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000000044

第44章 存精神照耀后世

宾客纷纷回座,刘禹锡缓缓起身,提酒壶至堂中,为众人一一斟酒。斟毕,自举一杯,忽然向众人弯腰鞠躬。众人措手不及,慌忙起身还礼。牛僧孺扶起刘禹锡,道:“刘公何故行此大礼?座下诸人皆公之后辈,何敢当耶?”

“今日春光和暖,高朋满座,本应诗酒词画,共叙风流,不想诸位贤达竟为老夫之郡望而起争执,实乃老夫之过!”

闻听此言,适才争执之人无不惊惶。刘禹锡却微笑摆手,继续道:“不过,今日之筵着实难得,不妨趁此良机,将老夫家世渊源与诸君细细辨明。”诸人闻言驻杯,心怀敬意地静听刘禹锡之言。

“天下望族,无非崔、裴、卢、二王、二李七家,而我朝崇尚门第郡望,自夸与夸赠之风必盛,非独子一人。便是老夫年轻时,也不免俗。如今古稀之岁,想来可笑!老夫当年初到长安,备考之余与在京学子交游往来,因旁人皆自言身出名门望族,于是心生虚荣之念。本欲自夸彭城,然毕竟初出茅庐,风头不宜过盛,因思可认作汉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亦为贤王,据传子嗣多达百余人,支脉不可胜数,料无处可查。因此,方成‘中山刘梦得’之说。”

众人闻言,各自思忖。刘禹锡既非中山人,亦非彭城人,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又思各自往日经历,自夸门第、虚赞他人之事,不免有之。见刘禹锡以风烛之年,言之坦然,众人更觉谬认郡望之事实在索然无味,徒占虚名,止增笑耳。

刘禹锡见众人皆不言语,恐败坏了兴致,提声道:“诸君勿因老夫所言而悸悸然,如此便是老夫的罪过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士人屡兴浮夸放纵之风,不以不学无术为耻,却以攀比门第为荣,至我圣朝之时,此风已渐渐消减。时至今日,门第虽存,然世人更重道德学问,只望在座诸位——尤其后生才俊,需勤习诗书,胸怀齐治之事,以为正途。若如此,门第之说权作笑谈之资耳,可耶!”

刘禹锡虽作此议,却有矫饰。世人始著郡望,正是兴于唐朝。因名门世家以郡望自矜,相与通连,雄踞一方,更试图垄断朝政,寒门庶子进身艰难,不免奋而抗之。牛僧孺正是庶族官僚的首领人物,以其为核心的庶族进士出身的官僚们,与以李德裕为代表的门荫出身的士族官僚们斗争多年,互有胜负。刘禹锡今日既为牛僧孺座上之宾,虽与李德裕颇有交情,亦不得不敷衍郡望之事,以免主人不悦。

再闻刘禹锡此言,众人忽然心生开朗,再无沉闷之气,纷纷向刘禹锡敬酒,以谢教诲。待一轮饮罢,白居易问:“老朽记得梦得自小在苏州嘉兴长大,梦得祖籍当在嘉兴否?”

刘禹锡摇头道:“非耶!老夫虽生于嘉兴,长于江南,但依先父所言,安史之乱前,我刘氏一族长居洛阳,至安史之乱,方举族迁往江南。”

“那刘公之祖籍,必在洛阳!”牛僧孺断言道,“既是世居洛阳的中原刘氏,必然可追溯至汉室宗亲,刘公虽非彭城、中山,仍可为王侯之后!”

刘禹锡却又摇头:“牛相公且慢!据先父所言及家谱记载,我族七代先祖刘亮,曾为前朝官员,随朝廷迁都洛阳而定居于此。查史书可知,《魏书.高祖纪》有载:‘太和十九年六月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又有《周书.明帝纪》载:‘二年三月庚申,诏曰:三十六国,九十九姓,自魏氏南徙,皆称河南之民。’即至周明帝宇文毓时,仍下诏书重申当初随魏氏南徙的各族民众皆称河南之民。《隋书.经籍志》又载:‘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则诸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者,并为河南洛阳人。’由此可知,我祖刘亮,应于西魏时与西魏朝廷同迁洛阳,我族刘氏,本是来自北方,与汉室之刘氏并非一脉。而北方刘氏源出匈奴。”

