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000000014

第14章 锋芒未减的特写——重评《在桥梁工地上》(2)

个人主义的毒菌就这样咬噬着一个战士的躯体,又通过他来咬噬桥梁工地、社会主义事业。罗立正在竭力寻求一?个永远安全的贝壳,一个可以保持内心平衡的套子,然后钻进去,以抵挡时代风雨的冲击。这种人,处身于激流漩涡,却迷恋着死水微澜。人不能没有寄托,罗立正逐渐爱好上了打猎和修理怀表之类的小趣味,只有这时候,他的眼睛才重新发亮了。这个人,在战争岁月也许“不会生活”,但会打仗,会工作;可如今,他倒是“会生活”而不会工作了。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悲剧呵!正是这样一个人,才会麻木到:洪水冲走一切都可以,只要不冲走他安身立命的“贝壳”和“套子”就行的可悲境地。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状态,有如一口警钟:虽然,罗立正出现在五十年代的中国,但今天这样的人并未绝迹。在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四人帮”的肆虐,这类人有增无减,他们已经成为新长征路上的严重阻力了。沉睡的罗立正们,应该醒醒了。作品对罗立正的精神世界揭露得越深刻,就愈是唤起我们与保守主义、官僚主义斗争的勇气。罗立正是这篇特写艺术创造上的最大成就。

特写一面有力地鞭挞官僚主义者的怯懦灵魂,一面热情歌颂一代革命者、建设者的新人形象。三分队队长兼工程师曾刚,就是一个新人的代表。他热情、刻苦,充满首创精神,同时又冷静、严谨、富于求实精神。他通晓造桥技术,不断更新生产流程和设备,是真正扎根群众,来自实践的战士,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恩格斯说过,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这种新人就是“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23页)。从曾刚的身上就能看到这种新人的雏形和某些特征。在特写里,曾刚是在双的严峻考验中前进的。一种是自然规律、科学管理对他的考验,他经受住了。他领导的三分队,有条有理,秩序井然。他亲自掌管合理化建议的工作,队里的一切具体措施都在他通盘考虑下作出。他说:“我不怕谈困难,困难在哪儿,我一定得告诉工人”,就是这样,他善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工人的积极性和力量。但是,另一种考验则是更为严峻,更为复杂。这就是与保守主义、官僚主义的尖锐矛盾。齐刚与罗立正处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随着思想分歧的加剧,双方的裂痕也加大加深了。面对暂时强大的保守势力,曾刚未免有些稚嫩,他曾深深地苦恼:有了机器有了人,可就是不能大干。他也曾苦闷地发问:为什么被指责为“冒险”的人工作起来很稳当,而所谓“稳当”的人倒真正冒着失败的危险呢?习惯势力所造成的舆论,指责他“大胆”、“狂妄”,甚至有“反党情绪”,连他自己也不能不害怕。但曾刚不愧是坚持真理的战士,他敢于打破党委会上的沉寂气氛,指出了指标偏低的问题;他敢于直问罗立正扣压表扬稿的行为,驳斥他的荒谬;他在冷眼和刁难中尽力克服困难,提前完成计划。特别是当洪峰袭来,官僚主义和自然灾害这双重考验向他压来的时候,他勇敢地挑起重担,紧紧依靠工人阶级,采取紧急措施,以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战胜洪灾,挽救了危殆万分的桥梁工程!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性格,却在过去的一些批判文章中被指斥为“反党分子”。读遍这篇特写,哪一处能得出他“反党”的结论呢?他何尝谋过私利,他怀着对党和社会主义发自内心的激情,走着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道路。然而曾刚却处在逆境和挫折之中,后来他被毫无道理地调走了。曾刚与罗立正一样,也是一个悲剧。不过这个悲剧启示我们的是,不消除官僚主义的礁石,不扫荡长官意志的恶习,不驱散思想僵化的暮气,社会主义事业就没有希望,中国就没有希望,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只能是一纸空谈!从文学上说,齐刚这个形象的创造,对于我们写好向四化进军的手脑并用的劳动英雄,是很有些借鉴价值的。当然,就这篇特写来看,在个性化的刻画上,曾刚要比罗立正略逊一筹。

