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8600000034

第34章 审美价值的特性(三)(3)

由波斯特关于口头媒介时代(他称为“阶段”)、印刷书写媒介时代和电子媒介时代所分别造成的不同主体的特点,我们可以联想到其对审美和艺术的巨大影响:

吟唱性的荷马史诗,只能出现在公元前8、9世纪的古希腊“面对面的口头媒介交换”的时代,只能出现在“自我(theself)由于被包嵌在面对面关系的总体性之中”的时代。那时,由于媒介限于“口传”,主体的活动天地就那么大,主体之间的关系也相对单纯,当时人们之间的知识讯息和情感讯息的交流和传播,基本是通过声音、手势等等面对面进行;人们的历史经验和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也只能面对面地吟唱——即口口相传;这种口头媒介也决定了当时人们的感知方式、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直观性、形象性、比喻性、直白性等等特点。由此也就产生了传说为盲诗人荷马所创作的吟唱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该史诗的一系列特点;而随着口头媒介被印刷书写媒介取代,史诗的消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导言》(1857-1858)中曾说:“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马克思在这里所谓“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据他随后的文字所说,即是古代科技不发达、传播媒介粗陋的阶段:“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腊(神话)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走锭精纺机、铁路、机车和电报并存吗?”单以媒介言,“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口头传播媒介阶段。口头传播媒介时代过去了,与此相适应的史诗也就衰亡了。我国少数民族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等的情况,也类似;它们曾经非常兴盛,然而随着媒介的变更也必然只能成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和兴盛过的一种艺术形式,只能成为文学史和艺术史的对象。

印刷媒介时代是与专业作家的写作和千万读者的阅读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相对突出的逻辑、理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指出:“……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铅字那种有序排列的、具有逻辑命题的特点,能够培养沃尔特.翁格所说的‘对于知识的分析管理能力’。在18和19世纪,印刷术赋予智力一个新的定义,这个定义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先后出现在欧洲和美国的理性时代和印刷文化并存,并不是什么巧合。”这种印刷书写媒介时代,就造成了长篇小说等等艺术形式的繁荣。相对于口传媒介时代的作者来说,印刷媒介时代专业作家的突出特点是:更强的理性思维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写作——那时,如波斯特所说,由于“自我被构建成一个行为者(agent),处于理性/想像的自律性的中心”成为主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而这种特征又特别适宜于进行专业写作的人;于是才会出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驰骋想像、进行写作的“处于理性/想像的自律性的中心”的小说作家,才会出现印刷数千、数万、以至几十万、几百万册的纸质媒介的小说作品,才会有身处各个角落、面对着作品却背对着作家的千千万万读者出现——读者与作家可以天各一方、相距千里万里。这一切,与书写文字的普遍使用、与印刷术的普及相适应。

同理,长达百集的电视连续剧、无情节无人物无中心的小说和其他叙事作品、卡拉OK、全球直播的文艺晚会……只能出现在电子媒介时代。“……电视的思维方式和印刷术的思维方式是格格不入的;电视对话会助长语无伦次和无聊琐碎。”波兹曼说“电视对话会助长语无伦次和无聊琐碎”的这个论断虽然偏激,却也有部分道理:与印刷文字媒介更加理性的特点相比,电视思维的确更感性,更不讲究逻辑的严密、有序。

麦克卢汉曾经多次谈过从口传媒介时代到书写印刷媒介时代再到电子媒介时代主体的变化及对审美和艺术影响,富有启示。不妨摘录几条:

在部落社会中,由于非常实际的原因,触觉、味觉、听觉和嗅觉都非常发达,比严格意义上的视觉要发达得多。突然,拼音文字像炸弹一样降落到部落社会中,把视觉放到感官系统最高的等级。识字把人推出部落社会,让他用眼睛代替耳朵,用线性的视觉价值和分割意识取代了整体、深刻、公共的互动。拼音文字是视觉功能的强化和放大,它削弱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作用,渗透到部落人非连续的文化中,把他的有机和谐、复杂通感转换成一致、连续和视觉的感知方式。

印刷术使人以分析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母语,把它看成是规格一致的实体。印刷机大批量生产书籍和其他印刷品,使之传遍欧洲的各个角落,把当时的白话语言区转变成规格一致的民族语言的封闭系统。这些封闭系统就是所谓大众传媒的另一种说法。印刷机孕育了整个的民族主义观念。

