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600000031

第31章 译介(2)

荒芜。)

多么刺人的空气,

比一把用来给杂种狗

梳毛的铁梳子

更锋利。这是能杀死情歌的

空气的细薄性。仿佛

第一次梦游中穿过的

(那鼾声的睡眠——我们刚刚滴落)

谵妄的交叉路口——

一种不可系住的细薄性,

啊空气是多么锋利

比剪刀或凿子

更锋利……刺进

痛苦,刺到底。

细薄性渗透了指尖……

心,仿佛穿过争吵时咬紧的

牙关——进入使徒半开启的

诵读信经的口型。

空气是如何在过滤,

比创作者的筛选

更仔细(淤泥潮湿——不朽的干):

比歌德的眼睛和

里尔克的倾听更凝神……(上帝

悄声低语,他的威力

畏惧……)

筛选,也许,不只是

比最后审判的一刻

更严厉……

为什么怀着孩子

进入收获的疼痛?

……进入所有未碾磨的,

从所有高度坠落的

谷物……进入这些非犁铧

进入的犁沟。

——那来自大地的相互交流。

第五层空气是声音。

鸽子胸脯的雷声

从这里开始。

空气如何哼唱,

比新年——这被非法连根砍断的

橡树的呻吟

充满更多的回声。

空气如何哼唱,

比雄蜂新生的悲哀嗡嗡

或沙皇的致谢声充满更多的

回声……马口铁的崩落

比巨砾的滚动有更多回声,一支歌

在它张大的嘴中,比珍宝库

有更多回声。夜莺喉咙的雷声

从这里开始。

那座白雪神学院的

哀泣,铜一般的哼唱

——一个歌者的胸腔:

天堂之拱顶的上颚

或海龟竖琴的背面?

空气如何哼唱,

比顿河充满更多回声,

比战场上的炸药更经久不绝,

一场盛典……它向下倾斜

比山的倒塌更使人畏缩,

它屈向声音的曲线仿佛屈向

非人类建造的底比斯的砌石。

七——地层和涟漪。

七——神圣的七。

七——竖琴的基础。

如果竖琴的基础是

七,那么世界的基础

就是琴声,就是底比斯的乡巴佬

所追随的神异的声音……

哦,现在,在这锅炉房里

身体,“轻于鸿毛。”

身体通过耳朵消失了,

成为纯粹的精神——

通过竖立的耳朵。

时间中留下的是文字。是纯粹的

耳朵或是声音移动了世界?入睡前

那一阵音调。狂喜的第一阵心跳。

在一场赤道的风暴中,

比洞穴充满更多回声,

在发作的癫痫中,比头盖骨

充满更多回声,

在肺中比胃中,充满更多回声……

但是不再有回声

在复活节的棺柩中……

但是在停顿中

充满更多回声,力量的

间歇:甚至充满移动,

在停顿中;一辆蒸汽火车

停下,为了装载面粉……

通过神性的交换

以一个手势:

交换,以更好的空气交换。

而我不能说这是甜蜜的

停顿:它们是中转

从此地到星际——

这些停顿,心的

暂缓,出自肺:

嗐!——呼吸的

喘息,鱼的

挣扎,断续的

潮涌,蒸汽下沉

在脉搏中破裂——那模糊的话音,

在停顿中:一个谎言,如果它说,

在喘气中……肺的

无底洞,关闭

被永恒……

不必那样

说它。对一些人是死亡。

是空气断绝了

大地。现在——是太空。

心灵撕裂的音乐

一个标志,总是徒劳。

——完成。在空气的

煤气袋里经受折磨,

挣出,向上——

不需要罗盘!像父亲,

像儿子。那是遗传

被证明的一刻。

太空。完整的头脑:

出自碰撞。没有什么可分开它们:头脑从肩膀上完成了

独立,从它们被排出

以来。地面是为了

高悬的一切。最终

我们就是你的,赫尔墨斯!

一种生翅心灵的

充分的准确的感知。没有两条路,

只有一条——笔直!