“匈奴?”数人异口同声惊呼。

“正是!”刘禹锡肯定道,“汉高祖时,曾以宗女为公主,与匈奴冒顿和亲,约为兄弟,故其子孙亦冒用刘姓。西晋时,匈奴刘元海起兵反晋,曾对部众说:‘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刘元海改大单于号为汉王,后又称皇帝,将匈奴冒领刘姓充汉室后裔的谱系延续下来。”

听完刘禹锡所述,众人方恍然大悟。白居易又将酒杯斟满,敬到老友手中。刘禹锡心领神会,大笑道:“乐天呀,你这龟兹后裔,要与我这匈奴后裔痛饮一杯吗?”

白居易却道:“还得多一杯!当年你、我、元微之三人诗冠华夏,没想到我们同为异族之后,可惜元微之这个鲜卑人后裔先行了一步,你我饮酒,怎可不捎上他一杯?”

牛僧孺若有所思,感慨道:“想我大唐气度,恢弘万千,四海精英,齐聚华夏,以此方成千古之盛世。”

刘禹锡接道:“牛相公所言甚是!我大唐之所以能有空前繁荣,正是因为自太宗朝时便广开胸襟,对天下子民一视同仁,令有一技之长者,无论族出何处,俱可为国效力。虽然安史之乱伤我大唐元气极深,但只要朝廷能重拾贞观雄魂、开元气魄,再致天下英才同聚阙廷,使四海来贺,八方来朝,何愁藩镇二心、戎狄不臣,何愁大唐不能再展承平风华?”

言及盛唐气象,时光便失去了统御万物的权威,澎湃豪迈的灵魂激活了年老多病的躯体,刘禹锡走下堂中,与众贤达把盏。刘禹锡之故事朝野尽知,能于德宗至今上凡历七帝而不衰、守其身于党争倾轧之隙者,恐唯此一人耳,因是而受后生推崇尊重,可谓善也!

嘈杂声中,不知何人议论一声:“刘老大人既然祖籍洛阳,当年却与王叔文、王伾那帮南蛮同气连枝,坐受其累,蹉跎岁月,岂不愚哉?”

堂中虽然喧闹,然此语却钻入白居易耳中,居易以幼年曾在符离生活多年,饱受江南人文濡染,未尝不以江南客自居,而又未尝不受其累,至于闻人非议,当下叱之:“何人放肆,竟敢口出不逊,侮辱勋栋?”

一怒既发,众人色变,议论者莫敢复言,旁观者更无答词。牛僧孺问明缘由,亦感尴尬。见无人敢应,白居易拂袖欲去,刘禹锡将他劝住。“乐天且休动怒!禹锡一生所受飞语流言不可胜数,区区议论何足挂齿?我朝疆域辽阔,亘古未有,南北虽有驿道相连、运河可通,但毕竟往来不便,交流不深。由不解而生怨,不亦有乎?可听老夫一论!”

见刘禹锡面无愠色,白居易盛怒渐消,宾主颜色方解。禹锡论道:“方才牛相公曾言,我大唐有贞观至天宝之百年盛世,因其聚拢四海精英,俱为圣朝所用。曩时孰闻南北之争邪?不意胡虏恬颜负恩,骤起贼众,羶臊阙廷,沐猴而冠。崤函之险不敷于拒敌,潼关之固无以为御寇,乃至玄宗幸蜀。肃宗甫立,四方勤王之师往来征战,膏腴之地尽殁于战祸,中原人士避地至东南者日多。据某所知者,近朝股肱之中,乐天早游吴越,韩吏部愈幼随其兄南迁,继而就食江南,柳子厚之父举族入吴,杨於陵客居江南数载,权相公德舆自其父辈时起便已寓家洪州,崔相公群尝隐居毗陵,更有大司徒杜公佑进仕于江南。由是观之,其大势也。天子臂膀,一文一武,若一阴一阳,相合者兴,违合者亡,众文臣贤士若非避居江南,势必辱于贼手,或以死赴国,或折节附逆,则报君者何人邪?

“且夫征战者,实战之以钱粮也,不独朝廷将士,更有回鹘借师,无钱粮供给何以为战乎?当是时,仆射刘相公晏临危受命,领都畿、河南、淮南、江南、湖南、荆南、山南东道转运常平铸钱盐铁等使。公任人唯贤,雷厉风行,革新漕运,治理盐铁,敛不及民而民益许之,用度既足而民不加困,令乱不及江南半壁,又以钱粮供王师所用。安史贼酋不识牧民之道,以暴敛对善政,焉有后继之力乎?

