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000000001

第1章 奉功勋得名禹锡

大唐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毫不留情地将这个强盛的王朝从繁荣的巅峰推了下来。连绵的战火摧毁了黄河上下千百年的文明积淀,大唐盛世如同泥沙随着浊浪而去。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在“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中,写下“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的悲怆诗篇,描绘出千里江山一片荒凉的哀状。

严重的战乱促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自从西晋“永嘉丧乱”之后,大批北方移民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传播到南方,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带,因气候适宜,少受兵燹之灾,而成为支撑李唐王朝的钱粮柱石。较为安定富足的江南,也自然成为大批北方士绅避难的首选之地。

官宦之后刘绪世住洛阳,于天宝末年方举进士,毫无疑问是生不逢时的。他自幼习惯了中原腹地繁华富足的生活,早年立下的志向曾经是奉儒守官,光耀门第,延续盛世。孰料转瞬之间,刘绪便不得不收拾家产,在兵燹时起、纷乱不宁中,带领家人随着族众一同踏上逃避战乱的南迁之路。他恐怕没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将再也回不到祖居之地;但他更没有料到,迁居江南,令他这样一位大唐帝国上下二百年历史中多如牛毛的普通地方官员,能在浩瀚的史书上有机会留下自己的名字。

大唐王朝虽然风流逝去,但天下大乱之时却正是国家用人之际,故而,这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来到南方之后,刘绪善于理财的本领正为江南税赋转运大计之急需,加之,他行事端正,品行高洁,自然被镇守江南的节度观察使所器重,屡被辟为幕府,掌管钱粮盐铁转运之事,渐而实授官职,名位益重。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刘绪在嘉兴任盐铁转运副使之职,诸多事务皆料理有序,颇得上下心意。使他耿耿于怀的心事莫过于:自他迁居江南近二十年,竟未得一子半女!也许,上天有感,“感其勤而赏其功”,这一年,刘绪终迎弄璋之喜。因其为人慈善有义,为官政绩卓著,又素有文名,多为江南才士称赞,而今中年得子,喜讯不胫而走。亲朋闻之,无不雀跃,贺喜之宾络绎于途。

李栖筠曾于大历初年任浙西都团练观察使,刘绪曾经为其从事。二人既有上官下僚之分,更有惺惺相惜之情。闻听刘绪得子,追忆数年前共事之情,李栖筠不无感慨,奈何远在他任,只好修书一封以示庆贺。贺喜之词不必细察,书中却言道,刘绪多年来署理地方税赋,监督河漕转运,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使钱粮源源不断供给朝廷,可谓功高无量。得此男丁,岂非上天感其勤而赏其功?

刘绪接书拜读,至此一段,不由长笑,以为与自己心思相合。刘绪之妻卢氏出身范阳望族,亦习诗书,读李栖筠贺信,同感得子不易,更望此子承继门楣,光耀宗祠,当下便与刘绪商量:“世人常言,财者若水,治财如同治水,宜开源节流,因势利导。贤哉我夫,治盐铁转运经年,兴利除弊,不曾有分毫差池,正是功当其赏,方得此子。”见刘绪听得仔细,卢氏接道,“更是令我惊奇的是,生此子前夕,偶有一梦,梦中见圣人大禹赐子。《禹贡》曾云,‘禹锡玄圭,告厥成功’,乃是说舜帝赐予大禹一块玄圭,以表彰其治水之功。今我子可谓天赐之玄圭也!”

“三声定一世”,唐代特别重视孩子初生之时及孩童时期。以为人的身世来源昭示着未来命运。故而,刘绪大喜:“夫人言之甚佳!《诗.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循之古礼,此子即为大禹所赐,当与‘禹锡玄圭,告厥成功’相合。我儿乃承我功德,应天而生,必为人间美玉,行君子之道,成将相之才!”

卢氏建议:“何如趁此嘉意,为我儿取下美名?”

