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4000000001

第1章 序

关注张嵩其人其文有十几年了,这和我们之间的交往几乎同步。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几个文友相聚的宴席上。那时张嵩还在固原工作,他当初留给我的印象是,始终面带微笑,彬彬有礼;酒过三巡之后,则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口若悬河。便感觉此人非同一般,不可小覷。我一向是个寡言的人,唯恐言多必失,尤其在这样的场合,宁肯做一个倾听者。这当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应该有的自知之明,就像一个在陌生的水域涉水的人,你怎么知道眼前的水到底有多深?明智之举,还是小心为妙,免得露怯后遭人耻笑、贻笑大方。后来方知,此人颇有盛名,不仅是一介官员,同时还是作家、诗人,尤以古体诗、词、赋见长,在宁夏文学界古体诗词研究和创作的这片区域里,成绩斐然,是领了风骚的。说这样的话,不可以空口无凭,有白纸黑字为证,譬如他最近发表在《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上的作品《三月雪中由隆德去泾源过六盘山〈四首〉》《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二首〉》《灵武赋》等,都是上乘之作,经得起行家里手的仔细推敲和琢磨。

不过,以我陋见,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下,我国传统的古体诗词影响日渐式微,特别是受众趋于萎缩,读者数量很不乐观。那么,作为宁夏唯一的省级文学期刊《朔方》,因为上述原因,对古体诗词是敬而远之、极少登载的。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而是实出无奈。其实,前些年的《朔方》主编肖川先生,就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和词家,连张贤亮先生这样的大家,自己偶有诗词悟得,还要请教他呢。张嵩是土生土长的“60后”,与肖川、秦克温、吴淮生等诗家相比,他自然属于晚辈。“雏凤清于老凤声”,张嵩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毅力,诚于对古体诗词勤奋的研习、智慧的思考和凝练的书写,似乎是不经意,就呈现了一副傲世的面貌(他在这方面的头衔,同样多得令人咋舌,不是自己刻意争取的,是相关的学会和协会给予的,而且合情合理无论怎样,我总是觉得,他这个人骨子里就带着一种“古意悠然”的人生况味。

‘后来,张嵩奉调宁夏政协机关工作,我们的交往也就方便了许多;在某个时段,甚至很频繁。正是因为他的热情游说(有时候,雄辩滔滔〉和积极参与(常常是,古道热肠〉,《朔方》终于从2011年第10期开始,专意开辟了“古体诗词”栏目,每期两个页码,掌门人则是张嵩,名曰特邀编辑。由于对了他的心思和胃口,他是欣欣然,而乐淘淘的,认真负责,做得风生水起。该栏目连续三年多运行下来,发表古体诗词四百余首,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应该说,此举对传播正能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由是,先给张嵩点一个赞!

和张嵩相识的时间不算短,当然,也不是很长。

十年,我以为是朋友相互之间的友情能否延续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时间会淘沥或者消弭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我们还在没有芥蒂地来往着,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多少有些不易。为什么呢?正如张居正所言近来人心不古,好生异议。”张居正是明代人,多少年过去了,当下依然如此,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照例人心不古啊。非但不古,似乎更甚,而且大多包裹着所谓“后现代”的皮囊,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之所以交往至今,大概与相近的年龄、经历,以及相似的性格特点有关,散漫,平淡,低调,随意;彼此相知,重情重义;互不设防,揣着明白装糊涂。若论为人,似乎无可挑剔;若论作文,显然是懒惰了,尤其是我,深感惭愧才是。那么,对张嵩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随笔在内,我读得确实不多,断断续续而已。能够给予较为系统地评论更是谈不上,只能是蜻挺点水。因此,在这里做个声明,很有必要。以免他责怪我敷衍了事。

之前,张嵩曾经多次坦言,他要整理出百万余字的三部书稿,交出版社出版,言之凿凿。我当初听了,却有点儿不以为然。这样的数量,非同小可。忽一日,张嵩慢条斯理地到我办公室,脸上照例是一副淡然的表情(也包含一丝狡猾〉,然后将一叠砖头般厚的书稿递给我,即散文随笔集《温暖的石头》,洋洋十余万字,是他的三部书稿其中之一。要我无论如何看一看,再写个序什么的。看一看当然可以,因为我就是一个编辑嘛,责任使然,我也多次责编过他的作品;写序不敢,我怕露怯。几番推托无果,只得硬着头皮应承下来。既然答应了,就得认真对待。

