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03

第3章 远年回声(3)

其后,平静的日子,好不容易度过两年,到1957年又搞起整风鸣放运动。我受挫的心还在阵阵疼痛,连生活都觉得没啥意思,对政治就更不感兴趣,心想,爱搞什么就搞什么,跟我毫无关系,把自己身心调理好就是了。见我态度如此消极,领导就找我劝说,团支部多次动员,让我积极投入运动,最终还是未经住撺掇,在鸣放会上发了言。说什么呢?既未攻击国家政策,又未反对党的领导,无非是说说挨整的委屈,讲讲未上大学和失恋的苦闷,应该说,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发言也就是十来分钟。到了“反右派”运动时,以跟组织“反攻倒算”罪名,一顶“右派分子”帽子,端端正正戴在了我头上,开除团籍,行政降级,一夜之间成了专政对象,被遣送北大荒劳动改造。成了阶级敌人,再好的朋友,这时都要划清界限,一般的人更不敢接近。我完全被“孤立”了,在公寓里无人搭理,还不时有白眼投来,我就独自去北管公园,找个僻静地方枯坐,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天。

发配北大荒劳改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这一去难说会不会回来,我得把所有东西带走。收拾物品没有谁来帮忙,好在单身汉东西不多,自己胡乱地塞进箱子里。无意间发现《我们是苏维埃人》和《斯大林时代的人》两本书,见到扉页上女朋友勾划掉的签名,不禁想起初恋的美好情景,以及失恋后的刻骨伤痛,扔掉呢,带走呢?犹豫良久,还是带走了。这两本书和恋爱时信件,还有女朋友的照片,就成了我要带走的珍贵物品,因为,我幸福与倒霉的感受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我不能丢掉这段记忆。从北京到北大荒,从北大荒到内蒙古,这些物品都陪伴着我,直到“文革”运动闹抄家,怕被造反派抄出来,连累女朋友和妻子知道,我才把信件和照片销毁。而这两本波利伏依的书,还有本我报考大学时她给我的《世界地图》册,我从内蒙古又带回到北京,成了那段苦涩生活的见证。这会儿每次见到它们,就会想起那个居住过的小院,它既是我的人生福地,又是我的青春墓园,恐怕今生今世都不会忘掉。

平静、安逸、快乐的生活,连同青春时光被毁灭,都发生在那个小院里。1958年离开北京,1980年回到北京,二十二年的金色年华,如浮云飘散,如流水远逝,这时,我已人到中年。容颜衰老,锐志渐退。唯一没有忘却的,就是当年那个小院,依然清晰如在眼前。只是不知道它会不会,还记得我和理解我,像我一样情愫盈盈。

我回来的那年那月,满街槐花正在飘香。老天又跟我开了个玩笑,友谊宾馆的一次文学活动,竟然邂逅初恋的女朋友。她这时已经是颇有名气的作家,而我的摘帽“右派”身份还未解除,心理上的失衡在我是显而易见的,应该三天的活动只参加了一天,我就借故怏怏地离开会场,此后许多天都沉浸在往事回忆中。这究竟是折磨还是宽慰,我却弄不清也不想弄清,只是心海涌起的苦涩波澜,等于又经历一次失恋,那滋味儿实在不好消受。陪伴我的只有一杯清茶,还有那首《草原之夜》……噢,初恋原来无法忘却。

此时我们都有了家室儿女,对待往事自然多了冷静,始终无机会讲述各自当年事。只是有一次她对我说:“你知道当时我多难哪,你的事传到我们学校,同学们要跟我划清界限,有的把书桌都拉开距离。”我马上应了声:“噢!对不起。”二十二年非正常人生活,我都经历和忍受过了,当然能体谅她当时处境。一个充满美好幻想的女孩子,她哪能受得了这种冷漠与歧视,只能选择跟我分道扬镳。这种爱情悲剧结局,在过去年月很正常,属于纯中国式的故事。

写到这里读者也许会问,你后来再去过那个小院吗?是的,结束苦难的漫长岁月,回到北京以后这些年,我去过许多年轻时去过的地方,重温往日景象、咀嚼人生滋味,成了我晚年生活内容。至于各式院落去的就更多,它们就像一本本厚重的图书,有的充满高深莫测的色彩,有的给人以一览无余的坦荡,无不散发着时代的油墨气味。令我遗憾的是未能特意寻访,那个曾经属于我的小院。开始是怕触动情感伤痕有意躲避,后来进入人生晚境思念故土旧居,终于鼓起勇气顺便去了那条老街,寻寻觅觅,走走问问,来回转了多时却未找到那个小院,更未听到昔日的经声磬音,不知是我记忆错了,还是早被拆除,反正再未见到它的身影。

