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4500000043

第43章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现实主义思想(2)

现实主义的诗在曲写毫芥上也表现了自己创作方法的特点。杜甫在《北征》中写了他在战乱中回到家里的入目所见: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这都是通过曲写毫芥,而达到了深刻的真实地步。

三、艺术表现中主客观关系的处理

艺术在把生活变成形象过程中,中间有艺术家其人,而人自身又有情理意念,这些观念形态性的东西难能不表现在艺术形象的描绘中。但是创作主体所运用的创作方法不同,所以对于它们怎样进入艺术形象,则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明显地显示了不同的创作原则。现实主义原则有其特有的处理方式。这在古代文艺理论家的论著中,曾加以实践性地揭示,从中可见现实主义原则反映生活的特点。

首先是情理渗透与事物形象表现的关系。

艺术以现实生活为反映的客观对象,这是艺术形象的根源。作品中要始终不离这种被表现的根源,所以才“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要表现物的形貌,并力求“物无隐貌”,这是创作的基本原则所在。但是创作中还有艺术家主体的存在,他既有自己的情感,也有自己的思想,这在他反映生活时,不能不渗透和介入形象之中。刘勰称此为“写物以附意”。现实主义艺术家对待这种介入,曾自觉地加以限定,并在表现方式上赋予实践原则的特点。

关于情的表现,现实主义艺术对此是比较重视的。情由何来?“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文心雕龙·明诗》。情是由物的激发而生,“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情要表现在物象的表现过程及具体的形象之中。

古代现实主义理论对情的体现,却有自己的要求。

一要真。真,来自于实感,有实感之后为文,就是“为情而造文”。司马迁讲:“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史记·太史公自序》。刘勰讲“风雅”也是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与此为情造文相反,那种“为文而造情”的“诸子之徒”,鬻声钓世,丽淫烦滥,采滥忽真,文以盛情,不同于“为情者要约而写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要表现情,但现实主义侧重于借现实之物以表情,情不离物,情寓物中。而浪漫主义则往往借超现实的意象表情,有时为了表情而忽视了生活之真。形式主义则无情而空造其情,为文则矫揉造作,无以感人。

二要情境结合,情景交融,情在景境之中,以情境动人情感。诗画如此,戏剧小说亦如此。

唐人皎然在《诗式》中提出“取境”问题,说在诗中要“诗情缘境发”,要“假象见义”。学人王国维的“境界”说,即由此发展而来。作品中有“境”有“象”,通过境界和具体形象来表现情意,这不仅符合现实主义艺术的特点,也很符合艺术反映现实的一般手段特点。杜甫的现实主义名篇《石壕吏》,其中有诗人对不合理的现实的强烈愤慨,但诗人一句也没有直接抒写自己情意。他在诗中写的是一种不合理至极的情景,用事实控诉官府,以血淋淋的生活图画,真实叙述,具体描绘,表现出对战乱中劳苦人民的无限同情。原诗照录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诗人为什么不出来直道其情?这是创作原则的制约。创作的起因乃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使作家不能离开具体形象,或直接发表时局演说,或借人物之口大讲自己之见。白居易说:“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与元九书》。情理有内应,它们都要迎物以化成形象,不是单独的以情理为形象。现实主义艺术家一般不作超形象表现的评价,在文艺史上这愈发展到后来,作者们愈自觉。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后世对于《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有人则说曹雪芹是批判态度,有人则说曹雪芹是未加批判。实际上曹雪芹有褒贬是非,但都包含在情节和场面中,并未特别以直接情绪表明,所以人们不能像看《西游记》对猪八戒,看《巴黎圣母院》对孚罗洛那样,见到作者是非态度有明白显露。

关于理的表现,现实主义也有自身的特点。文艺创作中普遍要遇到理的问题。因为理就是思想,没有思想就谈不到创作。思想在创作中能指导作者认识、评价生活。刘勰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文心雕龙·神思》。这“志气”即是指思想感情。“神与物游”时,思想感情对于进入构思过程的物具有统领的作用。

但是理在艺术表现为形象之后存在于何处,以什么形式存在?这是艺术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向来是成为问题的问题。许多现实主义作家的实践经验及理论的总结,都很注意这个问题。