刘绪正有此意,不假思索,为小儿定名“禹锡”,寓意功德圆满,更期待来日秉圭入相,青史流芳。

得子禹锡之后,刘绪夫妇再未添丁。虽是独子,刘家却未对禹锡假以娇纵。其家教甚严,家风正统,条理分明。诗书礼仪,经史子集,当习尽习,无有遗漏。禹锡不负父母之望,自开蒙后便刻苦有加,不稍懈怠。至建中二年(781)时,禹锡年方幼学,已能咏诗赋事,常令家中往来宾客赞叹不已。更令人称道之处,是禹锡好学求进之心。凡与刘绪往来者,只要学有所长,禹锡必会手执竹纸不离左右,呼师唤长,时时求教,字字载录。久而久之,禹锡好学尊师之事,多传于市井。人家有顽劣之子,尝哂之曰:“何若禹锡?”而赞人之子好学,必美之曰:“若禹锡也!”

刘绪于公务之暇,好与文人雅士交游。禹锡稍大,每行必携之同往。令禹锡见识大家风采,一则免其坐井观天,二则使其兼采众长。是年刘绪履官吴兴,下车伊始,便思往年曾与江南著名诗僧皎然、灵澈二人有书札往来,念及两僧诗文清丽,各具神韵,气象万变,却不曾当面切磋,常叹可惜。待安顿停当,刘绪便携禹锡同登山门,拜望皎然与灵澈。

僧人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人,为晋代大家谢灵运之十世孙,人皆尊称昼公。观皎然之诗作,吟咏山水,酬答唱赠,怡然清逸,确有谢灵运之风骨,江南诗人从其学诗之辈众矣。僧人灵澈辈份较皎然稍晚,常与皎然探讨请教诗歌创作技法,以师长礼待之。由于二僧同在一处,吴兴何山妙喜寺一时堪称江南诗坛圣地,文人墨客皆往妙喜寺听皎然、灵澈论诗,并以此为荣。

刘禹锡虽是年幼,亦曾闻得二位诗僧之名。今随父前去拜望,正是少年心愿。父子二人且行且游,方入何山,便见山径边竹亭中有三人围坐饮茶。两人为僧,僧衣素简,恬然自得。一人吟诵,一人笔录。另一人道士穿戴,面目清净,专心烹茶。时值夏初,山中暑气已盛。刘绪父子一路而来,正觉口渴,此时茶香飘至,直令人口中生涎,精神一振。

父子二人径往竹亭,来在亭前。两位僧人见来客气定神闲,一长一幼皆非凡品,不待二人开口,便热情相邀,共品芳茗。

刘绪施礼相谢,在烹茶者对面落座。细观两位僧人,一人年纪稍长,一人春秋鼎盛,二人面目慈祥,庄而可亲,必是释门高僧。烹茶者,仙风翕然,烹茶之术精纯稔熟,不似常见茶农之粗俗鄙陋。再看石台上,铺开着笔墨纸砚,两位僧人正在议论诗文。刘绪心头一热,莫非偶遇皎然、灵澈于此竹亭?又闻皎然深谙茶道,陆羽得其传授引导而著成《茶经》,闻名于世。陆羽者,莫非对面烹茶之人?

正思忖间,禹锡见两位僧人面前有诗数篇,便向二僧施礼:“请教二位上人,可否令小儿观上人诗作,或启蒙昧?”

二位僧人正是皎然与灵澈。前日得刘绪来书相约,又逢皎然之友陆羽来访,即于约定之日亲迎下山,在竹亭中备茶以待。见刘绪恍然有所悟,二僧会心一笑,相互便已明白身份。见禹锡稚气未脱而求知甚炽,澈上人心中欢喜,便以诗稿数张示之。

禹锡得上人赐诗,如获甘饴,细细品读一番后,又轻声诵道:“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澈上人欲试禹锡学问,笑问:“小童可知诗中意味?”

禹锡闭目凝神,仿佛正站在东海之滨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海风,陶然而答:“此诗乃述天台山华顶缥缈云霓之景致,仿佛天上仙山一般,与太白学士‘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诗意相类。”

灵澈与皎然闻言大笑,澈上人诵声佛号,对刘绪夸道:“阿弥陀佛,小童聪慧,果然为谢家之宝树!”

禹锡亦笑:“我知上人为谁了!”遂提笔工工整整地在灵澈诗下写了一首诗:

揽幽山门外,莺鸾翔碧空。父子逢上人,缘结竹亭中。

众人见诗,虽音韵尚不齐整,但诗意已然明朗,十岁幼童,无复苛求。见两位高僧颔首微笑,刘禹锡恭恭敬敬地跪拜:“小童禹锡,常闻人言江南诗僧谢昼公与澈上人为一代文宗,师从者必有所成,今奉家严前来求见,请上人提携晚辈,不吝赐教!”

