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4600000010

第10章 文坛杂忆三(1)

我与莫言

我同莫言第一次比较深入地交谈是在13年前,即1987年深秋时节,在井冈山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上。那次会议是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与江西省文联共同主办的,与会者数十人,会期也较长,约有一周左右。故除了开会外,还有游览以及自由交流的时间。当时的莫言,刚因“红高梁”系列引起轰动,照说正处于踌躇满志的时候。可是在那个会上,莫言却处处以低调的姿态出现,发言是低调的,说得很短,具体说些什么也记不清了。会下也很少同人交流。后来我问他,他说在军艺读完书后,回到总参,总参又不设创作室,所以他的处境并不足太好。他想继续上学。恰好当时我在筠谋着同北永师范大学一起举办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我把这个打算告诉他,他听了很高兴,说如果这个班办起来,一定要告诉他,他准备来读研究生班。

翌年春天,我们果然筹划举办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牛班的事。我及时杷这个信息告诉了莫言,他果然很快地报了名。到了秋天,他就成为这个研究生班预铬班的一名学员来到鲁迅文学院上学了。

莫言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他到鲁迅文学院的这个刚刚创办的研究生班上学,在某种程度上给这个班增添了光彩。记得在当时给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的关于给一部分虽然不具备大本学历但创作成绩优异的青年作家破格录取进人研究生班的报告中就以英言领衔,提“莫言等者年作家”云云,可见英言的知名度和影响。惟其如此,我不是把典言看做我的学生而是作为朋友看待的。但莫言却不想当特殊学员。他同这个研究生班个别有点小名气的作家不一样,不像他们处处要显出自己的“份儿”来,而是老老实实地当好学员。平常,他总是按要求上课听课,完成应该完成的创作作业。1990年春天,他因家中有事请假回山东高密,大概由于家事未曾料理好,多耽搁了些时日。假期一超再超。而按我们的规定,一门学位课如果因病因事超过三分之一的课时未能上课时,就取消学生参加这门学位课考试的资格。而一门学位课没有成绩,是不能获得毕业文凭的,更谈不上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参加答辩了。当莫言请假的时间接近一门学位课三分之一的课时的时候,我让他的同学给他捎了信,他得知后立即赶回北京,不仅做了口头的检讨,还写了书面的检査。我们当然谅解了他,让他继续听课。1991年春,他顺利地修满了应修的学位课和专题课,获得足够的学分,领取了文学创怍研究生班的毕业文凭。后来,又顺利地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获得文学硕士的学位。从这件事看来,莫言并未把自己当成特殊学员,惟其如此,他较好地完成了研究生班的学业。这对于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个很有用处的。

莫言从研究生班毕业后,又回到他在总参的原单位。我间他之间的联系时断时续,可以说并不密切。记得有一次,他和刘震云等几个同学在《现代文学》课上与的读书笔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刊出后,稿费寄到了我处。我电话中征询他们处理的意见,他们都说把它吃了吧。于是我把他约到鲁院附近一家火锅店吃涮锅。莫言吃得颇为高兴,大说便宜好吃。还说以后再约齐到箐院附近这家火锅店吃火锅。说是这么说,真约到一块儿就很不容易。后来,偶尔在一些会上见到他,打个招呼怍装,也没时间细聊。后来又听说他为长篛小说《丰乳肥臀》写了一大摞检査,检査得胃病又犯上了,还有一些人揪仵不放。后来义听说他把女儿接来北京上中学,从来不迈进北京地界的夫人也随军了。于是在北京安下了家,有了家,大概胃病就不犯了吧。后来又听说他转业去了《中国检察报》,终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大概是前年(1998年)的复天,我家乡《海峡》杂志的执行主编叶恩忠同志来京组稿,想见一见我在京的一些学生,记得约了刘震云、余华、莫言等等,还有刘恒和王朔。莫言接到我约请的电话时,答应得很痛快,而且最早到达约定的地方,记得他和刘震云还狠狠挖苦了—下迟到的余华。此后,我间英言之间的联系又多了起来。譬如请他为“名家侧影”的从维熙专辑撰稿,请他为童庆炳教授的《创作美学》一书约几个当年听过课的同学联舍作序等等,他均答应得很痛快,而且总是第一个把稿子寄过来或传过来。由此,我看出莫言还饪很看重师生情谊的,虽然我不敢贸然把他卷做我的学生,他还是认我这个老师的。这也许正是我在鲁迅文学院从事文学教育工作十几年为一批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大最的时间和心血后得到的惟一的回报和安慰。