汉代的扬雄指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法言·吾子》。他把屈原视为诗人,而司马相如则属辞人。“丽以则”是文采与义理结合适度,“丽以淫”是辞胜于理。他主张的是辞理结合,反对“以华丹乱窈窕”,要做到辞事结合。如果“丽”而少“则”,必如司马长卿“文丽用寡”。这是强调文与理统一,指出繁文少理的害处。而繁理少文的害处也是十分大的,它也同样不近于现实主义。

梁代钟嵘《诗品序》指出了“理过其辞”的害处。他说:

永嘉(晋怀帝年号,307—312年)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伟)、庾(友、蕴)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钟嵘点到这些人都是玄学派,他们是玄言家,写诗或阐诗多是道德家的面孔,平淡庄典,如同魏国何晏、夏侯玄、阮籍写的道德论,因而建安文学中那种把现实生活、真情实感与生动有力的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在崇尚玄言虚谈的作品中根本不见了。用现在的语言来评论他们,也就是枯燥无味的道学讲义。宋人刘克庄说道学家的诗“是语录讲义之押韵者。”《后村大全集·吴恕斋诗稿跋》。可以认为:历代的说教诗都不过如此。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作家是讲物、情、理、艺多种因素兼备的。柳宗元讲他作文是:

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同枝,枝叶生畅)。参之庄、老以肄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所以如此,在于文中不仅要有道,还要以文参本,使明道之文有文采风华,奇妙感人,并不是以有道为满足。到了宋代的道学家,则以道为实(周敦颐),认为“作文害道”(程颐),以为“有德者必有言”,文是不学而能的。所以他们把文变成了讲义语录,这是不足为法的背谬之论。

宋人好以理为诗,以文为诗,使宋诗走向了末路。就一代文学来说,宋诗比之于唐诗,多为平淡之作。

南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指出:“子瞻以议论作诗。”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指出原因所在:“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明代的屠隆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宋人之诗尤愚之所未解……宋人多好以诗议论,夫以诗议论,即奚不为文而为诗哉?”《由拳集》卷二十三。这都是有针对性的切实之论,指明了问题所在,虽然他们都没找到何以如此的原因。

其次是奇与常的关系。

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写常人、常事,表现常理、常情,不以生活事理之常为基础,就难以有客观的真实性。我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很强调常,但并不反对奇,而是把常作为基础,追求“无奇之奇”(凌濛初),在常中见出奇处。

早在韩非时代即提出画鬼魅与画犬马的难易比较;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提出“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皎然的“诗有六迷”中有一迷为“以诡怪而为新奇”。这都是以现实主义为原则,表明了对于奇的态度,他们都以为脱离生活情理之常的奇是没有什么大的意义的。刘勰肯定了浪漫主义原则的奇,也是在其不失真实的条件下肯定的。

奇有词句章法的问题,但随着文学的发展,更突出地表现在情节事体上。为此,明清时代的文艺理论家有条件发表更为全面的观点。

明代的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提出“无奇之所以为奇”的主张,认为现实主义的小说不应以奇害真,为此,重要之点在于描写内容的现实性。他说:“今小说之行事者,无虑百种,然而失真之病起于好奇。知奇之为奇,而不知无奇之所以为奇。舍目前可纪之事,而驰骛于不论不议之乡。如画家之不图犬马,而图鬼魅者,曰:吾以骇听而止耳。夫刘越石(晋人刘琨)清啸吹笳,尚能使群胡流涕解围而去。今举物态人情,恣其点染,而不能使人欲歌欲泣于其间,此其奇与非奇,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之也。”中国文学史上的小说发展,经历了从取材之奇到纪目前之事的过程。世界各国的小说也大体有此过程。造成题材上怪奇的原因很复杂,其中经济的,宗教的,道德的,文学自身的原因都有,而由怪奇到现实生活的转变,与市民阶级的壮大,人对现世生活的重视和关心,用比较清醒的理性思想去对待生活,都有关系。

同类推荐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认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伦理与文明(第2辑)

