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800000002

第2章 第一辑(1)

第一辑(1)

书叶漫评

艺术家的童心

—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在中国现代艺术家中,丰子恺先生该是最富有童心的一位了。

生前,他就曾这样感慨:“读过我的文章,看过我的儿童漫画,而没有见过我的人,大都想象我是一个年青而好玩的人。等到一见我,一个长胡须的老头子,往往觉得奇怪而大失所望……想一想,我明白了。我的身体老大起来,而我的心还是同儿童时代差不多。因此身心不调和,使人看了奇怪。”

事实上他也的确令常人奇怪:他爱和孩子们一起用积木搭汽车,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车”;他知道孩子们在想,眠床里可以生花草、飞蝴蝶,凳子的脚可以给穿鞋子,房间里可以筑铁路和火车站;他能画出《花生米不满足》、《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之类童心盎然,令人怀疑系出自儿童之手的漫画……

他阐明自己创作漫画的动机无非是家庭亲子之情,即古人所谓“舐犊情深”,而且自以为卑微琐屑。但每一个真正了解丰先生思想的人都知道,他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好多好多是对于孩子们——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他在周围一群真率的儿童生活中梦见了自己过去的幸福,觅得了自己已失的童心。他企慕他们的生活天真、艳羡他们的世界广大,他认为“世界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的真实而纯洁”;他佩服小女儿瞻瞻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就是从这份童心出发,丰先生成就了自己的伟大。正如《缘缘堂随笔》的日文译者吉川幸次郎所评价的那样:“我觉得,著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并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的缘故,我所喜欢的,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

在铜臭气愈来愈浓、人情味愈来愈薄的现代文明社会,童心之于艺术家就显得尤为珍贵。其实本来每个人都多少有点童心的,“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可是为什么到头来童心却变成“物以稀为怪”了呢?这就显出了艺术家的修养,见出了艺术家与常人的分别。因为大凡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的。常人只能困于世俗事务而不能自拔,只有艺术家才能完成这种超越,他凭借的就是童心——一种伟大的对人类的爱,一种回归自然的天性(事实上,儿童和大自然是融为一体的,无所谓回归不回归)。

当然,童心的实质并不是指一种生来就有的先验的观念,而是指人们对于社会人事的真实的感受和真实的反应。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童心绝不仅仅是自我的表现,更是对于万物普遍的爱和对于人生的纯真向往。

从这个角度来说,童心应该不只是艺术家的专利,而应成为每个人的精神中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丰先生说:“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但愿人们对童心不再感到奇怪的日子早点来临。

原载《四川日报》1991年4月28日

猛虎与蔷薇

—读余光中散文

我们大多数读者是从“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 也听见/沙 也听见”以及“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等诗句里认识余光中的,后来才知道他“右手为诗,左手为文”,散文也写得好。惜乎选本不多,就笔者目力所及,只读过他的几篇小品,如《我的四个假敌》、《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牛蛙记》、《听听那冷雨》、《借钱的境界》等,即如此,也早已为其作品中四溢的才气所熏醉。不过,跟读梁实秋一样,总感觉机巧有余而厚重不足。及至读到人民日报出版社的最新选本《桥跨黄金城》,才似乎窥到了余光中散文艺术之全豹,不,用他的话说,是全虎,是细嗅蔷薇的猛虎。

虎有威猛之气。当余光中驾着他的小道奇疾驰在辽阔的美国西部的时候,当他饮过嘉士伯啤酒开始浮想联翩的时候,当他陶醉于山、海、塔、高速公路等雄性意象的时候,余光中就是一头威猛的老虎。在《高速的联想》一文中,他说他崇拜速度,并引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话:“速度是人性中第二种古老的兽欲。”诗人的余光中或许永远不会说出“我倒觉得你(指夫人)煨得更腴了,雄得一塌糊涂!”或者“剩下他,血液闲着,精液闲着,泪腺汗腺闲着,愤怒的呐喊闲着”等痛快淋漓的话,但在散文家的余光中说来却显得本真、有人情味。文人不是阉人,不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应该是最健全、最富生气的人,是猛虎。

