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4000000009

第9章 辞亲远游(4)

这时,天色骤暗,风声阵阵。江流更急,漩涡更大,并且发出了千军万马般撕裂人心的吼声,好像有无数条上龙在汀中掀波兴浪一样。小船像片树叶,在风口浪尖上剧烈地颤抖。浑黄的江水派上了船舱,溅湿了李白的外袍。李白虽然生活在水边,游水技术甚好,但是不可想象的是:如果坠入此江中,那是毫无牛还的希望的。

峡门过后,水势渐趋平缓李白抬头仰望,峡顶上出现了—线青天。玫瑰色的朝霞染红了峡顶的块块岩孖,染红了展翅飞翔的只只山鹰。那阳光照射不到的峡腰是一片墨绿。左侧半崖上有无数小洞穴,据老艄翁介绍,那是古代巴人悬棺空葬之处。李白心想:那么高,那么险的悬崖峭壁,人和棺木又是怎样上去的呢?真叫人不可思议,叹为观止。右侧,传来了几声猿啼,只见一群猿猴在峭壁上肃立,好奇地眼观着小船从面前快速通过。

小船在老艄公的操纵下,在峡中左弯右拐地曲折前进。江面上的光线渐渐地由暗而明。峡壁由高而低,由光秃而青苍,而出现了野花艳目与水鸟翔集。蓦地,眼前冒出了一轮火红的太阳。阳光把两岸的峡壁照耀得通红通红的。江面上波光闪烁,水势已趋于平缓,十六里长的瞿塘峡已经过完了。老艄公擦了擦额上的汗水说:李相公,前面就是巫峡,巫山十二峰正在向我们招手哩。

李白坐在船头,继续观看这峡江奇景。过了巫山县城后不久,船儿又进人了三峡的第二峡——巫峡。仰头望,巫山十二峰最高峰的神女峰已经来到。李白想起了巫山神女的传说与楚词名家宋玉的有关文章,眼前仿佛出现了两个神女:一个是助大禹治水的女英雄,一个是向楚襄王自荐枕席的浪荡女。李白真佩服宋玉想象力的丰富,硬是把一个冷冰冰的无生命的山峰给美化成人成神而写活了。

过了巫峡又进人西陵峡。峡壁上的巨石奇形怪状,有的似牛肝马肺,有的像兵书宝剑,有的像老人小孩。老艄翁不时地讲述着有关的传说故事,使李白主仆听得津津有味。从而使得无生命的石头转换成了有生命的艺术。

过了西陵峡,峡江的奇景就完了。出峡后,船就要到江陵了,而此时才是傍晚时节。李白心想:北魏鄄道元在《水经注》中说的朝发白帝,暮宿江陵果然不假呀!

出了三峡,便是荆门。李白极目望去,眼前展开的是一片广阔的大地,连一点山的影子都不见了。水流变得很平缓,江面也由窄变宽了。

掌舵的老艄翁有了闲暇,就向船头的客人道:李相公,你到江陵后还走吗?

还走。

去哪儿呀?

去洞庭,去江夏,去金陵。

去干啥呀?

去游山玩水,去以文会友。

那么说,相公是个文人了!可又身佩宝剑像个侠客呢?我是文人,也想学侠客。谁要有干不平事,我的龙泉宝剑也会拔出来的。

好哇!相公是文武双全。如今是开元盛世,皇上在招贤纳士。相公年轻有为,定会受到朝廷重用的。

多谢老丈的祝愿!李白高兴地忽发奇想:这脚下的江水,不是也从我的西蜀家乡流来的吗?它是代替蜀中的父老双亲在远送我哩。于是,便诗兴大发地吟咏了起来: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好一个“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老艄翁听后夸奖道,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出了三峡,来到楚地,老汉我也是相公的故乡人了呀。

红日西沉,明月东升。远处出现了众多的灯火。荆州的首府江陵已经到了。李白行将登岸时,特意向老艄翁交了双倍的船钱。老艄翁执意不收。双方争执了很久,由丹朱从中说合老艄翁收广一份半的船钱。李白十分敬佩地说:老人家,你真是个厚道人啊!

江陵是个历史名城,乃古楚国郢都所在地,现为荆州州治,山南道大都督府也设托此。城市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商业繁华。李白心想:这是屈原和诸葛亮曾经活动的地方,一定要住下来,好好地观赏一番。

在客店里住了一宿,第二天李白就带领丹朱游览主耍街道,接着又登上古老的城墙,绕城一周。走着,看着,想着,好像随时都会相遇屈原大夫和诸葛丞相似的。

中午,走得乏了,饿了,二人就随意进入路旁的一家酒楼,在靠窗临江处,找了张空桌坐了下来。酒保热情地点头迎客,并送上了两杯热茶:相公,要用点什么?