这篇特写所包容的思想是丰富的、深刻的,时有真理的闪光。作品的结局,尤有令人回味无穷的力量。洪峰事故之后,一九五六年春天,在毛泽东同志发出反保守、反官僚主义的指示的时候,作者重到桥梁工地。曾刚被调走了,应负事故责任的罗立正却依然故我,还是一双睡意朦胧的眼睛,还在修他的怀表,对于党中央指示,他大声地赞叹着“党中央真英明呵”,“我们是小脚女人啊!”“我们没长犄角啊!”……罗立正是多么善于适应形势的变化,而又以不变应万变呵!作者无限感慨地写道:“困难在于罗立正这样的人并不抵抗这个潮流,困难在于问题不仅是个保守思想”。这真是惊人之笔!它提醒我们,与保守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是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这些深刻的思想和真理的声音都不是凭空添上的,而是作者从生活矿藏中辛苦提炼的,因而特别具有振聋发聩的效力。《在桥梁工地上》确实发挥了特写的“侦察兵”的职能。

作为一篇出色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富于艺术独创性。特写不同于小说,对真实性的要求严格得多。但作者却能在束缚中求自由,在局限中尽力增大作品的思想容量和提高人物的典型性。这首先借助于作者善于选择和组织典型情节和细节,并用思想的光朿照亮这些情节和细节。在阅读中,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感觉:仿佛跟随一个情况稔熟的导游者,步步深入地走进工地,眼前掠过一个个相对完整又相互联系的生活画面,象电影的“蒙太奇”一样,既有特写,又有中景和全景,最后获得了“这一个”桥梁工地的深刻完整的印象。如前所述,作者很善于刻画人物。他的办法是,把工地上矛盾冲突的线索与人物性格面貌的展现交织在一起,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在刻画人物中推动矛盾发展。如曾刚与罗立正这一对人物的描写,除了较多的细节刻画,主要通过党委会的僵局,表扬稿的争执,洪水袭来截然相反的行动,既勾勒出桥梁队两种思想矛盾的发展过程,又用对立的方式把各自的性格区分得更加鲜明。作者写人物,重点始终放在写心理状态,写精神世界。特别是罗立正的刻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仿佛慢慢揭开了面纱,直到袒露出这个锈损了的灵魂。语言上,作者注意最能显示性格的个性化的语言。如罗立正的口头禅;“真是想都不敢想啊!”起初我们以为他是在赞叹建设的成就,后来便觉得,这句话顶能反映他的自我满足、故步自封了。

但是,在一切特点中,最值得珍视的,也是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烈激情,作者的责任感。作者对待生活不是冷冰冰的“客观”态度,也不是为明哲保身而对落后现象坐视不理,无动于衷,更不是用现成的结论去简单地图解生活,而是把自己在生活深处发现的新事物揭示出来,唤起读者和自己一道去支持它,把腐朽的旧事物展示出来,唤起读者和自己一道批判和鞭挞它,这样就把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和作者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评价结合起来了,形成一种政论色彩和对生活的冲击力量。正因为这样,《往桥梁工地上》把特写的战斗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对生活的可贵的责任感,“特写”需要,一切文艺作品同样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才不是“美容院”,而是战斗的利器,生活的明镜。

今天,历史条件不同了,但罗立正式的人物仍繁衍不绝,需要我们去唤醒,随着社会主义的大生产,曾刚式的人物在成批涌现,需要我们去歌颂。我们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向四个现代化迈进,前进的路上也一定会遭遇到习惯势力,保守主义、官僚主义等的阻拦。让我们大胆揭示生活中新的矛盾和冲突,对现实的反映更真实些,更深刻些,更昂扬些吧!

同类推荐
  •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文艺复兴时代旷世奇才达·芬奇真诚的人生美言。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建筑、艺术、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更是写得一手美文,创作了大量寓言、哲理、文学等作品。“水若无清流,纯洁将化为无忧,心若不奔腾,精气将如烟云”;”遥远的过往历历在目,反倒是近日种种,模糊如前尘韶光”;”斑驳的老城墙,只要不倒,便是世间美景”……关于人生、生活、艺术,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日记里多有智慧美言,勘破人生密码,字里行间,让人醍醐灌顶。《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一部散文集。
  • 开卷书坊·温暖的书缘