当然,这仅仅是浅层意义上的猛虎气。余光中的散文是以想象富赡、节奏紧张、内蕴深厚、造语奇特见长的。他的散文内容不外游记、咏物、品藻人物、家居感受、文艺随笔等几类,但他是带着他全面、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凝重的历史感进入他的意象世界的,所以他可以面对星空作逍遥游,面对莲花而意兴遄飞,从李白、杜甫到米芾、苏轼,从可口可乐到黄河饮过的血、扬子江饮过的泪,从盖提斯堡的古战场到周幽王的烽火、卢沟桥的烽火,纵横开合,火花迭现。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正丰富的心灵,在自然流露之中,必定左右逢源,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步步莲花,字字珠玉,绝无冷场”。这种语言的密度是才气,是历史的厚重感,是猛虎气。

“微蔷薇,猛虎变成了菲力斯旦;微猛虎,蔷薇变成了懦夫”。余光中散文有其阳刚一面,也自然有其阴柔一面。以他最有名的代表作《听听那冷雨》为例,语言之迭宕、意象之开合,无不透露出他的猛虎气,但就“冷雨”这个整体意象来说,它毕竟是阴柔的、古典的。

与余光中的诗相比,他的散文的涵盖量更为广阔。有传统的乡愁,也有对沉重历史的回忆,有对自然山水的礼赞,也有对现代文明(如噪音、空气污染)的哀叹。在他的《不朽,是一堆顽石》、《伐桂的前夕》等名篇中四处浸润了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等终极性命题,体现出一位散文大家的本色,确如一只警醒的猛虎;其散文中俯拾即是的诗意语言,诸如“如果你此刻拧我的睫毛,一定会拧落几滴蓝色”、“那夜的月色特别清亮,好像一抖大衣,便能抖落一地的水银”、“有时索性走在轨道上,把枕木踩成一把平放的长梯”等,不正如路边蓬勃着的芳香无比的蔷薇么?

余光中在自序中评价这个选本,“于我的散文艺术,有相当的代表性”,看来他是满意的。这一点,让我想起内地出的多种多样的港台文学选本,似乎这类反映全貌、遴选精当的集子太少了些吧。

原载《博览群书》1996年第9期

蓝田日暖玉生烟

—臧克家散文的艺术特色

臧克家是以诗名世的。可能由于他的诗名盖过文名的缘故,他的散文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他曾自言:“诗与散文平分秋色”。有的评论家说他“散文与诗一样美”,也有的说他“文胜于诗”,但对他的散文成就与艺术特色大多没有做具体深入的研究,而是停留在泛泛之论上。本文从其作品文本出发,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示其散文的艺术特色,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为人生”的文艺观,奠定了臧克家散文创作的现实主义品格。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由中而小的地主家庭里,但他的感情却在农民一边。他说:“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时,纯朴,严肃,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的诗生活》)正是这种经历,使他从骨子里认同 “文学研究会”“文艺为人生”的主张。后来他有幸接触到“文研会”发起人茅盾,感到这种主张恰合于他的心意;加之“文研会”另一位发起人王统照是他生平最亲近、最佩服的同乡前辈,因了这些因缘,他选定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是必然的,也是自觉的。

如果向更远追溯,我们可以从臧克家的作品中看到白居易的影响。臧克家的祖父就喜欢白居易,他回忆说:“但是他喜欢诗,高了兴便收起那副冷面孔,放声朗读起《长恨歌》来,声音里饱含情感,显然他已进入了诗的境界,另是一个人了。他自己写诗也学白乐天。” (《我的诗生活》)而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艺术主张,和“文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所以臧克家的散文中没有风花雪月,没有无病呻吟,当然更没有酥胸玉腿,他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是文坛老友的喜怒哀乐,是个体生命的真实体悟。这就是臧克家散文创作的现实主义品格。