“仆射刘相公晏尝置场院于治下诸道,为江南士人辟一出仕之途径,与诸道节度观察使之辟署相类。刘公因治税赋之功而入相,门下之徒相继入掌财政,为枢要之职。亦因江南乃税赋钱粮之仓,朝廷派往江南的官员多精明强干,出镇江南州郡则晋身尤易。与此对应,北方坚持奋战的平叛将士功勋卓著,同望显位。南北相怨,盖由此而生矣。后越州山阴人王叔文由太子陪侍用事,非者众而和者寡,焉由其不以亲之者为心腹欤?叔文持论,一曰削藩,二曰制内,天下知之,而不法者惧之。然削藩与制内乃天下之公论,顺天应人,于是不法者行围魏救赵之计,攻叔文以江南小吏暴起秉政,欲使江南仕人尽占庙堂。朝中官员籍北方者居多,闻之莫不惊恐,遂罗织罪状,聚而倾之,以致事败。其后南北相争之事时有闻之,朝野党争之外,更添纷乱。仕人之心离散,而天下不安。虽宪宗秉刚强之政而成中兴之势,终难相继。至今中人用事,藩镇为患,我等君子为人臣子,孰能自安乎?”语及此,禹锡痛心疾首,其言虽无厉色,却深撼人心。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牛僧孺进士出身,圣人教诲本烂熟于胸,然宦海浮沉,争权夺利、党同伐异,于家国天下往往无暇置目,今日闻禹锡议论,复思圣人言语,作为党争首领,牛僧孺尤觉愧深。而堂中客人未尝无有以籍地、朋党而论世是人非者,闻长者教训,焉能不自惭形秽、反躬自省?

牛僧孺虽有赧颜,然细思之,却不得不示意刘禹锡慎言。永贞一案至今尚未平反,虽然当年之人已凋零将尽,但其削藩、制内之主张,仍为当朝所忌讳。南衙耳目甚广,如若闻之,必以刑求。

禹锡往日无论应酬唱和还是与人议论,罕有如此直白恣意之态。牛僧孺、白居易深知永贞内情,后又经甘露之变,目睹株连之烈,急欲阻之,奈何禹锡兴起,视而不见,更因堂下后生晚辈多不闻当年旧事,听禹锡三言两语唯觉不足,纷纷探问根由。虽有牛僧孺喝止,但众人更加好奇,即缄于口,亦形于色。

见刘禹锡仍未有罢休之意,牛僧孺急急懊恼,白居易却心生感伤,谓牛僧孺道:“牛相公勿扰,老朽与梦得常相佐伴,深知他有一腹苦怨,三十七年未得倾诉,方今已逾古稀,欲言之于后生,无为不可也!”

牛僧孺叹道:“梦得今日一反常态,只怕将胸中块垒吐尽,人也已到油枯灯尽之时。”见刘禹锡与众人谈兴正浓,便不再阻拦,只命仆人关闭府门,不许外人进出,内又添上新酒,惟愿美酒醉人,不使片语外传。此时刘禹锡微醺,亦不入上座,却请人置一蒲团于堂中,令众人围拢过来,听他讲述那些永远不会被遗忘的历史……

当刘禹锡在邙山聚会上一吐块垒后,便决定自己应该留在洛阳家中好好休息,以待来日。然而,他的足疾一发不可收拾地日益恶化,使他感知来日不多。刘禹锡拒绝家人为他请医诊治的建议,他对自己生命的掌握甚至超过任何神明。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就要走到终点了。当世能给他的,只有文坛上的些许微名,真正能读懂他的人,也许在未来。他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笔墨,诚实地记录下自己的一生,好让后人能够从迷雾万重的史书中读到那个最真实的刘禹锡。

抱病之中,刘禹锡将生命最后的光辉,化入了这篇《子刘子自传》之中: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祖锽,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岁满,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西从事,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于埇桥。其后罢归浙右,至扬州,遇疾不讳。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司闲旷,得以请告奉温清。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隽王叔文,以善奕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馀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移汝州,兼御史中丞。又迁同州,充本州防御长春宫使。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秘书监分司。一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作完自传后不久,唐武宗会昌二年(842)秋,刘禹锡溘然长逝于洛阳宅中,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后追赠兵部尚书,葬于祖坟荥阳檀山原。

