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8600000012

第12章 审美现象的价值本性——人.价值.美(3)

具体说,由于人的活动,许多原来是纯自然的事物,同人发生了关系,变成了属人的事物,这就是人化,也即文化。这种属人的事物,这种人化-文化现象的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从原本与人无关的东西变成了与人有关的东西。所谓与人无关,就是对人无意义;所谓与人有关,就是对人有意义。读者诸君,您且不要小看了“对人有意义”这几个字,依我对价值的基本理解,所谓“对人有意义”,就是价值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含意。譬如,一块石头、一段木棍,当人诞生之前,它们是纯自然的东西,同人不发生关系;但是当人诞生之后,人为了抵御野兽的侵害而自卫或者为了猎取野兽以果腹,就可能拿起石头或木棍来打击那些野兽等等对象;而且为了用起来方便、抓起来顺手,他将石头稍作加工、使之大小适当,又将木棍弄得修短合度,并将木棍的一端弄得平滑一些以便于把握。这时候,这块原本纯自然的石头和这段原本纯自然的木棍,就已经不再是纯自然物而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们与人发生了关系,变成属人之物了,变成人的武器和工具了,对人具有了意义了,或者如莫里茨.盖格尔所说“它对于一个主体(或者对于一些主体)来说具有意味”了。对人的这种意义或“意味”,就是价值。

所以我说,价值是人的伴生物,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对象的某种关系。从另一角度说,价值是人化的结果,是文化的核心和最基本的规定性。

从上面所述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纯自然的石头和木棍变成人化之物、变成人的武器和工具这个例子可以知道,价值最早产生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并且常常隐含于物质实践活动之中。但价值又不仅仅同物质实践活动相关。它同人类的精神实践活动同样有密切关系,而且越到后来越如此。例如,世界各个民族和地区的神话,不论是希腊神话也好,中国神话也好,印度神话、埃及神话、两河流域神话、北欧神话也好,都是当时的人们借助于想像力对大自然和外在世界的把握和征服,神话中的许多人物,像中国神话中射日的后羿、填海的精卫、与日竞走的夸父,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诸神之王宙斯、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印度神话中开天辟地生出六大造物主的梵天、善良而美丽的九色鹿,埃及神话中为人民造福驱魔的俄赛里斯,巴比伦神话中为神灵世界建立秩序的众神之王安努,亚述神话中创造天地的主神比布鲁斯,苏美尔神话中将天地分开的大气之神恩里尔,北欧神话中富于创造而又喜欢战争的诸神之首欧丁……它们都是在人们的精神实践中同人发生了关系,对人具有了意义,于是才产生了价值。后来,在比较发达和成熟的社会中,人们在宗教活动、祭祀活动、伦理-道德活动、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审美-艺术活动……等各种精神实践活动中,在各种仪式中,甚至在游戏中,外界事物(包括精神事物),像法律、国体和政体、军队、哲学理念、艺术形象、科学学说,等等,都与人发生了密切关系,对人具有了多种多样的意义,于是各种各样的价值形态随之产生。因此,我们说价值是在人类的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中产生和建立起来的。

既然价值是在人的客观历史实践中产生和建立起来的,那么,它不能不涉及人的实践中的两个最根本的因素:主体与客体。实际上,价值就产生于、建立于并且存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意义关系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创造、突进,赋予客体以人文的社会-文化的意义,即所谓主体的“外化”;又有客体对主体的“侵袭”、渗透、转化,赋予主体以对象的性质和品格,即所谓客体的‘内化”。

关于价值产生于、建立于、存在于实践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这个基本思想,得到马克思有关论述的支持。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4卷)中多次谈到“价值”,例如马克思指出:“作为与使用价值等同的财富,它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相反,在我们的作者(指当时的经济学家赛米尔.贝利等人——引者)看来,‘价值’竟是‘物的属性’!”马克思强调说:“商品作为价值是社会的量,因而,和它们作为‘物’的‘属性’是绝对不同的。商品作为价值只是代表人们在其生产活动中的关系。”稍后的地方,马克思又一次谈到“价值”:“珍珠或金刚石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是珍珠或金刚石,也就是由于它们的属性,由于对人有使用价值。”在马克思看来,“价值”(当然,马克思在这里是作为经济学中的术语使用的)不是“物的属性”,而是“社会的量”、是社会的“关系”。他明确指出,“价值”与“使用价值”不同,“价值”表示物对人的“关系”,“使用价值”才是“物的属性”——“使用价值”“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使用价值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表示物为人而存在”。马克思还曾经对相当于汉语中“价值”这个词的各种文字:value(英文)、valeur(法文)、Wert(德文)等等词义,作过词源学的考察,指出“价值”(Wert)这个词最早与梵文Wer有关。由Wer派生出的德文、英文、荷兰文、立陶宛文以及哥特文、古德文、盎格鲁撒克逊文的含义是“可敬的,有价值的,贵重的,受器重的”。从马克思关于“价值”的论述以及关于“价值”的词源学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一个基本思想,即认为“价值”的核心含义是“关系”,是物与人的“关系”。譬如,在阐述“价值”的词源学含义时,马克思指出它的“可敬的,有价值的,贵重的,受器重的”意思。所谓“可敬的,有价值的,贵重的,受器重的”,实则蕴含着“关系”于其中:“可敬”,“贵重”,“器重”这些词应该有主语和宾语——谁“可敬”谁、谁“贵重”谁、谁“器重”谁?主语是人,是主体。“可敬的,有价值的,贵重的,受器重的”,表示被动,即主体活动的对象,也就是客体。这里面明显包含着实践活动中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际上表示物为人而存在。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与一般价值概念应该是一致的,至少是不矛盾的。所以,“价值”这个范畴,不管是一般价值概念还是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都应该包括“关系”这个根本因素,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与对象的关系。

