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9500000022

第22章

庞明点点头,说:“时间太久了,印象有些模糊。”

“电影也看了吗?”

“看了。”

“你认为电影改编得如何?”乔云紧追着问道。

“很不错的。扮吉卜赛女郎的女演员表演得特别好,把美丽、善良、纯洁而又勇敢的埃斯梅拉达演得维妙维肖,还有畸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也很有特色……”

“你对改编者把小说中的另一条线,即失去了女儿的母亲的悲惨境遇的那一条线全部删去,是怎么看的?”

“我认为改编是成功的,因为它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抓住了雨果这部巨著的精髓,即通过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揭开了教会的堂皇面纱,把它的虚伪与阴毒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我不否认。但我认为埃斯梅拉达的可怜的母亲,那个十几年来蛰居在阴冷的广场地窖里伴守着女儿遗下的一只小红鞋活下来的,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母亲,无论如何不应该删去。真的,我读那些章节不知有多少遍了,但每读一次仍然感到心尖发颤。想想吧,一边是巴黎圣母院神圣的殿堂,一边却是肮脏黑暗的地窖;那神圣的殿堂之主——副主教富洛娄正为满足自己的兽欲而制造着种种卑鄙无耻的阴谋,甚至不惜残害无辜的埃斯梅拉达;而在那阴暗的地窖里,却挣扎着一个日夜思念孩子的白发老母,然而她哪里知道,正是她旁边这个令她万分崇敬、连跨入一步的资格都没有的殿堂里,隐匿着要杀害她日思夜梦的女儿的凶手!每当我读到那枯瘦如柴的老太婆对着女儿的小红鞋,一连数小时目不转睛地喃喃忏悔、自责和祈祷的文字,只感到心里的血一滴一滴地往下淌落。”

乔云讲述着,两眼闪动着泪光。她动了感情。

庞明捧着书,不无钦佩地看着她,但他又隐约感到,这种动情之中似乎又有某种偏激和过于执着之处,他想发表意见,一时却想不出适当的话语。耳边传来唏嘘声,回过头去,他看见杨淑媛把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流着泪又亲又吻。

这一顿饭除了小康康的胃口不错外,三个人都没吃多少,有两三盘菜就只动了一下。

饭后闲聊,仍然是在乔云和庞明之间进行,杨淑媛一直低头不语,问一句答一句,有时问几句才答一句,但她却听得十分专心。

乔云好像对庞明所从事的事业产生了兴趣,从山区的景色、老乡的风俗、野外生活的艰苦与乐趣,到水库的拱形坝和提灌站的秒立方流量,无不一一问及。庞明如数家珍地回答着。他讲大洛山区原始粗犷的自然美和当地纯朴、骠悍的民风,讲历代反动统治者对山民的榨取、镇压和对山区的破坏,讲白云崖上那经受了几十年风雨仍赫然在目的“红军万岁”的石刻标语,讲十年动乱中群众的困苦和觉醒,讲自己与伙伴们风餐露宿的生活,讲为了调查一条小溪的源头怎样在深夜去叩响猎人的小屋,为了摸清水流的规律怎样与滩头的牧羊人结成了朋友,讲工地上几十个爆破点同时起爆的壮观场面,讲水库落成时老老少少的山民和衣跳进水中尽情嬉戏的情景……

乔云听得入了迷,连碗碟都不洗了,脸上不时浮现出艳羡的神色。照理说,杨淑媛对这一切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但她却像第一次听说那样听得津津有味。她有点奇怪:那样单调枯燥的山区生活,自己一旦离开,为什么就变得这样有声有色,其乐无穷了呢?她偷眼看着侃侃而谈的庞明,再一次从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男子汉身上强烈地感受到了那种“气质”。多么宝贵的气质啊,它能化平庸为跌宕,化腐朽为神奇,化艰苦为欢乐!呵,她真倾慕,她真后悔……

