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4500000003

第3章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特点(2)

现实主义原则的客观真实的首要表现,是作家的客观态度,它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对生活的精密细致观察,表现人物关系时,作者尊重生活的逻辑,并不超出真实具体生活事件本身的意义去追求某种理想性的东西。托尔斯泰说:“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只是因为他不是照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这说的是,作为作家的主观性的希望,要服从作为客观实际的“事物本来的样子”。契诃夫说现实主义文学应该“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这与托尔斯泰的主张是一致的。这里所谓“无条件”,就是不以作家的主观态度为转移,也就是说作家的主观服从生活的现实逻辑,有时甚至要违反自己的观念,随着生活逻辑走。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并说巴尔扎克“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达到“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其内容所指就是这个意思。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的创作是客观原则的胜利。他在谈他自己的这部小说时说:“我没有随意发明的天才,总是需要一个使我能够站稳脚的基地。我写《父与子》也是同样的情形;主要人物巴扎洛夫的基础,是一个叫我大为惊叹过的外省青年医生的性格(他在1860年以前不久逝世)。照我看来,这位杰出人物正体现了那种刚刚产生,还在酝酿之中,后来被称为‘虚无主义’的因素。这个性格给我的印象很强烈,同时却不清楚;起初连我自己也不能透彻地了解它,于是我就聚精会神地倾听和观察我周围的一切,仿佛要检查自己的感觉是否真实似的,使我不安的是这个事实:我觉得到处都有的东西,在我们全部文学作品中却连一点迹象也看不见;我不禁发生了疑惑:‘我不是在寻求幻影吧?’”他写潘辛和巴扎洛夫,都是观察生活的结果,特别是他描写的巴扎洛夫,他是观察了解他的“熟人”以及“跟他类似的人”才创造出来。“生活就是这样”,“我用不着自作聪明——我正应该这样勾画他的形象”。

现实主义原则中主体态度的客观性,同时也表现为它对于一般事物特性的表现,追求事理的真实;对人物的命运遭遇的表现,追求社会本质的真实;在艺术加工中,以生活常态的面貌典型地再现生活,不在常态之外的竞奇求异中追求理想境界和历史未来的解决。而浪漫主义则从理想主义原则出发,利用现实中的某种生活基础,特别更借助想象的幻想,使之帮助创作的主体找到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尚不能在实践中真正看到或充分获得的东西。因而浪漫主义所实际用于描写的东西,并不完全是生活中已然的事实,甚至主要不是已然的事实,它与创作主体的主观理想相符合,不讲究同真实的存在相一致。所以很难把它的描写直接验之以普通的日常生活,因为它所描写的有的尚未发生过,有的将来也未必会有那种实际生活形式发生。但不论上述哪些形式,却都是创作主体的理想真实的追求所在。

由于对这种不同创作原则的不同的真实性区分不清,看不到现实主义原则的特有的真实所在,有人在理论分析中只承认真实性是艺术全部表现的重点所在,根本不知道现实主义原则的特殊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这就发生了两种偏向:或者把真实性与现实主义原则等同起来,或者把真实性与现实主义原则完全划开。这都是不符合现实主义创作的实际历史面貌的。这样的结果,不是导致对于真正现实主义原则的忽视,就是导致对于生活真实的忽视。

现实主义原则注重生活的客观真实,体现为它反映的生活可信性是非常强的。所谓文艺是生活风俗的“镜子”,就是说它可以观照现实,生活中有这种被反映的形象原型,它的反映是属于对于客观现实进行艺术的概括,不是按作者的理想愿望去随意改铸现实。所谓“镜子”,对于所照对象,不论是美丑妍媸,都当给予切合实际的反映,忠实于客观对象的本原。果戈理创作《钦差大臣》的指导思想是脸丑就不应该埋怨镜子。司汤达认为,创作犹如一面镜子,既映出蓝色的天空,也映出路上的泥塘,读者不应责备镜子上面的泥塘,而应责备护路的人,不该让水停滞在路上,弄得泥泞难行(见《红与黑》第四十九章)。这都是说,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不应回避现实中的矛盾存在,艺术形象要给现实存在一个真实的观照。当然,现实主义的真实描绘,不是机械地照相式的,而是对本质真实的某种概括。

