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4500000006

第6章 重返北大(4)

“呵呵,是这样,中央决定兄弟出任北大校长,兄弟受命之后就去找毛先生、周先生。对毛先生说,主席你既然要兄弟把北大办成第一流的学府,就得答应兄弟几个条件,支持兄弟的工作。毛先生很客气,说马老你要我怎样支持你呢?请讲。兄弟就不客气地讲啦,头一条,兄弟是民主人士,你得给我派个党员校长来。”

江问:“主席怎么说?”

“毛先生说,这事他不具体管,得找恩来。”

“周总理怎么说?”

“周先生说他要同安子文商量一下,商量的结果就是你,介绍说你是党内资深的教育家,兄弟万分钦佩,竭诚欢迎。”

“马老过奖啦。”江隆基欠了欠身子,“我只是服从组织调动。主席对办好北大还有什么指示?”

“毛先生也问我准备怎么办好北大,于是兄弟又向他提了—条。兄弟准备邀请一些领导同志来北大演讲,点到谁,就请不要拒绝。毛先生说,这个好办,我批准了。马校长,我给你这个尚方宝剑。兄弟就拿了毛先生的尚方宝剑去点人。安子文是组织部长,就点安先生来讲党的基本知识。薄一波先生和兄弟一起办公,一点就到,讲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点银行行长南汉宸先生讲新中国的财政。点到周先生,说给北京讲了,给天津也得讲呀,能不能放在一起讲?这个兄弟理解,周先生南开出身,对那边有很深的感情,就跟教育部商量,扩大为北京天津两地的髙校负责人。去年9月29日在中南海怀仁堂讲的,上午没讲完下午接着讲,讲了七个小时,很精彩。兄弟认为周先生的演讲就是办好北大的指导思想,江副校长你来得恰逢其时,就看怎么能贯彻好。”

“马老您工作做得很好。大主意您拿,具体我来组织实施,年事髙了,要保重身体,不能让您老跑腿。”

“不不,江副校长你说颠倒了,大主意得你拿。”马老拍着胸脯说,“兄弟今年七十,就这身体,活到一百岁没问题,后三十年就交给北大啦。古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能多活一些更好。目下除有点耳背外,其他无大恙,你跟兄弟说话时声音得大点。”

江隆基点头默许。接着说:“北大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蔡元培先生培育的良好学风。现在是新中国,要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级人才,院系调整只能说刚刚到位,还不能说是就绪。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中心人物,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没有好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把北大办成第一流的学府也是空话,清华、燕京调整过来的教师情绪怎么样?生活住房有没有困难?我刚来,一点也不了解,我感到担子很重,责任重大,马老您看……”

“是的是的,千头万绪,要办的事情很多,兄弟也很着急,总得理出几条纲领才行。江副校长你已经领导过几年西北教育部,那边的教育工作在全国很有影响,兄弟得听听你的。”在这些关键性问题上,马老说得很恳切。

江也坦言:“我刚进校,不能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西北的做法也不能生搬硬套到北大呀。”

但马老紧追不舍:“是这样,兄弟要为江副校长开个欢迎会,你就准备准备,作次演讲,给大家讲点什么吧。”

马老已经切入正题了,江隆基就将这些日子酝酿在胸的几点想法谈出来,完全是商量的口气。“马老,来之前教育部给我介绍过新北大的情况,我也做了些思想准备。根据中央的方针和教育部的部署,我想咱们目前是不是应该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我谈一谈,不妥的地方,请马老批评指正。”

马老高兴地挪了挪座位,靠江更近,“江副校长不必客气,请讲。”

江说:“第一条讲学习。现在高等学校正在进行思想改造运动,周总理就这个问题讲了很多,我理解核心还是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觉悟,转变立场,为新中国建设服务。最近中宣部有个通知,要求高等学校组织干部教师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我想把学校领导和各系主任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学习小组,每周定时学习一次,或自学,或讨论,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增强办好新北大的责任感。这种学习讨论很重要,咱们提倡质疑问难,谈看法,讲体会,敞开思想,畅所欲言,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还有马老倡导的请领导同志作报告,这也是很好的方法,咱们有这个便利条件,有的还得马老你出面……”

“那没问题,兄弟先请你作第一场报告。讲《实践论》和《矛盾论》,你应该是权威嘛。”

“不敢不敢,我在延安时确实认真学习过,但谈不上权威,这方面的权威我知道有几个,到时可以请。我肯定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但不是作报告。”

“咱们北大像兄弟这样的老朽不少,那他们怎么学习?”马又问。

“老教授年纪大了,时间很宝贵,要有充足的时间做学问,对他们就不能按干部的要求,我想两星期组织一次就够了,一次半天。另外,他们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对新中国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按《实践论》的观点,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中来,我想组织他们到农村、工厂、街道居民中去参观访问,亲身感受一下新社会的新变化,可能收效更大一些。不知马老以为……”

“好好,这主意很好,兄弟先向江副校长报个名,正发愁没时间下去搞调查呢。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兄弟只从报纸上知道,这怎么行?”

