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28

第28章 文苑赏花(5)

一部优秀历史电视剧,恪守历史真实的同时,还必须得好看,《大风歌》中有不少看点。如刘邦建汉后,北忧匈奴,南患赵佗,然而让他最担心的,还是与其结盟的异姓王。刘邦之妻吕后以丞相萧何之名,骗韩信入后室将其腰斩;彭越被吕后剁成肉糜分送各异姓,试图以此震慑政敌。因而引起英布起来造反,刘邦挥兵平叛,英布败走,却以一箭射中刘邦。再如吕后死后刘姓诸王起兵挥剑,名为诸王,实为争权,而手握重权的大臣们,选取了简朴内敛、智慧稳重、偏居边地的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果然出手不凡,启用年轻儒生,制定一系列休养生息、促进民生政策。更重要的是刘恒用仁慈且坚决的方式,解决了刘姓诸王造反问题,等等,都是《大风歌》中非常好看的地方。除此而外,剧中情感戏也颇感人。像刘恒与“闵女”十几年的生生死死,像贾谊与渔家湘妹子的相扶相助,都使人清晰地感受到人性凄美。

真实性是历史剧的生命力。没有确凿的真实史料做依托,就没有电视剧艺术的再创作,无论写得多么热闹好看,思量过后都觉得苍白无力。戏说只会悦目当时,正写才会赏心恒久。《大风歌》不仅内容忠实于历史本义,而且连细节都很少虚构,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剧。据一位熟悉影视的学者讲,在我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景”“开元”“康雍乾”三大盛世,唯有西汉的“文景盛世”未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如果此话无误,《大风歌》的出现是对历史剧的一大贡献。此时播放正当时。

总之,西汉王朝宏大雄沉的气韵,荡气回肠的故事,都在《大风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从记述历史正剧来说,这是一部严肃的成功之作,这是一部恢弘的屏幕史书。加之擅长历史影视的导演黄健中,优秀演员吕良伟、王姬、张光北等加盟,使这部电视剧越发有声有色,观后让人耳目一新、余味无穷,对于喜欢历史正剧的观众,不失为一顿屏幕艺术大餐。

《大风歌》编剧之一李硕儒,是位资深文学编辑,文学根底扎实,历史知识广博,为文治学尤为严谨缜密。由于特殊年代特殊情况,从北京下放内蒙古西部,曾做过盟(专区)剧团编剧,对于戏剧发生兴趣理所当然。20世纪70年代末回到北京,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做文学编辑,其后,曾与著名作家王朝柱合作,创作电影《巨人的握手》也在情理之中。六年前他与张伟佳合作创作电视剧《大风歌》,在为他的新尝试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也不免有些无名担忧和思虑,因为在我这个普通观众看来,电视剧不好涉足,历史题材更难写,年近古稀的硕儒竟然要过这把瘾,谁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

现在电视剧《大风歌》业已播出,用电视手段解读历史获得成功,这说明我的担忧和思虑都是多余。有次跟硕儒聊天儿才知道,其实早在年轻时候,硕儒就喜欢和熟悉中国历史,做编辑之余又从事文学写作,在艺术和史料方面都有所准备。这次创作《大风歌》电视剧,可以说是圆了他多年想写历史电视剧的梦。尽管这个梦圆得有点迟了,但是毕竟还是很美好,何况还是那么有滋有味儿。人生在世几十年,干自己喜欢的事最惬意,干成自己想干的事最满意,相信硕儒会以此而欣慰。

西汉王朝的“文景盛世”,这是一段值得记忆的历史,犹如一朵浪花,在时光长河中闪光。《大风歌》截取那段历史精华,用电视艺术真实地展现,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在匡正戏说历史方面,都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电视剧《大风歌》的创作成功,对于尊重爱惜民族历史,对于推动严肃历史剧创作,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李硕儒和《大风歌》创作集体做了一次很有益的艺术探索,是对民族文化自尊自信自觉的具体实践。

2011年12月13日

多情流水伴人行

岁末跟随数位文友,在广东东莞参观访问,一种叫“莞”的罕见树木,特别引起我们的兴趣。据当地植物专家说,经过自然和人为磨难,此树就会生出香气来,否则树再高壮再年长,都不会有诱人香气,而这样的“莞”树则很少。因此,用“莞”木做成的香品,其价格比黄金还贵。

从东莞回来读《文坛记忆》,不知怎么,竟然让我把这本书和作者周明,跟见过的那棵珍奇“莞”树,莫名其妙地联系起来了。后来仔细想想,并非全无道理。其实人的经历繁简顺难,同样影响生命亮度以及社会地位和作用。