正是由于现实主义这样真实地概括生活现实,所以在文学史上我们遇到有不少人为某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进行生活素材的索隐钩沉,以生活实际事实来注释和印证作品,这种做法之所以成为可能,其实践性基础就在于此。因为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有实际生活土壤,不是出于虚无缥缈。正因为这样,人们才重视脂砚斋的《红楼梦》批语,重视周遐寿所著《鲁迅小说里的人物》,还有其他一切透露作品所据生活材料的论著。当然,索隐求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但创作可比事实还真。俄国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859年10月9日写出了他的著名悲剧《大雷雨》,这是一部反映俄国19世纪中叶人民要求废除农奴制度的社会运动日益高涨时期妇女地位与命运问题的悲剧,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与专横,透露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正当作者刚写完了剧本的一个月以后(1859年11月10日),科斯特罗姆有人从伏尔加河里捞起一具女尸,她是面粉商人克雷科夫的妻子,她在死前两个星期中总是抱怨说,闷得发慌,没有个底。后来克雷科夫被审讯,他说他们结婚前,邮局一个官吏,常经过他家门前,向她作了“种种很有礼貌的求爱表示”,直到他们结婚后,这个人还是常常在他们家的门旁边走过,“作出同样的表示”。为此,克雷科夫的妻子终日被关在石围墙里,内外隔绝,婆婆虐待儿媳,丈夫是个善良、老实的人,可也不袒护妻子;她请求回娘家,婆婆限制,她感到生活很痛苦,终于自杀了。这与《大雷雨》中卡杰林娜和她的丈夫卡巴诺夫,以及鲍里斯的故事,简直是惊人地相似,难怪科罗皮青曾写书注释《大雷雨》,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就是科斯特罗姆的克雷科夫档案的艺术复述。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而是剧在先,事在后。所以出现这种“生活像艺术”的基本原因在于,这种艺术是真实概括时代生活潮流的艺术,实际不是对某一个别生活事件的重复,而是概括了生活中的许多事件,艺术情节中的生活事件带有更大的典型性。

作家的这种客观态度,有时会引起读者和批评家的指摘,但即使如此,许多现实主义作家仍不能改变他们出于创作原则的客观性。当然,这种客观性并不是说作家自己没有对于生活的是非善恶的评价,而是在表现生活时,不应用自己的主观态度的表现去代替和改变生活事体的客观面貌。列·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有法则的”,这个“法则”实际指的是创作原则。他信守的法则是:“如果我是一个艺术家,如果库图佐夫被我描画得很好,那么这不是因为我愿意这样(这与我无关),而是因为这个人物有着艺术的条件,而其余的人却没有。”《〈战争与和平〉跋》。这很显然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它在艺术表现中尊重客观现实的存在,不以个人的意愿代替客观真实。契诃夫曾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说明了态度的客观性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原则。他在写给批评家阿·苏沃陵的信中,就苏沃陵对《偷马贼》的批评,曾这样写道:“您骂我客观,说这种客观态度是对善和恶的漠不关心,说它是理想和想象的缺乏等。您希望我在描写偷马贼的时候,应该说明:偷马是坏事。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话就是我不说,别人也早已知道了。让陪审员(指读者)去裁判吧,我的工作只在于表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写到您要跟偷马贼打交道了,那么您得知道,他们并不是乞丐,而是吃得饱饱的人,这些算得是一种狂热的信徒,偷马不单纯是盗窃,而是癖好。当然把艺术跟说教配合在一起是愉快的事,不过对个人来说,这却是非常困难,并且由于技术条件而几乎不可能。要知道,为了在七百行的文字里描写偷马贼,我得随时按他的方式说话和思索,按他们的心理来感觉,要不然,如果我加进主观成分去,形象就会模糊,这篇小说就不会像一切短小的小说所应该做的那么紧凑了。”《契诃夫论文学》。我们由这里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原则,是现实主义的对象现实性的一个保证条件,是与艺术描写的真实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又与艺术反映生活的一般规律最相符合。

浪漫主义的真实侧重的是理想的真实性,因而许多被展现的内容往往缺少生活的客观真实性。我们可以举几个例证。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诗《西风颂》把扫荡败叶残花、掀起狂涛巨浪的西风,看成是“秋神的呼吸”,诗人吁请他化成自己的精灵,“请你把我沉闷的思想如败叶一般,吹越乎宇宙之外促起一番新生”,让自己的诗变成“唇间吹出的醒世的警号!”这里完全是革命激情的昂扬抒展,有理想的真实、感情的真实,也是艺术的真实,但却较少反映生活客观的真实。

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小说《快乐的王子》,写城市中一个王子塑像与歇息在他脚下的燕子合力献身救济穷人的故事,王子托燕子把剑柄上的红宝石送给贫病交困的孤儿寡母;把眼中镶的蓝宝石,一只送给饥寒交迫的剧作家,一只送给没有鞋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把身上的纯金叶子送给城里的穷人。最后他们为怜惜穷人而献身。上帝派天使来收容王子的铅心和冻死的燕子,让他们生活在天堂里。很显然,这是作者的博爱的理想寄托,这是幻想让善良的灵魂进入天国。这些都没有直接的生活真实,有的是间接的贫富不均生活的透露,但也应该承认作者的同情感是真实自然的。我们在不少浪漫主义作家笔下看到王子爱贫女,善良忠厚人得好报,坏人良心发现自裁身死,这都在显示作者的理想主义精神,有幻想的真实,但生活客观真实性是不大的。