刘禹锡去世后,白居易再无诗力相抗之人可与他唱和,独自在世之悲苦漫溢而出,汇成两首哭刘禹锡之诗: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窅窅穷泉埋宝玉,骎骎落景挂桑榆。

夜台暮齿期非远,但问前头相见无?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在名家辈出的中唐诗坛上,刘禹锡是卓然独树一帜的重要诗人。他的诗远绍《诗经》《楚辞》的创作精神,近取杜甫博大浑涵之风采和民影俗谣清新刚健之气,既不同于韩、孟诗派的尚险求奇,也有别于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他的诗风亦如其人,豪迈刚劲,时见悲凉、沉重,但不衰颓,更不失坚韧的精神,读之常令人起肃然敬畏之感,所以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刘白唱和集序》),历代论者也几乎一致公认。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白居易集》卷六九)言:“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为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诗豪”之说,得到历代论者几乎一致的公认。例如宋人宋祁《新唐书.刘禹锡传》、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都引用并赞同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明人胡应麟《诗薮》称:“唐七言律……梦得骨力豪劲。”胡震亨《唐音癸签》也说“禹锡有诗豪之目”,是“才情之最豪者”。瞿佑《归田诗话》说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清沈德潜则说“大历十才子后,刘梦得骨干气魄似又高于随州(刘长卿)”(《说诗晬语》)。

由于刘禹锡长期经受磨难,对政治、历史、天道、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使他的诗还有一种哲人的睿智,感慨深沉,思想深邃,力度雄浑,又不乏耐人涵咏的韵味。他兼擅五七言古体与近体律绝,写得最出色的是七绝和七律。他用古体形式写的比兴寄托的讽喻诗,如《昏镜词》《养鸷词》《聚蚊谣》《百舌吟》等,针砭时弊,爱憎鲜明,批判力强。咏史怀古之作数量不算多,基本上采用五七律绝的形式,在吟咏前朝史事及其有关的风景遗迹中,抒写出深沉的怀古幽思与深刻的现实忧患意识,并使二者融为一体。其中《金陵五题》《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等篇,都是千古传诵的杰作。他在朗州、夔州等地任职时,还努力向民歌学习,直接运用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民歌曲调创作,既有民歌的浓郁生活气息和生动活泼风格,又有文人诗的精炼、优美、含蓄,可谓雅俗共赏,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带有民歌风的诗,讴歌荆楚、沅湘、巴蜀等地的风土人情、民众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大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此外,刘禹锡还是最早尝试写词的文学家之一。刘禹锡的诗歌并不只在他生活的时代享有盛誉。他的诗歌风格对杜牧、李商隐等晚辈的影响十分明显。宋代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大家也对刘禹锡的诗歌推崇有加。

同时,刘禹锡的文章虽说成就逊于其诗,也许不及唐宋八大古文家中的韩愈、柳宗元,但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刘禹锡引用同时代的古文家李翱的一段话:“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刘宾客梦得耳。”(《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序》)证明他自己也认可这个评价当之无愧。刘禹锡强调“文章之用”(《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主张“有为而为之”(《唐故衡州刺史昌君集纪》),他说:“文之细大,视道之行业。故得其位者,文非空言。”(《唐故相国李公集纪》)这些见解,都是同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理论相一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除了公文、应酬文一类的作品以外,大都言无虚发,具有积极、深刻的思想内容。宋人谢采伯的《密斋日记》说:“唐之文风,大振于贞元、元和之时,韩、柳倡其端,刘、白继其轨。”这个看法是公允的。

刘禹锡的文兼备众体。其赋现存十篇,大部分作于被贬谪期间,有的抒发抑郁寡欢的意绪,如《问大钧赋》;有的用以砥砺意志,如《砥石赋》。作于晚年的《秋声赋》,在舒泄孤愤中仍发出乐观进取的呼声。

