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200000004

第4章 如果你能对我温柔一点儿(1)

他帮她拎着包,两人慢慢往家走。路很窄,如果两人并肩走,就得挤在一起,她只好跟他成单队走,从后面看着他挺拔的身材,还有那头又黑又亮又柔顺的头发,心里充满了爱意,心想如果他爱她,对她多情一点儿,温柔一点儿,她会愿意跟他一起在这里生活,他开医院,她就开个学校,生活应该也很美好。

1

从那以后,她就热切盼望着五一的到来,而且早就在父母面前撒好了谎,说五一要到一个同班同学家里去玩。父母知道她是个好孩子,对她很放心,没问是哪个同学。

离五一还有一个星期,满大夫打了个电话过来:“我们说好的那事,没变卦吧?”

她逗他:“哪事?我们说好了哪事?”

他马上着急了:“你不是答应五一的时候跟我回家吗?”

“我答应了吗?”

“你没答应?那可能是我理解错了。糟糕,就剩这么几天了,一下到哪里去找人?”

她不好意思再逗他:“别着急,我是答应了你的。”

“你这个人……”

“逗逗你嘛,你怎么这么经不起逗?”

“我这个人听实话。”

“怎么样,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三十号早晨六点。”

“早上六点?这么早?”

“要坐一天的车呢。”

“好,那就六点。我们在哪里会师?”

“长途车站?”

她有点不快,这人也太不懂得怜香惜玉了吧?早上六点的车,五点就往车站赶?五点天还没亮呢,让一个女孩子摸黑走夜路?亏他想得出来!

她撒娇说:“我要你来接我。”

“上你家接?”

“上我家不行。这样吧,我那天不回家,就待学校里,你到我寝室来接我吧。”

“行。你把寝室号码告诉我。”

三十号早晨,她起了个绝早,收拾了一下,就提着自己的旅行袋下楼去等他。

五点整,他来了,没穿白大褂,穿着一件旧运动服,有点短,越发显得他腿长。他一见到她,就接过她手里的旅行袋,背在身上,说了声“不早了,快走吧”,就率先往校外走。

她一路小跑跟在后面,边跑边问:“你没骑车?”

他没回答。

她知道这话没问好,现在是去坐长途汽车,他怎么会骑车?骑了车待会儿放哪里?

但她很不喜欢这种对话方式,就算我的问题提得不好,你也可以简单地回答一个“没骑车”嘛,怎么可以一声不吭呢?我现在是在帮你的忙,是替你装门面,你还这么不领情。你把我搞烦了,我不去了,让你去哭天!

她虽然在心里咕咕哝哝,但脚下并没减慢,还是一路小跑跟在他后面。幸好她今天先知先觉,穿的是一双轻便的旅游鞋,如果像平时那样穿一双高跟鞋,她肯定撂挑子不干了。

到了校门那里,她以为他会叫个的士,但他没有,而是带她去坐公车。

等一路咣当到长途汽车站,离开车只十分钟了。他们慌忙检票进站,挤上车,车上已经是水泄不通,过道里都是人。他们两个人奋力挤了一通,才来到自己的座位跟前,又跟两个抢占座位的男人吵了一通,才光复了国土。

由于来得晚,头顶上的行李架都放满了,座位下面也塞得满满的,他们的旅行袋没处放,只好抱在手里。

她被挤在座位的最里面,靠着窗,他在她旁边,他的另一边还坐着一个人,再加上走道上的人,挤成一锅沙丁鱼。

她没想到条件这么恶劣,但已经上来了,后悔也没用,只好咬牙对付。

汽车咣当咣当地上路了,刚开始还行,过了个把小时,路就变得不那么平整了,汽车颠簸起来,车里的人东倒西歪,不时有行李从头上掉下来,十分惊险。

虽然一路颠簸得厉害,但她看着旁边坐的他,心情还是不错的,想想,前不久还在揣摩他长什么样,还在希望能看见他口罩下面的颜面,现在一下子就挤在一起乘车了,待会儿还要住在他家里,说不定会跟他住一间房,睡一张床。

她想到这些,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感,好像是武松他姐上山去打老虎一样。

下午一点左右,他们到了B县城,在那里吃了点东西,上了趟厕所,换乘手扶拖拉机,继续前行。总共坐了六个人,一边三个,不像汽车里那么挤了,但那座位就是一块光板子,路又不平,颠上颠下的,真像要把屁股“墩”成两半一样。

她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垫一下?光板子,太硌人了。”

他咕噜一句:“女的还觉得硌人?”