二、臧克家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臧克家不是那种卖弄才情的人,他的散文很少掉书袋,读起来如饮白开水,但细细品过,会发现里面有深厚的生活,有真挚的情感。他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我看来,主要有四个方面,那就是可贵的平民情怀、“情”字当先、擅写细节与特点以及质朴的文风。

1.可贵的平民情怀

中国传统的散文,多的是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就是到了现代,像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这样以底层百姓为主角的散文作品也并不多见。臧克家的散文则在这一领域做了较大的开拓。

他的散文以写人为主,他写的人有两类:一类是社会底层的农民、普通市民,另一类是他所熟识的文坛新朋旧友。前一类量不大,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写的《舟子》、《老哥哥》、《六机匠》、《野店》,后来的《博士之家》,数量上只有十几篇,但这批作品的质量很高。尤其是《老哥哥》和《六机匠》,这两篇散文即使放到中国现代散文史的大背景下来衡量,都有它们应有的位置。臧克家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爱农民,我爱农村,爱得深沉,爱得心疼。可是,如果你问:你最最亲哪一个、爱哪一个呢?一个是“老哥哥”,另一个是“六机匠”。(《关于〈老哥哥〉》)“老哥哥”是在他家做了五十多年长工的李姓农民,辛苦了一辈子,老了没有用了,被祖父赶出了家门。臧克家舍不得他走,却又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他为老哥哥写过一首诗、一篇散文,还有一篇创作谈,结果“一文三洒痛哭泪”。六机匠是他家的另一个佃户,是个故事坛子,是臧克家走上文艺之路的启蒙者,坚实能干,却被逼得没有生路。这两个人物可不是孤立的个体,臧克家是把他们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民命运的缩影来写的。

《博士之家》是臧克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写了新时期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窘况:如住房拥挤,“有书,摊不开,有心,也展不开。”文中毫不掩饰地讽刺一些所谓的“人民公仆”对国家未必有什么贡献,却一掷千金,趾高气扬,进而强烈呼吁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其情可悯,其心可鉴!

臧克家散文中也有一部分是写风景的,他写风景跟一般人不同,经常于风景中见出人世间的沉重。从文人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描写有时是很“煞风景”的,但从平民的视角来看,难道不正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控诉吗?比如《舟子》中他写诗意与现实的对比:一方面是“欸乃一声山水绿”,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三更画船穿藕花”,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文人雅兴;另一方面却是各样舟子艰难困苦的生活:为了一点钟两毛钱的收入,再美的风景,他们也没有欣赏的雅兴。“一张破网就是全份的产业,富贵的年华都从网缝里漏到水流中了。”最后他还忘不了诘问一句:“‘欸乃一声山水绿’,你看是有诗意的不?”这样的描写,没有对底层生活的深切同情,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在《镜泊湖》中,他写道:“湖山是美丽的,然而它是血洗过的,因为当年这一带经过不止一次的战斗,所以它的景色格外美丽,格外动人!”这是只有平民视角才能看取的风景,文人士大夫是不会这么想,更不会这么写的。他们看到的只有浪漫只有诗意只有弦歌阵阵只有舞姿翩跹,平民生活离他们何止十万八千里!

而这正是臧克家散文的可贵之处。他也多次表述过自己的这种情怀,他说:“创作要服务人民,作家应深入生活,不屑于小曲独唱,幽暗自赏,搔首弄姿,自作多情。忧人民之忧,喜人民之喜。” (《“八五”述怀》) “我的心不在山水花草之间,而在人民大众的海洋之中,在伟大时代风云变幻之际。”(《我的心愿——序〈臧克家散文〉》)