除赋外,刘的表状奏启、碑传铭诔、书信序记等均有不少作品。其中最有思想和文学价值的是他的论文和杂文。他的论说文一般具有论证充分、说理透辟、词锋犀利、善于设譬等特点,读来令人感到雄健晓畅,有气势有力度。文章深入浅出,令人信服。譬如,《天论》运用了设问、对答等形式,行文上注意排比句、对偶句的运用,乃至声音韵律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上篇论天道人道之不同,从“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到“人之能也”一段,一系列以四言为主的排比句宛如奔马,联翩而来,如激湍,滔滔流泻,其中摆出大量事实,极富气势。刘禹锡对自己的论说文也颇为自负。他在《祭韩吏部文》中道:“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持矛举盾,卒不能困。”唐人有“杜诗韩笔”之称,所谓“笔”,就是指一般的散文。刘禹锡认为自己长于写论说文,而韩愈长于写一般的散文,各有所长。论说文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思想水平。刘禹锡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比韩愈进步、通达、深刻、辩证,加上运笔引文也同韩愈一样深得先秦诸子散文的神理技法,所以说他的论说文的成就比韩愈高些,不为无据无理,至少,也可与韩愈媲美。

刘禹锡的杂文,如《因论》七篇,《鉴药》《儆舟》都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来挖掘有关政治与人生的哲理,颇能启人灵智。其记叙性散文《机汲记》《救沉志》,题材新颖别致,叙事生动,富于文采。他的哀祭文,如祭韩、柳二文,感情真挚,深沉动人。

然而,刘禹锡的成就绝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他精通医学、哲学,甚至对天文也有一定研究。同时,他更是一位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哲学论著《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等学说,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刘禹锡用他的生命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是推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的卓越力量。虽然他挽救不了大唐的衰败,但后人可以从他的诗文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将我们的时代推向辉煌!

回顾刘禹锡的一生,如果说他在诗歌文章中对群小诽议、败事有余进行猛烈讽刺,却因只能等待良机而略显气势稍颓、只能坐待奸邪失势自亡而略显匡正乏术,那么当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唯我独尊(取原意: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我”代表我“我识”,即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保持本我更重要,人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唯独不能忘记自己的本心)的浪漫主义情怀在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后,却恒久地激发着民族的正能量!

刘禹锡是宏大的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阅读他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当下,引领我们憧憬未来。古圣今贤们一脉相传、世代丰富的精神力量,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永葆活力的源泉。不畏浮议,不惧众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道路,是中华文明每一个辉煌时代的共同特征。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只要用心读一些刘禹锡的诗文,必定会得到信心与毅力的加持,这将是我们创造更多奇迹的开始!

(2015.1,三稿于檀香山)

同类推荐
  •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她们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与聪慧过人的智慧,但她们的作为充满争议。有人说,她们用“肉弹”和“妖媚”从男性秩序中打开了缺口,获取了循规蹈矩的女人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和历史地们,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们不信这个男权世界的潜规则,才在这个世界上演绎了女人的精彩!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历史将如何为她们定位?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名师风范:忆黄昆

    名师风范:忆黄昆

    《忆黄昆》生动具体地记录下了黄昆先生的点滴事件,以及作者亲身感受到的黄昆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并且附以大量珍贵的照片。娓娓道来,仿佛黄昆先生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而认识这一段历史,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黄昆院士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为世人所知,他对固体物理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宗师,殊不知,黄昆先生也是一位满怀热情、身体力行、卓有成效的优秀教育家,作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他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26年(32~58岁)在高等教育战线上为中国培养了一代甚至几代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研究方面的栋梁之材,使中国的半导体事业能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跟上国际迅猛前进的步伐,站在世界的前列。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谈判力:非常说服与赢取的智慧

    谈判力:非常说服与赢取的智慧

    由文成蹊编著的本书用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介绍了谈判力的重要作用、原理以及怎样获得谈判力等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来讲解提升谈判力的技巧,力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谈判力。本书帮助读者在人生每一场谈判中都能有效说服他人,实现自己的愿景,成为真正的赢家。
  • 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

    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

    胡兰成被称为汪精卫的“文胆”,是一位声名狼藉的文化汉奸,而他在爱情上的不专一,也使张爱玲的精神深受伤害,而遭怜惜张爱玲的人斥骂。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感情纠葛始终是人们口中不老的话题,而本书则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析和诠释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人生经历和他们之间那场为世人所关注和议论的爱情婚姻。他们两人的人生爱情轨迹如同两条直线,原本平行,始终不会有交集的点,然而爱情的力量使他们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倾斜,两条直线有了交点,而造物弄人,最终却在刹那的激情与热烈之后,他们又重新走向了各自的方向,而且渐行渐远
  • 狱异行游

