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3500000007

第7章 永不泯灭的将帅之星(3)

戎马阵中伯乐来,千方百计举人才。善播革命好传统,桃李成林自早栽。

6.有三个淮上人家装扮的人在勘察水情,那就是刘伯承司令员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被淮河拦住去路,部队在岸边停了下来。

河里浪涛奔涌,发出哗哗的响声,好像在对战士们示威:敢从我身上过去吗?

没有桥。只有十来只小木船静静地躺在岸上,破破烂烂。那是敌人抢劫后扔下不要的没法下水的废品。

刘伯承司令员心里急得像着火,胸腔都快被烧焦了。

后面,敌人的七个整编师和一个骑兵旅紧追而来,追得最近的,只距淮河渡口10多千米,已经和后续部队接上火了。

前面,河对岸还有敌军的堵截部队。

能不着急吗?

徒步过河!

不行!这里水深浪大。当然更无法架桥了。

那么,只有用这些小船抢渡了……

刘司令员下了这样的决心。他让先头旅的政委在渡口指挥抢渡,自己回到临时指挥所商议加快渡河的办法。同时进指挥所的还有李达参谋长和先头旅旅长。

“河水真的深得不能徒涉吗?”刘司令员问旅长。

“是的,不能徒涉。”

“到处都一样,没有浅水的地方?”

“眼下正是淮河涨水季节,河边的老百姓都说,从来没有人敢在这样的时候涉水。”

“光是听人家说,你们亲自看过了吗?”

“看过。”

刘帅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得到清楚的回答,但他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因为这些答案毕竟是别人对淮河的认识。

他告诉旅长:“我去看看,兴许能找出点办法来。”

谁也没敢阻拦司令员办这件事,因为他下定了决心,是扳不回头的。

黎明时分,淮河上显得格外安静,偶尔响起的枪声,似乎更增加了这种安静。刘司令员带上两名警卫人员,拄着一根竹竿登上了小舢板。他们完全是淮上人家的装扮。

警卫员警惕地了望着。舢板慢慢地划向对岸。刘司令员用竹竿勘测着水深,一一标记在竹竿上。

船到了对岸,掉过头往回划来,他又勘测了一遍水深。

勘测的结果,使刘司令员非常高兴,也非常生气。高兴的是:与原来了解的水情大有出入,河水不深,流速甚缓,完全可以架桥;生气的是:我们有些同志为什么总是谎报军情?归根结底还是腿肚子懒,什么事都轻信别人的结论。自己长着脑子干什么用呢?

他随手给李达写了一封简单的信:“要尽一切办法,坚决迅速架桥。”

“尽一切办法”和“坚决迅速”下面是一串圆圈。

刘司令员这才有机会长长地舒了口气,他对身边的同志说:

“粗枝大叶要害死人的!要害死人啊!”

之后,他又带着警卫员继续到淮河上去调查研究水情。他们没有坐船,走走,看看,问问。

与此同时,先头旅的政委也得到了一个令他十分高兴的情况:河上游有人徙涉过河。

他立即将这个信息写信告诉刘司令员,可是,信刚写好还未送出,倒是刘司令员的信先一步落到他手中,那信上写道:

“我亲眼看见上游有人牵着马过河,证明完全可以徒涉,立即转告李参谋长,不要架桥了,组织部队迅速徒涉!”

刘伯承司令员在淮河上勘测、观察、凋查,一切都瞒不过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指挥员。

刘邓大军浩浩荡荡向大别山挺进!

7.徐帅的沉默和忧郁,能撞响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之钟

徐向前元帅享年88岁,匆匆地走了。

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挑夫的身影。从他1924年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90年9月21日与世长辞,他肩上一直挑着中国人民的灾难、解放、幸福、欢乐、忧虑……66年中,他没松过肩,他爱这块黄土地和这块地上的人民,爱得太深了。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仍然是这块黄土地。他对到医院与自己诀别的李先念同志说:“我的遗嘱有三条,一是不搞向遗体告别仪式,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他向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清清白白地来到人间,又清清白白地走了。

徐帅过了88个生日,孩提时期不好说了,单说参加革命以后吧,没有正儿八经地做过一次生日。他反对搞祝寿这样的事,共产党嘛,还兴这干什么,既铺张浪费,又耽误别人的工作,劳民伤财!

