斋罢。将还。王遣使陪送至寺。入门即隐。不知所在。使来奏。王异之。追封国师。后亦不复现世。至今称曰国师房

布川山  五比丘  景德王代

歃良州东北二十许里有布山川。石窟奇秀。宛如人斲。有五比丘。未详名氏。来寓而念弥陀求西方几十年。忽有圣众自西来迎。于是五比丘各坐莲台。乘空而逝。至通度寺门外留连。而天乐间奏。寺僧出观。五比丘为说无常苦空之理。蜕弃遗骸。放大光明。向西而去。其捐舍处。寺僧起亭榭。名置楼。至今存焉

念佛师

南山东麓有避里村。村有寺。因名避里寺。寺有异僧。不言名氏。常念弥陀。声闻于城中。三百六十坊。十七万户。无不闻声。声无高下。琅琅一样。以此异之。莫不致敬。皆以念佛师为名。死后泥塑真仪。安于敏藏寺中。其本住避里寺。改名念佛寺。寺旁亦有寺名让避。因村得名

孝善第九真定师孝善双美

法师真定罗人也。白衣时隶名卒伍。而家贫不娶。部役之余。佣作受粟。以养孀母。家中计产。唯折脚一铛而已。一日有僧到门。求化营寺铁物。母以铛施之。既而定从外归。母告之故。且虞子意何如尔。定喜现于色曰。施于佛事。何幸如之。虽无铛又何患。乃以瓦盆为釜。熟食而养之。尝在行伍间。闻人说义湘法师在太伯山说法利人。即有向慕之志。告于母曰。毕孝之后。当投于湘法师。落发学道矣。母曰。佛法难遇。人生大速。乃曰毕孝。不亦晚乎。曷若趁予不死。以闻道闻。慎勿因循。速斯可矣。定曰。萱堂晚景。唯我在侧。弃而出家。岂敢忍乎。母曰。噫为我防出家。令我便堕泥黎也。虽生养以三牢七鼎。岂可为孝。予其衣食于人之门。亦可守其天年。必欲孝我。莫作尔言。定沉思久之。母即起罄倒囊储。有米七升。即日毕炊。且曰。恐汝因熟食经营而行慢也。宜在予目下。餐其一。槖其六。速行速行。定饮泣固辞曰。弃母出家。其亦人子所难忍也。况其杯浆数日之资。尽裹而行。天地其谓我何。三辞三劝之。定重违其志。进途宵征。三日达于太伯山。投湘公剃染为弟子。名曰真定。居三年。母之讣音至。定跏趺入定。七日乃起 说者曰。追伤哀毁之至。殆不能堪。故以定水涤之尔。或曰。以定观察母之所生处也。或曰。斯乃如实理荐冥福也。既出定以后。事告于湘。湘率门徒归于小伯山之锥洞。结草为庐。会徒三千。约九十日。讲华严大典。门人智通随讲。撮其枢要成两卷。名锥洞记。流通于世。讲毕。其母现于梦曰。我已生天矣

大城孝二世父母  神文代

牟梁里(一作浮云村)之贫女庆祖有儿。头大顶平如城。因名大城。家窘不能生育。因役佣于货殖福安家。其家俵田数亩以备衣食之资。时有开士渐开。欲设六轮会于兴轮寺。劝化至福安家。安施布五十疋。开咒愿曰。檀越好布施。天神常护持。施一得万倍。安乐寿命长。大城闻之。跳踉而入。谓其母曰。予听门僧诵倡。云施一得万倍。念我定无宿善。今兹困匮矣。今又不施。来世益艰。施我佣田于法会。以图后报何如。母曰善乃施田于开。未几城物故。是日夜国宰金文亮家有天唱云。牟梁里大城儿今杔汝家。家人震惊使检牟梁里。城果亡。其日与唱同时有娠生儿。左手握不发。七日乃开。有金简子雕大城二字。又以名之。迎其母于第中兼养之。既壮。好游猎。一日登吐含山捕一熊。宿山下村。梦熊变为鬼。讼曰。汝何杀我。我还啖汝。城怖懅请容赦。鬼曰。能为我创佛寺乎。城誓之曰喏。既觉。汗流被蓐。自后禁原野。为熊创长寿寺于其捕地。因而情有所感。悲愿增笃。乃为现生二亲创佛国寺。为前世爷娘创石佛寺。请神琳表训二圣师各住焉。茂张像设。且酬鞠养之劳。以一身孝二世父母。古亦罕闻。善施之验可不信乎。将雕石佛也。欲炼一大石为龛盖。石忽三裂。愤恚而假[穴/(爿*未)]。夜中天神来降。毕造而还城方[木*尤]起。走跋南岭 香木以供天神。故名其地为香岭。其佛国寺云梯石塔雕镂石木之功。东都诸刹未有加也。古乡传所载如上。而寺中有记云。景德王代。大相大城以天宝十年辛卯始创佛国寺。历惠恭世。以大历九年甲寅十二月二日大城卒。国家乃毕成之。初请瑜伽大德降魔住此寺。继之至于今。与古传不同。未详孰是。赞曰

