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7200000028

第28章 自我嘲弄比自我美化好——现场气氛的创造和心理距离的调控(2)

人在生活中,尤其是在讲台上都不由自主地希望自己的形象高大一些,光彩一些,因而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抒情语言。抒情语言自然能传达情感,但是也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夸张的心理优势可能扩大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二是书面化的语言缺乏日常的感情色彩,不够明快,听众的感觉不容易被迅速激发。而幽默语言则正相反,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更有利于听众接近,沟通感觉。这时,听众不但接受你的感觉,而且以笑声、掌声、活跃的情绪鼓舞你。这就构成了一种饱和的、热烈的现场交流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哪怕是演讲者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空间距离不变,心理距离可伸缩

幽默语言能使人们心理距离缩短的这种功能常为人们所忽略,这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差别。许多人以为只要是好朋友、亲人以至夫妻,天天生活在一起,彼此就可以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其实不然,空间距离的紧密不等于心理上的亲密。从物理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是不会因为人的情感状态而发生变化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却是可以因为情感的作用而变化的,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过来讲,如果感情不和,哪怕是睡在同一张床上也是有如隔着太平洋。不论是演讲还是交谈,都有一个缩短心理距离的问题。许多演讲者常常是拿着准备好了的演讲稿去宣读,或者虽然没有拿稿子,但实际上却在那里念念有词地背诵。那张讲稿不管是拿在手里,还是记在心里,都会像一堵墙遮挡着你的眼睛,让你心灵的窗户关闭,弄得你的感情和感觉不能通过眼睛和听众自由地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和听众之间虽然空间距离没有变,但心理距离却在不断扩大。

不管背演讲稿有多少好处,其坏处也是致命的,那就是演讲者对于演讲稿的追随以及对于忘掉某一句、某一段落的忧虑,不论是追随的被动还是忧虑造成的紧张,都只能使演讲者的思路拘谨,使得他对于现场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甚至连听众的反应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就完全阻断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本该十分自由的交流——互相欣赏,互相鼓舞,甚至互相激发热情和灵感。美国著名的演讲专家卡耐基在他风行世界的演讲学专著——《语言的突破》中反对把自己的演讲要点依序写出,他说这样有两个危险:第一,模式固定,“停止再对它作建设性思考”;第二,“还会有尝试记诵稿词的危险”。他主张事前作充分的准备,但在现场要面对听众自由发挥。

四、选取口语中最有感情色彩的词

在用口语来和听众交流这一点上,马克·吐温和卡耐基的看法相当一致。卡耐基演讲课本,引用马克·吐温的主张说: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是书面语,而演讲者则应该用口语:

笔写的东西,非为演讲之用,它们的形式是文字的,它们生硬,无弹性,无法使自己借唇舌而愉快、有效地传达。演讲的目的,只在让听众快乐,而不在说教,便需将它们变得柔软、口语化起来,并且将其改变成通常未经事前思考的说话方式,否则,它们将会烦死一屋子的人,而不是让他们开心。

马克·吐温在这里发表了两个观点,其中之一是用口语而不是书面语言来和听众交流。他没有讲理由,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口语富于感情色彩,而书面语则较庄重、理性。口语往往是比较明快、十分夸张的,比如说你买东西没有经验,卖主叫了一个特别的高价,你也买了。这在文雅的书面语中叫“高价购得”,一般的口语叫“买了个高价”,而感情色彩特别强烈的口语,如“让人家宰了”,“让人家坑了”,都是把表达死亡的词用在买卖上。无独有偶,在美国口语中有“Kill you!(宰了你!)”在口语化方面,毛泽东最得心应手:他把教条主义叫作“本本主义”;把经验上升为革命理论,叫作“山沟里出马列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归结为“造反有理”;把积极的因素叫作“好事”,把消极性的因素叫作“坏事”,哲学上的对立面转化叫作“坏事变成好事”;把兼顾各方面的工作使之协调叫作“十个指头弹钢琴”;把不能兼顾、头绪混乱叫作“十个指头按跳蚤”;把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叫作“完蛋”;等等。

我想,马克·吐温关于口语化的说法应该作些补充,更严密一些的说法应该是:为了取得与听众情绪、感觉沟通的充分性,在必要的时刻应选取那些感情色彩最夸张的口语,而不是满足于一般的口语词语。

自然,这类口语词语也有它的局限,那就是不正规,不严密,比较零碎,不利于作精确的表达,不便用来下定义。因而无法全用口语写自然科学或政治经济学等学术著作。所以,对于马克·吐温的话还可以作补充,那就是把口语的传情、传神和书面语的传达理智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把寻求准确表达的过程展示在听众面前