如此孩童,谁人不喜?灵澈、皎然、陆羽与刘绪见过礼,相互述说敬仰,待饮完茶,五人同往山中妙喜寺中而去。

途中,皎然随手采药,刘禹锡皆能分类放于药囊,引起皎然注目:“自古以来,儒医相通。莫非禹锡潜研医道?”

刘绪应道:“禹锡为童儿时,体弱多病。保姆抱之,入医巫家,针烙灌饵,咺然啼号。待禹锡开蒙,每遇同龄伙伴武健可爱时,屡为自己羸弱之躯而羞愧,遂有学医志愿。”

刘禹锡点头:“小子幼时多病,饱受病痛之苦。尤不忍视慈母因我患病而煎熬,故而,在攻读四书五经时,留心医药典籍。诸如《本草》《素问》《药对》《小品方》等书,皆前人医病之宝典,不可不读。”见皎然赞许,刘禹锡接道,“若平素不知验方,一旦患病,便将自己交到医师手里。医师亦有良医与庸医之分,若病中所遇庸医,岂不悲乎?”

刘绪略带顺意:“禹锡自幼读些医书,学切脉‘以探表候’,对经络、穴位、药理、医道潜心探究。其母以为禹锡独子,医术可以保身长生。”

刘禹锡高声接道:“小子不为长生之道,而求人间医术,以期小以忠孝,大济苍生!”

“禹锡已略知法理。”皎然闻言,面带悦色,“我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弘法之要,医苍生之心;医学之要,医苍生之体。灵肉归一,乃佛法之大成。刘家世代守官,皆以孔孟之言入世济世,泽慧斯民,彪炳后昆。有禹锡如此,必可‘以天下为己任’。”

一路之上,灵澈、皎然与刘绪遇峰即诵,逢水便歌,偶尔谈论草木医术。刘禹锡手执笔砚,恭录诗文,并再三吟诵玩味,受益匪浅。三日过去,待到父子二人登程返回时,禹锡已持有数十篇诗文,也记下十数个药方。

离别之时,灵澈不忘对刘绪嘱道:“令郎才情卓越,尊师重道,某与昼公皆谓‘孺子可教’,今后刘郎可常令禹锡来寺中,得某等调教,来日令郎或为百代宗师,亦未可量!”

刘绪久蓄此意,既蒙澈上人主动要求,更是求之不得,遂命禹锡行拜师之礼,与两位诗僧结下师徒之缘。其后数年,禹锡凡得空皆往妙喜寺拜望皎然、灵澈。每当皎然和灵澈写诗,他便双手捧着笔砚,恭敬陪侍,一起吟咏。

刘禹锡早年以皎然、灵澈为师,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皎然有《诗式》论诗,主张苦思锻炼,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同时,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之境界,“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以为意境来自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灵澈虽无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所言,灵澈“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言灵澈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从中所见,灵澈重视在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追求自然,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刘禹锡以高僧为师,心中信佛,必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后,刘禹锡有诗“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刘禹锡曾写道:“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以为: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如此作诗,便能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如果说刘绪对刘禹锡训教严格,奠定了他坚实的才学基础;禹锡在吴越一带所经历的“网鱼漉鳖,在河之洲,咀嚼菱藕,捃拾鸡头,蛙羹蚌臛,以为膳馐,布袍芒屐,倒骑水牛”的少年生活,促成了他日后清新、豪迈的诗歌风格;那么,刘禹锡得名师指点,才更使其诗文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禹锡师从皎然、灵澈之后,学问愈加扎实,才名更胜以往,于江南文人士子之间传为佳话。未几,这段美谈便传至淮南。淮南水陆运环卫掾曹权德舆与刘禹锡之舅卢徴为姻亲,闻知卢徴家有贤少年如此,权德舆喜不自胜,定要亲自去见识一番。人甫登途,书信已至,刘绪见权德舆书,忙命府中扫洒一新,以待贵客。