2.“情”字当先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写诗如此,写文章也是一样。

“我的散文作品,缅怀亲友的占比重相当大。写得比较能动人的是那些交深情深的人物。有的相交几十年,不但对他的人格性格深刻了解,甚至笑容与愠色,一闭眼即活现在眼前,使我内心为之大动,热情为之奔腾。有时出现这样情况:一文未成,三次痛哭,快步跑到卫生间,扭开水龙头以冷水浇面。要写出叫人感动的文字来,自己一定先感动过。” “就是写景,也必须首先有情。山水宜人亲,没有这个‘亲’字,山,是冷冰冰的石头,水是‘氢二氧一’。”(《多写散文少写诗——〈臧克家抒情散文选〉代序》)这里说的“一文未成,三次痛哭”指的是《老哥哥》。在该文的最后,他写道:“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臧克家小时候曾答应赚钱为老哥哥养老的,这么多年了,他没忘这件事,这份情愫叫人如何不泪垂?在《六机匠》中,他追问:“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被剪去了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

臧克家的确是个写情高手。他有这样的经验之谈:“写回忆文章,必须富于感情。思往昔,念亲人,表敬意,抒缅怀。人如在,心如倾。写时为之大感动,然后才能大动人。如果仅仅冷冷静静,条陈旧事,虽多何足贵?虽细不足珍。”(《怀人集》前言)解放后,他写了大量文坛故友的怀念文章,最感人的当数写王统照的《剑三今安在?》,写闻一多的《海》,写叶圣陶的《昆仑飞雪到眉梢》,写茅盾的《往事忆来多》,写吴伯箫的《五十二年友情长》,写何其芳的《抬头看手迹,低头思故人》等篇什,这些文章好就好在他写出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不是泛泛之交,不是世俗之交,而是君子之交,是莫逆之交。这种情就像陈年老酒,放到多少年之后打开,依然醇香动人!

当然,真挚的情感同样弥漫在臧克家写景、写物的散文中。在《毛泽东向着黄河笑》中他回忆了亲见1938年花园口决堤时的情景:“举目茫茫,一片黄汤。树木的梢头挣扎出水面遥遥地向人招手。日用家具像小船随波飘荡,时而看到人的尸首和死了的家畜互相追逐着,好似恋恋的,舍不得分开。平地上行船,高的屋脊鱼群似的掠船而过。”读这样的文字,你才知道什么叫“笔端含情”。还有后来写的《我爱雨天》、《炉火》、《我和孩子》等文章,都表露了作者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对有活力、有个性生活的执著和对孩子们的挚爱。尤其是《书的故事》,从“文革”期间的“焚书”到新时期的签名售书,写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也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惜书爱书的深情。

3.擅写细节与特点

臧克家在他的创作谈中提到过写人物的诀窍。他说:“写人物,要注意细节,即小事,见精神。”(《多写散文少写诗——〈臧克家抒情散文选〉代序》)有很多人物的闪光点正是从一些小事,从一些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比如,他写王统照在病床上托自己弄一千元,为的是替山东图书馆买书。当时王统照咳嗽得很厉害,但他关心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公益事业,王统照的性格与人品于此可见一斑。

作者还善于抓住人物身上的一些特点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他写李健吾的大笑,“他每次来我家,人刚入小小庭院而轰笑声却已经进客厅门了。健吾的笑,是热情的爆炸,是心灵的强音,是他爽朗性格鲜明的特征。一想到健吾,就想到他的笑——开心的笑,使人愉快、受到感染的笑。他的笑,像重磅炸弹,威力无穷,严封的郁闷,无头的苦恼,一闻笑声,粉然而碎。他的笑,令人乐观,使我振奋!记得当年我赠了他一首小诗,仿佛是这样:‘脚步阶前落,笑声已入门。狂飙天外至,万里无纤云。’”(《一个勤奋乐观的人——悼健吾同志》)

很多读者可能没有见过李健吾,但通过这段描写,对李的性格大概也了解个八九分了。再如,写叶圣陶为了节省汽油,在耄耋之年宁愿挤公共汽车访友;写茅盾着重写他的谦虚、平易;写闻一多则侧重写他的火气、热情和正义感。

前面已提到过,作者早年对底层人的生活相当熟悉,《野店》中的一段描写可以成为最好的例证之一。作者写野店的常主顾车伙子进店吃饭,“半斤一张的大饼,包着大块肥肉的包子,再要几头大蒜,一块还没腌变色的老白菜帮子。吃起来有点可怕。不,不能说吃,应该是说吞。看那个劲,饼如果是铁的,肚子一定变成熔炉。饭后为了消暑,走到水瓮边去,捧着大瓢的生水往下灌,声音咚咚的可以听好几步远。”这种描写之所以生动,就是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4.素朴的文风