    伦理与文明(第2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辨喜是一个哲学家,但与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不同,他有着长年的瑜伽修行的实践,因此又是印度瑜伽的圣者,而且正是瑜伽修行驱散了他早年的怀疑论倾向,他通过自己的方式使“东学西渐”,受到西方人的推崇,对中西方文化的连接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语言优雅,颇具古风。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了解辨喜其人、了解印度文化、了解瑜伽世界化的通俗读物。《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是少数研究辨喜生平、思想与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三个维度即宇宙、神和人,介绍辨喜的哲学思想及其立论的根本依据,以及所做的瑜伽实践。是一本了解近代印度哲学思想与瑜伽文化的读物。
热门推荐
  • 九型人格心灵密码

    九型人格心灵密码

    一个人的自我提升,离不开自我的发现。每一个成长起来的人,都是在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慢慢强大起来的。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知己知彼,洞察自己及身边人真实想法的有效途径。人在旅途,其修远兮。把握人的性格是每位职场人士事业发展的助推力;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认识自己,是个永远的命题,从不因年代久远而失去探究的意义,相反,它对如何认识自己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古哲圣贤曾说过: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 卧底魔主

    卧底魔主

    一觉醒来成为正道弟子,奉师尊之命卧底魔教。然而说好三年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师父,再不收网,徒儿就成魔主了!咦……等等,好像当当魔主也没什么不好的嘛。执掌生杀大权,手握百万魔兵。圣后、魔女、徒魅环绕身前……不对,我心仍属正道!那啥,众魔听令,对正道各路仙子只可活捉,不可伤其分毫……
  • 万界订制

    万界订制

    我曾在危机四伏的密林里偷过蛋,也曾在一场豪赌中堵上全身身家,更在夜雨小山村流浪,欢迎来到我的订制世界!
  •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2016)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2016)

    本书根据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编写而成,结合基层新实践,特别对社会转型时期在流动人员中发展积极分子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全面深入地讲解了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必备教材。 (附201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及课后检测题)
  • 名人微博精选

    名人微博精选

    本书从徐小平、王永、王育琨、王金阳等四位名人的两万余条新浪微博中精选出八百余条,他们微博的内容涵盖了心得感悟、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等方面,从他们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的编者还围绕每个主题还辅以编者手记一篇,使每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读者更容易阅读。
  • 文学回忆录

    文学回忆录

    本书是著名记者、作家、翻译家萧干的又一本回忆录。在本书中,萧乾先生详细地回忆了他的文学创作和心路历程,并阐释了他的文学创作观点,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他对世界与人生的意味深长的重新认识和深度思考,有很高的文学和数据价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曦少你好甜

    曦少你好甜

    日常一:“尹在曦,大家都说你目中无人啊!”“胡说,我明明眼里都是你!”说着,把手下切好的水果递给了沙发上的小祖宗!日常二:“我不在的这段日子里,大家都说我被你甩了!”“胡说,被甩的明明是我!”某男的眉心能够夹住一根头发丝!糖里裹着玻璃碴儿:玻璃碴一:沐写意:“尹在曦,这世界上那么多可以让你毫不费力轻松交往相爱的人,你为什么偏偏抓着我不放呢?”尹在曦:“这世上是有很多可以让我毫不费力交往的人,却只有一个你能够让我爱!”玻璃碴二:沐写意:“我怕天不遂人愿,我怕一切都是徒劳,我怕到了最后,我一定会害了你!”尹在曦:“我不怕你害了我,就怕你离开我,就算和你在一起经历再多磨难,但是和失去你相比,都不算什么!”玻璃碴三:沐写意:“你终究还是来了,你终究还是不听我的,我终究还是害了你!”尹在曦抚着她泪流满面的脸:“我来了,因为你在这里;这一次,我不听你的,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你没有害了我,你是爱我的!”她(他)是他(她)怎么都掩不了的贫穷,他(她)是她(他)怎么都忍不住的咳嗽,她(他)是他(她)的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东风浊酒集

    东风浊酒集

    江湖是什么?一个人?一把剑?一壶酒?突遭变故,家道中落,一辈辈的恩恩怨怨,岂是一个人可以了结、一把剑可以斩断、一壶酒可以忘却,五十年家国飘摇,且看苏御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