就拿作家周明来说吧,他20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进入中国作家协会跨入文学界,这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这五十多年中国文坛的风风雨雨,他亲历了;这五十多年重要作家的沉沉浮浮,他亲见了。何况在“文革”劫难中,他还被当成“5·16”分子,遭受不应有的审查批判。这在整个文学界,即使不是绝无仅有,起码也是为数不多。由于有了这样的经历,周明写的《文坛记忆》,其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这跟“莞”树的香气,何其相似啊。从这方面来谈论周明,比之别的同辈同行,周明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不寻常的经历成了一笔财富。这就使他的生命越发厚重、多彩。

说起周明,不妨借用一句现成话:文坛“何人不识君”。这样说绝不是夸张。周明当过《文艺学习》编辑、《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常务副主任、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还是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众多头衔。不过我得郑重说明噢,周明可不是挂名不做事的人,他是个认真干实事大事的人。只要是牵涉文坛事情,你想绕过周明,我敢说真的不大可能。

过去几十年政治运动不断,整个文坛很少有安定时刻,“文革”运动把文坛横扫一遍,中国作家协会被勒令解散,原有档案毁的毁丢的丢,工作人员调的调离的离,文坛往事难觅文踪人影。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作家协会重新组建,年轻工作人员不熟悉作家,闹出许多不应该闹的笑话,遇到不明了的文坛事情,此时领导人往往会说:“问问周明吧。”从而周明有了文坛“活字典”美称。这本《文坛记忆》回忆录,可以说是“活字典”文字版。内容既有记述毛泽东、茅盾、张光年(光未然)与《人民文学》的关系,又有讲述作者陪同冰心、徐迟、黄宗英等采访的情景;既有对文学巨匠茅盾、巴金、艾青、丁玲等的描摹,又有对重要作家赵树理、柳青、杨沫、郭小川等的记述;既有写中国作家协会在胡同办公时期的往事,又有“文革”时期作家下放“五七干校”的生活。此外,还有作者与港台作家犁青、柏杨、罗兰等相识相知的回忆。通过这些写人记事的篇什,让我们清晰而又亲切地看到了一道真实、生动、优美的文坛风景。

至今仍被报告文学界称道的作品,像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冰心的《咱们的五个孩子》、黄宗英的《小木屋》等,都是在周明策划和推动下问世的。如果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人,周明这个巧手裁缝做的嫁衣,可谓件件美观大方赏心悦目。然而比这更为可贵的是,周明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他还促成许多文学交流活动。凡是对中国文学有益的事情,周明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像台湾作家柏杨、罗兰等人藏书资料的捐赠,就是在周明奔波下顺利完成的,他的另一美称“文坛基辛格”,我想跟他做这些事情不无关系。在这本《文坛记忆》中也有记述。

熟悉文坛情况的人知道,有的作家的个性很强,并不都是那么好打交道。尤其是在命题作文上,能够接受编辑安排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周明则有这样的能力和魅力,请冰心、徐迟这些大作家,为他的某个选题采访写作。那么,周明的能力和魅力,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是在为人做事上,周明比较厚道、热心和实诚。《生命从八十岁开始》有这样一个细节,“文革”中冰心被打成“黑帮”,她从报纸上得知西南地区修铁路,想捐几万元钱支援国家建设,趁旁边无人悄悄把存折交给周明,委托周明在“千万勿语他人”情况下办理。这既说明冰心老人有颗爱国心,同时也说明周明值得冰心信赖,要知道,那是个黑白颠倒人人自危的年代,倘若周明不是个厚道实诚人,他可以不冒这种政治风险,或者打个小报告以此邀功,这在那个年代是很平常的事情。

真实性是回忆录的生命。周明的《文坛记忆》,叙事真实而不失灵性,记人准确而不失情趣,充分显示出作者的真诚,以及朴素表达的文字功力。周明跟冰心先生交往最多,他对于这位大作家的品性,自然也就格外了解和欣赏。在《九十五朵玫瑰》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周明去医院看望冰心,送上玫瑰花篮三鞠躬,这时旁边有人提醒说,周明每年来不都是给老人磕头吗,今年更得磕。于是周明给冰心老人磕了头。磕毕头,周明俯耳悄声向老人开玩笑说:“红包呢?”冰心扑哧一声笑了,轻声说:“欠着。”寥寥数语,勾勒出的场景,生动有趣。因为冰心和周明两位,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看到“红包呢”“欠着”这简单一问一答,仿佛我们就置身其中,也跟着扑哧一声笑了。类似这样真实朴素的记述还有好多。

时光流水,绵长久远。老一辈作家都已经成为古人,当年小伙子周明也年逾古稀,出于对文学界热爱和对老作家敬重,周明于繁忙事务中挤出时间,写成这本《文坛记忆》回忆录。相信对于文学史家和文学教育家,以及普通文学爱好者,都会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养分。依然身强笔健的周明,伴着文学长河的多情流水,必将写出新的《文坛记忆》。