不过于失望中也有些庆幸,假如真的找到那个小院,它将会像遇到初恋女友一样,让我的心灵再受次折磨。何必呢,人活着毕竟希望快乐。

我的小院,我的故事,你不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写照吗?但愿你只存在于书中,后来者的院子里永远是充满温馨和幸福。让北京特有的槐花香,醉着生活,醉着岁月,醉着我寻而不得的小院,给我的故事留下个遐想的结尾。

2014年4月18日

蓟运河恋歌

您问蓟运河在哪儿呵?告诉您吧,在冀东平原,更在我心上。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就是在蓟运河边度过的,那里有个叫宁河的小镇,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尽管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生活阅历的逐渐增加,童年的许多往事正在淡忘;但是,蓟运河上秀美的宁静风光,河两岸清新的乡野景色,如同一幅北方风情画卷,镶嵌在我记忆的精美镜框里。每当思念童年的故乡,我就会用深情目光观赏,这时心灵就会得到些许抚慰。

当我眺望黄浦江夜景,灯型船影是那么让我如痴如醉;当我漫游在诗境漓江,多姿多彩的翠峰是那么让我赞叹;当我在南海渔舍听涛声拍岸,我的心被撩拨得是那么欣喜;当我在万里长江昼夜畅游,江上风景会让我思绪万千……祖国壮美秀丽的山河,这时对于我,再不是诗句中的形象音符里的旋律,而是具体到可以跟我心灵相撞相依,我整个生命都融会在这情境之中。可是请原谅我吧,我还是常常会想起,我故乡的蓟运河。

离开故乡几十年,东奔西闯,命运多艰,心中有多少委屈和怨艾,我是多么想跟你诉说啊,蓟运河,而你跟我的地域距离却很遥远,我只能在睡梦中跟你对话。对于一个远走他乡的游子,这是多么痛苦多么无奈啊,蓟运河,相信你绝对想象不出,我当时的痛苦心情。可是我不会怪罪你,我知道,那时的你又能有多少幸福呢?先是“文革”人为苦难,后是自然天灾地震,你那时还不是跟我一样,只能默默地自己承受。这就是命运啊,不认也得认,别无选择。

总算熬到了这一天,命运有了转机,我对你的思念比过去也更加殷切。从各种媒体中捕捉有关你的信息,从故乡来人中探听有关你的近况,只要是你的事情哪怕很小很小,在我看来都很重要都很亲切。特别是当我天南地北地走过,领略各具风姿的大江大河,越发希望有一天投入你的怀抱。看到南方一栋栋漂亮农舍,我立刻就会想,我的乡亲们会住什么房子呢?看到北京城农家饭店红红火火,我马上就会想,我家乡的吃食怎么就不来风光一番呢?这时我跟故乡的距离太近太近啦。

好像是八年前的秋天吧,总算有了这样的机会,在故乡几位文友精心安排下,我和北京四位老作家,一起到了一趟七里海。到了那里才知道,七里海在宁河县,属于我故乡领地。虽说距生养我的小镇还远,几乎没有什么回家的感觉,但是北方水乡特有的气息,却着实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愉悦。同行的几位作家,有温州人,有上海人,有萧山人,江南水乡柔美的风景,早就浸润他们的心灵和语言,对于这略显粗犷的北方水乡,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不得而知。同行的另一位作家,算是天津市里人,可是他毕竟多年居住北京,对于乡村并不熟悉,那么,他又是怎么想呢?同样不好猜测。我只知道自己,高兴得犹如过年,童年生活景象,从眼前一幕幕掠过,在默默享受中,竟然忘记照顾友人。

我们匆匆地走过七里海,然后,应我的请求来到蓟运河畔,车子沿着河岸慢慢行驶,我这离开家乡经年游子,这时比谁都兴奋、都贪婪。摇开半个车窗玻璃,从有限的缝隙里,我大口大口地吸气,那久违的熟悉的平原气息,轻轻地柔柔地飘进我的肺腑,我整个身心都有种轻灵欲飞的感觉。此时用什么语言都无法表达我的心情,从心底涌出又在默诵的,只有三个字:“回来了”。如果这三个字能包含更多的意思,那就是我对故乡几十年的全部思念。而这种思念常常是无须解释的,就如同无法确切地用语言表白,其实又何必解释和表白呢?无言的观赏是最崇高的表述方式。

这次七里海之行,时间不过半日,匆匆去,匆匆回,却满足了我些许思乡之情。当晚,接到两位作家电话,一位说:“真没想到,你老家还有这么好的螃蟹,多少年未吃到过啦。”另一位说:“嘿,你们家乡的葡萄真好,又香又甜,我平日不怎么吃甜食,这回都管不住嘴了。”