杂说震云

1988年初夏,我当时在鲁迅文学院正起劲地做着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第一期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筹备工作。刘震云那时在《农民日报》当机动记者,并已发表了短篇小说《塔铺》和中篇小说《新兵连》,在文坛内外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记得他常于晚饭前后到鲁院来串门,或与学员们一起打打篮球,或抱着那不满周岁的女儿,穿着拖鞋到我办公室聊聊天。存一次,我们还郑重其事地请他同当时正在校学习的第四期文学创作进修班的学员一起座谈,介绍他的创作经验。也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得知我们筹备创办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消息,他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在八十多位报名的名单中,就有了他的名字。以他的创作实绩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的学历,我们自然优先录取了他。但因为他工作后住在《农民日报》社里,离鲁院只有几步之遥,无需住校,而他的工作是机动的,也不用脱产,于是就成了我们第一期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一名比较特殊的学员,也就成了我的学生。

震云还真轻个好学生。他并不因为不住校,身份比较特殊,而且在文坛已崭露头角,有相当的知名度,经常接到一些读者来信什么的,就有点忘乎所以,不知道吃几碗干饭了。他往往比某些住校的学牛还遵守纪律,按时来听课,参加一些班里的活动,只是不卷人班电某些是是非非的班事时已。他还是那么谦逊,不只对老师,也对一般的员工。而且在鲁院学习的这两年半期间,他在创作上也有很大的长进。稍不留神,他在刊物上相继发表了《单位》。《头人》。《宫场》、《官人》,《一地鸡毛》等一批引起相当反响的中篇小说,成为当时正在红火的“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之一,还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成了班上创作成绩最突出者之一。作为他的创作导师的李国文,也常常称赞他的创作,并给予他的“创作理论与实践”课以高分。当然,在创作中,他也稍稍遇过一些小小的麻烦。譬如中箱小说《官场》,无意间把小说中上人公的名字取得同当时某省一位省委书记的名字一样,在《人民文学》发表出来后,就很有点麻烦。为此,《人民文学》派一位副主编专程去道歉,加上震云实在不知某省省委书记的姓名,无意间为作品主人公起了相同的名字,再加上小说中这位主人公并无什么劣迹。于是才有惊无险,平安过去;此作也还原封不动地收人他的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的文集,是此位省委书记的名宇改成了“许年华”而已。另外还有一桩事,也可以提一笔。他的中篇小说《—地鸡毛》发表后,很被看好,我也在一篇评论中评了一下。《一地鸡毛》同《单位》是姐妹平篇,后来一起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以后,全国各地电视台都播映,惟独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不播。为此事,我颇感纳闷,刘震云也弄不明白此中个里。好在震云把他那一盘带子借我看了一下,还有在外地出差时也看了其中几集,感到改编得不错,尤其是扮演小林的陈道明和扮演小林妻的徐帆演技尤佳。我想,《一地鸡毛》在北京不播的原因可能是某些主管宣传的人物不喜欢之故。因为1991年春天,在北京饭店中七楼有几家单位联合举办小说研讨会,会上就有人鼓噪着要批一下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说什么写得太灰,作者小市民化云云。好在这些人的鼓噪没掀起什么波浪,于是震云又一次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震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研究生班电完成了他的学业,修完了各门课程,学完了三十多个学分,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书,只是不知为什么,他不愿意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不申请答辩,当然也就没有拿到学位证书。估计他已有大学本科毕业文凭,也在不久之后被评为一级作家,就不想去费这个力气了。

从研究生班中业后这七八年间,他发表的作品的量好似不如在校学习那几年。这大约一方面是由于他枳任了《农民日报》文体部主任,有了一定的责任,不像原来当机动记者那样自在,也不像在研究生班读书时什么都可以用正在读书的名义往外挡;另一方面他是把绝大部分可以用的时间用干那部长达二西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故乡面和花朵》的创作上去了。这部长篇的写作可能开始于研究生班的后期,坚持写了八年多,有一次在他的办公室里聊天,发现他的桌上有一本硬皮封面16开的大笔记本,一问原来是此部长篇的初稿。他打开给我看,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地写着,又有些改动的符号。他说写过这么一遍后,才往电脑上移,然后又在电脑上改。在这文坛上时兴传媒热炒作家们都浮躁得可以的时代,震云能耐着寂寞,坐在他那间放了电脑的办公室里,从大本子到电脑,整整地耕耘了这么八年多。仅就这一点说,就很不简单。而且这八年多,也正是他很火的时候,他能谢绝各种稿约,潜心于长篇小说创作,吏是不简单了。