就这样,像他这样的开国元勋本来应该热热闹闹的祝寿日,每次都变得冷冷清清。为此,他没少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闹“别扭”。大家总希望元帅的生日过得红火一点嘛!

又是一个生日即将来临,感觉灵敏的徐帅感到了气氛有点异样,好像有人嘀咕着要张罗着办点什么。不行,他把秘书叫来,给他们打“防预针”:“给有关同志和单位打招呼,我不做生日,谁送礼我也不收。”大家的愿望又一次搁浅。

但是,黄埔同学会的老同事没被挡住,硬是要登门向他祝贺生日。他说,平时你们什么时候来我都欢迎,可这阵子你们带着礼物来,我只能“谢客”。当然,对于大家的心意他是全部收下了。

有年秋天,徐帅住在广州,这个秋天他要在这气候温和的南国度过,一切全安排停当。谁想到,走漏了消息,他生日的日期被人知道了,当地的领导和有些老战友张罗起来了。徐帅劝说了半天也无济于事,无奈,他只好比原计划提前离开广州,在他生日的前两天回到了北京。徐帅就是这样的脾气。

还有一年生日,因为徐帅的忧郁甚至烦躁,惹得家人和工作人员挺不愉快的……

那年,徐帅接待了几位从老根据地大别山来的同志,他们聊起了家常。他经常对大家说:我们几十年闹革命,常常连命都豁出去了,为了啥?还不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老区的群众在过去的战争年代为革命受尽了磨难,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这次和大别山的同志聊家常,他详细地询问了群众的生活现状。其间,他了解到了这么一件事——湖北黄安县七里坪有些人家日子过得蛮苦,缺衣少穿的人比较普遍,不少人只有一条裤子,到换洗时就作难。有的家里好几口人合用一条被子。有一家姓王的七口人,只有六个碗。要是全家一起吃饭,就有一个人干望着……

这件事对徐帅的刺激很大,给他心里留下的负担很沉。一连数日他都显得少言寡语,嘴里不时地自言自语:“七口人,六个碗呀!”

那些日子,他和秘书谈工作时,多次这样说:“农民生活还是那么穷,我们愧对群众呀!”也巧,当时,适逢徐帅82岁生日,家里人准备为他做寿,他知道后,十分恼火地说:“哎呀,做什么寿,不要忘了,有的人还穿不上裤子,有的一家七口人只有六个碗呀!”

不久,徐帅给党中央写了《关于请关注老区建设的意见》的报告,党中央国务院对徐帅的意见很重视,专门派人去老区调查了解,逐步解决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徐帅的沉默和忧郁,能撞响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之钟!

挑夫,他更多挑的不是轻松和欢乐。徐帅的心里是起伏的山峦,眼里是奔腾的江河。

8.叶帅把数百万亿金圆券从北平运送了出去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是毛泽东的话。他赞扬的仅仅是古人吗?不,他是以诸葛、吕端比叶剑英元帅的。

叶帅有超人的胆略,大智大勇,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关键时刻多次使革命化险为夷,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南昌起义爆发之前,叶剑英在国民革命军张发奎的第四军担任“参座”,当他得知汪精卫从武汉米到庐山,经过密谋策划,企图诱骗**、贺龙上庐山,然后对其扣押,并将其部围歼,一举扑灭军队中燃起的革命火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密邀**、贺龙到九江甘棠湖上划船,把汪精卫的阴谋告诉了他们两个,从而使汪的阴谋未能得逞,保障南昌起义的计划得以顺利实现。

长征途中,张国焘对抗中央北上的决定,阴谋分裂党,分裂红军,他电令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委陈昌浩带领右路军全部南下,并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中央。首先看到电报的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深感事关重大,迅速把这封密电送给了毛泽东。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及时脱离了险境。

事过多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时还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毛主席边说边摸摸脑袋)就没有这个了!”