在电力时代,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靠技术得到了延伸。它既使我们和全人类密切相关,又使全人类包容于我们身上。

……因为面对电影时,你就是摄影机,而非文字的民族是没有能力把眼睛当作摄影机来使用的。但是面对电视时,你就是荧屏。而且电视在触觉的轮廓线上是两维平面和三维雕塑。它不是叙事的媒介,与其说它是视觉,不如说它是听觉-触觉的。

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屏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你是透视中的消失点,像东方画里的消失点一样。画面在你的内心放映。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

上引麦克卢汉开头的几段关于口传媒介向印刷媒介再向电子媒介的转换、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的话,阐述从口传到印刷的转换如何“把他的有机和谐、复杂通感转换成一致、连续和视觉的感知方式”,阐述“印刷机孕育了整个的民族主义观念”,阐述电子媒介“既使我们和全人类密切相关,又使全人类包容于我们身上”——由此我们可以寻找出口传时代、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人们的审美-艺术的不同特点。麦克卢汉最后两段话谈的是电影和电视。在今天的中国,通常都是把电影和电视放在一起,称为“影视”艺术。其实在麦克卢汉看来二者有重要差别。电影是偏于拼音文字即视觉的,电视则是偏于听觉-触觉的。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电视——你就是荧屏,看电影——你就是摄影机;而从创作者的角度,电视主持人要打破荧屏,电影演员则要封闭于荧屏。就是说,电视媒介中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与电影媒介中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各有不同的特点。此论可谓独具慧眼。

你从麦克卢汉的这些话,不是能够深刻地认识和体味到媒介怎样影响主体、又怎样进而影响审美和艺术的具体情形吗?

40媒介通过改变对象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其次,从价值活动客体的角度说,媒介通过改变对象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审美和艺术总是有自己的对象。审美,“审”什么?艺术,“描写”什么、“诉说”什么?这“什么”,就是审美和艺术的“对象”。传统美学理论都承认艺术有自己的对象,譬如,许多理论家认为:有所谓“再现”的艺术,又有所谓“表现”的艺术。不管是“再现”还是“表现”,都有一个“再现什么”或“表现什么”的问题,也即有一个艺术的对象问题。传统理论家强调“再现现实”(或“反映现实”),现代的一些理论家特别强调“表现自我”,那“现实”或“自我”,都可以是艺术的对象。后现代理论家常常说艺术不表现什么,似乎无对象。其实,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都是存在于对象化与主体化相交织的氛围之中,他的一举一动,归根到底都带有对象化的意味。因此,只要艺术家(不管他是现代的还是后现代的)在说、在写、在用各种手段活动,就都是他的对象化的艺术“行为”;不管这“行为”流露出来的东西是有所指还是无所指,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是动作还是心绪,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视为那艺术“行为”的“对象”。

既然艺术活动不能没有对象,而且对象对于审美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对象的变化也就必然会导致审美和艺术的变化。而媒介,正是通过影响和改变对象来施力于审美和艺术。

媒介怎样影响和改变对象进而改变审美和艺术呢?

麦克卢汉说:“由于电力(麦克卢汉指的就是电子媒介——引者)使地球缩小,我们这个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电力媒介造成的重新部落化,正在使这颗行星变成一个环球村落。”“电力技术锻造的全球村激发出更多非连续性、多样性和区别性,它比原来机械的、标准化的社会要略胜一筹。实际上,全球村必然要产生最大限度的不同意见和富有创造性的对话。千篇一律和万马齐喑并不是全球村的标志。”“我预料未来的几十年会把这个行星改变为一种艺术形式。此间的新人在超时空的宇宙和谐中连在一起。他们会用官能去拥抱和塑造这个地球的各个方面,仿佛把它当成是一件艺术品。人自身也会成为一种有机的艺术形式。任重道远,宇宙星星就像是我们的驿站。我们的长征刚刚开始。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上帝宝贵的恩赐。仅仅是因为人类命运这本书的许多篇幅读不到,我也会为自己终将来临的死亡扼腕叹息,也许正如我考察后文字时代文化时试图证明的一样,只有等到谷登堡这本书关上之后,故事才开始登场。”