    开卷书坊·温暖的书缘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中的一种,系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徐鲁先生的散文集。其中既有追慕先贤大师,如孙犁、梁宗岱、鲁迅、徐迟、丰子恺、曾卓、绿原等,也有评赞书友时俊,如画家贺飞白、萧继石、梅春林,长笛演奏家涂琳,书法家刘永泽,诗人、散文家赵丽宏,散文家李华章、文字圆润丰满,关怀体贴亲切。当然,也少不了论及名著书事,如《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开卷》《刑场上的婚礼》《长江文艺》等。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是极有趣味,极具可读性的。
  • 大家小书:词曲概论

    大家小书:词曲概论

    《词曲概论》分上下两编,上编论源流,主要论述词曲的特性及起源、发展、流变,并对唐宋词、元曲、明清传奇的重要作家、作品加以评价。下编论法式,着重探讨声韵对词曲的重要作用,阐明词典中平仄四声的安排、韵位的疏密和平仄转换等对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词曲概论》对许多问题的阐发细致深人,且具独到见解,对研究词曲史、声律学以及词曲写作,都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

    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

    《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Espa?oles De Tres Mundos)是西班牙著名诗人、作家希梅内斯的一本文集。希梅内斯将它称为“抒情漫画”,书中勾绘了一百多位诗人、政治家、大学者,所写人物包括大散文家阿索林、大画家毕加索、拉美的大诗人鲁文·达里奥、聂鲁达等人。此书首次在中国翻译出版。2012年塞万提斯文学奖获得者何塞·曼努埃尔·卡瓦耶罗称此书“立于那个时代西班牙散文的光荣顶峰”。本书译者赵德明称“《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是一座瑰丽的宝库”。
热门推荐
  • 仙侠与修仙

    仙侠与修仙

    传说还是存在人们一直在一些事情上纠结不清,他们也忘了,点每一个星球上都可能生活在其他生物也许比人类更高级,我们人类有一些空间是进不去的怎么肯定那些空间没人《仙侠》我孤城本是凡人可一次车祸让他来到冥想大陆,冥想在其他大陆只能算上一颗小星星,就像地球一样在茫茫宇宙也只是一颗不起眼的小星球《玄幻》
  •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本书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宋词爱好者而编辑的宋词选本,是新时代的宋词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尤其注意对一些习焉不察的字标注正确读音,纠正长久以来的误读,对于字典和教科书里注错的读音更是简略说明了古音正读的来龙去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推销学全书

    推销学全书

    推销就是在推销中说服和诱导潜在购买者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并满足顾客需求的活动。推销的作用就是尽可能的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企业或产品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企业现阶段无法完成的市场和企业知名度。从而使企业快速的发展,再这之中培训涌现出一些大量的推销人才,同时也方便了顾客,使得顾客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产品!以达成推销员和顾客之间的互惠互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的推销学五花八门。一些企业对新加入的推销员的要求更高,从而达到面对顾客时能更好的发挥企业的内涵以及产品的特点。
  • 重生我要当豪门

    重生我要当豪门

    父亲偏心,母亲凉薄,顾家兄妹从出生起就注定只能靠自己被迫承接长姐不要的婚约,残废王爷还看不上她遭百般算计,除族,成为京城人人唾弃的女子不认命的她带着兄长改名换姓,逆风翻盘开启新生嗯?怎么回事,徐大人家的儿子有点好看,还有点贴心好像还无所不能的样子,这般世间少有的男子不如我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多弗朗明哥之浮生大梦

    多弗朗明哥之浮生大梦

    海贼王同人小说,穿越到海贼王动漫中,遇上多弗朗明哥
  • 论异界天降沙雕

    论异界天降沙雕

    某日,华夏的某优秀高中生蹦极时,蹦歪了……然后另一世界,某魔尊:看!天上掉下了啥,至宝吗某天帝:此物的命运吾竟看不懂然而侯家的人只想说:只是个沙雕而已……侯败北:老子不是沙雕!!系统:宿主请不要说谎话,影响道心侯败北:我屮
  • 大闺女

    大闺女

    打我没关系,动我大闺女,你完了。我很随和,但是不是什么都能忍,别等我出手时再求饶,那时已经晚了。大闺女很喜欢钱怎么办,去偷?去抢?去制作?一切尽在故事中,自己去探索吧。我睡了……
  • 蒙学故事(导读本)(下册)

    蒙学故事(导读本)(下册)

    《蒙学故事(导读本下)》囊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十多种经典蒙学读物之精华,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小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便能了解有关品德、修养、志向、求知、为人处事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