《温暖的石头》显然是张嵩多年散文随笔创作的一次集成,闪亮登场,坦诚示人。从该书的小辑之名就不难看出作者涉猎题材的广泛:访古留韵、行走山河、躬亲道情、感事咏怀、闲言杂陈等等;悉心读之阅之,又觉作者积累深厚、知识渊博,古今中外的诸多历史、地理、人文、风土、人物、民俗等等,似乎无所不晓。这无疑是博览群书的结果,再加上他超凡的记忆能力,可谓出类拔萃。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尽管作者尚属一介官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官场上摸爬滚打,这样的社会角色并没有异化和淹没他作为一个作家和诗人必须具备的道义、德行、良知、情怀和追求。是不是能够这样表白:当写作已然成为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每每回首,抑或瞻望,万般感受纠结于心,灵魂备受熬煎,不吐不快,却又一语难尽。“温暖的石头”,本身就包含了这样的寓意,而且意味深长。写作是愉快的;而真正的写作,必然是痛苦的,远远大于愉快。与此同时,要将生活中的种种丰盈和感慨归于写作、形成文字、几无遗憾地呈现给世人,难度之大,其中甘苦,作者自知。

读罢张嵩《温暖的石头》中的诸多篇章,我产生了最初的疑问:他这样的文字,到底是散文还是随笔?或者说,哪一些是散文,那一些是随笔?我这样说,决无贬义。

一般而言,散文是完型,随笔是断片,前者明晰,后者模糊。如果说这样的认知有失偏颇的话,我觉得散文也好,随笔也罢,除过观察、体验、激情、描绘,它们都需要知识的底蕴、哲理的探微、精神的考量,所谓静水深流、峰回路转,甚至剑走偏锋、削铁为泥。于是,对张嵩的散文和随笔,做上述的区分似乎没有什么必要了,因为他这个集子里的诸多篇章,二者之间的区分并不明显(“素心结絮”,大概是较为典型的随笔吧,都很精短;“闲言杂陈”,则属杂文了仿佛相邻的两间屋子,打通了,敞亮了,自然就是一幅融洽的景观。尤其是,其中大量的文字,谈古论今、追思怀念,乃至针砭时弊,但纪实性很强,历史感也很强,故事(典故〉、人物(古今名流〕、实物(名胜,古迹,文物〉、诗词〔唐诗宋词〕、场景(历史背景)等,不一而足,比比皆是。替如“访古留韵”里的《陶之美》《美丽的传说》《大原》《厚重的秦长城》《西海固与古钱币》,“躬亲道情”里的《心中的鲁迅》《忆秦中吟老师》,“行走山河”里的《回乡风情园》《秋日的南湖》等等。

实实在在地说,在《温暖的石头》里,我还是偏于喜欢上述例举的类似《陶之美》这样的篇章和文字。为什么呢?就文章本质而言,这里面有一个价值维度的问题。这便是有历史的沉淀,有文化的内涵,有知识的底蕴,有岁月的承载,当然也有情感的抒发。甚至,还有似浓似淡的乡愁。读这样的文字,读者能够多方面受益,能够深度地启迪心智,增加知识的储备。而作者在这种文字的书写中,也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通俗地讲,作者究竟读了多少书?读的是什么书?消化吸收了多少?做了这样的思考?其实,这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高为师”,学问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伪饰的东西迟早要被戳穿的。否则,害人害己。

我有这样的感慨和认同,也是多年从事编辑职业形成的。许多散文或者随笔作者在创作中,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认为散文或者随笔好写,信手拈来,天马行空,“弹指一挥间”,岂不知都是些空洞无物、虚情假意、自我膨胀的标语口号;要么婆婆妈妈、扭捏作态、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且无病呻吟者居多,鸡肋一样食之无味。这样的题材,不是不可以写,关键是怎么写。这种貌似随意的文体,其实是最不藏拙的,往往让作者陷入困境,成为难以摆脱的宿命。以我之见,其要害恰恰在于文字的背后缺乏必须的文化和知识的支撑,那么你的情感呈现必然是苍白的,是无力的。视野太窄,格局太小,说白了,就是小家子气太重。因此,我是支持“文化散文”一说的,尽管“文化散文”也被诟病。

张嵩的散文和随笔,较好地避免了上述的缺陷。不做作,不伪饰,不媚俗,情感真挚,朴素诚恳;最值得称道的是,许多篇章具有密集而广博的文化和知识的信息量,但又不是“掉书袋”式的生吞活剥、食古不化,而是引经据典的同时,结合现实和当下,觉悟地融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给人启迪;也呈现了他的趣味、智慧、胸怀、气质,以及某种尖锐的、锋芒的东西。张嵩的写作,从一开始就给人这样的印象:基础好,底子厚,功力扎实,文字缜密,想必是深谙我国传统文化之三味的。当然,就性格而言,张嵩是一个谦和的人,低调的人,“偶尔露峥嵘”,反倒显得更加真实、可敬。我赞成这样的说法,作品的表情就是作家的表情。正如古人所云:文如其人。

