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000000028

第28章 玄都观赏花题诗

刘禹锡长安旧宅仍在,十年间竟未有丝毫改变。留京老仆听闻主人将归,一早已将宅中收拾干净,两人相见,是禹锡又是亲人,不免抱头痛哭。邻里街坊听闻当年刘禹锡从九死一生之地归来,纷纷来府相问,聊表挂念。与那些朝秦暮楚的官僚不同,普通百姓至今仍然记得十年前惩处恶官李实、罢停掠民宫市的永贞革新,记得起早贪黑戮力于革新事业的刘员外。十年时间,足以让百姓们从当初街传巷议的谣言中清醒过来,看明白谁才是为国为民之人。虽不善表露于言语,但他们纷纷以几只果子、一篮菜蔬等等礼物,向刘禹锡表达着积蓄已久的歉意。

来访之人中,有一人姓冯名叔达,曾于永贞年间在尚书省任番官,司守仓库,是刘禹锡的下属,禹锡曾待之甚厚。见到刘禹锡形容憔悴,冯叔达泪眼迷蒙,泣问道:“员外在哪里受苦十年,不过四十岁,为何已是须发半白,竟似我这年过半百之人?”

刘禹锡爽朗大笑,反而安慰伤感旧僚:“我去桃花源中过了几日,谁知出来时已是改天换地,不知怎的,头发胡须也都白了!你们可知是何原因?”

刘禹锡问院中邻里,众人皆大笑不已。见刘禹锡如此豪迈,大家便放下心来,向刘禹锡讲述些这十年长安城中的故事。聊至夜半,方才散去。星光之下,刘禹锡看着已经堆满院中一角的慰问品,回想从京城到朗州、再从朗州回京城的十年历程,提起家中十年未有人碰过的毛笔,一抒胸中感叹:

前者匆匆襆被行,十年憔悴到京城。

南宫旧吏来相问,何处淹留白发生?

——《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

刘禹锡在家中休息两日,将子女安排妥当。眼见距离朝觐圣上尚有时日,刘禹锡便思趁此空当,约上京中友人同去踏春,既可接续旧日友情,又可为重登朝堂铺平道路。

二三月之间,正是桃花盛开季节。虽然唐人以为桃花花品不高,乃俗艳之物,但刘禹锡毕竟从桃花源中归来,自然无所顾忌。其时长安内外桃花茂盛之处,第一等必是玄都观。邻人向刘禹锡推荐此处时,刘禹锡却毫无印象。在他的记忆中,玄都观只有数间瓦房,一片荒地。

按照记忆中的道路,刘禹锡信步而行,在去往玄都观的路上,试图找回对长安城的熟悉感觉。这座恢弘的城市,大唐帝国的首都,它是少数人梦想成真的舞台,它是无数人水深火热的刑场。它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都是锋利的刀刃,将许多人的理想和着血肉绞得粉碎。在这里,无论是想保境安民,还是想大发横财,追逐权力都是唯一的法门。只是,当少数的幸运儿经历了重重斗争之后,真的手握权柄时,他真的还能记得最早来到这里时的初衷吗?刘禹锡想起回到京城的当晚,权德舆便来探望。这个和善的老人在刘禹锡心目中曾经是敢作敢为、勇有担当的楷模,但他入相之后,却因圣意难测而生畏惧,终以“循默”而罢相。其数日前对刘禹锡的嘱咐,再也不是热情洋溢的鼓舞,而是老泪纵横地要他做个俯首帖耳的顺臣。连权德舆之辈都无法坚持在京城的激烈斗争中保持本心,刘禹锡心中格外绷紧了弦。誓做大唐忠臣贤士最后的坚守者,是他一生不改的骄傲。

一路神思遐迩,不觉已到玄都观附近。虽然道路变化很多,但其指征已然明显——道路上已有许多姹紫嫣红的花瓣,连泥土都被染上了深深的紫色。刘禹锡向迎面而来之人询问,人们都热情地为他指出玄都观的方向。闻见他们身上的香气,刘禹锡便知他们亦是赏花归来。其实若不向人问路,那冲天的香气也已向他道明了桃花林的所在。

即使桃花花品庸俗,但不可否认,数千株桃树同时开花的场景,的确是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画卷。不过多时,这幅美丽画卷便成为大唐英贤们共聚一堂的绝佳背景。

