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5500000004

第4章 序 在期待之中(4)

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这一观点已为社会发展所证实,19世纪80年代英语词汇首次出现“女权主义”以要求政治权利与法律平等之前的四十年,哲学社会学者已率先提出了解放的重要与解放的条件,从一开始,女权、女性这些语词不可避免地要带有社会学印迹,成为历史实践的一部分,犹如那条亚当的肋骨,从一开始,女性学的命运已经被放在了一个情境里面。但是宏观话语只提供社会批判层面的历史经验,仍然有些即时、偶发、局部的事件与经验囊括不尽,尤其世界已然在百多年后进入一个多元状态与零碎经验充斥个人生活的时代,文学在个人经验与历史叙事之间的腾挪,在暗示女性学必然从女性主义的这一绝对性中分离,走向最局部的经验,才能真实完成它在框架中所设定的一系列人性目的,比如女性的内在自我是通过何种方式在人生中保持自我意识的相对稳定的?——既然它认定它面对的是一个使自我分裂的世界;比如,女性如何以精神话语言说与检验自身,以便发现其自身设立的形象标准——既然它失望于男性精神话语中创生出来的女性标本;作为一个女性评论者,之所以一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女性理论,却从不肯轻易涉足实践,根本原因在焦虑它独立姿态下的包罗万象与宏观打算必然会不屑地挤掉真正能到达真理的具体信息的积累,必然会不屑于更大程度也更大范围高于广于真理的活水一般的经验,必然以对个人的不屑删节而服从类的归属,如此,女性主义从反驳一种中心极权走到了自己成为中心极权,在处理男性文本与问题上可谓一劳永逸痛快淋漓,然而其方法之误最终不可避免要伤及内涵。所以,我越来越倾向认同个体经验的珍贵性,较之一蹴而就庞然大物的建筑,我更倾心于那些散落在工地上的一砖一瓦,许是偏好,许是务实。我是一个非常在乎结果的人,目的性强,认定具体研究更接近真理,不愿在我以为只是开始或止于过程的貌似强硕的问题上浪费时间。

所以见到这样的表述会有认同:“我旨在了解女作家们的自我意识是如何在文学中从一个特殊的位置和跨度来表达自己、发展变化以及可能走向何处,而不是想窥探一种天生的性别姿态。”喜欢这种本分,正如我喜欢能有力地表达社会框架中的个人经验的作品,能够在人性完整的基础上重建完整人格的作品,我也时时警觉于任何理论与派别对我独立思想的控制,哪怕它打着性别主义或者更新美的旗帜,它的力量也不足大到裹挟我去,因为深知任何成见都有自我毁灭性的一面,因为深知理论定型后的类玄学的杀伤力,正如深知文学因其多种可能性的相对存在才可称其为文学一样,我珍视它戏剧性的过程,我不希望幕还未拉开就有一个全知全觉的人站出来说出结局,而以此剥夺我们观察体验才能得来的东西,那是不存在的,如果有,它也是虚假和强权,我不对之抱有好感。

一直有一个比较固执的观点。

女作家不应被当做一个明确的群体来研究。虽然写到女人,却只是人的片断丝缕,基于这一想法,本丛书有意舍弃带有明显女性主义倾向的文本,只是为了找寻到达人的最短路径,收入文丛的六位女性各各经历了20世纪一系列壮阔事件构成的生活日常与内心波澜,身处其间,呼吸与共,那个答案,我无法回身。

一旦深入到每一颗心灵,群体是隐在的,你所面对的已不单纯是群性,那些记忆的、无意识的、本能的东西,那些后天的品质、个性或者还有付出和牺牲,你所面对的只是一个个个体;形象是独立于作者的存在,被创造出来,“她”便有了生命,但它还关涉到命名,在“抟土”之时,也暗藏着启蒙,或者一种文化思想运动中的觉醒,造人是赋予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以这人的造出影响将来的过程,知识女性不满足于被说而直接以文字参与公共事务,不满于这公共事务只是担任对外象的描述而以一面祛除语言积习的文化努力一面为自己这一个个个体心灵提供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参照。