“女的就不觉得硌人了?”

“你们屁股那么多肉。”

她哭笑不得,想不出什么话来回敬他,还好,他说归说,还是脱下了自己的运动衣,给她拿去当坐垫。

一直颠到下午四点多钟,他们终于下了车,开始步行了,他仍然背着所有的包包。她空手跟在后面,充满希望地问:“到了吧?”

“快了。”他介绍说,“这是满家沟,我家在前面,满家岭。”

她问:“满家沟,满家岭,是不是这里的人都姓满?”

“嗯。都姓满。但是满家沟的人跟我们不是同宗的。”

“你叫满什么?我连你名字都不知道呢。”

“我叫满文方。”

她一听就咯咯笑起来:“满文芳?你怎么起个女孩子的名字?”

他好像有点不高兴:“这怎么是女孩子的名字呢?我是方向的方,又不是芬芳的芳。”

“但是你不写出来,谁知道你是哪个芳?”

“我是个男的,你想也应该想到不是芬芳的芳嘛,还用写出来?”

她觉得他是真的生气了,不敢再说这个话题,心里有点不高兴,这个人才怪呢,他当初说我的名字奇怪的时候,怎么一点儿也不忌讳?现在我不过是拿他的名字开了一下玩笑,他就这么不高兴,这也太“州官”了吧?

走了大约半个钟头,他站住了,从一个旅行袋里掏出一件西服往身上穿,解释说:“刚才坐车不方便,我没穿西服,现在快到我家了,要把西服换上。”

她不解:“到你家还需要换衣服?”

“岭上的人土嘛,以为城里人都是穿西服的,不穿西服他们瞧不起。”

“但是我没带西服。”

“没关系,你是女的,又是正宗城里人,你穿什么他们都瞧得起你。我就不行了,不穿西服他们以为我被医院开除了。”

她觉得很好笑,但也积极地帮他打扮,穿了西服,还打上领带,但脚下的鞋没换,还是旅游鞋。她问:“要不要换双皮鞋,跟西服搭配?”

“不用,穿皮鞋不好爬山,这里的人不懂搭配。”

他身上大包小包背着,把西服领都扯歪了,她笑得合不拢嘴。

一进满家岭的地盘,他们就成了明星,土产狗仔队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似乎个个都认识他,惊喜地喊:“岭上的方伢子回来了!”

他一点儿也不怯场,也不躲避,就在狗仔队的注目礼中,背着大包小包,带着她昂然前行,身后跟着长长的一队人马。

她好奇地问:“你每次回来都这样吗?”

“嗯,不过这次人最多,因为有你。”

“你女朋友没跟你一起回来过?”

“有。”

“她来的时候人不多吗?”

“没这么多。”

“为什么?”

“因为她就是这附近的人。”

“难道这些人看得出来我不是这附近的人?”

“当然看得出来,你走路姿势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你是城里人,平时不用爬山,走路膝盖是硬的,脚在地上拖。”

“真的?”她注意观察自己走路的姿势,没觉得自己膝盖是硬的,也没觉得自己脚在地上拖。她也注意观察他走路的姿势,没发现什么不同。

发现她在研究自己走路的姿势,他解释说:“我也在城里待了好些年,走路姿势变了很多。你看后面那些人走路。”

她转过身,去看身后那群人的走路姿势,没看出什么不同,但她觉得山里人的身材倒真是好,都是瘦瘦的,腿很长。

她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跟在后面的全是男的,没有女的。

2

满家岭那个“岭”字真是很骗人,哪里是“岭”啊?完全是一座正宗高山,如果想望到山顶,脖子得折成直角,帽子绝对会从头上掉下来。

丁乙自今为止还没爬过这么高的山,有次旅游倒是去爬过一座比较著名的山,但那是坐车坐得快到顶了才开始爬的,现在可是从山脚就开始爬呀,如果满大夫家住在山顶上,她肯定是不可能活着到他家的了,只能让身后那帮游手好闲的家伙把她的尸首抬到他家去交差。

她爬了一段,就有点喘不过气来,不知道是地势太高,空气稀薄,还是她的心脏没受过锻炼,一累就供血不足。

她两腿快爬断了,人也快累晕了,只好央求说:“我实在爬不动了,可不可以歇一会儿?”