小康康却不大喜欢听大人们讲的这些,开始要这要那地撒娇。

庞明伸手去抱他,小家伙却“嗯”地缩回妈妈的怀里躲起来了。

杨淑媛疼爱地拍拍儿子的屁股:“这个娃娃怪得很,除了我谁都不要。老头子把他当成心肝宝贝,他就是不卖帐,气得老头子干瞪眼。活该!”提起丈夫,她的气又上来了。

乔云插言道:“其实,老傅喜欢娃娃还是个难得的优点,”说着,在杨淑媛背后含蓄地一笑。

为了避免再谈起傅玉山,杨淑媛起身走到窗前,夸张地惊叹道:“哟,牵牛花开得好漂亮!上前天来都还是花蕾呢。”

乔云走过去,悉心地把几个空蛋壳按几何图形放在花盆里。

庞明在一旁欣赏着,说:“到底是女同志,总是喜欢花花草草的。”

“不见得吧。”乔云冷不丁地说道,做着自己的事情。

“你这个人呀,难道你不爱这些紫红、淡蓝的小喇叭?”庞明抚弄着一朵开得正盛的花儿,“连我这个客人都看得迷眼呢!”

“爱当然是爱的,”乔云走到洗脸架前擦着手,有点儿勉强地笑道,“不过,根据辩证法,爱与恨是对立的统一,是难解难分的。对吗?”

一朵淡蓝色的牵牛花掉落了,它在窗外打着旋儿飘着、飘着,终于飘落到地上不动了。

杨淑媛睹物伤情,凄然低声道:“我又爱花,又怕看花,爱花的美丽,怕看花被糟蹋,特别怕看到这种孤独的落花,它总让我想起人生。”

乔云乜斜了表妹一眼,没有说话。

庞明忍不住发表见解道:“对于牵牛花我倒还有个早已形成的看法:它虽然生来就柔弱,但却有着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而且从不推拒外来的帮助,不管它自身怎样遭风遭雨,失去了多少心爱的鲜花绿叶,都决不灰心、丧志,只要根藤尚在,生命尚存,就总是不停地向着新的境界攀登,攀登……”

直到讲完这番话,庞明才意识到,饭前谈论《巴黎圣母院》时自己想要表明的意思,已经不知不觉地说出来了。

乔云和杨淑媛定定地凝视着面前的牵牛花,默然不语,她们的眼眸在一瞬间都变得更加明亮了。

她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杨淑媛坐在藤椅上,一边织毛衣一边想心事。正爬在地板上玩皮球的小康康突然跑到她的膝间,嚷着要“上街街。”

自从儿子上全托后,难得接回家一次,一接回家就少不了“上街街”,如不满足要求,耳膜子休想安静一刻。她想了一下,收好毛线,抱着儿子下了楼,朝繁华的明珠路走去。

“妈妈,高房房!高房房!”小康康突然站住了,指着马路对面,转过脸来向妈妈报告。

“好,乖乖,高房房,高房房。”杨淑媛随口应付着,掏出手巾给儿子擦鼻涕。

小康康挣脱妈妈的手,目不转睛地望着天上:“长手手!长手手!”

杨淑媛抬头看了看,原来是一座巨大的塔式起重机高耸在半天空中,正转动着长臂吊运水泥预制件。起重机旁边,一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已初具规模,建筑工人正在各层楼上进行装修。

她一边照看着儿子,一边欣赏着街景。真奇怪,她竟然有一种童心复苏般的情感!可以说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她向自己所居住的这个城市睁开了眼睛。她看到一个既谙熟又新鲜的世界。

过去,她上街是绝不看行人的表情的。她不愿看笑脸,觉得那些笑都是虚伪的、轻浮的;她也不愿看愁容,自己的愁苦已经太多了;她最不爱看见那些毫无表情的脸,那会使她想到人世间的冷酷……可是眼前却大不相同了,她觉得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管是欢笑的、忧愁的、严肃的,仿佛都变得真诚、坦然而又可亲了。

“哇——”

小康康的哭声——小家伙在人行道边上跌倒了,她急忙跑了过去,可是一个民警已经先一步跑去把孩子抱起来了,见她过来,和蔼而严肃地说:“同志,请注意安全。”