2012年1月3日

功夫不负老实人

——《母亲词典》读后

我国民间谚语非常丰富,谈人生之道的,谈健康防病的,谈读书求知的,谈为人处世的,谈农事天气的,如此等等,可惜大都是口口相传,再好的记忆也难记全。过去好像也有些文字记载,只是比较零散不系统。这就使这座民间智慧宝库,让人有种开门而未入的感觉,想起来总有些遗憾和惋惜。

李建永先生以《母亲词典》的形式,把口头民间谚语以文学笔法编写成书,无论是对当下还是对未来,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一部小百科式“谚语大全”。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填了图书品种空白。

民间谚语对于普通人,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上,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因为,它来自无数人千百年事业和生活的感受,是人生体验的精华。《母亲词典》的写作动机,就是缘于作者母亲常说的谚语,给了作者感动和帮助,使他萌发写作念头。事实确实如此。读几条好谚语,犹如读几本好书,能够铭记和理解,定会终身受用不尽。

信手拈来《母亲词典》词条,如“修身如执玉,积德胜积金”“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多”“不看当初娘养我,但看今朝自养儿”“稀粥烂饭最养人”“隔夜茶,恶如蛇”“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一艺不精,误了终身”“瓜无滚圆,人无十全”等等,诸如此类,简直是金玉良言人生宝典,对于修身养性、学习求知、做事为人,都会有启迪、借鉴和帮助。古人讲“一字师”,谚语是“一句师”。读谚语可增知识长智慧益人生。

我国谚语多如林木。单棵树易记,整个林难数,喜欢谚语的人,渴望知道更多谚语,大多是自己搜寻辑录。《母亲词典》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众多谚语经过搜集归纳整理,给广大读者和谚语爱好者提供欣赏、应用谚语方便。由于它的内容广泛,涵盖知识、故事、美文,还配有精美插图,就使它有了收藏价值。比之通常意义的词典,更令读者喜爱和看重。相信这部书的出版,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被读者喜欢。

在学风浮躁金钱至上的今天,《母亲词典》作者李建永,竟然花费近二十年时间,向社会奉献这样一部好书,足见其为人为文的责任感。熟悉作者早期生活的学者李辉先生说,作者为了潜心写作此书,把妻儿送回老家两三年,废寝忘食送寒迎暑,独自在一间小屋奋笔,真可谓,板凳坐冷十年,“焐”出“热”书一部,其分量和价值可想而知。跟利用快餐文化挣钱、借用各种媒体炒名的那些所谓文化学者比,《母亲词典》作者李建永,似乎有点犯“傻”不合时宜,可是从《母亲词典》意义上讲,作者却是做了件很聪明的事情。他把流传口头的谚语,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学问,加以诠释和创作,流传民间的谚语就有了一定学术味道。说《母亲词典》是部普及版学术著作也不为过。

在寂寞中耕耘,在喧闹中收获。我为学林结出的这颗新果,感到由衷高兴;我为书架增添这部好书,感到真诚庆幸。更为《母亲词典》作者李建永先生,这位学问上的老实人,辛勤劳动终得丰厚回报感到欣慰。

2010年9月18日

秋光不老人清爽

诗人孙毓霜先生,把两册诗文集定名为《三秋集》。内文按“秋鸣”“秋爽”“秋实”分成三篇。书名和篇章名字,都含有浓浓诗意,给读者美好想象空间。

“秋鸣”篇中的古诗词,几年前就拜读过。这次集中读了诗人新诗“秋爽”篇,我惊喜地发现,诗人的新诗,同样写得很有激情,对生活充满热爱。正如诗人在《信仰》一诗中写的:“如果你爱,你就微笑吧,所有的阳光就会披在你的身上”。诗人孙毓霜的诗文基调,无论抒情,还是言志,都是晴朗朗一片阳光,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清爽。

同类推荐
  •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是畅销书作家白落梅的散文集。主要内容是作者旅游途中的随笔心得,作者以禅意写红尘,以妙语道人生,将旅途的所见所思所感以唯美的文字记录在册,使得旅游不只是简单的游玩放松,更具有涤荡心灵的功效。书稿内容诗意唯美,品格高雅,是当代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
  • 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6卷。本卷结合具体法国作品、法国作家,分阶段考察了从一个多世纪以前开始,法国文学在中国所走过的道路,考察了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主题对法国文学家、作品所作出的阐释与研究。书稿脉络清晰、材料丰富,有助于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工作的推动。
  • 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是朴学泰斗俞樾之孙、红学大师俞平伯之父、光绪朝探花俞陛云为家中孙儿女“欲学为诗”特意编选的,专论唐人五七言律绝,侧重于分析每首诗、每副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以及“诗境之妙”,观点独特,品评精到。全书一展诗之境阔,不仅可以作为学诗的法门,同时还是一部欣赏诗境之美的读本。
  •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
  • 不锈时光