四、现实主义艺术描写的真实性

现实主义的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其中尤以生活细节、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精确描写见长。恩格斯在揭示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时,把“细节的真实”作为现实主义描写的前提条件,这足以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细节描写的真实性是与现实主义的原则特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现实主义侧重于表现客观的具体真实,然而要实现这一原则,条件之一就是细节的真实描写。因为只有依靠真实的细节才能显示生活存在的具体面貌,才能使艺术形象如生活现实一样地可感,使艺术本身具有高度的认识意义,并达到艺术的精细之美。细节真实,可以使假事成为艺术之真,使表现的形象具有实感性。我们看一看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里的一段细节描写。

巴黎的纨袴子弟查理被父亲打发到索漠城葛朗台家,葛朗台是查理的亲伯父,他是一个绝顶的吝啬鬼。他们遇到一起,两个人的眼中互相以不接受的眼光真实反映着对方的存在。

同类推荐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自在星辰诀

    大自在星辰诀

    农村少年,机缘巧合下激活玉佩得修真传承,从此踏上了一条牛逼的道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愿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愿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高三那年,转校生的他成为她的同桌。高冷,男神,天才都是他的标签。高考前的一个月,他最爱的妈妈去世,生性淡然的他却哭成了一个孩子。痛哭的他紧紧抱着她,口中不停地说着"沈笙,妈妈,妈妈她……"。她是照亮他人生的太阳,是他从不敢打扰的温暖。她是我爱的人,值得拥有最美好的未来,即使她的未来里没我。愿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年的你为什么要去英国?”沈笙抱着凌辰,侧着脑袋问道。凌辰摸了摸沈笙的头发,笑容常挂嘴边,他的眼睛里仿佛镶嵌上了一整条银河,星辰耀眼。“因为梦想!”
  • 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

    刘波和梁静秋喜迁新居两年了,和对门的邻居还不太熟悉。他们已经掌握的情况是:对门住着的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相貌有点俗,走起路来动静比较大,左边或者右边鼻翼上长着一颗绿豆大小的黑痣;女人的屋里很少有客人来,隔上半个月左右,一位身材敦实,皮肤黝黑,年龄不太好判断的男人会来和她住上几天,他们还不能确定两个人是否是夫妻关系;女人喜欢在午后的时光洗头,吃罢午饭后,梁静秋时常会看到她站在阳台上梳理着湿漉漉的长发,而刘波注意到的是晾衣架上几乎每天都要更换的衣物。这些情况当然不是刘波和梁静秋刻意总结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中留存下来的一些印象。
  • 女主掉线了八年

    女主掉线了八年

    十年前,俞知乐是大余子涣八岁。十年后,在余子涣的人生中消失了八年的俞知乐依然是二十二岁。时间开的小玩笑,女主颜控痴汉傻白甜,男主美貌忠犬。
  • 漫威里的萌王

    漫威里的萌王

    林枫重生漫威世界,获得了萌王的能力,他该何去何从。
  • 金钱的革命

    金钱的革命

    具体对尊重金钱就是尊重你自己、掌握现代理财方法、花钱的学问等十四章内容进行了阐述。
  • 吸血鬼的圣赞诗

    吸血鬼的圣赞诗

    我所知的塞西尔公爵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从不在世人面前显露他脆弱的一面,关爱别人又充满正义感。而我最爱的,是他有着一颗诗一样忧伤的心。我被黑夜了解,撕碎天使的纯洁,以恶魔的王威吞噬天堂地狱,直至世界化为废墟归於寂静。于是再也不用去抉择,地狱还是天堂。生命的君王早已离我远去,剩下的只是连死亡都不屑的死亡。棺木外行走的是死人,而沉睡在棺木里的是思想的鬼。如果放纵本性不是错,那么抑制本性就是虚伪嘛,或者说你只能野兽般的活,欲望才是圣果。
  • 大码头(长篇历史传奇小说)

    大码头(长篇历史传奇小说)

    新津三渡水码头跑滩匠侯宝斋卧薪尝胆,多年苦心经营,雄霸一方,成为了名震川西的总舵把子。在清末民初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中,侯宝斋临危受命,率十万同志军血战清军,最终被内奸残害,革命失败。《大码头》宏阔地展示不了袍哥社会的恩怨情仇、大码头的辉煌与悲壮,以及四川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于大背景中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形象。正是他们的悲欢离合、爱恨纠葛,交织成一幅色彩浓郁、震撼人心的悲壮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