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000000024

第24章 赠文石赞慰知己

元和四年(809),吏部尚书、盐铁转运使李巽病入膏肓,自觉将不久于人世。李巽遍察当朝僚属,竟无一人可以承担大唐财赋调度之重任,不由想到身陷永贞之祸的郴州司马程异。程异善理财税,曾充盐铁转运、扬子院留后之职,在江淮经营贡赋,除弊兴利,清廉公正,深得世人嘉许。李巽为家国天下计,只好冒死向皇帝启奏“请弃瑕录用,擢为侍御史,复为扬子留后,并检校兵部郎中、淮南等五道两税使”,恳请将程异召回续用。

宪宗对王叔文一党虽然恨之入骨,但他毕竟不是无道昏君,社稷江山与个人恩怨,孰重孰轻,心中清楚。自从亲政以来,宪宗接连平定剑南西川和镇海两大藩镇,“精于督查”的李巽之盐铁转运得力,功不可没。如今,魏博、淮西、成德、淄青等重镇尚未平定,必用精英中之精英者执掌盐铁转运,朝廷平叛方能得心应手。况且,宪宗御宇以来,抑宦官、用贤良、治藩镇、收财权,章法有度,威势已立。正当示以宽仁之际,从“八司马”中赦免一人,尤为佳策。

因此,虽有元和元年(806)“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诏书在前,宪宗仍降隆恩,准李巽所奏,将贬为郴州司马的程异召回京城,复授侍御史,仍任扬子院留后。讯息传开,举国一片赞颂之声。

刘禹锡在朗州闻此喜讯,忽如压顶黑云之中现出一束金光,瞬间便将冰封千里的前程化为百花盛开的通天坦途。刘禹锡确信,在朗州的等待、在朗州的磨砺,即将得到理所应当的回报。按捺不住内心的跃跃欲试,按捺不住回京的急切期望,刘禹锡再行书文,作下两首用古喻今之诗:

车音想辚辚,不见綦下尘。可怜平阳第,歌舞娇青春。

金屋容色在,文园词赋新。一朝复得幸,应知失意人。

寂寥照镜台,遗基古南阳。真人昔来游,翠凤相随翔。

目成在桑野,志遂贮椒房。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

——《咏古二首有所寄》

这些年来,刘禹锡耳闻多少忘恩负义之事,目睹多少薄情寡义之人!永贞士祸铁闸初开,程异侥幸先沐雨露,刘禹锡为其庆幸之余,焉能没有些许担忧?若程异有意迎合圣意,附庸朝臣,是否会与仍在谪籍的同僚们恩断义绝,对永贞革新反戈一击,作落井下石之人?

“一朝复得幸,应知失意人。”这正是刘禹锡对程异的善意提醒。但是,尽管刘禹锡心中满含期望,但他也明白,程异的起复也有可能只是个孤立的偶然事件,其余之人贬死江湖并不在意料之外。因此,“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便是刘禹锡对程异继续践行永贞革新积极精神的殷切希冀。

程异收到刘禹锡寄诗后,胸中感慨万千,无奈自己方脱罪籍,虽掌盐铁转运,亦只能唯唯应命,并不敢为昔日友人冒犯龙颜。不过,程异仍在能力所及范围之内,答应助刘禹锡一臂之力。

程异所任扬子院留后一职,归淮南节度使府管辖,时李吉甫任淮南节度使,且与刘禹锡相熟。刘禹锡见程异回信中要他投书李吉甫求助,这才想起,还有这样一位与自己颇有渊源的贤良之士。

李吉甫是李栖筠之子,刘禹锡之父刘绪曾在李栖筠幕府中任职多年,与李家关系亲密,李吉甫以此与刘绪亦有许多交往。贞元年间,李吉甫因遭权臣忌讳,贬在江淮之间,刘禹锡在淮南幕府时曾与之有数面之缘。直至元和元年(806),李吉甫方被征还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不久入为翰林学士、擢中书舍人。因在剑南西川之役中力主征讨,并献妙计破敌,李吉甫于元和二年(807)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再以平李锜叛乱之功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深为宪宗倚仗。