崔卫平说她沉到了海底,藤藤蔓蔓的水草纠缠,她的诉说在一定长度上胶着,细腻,却也绵里藏针;何向阳越过流年冰凝的时间,试图找到深水中仍能燃烧的火焰,理性的切割,使岁月的刀变成锉,变成打磨灵魂的锯齿,在温文的变奏与铿锵的行板间,重生一个捧着神龛从漫步到奔跑的人;韩小蕙如一株伸向繁星的树,成长绞拌在环境里面,古典而华美,沉静又刚烈的文字携带有生命与智性的双重气息;季红真像一个寻梦的人,她有她个人的路径与行走方式,她的地图与目的一样从不轻易示人,然而在一个个理想的驿站上,这个女子,留下了属于一个人的经验、体察、勇力与雄辩,开朗的胸襟与母性的温存相合相契,于最深层改变也丰富着她行进的地点;张燕玲于此岸彼岸间的从犹疑到果决,展现了思想与行动本身的丰赡与两难,从一个地理到另一个地理,从一种水土到另一种水土,她的触摸带着温情,也携着火焰,是雪山冰冻不住的,海水湮没不了的,不仅是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一种风韵到另一种风韵,而且更是一种境界到另一种境界,一个心域到另一个心域;姜华的从容里可见挣扎,从情思深处抽出的丝,织成锦花,许多人只看得见成品的繁华,却不知织者的手是怎样地日日翻转,如那心丝,反刍一般,慢慢地吐,杜鹃啼血般清瘦,却以牡丹盛开的强硕示人,有一种对生命中一切来临迎送自如的雍容豁达。

集在这里的六人,只是沧海一粟。她们或多或少勇敢地触及与展现了女性精神向度的各个侧面,在大的文化批判潮流中不止于理论,而是悄悄实践,其创作亦并不建构在性别权争的偏颇上,她们都抛开了性别理论的两极,而回到经验,回到个体,回到本真。由此,那个隧道才可能在奔向心灵时畅通无阻。

既拒绝着男性文化的书写,又同时拒绝成为女性主义的解说员。于道理与故事之间,只提供一个“人物”,被创造出来的人,让文字中聚合成型的“她”来言说一切,卑微与琐碎,激烈与冷淡,失望与背叛,理智与情感,从书中你见到的是一个个个人,而不是一种观念的个人,“她”鲜活、生气,也欠缺、遗憾,她真实地成长,在最艰辛的地段不放弃对人性的体验。

一个人,身在尘世,从出生直至成人,面对各式问题,当然包括性别、主义,这里呈现的只是一些细节,于记忆里它们擦出痕迹,还有比之更可贵的东西吗?心灵的一点一点沉积,我想,很多事是不能倒过来的,不是先有了观念、道理、论点、学问和真理,而是应该往更经验的地方追寻,那里,对自我的最初期待,已远非现有任何一种理论所能概括出来。

应该还有那样的一部书,未被写出来。它经由“我”的路才找到了“我们”。

是的,应该有那样的一部书,能够还原,能够勾勒出一个人何以走到今天,何以如此言说,何以成为一个以知识、理念、智慧为生存方式和言说习惯的人,她的昨天不应被尘土掩埋。

于是有了这样的丛书,它用了中分的方法,理性之外,仍有时间夺不走的经验部分。或者,它力图讲述一种生命底部的渊源。

在那儿,那些时候,白牙红口,眉清目秀。

虽然隐姓埋名符合亡者的意愿,却使众多的崇拜者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为符合他们的愿望,薇依家人在1958年5月,又立了一块墓碑。这是一块白色花岗石墓碑,镶着灰色大理石,中间稍有一点凸起,上面写着:西蒙娜-薇依(1901-1943)。

倘若有机会,我会放一些花在她安眠的地方。感谢她冥冥之中教我产生这样一个丛书的想法。她睡着了,她的梦仍正继续;她躺在地下,她的故事却在行走。

对于即将世的这套文丛来讲,它的命运,也许正如薇依1943年6月15日写给父母的最后一封信中所言:

……我也有一种越来越增长的内在信念,即在我身上有一个要送出去的纯金宝库。但是,我同代人的经验和观察使我越来越相信无人来接受它。至于后代人,从现在起,虽有一代体魄健壮有思想的人,我们当代的作品和手稿肯定会从实际上消失。这并不使我痛心。金库是取之不尽的。取之不尽,岁复一岁,于期待中。

