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4500000028

第28章 典型环境的再现(1)

“典型环境”问题最早是恩格斯提出的,它已成为现实主义的核心问题之一,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真正了解这一问题,必须首先把握恩格斯提出这一问题的具体条件,以及他的基本文艺思想。

一、典型环境问题的提出

恩格斯在18888年4月写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总结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现实主义文学艺术“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文艺创作的著名理论,深刻地阐明,革命文艺创作必须通过典型化,真实地、本质地反映社会生活,积极地表现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认真研究恩格斯的主张,对于我们从理论上弄通文艺创作必须坚持典型化的原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全面地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反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哈克奈斯是英国19世纪80年代的小资产阶级女作家,担任过英国社会民主主义联盟的机关刊物《正义》周刊的编辑。她在写作《城市姑娘》之前,曾广泛接触了伦敦工人居住区的生活,目睹了成千上万的无产者贫困、饥饿的生活和悲惨的遭遇,并在一些文章、特写中作了报道和描述。她的《城市姑娘》围绕着一个青年女工耐丽遭受资产阶级分子阿瑟·格兰特的诱骗和遗弃的情节,描绘了伦敦东头的贫苦工人的日常生活图景,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罪恶和虚伪,表现出作者对工人群众不幸遭遇的同情。但是,由于作者世界观的局限,没有站在工人阶级立场正确地认识当时的形势,不能从工人运动的日益发展中把握和体现时代的阶级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只拘于一时一地的自然形态的生活现象,没有写出环绕人物并促使人物行动的社会历史环境,因而,她所选择的题材和所表现的环境和人物,就不能在更大的时代范围内,正确地充分地反映当时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生活。

恩格斯给哈克奈斯的信,针对《城市姑娘》没有表现出19世纪80年代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积极面”,只是“描写工人阶级生活的消极面”这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正面引导,透辟地分析了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对文学的革命要求。

恩格斯指出,在《城市姑娘》中“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并不是时代历史的典型环境。因为,19世纪80年代的工人阶级,已经有了50年之久的斗争锻炼,特别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伟大真理的指引,同19世纪初叶还没有觉醒的工人群众相比,其斗争生活和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从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来看,也是如此。1836年6月,伦敦工人和手工业者团体创立了“伦敦工人协会”,1838年5月诞生了人民宪章法案,为了实现这个宪章的内容,英国各地工人阶级多次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这个运动一直延续到5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对英国工人阶级的这一革命运动,曾给以热情的支持和充分的评价。列宁也将这个宪章运动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此后,英国工人运动曾有过数次的高涨,19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英国社会经济危机的发生,工人运动也曾有过新的高涨。然而,哈克奈斯在小说中所讲的“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只是一种落后于社会历史主流的生活消极面,这虽然也可以描写,但是,仅此内容却根本不能表现出当时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时代特点,因而也就不能反映时代革命本质主导方面的历史真实。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城市姑娘》里,工人阶级是以消极群众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不能自助,甚至没有表现出(作出)任何企图自助的努力。想使这样的工人阶级摆脱其贫困而麻木的处境的一切企图都来自外面,来自上面。如果这是对1800年或1810年,即圣西门和罗伯特·欧文的时代的正确描写,那末,在1887年,在一个有幸参加了战斗无产阶级的大部分斗争差不多五十年之久的人看来,这就不可能是正确的了。”