元和三年(808),正当建功立业的李吉甫却遭遇了一桩危机。是年制举贤良方正科之中,牛僧孺、李宗闵在对策中指责李吉甫好大喜功、征伐无度,穷天下之财富而谋一己之功勋,如是云云,言辞激切。这等文章正合考官杨於陵、韦贯之心意,于是将此二子擢为上第。李吉甫闻讯大惊,在宪宗面前哭诉。其时宪宗正有意再举攻伐,亦不喜朝臣非议,于是将杨於陵、韦贯之罢官,并将牛僧孺、李宗闵斥退不用,由此埋下了其后延亘数朝之“牛李党争”的伏笔。

令李吉甫始料未及的是,他所青睐的吏部郎中窦群,竟因所举荐之人未能即刻升官而怨怼于他,趁科考之案舆情滔滔之机,弹劾吉甫公报私仇,阻塞宸听。宪宗虽然驳回了窦群的弹劾,但毕竟已成众口铄金之势,李吉甫不能自安于位,只好请求以裴垍代其相位,含恨出镇淮南,以中书侍郎平章事领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永贞革新期间,李吉甫并不在京城,因而无涉于此案。但观其执政后之作为,又似乎与永贞革新有所承继。元和元年,李吉甫首先斥逐了相互勾结、折辱朝士的中书小吏滑涣和知枢密使刘贞亮。彼时巨宦刘贞亮正仗恃拥立之功而权势熏天,李吉甫不畏强暴,竟能去之,令世人为之振奋。而后首倡讨伐刘辟者,又是李吉甫。先去宦官,又平藩镇,正与王叔文之党主张相合。由此推想,李吉甫与刘禹锡等人志同道合,应怀有怜悯之心,求其相助,或有收获。

岌岌危途,已见一线生机,刘禹锡便将熊熊希望之火,浓缩为一篇谦谨恭敬之书文,托程异投谒于李吉甫:

某向以昧于周身,措足危地。骇机一发,浮谤如川。巧言奇中,别白无路。祝网之日,漏恩者三。咋舌兢魂,分终裔壤。岂意天未剿绝,仁人登庸。施一阳于剥极之际,拔众溺于坎深之下。南箕播物,不胜曷言?危心铩翮,繇是自保。阴施之德已然,乃闻受恩同人,盟以死答。私感窃抃,积於穷年。化权礼绝,孤志莫展。今幸伍中牵复,司存宇下。伏虑因是记其姓名,谨献诗二篇,敢闻左右。古之所以导下情而通比兴者,必文其言以表之。虽甿谣俚音,可俪风什。伏惟降意详择,斯大幸也。谨因扬子程留后行,谨奉启不宣。谨启。

李吉甫素知刘禹锡才名,虽交往不多,但印象尤深。接获来书,见刘禹锡自述永贞中遭受漫天非议,以至于有口莫辩,沦落荆南,李吉甫深觉有同病相怜之苦。再看文后殷殷求助之语,李吉甫念起流落江淮之十余年间亦曾期盼有人能施以援手,更至泪下。其后不久,又有柳宗元等人诗文寄到,文字各有奇巧,心意约略相同。

但同情之余,李吉甫却十分无奈。自己出为淮南节度使,并非本意,乃不得已而为之。朝中非议未消,正有人欲再寻事端,断其复相之望。虽有程异从“八司马”中率先起复之例,但此时若再上书为永贞士祸中人开脱,难免授人以柄。李吉甫自忖,现居相位的裴垍乃其至交,援其回朝秉承只是时间问题,若要为刘禹锡等人道地,必须找准时机觐见皇帝,察言观色,当面陈奏,才有成功之望。

除此之外,李吉甫另有担心。元和初年与他一同拜相的,还有刘禹锡的老冤家——武元衡。收复西川之后,因高崇文不善治理,宪宗使武元衡衔命出镇西川。与李吉甫受排挤出镇不同,武元衡去西川乃临危受命,是奖擢重用,“出将”之后再“入相”,地位必然更加显赫。李吉甫对武元衡和刘禹锡之间的龃龉有所耳闻,若武元衡从中作梗,李吉甫亦不能不顾忌其宰相名位。不过,武元衡与李吉甫同为朝中强硬的主战派,颇有些交情,因此,李吉甫特意作诗一首赠予刘禹锡,并复信命刘禹锡和诗后,寄送成都武元衡处,以求武元衡能看在李吉甫情面上,对刘禹锡网开一面,助其回京。