权德舆此时虽官位不高,但其士林地位业已显赫。权家世代为官,其父权皋因在安禄山幕府中识破叛逆图谋,冒险携家逃离,其忠义之举,受世人称颂。权德舆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时已有文集数百篇,不及弱冠便已名满江左,其文章多为当世名儒所褒奖。因权德舆的台阁体文章著称于时,淮南黜陟使韩洄久闻其名,辟为从事,自此出仕为官。至此时,他正在淮南杜佑幕府中任职。又有传言,称德宗皇帝已闻权德舆之名,有意召他入京为官,真可谓前途光明。

因此,权德舆专为一试禹锡学问来访,刘绪既惊且喜。刘绪亦为江南士林名儒,因卢徴故,与权德舆有亲戚之情,又因同在江南执掌水陆转运之职,而有同僚之谊,二人之间颇有酬赠。权德舆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刘绪自知学问文章不及德舆,且自己中年才得一子,不得不做父母之谋。此番权德舆来访,正可有所托付。

刘禹锡闻权德舆之名,乃从其舅卢徴处所得。卢徴言,权德舆之文章风雅倜傥,行文守正不靡,意旨恢弘,意象广博,有当今文坛中已极其罕闻的盛唐气象。据说,王侯将相或一方豪绅物故,家人若请得权德舆为之亲撰墓志铭或文纪,则被人赞赏:尽孝已极矣!有卢徴美言在前,少年刘禹锡更日夜盼望当面受教,以遂志愿。

不数日,权德舆与卢徴同至刘绪府中。三人寒暄之语不必赘言,待各自坐定,权德舆直奔主题:“某闻巷议,言令郎禹锡天资聪慧,幼学有成,近来师从皎然、澈上人学诗,知来者可期。今某虽不才,愿以薄技一试禹锡,请见之。”

刘绪心中欢喜,口中连称“过奖”,令家人唤禹锡来前厅说话。禹锡在内宅已等待多时,得父亲召唤,又令家人复整了衣冠佩饰,鼓足精神去往前厅。这一日,禹锡不着锦缎而着棉布,束两支羊角小辫,腰上缀着一支玉觿,左手拇指上戴着一枚精巧的玉扳指。玉觿光滑温润,想是久用常用之物,可见禹锡常作解绳之戏,必是敏于思而擅于行;扳指虽为装饰所用,然仍可见刘绪经历变乱,亦有使禹锡习取骑射以备报国之念。再观禹锡精神,无半分官宦子弟的纨绔习气,小子神清气朗,目涵乾坤,一股英气始萌于眉宇之间,风流气派已初具格局,若无诗书经义汲养润泽,焉能至此?只此一面,权德舆对往日耳闻之事便已有三分相信。

禹锡入堂来,先拜父亲刘绪,又拜舅父卢徴,再拜权德舆,三拜完毕,便站在刘绪一旁。刘绪见禹锡今日妆服恭谨,比往日更胜一筹,儒雅气象竟不似束丱小儿,却隐有宿儒之稳重,为人父者,心中自然欣慰非常。又观权德舆,见他神情喜悦,眼含赞许,便道:“载之(权德舆字载之)贤弟,吾子禹锡薄有天资,向承家教,谬有虚名。怎奈愚兄才识浅陋,唯恐有误子孙。今蒙贤弟不弃,莅临敝府,令吾子闻教于当面,倘若小子肯虚心向贤,侥幸学得贤弟之万一,则一生受用不尽矣!”

权德舆答之以礼:“兄言之过谦!近年尝闻某地有某童子可谓神童,德舆乃好事者,往往亲试之,皆不中意。欣闻令郎拜入妙喜寺澈上人门下,某与澈上人亦有往还,知其门槛颇高,入室不易,得其青睐者必为当世良材,特来相参。今日一见之下,果然状貌非凡,有腾达之象!”

刘绪自然心中得意,又问禹锡:“我儿近日所读何书?若有疑问,可向权掾曹当面请教!”

禹锡答道:“近日方读完《毛诗》,现正读《尚书》。”

“《毛诗》《尚书》已非启蒙之书,而直达古圣先贤之意,如你这般年纪,可能读懂否?”

“家父治学严谨,素以儒学,小子奉侍,得其教导,《诗》《书》虽有艰难舛剥之处,必不为所阻!”