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歇,一歇你就起不来了。”

他对后面吆喝一声,几个男人应声上来接过他的包。他拍拍两手,对她说:“来,我背你。”

“你背得动吗?”

“比你更重的东西我都背过。”

她很不好意思,但她确实爬不动了,两条大腿像被人打断了一样,动一下就钻心地痛。她厚着脸皮趴到他背上,他兜住她的两个腿弯,向上耸了两耸,把她耸到一个最稳当的位置,就继续爬起山来。

就这么背一段,爬一段,终于来到了他家。谢天谢地,他家只在半山腰。如果是在山顶,估计他们两个都得累死了。

他在门外把她放了下来,到几个帮忙背包的人手里去拿东西。她的腿被兜麻了,站在那里不敢动,利用天黑前的一点亮光打量他家的房子,像是幢土墙屋,但墙上有一些圆圆的深色的印迹,有些地方又露出树枝一样的东西来,让她搞不清房子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建筑的。

门前有个场坝,跟踪而来的“狗仔队”很自觉,就停在场坝里,但没有离去的意思,像在等候下集。

他的父母在堂屋里迎接他们,两个人都是干瘦干瘦,背有点弓,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父母与儿子相像的地方,尤其是他父亲,也是浓眉大眼,很像一个过气的男明星,穿了土头土脑的服装,在扮演山里人似的。

他做着介绍,像个翻译官一样,跟她说A市话,跟他父母说家乡话。她很大方地叫了“伯父伯母”,他翻译给爹妈,两个老人喜笑颜开,嘴都合不拢,他妈妈还感动得撩起衣角擦眼泪。

然后他妈妈跟他讲起话来,眼睛不时望她,她估计是在评价她,但一句也听不懂。等他妈妈到厨房忙活去了,她偷偷问他:“你妈妈刚才说我什么?”

他有点不好意思:“说你比梅伢子好看多了。”

“梅伢子是谁?”

“是媒人替我找的媳妇。”

“媒人替你找了媳妇了?在哪里?”

“我怎么知道?”

“你自己的媳妇,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我又没答应。”

“你干吗不答应呢?”

“没见过面,没有共同语言。”

她差点笑出声来,但不好意思笑,只关心地问:“你妈妈就说了这一句?肯定不止吧?她说了好一会儿呢,还边说边望我,肯定是在说我。到底说了什么,告诉我,快告诉我。”

他被逼不过,坦白说:“她说你别的都好,就是屁股不大,怕你不会生养。”

“真的?她这样说的?那你对她说什么了?”

“我叫她莫乱说,你是姑娘家,听了会不高兴的。”

“是不是你以前的女朋友屁股很大?或者梅伢子屁股很大?”

他没回答,提起一个旅行袋,说:“走,我们到门前去发糖。”

“发糖?你对他们说我们结婚了?”

“没有啊。”

“没结婚怎么会发糖?”

“从城里回来都要给每家发糖。”

“给每家都发呀?那得多少?”

“每家也没几家,就满家岭的人。”

她跟他来到门前,看见场坝里那些人还站在那里,大概是在等发糖。她站得腿痛,又没看到椅子什么的,就一屁股坐在他家那尺把高的门槛上。

他马上把她提了起来:“你不能坐这里。”

“为什么?”

“女的不能坐门槛,坐了会家破人亡。”

“你还信这些?”

“为什么不信?”

她不想跟他吵嘴,便不再说话,但也不敢再坐门槛,只好硬撑着站在那里看他发糖。

他打开旅行袋,从里面掏出几个圆筒形的东西:“你不认识人,你别发,免得发重了,就从袋子里帮我往外拿,我来发。”

她遵命,从袋子里往外拿那些圆筒子,有的包装纸已经破了,她从破洞里看见不是糖,而是一种很粗糙的饼干,圆圆的,一厘米厚的样子,上面有白色的粉末。

他站在门前,叫一个名字,就有一个人跑上前来领饼干,他交代几句,大概是叫那人不要一人独吞,然后再叫下一个名字。

满家岭的人像受过训练的军队一样,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整个发糖过程井然有序,没有骚动,没有插队,没有多领,没有冒领。

发过糖了,人群也就散去了。旅行袋里还剩一些,他点着剩下的饼干筒,嘴里念叨着一些名字,大概是在清点还有谁没来领糖。

她好奇地问:“你发了谁,没发谁,全都记得?”