李白说:把你们本地的好酒好菜,尽管上来。

好啤!年轻的酒保见来了个有饯的大手客人,高兴得走起路来也特别有精神。

趁酒保尚未上菜之际,李白打眼向整座酒楼望去。只见此楼飞檐抖斗,红柱花窗,摆有十多张桌面。许多食客还在猜拳行令,人吃大喝。邻座一高一矮,两个鼠头獐目的人,年约三十来岁,酒喝得醉熏熏的,便叫酒保唤米歌女唱曲。很快,一个六十多岁的白发老汉,手提着琵琶,领着一个十四岁的小歌女走广上来。小歌女瓜子脸,丹凤眼,樱桃嘴,长得十分乖巧俊俏,眉心正中有一颗美人痣十分醒目。老汉用一口两蜀口音,躬腰洵问听曲人:二位相公要听什么曲儿?

高个子说:唱你们最拿手,最好听的。

是。老汉随手拉了张椅子坐下,调好了弦,对小歌女说:小花,你就唱支《那呵滩》吧!

是!小歌女点了一下头,就在琵琶的伴奏下,轻启朱唇:

江陵三千三,来往那呵滩。

上滩登天难,下滩鬼门关。

好!矮个子用一双下流的眼光,定定地注视着小歌女的白里透红的瓜子脸,高兴得叫好。

再唱一曲。高个子同样对小歌女的美色与莺声燕语般的嗓门唾涎欲滴。

小歌女又继续唱道:

闻欢下杨州,相送江湾头。

愿得橹篙折,天意使郎留。

妙!矮个子又高叫了一声,顺手就在小歌女的粉脸上拧了一把。小歌女又羞又怕地用西蜀口音说:客官,请你放尊重一些。小女子是歌女不是妓女,卖艺不卖身。

哈哈!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老爷们有钱买得鬼推磨,你乖乖地跟老爷们走吧!矮个子说着放肆的在小歌女酥胸上摩了一把。

小歌女像是小羊羔遇着了虎豹一样,害怕得浑身发抖,上往老汉怀里躲:爷爷,咱走吧!

走?往哪里走?高个子把三角眼一瞪,机地把桌子拍,告诉你,既卖艺,就要卖身!要是职敢不顺从,小心走着进来躺着出去!

天哪!老汉气得胡子直发抖;我,我小孙女她她才十,十四岁呀!

十四岁好嘛!矮个子满脸淫笑地说:没开包的嫩豆腐,味道才嫩才鲜啦!

你你你——老汉手指着两个流氓说,光天化曰,朗朗乾坤,你们还讲理不讲?

讲理?高个子顺手给了老汉一记耳光,恶狠狠地说,老不死的棺材瓢子,这就是理!

李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正欲挺身而出抱打不平时,突然传来一声断喝:住手!只见一个平民模样的青年汉子从酒楼的另一个角落大步走了过来,手指着两个地痞流氓说,不准仗势欺人!

你?高个子开始吃了一惊,细看这个汉子衣着陈旧,其貌不扬,像个穷酸,就把嘴一撇,根本不放在眼里,冷笑了一声,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你他娘的算老几?

大路不平旁人铲。你管我是老几?青年汉子毫不示弱地说罢转而又对卖唱的爷孙俩说,你们快走吧!

嗯,老汉拉着一脸眼泪的小孙女正欲逃走。矮个子快步上前,像堵墙样地挡住了去路。

青年汉子指斥道:恶霸!流氓!难道你们就不怕王法?王法?高个子当胸给了青年汉子一拳,这就是王法,你小子他娘的是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

青年汉子将身一闪,躲过了这一拳,心知此处不是讲理之处,当即就还了一脚。两个流氓见青年汉子竟敢还手,就联合对付此一人。三个人在酒楼中撕打了起来。周围的洒客们远远地围观,敢怒而不敢言。他们认识这两个流氓:高个子叫牛大,矮个子叫马二,是江陵城中的两只地头蛇;平时横行乡里,霸吃强赊,专爱调戏有姿色的妇女。他们在衙门中有人,谁也不敢招惹。人们在路上遇见了,像是躲瘟神一样地全都绕着走。此时酒客们忙叫歌女爷孙俩快走快跑;同时也替打抱不平的青年汉子捏了一把汗。

青年汉子看样子不是武林侠客,仅仅粗学了几路拳脚,真是双拳难敌四手,几个回合下来,已经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牛大和马二眼看胜利在握,不禁洋洋得意起来,并且同时亮出了两把明晃晃的匕首,一左一右地同时向青年汉子扎去。青年汉子一不小心跌倒在地,心想:坏了坏了,今天可是性命休矣。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早就冷眼旁观的李白实在看不下去了,当即抽出了随身的龙泉宝剑,一个箭步扑了上去,用剑锋将两把匕首铛铛两声先后击落在地。

牛大马二见半路里又杀出了个打抱不平的白衣汉子,而且出手不凡,定睛一看,见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英武青年,当即欺软怕硬地来了个好汉不吃眼前亏。牛大色厉内荏地问道:你,你是何人?

