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2600000001

第1章 那时很年轻

某日接到柳萌兄电话,说是要纠集一班有过军旅经历的人,出一套文集,邀我加盟。随后,就有本文集的另一位主编陈先义先生寄来约稿信。约稿信向作者提出了文选中“反映部队生活或有关的作品占多数”的“希望”。这可为难了我。一是我在部队服役的年头不是很长,再就是复员之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都生活在校园里,我写作的反映军队生活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为此犹豫甚久,不敢回信。

后来交稿的时间过去好久,实在不好交代了。开始翻箱倒柜,找出了几篇,又临时赶呆写了几篇,凑成了现在的第一辑:“剩下的只有怀念”。《从军行》是根据陈先义的要求新写的。统共箅起来,也不过可怜的这么一点点。倒是竟然找出了写于建国前夕的那篇《我走进了革命的行列》,还有点纪念的意义。我是1949年8月参军的,那是我穿上军装之后的;;第一篇作品,也是我写作生涯中写于解放前的最后一篇作品。

其余的几辑文字,大体上均与军旅无直接关联,而只与我的学术生活的经历有关联。我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是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特别是诗歌史的研究和新诗的理论批评方面。因为后来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科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故所涉及的不仅是诗歌方面,还有诗歌以外的更为宽泛的领域。诗歌方面的书,我已出了不少。但诗歌以外的那些文字,却从未结集出版过。这次趁这机会把这些文章翻出来了,加以整理,这就是本书二、三、四、五辑的那些内容,亦即涉及小说、散文、以及戏剧、电影、电视及其他艺术门类的那些内容。

自己写的文字,均与自己的思考有关,有平时的积累,也有临场的发挥。而且也总是生命的一段经历,在自己,是轻易不愿弃置的。这就是所谓的敝帚自珍的意思。凭心而论,这文集中的有些文章,有的还真有点不平常的意义呢,举例说,我写《迟到的第一名》的时候,还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后来享有大名的作家。在批评界,这也可能是第一篇评论这位作家作品的文章。尽管这文聿写得有点稚嫩,还保留了一些那年代的痕迹,但在作者这里,却是倍加珍惜的。至于作家如何看待这些评论,事实上并不重要。读者诸君,要是你们读了这些文宇感到了乏味,那我真的是有点抱歉的。

要是在抱歉之外,允许我做些“宣传”的话,我想向大家建议,对于已经熟悉我的诗歌评论的读者,不妨读读我这些诗歌以外的文字,看看我是如此这般地班门弄斧的。这倒是在另一个层面显现它的意义了。末了,我真的要感谢两位主编、我的赍任编辑,以及解放军出版社的朋友们,是你们给了我机会,使我的这些零散而又不愿丢失的文章有了一个“安置”。

书名《那时很年轻》。那时的确年轻,年轻得甚至让我嫉妒自己。但那时也的确少不更事,很单纯,很轻信,很盲目。“那时”不是确指,也许不仅指的是当兵的“那时”,可能也指的是写后来那些文章的“那时”。到底都是一种“悔其少作”的遗憾啊!

2004年7月15日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同类推荐
  • 老骥琐谈

    老骥琐谈

    仲冬时节,良金同志送来他的书稿——《老骥琐谈》。书稿收集了作者四十篇散文随笔。其中有赞赏故乡的风土人情,有异地他乡的旅行札记,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读罢掩卷之后,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心田。
  •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黑塞文集)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黑塞文集)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从作者15部诗集中甄选了275首精品,分“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和“晚年篇”五个部分集一册出版。黑塞的文学生涯以诗歌创作为始,又以诗歌终结;他第一本诗集《浪漫之歌》,收集了他从15岁开始的诗歌创作,而最后一首诗《残枝嘎响》,完成于他去世的前一天。在黑塞诗作生涯的近70年间,他共作诗约1400首,其中800多首由他亲自编辑成15本诗歌选集。黑塞的诗深受德国人民的喜爱,他的诗纯真缠绵,篇篇都是真情流露,不仅语言细腻委婉、简洁朴实,风格也尤为清新、自然流畅。
  • 大家小书:晚明思想史论

    大家小书:晚明思想史论

    本书充满激情,纵横捭阖,论及佛学的兴起,西学东渐等,视野宏阔。附录《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两书合观,包括其思想背景、治学方法、民族思想、哲学思想、历史思想、政治思想,均一一缕析,创见频现,引人入胜。
  • 2016小品文选粹

    2016小品文选粹

    本书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学报刊的优秀的55篇小品文。分别为胡松涛的《最影响中国的关键词》,刘醒龙的《我有南海四千里》,阿甘的《放下,是一种美丽》等。这些小品文题材涉及广泛,内容有深度,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可读性来讲,都极具代表性。
  • 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

    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

    王剑冰、陆春祥、陈世旭、鲍尔吉原野……40余位作家的40余篇佳作,或着眼现实,或回眸历史,无论思辨文字,还是抒情篇章,在认识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本书由中国散文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6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与父辈

    我与父辈

    《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是阎连科对父辈的一次写作祭奠,是一个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我不断地回家、回家、再回家,把写作《我与父辈》当成一种赎罪和忏悔,直到觉得自己又是那块土地的儿子了,才可以重新上路远行。”
  • 怨歌行之

    怨歌行之

    钮祜禄·罗卿,倾世之才,一人之下的尊荣身份,本以为入了宫,便能守住家族的荣耀,却不想一心孤傲终也染上了争宠夺嫡的习性。本文以孝全皇后为主线揭示清朝道光皇帝后妃群像。
  • 考古质疑

    考古质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麻龟警长破疑案

    麻龟警长破疑案

    本书共收入了作者近年来精心创作的29个小故事。这些故事分别讲的是在动物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疑案、谜案,以及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麻龟警长凭借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依靠丰富的科学知识,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抽丝剥茧,使这些疑案、迷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惩治了邪恶,伸张了正义,教育了大众,维护了和谐的生活环境。阅读这些小故事,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逻辑思维方法,提高能力。
  • 盛世清嬴

    盛世清嬴

    不浮躁,不华丽,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而已。
  • 超越感悟

    超越感悟

    《超越感悟》中150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积极的成功处世哲学,温馨的亲情爱情故事,您只需要静静阅读五分钟,就能学会把握一念之间的幸福。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

    日本畅销书作者岸见一郎最新励志作品。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疲惫”的原因,理性分析我们在面对真实生活时的心理动态,从目的论的观点出发,扒开“活得累”这一状态的外表去查看它的真正实体,旨在引导读者正视自己的内心,正视所处的生活状态,才能逃离出当前“感觉活得好累”的困境。我们的那些小确丧们满怀深情去恳求,却还是被拒绝。人终究一死。年轻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自己老了会怎么样。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意识到父母老了……人生所剩下的时间之长短,并不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当有人阻碍我的前进方向时,靠武力是得不到真正的解决的。如果阻碍我们的是一个小孩子,或许有人会建议“孩子嘛,打他一顿不就好了”,但这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死了之后,会不会没有人会记得我曾经在世上存在过呢。看到她来病房看望我,我的病……似乎更严重了。……即使如此,也要活下去。不只要活着,更要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