“如果不记得不就发重了发漏了?那样就不公平了。”

她感觉满家岭还处在原始共产主义阶段,一人猎获野物,全岭的人有份,不是按劳取酬,而是按需分配。她好奇地想,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助长人们好吃懒做的德行?

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屋子里才开了灯,但灯泡吊得老高,瓦数又小,屋子里光线很暗,简直像烛光晚餐,只不过蜡烛吊得高一点儿而已。堂屋里的饭桌已经摆上了饭菜,中间有个大碗,大概是菜,一人面前有一个小点儿的碗,大概是饭。

她看不清碗里是什么,只觉得是浓糊糊的一碗,还没吃,就倒了胃口。

他介绍说:“这是特意为你做的。”

她问:“是什么呀?”

“是肥肉面啊,你尝尝,挺好吃的。”

她不敢下筷:“我不吃肥肉。”

“不吃给我。”

她用筷子在碗里拨来拨去,把肥肉都夹给他,他又转夹给他父母,解释说:“他们很少吃肉,让给他们吃。”

她看见他父母客气了一阵,都津津有味地吃起肥肉来,仿佛是什么山珍海味似的。她的喉咙哽咽了,好一会儿,才小声问:“你怎么不把你父母接到A市跟你过?”

“他们不肯去,不服那里的水土,去了就生病,回来就好了。”

“那你就多给他们寄些钱,让他们买肉吃。”

“我寄钱给他们,他们也不会买肉吃。”

同类推荐
  • 北方钢琴神童

    北方钢琴神童

    老曲从北京专程赶来,天正下着雨,他在电话中说早晨八点钟到,问我行不行?他是怕我起不来。我说行,没问题。果然他八点钟准时来了。天还下着雨,应该说这场雨是沈阳的第一场秋雨,而一贯多愁善感的老曲在秋雨的浸淫中更多了几分感伤色彩。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了,尽管穿着具有时代感的T恤衫,尽管他的腰板还一直那么挺拔,尽管他的一头卷发还那么充盈着艺术气息地蓬松着飘逸,但是,他确实掩饰不住一夜旅途带来的疲惫——眼窝塌陷,声音嘶哑。几年来,老曲习惯了这种沈阳至北京的路途,他曾在这条线路上为别人制做小提琴而寻找着或者说搬运着琴木。
  • 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

    做过县重点中学校长的贺世普退休后,被贺家湾丰寸村主任隆重地请回老家,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长。贺世普一心想把现代法制观念引入村民心中,让村民懂法、守法并自觉遵法守纪,减少纠纷。可在自己小姨妹因家暴喝农药自尽后,他想依照法律,把小姨妹的丈夫、自己的远房兄弟、邻居贺世国送进监狱,却遭到了来自村庄“就活人不就死人”的习惯法的阻挠,最后弄得自己十分尴尬。然后,他又遇到了一桩涉及自己的建房纠纷。贺世国在建房时,将二层楼房建成三层,并且还要在上面盖人字形的屋顶。这样严重影响了贺世普房屋的采光。贺世普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权,将贺世国告上法庭。官司虽然打赢了,贺世普却被村人普遍疏远,最后不得不离开村庄……
  • 达洛卫夫人(译文名著精选)

    达洛卫夫人(译文名著精选)

    《达洛卫夫人》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并以其“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同时还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 花神谱

    花神谱

    无论是花,还是人,甚至这世间的万物——都需要被细心地呵护,关切地凝视,都需要一颗温柔对待的心。
  • 丹凤街

    丹凤街

    张恨水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写小说100多部,其作品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80年代来,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几年来他的很多作品被搬上屏幕,再度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众多的读者和观众中有相当的地位。
热门推荐
  • 湘行书简

    湘行书简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之一,也是沈从文的一部关于湘西的书信集——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行前,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写信报告沿途见闻。这些信件及信中作者所绘插图,作者生前从未公开发表,直到1991年由儿子沈虎雏整理成册,取名“湘行书简”。版本依据作者儿子提供的《沈从文全集》。
  • 许门女将