刘禹锡得到李吉甫回信,深察其中拳拳之意,再看李吉甫赠诗,其中先言自己与武元衡同为朝廷栋梁、共主讨伐大计之谊,又述欲与武元衡协力并进、再建功勋之意,并恭维武元衡识人善用,不拘成见,其为刘禹锡求情之心,不言自明。自从贬之朗州以来,刘禹锡第一次见到这样满含诚恳的文字,更觉回京之事指日可待。

有李吉甫诗文在手,刘禹锡文采迸发,一篇工整锦绣的诗文跃然纸上:

八柱共承天,东西别隐然。远夷争慕化,真相故临边。

并进夔龙位,仍齐龟鹤年。同心舟已济,造膝璧常联。

对领专征寄,遥持造物权。斗牛添气色,井络静氛烟。

献可通三略,分甘出万钱。汉南趋节制,赵北赐山川。

玉帐观渝舞,虹旌猎楚田。步嫌双绶重,梦入九城偏。

秋雨离情动,新诗乐府传。聆音还窃抃,不觉抚么弦。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后人若观此诗,定然赞美刘禹锡文章豪迈,气势磅礴,不愧一代文宗。然而,不知是否有好事者临刘禹锡集而叹息:若刘禹锡肯以此等娴熟之文字伎俩而八面玲珑于朝野内外,必为政坛常青之树,何至于弃置荒蛮之地无人问津?

呜呼!瑰丽之文章必配以无瑕之德行,方是文人本色。后世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到过一副对联,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联原意反讽在那腐朽封闭的制度桎梏之下,人们以识得时务而逆来顺受为大学问,以左右逢源而损人利己为好文章,谁料后人剥离了这副对联的时代背景,却将这满含辛酸荒唐的嘲讽当成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亦难怪不能体察刘禹锡写下那些违心恭维之语时,心中巨大的痛楚。须知:越是华丽的谀颂,对刘禹锡心灵的伤害越深!而对心灵的伤害越深,则对禹锡志愿的磨砺愈甚!

令李吉甫和刘禹锡都未曾料到的是,武元衡对刘禹锡的成见竟是如此之顽固!见到李吉甫意在求情的书信和刘禹锡褒颂有加的和诗,武元衡反而愈加确信,刘禹锡正是个卖弄文字以投机取巧、急欲攀附权贵而怙恶不悛之徒。身为宰辅兼一方重镇节度使,武元衡自认为有完全的必要,将刘禹锡这样的“刁滑奸佞之辈”阻挡在朝堂之外。考虑到李吉甫的颜面,武元衡仍和了一首意味幽婉的诗:

雅言书一札,宾海雁东隅。岁月奔波尽,音徽雾雨濡。

蜀江分井络,锦浪入淮湖。独抱相思恨,关山不可逾。

——《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

刘禹锡获武元衡和诗,见“独抱相思恨,关山不可逾”之句,便知武元衡只是故作长者姿态,其实前怨未消,已下定决心要做自己重回阙廷之路上不可逾越的雄关巨隘,心中自凉了大半。李吉甫见此诗后亦无可奈何,只得复书安慰刘禹锡,再另作计议。

充满惊喜的元和四年(809),仍然以如约而至的失望作为结尾。

元和五年(810),对于宪宗皇帝来说无疑是幸运的一年。这一年里,宦官吐突承璀领军讨伐王承宗,成功诱捕与王承宗暗通款曲的昭义节度使卢从史,为朝廷剪除一方祸害;但吐突承璀征王承宗无果,使得宪宗顺理成章地罢其中尉,降为军器使,削弱了宦官的军权,朝廷中外额手称庆;而王承宗侥幸苟延,颇知收敛,将罪责推在已被斩首的卢从史身上,向朝廷上表请归。至于义武军乱,不待朝廷镇压,叛军内部自行分化,任迪简收拾局面,令朝廷不战而胜。