牟梁春后施三亩  香岭秋来获万金

萱室百年贫富贵  槐庭一梦去来今

向得舍知割股供亲  景德王代

熊川州有向得舍知者。年凶。其父几于饿死。向得割股以给养。州人具事奏闻。景德王赏赐租五百硕

孙顺埋儿  兴德王代

孙顺者(古今作孙舜)牟梁里人。父鹤山。父没。与妻同。但傅人家得米谷养老娘。娘名运乌。顺有小儿。每夺娘食。顺难之。谓其妻曰。儿可得。母难再求。而夺其食。母饥何甚。且埋此儿以图母腹之盈。乃负儿归醉山(山在牟梁西北)北郊。堀地忽得石钟甚奇。夫妇惊怪。乍悬林木上。试击之。舂容可爱。妻曰。得异物殆儿之福。不可埋也。夫亦以为然。乃负儿与钟而还家。悬钟于梁扣之。声闻于阙。兴德王闻之。谓左右曰。西郊有异钟声。清远不类。速检之。王人来检其家。具事奏王。王曰。昔郭巨瘗子。天赐金釜。今孙顺埋儿。地涌石钟前孝后孝。覆载同鉴。乃赐屋一区。岁给粳五十硕。以尚纯孝焉。顺舍旧居为寺。号弘孝寺。安置石钟真圣王代。百济横贼入其里。钟亡寺存。其得钟之地名完乎坪。今讹云枝良坪

贫女养母

孝宗郎游南山鲍石亭(或云三花述)门客星驰。有二客独后。郎问其故。曰芬皇寺之东里有女。年二十左右手抱盲母相号而哭。问同里曰。此女家贫。乞啜而反哺有年矣。适岁荒。倚门难以借手。赎赁他家。得谷三十石。寄置大家服役。日暮槖米而来家。炊饷伴宿。晨则归役大家。如是者数日矣。母曰。昔日之糠秕。心和且平。近日之香粳。膈肝若刺。而心未安。何哉。女言其实。母痛哭。女叹已之但能口腹之养。而失于色难也。故相持而泣。见此而迟留尔。郎闻之潜然。送谷一百斛。郎之二亲亦送衣裤一袭。郎之千徒敛租一千石遗之。事达宸聪。时真圣王赐谷五百石。并宅一廛。遣卒徒卫其家。以儆劫掠。旌其坊为孝养之里。后拾其家为寺。名两尊寺

吾东方三国。本史遗事两本。他无所刊。而只在本府。岁久刓缺。一行可解仅四五字。余惟士生斯世。历观诸史。其于天下治乱兴亡。与诸异迹。尚欲博识。况居是邦。不知其国事。可乎。因欲改刊。广求完本。阅数载不得焉其曾罕行于世。人未易得见。可知若今不改。则将为失传东方往事。后学竟莫闻知。可叹也已。幸吾斯文星州牧使权公(辏)闻余之求。求得完本送余。余喜受。具告监司安相国。(塘)都事朴候。(佺)佥曰善。于是分刊列邑。令还藏于本府。噫。物久则必有废废则必有兴。兴而废。废而兴。是理之常。知理之常而有时兴。以永其传。亦有望于后来之惠学者云

皇明正德壬申季冬。府尹推诚定难功臣嘉善大夫庆州镇兵马节制使全平君李继福谨跋

生员 李 山 甫

校正生员 崔 起 潼

中训大夫行庆州府判官庆州镇

兵马节制都尉    李 琉

奉直郎守庆尚道都事 朴 佺

推诚定难功臣嘉靖大夫庆尚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安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极品拳

    极品拳

    高中生李加倍刻苦练习T拳,克服重重困难,夺得T拳冠军的艰苦历程。说明运动本身是艰苦的,取得成绩是甜蜜的。而真正快乐是运动的过程,至于冠军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实这哪里是运动,这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级星辰诀

    九级星辰诀

    赵家少爷赵辰从小表现的修武天赋了得,然而三年始终无法踏入武者,逐渐沦为天星宗的笑话。三年时间里,赵辰没有放弃过修炼,三年努力,破茧成蝶,得九级星辰诀,走上一条武道巅峰之路。
  • 杂货铺的格格巫

    杂货铺的格格巫

    杂货铺里有个很凶的格格巫,我们无意间却发现了格格巫的孙女。女孩身穿白色长裙,笑起来却灿烂极了……
  • 极品养生菜

    极品养生菜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也越来越重视菜品的养生保健功能。包含菜品正从传统的油腻、制作繁复向尽量保持菜品的原汁原味、更多注重养生功能转变。《极品养生菜》为您介绍各种菜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功效,希望能把科学的膳食观念和烹调技法传授给大家,使人们能从每天的膳食中摄取充足的营养,让自己、家人及朋友都能因此吃出健康,吃出营养,吃出乐趣,活得长寿。
  • 重生之半妖攻略

    重生之半妖攻略

    天矶仙君大帝,因天界站错队,打回原形石头。万年之后的复苏,天地间以无灵气,无法修炼。阴差阳错的成为了皇帝嫡孙女,揭开逆天阴谋。昔日女帝在权力与争斗中,续写新的盛世繁华。
  • 暖婚,我的腹黑老公

    暖婚,我的腹黑老公

    第一次相遇,苏白醉眼朦胧,盯着季霆深俊朗的侧脸,对他喊:“爸爸,你真是四海八荒第一绝色。”直到某天,她成了申城首富流落在外的外孙女。苏白认祖归宗,给季霆深点上烟,恭恭敬敬地叫他:“季叔。”殊不知,多年前枪林弹雨的战场,他早已是她的救赎。*婚后,苏小姐问季先生:“那时候,你怎么就看上我了呢?”阳台藤椅上,季先生搂着妻子:“当时觉得这姑娘傻,我再不领回家,她就该哭鼻子了。”【1V1,婚恋小甜饼。】
  •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本书从四个方面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
  • 重生女帝狠妖娆

    重生女帝狠妖娆

    前世她是被爱人毒死的丑后,魂魄被困在画中,日日受尽折辱。今生她是美艳过人的女帝,渣爹、毒妾、蛇蝎的庶兄庶妹……个个都没有放过。前世他是她夫君的叔叔,今生却缠住她不放,愿许之以江山。且看他们如何并肩战斗,报前世冤仇,解今世之谜,共创盛世。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 On Liberty

    On Liber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