这两位老作家,见多识广,平时赞语悭吝,能从他们口中说出这些话,说明他们感动了。我这蓟运河的孩子自然高兴。这次实在太匆忙了,倘若有机会再来,赶上虾蟹收获时节,请客人尝尝各种蟹餐,还有新下来的稻米、银鱼,相信他们会更高兴。

蓟运河啊,总会有一天,我再次投身你的怀抱,用更多时间亲近你。我会以我的方式,回报你的恩泽。对你,永远有着真诚的爱恋,蓟运河,我故乡的母亲河。

2011年3月28日

忘不掉的馒头

这会儿不再讲“忆苦思甜”了。

可是每每听到或者看到媒体报道,类似毒食品染色馒头的消息,我还是身不由己地会想起,20世纪60年代挨饿时,那些关于吃的一些往事。它们就像刻在石碑上的字,今生今世都难以从记忆中移走。那时食品中的馒头,对于饥饿的普通人,其意义不只是吃食,还寄托着向往和追求。哪怕吃上一两个馒头,就是莫大的幸福啦。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因言获罪,被送北大荒劳改。初到时农场伙食不错,肉食不多主食管够,一米长的柳条笸箩,装着热气腾腾的馒头,看上一眼都觉得可爱,闻着那纯净的面香,即使吃惯大米的南方人,都要抢先拿走一两个馒头,等吃完习惯的白米饭,再来仔细地品尝馒头。至于北方人就更甭说了,用筷子头儿往笸箩里扎几下,几个白净暄腾的馒头,像串糖葫芦似的串在一起,高高兴兴地举着走开。有的人为拿馒头忘记打菜,只好用馒头蘸点剩余的菜汤儿吃,脸上挂着的依然是舒心的微笑,还满意地说:“有这大白馒头,怎么吃也香呵。”可见,这馒头在人们心目中,其地位在当时是多么显赫啊。

谁知好景不长,馒头管够的日子,持续了也就是一年,之后就成了我们经常思念的食品,因为只有在改善生活时,每人能分一个馒头解馋。改善生活的日子自然就成了节日。某一天馒头真的来了,你看吧,每个人眉宇间都会闪出亮光,有的人轻哼着小曲儿歌儿,有的人敲打着碗筷说笑,就连性格内向腼腆的人,都会跟着傻傻地瞎嘿嘿。排队好容易领到馒头了,其实,只有一个二两重的馒头,放在碗里捧着边看边走路,好像怕馒头长腿跑了。吃的时候更是小心翼翼,不慎掉点馒头渣儿,都要轻轻地捡起放嘴里。

农场“右派”连队睡的是通铺,十多个人一字顺着排开,人挨着人被连着被,一人放屁满屋闻味儿,一人翻身惊动十人,谁干些什么事情就更没跑。有天半夜两个邻铺的人,突然坐起来又吵又骂,众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点起小油灯观看究竟。原来是,一位胃不好留了半个馒头,另一位半夜饿了给偷吃了。在馒头比黄金珍贵的当时,这怎么得了,于是,这“馒头事件”就成了大问题,上纲上线到“抗拒改造”,让偷窃者足足检查交代多次,彻底来了次“灵魂爆发革命”,斯文扫地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总算勉勉强强地过了关。倘若此公今天还健在,看到染色馒头之类新闻,不知他会做何感想。对黑心商人是骂是责,恐怕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数日一个馒头的日子,过了就是半年多点儿吧,就到了全民挨饿的日子,连个馒头影子都不见了,馒头成了梦中情人、精神餐品。再其后对馒头连想都不敢想,每天四两带壳的高粱果腹,在繁重超时的劳动里,不时有生命消失或生病,哪还敢有对馒头的奢望呢?处于危难时刻的我们,保住命比什么都重要。好在那时北大荒自然生态丰厚,漫山遍野的花草,江河湖泊的鱼虾,以及田野里饿得乱窜的虫鼠,凡是可以吃的野生东西,都让我们用来填充辘辘饥肠了。就这样好歹挨过饥饿的三年时光。

待我劳改回来,母亲见到我时,一边端详一边抹泪,过了半晌才说话:“这人怎么都走样儿啦,过去白白胖胖的一个人,这会儿又黑又瘐,饿得连骨头都露出来了。”直到父亲用别的话岔开,母亲才从怜爱中走出,赶紧去给我做饭吃。

那是个用票证购物的年代。吃饭更是按人口定量供应。拿出家中仅有的一点白面,母亲蒸了几个馒头,弟弟妹妹每人一个,给我碗里放了两个,母亲说:“老大受苦了,饿得面黄肌瘦,好容易回家来了,补补身子吧。”我狼吞虎咽地很快吃下,没有饱的感觉,心里却很满足。这是挨饿两年多之后,我第一次吃到馒头,当时认为,馒头是天下第一美食。