裴度、李绛、权德舆、崔群、白居易、韩愈等人正在朝中受重用,自然成为返京官员们争相讨好的对象。虽然同是其乐融融的场面,但刘禹锡鲜明地感到,在都亭驿中悲愤激昂的人们,方进京城不过数日,其精神、志向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诚然,趋利避害是埋藏在心灵底层的根本人性,尤其对于在偏远恶地羁留许久的人们,当他们再度置身于繁华满目的长安之春时,“留下”便成为战胜一切的强大欲望。

刘禹锡把自己的感触说给柳宗元听,柳宗元却窃笑,指着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的权臣们,悄声道:“梦得你好不通人情!你且看:御史裴中丞与令堂家有世交,更是你先夫人裴氏娘子之族叔;刑部权尚书是梦得父执,关怀甚深;中书韩舍人、礼部李尚书、吏部崔侍郎、东宫白赞善皆与你交谊深厚,有此一群人在,你何用担忧不得再居善位?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

刘禹锡只笑不答,连连摆手,不欲与此类人聚集喧嚣,于是引柳宗元、元稹等人稍避数十步,忆述在朗州寻访桃花源时的故事。正说得引人入胜之时,忽听得远处人群骚动,呼声震天。张望过去,似乎有一着紫袍者刚刚来到玄都观桃花林中。

刘禹锡好奇,凑过去仔细观看,却发现那人面目陌生,不曾见过。因他出现,原本围住裴度的人群终于松动,刘禹锡便到裴度身边,向裴度行礼。

“裴中丞,罪臣迟来拜望,请见谅。”

裴度与禹锡之母卢氏的兄弟卢璠、卢顼同为德宗朝名士刘太真座下弟子,又是禹锡元配族叔,贞元中虽往来不多,但对禹锡其实十分青睐。裴度早禹锡四年登第,元和二年(807)随武元衡出镇西川,元和六年(811)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现任御史中丞。武元衡主张挞伐淮西叛将,朝中群臣多持对立,唯裴度鼎力支持,因而受宪宗重视,更受武元衡器重,有再进之望。

在西川时,裴度屡以刘禹锡才能白之于武元衡,奈何武元衡固执不化,裴度游说不见效果。此次刘禹锡等人蒙恩召还,实因李吉甫临终遗奏拨动宪宗恻隐之心。武元衡内心对此十分不悦,使裴度担忧,正有话语要交代禹锡。

方得脱身,裴度寻一僻静处,先简单问过禹锡境况,然后嘱道:“前者梦得锋芒锐利,永贞时已为人所诟。今日侥幸回京,需懂得大音若希、大智若愚之理。武相公对梦得成见极深,裴某虽可尽力斡旋,但梦得若无政绩,终难化解。时下朝廷正在淮西用兵,梦得若可效法程异,一心用命,则永贞之罪可以尽脱矣。不过,韦相公贯之、张相公弘靖皆主张姑息淮西者,梦得若积极参与淮西军务,必招其忌恨,还望梦得多加谨慎言行,勿使有隙可乘。”

刘禹锡忙行礼拜谢,裴度又道:“李相公遗奏中,力陈梦得擅治转运,求擢梦得入尚书省郎官,圣上已露许奏之意,待你等面圣之日,也许就有制命。在此之前,梦得切勿与朝中大臣密切往还,以免武相公再以梦得为攀权附贵之人而借机阻挠。”

刘禹锡面露鄙夷之色,自信答道:“裴中丞放心,禹锡绝非那帮只懂巴结新贵权要之徒!”

裴度听刘禹锡语有所指,再看人群,嗤之以鼻道:“梦得应不认得,那人是户部侍郎判度支皇甫镈。此人以贿赂中人而暴起,一面对百姓横征暴敛、一面克扣大军军饷粮草,以此所得厚资重贿中人,结得圣上欢心,又加御史大夫。淮西一役,本就顽敌难克,再有此人判度支之事,岂非祸在萧墙?”

听说是皇甫镈,刘禹锡恍然有所悟。李巽去世后,程异仍能在朝中受到重用,多有皇甫镈之功劳。程异在写给刘禹锡的书信中,曾建议刘禹锡向皇甫镈求助,不过为杂务所耽。今日闻裴度之说,刘禹锡心中十分庆幸未与此人有所往来。

因知皇甫镈为人,刘禹锡更加鄙视向其献媚者,便与柳宗元论道:“传言宇文恺置都长安时,以朱雀大街南北尽廓有六条高坡,象乾卦,于是在九二之位置宫殿为帝王之居,于九三之位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之贵位不愿使常人居之,于是立玄都观与兴善寺镇之。但今观之,在此九五之位,却有轻浮桃花数千株,更有轻浮之人数百余,难怪大唐气数将尽,屡有摇摇欲坠之象。”

