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7000000032

第32章 附录(1)

1.香港三联版《孙绍振如是说》自序

孙绍振

还是在1989年夏天,我突然接到香港《新晚报》吴淮青先生的来信,说是请我“加盟”每周为他们写专栏书评。我写惯了长文章,一下子不知如何在1500字左右的篇幅中施展。好在淮青曾经是我的学生,他给了我一个简洁明了的提示:文章是理论性的,但要有相当的“感情色彩”。

这以后,我就循着在感性与理性的夹缝中前进的路子,一写就是4年。这期间包括我1990年在德国特里尔大学和1992年在美国南俄勒冈大学的时光。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小块文章”居然受到香港读者的喜爱,从编者和读者那里不断传来溢美的赞词,使我深受鼓舞。不知从何时起,淮青把书评专栏变成了“孙绍振如是说”,题头上还画一个乌纱帽、八字胡、戴一副眼镜的书生。起初,淮青把报纸剪下来寄给我的时候,还小心地把这幅小漫画裁去。也许,他以为这种漫画会引起我的不悦吧。其实,我从张诗剑先生寄来的剪报上早已看到了,并且十分欣赏那一脸的天真。在西方,给总统、大名流作漫画肖像乃至漫画塑像被视为时髦。我自然不能贵如总统,但也十分欣赏那老气而又天真的戏谑色彩;那乌纱帽掩不住天性的自由和自在,和我是息息相通的。可惜作漫画的那位先生不认得我,也没有见过我的照片,因而那幅漫画和我只限于神似,毫无形似之痕迹。

我写作这些文章时的心态,正如这幅漫画的风格所示,是比较自由,同时又是比较认真的。虽然篇幅限制很大,但我力求做到感性、理性兼顾。香港读者甚为忙碌,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读书,因而我的分析都力求有充分的,至少是必要的细节为基础。这样,对于已读过该书的,是一种回忆的提示;对于未读过该书的,也可以就事论事,获得思考的资料。

至于论述,我比较着重证明和证伪的结合,对于报界流行的那种例证法,即一个观点加两个例子的模式,我避之犹恐不及。我年轻时受过黑格尔哲学,尤其是他的正反和思维模式的熏陶,成年以后又沉醉于波普尔的“证伪说”之中数年,故我从来不满足于正面论证而力求作正反合证。因而我的观点常常能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近10年来我在康德的哲学和价值美学中获得启示,深知审美情感价值与科学价值及实用价值之不同。在我的美学著作《美的结构〉中,我得出了真善美并非统一而是互相错位的结论。于为文为诗之时,我深感情感的美在逻辑上、价值上必须超越于真和善。而在评析艺术形象时则相反,我自觉地从超越中还原。我称这种方法为“还原法”,从感知还原、逻辑还原,直到价值还原。而在还原时,我又习惯于把逻辑的微观分析和历史的宏观概括相结合。

4年来,我把做学术论文的方法尽可:能缩微地运用在1500字左右的短文之中。这本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跳舞,可喜的是我越跳越感到自由,越来越能想像出在一颗米粒上雕出数百字的艺人为什么感到幸福。愿读者和我分享这种幸福。

1993年7月14日

2.《孙绍振如是说》出版前后

吴淮青

1993年底,舒非告诉我,因本版中的《孙绍振如是说》专栏深受读者的欢迎,三联书店打算选择其中的部分文章结集成册。当我听到这一消息时,感动兴奋莫名。毕竟这证明孙老师4年来的辛勤写作功夫未曾白费,《开卷》版还是取得了一丝成绩的。对此,作为编者,我虽不敢自满,但喜悦却是难以掩饰的。

孙绍振在这本,《孙绍振如是说》的自序中说是我曾对他的文章写作给予提示,这是客气话。事实上,作为他的学生我只能有荣幸的份儿。如果说提示,那不过是因为我邀其写稿,需要什么样的稿,自然要告诉人家而已。

记得4年前,《开卷》版需要一位权威性的书评家压阵。尽管孙绍振以前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面的权威,不过,写书评却是少有的事,但我对自己的老师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我深信他能将书评写得和其文学评论文章一样好。当时担心的只是他未必肯写,好在孙绍振接到我的信后,便爽然答应“一试”。出乎意料的是,这“一试”竟然“试”出一些成就来。以其书评写作的水平、写作的成果来说,我觉得,除了文学理论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美学研究家等众多头衔之外,还应加上一个“书评家”,才能完全说明孙绍振的身份及价值。这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加封”,只要看到孙绍振的书评文章的人,都会承认深受吸引,获益匪浅,拍案叫绝。试问有此功力者在芸芸书评写作者之中有几个?在我看来,给予他“书评家”的美誉一点也不过分。