“第二是搞好团结。院系调整现在刚刚到位,还不能说全部就绪,北大的一些专业划出去了,清华、燕京的文理学院都划归北大了……”马老插话说,“还有辅仁大学的,中法大学的,中山大学的,多了。讲难听点,现在的北大是文理科一锅烩。”江接着说,“我认为这次中央决定院校调整是很有必要的,其目的是结束旧中国高等院校设立上的无政府状态,专业设置上的不合理现象,使新中国的高等教育适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所以采用了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怎么样,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就目前来说,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通过调整,明确了各院校的性质和任务,明确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增设了一批新专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各路人马一下子集合到一起,尤其是老大学的老先生,各有各的传统、作风和习惯,如果都要坚守自己原来的那一套,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工作就很难开展。我认为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能不能建设好新北大的关键。所以我想借助延安整风的经验,着重讲讲团结的重要性。我还想明确地提出来,不管你原来是哪个大学的,现在都是北大人,今后在工作中不能出现‘我们是某校的,他们是某校的’这样一类说法。不知马老以为如何?”

马寅初又是击掌又是拍肩,“好好,应该讲,就这么讲。要干成一件事情,就不怕得罪人,这是兄弟七十年的人生经验。”

江接着说:“第三条,准备讲制度,就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大学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所以学校的一切机构和团体必须以教学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教学第一的原则,要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这就需要建立各项政治工作制度和教学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完成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现在学习苏联,马老是美国回来的,我也在德国学习过,接受的基本是欧美教育,对苏联的教育体系不熟悉。我的看法是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也要结合中国实际,要照顾到现在还是过渡时期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一切都很完善,都很正规,都整齐划一和标准化是不现实的。这项工作很具体很烦琐也很复杂,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工作量很大,我打算先在会上提出来,再和汤副校长、周教务长商量,看怎么进行。我初步想了这么三条,马老你看是否妥当,再补充一下。”

“哈哈,还要我补充?江先生是搞教育的内行啊,懂得很多,看法很深刻嘛。”马老闭目一想,髙兴地说,“好好,大会上你就讲这三条。再往深处细处想,把道理说透彻,特别是院校调整和学习苏联,你说得对,咱们北大的教师受欧美教育的多,他们思想不大通,发牢骚说怪话的不少。你给他们上一课,不调整行不行?调整有什么好处?咱们以理服人。你讲,讲完兄弟也要发言,今后学校的大事要听江副校长的,要他们配合好。”

江隆基有个习惯,越是重要的话越是讲得平铺直叙,斟字酌句,逻辑上很严密。马老也有个习惯,凡听他敬重的人讲话都极认真,一句一点头,还常常做笔记。由于耳背,经常是搬个凳子坐在当面。这时听着听着,不觉已经挪过小沙发凑到江的对面了。

大座钟敲了十一响,在宁静的燕南园里悠扬回荡。马老年纪大了,该休息了,江起身告辞,马又留住问了些妻室儿女的话,将未曾动口的月饼水果包起来硬塞给江,叫带回去孩子们吃。

溶溶月光中,马老一直目送着江的背影消失在树丛间的小路尽头。

初次见面初次长谈,江隆基初步形成了这样的判断:马寅初这个大学问家很随和很健谈也好合作,对自己也充分信任。这是办好北大的前提。

欢迎江隆基的大会是完全按去年欢迎马寅初的规格布置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大型活动都很简朴,没有铺张。会场设在小礼堂,没有大横幅,一条悬挂的条幅上也只把“热烈欢迎马校长”换成了“热烈欢迎江副校长”。主席台上也没有后来那种排排坐的安排,只两张桌子两把椅子。参加会议的主要是校系两级领导和一些年轻的行政干部,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占了多数,还有各系的学生代表。

七十高龄、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马寅初拉着江隆基的手款款走上主席台,用热情而饶有风趣的话语将江介绍给北大的师生员工。他说:“同志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北京大学的新校长,就是站我旁边的这位身穿灰制服的年轻人,姓江名隆基。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外国朋友说,中国的文化在延安。而延安大学又是延安的最高学府,是文化中的文化中心。隆基同志当时担任延安大学的校长,是有着最高文化的同志。隆基同志又是一位老党员,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家。隆基同志来北大,北大很幸运!我们大家很幸运!我马某也很幸运!下面,欢迎江副校长演讲。”