再游已无兴致,刘禹锡便欲与友人们道别先去,但众人哪肯放过,白居易定要刘禹锡留下一篇文章方可离去。刘禹锡正有感慨,于是当场挥毫: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诗句一出,白居易、元稹、柳宗元等人皆掩面不语,却有欲奉迎之人,自作聪明地赞道:“刘梦得作诗更胜当年呀!此诗不写桃花妖俏可爱,却写道路和芳草都沾上桃花香气,游人如织赏花而归,令人遐想桃花之盛。刘梦得一去十年,玄都观里新种的桃树都已长成,又怎不令人感慨时光飞逝,发沧海桑田之叹?”

哄闹之中,刘禹锡悄然而退。但他不知,这首戏赠看花诸君子之诗,将要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局。

那日赏桃花众人中,虽多为阿谀之辈,但阿谀之辈并非不学无术,精通诗文者大有人在。见刘禹锡所题诗句,立刻有人从中嗅到了损人利己以加官晋爵的气息。

且说武元衡对宪宗复召刘禹锡等回京之事闷闷不乐。在他看来,宪宗只顾伤李吉甫早逝之情,却让刘禹锡等人趁机起复,实在是祸国殃民之举。但宪宗诏令既下,武元衡无由阻止,只得暂且忍下,再图计议。这时,有人携刘禹锡赏玄都观桃花之诗来献。

武元衡览诗,未觉有何不妥,但来人却道:“武相公请再仔细品味!人言桃花轻浮,为花之下品者。那日玄都观中群贤毕至,复召官们都来拜谒,这‘无人不道看花回’岂非以下品之桃花暗讽朝中群贤,并嘲笑同僚是轻浮之人?”

“嗯?”武元衡品出了其中滋味,喜上眉梢,命道:“接着说来!”

那人见摸准了武元衡的心思,更大胆道:“相公再看‘玄都观里桃千树’两句。人皆知玄都观居于九五尊位,则此处之千树桃花必指正占风华之人——非相公而谁?最可恶者,乃‘尽是刘郎去后栽’,岂非讥讽相公您是在他刘禹锡走后才被提拔上来的?”

此言正中武元衡痛处。永贞革新之时,武元衡因坚决不附王叔文,被贬为太子右庶子,官居刘禹锡之下,待王叔文之党尽贬之后,方复为御史中丞。

武元衡冷笑:“刘禹锡啊,让你侥幸复归,你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竟敢讽刺朝臣,那就休怪本官无情了!”

告密之人更进恶毒之语:“武相公且慢!依小人所见,刘禹锡之意不仅在讽刺相公。君请想,圣上改元、上尊号亦是他贬朗州之后,他去后栽之桃千树里,岂不是也包括了圣上?”

武元衡心中十分蔑视此告密之人,但仍赐予重赏,然后急急入宫,求见宪宗。

观史而论,宪宗并非无道昏君,在唐朝皇帝中亦算是有所作为者。但终其一生,唯在永贞革新之事上耿耿于怀,不甚大度。究其因由,一乃当初与谋皇太子监国时,身为太子的宪宗亲眼看见父亲顺宗病卧榻上,完全任人摆布,因而极为痛恨王叔文等擅权乱政,将父亲用作傀儡;二乃宪宗登基之后,坊间流传其篡位及弑父弑叔流言,宪宗疑心是王叔文余党所构,因此更生忌讳。

当李吉甫病逝的悲痛渐渐消散后,宪宗在对刘禹锡等人的使用问题上,又变得摇摆不定。武元衡与宪宗日夜谋划淮西用兵之事,对宪宗心理的变化可谓了若指掌,执刘禹锡之诗文,正可为再黜之口实。

毕竟宪宗因李吉甫之死而复召罪人,若无真情实意,恐难打动宪宗。武元衡一路酝酿悲情哀容,及至面圣,遂跪拜在地,泣奏道:“圣上,请为我等忠心之臣主持公道!”

宪宗大惊,忙命平身,问道:“武卿家这是为何?起来回话!”

近来张弘靖、韦贯之、钱徽等朝中重臣极力反对淮西用兵,常与武元衡发生矛盾,宪宗以为又生事端,胸中立时怒气涌动。

武元衡长跪不起,叩头伏地奏道:“臣无能,请圣上将我等后进之辈尽数罢去,重令前朝贤人执掌朝政,不负天下之望!”