孙绍振曾对我说,他写作书评喜欢用“剥竹笋”的方式去写作,即首先细心阅读,吃透书中的内容,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敲、思考、分析。下笔时则采用层层递进剖析的手法,引导读者逐步地随着文章去对作品加以回味、鉴赏。他最反对常见的那种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书评写作方式。他认为,这样做将会导致偏颇、论证牵强的情况出现,而且说服力亦不够,所以,他反对这种“传统的方式”。事实上,他的“反传统”是深受欢迎的。虽然是“反传统”,但审美观点、评析准则的基础却是十分“正道”的。只是在他的雄辩、客观、使人信服的推证下,读者读其文章更有新鲜感,更有所得,影响力当然亦就更非同凡响了。

由此可见,孙绍振的成功在于其态度的严谨,修养的深厚,触觉的敏锐,思想的深邃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东西为其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才能在其潇洒随意的幽默之中,一针见血,准确无误地指出书中的利弊。这在他评论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顾城的死因等文章中,都为我们作出优秀书评的范例。他的“大家”气派亦因此在书评文章——“带着镣铐的跳舞”——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其魅力亦因此醉煞了读者的心田。

在此,我除了要再次代表孙绍振对三联书店表示感谢外,亦想作一个说明。孙绍振在《开卷》版写作4年共约有180余篇书评,三联书店在选择时,当然不可能做到有文必录,不过,仍有一些较为早期、亦较精彩的文章未收入此书中。因为孙绍振的书评一周发表一篇,在搜集方面的确有许多不便及困难,这当然不能责怪编者。不过,这在我来看,始终是件美中不足、令人遗憾的事。

3.评《孙绍振如是说》

卫建民

孙绍振的名字是和《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连在一起的。

书柜里有一本孙先生的美学专著《美的结构》,他的著名的论点是“真善美的错位”。可这本专著没有像他的那篇诗评一样,引起热烈的反响。这并非专著的学术水平不高,而是时势发生了变化:人们普遍感到缺乏的是钱而不是什么“诗”。连诗都不需要的社会,还读什么诗评和美学专著呢?——所以,近年孙绍振的名字出现的频率低了。

但是,他并没有搁笔。

六年前,应香港《新晚报》之约,他每周写一篇以理论为体、抒情为表的书评,立即引起内行的注意。他这些别具一格的千字文,偶尔也反馈到内地,给沉寂的文坛带来一丝鲜活的气息。如今,这批篇幅虽小、分量不轻的书评,已选辑为一册,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书的名字就是专栏的名字《孙绍振如是说》。

与过去相比,内地发表书评的园地在逐渐扩张;专门的书评报刊、日报的读书版,甚至广播电视里,都生产着成批的书评。但严格说来,许多书评只是书讯——甚至是误导性的书讯,有如商店门口的“托儿”。越是来路不正、不值一读的书,书讯就越多。认真读,又认真写的书评作者呢?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总是写老一套的文章——好心办坏事,把好书评歪,产生负面效应。在书评的小圈子里,间或也有“研讨会”,吃几顿,玩几天,发布些大而无当、永远正确的言论。

同类推荐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颂歌

    颂歌

    在这样一个世界,没有个体,只有集体,个体的个性被彻底压抑,那么主人公平等7-2521因为有些自己的想法,被社会归为异类,在他面前一个冒险正在开始,没有终结……书中描写出反乌托邦的后果,虚拟在未来集体主义大胜后的场景。《颂歌》在美国并没有找到出版商愿意出版,因此首次出版是在英国。
  • 戈登医生

    戈登医生

    读你的两篇小说,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充实。充实是个常识性概念,完全谈不上高深,甚至还有点老生常谈,无非是言之有物、真情实感一类为某些“新锐”作家与批评家不屑的的说辞。认同文学常识有时恰如带着镣铐跳舞,远不如天马行空、凌空蹈虚来得容易,尤其是在文学空心化被消解意义、消解内容的口号包装成为时尚的今天,避实就虚故作高深的花活儿往往能更轻易地获得掌声与喝彩。媒体的竞相媚俗、作家的趋名趋利,已悄悄溶蚀了小说的诗意品格,没有浪漫,没有想象力,没有激情,越来越多的被称为小说的东西其实只是酒吧调情指南和商场黑厚学教材,欲望之外一片空白。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两地思量共此心

    两地思量共此心

    这本文集以庐隐的小说为主,在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凌云的庐隐,一个在感伤颓废道路上徘徊的庐隐。作品感情细腻,思想深沉,文笔优美,极富个性化。庐隐的《海滨故人》、《象牙戒指》书写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散文《云鸥情书集》、《东京小品》系列则更为充分和个性化地表现出作家的才情,大量表达现实关怀的杂文也可以作为我们了解那一时代的透镜。收入本书的十篇作品,产生于庐隐生命中不同时期,但其共同之处,却在于这些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庐隐的另一面。
热门推荐
  • 此生不负相思情