    狱异行游

    一个平凡的宅男,有一天……这一条路,死的人太多了
  • 重生之浴血相女

    重生之浴血相女

    前世,她呕心沥血,助他登上帝位,却一朝成为废后。庶妹残害,骨肉惨死,最后城楼之上万箭穿心,了此残生。却不料再次醒来,回到豆蔻年华。恶毒庶妹?伪善姨娘?抱歉,你们统统挡路了!至于惺惺作态的太子,她要将前世痴心化作厉鬼,将他推下深渊!但从什么时候起,背后多了一个六皇子?看你顺眼,太子之位就给你坐了!
  • 感受的快乐

    感受的快乐

    生活变得怪异了,人们该怎样认识现实和把持自己的心境?怎样感受快乐的真谛?这里面有相当多的篇幅能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的快乐,无论是“花心"是什么心?多大算老?你快乐吗?还是作家,你为什么不自杀?爱情欺负什么人?城里人吃什么?……都能给您带来些许愉悦!
  • 武侠变身系统

    武侠变身系统

    叮~恭喜宿主成功变身成张无忌。获得天级功法《九阳神功》!~喔耶,主角光环呀!叮~恭喜宿主成功变身成叶孤城。获得天级武功《天外飞仙》!~哥就是这么帅!叮~恭喜宿主成功变身成小龙女。耶……纳尼!(这是个特别的侠客故事)(交流群:971889574)
  • 郑少的重生娇妻

    郑少的重生娇妻

    上一世宁诗诗遭遇凄凉,绝望中自杀,既然上天她给了重生的机会,必然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手撕白莲花,痛打绿茶婊,又有神秘异能附身,新的人生好不惬意。至于……至于为了复仇傍上的某个帅得惨绝人寰的男人,当然是用、完、就、丢!他将她压在身下,目露绿光:“撩完就想跑,先给老资生十个八个猴子再说!”【不一样的重生爽文,男主女主极有个性,欢迎入坑】
  •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蓬莱岛出品】QQ群:118117346她羽丝在学校是一个很有名的拽丫头。一天的下课,天空暗了起来,所以她就加快了脚步,可是还是躲不过,这是注定的。她和她的好朋友小莉进去图书馆避雨,羽丝只是纯粹的去避下雨,也只是好奇的去拿那本会发光的书,也只是愤怒的去踩踏那本只有开头,没有下文的书,这也有错吗?书发怒了,时空之门也打开,羽丝也无里头的穿越了。羽丝给一道光芒照射后,意识就糊涂了。等她醒来的时候,自己来到一个四面都是白色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有一道声音说“有缘人”“救世主”.....羽丝说“为什么是我”,她无里头的成为“救世主”,可是自己却不知道她穿过来是做什么的,救什么的。穿越不久,就遇到王爷,而这个王爷天天和自己作对.......羽丝这个拽丫头会和王爷闹出什么事呢?他们会不会日久生情呢........她能不能完成任务离开这里呢?
  • 实用养生保健中草药

    实用养生保健中草药

    本书收录了400多种常见的中草药,分别从别名,科属,形态,生境分布,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药方,用法用量,使用禁忌等方面介绍每一种中草药,以方便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应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广大读者朋友在阅读本书时,若需应用书中所列的药方,必须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火了

    火了

    当兵的喜欢较劲,跟身边战友较劲,跟一起入伍的老乡较劲,也经常跟自己较劲。用消防兵耿健的一句话说,不较劲的兵,慢慢就烂掉了。耿健是武警c市消防总队特勤中队一名士官,这人长得比较有特点,脑门、颧骨、下颚,都很有棱角,粗略一看,很像画家笔下的速写人物。反正长得比较毛糙。自从入伍那一天,他就喜欢较劲,十多年过去了,中队能跟他较劲的那批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他的老乡牛爽,他似乎还是不依不饶,仍旧跟牛爽较劲。当然牛爽也不是省油的灯,如果耿健不跟他较劲,他会觉得日子过得没滋没味了。因此他们经常把普通的训练,搞成你死我活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