    许门女将

    小白文作者叶离穿进自己最喜欢的书里的故事。原剧情里的许将军一生金戈铁马杀伐果断,只有唯二的遗憾至死也无法释怀——亲情和爱情。本来只是书里的寥寥几笔,没想到真实生活里这么难。苦逼女子叶离为了走剧情不得不学习做一个将军必备的技能,好在她五岁穿过去,一切还有挽救的可能。成也将军败也将军,叶离发现自己一步一步向大将军的位置爬的时候剧情崩了!那个应该娶别人的男主,你这是要干嘛?我跟你说我只是走个剧情,我有喜欢的人啦!遭了,是移情别恋的感觉!前期可能有点小无趣,求坚持下去!一直都是一个人!不管是年少的喜欢还是余生的甜蜜。
  • 婚姻治疗师(第1部)

    婚姻治疗师(第1部)

    留美心理学博士戚晏容婚姻失败,身心俱疲,静休几年之后,创办中途岛婚姻治疗中心,期望救人救己。前霸道总裁屠百药加盟中途岛之后,将公司从北京CBD搬到大运河森林公园,高举“婚姻治疗师”招牌,一时间,八方“病人”纷至沓来。小家小户、鸡毛蒜皮的“婚姻病案”好办,可是一群富豪客户,带着种种棘手问题前来,各个都像“踢馆”的。豪门贵妇自称被专横霸道的丈夫软禁并家暴,天价酬劳,只求闪离;建材老板外遇誓要离婚,担任董事长的妻子不肯,自杀未遂之后,为挽回丈夫,杀心四起;地产老总貌美妻子离奇失踪,毫无线索,高价限时寻人,不准拒单。每个案例背后都有令人瞠目结舌的隐情……
  •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来自西班牙的破落骑士阿勒瓦尔·彻辰,怀揣着骑士梦想,在1655年的东欧大陆,演绎了火器时代下的骑士风云。
  •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被称为美国版“西游记“ “美国十部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一部世界公认的儿童文学经典。一部影响孩子成长的童话。这部具有幻想与童趣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能让孩子从中发现自我,塑造个性,完善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一部极为精彩的儿童文学读本。该童话以虚构的奥兹国为背景,讲述了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茜的故事。她和她的小狗托托被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吹到了奥兹国,为了回到家乡,回到收养她这个孤儿的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身边,她遇到种种惊险,经历了千辛万苦。在她的漫长旅程中,不断有一些新的伙伴参加进来。其中有一心想要得到能够思索的脑子的稻草人,有一味想要一颗活跃的心的铁皮伐木工,拼命想要获得勇气的胆小的狮子。他们在加入这个队伍以前,各有自己的遭遇,后来却彼此成了亲密的旅伴。他们患难与共,喜乐同享,一起度过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特旅程,后都实现了各自的心愿。故事曲折动人,人物个性鲜明,令人爱不释卷。
  • 猎人猎物

    猎人猎物

    猎物与猎人猎人杀死了猎物,亦或是猎物吞噬了猎人?
  • 绕口令集

    绕口令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美元曲:我在白云下等你

    最美元曲:我在白云下等你

    世态苍凉,一灯如豆。素衣青袍的读书人,在辗转反侧中,提狼毫,磨端砚,属文作曲,在辞文作曲中聊以慰藉。有人说,要知人论世。但是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感亦可以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曲一人生。本书选取了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六位元曲大家的作品,通过优美的笔触为读者解析他们的人间事。
  • 你好,罗依

    你好,罗依

    吃个早餐,竟被当成了贼?而那个指鹿为马的人,竟然还是......此仇不报非君子,咱们走着瞧!!!
  • 凤头鸡

    凤头鸡

    相传很久以前,峨眉山有一种神奇的野鸡,尾很长,毛色火红鲜亮,头上长着好看的花冠,看上去既像孔雀又有些像传说中的凤凰,因此被叫作凤头鸡。这种鸡居然不吃叶,不吃草,更不吃瓜果粮食,独独只吃一样东西——蜈蚣。它真正神奇的是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峨眉山上有两户中医世家,一家姓熊,父子两人,父亲叫熊绥,五十岁,儿子叫熊山。二十五岁。另一家姓牛,却是父女两人,父亲叫牛峨,四十六岁,女儿叫牛眉,刚满二十岁,虽说这两家不同姓不同宗,但医术却都是同一个祖师爷传下来的,他们居然都能治疗红斑狼疮、癌症等多种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