那就是,被吸入空间。

尖顶滴下教堂,

留给大地的日子。上帝并不

在日子中感觉,而是渐渐地

从残渣和废物中。弓弩一拉——

向上。不是进入灵魂王国

而是进入头脑占有的

自我领地。限制?征服它们:

那一刻,当哥特式教堂追上

自己的尖顶,——数一数它们

有多少——数的尖兵队!——

那一刻,当哥特式教堂尖顶

追上它自己的

意念……

1927年5月,写于林德伯格日子,缪顿

茨维塔耶娃“三部曲”及其翻译

王家新/文

多少次,在教室的桌椅间:

什么样的山岭在那里?什么样的河流?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新年问候》

大量翻译茨维塔耶娃的诗歌是我本人从未想到过的。但对我来说,这又出自必然。多少年来,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斯塔姆、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这几位俄苏诗人一直伴随着我们。在我的生活和写作中,他们一直是某种重要的在场。有时我甚至感到,他们是为我而活着的——当然,反过来说也许更为恰当。

尤其是茨维塔耶娃,我曾在文章中回顾过二十年前在泰晤士河桥头的路灯下偶尔读到她的《约会》一诗英译本时的情景,从它的那个使我骤然一哆嗦的开头“我将迟到,为我们已约好的相会;/当我到达,我的头发将会变灰……”到中间的“活着,像泥土一样持续”,到最后的那个令我甚至不敢往下看的结尾:“在天空之上是我的葬礼!”——我读着,我经受着读诗多年还从未经受过的颤栗……

从此我也只能带着这样的“创伤”生活。正是在伦敦,我试着译出了《约会》一诗。也正是那“第一眼”,注定了这是一个要用我的一生来读的诗人。这里的“读”,其最好的方式就是“译”。多年来我和其他很多中国诗人一样,关注于俄罗斯诗歌的译介。我们都受益于已有的翻译包括对茨维塔耶娃的翻译,但我们仍有很大的不满足。这种不满足,从根本上,如按本雅明的话讲,乃出于对“生命”的“不能忘怀”,出自语言本身“未能满足的要求”,何况我们对茨维塔耶娃的翻译也远远不够。别的不说,她一生有一千余首诗,目前翻译过来的可能还不到一半,尤其是她的一些重要长诗如《在一匹红色骏马上》《捕鼠者》《终结之诗》《房间的尝试》《新年问候》《空气之诗》,等等,还从未译成中文。

因此,我的选择和我的翻译本身,想要达到的是以下几点:1.一定要有不同于其他译本的独特面貌和“差异性”。我们知道茨维塔耶娃本人也是译者,她就认为是要与那些“千人一面”的翻译进行斗争,要找到那“独特的一张面孔”。2.刷新人们对茨维塔耶娃的认知,这不仅在于尽量去选择一些从未译成中文的作品,更在于语言上的刷新;我要尽量给人们提供一个“耳目一新”的茨维塔耶娃,换句话,使这个译本本身对中国读者成为一种“新年问候”。3.通过翻译,不仅要将茨维塔耶娃身上最独特、闪光的东西呈现出来,也要尽力将其最伟大、最有翻译难度的呈现出来。

而这最后一点,也就成为我的重心所在。尤其是诗人流亡法国后的头一两年内相继完成的《房间的尝试》《新年问候》《空气之诗》这“三部曲”,其生命的激情和勇气,心智的深奥和伟大,语言的天赋以及驾驭各种形式的巨匠般的能力,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前的想象,尤其是其中的《新年问候》,把诗人一生的创作都推向了一个顶峰。布罗茨基极其推崇这首挽歌,称它“在许多层面上都堪称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对她个人的创作如此,对整个俄罗斯诗歌而言也是如此”。因此,不全力译出这些杰作,并让它们在汉语中站住,我想,我就对不起茨维塔耶娃!