尽管哈克奈斯在小说中“如实地叙述”了伦敦东头工人区的生活现象,但是把小说中反映的这种生活现象,放到当时蓬勃兴起的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历史环境中加以检验,就明显地看出是不够典型的,而且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恩格斯认为,《城市姑娘》所表现的这种自然形态的生活现象,虽然在生活中是存在的,伦敦东头这个地方,在具体生活范围内也是典型的,但它并不能代表那一历史时代的本质的主导方面,反映不出工人阶级在同资产阶级日趋尖锐的阶级斗争中逐渐觉悟的历史趋向。固然,“在文明世界里,任何地方的工人群众都不像伦敦东头的工人群众那样不积极地反抗,那样消极地屈服于命运,那样迟钝。”但是,对此只有“如实地叙述”,却不能反映出时代的阶级的发展变化,因而就没有典型环境的真实。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恩格斯还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为例,具体而深刻地阐明文艺创作只有正确表现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塑造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新人,才能充分反映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揭示出生活的典型环境。恩格斯特别向哈克奈斯指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成功地描绘了1816至1848年这段生活中“上升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的“逼攻”,并使其“逐渐灭亡”的“中心图画”,并在它的周围“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恩格斯对典型环境的揭示,表明他对典型环境的认识已经超出了某种狭隘的生活事实存在,他强调的乃是一种贯穿有阶级历史发展趋向的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存在,看不到这一点就是没有理解恩格斯的命题的本意所在。

当时,恩格斯从符合阶级斗争历史发展的要求和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这个基本点出发,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学,首先应该表现工人阶级的“积极面”,表现他的革命反抗斗争:“工人阶级对他们四周的压迫环境所进行的叛逆的反抗,他们为恢复自己的做人的地位所作的剧烈的努力——半自觉的或自觉的,都属于历史,因而也应当在现实主义领域内占有自己的地位。”《城市姑娘》的作者描写了工人群众的不幸遭遇,流露了深厚同情,这当然是应该给予一定的历史肯定,事实上恩格斯也给《城市姑娘》以一定肯定,称赞小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与真实性。但恩格斯也明确表示,作为反映社会主义革命的作家,当此时代,处理这样的题材,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无产阶级文艺,在当时,则必须通过艺术典型化的方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表现工人阶级参加的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勇斗争,以致“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因为这些人才是现实社会的典型环境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人物。

二、生活中的典型环境与艺术再现

恩格斯致哈克奈斯的信告诉我们,典型环境的再现问题,是一个如何观察和处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如何认识现实生活的本质和区分时代的主流与支流,并正确反映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认为,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惟一源泉,但是,革命文艺对于社会生活并不是被动地反映,机械地摹写,而是全面的真实的能动的反映;社会生活虽然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生动的原材料和矿藏,但是它们还是粗糙的、分散的、不完整的,并不都可以直接成为文艺创作的材料而用于创作中去。它们之中有些可以充分表现时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基本趋向,有些则不能充分地表现,有的却完全不能表现这种趋向。因此,按现实主义原则的高度要求,文艺创作必须在这种原材料的矿藏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经过改造制作,把具体的生活真实与历史运动的潮流联系起来,加工成为完整的、集中的、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从而更深刻、更本质地反映生活。

从恩格斯所指的“典型环境”的内容来看,典型环境是充满历史潮流的社会现实存在,它属于本原性的客观构成,首先是被反映的对象世界,不是意识形态性的东西。它与一般环境虽同属于生活具体构成,但它与一般环境是不同的,具体区别在于它是环绕人物并促使人物行动的社会历史环境,它的属性是具体社会关系与充分历史潮流的统一,是矛盾对立关系的充分展开,是承担一定现实关系的人物与社会基本制约条件的统一。我认为不能把任何普通的具体处境、场所,诸如城楼上、房间里、大路旁、地道下,等等,都无分析地一概说它们是典型环境。如果承认了这种说法,无疑地就得承认典型环境简直就无处不是了。这实际上是降低了典型环境的意义,是不符合恩格斯的原意的。