当然,与过去数年相似,这一系列的成就与刘禹锡依然没有分毫关系。对于刘禹锡来说,塘报上那些充斥着溢美之词的消息,唯一的价值在于令刘禹锡知道大唐还在延续着命数,等待着他携着对永贞革新的反思和坚持,建立起新的辉煌时代。

征讨藩镇的胜利,是不能掩盖这个时代整体的混乱和衰败的。永贞罪人尚在谪籍中煎熬,又有贤良坠入罗网。元和五年(810),东台监察御史元稹承召回长安,住宿四川省华阳县敷水驿。宦官刘士元后到驿站,与元稹争厅房,蛮横异常,大打出手,用马鞭打伤了元稹的脸。唐宪宗对骄横的宦官不加责问,反而给元稹加上了“少年后辈,务作威福”之罪名,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江陵属荆州,与朗州近在咫尺,元、刘二人原本便有意气相投之谊,于是更添沦落天涯之感。元稹到江陵,困顿之中,不免与刘禹锡书信往来,诉说胸中不平,负屈之愤,使人动容。

元稹遭宦官羞辱却反被贬官之事,刘禹锡亦有耳闻。想起自己初贬朗州之时,常常头痛欲裂,有夜不能寐之苦,幸而友人赠送一方文石枕,有安神助眠之奇效。料元稹此刻必然同遭此苦,刘禹锡便将自己那方文石枕找来,题诗其上,命人快马送至江陵。

元稹视枕上光滑如镜,戚戚然心知刘禹锡五年来度日如何艰难,再观枕上题诗:

文章似锦气如虹,宜荐华簪绿殿中。

纵使真飙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

——《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

诗中赞美元稹文章气势如虹,理应官居显贵,以慰其心;“纵使真飙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既幽默,又豪迈,劝元稹只将这些仕途坎坷视为拂面清风,凝神静气地享受,还能治愈头疼!此诗更有一层深意,在于“文石枕”与宫廷中台阶所用之“文石陛”同材所制,赠文石枕,亦有祝愿元稹再登朝堂之意。

书信中另有述怀诗一首,聊与元稹调笑各自的境遇,诗曰:

无事寻花至仙境,等闲栽树比封君。

金门通籍真多士,黄纸除书每日闻。

——《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

元稹不禁破涕为笑:刘、元二人皆怀匡扶济世之志,眼下却是一人无所事事去寻桃花源,一人等闲度日去学李衡种橘。是二人果然“无事”“等闲”吗?是朝廷“无事”“等闲”吗?非也!新进之士数不胜数,擢拔敕书不绝于闻,但贤良如刘禹锡和元稹者尚在谪籍,这一切显得何等讽刺!罢也!还是去仙境看桃花吧!还是去泛洲种柑橘吧!

刘禹锡赠诗既有鼓励,又有安慰,为示感激,元稹所思无以为报,于是回赠刘禹锡一支壁州竹鞭。壁州竹鞭时为名贵物产,贩至长安可价值万钱,世人无不重之。更与二人境遇相映之处,元稹乃是以赠鞭作为最美好的祈盼,祈盼刘禹锡能早日策马扬鞭,重归阙廷。以此既贵重又饱含深情之礼相赠,亦可见刘禹锡送枕赠诗之举,在深受冤屈的元稹心中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元稹亦有诗作酬谢。诗曰:

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

用长时节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

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

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期在此年。

——《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

元稹从来骄傲,但在刘禹锡面前仍极尽谦卑,自称泥醉贪睡之野人,只能在神仙身旁看炉引烟,而刘禹锡身负文琼珠缀之文章,不久必定先归长安。刘禹锡览诗苦笑:五年之中,无人问津,归期如何会在此年?又作酬答诗一首: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

禹锡酬答诗中极言赞美壁州鞭之美,又以“巴山冰雪深”暗喻险恶的政治气候,再用“端直性”和“岁寒心”与元稹相互勉励,誓要在绝境之中保持正直端良的品性。“策马同归去”则是刘禹锡最大的期望——与元稹一同召还复用。当然,刘禹锡这时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祝愿之语,竟会一语成谶。