1926年对茨维塔耶娃来说是极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春,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里尔克开始相互通信,这对三位诗人都是一种激发,尤其是对茨维塔耶娃。1926年夏完成的《房间的尝试》,正写于“三人通信”期间。帕斯捷尔纳克在给茨维塔耶娃一封信中谈到他们在一个房间相会的梦,这成为触发该诗的直接因素。茨维塔耶娃在1927年2月9日给帕斯捷尔纳克的信中这样说:“这首诗关于你和我……它写出后,作为一首诗也关于他(里尔克)和我,每一行都如此。”这看上去像是一场扑朔迷离的游戏。“房间的尝试”,也就是等待着“客人”的女主人公试图冲破现实和身体局限(从“身体”中出去)、达到灵魂之爱的尝试。而这首诗在结构和节奏上的不断延宕和转折,也产生了一种饱满的层层推进的力量。正是在这奇特的“房间的尝试”中,“墙”成为“走廊”,“椅子将带着客人升起”,而它的结尾是:“天花板明显地在唱/像所有的——天使!”

而这一切也是通过语言来“征服空间”的尝试。“在走廊里标下/‘如此向前’:距离变得亲密。”多么动人!它不仅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姿态,也构成了一种叙事的内驱力。有人认为茨维塔耶娃并不把语言作为目标,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要克服的障碍。但在实际上,茨维塔耶娃那强有力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令人惊叹的语言本身就是对这障碍的克服。的确,诗人所确信的不仅是“走廊”,还有语言的创造本身,因而在长诗的最后,天使歌唱之时,出现了这一经常被人引用的名句:“靠一条破折号,诗人把一切/连接在一起……”

现在,我们来看《新年问候》。1926年5月3日,经帕斯捷尔纳克建议,里尔克首先给茨维塔耶娃去信,并随信赠寄了《杜伊诺哀歌》和《献给俄尔甫斯的十四行诗》。茨维塔耶娃很快回了她的第一封信。她完全知道和她通信的是一位怎样伟大的诗人,她在经柏林到布拉格时就曾带着里尔克的诗集读(“我爱上了布拉格,从第一天起——因为您曾在那儿学习。”)因而她在信的一开始就这样称:“您并非我最喜爱的诗人——‘最’之类是一种级别;您是—— 一种大自然现象……它的第五元素的化身:即诗本身……”“在您之后出现的诗人,应当是您。也就是说,您应当再次诞生。”(《三诗人书简》,刘文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您应当再次诞生”——这就是茨维塔耶娃自己的这首《新年问候》。它是对馈赠的接受,但也是一种伟大的回报。是献给里尔克的一首动人挽歌,也是茨维塔耶娃自己的一次惊人的完成。1926年12月29日,里尔克在瑞士病逝,茨维塔耶娃于31号得知消息后,当晚用德语给里尔克写了一封信,显然,这封“悼亡信”已包含了挽歌的一些最原初的东西。而《新年问候》的落款时间是1927年2月7日,这就是说,为完成它,诗人前后用了两个月时间。

这是一首真正伟大的挽歌,远远突破了一般的哀痛与爱的抒情,“如果说《房间的尝试》是征服空间的尝试,《新年问候》则是征服死亡的尝试”(劳拉·韦科斯)。的确,置身于其中,我们就可以一步步感到诗人之死是怎样打开一个奇异的“新年”,诗人通过她的“新年问候”,是怎样在实现她的飞升和超越。在给里尔克的信中茨维塔耶娃曾谈到诗歌写作就是一种“翻译”,就在这首诗中,她把把死亡翻译成了一种可以为我们所真切感知到的更高的生命。或者说,她创造了一种灵魂的“来生”。

同类推荐
  • 沈岩船政研究文集

    沈岩船政研究文集

    船政是中国近代史不可绕开的课题。船政是非常之举,是三千年大变革的历史产物,它吹响了向工业文明进军的号角,奏响了觉醒图强的进行曲,翻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崭新一页,是维护海权的先行者,是民族自尊、爱国自强的典范。船政学堂及其随后的新式教育热潮,奠定了闽台乃至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船政精英的呐喊,已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本书选取船政研究专家沈岩近年来研究文章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 海南登陆战

    海南登陆战

    广东解放后,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10万残军在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指挥下,企图凭借天险,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跳板。为歼灭该敌,解放海南岛,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5兵团首长指挥第40、第43军,在岛上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发起海南岛战役。根据渡海作战的特点,第15兵团按照“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方针,于1950年3月组织了两批4次约1个师的兵力偷渡海南岛成功。增强了岛上人民解放军的力量。4月16日人民解放军主力实施强渡。经彻夜强渡,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胜利登岛,并迅速向纵深发展。
  • 有天清晨

