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000000026

第26章 李吉甫徐图拔困

李吉甫在元和八年(813)欲起复刘禹锡等人的计划失败之后,不得不改变策略,从宪宗更在意的角度下手,以图绕过武元衡之干扰。回想程异当年被召还,正赶上朝廷征伐西川,李巽以垂危之身,恳切之请,方求得圣恩雨露。若无此非常形势,焉能令皇帝自食其言?

“兵发淮西,必可一举两得!”李吉甫暗自琢磨。自从平定西川之后,宪宗尝到了用兵的甜头,无日不思驰发大军,将割据之藩镇逐一荡平。淮西吴少阳如一枚楔子,钉入朝廷治地,四无党援,多路夹攻,最有全胜把握。若朝廷果真开动干戈,必然求才若渴,此时再以社稷之重而进召还贬谪官员之言,谅武元衡之辈无缘置喙。

不意李吉甫方定大计,又有天助。元和九年(814)闰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逝,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谎称吴少阳病重,自领淮西军马,悍然屠掠舞阳,欲与河朔藩镇相勾连。淮西节度使府判官杨元卿不屑与叛逆为伍,便趁进京奏事之机,将淮西虚实向李吉甫和盘托出,并献平淮西之计策。李吉甫大喜,迅即向宪宗呈奏。

消息传开,宪宗震怒不已。李吉甫趁机向宪宗上奏,称“淮西非如河北,四无党援,国家宿存数十万兵以备之。失今不取,复难图矣”,并保奏荆南节度使严绶为帅,统领平叛淮西人马。

严绶前年平定九洞蛮叛乱,深得宪宗青睐。于是宪宗立即封严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淮西招抚使,统领十八镇官军,进剿吴元济。

不过,李吉甫心中清楚,严绶并非将才,平定九洞蛮只是侥幸,以其为将,必然不足以战胜淮西骄悍匪兵。但若无一番挫折,宪宗又如何能感到朝中无人的切肤之痛?为了更深地刺痛宪宗,李吉甫甚至准备好了同样无领军实才、却有将军虚名的韩弘,作为严绶的继任者。

情势果然如李吉甫所预料一般。严绶、韩弘先后为招抚使、都统,二人既无御将统兵之术,又兼十八路藩镇各怀鬼胎,与吴元济对峙月余,久不能下。宪宗每日览军前奏报,只见备战之语,不见捷报传来,长安又新近破获吴元济行贿朝中官员之案,心中越发不满,更思贤才襄助。

李吉甫的谋划成功地撬动了宪宗心中的铁闸。但李吉甫做梦也没有想到,为了私心召回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冥冥之中自己竟重蹈了李巽的命运。元和九年(814)十月初三,李吉甫将奏请召还大批积年沉沦官员的奏折呈送宪宗后,猝然暴薨。

宪宗痛失臂膀,淮西前线吃紧之际更觉孤立无援,再览李吉甫临终上表,深感其操劳国事之耿耿忠心,虽然召还名单中有刘禹锡、柳宗元等王叔文余党,但宪宗以为忠臣之心不可不慰,于是作下主张,待李吉甫丧事完毕后,下诏将众负罪之官员召回京城听用。

长安朗州千里相隔,此时的刘禹锡无缘体察到宪宗心中这一刹那的恻隐,对命运的转折浑然不觉,却与窦常在新修成的武陵北亭中饮酒赋诗,歌功颂德。窦常于元和七年(812)冬到朗州,元和八年(813)时朗州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确有一派值得歌颂之状。武陵北亭之立,正为将此功德记于历史。

刘禹锡方作一篇《武陵北亭记》,尽赞窦常治朗州之政绩,并述建亭之始末。窦常阅之蔚然欣喜,却更怜悯禹锡之才。掐指一算,禹锡遭贬,已在朗州蹉跎九年。

窦常慨然而呼:“梦得,你在朗州竟已九年!圣上何得如此铁石心肠?又逢此秋意深浓季节,我与梦得在这沅水之旁同饮一壶淡酒,怎不令人悲从中来……”

刘禹锡酒至半醉,癫狂大笑道:“刺史何故而悲?兄莫非亦是伤春悲秋之俗人乎?人生漫漫,谁知前途何方?谪居九年,焉知是福是祸?我等既不知之,又何必要去悲伤?且去承受而已矣!”