当然,在写《故乡面和花朵》这八年多的时间甩,他也还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新作。诸如第二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中篇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新闻》,还有写得很别致的短篇小说《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栄德曼》,等等。读到1994年发于《长城》上的《新闻》,我就明显地感到震云的创作路数在变,从《一地鸡毛》、《单位》那种写生活的原生态,那种追求生活的精细逼真的“原生态”,到把情节荒诞化,把人物符号化。当时读后颇为激动,还同庚云通了电话,本来楚想写篇评论来评论一番震云创作上的这种变化的,而后大概又忙什么别的去了,顾不上写这篇文章,于是就过去了。今春(1998年)以来,陆续读到他的长篇《故乡面和花朵》散发在各种文学期刊的片断,才发现《新闻》的写作路数的变化乃是《故乡面和花朵》新路子和新风格的先兆,我很后悔没有抓紧时间写奸那篇关于《新闻》的评论。

在鲁迅文学院这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使找有机会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文学青年,以至各种各样的想靠文学混碗饭吃的人,眼界于是大开。据不准确的统计,十多年间,在鲁院的课堂上听过我的课的可称为我的学生的大概近千人,而其中两期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和两期文学评论研究生班的学生就有一百五十多人。这个数字里,当然不包括那些在社会上或在别的大学串。听过我的课或文学讲座的人数。如果加上他们,当然是一个更大人的数字。这些年来,我常为拥有这么多听过我的课的学生而自慰,也常为这么多学生给我找来的种种麻烦而恼。有人开玩笑说我桃李遍天下,走到哪里都不会饿着肚子,这是确实的。如今走到哪儿,常能遇到我熟悉或不怎么熟悉的学生热心照料或招呼自己,这是一种从事教疗工作的独有的乐趣。似既然“桃李满天下”,那么多的桃李之中,既有甜的,也有酸的、苦的和涩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文学青年中,相当多都很敏感,也很自尊、足很容易得罪他们的,与他们打交道是颇不容易的。有时候为他们做九十九件事,他们也处处表示感谢,怛只要一件事没做好,他们就不满怠,甚至可以坻毁你。于是,我间我那么多的学屯们打交道,是时时很小心,其至有时是提心吊胆的。

但趄,在我的学生中,也有一些是可以交朋友甚至交心的,我同他们之间不仅是师生,也是朋友。介这种可以称作师友之间,可以交心的学生中,就有刘震云?

同类推荐
  • 急管繁弦 人间暗换

    急管繁弦 人间暗换

    许多年后,孙传芳蛰居天津租界佛教居士林,回想起1927年春天兵败情景,最揪心的,不是自己在江西战场上接二连三的指挥失误,而是上海的商人和资本家们根本不待见他。孙部退出盘踞多年的江浙后,把全部兵力撤回长江以北,他觍着脸,单衣小帽跑到天津,与张作霖重攀交情,还是想借兵重新打回江南,那是他发迹的地方呀。此时的国民革命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把孙部全都吃掉。孙传芳号称五省联军司令,即便在江西吃了败仗,还有五万以上可战之兵。且蒋介石因宁、汉分裂在即,出于与武汉方面抗衡的需要,也急于寻找合作伙伴,故曾密派亲信张群与孙接洽。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呐喊·彷徨

    呐喊·彷徨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并回忆道:“有一回,我竞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反抗者