当然了,后来,毛泽东同志去世了,叶剑英的事他就不可能知道了。又是这位“大事不糊涂”的元帅,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眼看被“四人帮”断送掉的危急之际,和其他几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起,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一举逮捕了四个祸国殃民的害虫,挽救了整个国家。

下面,我们讲的是建国前夕发生在北平的一个巧运金圆券的故事,从中也可以看出叶剑英元帅的智谋和勇敢。

这是一笔巨额国民党金圆券。是我军在解放华北、中南和西北地区中缴获的。

党中央决定把它从北平运往江南国民党统治区,交给地下党组织,这个任务由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叶剑英指挥完成。

当时正是我军百万雄师渡江战役发起的前夜,挖掉国民党这么一块金银财宝,可以加速他们的彻底垮台。

南京政府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早就作了防范,一方面命令江防国民党军队对长江严加警戒,不许漏掉一人一船,把可能过江运送的途径封死;另一方面派出了大批特务到香港活动。把可能通过中转运送的通道截断。

“国民党就是布下天罗地网,我们也要把金圆券运出去!”叶剑英对王磊说。王是承办此事的联络部部长。

他俩商量再三,终于找到了门道——在送国民党和谈代表来北平的中航公司的专机上动脑筋。能否争取到和谈团的随员,是办成此事的关键。

和谈团两个随员一个叫于仲仁,一个叫郭子玉。于仲仁是叶剑英几十年前的同窗挚友,有较强的爱国心和正义感,可作争取对象,这,叶剑英很清楚;郭子玉是担负特殊使命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必须设法摆脱他。

叶剑英秘密会见了于仲仁,寒喧几句后,便把话引入正题:

“老同学,今天搬你的大驾,有一件要紧事请你帮忙呢!”

“什么事?”于似乎有点紧张。

叶剑英很严肃地说:“掉脑袋的事!”

于知道事情重大,并已经从老同学的眼神里看出了对自己的信任,很是兴奋,马上表态说:“剑英,只要我于仲仁还能干点有利于民族、国家和人民的事,掉脑壳也算不了什么!”

“好,就等你这句话呢!”

于是,叶剑英拉着于仲仁来到里间,那里王磊正在等候着呢。三个人商定了进行这次特别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机组人员要送谈判代表邵力子回上海了,郭子玉却有点不大高兴。原因是他此次来北平,除了上司布置的特殊任务以外,自己还揣了个“小九九”:到北平搞点已变成废纸的金圆券,弄到江南去发财。可是,现在一张金圆券也没弄到手,就要回上海,太冤了!灵机一动,他便装作肚子痛,赖在北平不走了。

这下于仲仁好高兴。他们很顺利地将那批金圆券装上了飞机。上飞机前,他怕郭万一要同机回上海,便特地把同机的陈医生(也是自己的好友)找来为郭看病,诊断结果:患的是“急性阑尾炎”,需马上吊葡萄糖盐水观察。

郭子玉有苦难言,他硬着头皮躺下让陈医生扎上盐水针头,心里却直犯嘀咕:他怎么真的诊断我有病……

郭子玉联想到装机时的行李物品又多又重,而且大多是装在大皮箱里……不对,这里面有问题!

他马上明白了什么,提出要到外面去看看,可是陈医生就是不给他拔下针头。他急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推开医生就跑了出去。

晚了,飞机已经上了跑道,腾空而起……

郭子玉疯了似的跑到一个地方,让一个潜伏的特务给上海发了急电,在上海机场做好拦截检查专机物品的准备。

郭子玉,你输给叶剑英了,他比你棋高一着。装在专机上的数百万亿金圆券已经安全地卸在南京。

军旗上有多少颗星?哪一颗星最亮?哪一颗星最大?

这实在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敬爱的陈毅元帅,你曾经说过,不管是元帅这颗星还是列兵这颗星,都是军旗上的星。军旗上的星都最红,军旗上的星都最亮。

列兵们说,不想当将军的兵,就不是好兵。元帅的星、将军的星,是人们心目中最圣洁的星。

军旗上哪颗星最亮、哪颗星最大?

这实在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们爱军旗,爱军旗上的每颗星,包括那一颗颗永不泯灭的将帅之星。

同类推荐
  • 戴望舒作品集(二)

    戴望舒作品集(二)

    戴望舒能在文学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很好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戴望舒的爱情诗在表现爱情的隐私性以及表现爱情时多运用女性意象方面,明显地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对温、李诗歌相思主题的现代连释。同时,爱情成为诗人人生体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体现了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综言之,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的。
  •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润。
  • 天真与经验:梁遇春散文