马老的介绍引来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坐前排的老教授们多是见过大世面大人物的,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在“最高文化”“丰富经验”这些词语,更在乎他是“延安大学的校长”,从延安来的“老党员”,纷纷站起身,仰首翘望着这位身穿灰色制服、个子不高但长相方方正正的“老延安”,掂量着他的到来对北大、对自己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江隆基近前一步握住麦克风时,心情空前的激动,临时改变了原来准备好的腹稿,讲成“感谢马校长刚才美好的介绍。二十五年前,我曾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北京大学是我的母校。我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是在北大,参加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北大,北大对我来说,是有特殊感情的。在离开二十五年之后今天又回到北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回娘家来了”。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他接着讲:“建设好新北大,把北大办成第一流的高等学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髙级人才,是摆在我扪大家面前的重任。对我个人来说,更是一项陌生而又崭新的课题。我将竭尽全力协助马校长,把工作做好。我也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建设好新北大而共同努力!”

江隆基时年四十七岁,处在人生中最成熟、最旺盛的时期。他扫视了一眼会场,尽是期待的甚至是好奇的目光。不觉间马老搬着一把木椅坐在自己的讲桌旁,掏出笔记本放在一角,准备做笔记。这一举动令他不安,有点不自在,之前的许多场报告中从未遇到这种情况。转而一想,马老耳背,坐近点能听得清楚,也便于插话补充。想到这里,他从制服口袋掏出一沓讲稿,从容地详尽地阐述了他和马老商谈过的三项工作。

同类推荐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本书以传记小说的形式,运用细腻委婉的笔触和曲折动人的情节,阐述了范仲淹“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的忧患人生,展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节操。
  •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巴拉克·奥巴马,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出生于夏威夷,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996年当选为美国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2004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在2008年的大选中当选为美国总统。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无畏的希望》、《我父亲的梦想》等。
  • 东方魔稻之父:袁隆平传

    东方魔稻之父:袁隆平传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本书详述了袁隆平的生平与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和对人类作出的巨大功绩,令人读后感佩不已,就像世界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的那样:“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读了本书,可以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为祖国繁荣昌盛作出贡献的精神和斗志。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热门推荐
  • 男配合格系统

    男配合格系统

    身为快穿大队中的一员,温初浔这个假憨憨·真戏精很荣幸的扬起了小红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牛坝观抵戏记

    九牛坝观抵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客少女的柯南世界

    黑客少女的柯南世界

    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身为黑客的她就拥有了一款神奇软件。系统:拥有我,你就可以变大变小变漂亮!不需要,我只想回到现实世界啊啊啊!!拥有这款软件的另一个人是来自2013年的男子。第二个穿越者同样在酒厂工作,这几年为了副厂长的位置拼命努力。为了回到三次元,篡改了系统,还坑了一帮人。可就是这样,宫野志保还是喜欢上了他。某格:为什么喜欢我?哀:因为你帅PS:非言情肥皂剧,不拆原著CP
  • 夕阳下的歌手

    夕阳下的歌手

    从晋西北偏关,前往紧邻的河曲,沿途峰回路转,黄河一出现在前方,我耳畔就回响起这首歌。20多年前,我就熟悉这首歌,叫《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只是个别歌词版本与版本不同。据说,此曲最初采自陕北葭县,也就是现在的佳县,《东方红》的故乡,一个叫李思命的老船夫所作。1942年采录此曲时,李思命年已花甲。耳畔回响的歌声,像河路汉子背上的纤绳,在我脑海里牵出一片壮阔:日头奔走在黄土高原上,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落天而来。大河滔滔,一艘老船在浊浪中出没,河路汉子赤条条的臂膀,闪耀着古铜色的光芒,挺立在船头的舵把子一边掌船,一边扯开嗓子吼着歌。仿佛唱了一千年,唱了一万年,与天地一样恒久。
  • 我在洪荒当二代

    我在洪荒当二代

    古老而又神秘的洪荒大陆上,又迎来了新的风暴,东土大唐第二代二世祖分分苏醒,参与这场新的风暴(西游~)
  • 无限造福系统

    无限造福系统

    一次次的拒绝帝国第一美人的追求,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少年平静的回答道:“谁让我拥有无限造福系统呢。”忽悠人忽悠的大义凛然,搅浑水搅动的天昏地暗,这到底是心态的炸裂还是精神的沦陷?少年平静的道:“谁让我拥有无限造福系统呢。”于是,所有人:“……”本书:吐槽流
  • 旧晋书九家辑本

    旧晋书九家辑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宋诗人故事

    唐宋诗人故事

    梦回唐宋,与唐宋诗人来场邂逅!内容涉及唐代著名诗人42位,从骆宾王、王勃等;宋代诗人40多位,包括李煜、陆游和文天祥等,特别地,下册则以“可怜命薄是君王”点题写李煜、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点题介绍岳飞等。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