她抱起儿子,准备回家了,可是小家伙又哭又叫,非下地“走街街”不可,怎么也哄不住。

“到展览馆那边去吧。”她对儿子说。

小康康在展览馆广场的喷水池和草坪间又蹦又跳地奔跑、玩耍着,她就坐在公用靠椅上休息。多年来的头一回,她有心情仔细瞧一瞧这座凝聚着自己汗水的庞然大物。它仍然是宏伟壮观、气宇非凡的,五颜六色的展览海报和商品广告贴满十根巨大的柱子,进进出出的人们从表情到步态都是轻松的。这里正在进行四、五个展览会,从工交展览、摄影展览到计划生育展览,观众盈门。

小康康忽然指着前面叫着要吃冰糕。杨淑媛看看,展览馆前果然有流动的冷饮车,便走过去买了一支豆沙冰糕,坐在石梯坎上喂儿子吃。小家伙眉飞色舞,笑得像一朵花。

“杨淑媛!”

她好像听到有人在叫喊自己,抬起头来,只见一个穿黑丝绸连衫裙,高跟鞋,长得又白又胖的少妇已经来到面前,迷惘了一会儿,她兴奋得跳起来抓住对方的手使劲摇:“哎呀,刘芬!死鬼,吓我一大跳!真发福呀,你怎么回来了?”

刘芬爽朗地笑着:“怎么回来?想家乡呀!”她得知小康康是老同学的儿子时,一把抱起来又亲又逗,“太可爱啦,活灵灵像个小洋娃娃!来来来,阿姨请你吃东西!”转身买了三瓶桔子汁,一人一瓶。

对于面前这位生拉活扯地把自己与傅玉山揉在一起的同窗加“同乡”,杨淑媛一直是有怨气的,但她早已随丈夫的部队到北方去了,怨也没有用。现在她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仍然和过去一样热情,看样子压根儿不知道自己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杨淑媛积压已久的怨气反倒发作不出来了。自然,几天来的心情变化也起了作用。

“死丫头,去北方那么久,连封信都不写!”杨淑媛拉刘芬坐下,亲亲昵昵地说,“来来来,给大姐姐汇报汇报!”

“哎呀,有啥汇报头,日子难过死了!成年累月的高粱米、棒子面,吃得我好苦哟!哪像你这么有福气,大白米饭,天天打牙祭!”刘芬说着一下站起来,“走走走!坐在这儿干嘛,到里面去吹电扇!”

“你呀,真是官太太当惯了,说话大口大气的。”

“什么官太太呀,我在里面工作了!”刘芬从衣袋里掏出个红牌牌,“你看。”

杨淑媛一看牌牌上的“解说员”三个字,吃惊地问:“你调回来了?”

刘芬狡黠地一笑,得意地晃晃脑袋。她把杨淑媛母子引进解说员休息室,打开吊扇,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大声大气地说“外面的人老以为我们这些随军家属舒服得不得了,天晓得!什么家属?附属还差不多!你别看我长了几斤肉,这些年可闷罩够了,成天关在小屋里,像他妈头老母猪!”说完,她自己先笑了。

“怎么回来的?”

“天天闹呗!闹得老头子受不住,就打报告转业了。他转到市民政局,我就到这儿来了。当了这么多年家属,屁本事没有学到,倒学了几句北方话,到这儿就成了‘普通话’了,所以才干上了解说员这差事。嗯,等会儿去看看吧,几个展览都还有意思。”

谈了一阵,有人来叫刘芬去当班。小康康耍得太累,已睡着了。杨淑媛把他放在大沙发上,拜托正在休息的一个女解说员搭个眼睛,就追着刘芬朝工交馆走去。

等她随着参观的人流步入大厅时,立即感到一阵眼花缭乱。琳琅满目的展品从地下一直排到拱形的天棚上。千百种产品荟集一堂,相映生辉,加上各种模型和数控机床上的红绿显示灯闪闪烁烁,整个大厅就像是一个星汉灿烂的幻想世界。她屏声静气地走着、看着,简直不敢相信所有这一切就是自己所天天生活于其中的这座城市创造出来的。