宪宗听出武元衡言外之意,震怒道:“何人非议?武卿家速速奏来!”

武元衡又拜,从袖中抽出奏章呈上,并奏道:“左降官刘禹锡蒙恩复召,非但不思痛改前非,反而在玄都观中大放厥词,无视圣上临朝十年来擢拔之满朝贤良,污蔑我主昏昧,将我圣朝君臣统统贬为他刘禹锡走后所栽之品调低下的桃花,并用‘拂面来’之泥土腥臭之气,形容朝堂庄重氛围。如此恶毒至极,是可忍孰不可忍?”

宪宗细读刘禹锡之诗,其中确有狂妄不敬之意。虽然宪宗心中对刘禹锡等人仍有厌恶,时时有再将其贬黜的冲动,但身为帝王,因一首模棱两可之诗而对刚刚召回之人加以处罚,并非明智之举。

宪宗踟蹰道:“武爱卿,你先请起。刘禹锡毕竟一腐儒而已,贬谪十年,想来腹中愤懑积攒已极,回京之后见满朝文武皆是栋梁之才,心中难免失衡,作一小诗发些牢骚,也是情理之中。朕乃一国之君,若容不下几句牢骚,何以示仁德于天下?爱卿身为宰辅,应有腹中行舟之量,不与他计较便是。日后若刘禹锡确有差误,再议惩处不迟。”

武元衡早有预料,仍不起身,俯首再拜,另抽出一份奏章,呈递宪宗。

“老臣再启陛下!刘禹锡若果真痛改前非,则作此诗发泄情绪犹可饶恕。但臣得知,刘禹锡在朗州十年间,不但不对永贞乱政之事闭门思过,反而四处交游,与王叔文余孽来往频繁而诡秘,更作有文章为王叔文张目,贬讽陛下!请陛下圣裁!”

若说宪宗对刘禹锡等人尚有一丝恻隐之心,但对王叔文——这个与王伾、李忠言、牛昭容合谋阻其继位于前、软禁顺宗假称圣意于后之人,宪宗绝无半点宽宥之心。闻武元衡再奏,宪宗须发倒立,接奏章来看。

奏章中所示,乃是一篇刘禹锡在朗州时寄予柳宗元之文章,名为《华佗论》,其文曰: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苍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何如?”而孔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

见宪宗观看奏章时神情越发难看,武元衡心知第二道奏折必有效果,更火上浇油道:“臣冒死启奏!刘禹锡将不赦罪人王叔文比作华佗,又将我主陛下比作嗜杀成性的曹操,以此而作荒谬之论,岂不知王叔文罪大恶极,本应夷灭三族,令其在贬所自裁已是恩高九重,可见刘禹锡根本未作检讨,只知责怪陛下寡恩。更有甚者,刘禹锡引曹操、孙权、孔融之事污蔑陛下,又言‘矧引他人哉’,岂不是以为陛下尚不如前朝诸侯大臣?陛下再请想,曹操是何许人?篡汉之奸人也!刘禹锡以曹操比陛下,莫非阴指陛下有篡位之嫌?而柳宗元之辈不仅不对刘禹锡之谬论加以驳斥,反而附和传播,谅其亦无悔过之意!”

“大胆狂徒!”宪宗一声怒喝,将奏章拍在案上。关于自己嗣位前后与顺宗突然驾崩之事,其中真相,宪宗心中一清二楚,因而对相关之谣言从不手软,对敢于怀疑讽刺者,更无宽贷可言。对此文章,宪宗心中已然不顾李吉甫任何情份。

武元衡伏地连称“有罪”,但心中窃喜,计策已成。宪宗当即决定,必将刘禹锡等人再贬,不使生还。

同类推荐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是一本关于通信大佬任正非的传记,也是华为帝国的成长史。他从寒门学子转变为大佬,从军人转变为商人,将“山寨公司”转变为了“华为帝国”。他是一只“土狼”,没有可以大肆挥霍的资本,没有显赫的背景,便带领着华为队伍,亮相中国民营企业族群,挑战跨国巨头,仅用时23年闯入世界500强。他创造了华为“床垫文化”,发布了《华为基本法》,他的“冬天论”成为了中国企业危机最为公认的代名词。有人说,中国百年企业有几个?但如果是任正非及团队生存100年,那么华为就能生存超过100年。本书介绍的就是如此神秘的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帝国。
  •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本书作者潘耀明受著名国学大家曹聚仁先生的影响,从事当代中国作家的研究。他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对沈从文、巴金、叶圣陶、艾青、王蒙等几十位当代著名作家进行访问和评介,记叙他们在“文革”中的经历,以及 “文革”结束后的生活及创作情况。本书的相关文章,极具史料价值。此外本书还涉及白先勇、陈映真、聂华苓等港台及海外作家,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坛的大家风貌。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鲁迅