摘录两段这样的文字,以证〔不是正〉视听:

人类在“少年时期”所创造的这一系列陶作品,充满着丰富的幻想,包含着强大的信息,显示着无穷无尽的勃勃生机,自由奔放以及广阔的思维是它最大的特点。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纵观秦汉的一些陶器,不是缩头缩脑,就是四平八稳,充斥着压抑和矛盾,没有生气可言,弥漫着沉沉的暮气,和原始人那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洋溢着浪漫情调的陶器相比,则高下判然。今天我们虽然能把陶器制作得更精致更美观,但肯定缺少人在少年时期所具有的那种天真无邪的思维方式所释放出来的神气和灵性。假如原始人能和我们对话的话,他们一定会这样告诉我们,什么是陶器的至真至美,那就是和制作它们的土一样平常,和它们盛装的水一样自然。

―《陶之美》

在花儿恣意蔓延的西山的左下侧有一个半圆形的深沟,当地人称之为后山沟的地方,厚重的黄土、散乱的石片,都是那么的不经意、不起眼,但它们也是温暖的,尤其是这里的每一块石头,它们的温暖却是发自内心的那种。这些裸露在地面上的或深埋在土层中的石头,它们的温暖其实与绽放的花儿无关,看上去它们是静默的,但它们却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磨砺。有谁能够想象,它们经过了史前与人类相伴狩猎的野蛮时代,经过了与人类刀耕火种的洪荒年月。它们外表平静无语,而它们的内心是温暖的,它们的温暖是保持了三万年的恒温。

《温暖的石头》

这就是美文。至少,是我欣赏的美文在经历了繁复之后。

不必我再啰唆什么了。读者自知。

俗话说,灶王爷上天,说的都是好事。

大概是灶王爷偷偷得了人间太多的好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贿赂。这很不好。写评论(包括序言〉也是,不能都说赞扬的话,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张嵩《温暖的石头》,总体是好的,其中多有出色的篇章,以及精彩的段落。就像我特意摘录的这两段,我感觉几无可挑剔之处,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却像水一样自然地流淌,至真至美,抚慰心灵,的确很温暖。这样的文字和语言,自然是恒温的,生命力也久长。个别的篇章,缺点还较为明显,文学性少了些,语言平铺直叙了些,多少有点儿遗憾。这是我的一家之言,未必正确。有道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实,更高于文学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

就此打住。是为序。

同类推荐
  • 心生愉悦

    心生愉悦

    本书是一本行吟散文集。这些年来,作者走过很多地方。作者一路走一路看,活泼泼地借景抒情,表达着自己即时的感受,然而文字时常浸着诗意。
  • 茉莉芬芳:台资企业的党委书记

    茉莉芬芳:台资企业的党委书记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描写沪士集团共产党党委书记陈惠芬在台资企业中通过行为引导、融合渗透、主题教育、典型塑造、和谐互益等具体工作方法,发展党员、做好党的建设工作,服务企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故事,使企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抗击风险,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第一家台资企业在大陆的上市公司。
  • 百岁所思

    百岁所思

    《百岁所思》囊括了周老文化散文短篇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文化、思想价值。112岁的智慧老人,跨越世纪的精彩人生。以百年沧桑的亲历、中西贯通的识见,使我们眼前打开了一扇清楚地看历史、看人生、看世界的窗,整个人生也变得通透豁达起来。
  • 倒贴女王

    倒贴女王

    龟心似贱所著的《倒贴女王》以晴以圈养比自己小的男人为终身奋斗目标,被甩当天便搭上了意外落魄的于信。 带回家一番调教,虽然家中百般好,无奈外头却被闺密逼去参加相亲节目。 被劈腿啊摔!被圈养也是有尊严的!傲娇之余,最后知道真相的于某人眼泪掉下来。 当然复仇才是重头戏!他一商界精英难道还不能让一软妹子折服? 上电视、参加节目、烧钱留情、约会她死党、绯闻漫天炒――他定让她悔青肠子! 恍然顿悟真相的他,励志改造起某爱情观严重扭曲的以晴,至于结果……《倒贴女王》纯吐槽,还涉及轻微人身攻击。作者抽搐期,真心刹不住闸。 而合上书的瞬间你会发现,非常规的恋爱才是王道!
  • 小时候