    天真与经验:梁遇春散文

    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将有一树好花开”(《(泪与笑)序一》),讲得相当漂亮,相当贴切,不温不火。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文艺杂话”、“随笔趣谈”、“大师小品”和“海外书话”四个部分。
  •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收录了苗炜多年来的旅行随笔,他探访名城,在耶路撒冷、巴黎、东京、伦敦、莫斯科寻找历史和文学的遗迹;穿越西伯利亚荒野,感受俄罗斯大地上翻涌的过往;品尝咖啡、美酒、美食,追寻小说和诗歌的踪迹。这世界无尽美丽,值得我们跟苗师傅一起探寻。苗炜,带着小说家、记者、球迷、咖啡美酒爱好者的灵魂,进入这个莎士比亚、卡夫卡、海明威、爱因斯坦走过的世界,感知它的美好与冷峻。去过的地方,终会成为“自我”的一分子。这部游历记录,是他对花花世界的倾听与回响。
  • 泉水

    泉水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太虚伪了,太爱面子了,说做不一致,没有不知道的事情,很会在人面前自吹自擂出风头,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吹唬的都快要飘起来了。有时候脸很大,不知道是胖的还是吹气憋的。
热门推荐
  • 凤倾心

    凤倾心

    她是现代穿越而来的一缕孤魂,他是权倾周国的四皇子。她不小心丢了身,失了心;他不经意置了情,落了意。本以为倾心相对真爱永恒,却敌不过现实斑驳,人心叵测。那日,他冷酷无情,残忍漠视,一句“打掉”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力。她苦苦哀求,他视若无睹,只能眼睁睁看着婢女喂她喝下打胎药……死里逃生,她隐姓埋名,却躲不过宿命纠缠。五年后重逢,她千方百计想要逃离。他一脸漠然的看着她站在别的男人身边,淡漠低语:“你若走,我便屠尽这满城妇孺老小,杀尽无数平民为殉。”她呲目欲裂,只能无奈妥协。后来他伏在她的胸口,猛的抬头,勃然变色,“你怎么没有心跳。”她冷笑,嘲讽勾唇,“死人怎么会有心跳。”后来的后来,日月更迭,岁月轮转,她才知道他们的纠缠,早在千万年前就已注定。
  •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贺先生很高甜

    我家贺先生很高甜

    天生神力的季思意一直在努力掩盖自己的不淑女,和糟糕的过去,以及不可言说的秘密。天生面瘫的贺先生一直在努力装瞎子宠着媳妇儿,赚着更多的钱,让媳妇儿满世界蹦跶!贺先生语录:要耐打耐扛!——所有人眼中的贺总是钱、颜、高智商集一身的大佬人物,平平无奇的季思意连替他提鞋都不配!后来。尊贵的面瘫大佬拎着鞋,追着某位平平无奇的女人在后面跑。众人:“……“
  • 奈何公主想嫁我

    奈何公主想嫁我

    新文《重生后皇上为我黑化了!》已发,求关爱~“前世她被渣男离间,说宁毅不过是泥腿子粗鄙武将出身,对他远之避之。结果父亲被毒杀,母亲被气死,兄长被砍杀。连前来救她的他,也被砍下头颅。重生后再看那蛮将军,怎么看怎么顺眼。反正远着他是不可能的,静平接下来只有一个目标,虐渣打脸,撕逼白莲花,护住家人!只是想跟他圆房怎么那么难呢?于是她没羞没躁的撩他,诱他,引他往自个儿身上挨!等等,她家泥腿子将军不应该是个忠犬痴汉吗?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

    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

    《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讲述了我们拼搏过程中的妥协与无畏,理解与裂痕,黑暗与希望。每一次努力都有着隐藏的意义,每一场硬仗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为梦坚持,怀抱初心,勇敢前行。
  • 细节决定健康:影响健康的118个家庭生活细节

    细节决定健康:影响健康的118个家庭生活细节

    本书从人们最常见、接触最密切的诸多生活方面的细节入手,揭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您一起探寻健康之道。例如,怎样正确地使用洗涤用品,哪些食物不宜多吃,家庭装修如何实施才不会影响健康,哪些活动有益于健康,哪些行为有损于健康……让我们从细节中寻找健康,从细节中呵护生命,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
  • 盘古至唐虞传

    盘古至唐虞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耕田旺夫

    耕田旺夫

    醉酒醒来,成了十两银子买来的媳妇。怎么办?农家小媳妇?机缘巧合下,苏萱有了第一桶金,开心创业奔小康。别人羡慕嫉妒恨,我自逍遥异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群号169177765欢迎大家加入讨论,交流,吐糟
  • Back Home

    Back Ho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