她在轻工展区前放慢了步子。箱形变速电扇、轻便摩托车、控温电熨斗、气体打火机,五花八门的展品一一从她的目光下流过。一群观众正在围观什么,她凑过去,踮起脚尖朝里看着,她的视线落在说明牌上:新型家用缝纫机研制单位,市大华缝纫机厂。她的双眼瞪圆了。前些时好像是听说厂里在试制什么新机器,想不到已经拿来展出了,而且做得这么精巧!“啊!”她若有所悟地低下头来,脑子里感到一阵旋乱。

刘芬跑过来了,拉着她说:“走,到隔壁去看电影剧照展览。”

她反把刘芬拉住:“看,这是我们厂的。”说话间,心中竟升起一股自豪感。

刘芬看了一会儿,点着头赞许道:“有办法!有办法!哪天我登门取经!”说着又拉着杨淑媛往外走,“你不晓得,我最近着急得要命,当他妈几年家属,读那点书都还给老师了,和别人相比差了一大截,介绍展品只能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人家稍往细处问问就干瞪眼了。前几天有几个外宾来参观,恰好我当班,几句话问得我张口结舌,亏得翻译在一边打圆场才蒙混过关。没法子,只好再当一回学生了,上职工补习学校。我还在跟广播学英语,你呢?”

“我?混日子罢了。”

“别跟我来这一套,我还不了解你?在农村都是天天抱着大厚本不放的。”

“那是小说嘛。”

“反正是书。开卷有益,对吗?”

杨淑媛感到两颊发烧,含糊其词地应付了几句,和刘芬走出了展览大厅。老远就看见那位女解说员抱着哭泣的小康康在休息室门口张望,她急忙跑了过去。

拖着小包袱不好再看展览了,她们约好,下星期再来这儿聚会。

小康康学着妈妈的口气向刘芬招手:“下星期再来,下星期再来……”

刘芬摸摸小家伙的脸蛋儿,对杨淑媛道:“回去告诉傅玉山,儿子都这么大了,还没请过我这个月下老人呢!一定得补上!”

一提到丈夫,杨淑媛的好情绪又被泼上了冷水,但她仍然笑嘻嘻地说:“好,一定请!”

她告别刘芬,牵着儿子走到电车站前,不想儿子又闹腾开了:“我不回家,我不回家!我要走街街,走街街!”

“好好,乖乖,妈妈以后天天都带你来走街街。今天太晚了,肚肚饿了,回家去吃饭吧,啊?”

小康康用天真无邪的眼睛注视了妈妈好久,好像在判断是不是在哄自己,最后才奶声奶气地说:“好,以后天天走街街。”

同类推荐
  • 乔伊斯文论政论集

    乔伊斯文论政论集

    《乔伊斯文论政论集》由美国著名的乔伊斯研究学家埃尔斯沃思·梅森、理查德·艾尔曼合编,收入乔伊斯从14岁至55岁写就的随笔、讲演、书评、提纲说明、信函、诗歌凡57篇。
  •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收录了苗炜多年来的旅行随笔,他探访名城,在耶路撒冷、巴黎、东京、伦敦、莫斯科寻找历史和文学的遗迹;穿越西伯利亚荒野,感受俄罗斯大地上翻涌的过往;品尝咖啡、美酒、美食,追寻小说和诗歌的踪迹。这世界无尽美丽,值得我们跟苗师傅一起探寻。苗炜,带着小说家、记者、球迷、咖啡美酒爱好者的灵魂,进入这个莎士比亚、卡夫卡、海明威、爱因斯坦走过的世界,感知它的美好与冷峻。去过的地方,终会成为“自我”的一分子。这部游历记录,是他对花花世界的倾听与回响。
  • 我送孩子上北大(2):31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我送孩子上北大(2):31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优等生,考上理想的大学。要想成为一个优等生,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培养,还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送孩子上北大》收集了四十多位已考上北大的学生的家长们撰写的如何培养自己孩子的家教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这些优等生的家长们介绍了他们教育孩子的不同的理念、方法、要求、心得体会,以及从家长角度观察总结的孩子的理想、做人、学习方法等,对其他家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风华