是为记念。

2004年1月9日

同类推荐
  • 狼兄虎弟

    狼兄虎弟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不久,侵略者凭借其强大的武力迅速南下,“8.13”事件后、短短一年中,我东南沿海各咽喉交通口岸全部沦陷,广九铁路和滇越铁路也先后被切断。1938年8月,由国民政府接受云南省主席龙云建议而着手修建的、由昆明经楚雄、下关、畹町、瑞丽到缅甸腊戌这条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滞留在境外的支援抗战军事物资的唯一通道。
  • 写人·记事

    写人·记事

    这里有弹得一手好热瓦甫的琴祖,他走到哪里就弹到哪里;也有眼神专注得像工程师的鞋匠,闲来无事眯着眼睛晒太阳。另有奇人异士,能养金雕、会说祝词、擅唱花儿。这便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风貌。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多少代人的耕耘在傍晚结束

    多少代人的耕耘在傍晚结束

    各位,我们大家来到这里讨论诗人多多的创作,我认为是富有深意的举动。作为一个著名的朦胧诗诗人,甚至是最被低估的一个当代诗人,多多延续数十年的创作,不仅仅是属于他个人的一个征程,也是一个历史化的事业。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我的阅读体会和反复揣摩,在我个人看来,多多的诗歌不仅冲破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局限性,也冲破了这种古老的富有民族心理暗示意义的文化样式的优越性,并将这种文化心态上的优越感击得粉碎,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他还发展出一种富有个人性的语法途径。
  •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热门推荐
  • 我要月老的红线团

    我要月老的红线团

    一句话简介:女主红娘,给男主牵线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 全球性博弈

    全球性博弈

    本书以人性讨论为基准,分别研究了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中的典型国家,重点分析了大量时代性问题,使读者对中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全球化的本质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作者以人性的讨论开篇,给全书奠定了一个哲学伦理的基调。在这种基调的基础上对中国和国际进行了全方面的透彻解读。中国篇中,作者针对中国国情,详细深入地剖析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现在,过去三种层次的透视中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国际篇中,作者详细讲述了美、日、俄、新、韩、印等国,对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挖掘和阐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全球化的过程。
  • 伏锦传

    伏锦传

    东汉末年,乌程侯孙坚死于战乱,身上留下奇异“卍”字符。五年后,其子孙策为调查杀父之案,与好友周瑜一道踏入征程。乱世英雄四起,迷雾重重,真相究竟在何处?
  • 天涯狼灭纪

    天涯狼灭纪

    忍.......只为活着!是可忍孰不可忍,做个“狼灭”又何妨?人间如此,仙道如此!
  • 往事也黑黑白白

    往事也黑黑白白

    祖母的一生有着许多的一言难尽。这许多的一言难尽注定了她和我们这个家族历经无数的周折和苦难。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只有两岁,所以那些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场面没能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任何痕迹。我只知道祖母的那些一言难尽在那一时刻都成了罪不可赦的历史问题,她以汉奸地主婆、土匪婆、臭资本家太太的多重身份,被遣返到一个叫燕家台的地方接受监督改造。照道理我父母和我也是要一起被放逐到那里去的。然而我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识时务的女人。她毫不犹豫地提出和我那有了狗崽子名分的父亲离婚。这一坚决的革命行动使得她免除了下乡改造的灾难。不久,她带着我嫁给了一个妻子刚刚死于难产的汽车修理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踏尽星辰拥抱你

    踏尽星辰拥抱你

    她经常旷课、迟到、打架,可是却误打误撞的收获了一个颜值爆表,对自己宠爱不停的腹黑校草。
  • 列祖提纲录

    列祖提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家有贤妻,夫人请落座

    家有贤妻,夫人请落座

    一睁开眼,蓝雨晴就懵逼地发现自己赶上了穿越的潮流,然而不同的是,别人家的穿越的设定是名门闺秀,貌美如花,美男倾心,各路痴情男主男配为她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可是为什么设定道她这里就变成了,侯府毒妇,残害夫君,虐待孩儿,人人喊打。臭名远扬!蓝雨晴很崩溃,原主这是想让她死呢死呢还是死呢?然而事实证明,原身既然连自己都能搞死,搞死她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于是蓝雨晴只能挑起革命的大旗,与反派小叔斗智斗勇,为自己的苦逼夫君寻医问药,智斗各路突然跳出的牛鬼蛇神,调教自己的便宜娃子,誓要将自己的日子过得像朵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理学与人生

    心理学与人生

    本书探讨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思考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