按照我对恩格斯所提出的问题的理解,我认为典型环境既是特殊的,又是一般的;其中含有充分的社会历史性,写入作品又是不可代替和重复的,它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因此,在一个时代中,典型环境是不能以数量来计数的,说一个时代只有一个典型环境,或一个时代有无数的典型环境,都是对典型环境不甚清楚所致。在文艺创作中我们看到,作家所描写的典型环境,虽然在具体特点上是千差万别的,但决定这一具体环境成其为典型环境的根本因素,还是因这一个别环境确实是以自身独具的特点,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该历史现实的本质内容,或属于这个内容的某些本质方面。所以典型环境既非是抽象的、观念式的所谓“时代精神”,但也并非是任何脱离时代基本发展趋势的生活现象的自然存在,仅因有其自己的特点,便可以成为典型环境。试看《红楼梦》这部小说,它所描写的基本范围主要是荣国府,但它又是当时社会上下左右的联结点,因此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封建宅第内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看到了与这个大家庭有密切关系的朝廷禁内,权门世家,以及普通的农村佃户和自事耕织的蓬门草舍,许多阶级、许多人物,许多矛盾关系,特别是新旧思想道德的矛盾关系,都被有机地描绘在一个矛盾而又统一的世界中。这样,作品中所描写的环境已经成了有自己个性特点的封建末世的缩影,它既体现了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向特点,又是不可代替的具体环境。列宁在给茵涅萨·阿尔曼德的信中,在讲完以“阶级典型对比”的方法去描写小市民等等庸俗婚姻和有爱情的无产阶级婚姻之后,特别又强调了“在小说里全部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在于分析这些典型的性格和心理。”这说明描写富有具体个性的典型环境,以及这个环境中典型性格,并对它进行心理分析,是创作过程中的关键之处。但是,在这里列宁也不是把“个别环境”与社会历史的整个潮流截然分开的,更不是把现实生活的矛盾内容加以割裂的。所以,列宁所说的“个别环境”就是进入作品描写的“典型环境”,因为“典型环境”正是充满历史潮流的一个“个别环境”。有人在理解列宁的话时,把“个别环境”不看成是典型环境的个性化,这是很不确当的。

在文艺作品中,作为产生人物、为人物提供活动天地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应该通过具体环境来实现的,但它却应该具有典型性。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所有具体环境都认为是典型环境,而对典型环境又必须置于一定的具体环境之上加以理解呢?我认为,这是由于文艺反映现实,不可能是毕括无遗的反映,它总是从纷纭复杂的生活中,选取一定的生活作为反映的对象,因此在作品中出现的生活面,也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时间、地域、场景和一定的人群之上的,并由此而构成了特定的环境。然而这个特定的环境,还不能说它就是典型环境,这还要看这个特定的具体环境是不是表现一定历史本质的主导的发展的方面,是不是从整个时代潮流中汲取来生活动因,它的氛围是不是渗透着历史的情势。如果不是这样,像《城市姑娘》中的伦敦东头工人住宅区,这个特定环境虽然是具体环境,但却还不是时代的典型环境。因此可以说,尽管典型环境也是具体多样的,但在本质意义上它却远远高于一般的自在环境。

所以如此,关键之处在于:处境,对于人物来说,是所处的具体境域,这种境域,可以随人物的活动而推移,随时有变换的可能。如鲁智深,先在经略府任提辖,后来又到五台山做了和尚,最后又上了梁山,成为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这期间所经历之地,大至城府山林,小到秀女的深闺(在第四回“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里,他曾装过刘太公的女儿在销金账里等待强人小霸王周通来“迎娶”),到底哪一个具体场景是鲁智深的典型环境呢?如果哪个都是,那鲁智深要有多少典型环境呢?实在是不可想象。况且,在一个具体场景中,存在的常常并不是一个人,而常常是充满矛盾的存在。如果把一个人所遇的具体场景都说成是典型环境,而鲁智深的性格,又并不是这个地域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样,诸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是制约典型人物的一种条件,这些正确的说法,势必也要说不通了。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道中的道

    道中的道

    人生即是道场。心中有“道”,所以气度非凡,凭借强大的正能量震慑场面、影响他人,左右事态的发展。与人相处,从道家思想中修习“道法自然”、“不争”、“无为”等智慧,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预期,获得非凡的成功。本书通解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机,提供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每一个故事都能给予你一个顿悟,在不断感悟中内心的能量不断增大,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人生可以更自在,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从成语典故看《易经》生存智慧