禹锡此言一出,引得刘绪、权德舆与卢徴三人大笑不止。权德舆与刘绪道:“兄长家风森然,为人称道,今日一见,果不其然!令郎以孝道为先,德才兼备,倘使天下有才之人皆得若此,则大道可行矣!”

权德舆亦以孝道所闻,于此更对禹锡另眼相看。但他此行毕竟以试禹锡学问为主,无论外表仪容,还是奉守孝道,只是在外表,学问深浅,仍需一试。此时,刘绪已命人取来《毛诗》,交给禹锡。德舆命道:“禹锡贤侄,你自将《毛诗》打开,任翻一页,选一首读来。”

禹锡信手翻来,念道: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原来是《小星》,”权德舆接着问,“贤侄可解此诗涵义?”

禹锡成竹在胸,语不稍滞:“此诗是一位小吏在披星戴月的劳碌之中所发出的哀怨之辞。诗中言,他自己就像一颗光芒微弱的小星,在浩浩夜空中不为人知,但他日夜都在为官家奔走忙碌,无法留恋温暖的被窝。他叹息自己的命运真是与那些达官贵人们不同,命不一样,活得也就不一样啊!”

权德舆微微点头,“贤侄所言,甚合诗意。却不知贤侄对此诗有何见解?”

禹锡合上书,叹惋道:“小子观此诗,所感者有二。其一,小吏乃朝廷之基础,若无小吏日夜奔忙,则民情弗上达于天听,圣意弗闻知于百姓。吏善则人谓朝廷善,吏毒则人谓朝廷毒,其任也重矣,当荣之以冠服、禄之以食货,治之以圣人之道。由此观诗中小吏,怨情已孳,恐天下已不稳矣;其二,《诗》皆作于先秦,彼时无科举正途,无察考奖擢之法,为小吏者,晋身无门,劳累无度,恣怨横生,岂无渎职之为乎?由此观之,圣朝大开科举之门,功名爵位悉凭学问而自取之,使民情大悦,四海归心,非盛世胸怀孰可为邪?方今天下战乱初弭,正应守律典以正科名,明察考以辨贤愚,则我圣朝中兴再造,亦可期也!”

刘禹锡一番议论,绝对出于权德舆的预料。若于常人,莫说总角小儿,即使是学富五车的翰林先生,讲《毛诗》不过照本宣科,亦难作出如此古今相参的见解。权德舆自忖如禹锡这般大时,竟无此般视野和胸襟,心中慨叹此子前途必定无可限量。

刘绪和卢徴大概也是第一次听到禹锡因一首诗而阐发议论,二人的惊讶比权德舆不少分毫。尤其刘绪,一向只知道儿子读书用功,学诗努力,却从不知道禹锡对时政朝局亦有留心,更不知禹锡能就一首古诗而论及当朝政策。细一思索,便也了然,定是禹锡平时从与自己交游宾朋之处非但习得诗文技巧,更有意倾听了他们聊天时所提及的朝局变动,或是从自己的公文邸报中了解时事要闻,再以所学进行思考,因而能得心应手,随问随答。再思禹锡所论,正合自己平日所见。吏者,在官员面前是奴仆,在百姓面前是官员,事务庞杂却命如草芥,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常会发生分裂和错觉,恶吏、酷吏十有七八,仅就江南一带,二十年来虽未经安氏逆贼侵扰,但由恶吏引发的农民起义呈此起彼伏之状,邸报之中时有所闻,治吏之策,常有所思。刘绪只是无奈官职卑微,知转运而不知征敛,无力有所为而已。

“异乎其伦!异乎其伦!”权德舆不由得起身赞叹,向刘绪长作一揖,“汉时石公素以谨慎,起自微末而至上卿,月薪两千石。其有四子,皆受严教,品行善良,孝敬父母,不逾规矩,后皆为上大夫。父子五人月薪恰为一万石,传为美谈。今观之,刘公家有万石之训,教子有方,令郎真甘罗再世,有宰相器也!如此学问,只待一纪,必中高策!天下多子多孙者众矣,然何如此一子邪?”