由上述,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价值存在于实践活动里所发生的客体与主体的关系之中、对象与人的关系之中。价值离不开主体,但它又不完全在于主体,因为它不是主体的纯主观的属性。就此而言,我们不能同意主观论的价值学说。价值离不开客体,但它又不完全在于客体,因为它不是客体的纯客观的属性。就此而言,我们不能同意客观论的价值学说。比较合理的说法应该是: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之中。这是什么关系?答曰:就是前面我们曾一再提到的实践活动中“对人有意义”的意义关系,也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关系。

至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对价值范畴作这样的规定和界说:

价值就是在人类的客观历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肯定性的意义就是正价值;否定性的意义就是负价值;无意义就是非价值或无价值。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价值虽是一种“意义”,但它不是主观的、任意的,而是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来源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客观性,它是一种客观的意义。

第二,价值虽具有客观性,但它又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客观性,它不是一种客观的实体(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也不是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在社会历史实践基础上建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关系。

第三,价值虽不是一种实体(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也不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但它却总是以某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质事物、物质形式或客观存在的精神实体、精神事物、精神形式作为载体。譬如,黄金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包括它的内在性质和外在形态)就是黄金对于人所具有的价值的载体;再譬如,明清的北京故宫的建筑,在今天作为一种“艺术文本”(包括它的形态、结构、形式关系等等),就是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的载体;其他,如国家、法、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性(这些大多属于精神性事物),等等,亦类此。

第四,价值从来就不是中立的,它的客观性并不妨碍它总是体现着人(不是哪一个孤立的个人,而是高尔基所说的大写的人、体现着人类本质的人)的目的、需要、理想、愿望、兴趣,如马克思所说“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从而人也表现出对它肯定性(对于正价值)或否定性(对于负价值)的倾向,所以人们常常使用“价值取向”这个词。

第五,价值从来不是凝固不变的,因为人类的实践就是一种永恒的运动过程,客体在变化,主体在变化,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必然在变化,因而价值也必然随之变化。

人类社会的价值形态形形色色,人们的价值活动千种百样。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这样的价值世界之中,他们不能不天天、时时、处处同各种各样的价值问题打交道,随时随地进行着各种价值活动。他们总是不断地追求着某种价值或反对着某种价值,创造着某种价值或毁坏着某种价值;他们总是为各种各样的价值所吸引或排斥、所驱赶或拉拢。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被各种各样的彼此增益或相互矛盾的价值活动所充溢,并且也因这些价值活动而富有生机和活力。

审美活动就是一种价值活动。

美(审美现象)就是无数价值现象之一。

16审美属于价值范畴

我在本书第二章中曾对审美现象进行了种种描述,我说:相对于自然而言,美(审美现象)属于文化范畴;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美(审美现象)属于精神文化范畴;美(审美现象)既有虚幻性、朦胧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也有特定意义上的实在性、明晰性、明了性和确定性;美(审美现象)相关于主体而并不仅仅在于主体,它不是主观的心绪、情感、感性观念;美(审美现象)相关于客体也不仅仅在于客体,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和客观事物的属性;美(审美现象)相关于内容但并不仅仅在于内容本身,它并不就是内容;美(审美现象)相关于形式又不仅仅在于形式,它并非纯形式;美(审美现象)常常以客观的实体、客观的事物为载体,但它既不是物质实体、物质事物也不是精神实体、精神事物——美(审美现象)的载体并非美(审美现象)本身……。鉴于此,我赞成和支持“美在关系”这样一个设想(到目前为止,也只能说是一种设想,或可以说是一种美学假说),并且我要对这一美学假说作进一步的探索,提出自己的新解释。前面已经约略说过,审美的秘密可能隐藏在主体客体之间的某种关系之中、隐藏在它们之间的某种意义关系之中。就是说:美(审美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里主客体互动关系所生发的意义、意蕴、意味之中,表现于社会历史实践所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之中;而且随着历史实践的不断运行和发展变化,美(审美现象)将充满变数——它们是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而绝非预成的、自在的、凝固的、恒定的。