“哦?”窦常丝毫未从禹锡话中感受到他对命运的指责,心中肃然起敬。

刘禹锡再饮一杯,诗兴萌发,对窦常道:“悲秋乃人之常情,以为万物凋零,长冬将至,遂感哀惋。但今日请君听我一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其一)

“梦得莫非还不认命?”窦常品诗,觉刘禹锡果然心气不凡,人皆悲秋之际,他却正是雄心激励之时。方才以为刘禹锡已将人生看淡,几有出世之意,但细品禹锡之诗,仍有拳拳积极之心。

“认命?”刘禹锡一怔,脱口而吟道: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其二)

刘禹锡略带酒意,又道:“禹锡之心,如那枉山般空明,如这沅水般纯净!在这秋日最美之时,我如今的清宁心境,已不似年轻时那样张狂!这样的我,琢磨已成,正堪所用!我之命运,绝非贬死他乡!”

窦常以为禹锡恃酒狂言,摇头道:“命由天定,人力何为?梦得心中虽有委屈,但若不认命,又当如何?”

刘禹锡冷冷笑道:“我命由我,谁可诼我?禹锡半生潦倒,但知需行大道!我蹈道俟时,胸怀坦荡,只待风云变幻,便看我重整旗鼓!”

窦常却不以为然:“如此说来,梦得已知何时得脱苦海?”

刘禹锡不知是确有预感,还是随口而言,答道:“古之人以‘九’为极数,言天高则曰九天,言泉深则曰九泉,乃为极也!禹锡今已谪满九年,亦当为其极也!此时不还,更待何时?”

刘禹锡说到动情处,竟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边吟边唱道:

古称思妇,已历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莫高者天,莫浚者泉。推以极数,无逾九年。伊我之谪,至于数极。长沙之悲,三倍其时。廷尉不调,行当跂而。天有寒暑,闰余三变。朝有考绩,明幽三见。顾尧之民兮,亦昏垫而有叹。叹息兮倘佯,登高高兮望苍苍。突弁之夫,我来始黄。合抱之木,我来犹芒。山增昔容,水改故坊。童者郁郁兮,涸者洋洋。天覆地生,蓊兮无伤。彼族而居,向之投荒。彼轩而游,昨日桁杨。信及泽濡,俄然复常。稽天道与人纪,咸一偾而一起。去无久而不还,棼无久而不理。何吾道之一穷兮,贯九年而犹尔。噫!不可得而知,庸讵得而悲?苟变化之莫及兮,又安用夫肖天地之形为?

——《谪九年赋》

刘禹锡复又歌颂数遍,窦常望着刘禹锡忘情舞蹈的身影,不禁潸然泪下:九年时光,能让一个黄毛小儿长成勇健壮丁,能让刚发芽的小树冠盖蔽日,能让山形改变,水流改道!孩子们都已文采奕奕,干旱之处也能变成一片汪洋!过去逃难躲灾的流民都已安居乐业,路上乘车出游之人,当年曾是桁杨囚徒!如此事例,人皆言“道法自然”,有“久去必回、久乱必治”之谈,但为何这从不差错的天道,却在刘禹锡身上屡屡爽约?三十岁至四十岁,本该是早扬声名的刘禹锡担当重任、成就功业的黄金十年,难道大唐的人才真多到了刘禹锡只能做一朗州司马的奢侈地步?设身处地去想,窦常自认为无法坚持过来,遑论不改初心、更添勇气?