同类推荐
  •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他是国民党陈诚将军的长孙。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MBA,曾为麦肯锡资深顾问。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经出家为僧三年,在禅宗、汉传佛法、藏传佛法中找寻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尔,追随近百位高僧活佛学习。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坦诚写下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希望“让认真寻找心性的朋友们,不必走弯路。 在这本不一样的自传里,陈宇廷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半生经历:在台湾的少年时光,在美国求学的生活,在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工作的岁月,出家求法的经历,和格莱美音乐家央金拉姆的传奇婚姻。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女性。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我们已经对武则天的故事有了基本的印象。围绕着武则天的故事,一直都有正史、野史之争,那么在外国人眼中,武则天的历史又是什么面貌呢?在劳雷尔·洛克菲勒的这本书中,武则天本名武照,公元705年在她去世前几周改尊号为“则天”;她是唐朝官员武士彠次女,天资聪颖,精于算计,从小就不符合儒家贤妻良母的标准;她沉浮于宫廷,最终成为一位帝王。她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的?让我们跟随外国人的全新视角去探索则天皇帝曲折传奇的一生。
  • 让爱先行:韦德自述

    让爱先行:韦德自述

    德韦恩·韦德奇迹般地抓住了篮球生涯中的所有机遇,同时也在寻求他最珍爱的目标:做一个好父亲。经过了漫长、痛苦的离婚和监护权争夺战,他终于获得了儿子们的单独监护权。《让爱先行:韦德自述》记录了韦德作为单身父亲的感悟,回忆了过去那些构成他的梦想、祈祷与承诺的事件。
  •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三皇五帝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进与退的人生经营课

    进与退的人生经营课

    人生如路,生命如轮。我们倚轮前行,道路时而平坦,时而曲折,偶有高山挡道,亦有湍流拦路。若生命在前行中多一点策略,人生在进退中多一点领悟,就能更加巧妙地达到理想的终点。
  • 诸天万引

    诸天万引

    谁能告诉我,系统还可以被寄生的???我的系统被调换了,在线等很急的。ps:书友群725601617欢迎书友来提意见
  • 综历练记

    综历练记

    女主穿越到各个影视里面,原女主白莲我比她更白莲,原女主狠毒,我比她更狠更毒,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 故土

    故土

    小说描写了中西结合的新华医院以院长接班人选为中心的改革斗争,以白天明为主角的爱情纠葛,试图以白天明同吴珍的婚姻为依托的爱国主义。小说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表现了改革斗争的复杂性和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具有意味深长的警示作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半世烟火半世歌

    半世烟火半世歌

    大宋百年,弊政丛生,千疮百孔。国家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是暗潮汹涌。各大家族势力都在明争暗斗着。在强权的政治下,社会必定是弱肉强食的。在外敌的压迫下,中原必定是要流血的。他,金戈铁马,入虎穴而驱敌寇。她,身世之谜,入皇宫而寻真相。前生故今生缘,注定是一曲挽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东海疆图记

    山东海疆图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天山神

    诸天山神

    山神获得系统会怎么样?白云子机缘巧合成就山神,几乎在同一时间获得神道封鬼系统,但是越往后,白云子越感觉剧本不太对劲!儒道,神道,佛道,鬼道齐现世,甚至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旁门左道也纷纷崩了出来,更有上古神祇恢复记忆……这个世界,似乎越来越复杂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

    孕妇可不可以滚床单?宫外孕是老公没瞄准吗?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剖宫产什么时候该做?老婆在产房生孩子,老公们该做些什么?……一本让育龄女性安全生孩子的贴心读物。作者精选并解答了30余万人关注的关键孕产问题,是孕产版的《只有医生知道》,直播妇产科实况,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各种热播医疗剧。在这些典型的案例中,您不仅可以了解到更为细节化立体化的孕产知识,还可以真正走进产科医生们的内心世界。不看就亏大了!市面上的孕产书,真的很难选,好像都差不多。这本书寓知识于故事,还随书赠送孕期大事录,让你知道怀孕的大小事,真正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果断拿下,不纠结。愿你一儿一女拼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