我还说,我将试图通过另外的思路对美(审美现象)做出一个尽量合适的、符合事情本来样态的解说。

那么,确切地说这是怎样的“思路”呢?论述至此,当我对价值作了上述界定之后,我可以同读者诸君说,我的思路就是价值论的思路,我要对美(审美现象)做出价值论的解说。很明显:既然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之中,也即存在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关系之中,价值的本质在于“对人有意义”);而审美的秘密也可能就隐藏在主体客体之间的某种关系之中、隐藏在它们之间的某种意义关系之中。如此,自然的结论就是:审美活动属于价值活动,美(审美现象)是一种价值现象。

从学理上说,审美活动与价值活动、审美现象与价值现象具有同形同构关系,而与非价值活动不同。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荀子大讲堂

    荀子大讲堂

    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有。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本书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对读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提出,则是发展了孔子仁学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人的一生更幸福,让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哲学史上和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内容包括史前的蒙昧时代、史前的野蛮时代、、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的三种形式。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本书重在对《道德经》文本的译注与解析,同时对老子生平事迹、著作进行评价。全书内容各章独立,又具内在的逻辑联系。先从宏观视角阐述老子生平行迹和对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总体看法。继而分章对译,注释和解析,将老子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注释与解析中,注文严谨,分析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将老子淳厚、和蔼、睿智、大气的形象展示给世人。本书为《道德经》普及读本,内容上对老子生平行迹勾勒清晰,注文严谨独到,解析自然流畅。
热门推荐
  • 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

    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

    一幅旧画,一个原点。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女画家,一段奋不顾身的绽放。到底是谁,在她命中作祟?摧毁了她如罂粟般的倔强。他说:如果我忘了你,请原谅。如果我们再相遇,请告诉我,我认识你。她说:你别妄想了,这辈子,我都不会爱上你!他说:恭喜你,你这个可恨的女人,再次偷走了我的心。雪山上的怦然心动,火海里的舍生忘死。她的爱,再无葬身之地。她的债,meant to be。在这场角逐里,阴谋与爱情并行。谁,为谁放弃?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春秋儒侠

    春秋儒侠

    一个人,一头驴。人行天地,驴踏九州。一柄剑,一支笔。剑出斩群雄,笔落写春秋。他,孤身行走,却能权行州郡,力折公侯。他,剑气破九霄,豪气贯苍穹,致使诸侯尽折腰。
  • 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

    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记者生活研究

    记者生活研究

    你眼前的这本关于记者的书确实值得一读。记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审视、研究报道别人的,而很少为别人所研究,报道。其实,现代人离不开媒介,而记者是媒介的核心,更是其灵魂,他(她)既是信息的报道者,真相的揭示者,也是观点与意见的提供者。可见,作为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记者,其生存的社会化程度极高,公众关注他(她)也是关注我们自己。这本书从“生存状态”着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记者的新视角。而其讨论的许多话题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趣味性,其中仅仅与“三”相关的内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决定记者生存状态的“三大要素”,记者“撬动历史的三种角色”,记者作家的“三种主要形态”,记者屁股后面的“三把火”等等,都别有意趣。更值得提及的是,这是一位曾在主流媒体做过十年记者的人写的一本关于记者生活的书,这决定了它与出自一般研究者之手的书有所不同。惟其做过记者,其谈起这一行才不隔不玄,感同身受;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思考才能入木三分,“挠到痒处”;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沙化”现象才会有切肤之感,对良好的新闻生态才会那样渴求企盼;惟其做过记者,其文风才能那样畅达,如同山间跳动的小溪,清新而流畅……不需恐惧渊深的学理,也不需畏难艰涩的表达。这部书别有韵致却又浅显易懂:沿着那一行行简洁明快的文字读下去,你会获得一种春日游园的惬意;而间歇掩卷,你又会浮想联翩,领悟颇多。
  • 金鼎决

    金鼎决

    由凡转仙之路,不好走,走上了就赌上轮回,断了来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下第九

    天下第九

    无尽宇宙之中有八道鸿蒙道则,这八道道则每一道都被一个无上强者融合。没有人知道,宇宙之中还有第九道道则,这一道道则破开鸿蒙,无人可触。
  •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她曾经历了长平之战,见证了数十万人的坑杀。她曾率领大秦铁骑,与六国逐鹿天下。她见过天下三分,山河破碎。也听过那袅袅的隆中琴音。贞观盛世她曾一醉今朝,那千古女帝又是如何芳华?她鲜衣怒马过,也曾羽扇纶巾。做过田舍农,也为过教书生。却没人知道,这么一个人,活了两千年。嘛,比较轻松悠哉的历史文吧,因为个人原因可能并不能做到完全符合历史,经得起考证。但我会尽力查全资料来写的。第一次写这种文章,我还是希望写的有趣一些,哈哈。最后,变身慎入哈,单身向的。书友群:239590070二群:256080940应援群:24277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