    小时候

    写作此书的初衷,从小了讲,是为了缓解自己的思乡之苦,为了给自己的家人带去一点点骄傲,一点点庇护;从大了讲,也是为了给家乡的地域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于是,我就更加努力地去写,希望能与大家产生共鸣。
热门推荐
  • 中国帝王性格解码

    中国帝王性格解码

    九五至尊的皇帝人人想当,但是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大凡有所作为的皇帝,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性格造就了他的成败得失。性格决定命运一说至为真理。本书结合十二星座特征讲述了十二类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帝王,深刻剖析他们的成功或失败的性格成因,是我们认识中国历史和皇帝的最佳注本。
  • 这个重生有点嘹

    这个重生有点嘹

    一朝重生,十六岁!还获赠一个神器玉神,无所不能。玉神空间内更是有10亿巨款,得此神器,幸甚!以前的所有遗憾,所有做不到的事,这一次林斦要全部做好。当初16岁不可能遇到的人,你见不了我我去找你!当初遇见了不敢撩,这次我让你试试我的十八般招数,让你无路可逃!一次重生,嘹咋了!
  • 许你倾世韶华

    许你倾世韶华

    “你没资格吃醋。”他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她的伤心却只换来讥讽。她从未以顾太太自诩,却也不想被他当成玩物。逃?她想走,却牵绊重重。“在我还没玩够前,都不会放你离开。”将一沓钱扔在床上,顾煦只留给她一个冷漠的背影。他以为,这是她最想要的。却不知,是爱,让她选择留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诸天青莲上书

    诸天青莲上书

    抱歉这本书,我一直没有头绪,。。。。。。。。。。
  • 紫灵魔诀

    紫灵魔诀

    全属性天才,灵武双修,八岁筑基,十二岁结丹,三十载元婴,一百八十载渡劫羽化。苍蓝大陆万年不破的轮回。是谁,终将改变这一切。
  • 会表达的女人最优雅

    会表达的女人最优雅

    本书萃取卡耐基培训课程中的精华,结合女性实际情况,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从生活、职场、爱情、家庭等多个方面为女性揭示了如何善用语言造就幸福人生的秘密。卡耐基例举了大量自身及培训课中学员的实际案例,向广大女性朋友证明,要想练就良好的说话能力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但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掌握技巧和方法,成为说话高手并非难事。可以说,修炼侃侃而谈的好口才,对女人来说是一项风险低,投入少,回报大的投资!因此,说话是每个女人的一门课程,因为它能让女性通过修炼提升魅力指数,得到幸福。
  • 试炼你的信心

    试炼你的信心

    近年来,“信心”这个词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日渐增加,那么对我们而言,什么是信心呢?什么是凭信心生活呢?作者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帮助我们在疑惑中增强信心,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和试炼,让自己心中确据满满。
  • 乱编的修真世界

    乱编的修真世界

    一个农村娃在一个濒临毁灭的世界里修真的故事.......想写在一个大世界开始渐渐灭亡的背景下,主角在残酷中前行的故事,可能会加很多奇奇怪怪的设定。 修真者如果相信命运,那当初为何踏上修真大道?我命由我既为真。
  • 错嫁

    错嫁

    陆青山看望母亲那天正赶上古天一裁缝店十周年店庆。店庆在户外举行。那是一座千余米的俄式庭院,幽静,夏秋两季绿树掩映。参加庆典的大多是古天一的新老主顾,把他们请来,就是借这个机会答谢他们这些年对裁缝店的惠顾。店庆以自助餐形式举行。备有熟食、酒水、果品。气氛祥和。这期间,古天一接了一个电话,放下电话后他的表情变得肃然。妻子淑婉问,出啥事了吗?淑婉坐在轮椅上,是医疗事故使她的下肢瘫痪。古天一说,没出事。淑婉不相信,但在这样喜兴的时刻她又不能追问,就平静地看着丈夫出了客厅。陆青山一直在院子外面站着,由篱笆墙隔着。喜洋洋的众人中,他一眼看见了母亲。
  • 闯关东年画

    闯关东年画

    中国老百姓,从前过年家家贴年画。年画都以木版印制,所以又叫木版年画。在中国民间,提起木版年画产地,大家往往都能数出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山东的潍坊,河南的朱仙镇,陕西的凤翔等。可是谁能想到,东北的吉林也曾经是木版年画的产地。这里的年画,被称为闯关东年画……清末,在山东济南府的历城县也是出名的大响马程咬金的老家斑鸠屯,有一户老李家。这家人家老爷子领着三个儿子过日子。其中老二叫李祥。他从小就好动脑筋琢磨事儿。爹老了,为了让李家祖上出人头地,小时就送李祥到济南府一所私塾学堂读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