    风华

    晓华的散文作品,别有一种韵味和境界。看似“闲情偶寄”,实则寄慨悠远。或叙事,或述志,或缘情,或铺彩,或素描,或穿越,都是“走心”之作,都有一份“真性灵”在。这里没有世俗的功利,也没有病态的呻吟;没有另类的乖僻,也没有大众的喧嚣;没有二次元的虚幻,也没有自恋式的卖弄。她对生活的感悟是细腻的,对时代的讴歌是真诚的,对自我的解剖是坦然的,对未来的追求是热烈的。无论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烦恼,无论遭遇到什么样的“一地鸡毛”,她总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开辟出一块晴朗的天空。理性与激情,在段晓华的作品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 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

    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

    研究小说对话的作用和现象,运用语境学、语用学、意图论、对话作用进行横切面剖析,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释《红楼梦》对话的种种现象,为中国小说呈现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桃花嫁

    桃花嫁

    萧紫幽:彩遥,“嫁给我”这句话,你听了这么多年,有没有一次心动?萧白夜:紫幽这样爱你,不知道是他太笨,还是你太过幸运。严苻钰:萧紫幽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是他的身上存在着两个极端的人格:冷淡清高的目中无人和温柔体贴的善解人意。但,他的温柔向来只对一个人。栎凛:三年来我相信你好好照顾着彩遥,现在和以后,也好好照顾她。“彩遥,一直留在我身边……答应我……”
  • 精灵之缘起秋成

    精灵之缘起秋成

    秋成带着据说超强的系统走上了不归路。“哥哥,我的精灵呢?”可爱的妹妹在远处询问着。“别急,再等等,再等个十几章,我也该强了。”(以上均为吐槽,前两章系统设定可能略繁琐,求看十章各位再决定去留。新人作者每份鼓励与建议都至关重要,)神奇宝贝,口袋妖怪,宠物小精灵,精灵宝可梦,pokemon。<本书群号:618749978,喜欢本书的小伙伴,欢迎进群玩耍,讨论剧情,提出建议,最后。多支持一下作者吧,爱你们。>
  • 我家有一群大妖

    我家有一群大妖

    这是关于人与妖怪的故事。人与妖的过去……
  •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里,雅基·马森分享了"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阐述怎样才算真正的爱自己: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及价值观;你有权做自己;你有权说"不";你有权犯错误;你有权把自己放在前排;你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当你能够行使上述权力,你就开始爱自己了。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
  • 第一闪婚:宝贝,你好甜

    第一闪婚:宝贝,你好甜

    关浅柚:“我们只是契约结婚!我要求分房睡!”席霆修:“要求无效!不得上诉!诉也驳回!乖,宝贝,我们快睡吧!”关二小姐第999次抗议失败!——求助:如何与“老公”分房睡?方法成功可赠送美男子一枚!十万火急,在线等!众多围观者:……(说好的高冷国民男神呢?这不要脸的无赖是哪位啊?)
  • 邪凤逆天:庶女魔妃

    邪凤逆天:庶女魔妃

    人活一世,她活两世!穿越成庶女?!爹爹不疼,嫡母迫害,姐姐欺辱,还是一个被废去筋脉的废人。然,没实力没关系,她会强到横着走,无人敢阻!没地位?没关系,她会让所有人都仰视她仰视到脖子痛为止!没钱?没关系,一身的医术只要出手百万金送到眼前,让你数钱数到手抽筋……忠我敬我者,我自护他重他荣华富贵皆与之分享,欺我骗我背叛我者,我皆诛之绝不留情!逆天算什么,人不容我必诛之,天不容我,我便破了这天……
  • 独白主义

    独白主义

    主人翁从小县城到大城市打拼,经历了不适应大都市的生活,找工作碰壁,情感一波三折,最后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最舒服的方式,在青春奋斗的15年间,经历了房价大涨、交流方式改变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感情的反思。
  • 时光未老:终于等到你

    时光未老:终于等到你

    夜然有过一段单纯美好的初恋,然而男友不声不响地离开,使夜然一直无法释怀。日子得过,爱人得找,在现实的巨大压力下,夜然步上了伟大而神圣的漫漫相亲路,见识了各路奇葩,领教了各类“人才”。一次偶然的机会,夜然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人,但是老天爷想给夜然多点儿考验,七年前的初恋突然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场合,爱人似乎也隐藏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