刘绪闻权德舆如此盛赞,方从惊讶之中回过神来。禹锡在权德舆和卢徴面前大放异彩,真令刘绪大喜过望,当下吩咐仆人备下筵宴,款待嘉宾。酒酣之际,刘绪忽然又有些许疑惑:《毛诗》数百篇,为何禹锡偏偏翻中《小星》此节?莫非冥冥之中,有所隐喻?

自那日之后,权德舆与卢徴逢人必夸刘禹锡之才名。由此二人之故,杜佑、韦夏卿、李吉甫等名士时在江淮,皆对禹锡之才有所耳闻,众人亦颇待禹锡成年,抑或栽培成材。

同类推荐
  • 为官有道

    为官有道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观览数千年来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云人物,从中遴选出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事件270余例,从正面阐述为官者所应具备的修养德行,从反面来揭示为官者所应摒弃的歪风邪念。通过正反比照,彰显为官者应有的规范。
  • 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

    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

    本书是《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十年采访、发表过的作品精选,是在研究大量史料后,与这些著名人物的家属、子女、亲友、部下、同事在访谈中回忆出来的故事和细节,独家解密他们沉淀在历史岁月中的那些刻骨铭心的人生往事和生命印记,让读者全方位地感受中共传奇人物的家国情怀,了解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本书分为荀攸、吕蒙、诸葛亮等部分。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 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在《在德黑兰读》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
热门推荐
  • 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

    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

    历史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历史启示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紧紧抓住机遇,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引领时代变革,是我们应尽的使命。历史的歌谣不断传唱,东方的歌手将谱写下一个崭新的乐章。真理的长河不歇奔流,中华民族的如椽巨笔,将描绘又一幅壮美的蓝图。怀揣强烈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也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去拥抱民族复兴的灿烂太阳。
  • 九说

    九说

    前生的夏星晚,水眸笑靥,单纯无邪,就算天塌下来,也有苏流锡把她顶着。而今生,死在棺材里,可却一朝逆袭,变成人人喊打的女魔头。经历过养子的离世,挚友的背叛。身心力竭的她早已破烂不堪。看着心爱之人的怨恨表情,也只能无奈的笑笑:“罢了罢了,谁让我遇见你了呢?”今生的苏流锡,再次负了那个每天跟在她后面,软软的叫她姐姐的孩子。恒城城主灰飞烟灭之日,家家户户如临过年,然那日,也是白落殿一女子,拿着半块玉佩,哭得最惨之日。PS:很虐很虐,而且和修仙没有半毛钱关系。。。相信我相信我,结局是好的!
  • 汗王悍妃

    汗王悍妃

    绝美容颜,却凶如猛虎,悍如泼妇,一张巧嘴族内无人可敌年不过十三便声名远播至遥远的纳烈汗国一双巧手,能织天锦,能剥牛皮,一张巧嘴可言善恶,一双亮眼更是识人识鬼,方圆几百里内,谁人不知小小应紫色的能耐。小小人儿,精成了鬼。汗王娶妻,新娘不嫁,谁人也说不听,威胁利诱皆不动心的新娘却被十三岁丫头的三言两语打动了心,触了念“金玉石一百枚,琥珀屏风五十面,黄金鞭十六根,新娘马上可以入洞房”。一开口,便比狮子还大,这是她的口水钱,可不是给新娘的礼金,她是说客不是新娘,可别搞错了。“若是不给呢?”一头火红长发的汗王,反倒不急了。“那就去娶别人”。小小身影,立刻转身,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应紫色从来不浪费半滴口水,手上的粉色玉彩镯是无缘的新娘送的,她中意极了。精彩片段一:洞房花烛夜“你卑鄙,你无耻,你不是男人,权大如天盖住你那双乱视的眼,一头红发就是你的报应,你一腿长一腿短,左手正右手反,吃饭填鼻子不知道嘴在哪——”。霹雳啪啦,一咒就是一整夜。“闭嘴”。“我有说话吗?你哪只耳朵听到?哈,没想到你不但眼睛不好使,心黑没肝没肺,连耳朵都重听——”。“…”。“啊——”。一声惊呼,新郎努力的让新娘再也没空用嘴。精彩片段二:汗王的大哥,紫色的大伯,称他一声努哥,权不在手,身份在。努哥高高在上,不服弟弟抢了他的位,总喜欢指着手,划着脚。堂前,一大一小,两相瞪眼。“疯女人,这里岂是你可以来的地方,赶快滚出去”。“要滚也是你滚,他是汗王,我是汗妃”。确是悍妃,“没一声尊称也就算了,尽然对我指手划脚”。也不怕她找人拆了他的手脚熬汤。“这是男人的事,阿伦诺都没有开口,岂是你可以开的口”。“他是我的男人,只有我可以欺负,他却是你们的汗王,大可以欺负你们”。精彩片段三:“阿伦诺,这就是你的庇护,这就是你的承诺吗?毁了阿迈,毁了我的家”,天不再蓝,草不再绿,烧焦的一切皆是血的味道。“紫色,本汗会替阿迈找回公道,会替你的家人报此仇”。“不用,这仇我自己报”。连他的亦同。.................................................................................................逍遥新文:《狂夜》:
  • 翡翠的龙王