同类推荐
  •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的散文具有独到的个性特征,他在作品中无所顾忌地对个人的思想、生活,甚至琐碎私密的细节进行详细地描写,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将自己透明坦荡地展示给读者,自叙传色彩浓郁而强烈。他的散文还具有浓浓的忧郁感伤的情调,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郁达夫是一个诗人,他的散文也有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格调,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宣泄的抒情方式,回肠荡气的诗的节奏和情调,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感伤、忧郁、脆弱,这些与作品中秀丽、隽永的山水景物交融在一起,以情遣笔,寓情于景,形成了略带病态的忧郁之美,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艺术功力。可以说郁达夫的创作是感应着时代的神经,代表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和内心感受。
  • 河流记

    河流记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本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是赵丰的一本自然哲理散文集。书中描述的山川、花草、风雨等物象皆与哲学、历史、人文相结合,让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也能体悟到哲理之思。《河流记》是一部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备的作品,不论是自然中一花一叶的妙趣,还是高山大河的宏伟,以及意境哲理的感悟,都在作者笔下自然流淌于文字。山川风物与哲学、历史相互交融,是一部以作者切身体验为基础的自然哲理散文集。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日本作家三题

    日本作家三题

    春名先生文质彬彬,不苟言笑,就像一个听话而腼腆的大孩子。但他的夫人、作家入江曜子女士却与他相反,开朗而健谈。她告诉我,去年发表了一部以(伪)满洲国皇后婉容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我的名字叫伊丽莎白——(伪)满洲国皇帝之妻的生涯》,不到两年,再版十次,并获得了第八届新田次郎文学奖。现在正着手准备写一部关于溥仪的第四个妻子李玉琴的长篇,计划到长春实地采访,希望能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协助。
  • 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1.《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收录了汪曾祺历年来发表散文作品。书中谈花草树木、各地风物、人间百态、成长经历、先辈故人、戏剧、文学等,从各方面来展现汪曾祺的人生观与处世观,以及他的成长过程和特定年代的历史背景,字字可见作者的赤子之心。2.寻常日月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在汪曾祺的笔下也变得姗姗可爱起来。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馨美好,是“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的恬淡雅致。世间万物于他,都带了点小小的善意和慈悲。3.在纸页间交错的时光里,用煎一盏茶的心态,把文字来细细的熬煮,炖出一碗满满的人间烟火。看似清淡的文字,却能从中咂摸出丰腴的滋味。……
热门推荐
  •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本书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养而教之,父母之责;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优秀,尽在爱与赏析;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
  • 中南海里的博览群书

    中南海里的博览群书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长期坚持读书学习的故事,通过他们,让读者感受到领袖们的热爱读书、追求进步、尊重知识高尚情操。
  • 这个将军是我的

    这个将军是我的

    小将军已有主,各家小姐请自重!说我霸道?“相公,她们说我霸道!”“告诉她们,本将军特许的。”
  • 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

    散文集《山在那里》,是一个人的述说与回声。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那里的文字,就是他的拓展,凭借凡俗市井中失神的观察,顺着半虚半实的家藤攀爬,他让自己相对封锁的生命得到时空上的延展。这本书,是一座漂流于朝九晚五、无限循环的秩序生活中的、沿途观看一个人内省风景的文字岛屿。
  • 大医之道

    大医之道

    本书介绍了运城市中心医院院长柴瑞霁的创业之路。如何把医院创建成一流医院的感人故事。
  • 重生之复国大业

    重生之复国大业

    金牌卧底死后穿越异世大陆成为一个亡国太子,活着的目的只有一个:复国!复国!复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再回到地球!他不是慕容复,走的却是慕容复的人生。带着帝王系统,看他在杀手基地开派立祖,带众人造反!生命如草芥,瑟瑟发抖!乱世之中拓展家业,屯兵、练器、赚钱、杀人、创派,白手起家,准备将造反事业一搞到底!
  • 道士是妖王

    道士是妖王

    每隔500年就会有一次重生,而重生的我会忘却我所知道的一切,我将以最普通的形式过完我的一生,最后重回开始的地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非常值得一读。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
  • 无敌传人

    无敌传人

    只是梦到美女,也会没命吗?再次醒来,李闲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太一样了,他能分出几十米外蚊子的雌雄,看清几百米外路人的微信,听到几千米外情侣的低语……慈祥又诡异的林老伯突然造访,固执地将高挑美丽的独生女儿全权托付给了李闲。从此,李闲的世界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欢迎加入本书交流群:64704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