窦常亲自沏上一盏热茶,本欲安慰醉酒狂舞之后忽感落寞的刘禹锡,却兀地发现,任何安慰言语在刘禹锡自身强大的内心面前,都显得十分渺小而单薄,只能以沉默相待。

刘禹锡饮了热茶,醉意趁着热气从全身的毛孔中散发了出去,人又恢复了精神,继续与人歌赋吟咏。

窦常复览刘禹锡经年积累之文集,不禁由衷赞道:“梦得果真是我大唐第一豪放潇洒之人!愚兄暗昧,聊以明哲保身之道混沌官场,忝居小州刺史之位,仕履虽无坎坷,却显平淡寡味,百年之后,定已销声匿迹,史上无名。贤弟今日虽看似落魄,其实不然!”

窦常举起手中的刘禹锡文集,深为动情:“有此集诗文,梦得即使不得还朝为官,亦可流传百代文名!诸君请想,古往今来,帝王将相能被世人传诵者才得几人?不如做一江湖墨客,行遍大唐山山水水,留下千百篇脍炙人口文章,倒比在风口浪尖上做几年提心吊胆的宰相更强!”

朗州为迁客骚人过往聚集之处,座中宾客谁无负屈失意之事?闻窦常一番肺腑,众人无不心生共鸣,于是更加恣意纵情。

朗州长史乃朗州本土人氏,高举酒盏,朗声道:“昔屈子居沅湘间,吾民迎神,词多鄙俚,乃作九歌,于今荆楚鼓舞之。梦得不以此地鄙陋,亦作《竹枝词》,为吾地正音,功莫大焉!”

刘禹锡笑道:“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故余作《竹枝词》。”

窦常顺手拿起竹枝,笑诵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朗州长史为众人解释:“前诗摹拟民间情歌,写一位初恋少女之心思。眼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耳边忽闻江边歌声,熟悉之音!女子虽在心里爱上小伙,但对方尚未表白,不由心怀忐忑。但是,小伙自江边走来,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爱慕。此乃‘道是无晴还有晴’。”

窦常笑道:“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众人载歌载舞之时,刘禹锡反而安静下来,他回到本座,与窦常道:“诗乃小道,大道图治。中行(窦常字中行)兄素有宏愿,在杜司徒幕府中,谁人不晓?只叹时事艰难,你我之辈既然不能执掌朝权,能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亦算是无愧于心了吧。”

窦常面露愧色,赧然道:“你我饱读诗书,学通古今,却不能建一功于社稷,愚兄无一日不觉惭愧,无一日不觉焦虑,焉有面目因区区保守方寸一隅而自满?”

刘禹锡慰道:“中行兄此言过于苛责于己了。我观兄之治郡,从来以宽仁为念,以怀柔服人,不以捐税赋额而苛敛于民,不为己欲而滥兴土木,朗州虽偏,竟为善地,此非兄之功乎?”

窦常茫然道:“治郡者殆如是乎?”

刘禹锡大笑:“若天下郡守皆如兄长,大唐何以沦落至此内忧深重、外患紧急之地步?君莫不知,如今官员,恋权贪利者众,保境安民者寡,如严绶、裴均之类,皆好横征重赋,敛集民财,一面结交权贵,一面穷奢极欲,只要能求得自己荣华富贵、吃穿享用,哪管百姓有无活路?待履新职,留下一堆烂账,又去祸害他处!此种官员,比比皆是!相比之下,能与百姓秋毫无犯、使其休养生息者,已是十分难得了!”

窦常尴尬苦笑,自嘲道:“如此说来,窦某倒还算是个乱世中的好官了?只是这评判的标准如此之低,令人汗颜。若是在贞观、开元年间,恐怕早就被百姓唾弃了!”

提起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刘禹锡心中亦有无限感伤。今日的大唐,谁能未雨绸缪,弭祸乱于将起、挽狂澜于既倒?越是危途之中,权臣贵宦们越是以自保为务,谁理会祸在萧墙?刘禹锡打开文集,诵《武陵观火诗》:

楚乡祝融分,炎火常为虞。是时直突烟,发自晨炊徒。

盲风扇其威,白昼曛阳乌。操绠不暇汲,循墙宁避逾……

窦常一惊,问道:“梦得此诗,莫非去年县中大火后所撰?”