    鲁迅

    “青年又何须找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开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向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希望人们忘记他。然而就其思想的影响力和艺术的穿透力而言,在20世纪的中国作家群中,是无人可与鲁迅比肩的。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在促使我们民族自省、自勉,昭示人们追求光明与进步方面,鲁迅的著作和思想依然是无可替代的,难以超越的。名人是世界的轴心,名传是人生的标尺,名人名传是我们不倦的家园。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一个伟大的启蒙者,永生的民族魂。他的小说是号角,能唤醒国民麻木的神经,促进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也能给人们愉快和休息。
热门推荐
  • 邪恶之城

    邪恶之城

    年轻有为的佛罗里达州议员和参议院候选人克莱格·卡弗里的太太毫无征兆地被人谋杀,FBI探员马特·瑟斯顿受命展开调查。死者手里残存的照片一角将他从五角大楼指引到佛罗里达州荒凉的克莱维斯顿小镇。但就在他抵达的前一天,拍摄这张照片的越战退伍摄影师刚刚死于一场可疑的自杀。正当瑟斯顿发现了案中疑点准备继续调查,上级却勒令他退出这个案件。
  • 精灵养成游戏

    精灵养成游戏

    本书元素:身体互换、养成、轻松、精灵。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考数理化,要考精灵对战?为什么有训练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扔到马路边?为什么美少女会邀请你一起去森林野营?嘘——河边有一只沙奈朵,她正在用脚踢水花,不如我们从背后偷偷上去,把她......标签:神奇宝贝,口袋妖怪,宠物小精灵。PS:有没有阅读门槛,作者也难以下定论,由读者判断。群号:871,364,654
  • 我在漫威怼飞船

    我在漫威怼飞船

    伊森:我穿越成了惊奇队长?黛西-约翰逊:不,你就是个惊奇弟弟。......这是一个看完打响指4,穿越到漫威世界行(feng)侠(kuang)仗(xu)义(ming)的故事
  • 合理发展的忍界

    合理发展的忍界

    没有金手指的人穿越就活不下去了么?真正的强者,就是没有任何外挂,也能创造一片天地的人。忍界和现实,都得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好不好。
  • 七月的乡村

    七月的乡村

    主角王社应当是一个涉世未深的读书人,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在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爱情异化、理想失落和自身固有劣根性的多重压力下,他曾经一次又一次悲壮的突围。王社和柳三棉,晓涵和金枝,他们在面对权力与金钱,美色与诱惑时,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妥协了,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艳羡不已。社会的大变革,一切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有人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人民的利益,毫不泄气,奋勇前进。
  • 烛三分

    烛三分

    以子周君为主角一个个怪异的故事呈现在人们眼中。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 龙陵秘藏

    龙陵秘藏

    这是一部悬疑小说。一座诡异的江南荒宅中隐藏着一个尘封百年的历史谜团。九龙宝鼎暗藏惊世宝藏,藏头血诗牵出惊天密谋。各大赫赫有名的江湖组织齐上阵,演绎一段风云激荡的传奇。其中人物之间纠结的爱恨情仇,让作品于诡秘的氛围外多了一份情感观照。
  • 职场之我是女英雄

    职场之我是女英雄

    人生没有金手指,更没有捷径。哪怕重生也是一样。这是一部没有修仙,没有幻想,没有奇异元素的都市小说。只是一部,一个平凡女孩的爱情和事业的人生经历。
  • 兽王·军中兽王

    兽王·军中兽王

    兰虎一出桃花源就遇到了一个叫做蛇六的神秘人,两人不打不相识,结伴前往彩虹城。得知彩虹城外有一只上古凶兽出没,兰虎与蛇六一同前往凶兽出没的水域,希望为民除害。就在与凶兽斗智斗勇的时候,兰虎忽然警觉地发现自己落入了新联盟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哈里兽的几个修为极为高强的弟子从天而降……兰虎脱险之后,跟着亚超人方冰来到了军中,见到了东联邦政府特别行动部门总指挥罗兰。然而军中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仇视新人类的将军对兰虎虎视眈眈。面对军中古人类高手的挑衅,兰虎是奋起反抗还是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