    翡翠的龙王

    我是慈父!我是幸列智!我是翡翠之王、灵梦之主、翡翠梦境的缔造者、心灵自然的德鲁伊,在潜意识的深海,安眠于螺旋的宅邸,静候汝的入梦!PS:这次的绿龙可能不太一样,所以作者决定改简介(* ̄3 ̄)╭?
  • 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 和风细雨仍须归

    和风细雨仍须归

    袁慕语回国后惊觉相恋七年的男朋友不仅劈腿死对头,还把她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创业资金拿去买了婚房,心灰意冷之下一纸诉状把前男友告上法庭,其后在路迟归的帮助下赢了官司,历经艰辛成功创办了“细雨留学”,开创了公益留学的先河。路迟归:袁总,你这样能干,显得本律师很没有存在感啊……袁慕语:路律师,别以为你背着我都干了什么我不知道~~
  • 风云情仇

    风云情仇

    时光荏苒,世间一如既往;往事如烟,如在风云之间。仅将人生的所经所历、世道的风云变迁、人间的冷暖情仇,通过书中的故事与人物的塑造和描写,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世道的炎凉……
  • boss,不可以

    boss,不可以

    余漫物语:顾行楚衣冠楚楚,却是一只实实在在的衣冠禽兽。顾行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顾BOSS精神恋爱了空白了将近三十年,终于迎来了他的春天。只是,这是别人家的兔子?顾boss近来无聊闲暇最喜爱的事就是铁血灭情敌,香草诱兔子。顾boss忙着灭情敌,转身一看,眼眸顿眯。竟然还有不怕死来的小强来勾搭他狼窝里小兔子?顾boss恍然大悟,小兔子生龙活虎的蹦蹦跳跳,是挺引人注意。他应该毫不手软的在她身上盖印,宣布所有权,再有小强不怕死的一脚踩死,永不翻身!某日,余漫对着镜子尖叫,“顾行楚,你混蛋!”顾行楚倚在门边,瞥了眼她脖子上的一圈吻痕,“我送的项链,喜欢么?”余漫龇牙咧嘴扑到他身上狂啃他脸,留下一脸牙印,咬下一个“余”字,“送你的签名,喜欢么?”顾行楚拦住某只依旧骂骂咧咧郁闷没法上班的兔子,扑倒。“漫漫,礼尚往来,买一赠二,我送你‘顾行楚’三个字。”——本文原名《大人不可以》,素甜文,嘻嘻,老板抓兔子的甜文。++++++++++++++++++++++++++++系列文章:《师傅不可以》《师兄不可以》+++++++++++++++++++++++++++++好友好文:《爱,末路相逢》
  • On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On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望的忍耐

    无望的忍耐

    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在高速公路休息区无意中的遭遇让羞涩木讷的贝萨妮目击了一桩谋杀案。临终前,受害人请求她从邮箱取一份文件送到他的儿子罗杰手中。她是否能完成所托?她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改变外表,隐身于人群中,完成这项任务?罗杰·梅多斯被激起了好奇心,有一位新住客在合作社工作。她能带给他笑容,还激起了他的保护欲。他誓要找出威胁到这个红发小精灵的人。为了找出谋杀他父亲的幕后真凶,他俩共同面对了绑架、谋杀等重重危机。共同闯过的危机能否让他们建立牢固而长久的关系?他们是否能在犯罪分子之前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