蜀人李白!

你,你要做甚?

我叫你们不要横行霸道,要不,我的龙泉宝剑可不是吃素的!

好,好,看在你的面上,咱哥儿俩饶了这小子。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外强中干的牛大马二走了,李白插剑入鞘躬身扶起了倒在楼板上的青年汉子说:好汉,你吃惊了。请问尊姓大名?青年汉子当胸抱拳回答:在下,蜀人吴指南方啊!咱俩还是同乡呀!

两个人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打的是同一件不平之事,说的是同一口家乡话,当即就有相见恨晚的爱慕之意。

酒保,拿酒来。李白邀吴指南入席同饮。

酒保空着手过来陪着笑脸说:客官别喝了。你们惹下大祸了。刚才那两个地头蛇不是好惹的,说不定很快就会纠集一帮人前来报复。

我不怕!李白浓眉一竖,感到酒保胆子太小了。

酒保苦笑着说: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二位客官全是外地人。出门人还是心字头上一把刀,请忍了吧!

不忍又怎么样?我李白没有斩龙剑就不敢下东海,没有打虎鞭就不敢上南山,怕他们则甚?

客官不怕,小的我怕呀!

你又不是当事人,怕的什么?

怕打乱了我们主家的酒缸酒杯,桌椅家什呀!这就叫神仙打仗,凡人遭殃。

吴指南说:酒保说的有道理。我们还是离开此是非之地吧!

丹朱也随即劝说道:公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还是赶快走吧。

李白在二人的劝说下,愤愤不平地离开了酒楼,三个人一同来到了大街上。准备另寻酒楼共叙友情。他们走了一阵,在一个大街拐角处,又遇见了小歌女爷孙俩。

爷孙俩刚才逃出酒楼后没有远去,只是躲在附近,要看个结果。即至看到二人平安无事后便同时向二个纳头便拜,感谢搭救之恩。

李白叫丹朱取出一锭银子交给老汉说:老人家,此地不是你们卖艺之处。小心地头蛇还要打小妹妹的主意。我劝你们还是快快离开另寻码头吧!

对,惹不起,咱躲得起。老汉十分感谢地说,请问赠银相公的尊姓大名。

李白说:施恩不望报,你就不要问了吧!

老汉说:如果相公不留姓名,老汉我就不收银子了。

这——李白迟疑了起来。

丹朱说:我家公子叫李白。

老汉叫孙女说:小花,记着这个李白相公和这个吴指南相公的搭救之恩。

小花含泪向李白和吴指南道了个万福:多谢二位相公。小女子名叫花正芳。我们后会有期了。

李白对花正芳眉心正中的美人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觉得它很美,长得恰到好处,对小姑娘的娇容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他当即说道:你们到处卖唱,我李白到处漫游,山不转水转,说不定我们真是后会有期哩。

花正芳对李白的青年英俊一身素白打扮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又笑逐颜开地说道:愿菩萨保佑,我们还会相见,那时候,小女子我要与你唱好多好多好听的曲子!

回见!李白挥手向爷孙俩告别后,领着吴指南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找到一家小酒店,点上了满桌的酒菜,三个人一同开怀畅饮。

席间,李白与吴指南互道了身世。吴指南二十七岁,乃一介书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皆名落孙山。父母双亡后,家道转贫,就一个人浪荡江湖。两个人相见恨晚。李白提出与其共同游历,做个旅伴,互相有个照应。吴指南提出他囊中羞涩,恐怕有所拖累。李白慷慨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小弟赖有家父资助,随身带有千金,仁兄你就不必客气了。

同类推荐
  •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冯至是优秀的抒情诗人,也是杰出的日耳曼学学者,德语文学翻译大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本丛书拟精选冯至先生最优秀的翻译作品,包括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游记《哈尔次山游记〉,歌德、尼采、荷尔德林等的诗作,以期较全面地反映冯至先生的翻译成就。
  •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亲历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儿,在美国留学时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美国陆军特殊兵种“金融管理专员”。从军生涯,他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坐军用飞机、第一次来到战火纷飞的世界、第一次身处战斗一线、第一次遭遇路边炸弹、第一次见到几麻袋的美元……构筑了一段多彩绚丽的人生。参军前,他在纽约过盘子、发过传单、在跳槽市场练过摊、在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中打过工……都是他“美国留学梦”实现必不可少的部分。19岁到28岁这8年多,是他热血激荡的青春,也是一个青年从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到能够主宰自己未来的蜕变历程。
  •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
  • 散文(2017年第4期)