    有天清晨

    《有天清晨》(Quite Early One Morning)收录狄兰·托马斯生前最后十年的部分作品,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散文和故事,第二部分为评论和杂感。
  • 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

    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

    《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一书,文章精选自美文作家张亚凌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的散文随笔,书中数十篇文章被选作中考真题及高考模拟,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多篇文章被译为英文,深受读者喜爱。
  •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朝承接隋朝,历经将近三百年,无论文治武功,还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顶峰,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也曾有“安史之乱”“泾原兵变”等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单从文学而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顶峰,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亮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奇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都奉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热门推荐
  • 巨星从有嘻哈开始

    巨星从有嘻哈开始

    穿越平行世界,宋禹白从《有嘻哈》开始,到《乐队》再到《唱作人》《歌手》等节目,一步一步走上更大的舞台。闲暇之时偶尔拍几部电视剧,参演《明星大侦探》《向往的生活》等综艺,开启全能偶像之路,直到成为巨星。
  • 爱不落

    爱不落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浪漫的北方城市大连,主人爽是一名善良随性的医生,他与少女桑迪在高中时代有一段伤感的初恋,带着这段伤痛他的内心在三个善良美丽女孩之间徘徊不定:一个是希望与他再续前缘的桑迪,一个是率真坚强敢爱敢恨的女研究生韩靓,还有一个是一直守护在他身边的默默关怀他的好朋友李小蓝。
  • 遥远的北方

    遥远的北方

    这是一部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文革”前夕工业战线生活的小说。作者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波澜壮阔的构思和传神娴熟的笔触,以研制填补我国空白的尖端产品为背景,描绘了年轻的技术人员之间的感情纠葛,情感历程,生动贴切地抒写了他们的理想抱负和多舛的命运。
  • 始魔君

    始魔君

    阿尔利亚大陆是处于刀剑领导下的秩序大陆,在大陆上散落着各个王国......古老的民族存于深山勾心斗角,权势滔天,才华横溢,富甲一方,在这里都是可能存在
  • 药神诀

    药神诀

    一树叶,一莲花,其中多少真奥秘。花不言,树不语,我来为她做言语。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五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五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重离

    重离

    此生,我种下了无数的因,结下了无数的果,若我从未下过界,便可就此孤寂归泯于万物混沌,如此便也就不会遇上他;一步错,步步错……相遇,此为一因;遇上我这样的人,对你来说,是一种不幸;一世因我被散魂魄,一世护我被六界所杀,这是果;相知、相爱,此为一因;我这样的人,本应孤寂一世,不该生情,岂料,上苍却在你我之间,开了这样一个玩笑;情花误开,难断情锁,痴狂三世,不得善终!这是果;而最大的一个因,便是我;神女,神界至尊,六界之巅,六界之人皆梦寐以求的身份;可我却并不欢喜,更不是我所想,我想要的,不过是一瞬间的自由,一刹那的幸福,可就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他们也不应;哪怕是三世执着痴狂,也终究是不得善终……
  • 石林燕语

    石林燕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道仙武

    极道仙武

    仙修凌天意,功参造化寿无穷武炼不朽身,万世不朽可称帝一个流落孤星的少年一尊残破的金色的蛤蟆当他们碰撞在一起,誓要成就诸天的辉煌!
  • 百年浙商

    百年浙商

    什么是真正的商道智慧?谁拥有商业保险柜? 百年浙商发展史,告诉你一个真正的商业秘密。商场如战场的时代,不要做了炮灰在今日中国,商业人士不得不读的一段历史,写透浙商百年史,说尽商道一点智。浙商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商业奇迹。他们是如何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缔造了东方奇迹?在百余年的商业奋斗史中,那些优秀的浙商典范,又是如何开创了伟大的商道智慧?百年浙商,这样一部鲜活的大历史,这样一部商人史话,让人温故而知新,鉴往而察来,掩卷之余更添几分对中国商人的理解和对一切创造的敬畏。作品以历史的眼光对浙商百年历史做了透视分析,对浙商人物事迹做了详尽记述,对浙商现象做了独到分析,是一部了解浙商进而了解商业借鉴成功经验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