依前所述,马克·吐温发表的第二个观点是:把演讲稿“改变成通常未经事前思考的说话方式”更为重要。阅读的文本,是已完成的结果,而演讲是一个要听者和讲者共同完成的过程。现成的演讲稿虽然有比较严肃、系统的好处,但是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一切都不是现场生成的,演讲的人应该和观众一同处于思考、探究、比较、选择、概括、分析的过程中。“未经事前思考的说话方式”也就是即兴的讲述方式,它包含着听众不但和你共同领悟,而且是和你一起创造氛围的意思。你在形成观念、寻找表达词语的时候,听众不仅仅是欣赏者,而且是鼓舞者,你在选择恰当的句式的时候,听众也处于同步的选择之中,你对选择的词语不满足,表现出某种犹豫,作出某种改变的时候,听众也在紧张地等待那最佳的语句。他们不但和你共享胜利的喜悦,而且和你分担挫折。即使你最终并没有找到最佳的语句,他们也能够满足,因为时间是那么有限,他们知道,你不能像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这个生成的过程就因此而显出了双重的生命,生命与生命相互领会。背讲稿则脱离了生成的过程,完全是照本宣科。听众陷于被动,其冷漠就是必然的。用不了多久,他们之中就会有人走神;而少数人的走神、东歪西倒、交头接耳,必然影响会场上的情绪和感觉的贯通,这很快就会对演讲者造成心理压力,甚至让演讲者丧失信心。

演讲者不能满足于教育别人,把现成的真理像蛋糕一样端给别人,而是把自己思考、探索、激动、兴奋、比较、选择、得出结论的心理过程展示在听众面前。哪怕是一个很平常的结论,也能激起听众的共鸣,“未经事前思考的说话方式”就是引导听众参与的方式,而事前已经完成思考的方式则是排斥所众参与的方式。在演讲中如此,在交谈中更是如此。

正因为这样,演讲者如果能够利用现场情景作即兴发挥,往往能大幅度地缩短心理距离,创造出最饱和的现场氛围,使听众与演讲者的交流达到高潮。安徽省铜陵一位市长,在德国马尔堡市发表了一次即兴演说,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完全用现场的情景发挥,进行自我调侃,创造了很浓的心理交流气氛。那时正在吃晚饭,他就从吃饭讲起。

同类推荐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科学与无神论文集

    科学与无神论文集

    将无神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构建成型,是我们当前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特殊需要,是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科学研究无禁区,唯真理是从。世界上究竟有鬼神还是无鬼神?我们至少不能误导青年学子。本书内容包括:对邪教的揭露和对人体特异功能的批评,宣扬科学精神;对“文化传教”的审视和“宗教渗透”的关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宗教问题的探讨。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为基础,从文化存在的多维理论视野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研究上的创新,梳理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依据历史脉络的层层揭示,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和价值诉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发展线索,并在比较学视野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价值。
  •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凯勒在书中剖析了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等错误观念,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设充满慷慨正义的社区。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热门推荐
  • 准提三昧行法

    准提三昧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的教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的教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在1886年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全书以主人公安利柯的口吻,讲述了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他在校内外的见闻和思想活动,中间还穿插了多篇父母为他写的劝诫性的文章,以及老师每个月在课堂上宣读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本书的翻译者夏丐尊先生认为,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在这些平实的文字里,作者将人世间的种种伟大的爱——师生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融入其中。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感情,恰恰能在读者心中激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使爱的美德永驻心中。该书自诞生以来,被译成了一百多种文字,成为公认的一部最富有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
  • 绝宠之公子的恶妻

    绝宠之公子的恶妻

    长山绿水间,一座庄园坐落在其中。宅邸恢弘错落有致,精雅中透着不凡,一看便不是普通人家。庄园内,丫鬟小厮敛声静语,行走之时亦是极其小心,尽力的不发出任何声音,规矩的很。一长廊尽头,一个白色的小身影靠在栏杆上,上半身处在房檐的阴凉里,下半身却徜徉在阳光之下。小人儿是个女孩儿,白色的裙子布料算不上高档,不过因着那张粉雕玉琢的脸蛋也使得无人会注意那裙子的质地。……
  • 重生小娇妻:Boss撩上瘾

    重生小娇妻:Boss撩上瘾

    蓝柳涵苦追十年终于撩到了辛苏毅,可好景不长突发意外离世。辛苏毅重生回大学生涯倒追迷妹蓝柳涵,两人开始了疯狂虐狗的日常......
  • 國初事蹟

    國初事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25年跑步与人生历程全记录,内地销量突破30万册,令无数人爱上跑步,从此改变生活方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最受欢迎的随笔集。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在奔跑。“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每当村上长跑时,脑海里就反复出现这句话。积极地选择磨难,就是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他将这些年来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东西集结成书,诚实地书写跑步,诚实地书写人生。
  • 一初元禅师语录

    一初元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粒尘埃的使命

    一粒尘埃的使命

    我们犹如宇宙中的尘埃,漂泊着一生,去寻找本不存在的使命……
  • 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本书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于1831年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 林灵素传

    林灵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