    此生不负相思情

    她爱他入骨,他厌她,甚至想她死,可当她真正消失了,他慌了。(一切源于女配的栽赃陷害)当他得知真相时,发疯了的找,再见她早己物是人非。
  • 三轮国

    三轮国

    2018年,人工智能专业天才学生楚七七参与一次科考行动,阴差阳错误入编码异界-三轮国之中,此处科技发展远超地球,生物功能用进废退。在椎轮处重获新生的楚七七,自此开启一段神奇之旅。性格佛系,沦为废柴。倔强不屈,处境艰难。楚七七在三轮国不得不强行进化,获得无数生灵的进化码,一路开挂,成为兽界第一女帝。PS:24k纯小白一枚,初入网文界,还请多多关照!PSS:爽文。前期进展较慢,但本小白保证后面会加大力度,女主会一路开挂的。热血、友情、爱情、守护,正能量。故事里都有。PSSS:本小白是一部经典作品的死忠粉——《犬夜叉》。受其影响很深,这也是我的标杆!或多或少会有一部分影子在里面,做的不好请多加指正!
  • 犬神

    犬神

    汤姆回到山清水秀的故乡,却意外遭遇盗猎猖獗、谋财害命的犯罪团伙。为了青山绿水和可爱的野生动物,汤姆应狩猎监督官的邀请,参加了打击盗猎护法行动。
  • 女王崛起:极品元素师

    女王崛起:极品元素师

    现代称霸蔚蓝大海的傲娇女王,一朝重生成为异世大陆冷家九小姐。谁料到,所谓废材居然是顶级元素师的绝世天才!天赋过人却扮猪吃虎,背靠大树隐藏实力。当家族遭遇灭顶之灾,是谁力挽狂澜、重振声望?当顶级元素学校前来招生,是谁惊艳四座、震撼全场?当大陆选拔天赋测试,是谁打破记录、荣耀登顶?一把剑,一本书,绝妙风姿无双容颜。偏偏当她遇到他,女王碰上君王,干柴撞到烈火,熊熊燃烧的爱情之花跨越万年。他说:“若世人欺你,辱你,蔑你,我便灭世!”
  • 岁月如初,年华似锦

    岁月如初,年华似锦

    “初初,你要不要跟我在一起试试。”季文笑着看着如初,如初抬头,嘴角上扬“好。”本以为季文的出现,在如初有限的时光里,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所有的故事开始都很美好,有些人有些事注定无法改变。
  • 无敌心剑

    无敌心剑

    三界情海出身的他单单少了一根情丝,她耗尽两千年的风月等来的却是他的寒刃,血溅冰锋始知情根深种,几度轮回,因果循环,失却当年的所有,能否追回前世的真爱……
  • 诸天武道从武当开始

    诸天武道从武当开始

    这是一个现代职业道士,穿越古代武当山下,一个农家小子,本来只是想,凭着肚子里对道经的熟悉,上山当个道士,好过地里刨食,谁知听到自己的道号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名字后,他就知道他这一生,不能只读道经了。然后,他便开始了传奇的第二世,第三世,第四世……(本书无限流)书友群:551845914,可以来聊聊天
  • 你好空山

    你好空山

    回眸一笑倾仙人,秋水有情映缤纷。悬光一束晨风起,惊觉一梦是天真。一个个故事,成就了所有的精彩纷呈。在空山的冒险中,也有我们所有人的酸甜苦辣。希望阅近千帆,我们归来仍是少年,就像老友重聚,如第一次相遇时一样,轻道句“你好,空山”
  • 精灵之全球online

    精灵之全球online

    “曾几时,我们也在那片熟悉的草地上,付出了自己的汗水,还记得自己曾经起誓的梦想吗?训练家,是时候回来了。”——《精灵创世纪》宣传海报。
  • 限定CP

    限定CP

    假结婚?!叶子卿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只在电视剧里才能发生的事有一天会落到自己身上而且是和一个只见过三次面的人?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赐良缘?当然不是,被幸运女神眷顾哪有这么容易。她只是穷,买不起房只能找人合租分摊下生活压力罢了。而她的结婚对象,眼前这个一脸阴鸷,面上惨白的人,恰恰是她最讨厌的类型傲慢,无礼,讲话尖酸刻薄。就算他有一张还不错的脸蛋,一张嘴也要把人气跑了。这种人是怎么当上金融精英的?她实在有些疑惑。从日常斗嘴到互相关照,从互不顺眼到同床共枕她甚至觉得,和这个人在一起的日子,似乎也不错。然而,一起金融诈骗案展开调查,她竟然莫名其妙被卷入其中。至此,她甚至在想,自她在那份婚前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命运的齿轮是不是就已开始按照设定的轨迹缓缓转动?【券商金融分析师VS互联网公司行政主管1V1欢喜冤家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