从麦克卢汉的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媒介是多么剧烈地改变了和改变着作为艺术对象的世界!“地球村”正是一个非常形象、非常深刻的说法。

当电子媒介时代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时,这时的世界(包括全球的山川大地等自然风貌和五大洲各个国家、地区的人文状态)作为艺术的对象,同孔子时代、释迦牟尼时代、柏拉图时代……的艺术家眼中的艺术对象,肯定有巨大差别。《诗经.郑风.溱洧》中描写了士女游玩聚会的场面,可以说是当时的文艺联欢会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这里描写的是两千多年以前男男女女在河旁水边游艺聚会的情形,他(她)们只能局限于他(她)们所在的那么一块地方,互相之间,目可视,声可闻,手可触;若翻过一个山头或跨过一条河,也许人们就看不到他(她)们,也听不到他(她)们了。然而,电子媒介时代“地球村”里举行的文艺联欢会则可以完全不同。譬如我们中国每年的春节联欢会,能够全球转播,远在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人们、特别是众多华人,可以与北京同步观看;而且远在千里万里之外,你也可以运用电子媒介同联欢会互动。这是大范围的联欢会。即使平时小型娱乐活动——在卡拉OK厅聚会,电子音乐伴奏,扬声器扩音,看着字幕同声歌唱,与两千多年前《溱洧》中的士女联欢有天壤之别。

口头媒介时代人们(如盲诗人荷马、中国先秦楚国大诗人屈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与印刷媒介时代人们(如《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有着重大差别;而同电子媒介时代人们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其差别何止十万八千里!今天描写宇宙大战的科幻片,不但是荷马、屈原们所无法理解的,而且也是塞万提斯和曹雪芹们难以想像的。电子媒介把作为艺术对象的“地球”改变了,把作为艺术对象的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改变了,因此审美和艺术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41媒介通过改变借以把握对象的工具和形式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再次,媒介通过改变审美价值活动借以把握对象的工具和形式,通过改变借以感知、体悟、思考对象的工具和形式,来改变审美和艺术。所谓“借以把握对象的工具和形式”,即指媒介本身;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艺术媒介本身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同类推荐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 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

    德兰根迥仁波切洒脱自在、真诚慈爱,却又坚强有力、个性深邃,生活中时而呈现出稚子的柔软透明、哭笑自如,又有智者的沧桑彻底、直截了当,以及行者的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浓浓的慈悲与爱,给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他的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命是如此宝贵,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有几个365天?如何过好每一个剩下365天?《如去如来》摘自仁波切自2010年至2012年间365天的微博语录,主题涉及到现代人所关心的生活、心灵等诸多层面。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热门推荐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极道卡师

    极道卡师

    道祖:我有一卡,可移星换斗,改天地规则。魔祖:我有一卡,可逆转生死,创幽冥地府。佛祖:我有一卡,可包举宇内,化掌中佛国。妖祖:我有一卡,可斡旋造化,为万灵开智。廉飞:我没有厉害的卡,不过我曾卖卡给……刹那间,四位大佬上前捂住廉飞的嘴,脸上露出极为惊恐的表情……
  • 亿万暖婚之夫人甜又拽

    亿万暖婚之夫人甜又拽

    盛雀歌的母亲被小三上门挑衅,后郁郁而终。记仇十年,后妈和妹妹费尽心机想攀上那位谁都惹不起的大佬,被她半道截胡。未曾想这一截,盛雀歌就此英年早婚。后来她作为龙城律界新人,因两年来胜诉率百分百,被传傍上了大佬。而大佬,早已婚配。?某日宴会,据说大佬屈尊降贵,追妻而来。盛雀歌把大佬堵在男厕所门口:“今天不解释清楚,你就别想走。”周遭响起嘲笑声。大佬冷眼环顾众人:“你是我娶回家的老婆,谁有异议,来找我。”围观人群瑟瑟发抖:……试问,谁敢??【采访篇上】某日贺大佬作为全球顶级建筑事务所老板接受采访。记者:“贺先生谈谈中标的新机场方案灵感吧?”贺大佬:“我太太喜欢。”记者:“.....那贺先生为何临时决定参与竞标呢?”贺大佬:“我太太想让我参加。”众记者:“......”别问,问就是贺太太一手操控。?【采访篇下】盛雀歌刚下庭,媒体蜂拥而至,重点却是贺予朝近日绯闻。记者:“盛律师怎么看您先生与当红小花共进晚餐一事?”盛雀歌:“没看法。不吃醋。无所谓。”记者:“……”盛雀歌冲着镜头一挑眉:“你们不如问他,我和我的当事人见面,他为什么非得跟着?”众记者:“......”哦,原来这是个大佬化身忠犬的故事。
  • 瀚海英雄录