    反抗者

    《反抗者》是法国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旁征博引的散文中,加缪秉承坦率、正直的态度,重新审视了人类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反抗精神:历史层面的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思想家层面有萨德侯爵、圣茹斯特、尼采、马克思;思潮流派从虚无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无政府主义到自由主义。加缪在《反抗者》中流露出的批判精神最终奠定了本书的经典地位。
  •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析;第二部分是莎士比亚戏剧精彩独白选析;第三部分是西方莎士比亚批评史略。另附一篇探讨莎士比亚与圣经关系的研究论文。 笔者所以这样结构本书,主要有这么几个考虑。首先,有关莎士比亚的研究,尤其是莎士比亚戏剧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汗牛充栋,难以数计,其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各个角落。但比较而言,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评析与探讨则相对薄弱。虽然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个别重要的十四行诗作过分析和评价,但迄今还没有一部评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著作问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心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友谊、青春和美的理解和看法,从中强烈地体现出诗人天真纯洁的利他主义思想和宽容谅解的博大胸怀;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战胜时间、珍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同时,诗中还流露出了一些更为宽广、深沉的思想感情,如对当时社会上尔虞我诈、弱肉强食、黑白颠倒等种种丑恶现实,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懑不平与切齿痛恨之情。这种情绪正是诗人日后创作悲剧的基本出发点。此外,不少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文艺创作的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这是理解诗人艺术观的重要文献。显然,较为全面、具体地对这些诗歌加以评析,有助于人们从诗的角度更全面更感性地认识莎士比亚的伟大与深刻。其次,从戏剧人物独白的角度来认识、分析莎士比亚也极有意义。莎士比亚戏剧中有许多令历代读者耳熟能详、传诵不衰的精彩独白。
热门推荐
  • 丑妃无良

    丑妃无良

    王爷,我漂亮吗?滚!王爷,让妾身服侍您沐浴更衣吧。滚!王爷,我给你剪的发型好看吗?滚!对如此贱气纵横的王妃,渣男王爷,你认栽吧。被迫嫁给他,后来却爱上他,阴谋与爱情纠葛,谁负谁多一些。
  • 夜空之一生两世

    夜空之一生两世

    “你知道么?当天上落下流星雨的时候,天使会也会降临的。”“天使?”天使与人类怎么能在一起呢?当然不会,笨蛋的主角沈夜空与突然降落下来天使,收集七本书的故事开始了。
  • 快穿之女配也有人权

    快穿之女配也有人权

    作为一名恶毒女配,秦玥前期自然是做了很多脑残的事,而坏事做多了会有报应这话真不假,从风光无限的千金大小姐,一朝家破人亡,变成了落魄的可怜鬼,然后,她醒悟了,她不想陪着男女主玩了,她想去过自己的生活,可是,作为一名恶毒女配,并不是她想不干就不干了?她想走,但是男主却不准备放过她,难道说,女配就一定要凄惨的死去,女配就不能有自己的人生吗?于是,为了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秦玥毫不犹豫踏上了系统的贼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食独行者

    美食独行者

    如果没有很多爱,就需要很多好吃的。好好吃饭,认真生活。残小雪,生活,美食,情感,励志,图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贼军

    贼军

    新书《建造狂魔》已发布,基建系、制造系新书。········带着变异帝国时代来到大隋初期,杨爽想当将军。收西域马贼,伏北方蛮人,挖李二墙角,战瓦岗众将。以贼为军,席卷天下,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杨爽:“我的兵,我的将,全身都是荣耀!”
  • 狩魔领主

    狩魔领主

    这是一个技术宅拯救世界的故事。因沉溺游戏而疏远现实生活的宅男罗迪,是《裂土》中最具名气的游侠之一。然而一次穿越,却让他意外的进入了游戏世界,并回到了开服前两年这个微妙的历史节点上。覆灭的国家仍旧维系,心爱的女人尚未死于兽人的战火。亡灵的阴影还在边境徘徊,贵族们虚伪的面具还未摘下。在这一切尚未发生之际,罗迪发现自己所能做的,就是紧握手中弓与箭,望着尚未因灾难而分崩离析的土地,走上注定成为史诗的征途…
  • 美人祸妃

    美人祸妃

    都说美色误人,一国之君为博美人一笑不惜落得个昏君的名声。婉娘,西黎国第一美人,她本是一名普通人家的女子,一次皇上出游碰巧见到了她,一道圣旨,她被迫入宫为妃。“婉娘,你可恨朕让你入宫为妃?”“皇上是这天下众女子的梦中夫婿,臣妾怎会恨皇上。”“婉娘,朕想听真心话。”“天色晚了,该歇息了。”“婉娘……”祸妃的名头自她进宫不久,便扣到了她的头上。她两世欠他无数个人情,无以回报便永生相许。婉娘死时,她是笑着的,那年她年55。
  •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潜夏入怀

    潜夏入怀

    如若修得三生苦,才能换来一世福。那么我这一世,就要有无数个三生。遇见你,是我的三生有幸。“冷御川,这一生,我喜欢了你十年,十年来,我对你的心从没有变过,但现在,我想放弃你了。这辈子我用了我的全部去守护你,下辈子,能不能换你守护我?”圆月落下,情节未了,这一生,注定逃不了这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