刘禹锡合上文集,仿佛仍置身于熊熊火海之中,愀然答道:“此诗正作于去岁县中大火之时。那日情形,禹锡仍然历历在目!”

窦常何尝能忘?亦叹:“然也!那日清晨,愚兄见县南有白烟升起,以为是百姓家正备晨炊。谁知狂风忽作,白烟变成了黑烟,连太阳都被遮蔽,县中像是阴天。片刻后,便有人来报,称县南突发火灾,扑救不及,已经蔓延开来。”

“是啊!”刘禹锡回忆道,“禹锡闻讯后立即赶往火场,那样惨烈的场面真令人过目难忘!即使大火熄灭之后,余烬的炙热也令人畏避三舍。在火场边,禹锡便想:民若无火则无以为生,然而御火之道却往往失察,酿成滔天巨祸。晋代时宫库大火烧了王莽头、孔子屐、斩蛇剑,令后人无缘观瞻,殊为可惜!细究起来,此种火灾往往起于人祸,倘使主事者能及时察觉,御火以道,何至于家毁人亡,流落街头?”

“以梦得性情,恐怕又有感而发?”

“的确!禹锡又想到大唐国运!安史之乱便如一场大火,烧尽了大唐百余年的基业,但若无李林甫滥用蕃人为帅、若无杨家兄妹祸乱朝纲、若玄宗能如开元初年般圣明,安史逆贼焉能成烈火燎原之势?再如德宗朝时,对藩镇一意加宠,对宦官任用无度,现今尾大不掉,今上虽有雄心铲平其遗祸,但已露穷兵黩武之意,不知此火种哪一日又将酿成另一场巨变?”

想到大唐前途堪忧,窦常引禹锡诗句道:“‘无苛自可乐,弭患非所图!’唉,有志者岂无有所图?实是报国无门,只得用宽仁稍慰百姓呀!连大司徒杜公当年在淮南时亦只能如此,我等门吏又能有何法?”

刘禹锡淡然道:“世事如此,只望与兄长以宽仁爱民共勉,若禹锡有幸执掌一方……”

窦常问道:“那梦得将如何执政?”

“好实蹈中,明体以及用,通经以知权。”刘禹锡不慌不忙,翻开文集,让窦常看《答饶州元使君书》:

盖丰荒异政,系乎时也。夷夏殊法,牵乎俗也。因时在乎善相,因俗在乎便安。不知法敛重轻之道,虽岁有顺成,犹水旱也。不知日用乐成之义,虽俗方阜安,犹荡析也。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置水之清必励,则人知敬,此政之本也。缿筒之机或行,则奸不敢欺,此政之助也。

刘禹锡认为,丰年、荒年采取不同赋税征收标准和方法,是因天时不同;四夷、华夏采用不同治理之法,是因风俗不同。顺应天时,就要善于观察,适应风俗有利于安定。执政者若不知征收轻重适宜之理,即使百姓遇到好年成,也会像遭受水旱之灾一样;不知百姓所需之理,即使社会秩序安定,也只是表象。为防止动荡不安之象,执政者取信于民;施政之根本在于执法公正、秉公办事;施政之辅助在于依靠民众之力,打击贪赃枉法之奸恶。

刘禹锡认为,政治上的求实精神要求官吏把修身与及物统一起来,“身修者官未尝乱也”。同时,“修身而不能及治者有矣,未有不自己而能及民者。”虽说自身修养好也有不会治理之人,但自身修养差而能治理好百姓的人是没有的。在治理州郡的具体方法上,刘禹锡认为:

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斥去迂缓,简而通,和而毅。其修整非止乎一身,必将及物也。其程督非务乎一切,必将经远也。防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使侵蛑。知革故之有悔,审料民之多桡。厚发奸之赏,峻欺下之诛。调赋之权,不关于猾吏,逋亡之责,不迁于丰室。因有年之利以补败,汰不急之用以啬财。为邦之要,深切著明,若此其悉也。推是言、按是理而笃行之,乌有不及治邪?古称言之必可行,非乐垂空文耳。有人民社稷,故可践其言也。

刘禹锡认为,执政方法要切合情理,摒弃迂腐拖沓之弊,简明扼要,宽和而又刚毅;修养不限于自身,必须推广到社会;规章法令不要求包罗一切,但必须考虑长远利益。防民之措要周详,但不能达到苛求之地步;爱民之法很多,但又不使它们侵害朝廷利益。刘禹锡从执政注重实际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提出来治理州郡的具体措施:要大胆改革弊政,明知这样做有人反对,也不要动摇;针对农民大量逃亡、沦为荫户的严重问题,要严格清查被豪强隐瞒的户口;对揭发奸恶之人要重赏,对欺压贫民百姓的豪强要严惩;征收赋税之权力,不能交给狡猾奸诈的胥吏;处理逃亡农民之职责,不能转移到豪门巨室之手中;合理征收赋税,不能使更多农户破产,积谷防荒,以丰补歉,取消不急用的开支,以节约钱财。

窦常读完,面带几分敬意:“梦得治世之法,必益于社稷黎民,也必福佑后世。”

刘禹锡长叹一声,略带苦涩道:“禹锡只是纸上谈兵!大人仁爱治民,造一方乐土,是禹锡学习之楷模!”

窦常又以谦辞相应,再与刘禹锡说些胸中郁积之语。这日之后,窦常政务繁忙,再无机缘与刘禹锡深谈,不意竟成二人最后的精神交流。

《答饶州元使君书》集中体现了刘禹锡的执政理念,其思想核心为“好实蹈中”。“好实”是求实精神,“蹈中”是大中之道。大中之道之所以成为刘禹锡执政理念,与他受啖助及其弟子提倡《春秋》学的影响密不可分。安史之乱后,藩镇跋扈,宦官弄权,朝廷威势下降。针对这样的政治局面,啖助及其弟子赵匡、陆质提倡《春秋》学来挽救时局,“救世之弊”。赵匡进一步解释《春秋》救世之宗旨:“在尊王室,正陵僭,举三纲,提五常,彰善瘅恶,不失纤芥,如斯而已。”和刘禹锡同为永贞革新集团的柳宗元、吕温、韩晔、韩泰、凌准等“恒愿归于陆先生之门”,“以弼于理,臻于大中”不仅是刘禹锡的执政理念,更是永贞革新集团的政治宣言。

刘禹锡诗《赠别君素上人》引言:“曩予习礼之中庸,至‘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悚然知圣人之德”。刘禹锡正是以“圣人之德”为旗帜,从经权关系上提出“通经以知权”的中道观,并在他创作的政治寓言诗《调瑟词》中,以调瑟比喻治国,反映禹锡恪守中道的政治思想。该诗引言和诗云:

里有富豪翁,厚自奉养而严督臧获。力屈形削,然犹役之无艺极。一旦不堪命,亡者过半,追亡者亦不来复。翁悴沮而追昨非之莫及也。余感之,作《调瑟词》。

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朱丝二十五,阙一不成曲。

美人爱高张,瑶轸再三促。上弦虽独响,下应不相属。

日暮声未和,寂寥一枯木。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

古瑟二十五根弦,调瑟就是将二十五根弦调整得匀称和谐。张弦是调瑟之关键,张弦要适度,要平和。只有二十五根弦都能平和地发音,才能演奏成曲。而美人不懂此理,喜欢高张瑶轸,致使弦断音绝,后悔莫及!刘禹锡以调瑟为喻,反对苛政,揭示执政者须行宽缓平和之策,遵循大中之道。