    瀚海英雄录

    1226年,西夏,南宋,金,蒙古四方混战,烽烟四起。人间如此,仙界也不太平,各方势力派遣代表或下凡或收徒,圈定势力范围,此时的道教分裂为正一教和全真教,各为自己的理想而战,佛界各派勾心斗角,长生教依托蒙古兴起,此间有一位少侠得奇遇,流落人世间,尝尽艰辛,修得无上妙法,也得众多美女倾慕
  • 风华录:一品毒医妃

    风华录:一品毒医妃

    一场始料未及的战争,让她从万千宠爱在一身古斯族七公主,变成最低贱的女奴,被进献于昭国国相脚下。昭国国相霄镜陌,史称:风华倾世,才调无双。世传,国相将这倾城的女奴当做礼物,献给昭国国君之前,自己先享用了个够。她被他带走的第一晚,他座下的整个南境军队的将领,都去他军帐中求取,想与她一夜风流。昭王宫中,她步步为营,精心算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地进行自己的计划。他不动声色,以退为进,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地与她周旋,观赏她、应对她、征服她。诸侯并起,风起云涌,他们之间隔着前生的误会,今世的怨仇,却最终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摒弃前嫌,携手并进,扶植储君,结盟诸侯。他不会告诉她,他为何生而中剧毒,不能久活。她亦不知道,她为何生而中剧毒,却不死。他们最终会发现,所谓谋天下,不过是计中之计,局中之局。他们打破连环阴谋,自己仍旧是棋子。曾经,他屠族万千,一夕白头,只为得到。现在,他君臣一梦,尽付谈笑,只为放开。想那世帝业江山,念那年兰芝乌发,思那月夕阳秋草,忆那夜琼英玉容。她:“我追随你,如鲸向海,不留选择,你却无心。”他:“海中若无物,只为死水。汝之所在,便是吾心。”
  • 海天蔚蓝之许尔依恋

    海天蔚蓝之许尔依恋

    前世,她是蓝国的王,履行使命:许尔依恋。今生,她是海天使者,归隐后她只想:闲看落花静听雨。
  • 绝境

    绝境

    为了总结近年来的文学成就,见证固原的文学历史,编辑出版一套“文学固原丛书”,则是固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铸就的全景式的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该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丰富文化固原建设增添光彩。
  • 采珠勿惊龙:鬼雨法螺

    采珠勿惊龙:鬼雨法螺

    说中,龙是由蛟幻化而成,长出翅膀为应龙,双翅消失后才成龙王,具有呼风唤雨之能。龙拥有这些异能,正是因为龙牙与龙守护的异珠形成某种能量场,而龙的一生都要借助异珠能量来修炼进化。异珠深藏在海底,龙会守候在周围,凡人不易得。但龙在化蛟时却是能量最弱之时,懂得天向地势之人则有可能获得龙牙。民国初年,专门为慈禧采珠的简氏一族就曾在旅顺附近猎杀过一条蛟龙。百年之后,南京。因怀疑在上海大学研究地质古生物学的爷爷是被人毒死,一直在深圳生活的我(杨宣)得知南京山海大学的麦思贤教授曾经在学术杂志上提过这种毒素,于是找他寻求帮助……
  • 周先生的小仙女

    周先生的小仙女

    佛系小仙女第一次独自旅行因为充电宝而结识内敛博学多才的高中数学老师,她把他当闺蜜,他却把她当老婆。从开始的默默陪伴,到最后的一步步步入正宫,从开始的假扮情侣到最后假戏真做,他的心思向来只有一个就是她,她最开心的就是她没有错过他。古琴小仙女×数学老师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本书精选了包括鲁迅、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石评梅以及布拉克、海明威、卡耐基、培根等二十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作家们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亲人的琐事,写自己对亲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真切感人,从而能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