    不锈时光

    继《八十年代中学生》后,著名摄影师任曙林全新力作。一本带有自传色彩的回忆录,大量珍贵照片独家披露。积淀多年,一次对影像的文学化书写方式的尝试。用笔尖与底片记录一代人的青春与成长。在《不锈时光》中,作者袒露自己的青春与摄影之路:特殊年代的学生岁月、摄影的启蒙与摸索、拍摄《八十年代中学生》的前前后后、离开中学生之后的矿区拍摄、下海后的迷茫与顿悟、与父亲既简单又复杂的感情……敏锐捕捉那些胆大妄为的勇气、暧昧幽微的情愫、隐隐的愧疚与不舍、当头一棒的顿悟,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曾经走过的青春。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贪官王忠

    贪官王忠

    中国西部,A省,天阳市。2003年5月一个天气异常闷热的日子。下午3时10分,180名官员鱼贯进入天阳市市委会议大厅。空气中散布着焦虑和不安,官员们心事重重,纵然平时熟悉的同僚或上、下级,也视而不见,连招呼也不打一个。这官员是天阳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和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下辖各县、市的头头们。他们是由中纪委、A省纪委相关负责人召集,前来观看一部资料片的。
  • 惊鹊

    惊鹊

    乱世之中,备受其苦的孤女张晓枝立志要做一个斩妖除魔,结束战争,让天下人都阖家团圆的大仙师。然而现实中,她却不断被命运的巨轮推着走,对是与非,正与邪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本文可甜可盐,有糖也有玻璃渣,欢迎大家来磕!张晓枝:你把我的羊吃了凌无际:那我扮成羊赔给你好不好张晓枝:那你先学着羊叫一声凌无际:啊呜.........咩......
  • 明静晗

    明静晗

    明国公主谭静晗“光明正大”出皇宫成为仙界第一门派长白山芸安派弟子
  • 篮坛声望第一人

    篮坛声望第一人

    “哦,马绍尔受伤了,湖人剩下的最后一个控卫也上不了场,他们本赛季应该将无缘季后赛。”“不,等等,这黄种人小子是谁?”“哦!我的天啊!他晃倒了迈卡威!”“上帝啊!联盟什么时候有了另一位亚裔球员?”“湖人反超了!21分大逆转!他们保留了冲进季后赛的希望!”……“所以……他是谁?”
  • 绝色兽宠:夫人野性难驯

    绝色兽宠:夫人野性难驯

    让琼崖国地覆天翻?让自己永失所爱?呵呵,锦弦倒想见识一下!什么上天昭示,既然躲不过,那就让整个世界地覆天翻!人人惧怕的圣女,异界游历一番,终于回归!且看锦弦如何一步一步变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熠总的影后老婆

    熠总的影后老婆

    他,一个叱咤风云的优翼大boos,却看上了他以为普通而又平凡的她。她,背后有着强大的背景,可她想靠自己的能力来当上演员。婚后,他将她宠上天,谁都骂不得,打不得。当她爱上他后,他却要和她离婚。
  • 豪门痴恋:迟来的爱情

    豪门痴恋:迟来的爱情

    (新文《替身新娘:总裁,离婚吧》已开更)她,是寄人篱下的大学生,他,是众星拱月的大少爷。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却唯有她,近水楼台身心俱伤!他们的新婚之夜,酩酊大醉的他冲她怒吼:“即使你嫁给我了,我也永远都不会爱你!即使依依不在了,她也永远活在我心中!”她强忍着泪水,将摇摇晃晃的他扶到沙发上,却被他一把推开,“从今天起,永远不要出现在我面前!”她听他的话,从来不主动出现在他的面前,却按照给爸爸临终前的承诺,每天为他做早晚饭,为他洗熨衣物,为他整理房间,直到有一天,他捏着她的下巴,厉声问她:“说!谁是你老公?我,还是李傲阳?”
  • 皇帝大大可找错

    皇帝大大可找错

    三年前元明帝遭人暗算中了媚药,让林一木解了,也要了林一木的清白,林一木恨,一直找机会复仇。元明帝愧疚,一直想找到林一木弥补。终于两人在宫中选妃相遇了。
  • 情迷珠三角

    情迷珠三角

    这是一部地域色彩浓郁的长篇力作,作者用六十年的生活积累精雕细刻、一咏三叹地讲述南国水乡少年男女的痴情旧怨,高度浓缩了东莞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既有白手起家的艰辛创业,也有声色犬马的奢靡堕落;既有云雨之欢的爱,也有遗弃背叛的恨;既有同床异梦的痛苦,也有灵与肉出轨的欢愉;追求与挫折,梦想与现实,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揭示了市场经济对人际关系尤其是传统婚恋关系的冲击和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