同类推荐
  •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这是一本富于人生启示的杨绛传记,温情追思杨绛百年人生的珍藏读本,向杨绛先生致敬!参透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个明媚从容、淡定优雅的女子。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韧、从容、睿智、宁静……但这些于她不过浮华如花,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容,不曾改变过一分一毫。她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如初。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贾平凹纪事

    贾平凹纪事

    作者眼见为实的一手资料,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贾平凹!侧重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年间贾平凹主要经历和重大事件的记述,浓墨于有关贾平凹创作的《废都》《白夜》《高老庄》等主要作品创作、争鸣、出版、遭禁,以及贾氏的生活片段,三毛在去世前最后一封信就是写给贾平凹的……
  • 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传记译林)

    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传记译林)

    这部书立体地展现了赖斯早年的生活,细致诚恳,真实感人。这是赖斯从未讲述过的故事。她描写了愉快的家庭时光,回想了母亲与癌症的坚强斗争;展现了自己与前苏联领导人的近距离交锋。在这里,她不是叱咤风云的国际政要,而只是一名小女孩、一位年轻姑娘,她要在不太友善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位置;在这里,有一对杰出的父母,一个可亲的大家庭,还有赖斯成长于其中的美国社会。出人意料地引人入胜……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处理公共事务的钢铁女士背后的浪漫柔情。赖斯对父母的尊重,对充满年少回忆的泰特斯维尔社区的永恒之爱,感人至深。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热门推荐
  • 释门归敬仪通真记

    释门归敬仪通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陌上花开之江山犹是

    陌上花开之江山犹是

    “她乃是天煞孤星的命格,无父母,无子女,无手足,无爱,只有劫与业报。”他目光坚毅:“我愿温暖她、陪伴她,代替她的父兄子女,给她庇护之所。”“天地动而乱世生,乱世生而浊气存,她携此命数托生于乱世,本应消弭于世间,以化解浊气。”“我愿分我的一半,换她;另一半,替她。”“痴儿,汝可知,汝命格极贵,若执意于此,便要舍却三世富贵。”“若我有三世荣华,我愿以此换她半生安乐。”“汝以此阵妄图逆天改命,终是邪魔外道。纵然殚精竭虑,伴她、护她,却终无法爱她。”“我认。”
  • 灵魂之种

    灵魂之种

    灵魂觉醒,掌控神力,这些超能力者被称为超越者。十年前,众多超越者能力失控,开始无差别地屠杀同胞,一场浩劫几乎毁灭整个人类世界。灾难虽被平息,但灾难背后的真相却不为人知。逐渐复兴的人类世界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危机?年幼的欧阳恒在那场大灾难中失去了双亲,也觉醒了能力。他天赋平庸,毫无背景,灵魂深处却寄宿着导致大灾难的元凶——灵魂之种。且看少年如何在这强者林立的超越者世界中逆袭成神!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万界女神之直播

    万界女神之直播

    小软件连通诸天女神,不后宫。……一时间,双目放光,开启了一段传奇人生!
  • 黑魂传火到异界

    黑魂传火到异界

    我刘浪!就算再也不喝肥宅快乐水!渴死!死外面!也不会再传一次火!嘿嘿!真香!
  • 杨氏字辈

    杨氏字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世妖妃

    御世妖妃

    末世大爆发,人间变成了炼狱。她作为顶级杀手,扛过了丧尸,却抗不过人类的贪婪。再次醒来,且看她如何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
  • 动漫红包系统

    动漫红包系统

    此书包含都市,玄幻,奇幻,动漫穿越剧情。都市线,主角一路横扫各方对手。奇幻线主角成为魔王,开始装比的故事。玄幻篇幅较短。250章之后就是动漫穿越部分,穿越动漫世界,攻略女主角的故事。
  • 高校管理创新与实践

    高校管理创新与实践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规模的急剧扩张与质量的提升形成严重反差,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内部管理事务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变得繁多而复杂,各方面的制度都要不断改革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想变化的多样性,以及各种思潮、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激荡,加深了师生思想的复杂性,从而加大了稳定工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