    从成语典故看《易经》生存智慧

    我们如何才能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呢?《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意义呢?《易经》中的智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连接点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东西能够更通俗地让我们认识《易经》中的智慧呢?有,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成语典故”。 本书就从出自《易经》或与《易经》密切相关的成语入手,为您通解《易经》的符号,探求《易经》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法则。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热门推荐
  • 父亲讲的故事

    父亲讲的故事

    父亲说,给我泡一杯茶,今儿给你们再说个古今。我们这里的人把讲故事叫说古今。父亲说,这个古今是你三外爷说的。今儿没事干,闲着也是闲着,他就把这个古今给我们讲讲。三外爷当过队里的队长,口才很好,我听过他说杨三姐告状。三外爷去世已经快三十年了。父亲说这事发生的时候,他刚刚来到世上。
  • 蒸汽大周

    蒸汽大周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虽然依旧是封邦建国的周朝,可是望着城外泛滥成灾的怪兽,再瞧瞧城里的百家争鸣,墨家大搞工业化,农家集体德鲁伊,道家全都想成仙,儒法兵三家连手军国主义的时代,姬沃一口喝下自制的肥宅快乐水在心里大喊:“我只想快快乐乐的做肥宅!”
  • 北大管理课

    北大管理课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管理学。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公司,还是自己手边的每一件事,都需要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北大管理课》传承上百年北大文化积淀,揭示管理学的真谛,让你从现在开始,学会用管理者的眼光思考和统筹。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肇论序

    肇论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嚣张皇妃很倾城

    嚣张皇妃很倾城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一朝穿越。她成了帝都声名赫赫的废物。而他是冷血无情的妖孽王爷。一道圣旨将天差地别的两个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凤鸣天下,谁主沉浮。腹黑王妃对上冷血王爷,谁又征服了谁???
  • 把你的脚放我鞋里试试

    把你的脚放我鞋里试试

    年轻时,我与妻子爱争吵,算是一对丁当夫妻。遇见鸡毛蒜皮的、不足挂齿的任何一件小事情,都会丁丁当当地争吵一番。争吵变成解决夫妻之间所有问题的唯一办法。一天三小吵,三天一大吵,是我与妻子年轻时的家庭生活常态。夫妻间争吵,越争吵越起劲,像一对斗红眼的公鸡,不能见面,一见面就争吵,不争吵就无事可干,无话可说。人们说,家庭是一个表达爱的地方,不是一个说理的地方。夫妻争吵时,哪里还能顾及到爱的表述,恨不得一口吞下对方,相互指摘,相互伤害,成了唯一的表达模式。那个时候,闺女小,上幼儿园。我们吵起架来,不会顾及到她的存在,更不会想到对她的伤害。
  • 江心月

    江心月

    江陵第一次见到月绵绵,这姑娘不穿鞋子,不修边幅,哪里有一点修仙之人应有的样子,可是,自己好像很喜欢的样子。江陵:我心悦你,你呢?月绵绵:我也心悦你,还有师傅师姐师妹师弟,我都心悦,还有……江陵:别说了……人剑无双的江远道,怎么就喜欢上了这么一个榆木脑袋的月绵绵1v1专宠,拒绝背叛拒绝误会的爱情
  • 外星女孩闯地球

    外星女孩闯地球

    一个天才外星少女,再一次意外中丧生。重生在地球上的一位十六岁的傻子女孩。且看她在地球如何生存和收获爱情的。
  • 一个行乞的诗人:徐志摩散文

    一个行乞的诗人:徐志摩散文

    本书内容包括《落叶》、《想飞》、《求医》、《我的彼得》、《我们病了怎么办》、《论自杀》、《丑西湖》、《巴黎的鳞爪》、《泰山日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