    散文(2017年第4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热门推荐
  • 陪君共度半浮生

    陪君共度半浮生

    初见他被人追杀,她救了他。再见他是三皇子,她成了他的妻。她曾见过许多面容俊美才华横溢的男子,可纵他人再好终敌不过他半分。府邸被抄的那天,所有人都说三爷死了,为了救他她可以什么也不要。他是她的长安辞,一唱许一生,一睹记千年。阅读指南:1.甜虐文,结局绝对美好;2.架空不接受任何考据。
  • 不死极魔

    不死极魔

    当一个大魔头的灵魂穿越降临至这方位面,这个世界也注定走向崩坏。他被称为恶魔、异端、残忍且冷血的极度邪恶者。但他自始至终都清楚,世界是疯狂的,只有利益,才有生存。————————————————————恶魔能力,死亡骑士、暗影军团、掏魂、黑粒子......这是一个冷血魔王的异世之旅。
  • 余生皆是喜欢你

    余生皆是喜欢你

    新书《重生成偏执霍少的小仙女》已发,求支持~四年后,她携子归来。一个尊贵霸道的男人突然闯进她世界里。从此她的世界,多了一大一小两个霸道鬼。(1V1,有小包子)
  • 风平浪静的塘村

    风平浪静的塘村

    风平浪静的生活因为一次迷路引起阵阵涟漪,正在为自己懵懂的小心思发愁的少年少女们不得不面对生死时,会做出什么选择?是为自己,还是为喜欢的那个人争取亦或者牺牲。主宰者的游戏,棋子的挣扎,当命运被决定,谁还会选择风平浪静?她还记得那年夏天,大家最后的欢声笑语。
  • 总裁的狂妻

    总裁的狂妻

    嫁他,为了筹备二十年的报复。娶她,持续延续二十年的恨意。两个带着不同目的的人,订立一年的婚姻契约。谁说婚姻一定要有爱情?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没有爱情的他们,也一定维持好婚姻。只是,一旦某些东西越界了,那么,那契约还能有效吗?情景一:“…结婚后,我们互不干涉…”元昊宇眯着桃花眼,有趣地看着眼前前一刻还温柔似水的女子,转眼睛却张狂无比地谈着婚姻契约,他倾身上前,把玩着她滑落发髻的发丝,手背有意无意地在她的脸颊和耳垂边摩挲着,磁性的声音缓慢地说着:“我…有什么好处?”乔橙沉了一下眼,一眸危险的光芒划过,淡漠地说:“自由!”元昊宇挑了挑眉梢,莫名的光芒闪过眼底,收回了手,爽快地答应:“好!”比起自由,他更期待这一年的有趣…情景二:“你是我老婆,不是应该履行作为妻子的责任吗?”元昊宇冷冷地宣称,带着势在必得的决心。乔橙点了点头,无比认真询问:“你确定?”一句话,三个字,却用了一分多钟。“没错!”声音的温度低到冰点,紧咬着牙关,桃花眼眯成了一条线,阴沉无比,“明晚,你最好做好准准备,我亲爱的老婆!”乔橙微微一笑,神秘诡异,异常顺从地点头。于是,第二天元宅里,住进了四大美女,传言中四大情妇。乔橙优雅的喝着咖啡,轻轻眨一下眼睛,如同不解世事的小女孩,天真无比,扫了坐成一排的美女,微笑道:“还满意不?”情景三:“景晓晨,你到底有没有心,有没有心!…”元昊宇紧紧地扣着她纤细的肩膀,用力地摇晃着,那双桃花眼中疯狂一片。乔橙一挥手,禁锢着自己的双臂被打落,淡漠的脸上增添了几许无情,“二十年前,它就死了!”声音如同寒潭水,冻得刺骨。…推荐:现代文系列之一:《无心娇妻》讲述风泪垂的故事(完结)女尊系列之一:《无欲女皇》(完结)女尊系列之二:《懒惰女王爷》(连载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喜欢这世界,也喜欢你

    我喜欢这世界,也喜欢你

    《我喜欢这世界,也喜欢你》——收录了庐隐创作的经典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有的反映青年人不甘醉生梦死的苦闷,有的反映知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徘徊、感伤,有的反映黑暗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惑。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寻到庐隐“游戏人间”的踪迹,“飞蛾扑火”的勇气,同时也可以听出一个挣扎在时代车轮碾压下的女性的怨诉与哀吟。
  • 菜根谭每日读

    菜根谭每日读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原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作品,语句有着楹联般的工整、诗词般的合韵、歌赋般的唯美和警句般的睿智,只言片语,便描绘出了世态人情。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 意再难为

    意再难为

    “婉君死了,刚出生的孩子也不放过。”王林漂在太平洋上空,看着这海水淹没的城市,眼中满是仇恨:没人需要我守护,我该何去何从?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