当年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的时候,茅盾先生曾做过这样的评论:“只是用素朴的字句写出了平凡老百姓的生活。”其实,素朴的文风不仅体现在他的诗中,散文也是一以贯之。读臧克家的散文,如饮白开水,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淡而有味,而且回味无穷;如在深海航行,表面波澜不惊,然而内蕴深厚;如入人物画廊,算不得浓墨重彩,但个个形神毕肖。在《我的心愿——序〈臧克家散文〉》中他写到:“对散文,我个人的看法只有几句话:散文不散,精心锤炼。生动活泼,亲切耐看。”这个标准表面看来不算高,其实是很难做到的,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就是这个道理。

如臧克家所言,他的这种文风有《四史》、《史记》的影响,也有白居易的影子。白居易要让不怎么识字的老妪都能读得懂自己的诗,臧克家的散文也绝少掉书袋,多数文章平白如话,质朴自然。但因为他有诗的素养,所以很多语句简洁、凝炼,蕴含丰富。

三、待开掘的意义

臧克家最早发表的处女作,既不是诗歌,也不是诗论,而是散文,是1925年在《语丝》杂志发表的一封与周作人的通信,从1939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乱莠集》开始,他生前共出版了近二十部散文集。

很多论者已经意识到他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但普遍认为他的诗歌高峰屹立于解放前,诗名掩了文名;他的散文高峰则突起于解放后,文质胜过诗质。我个人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臧克家的散文有两个高峰:一个是解放前,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写的《社戏》、《拾花女》、《舟子》、《老哥哥》、《六机匠》、《野店》、《蛙声》、《回首四十年》等作品为代表;另一个是解放后,以《怀人集》为代表。解放前的散文作品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从思想到文采,其质量丝毫不亚于他在新时期的散文作品,只是由于人们对他晚年怀人的作品较为重视,不免轻疏了他的早期作品,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臧克家散文待开掘的空间还有很多很多。

当年,臧克家曾引用李商隐的两句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他说:“我希望,我们的诗句如同沧海明珠;我希望,我们的散文好似蓝田生烟的美玉。”(《多写散文少写诗——〈臧克家抒情散文选〉代序》) 蓝田生烟的美玉是个什么境界,或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有一点我想是肯定的,那就是散文要美,要给人温暖,要积极向上,要温润流畅。

“蓝田日暖玉生烟”,臧克家的散文做到了,它的确像一块日暖生烟的美玉,像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我们且不可等闲视之。

同类推荐
  • 两个命运之决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共7册)

    两个命运之决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共7册)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打败,即使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也还是有这样两个前途。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就是说,一个老中国。——毛泽东
  •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

    本文以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汉代《诗经》学的内容、形式,两汉赋家赋作及其《诗经》学渊源,在此基础上,对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本书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 冲浪者

    冲浪者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冲浪者的乐趣》、《阳光灿烂的日子》、《友情颂》、《往事断忆》等约80余篇。
热门推荐
  • 异世不朽神话

    异世不朽神话

    华乐,一名修仙界的金丹期剑修。刚刚下山却遇上万年前修仙界大能遗留的秘宝出世。本来只想远远看看热闹的他。秘宝却有灵性的跑到他的手里,在没等华乐来的急思考,就被前来抢夺秘宝的修仙者轰成了碎片。作者书友群:513605372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进来大家一起征战异世大陆。
  • 暴君的勾心王妃

    暴君的勾心王妃

    她剑术精湛貌美如花,竟然穿越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她强势霸道胆识过人,竟然碰到一个更霸道狂妄的男人!他救了她,却要她永远跟着他,永远不能离开他!她千方百计地逃,他千方百计地追。碧湖波光潋滟,西天的云海灿烂红艳,一缕缕霞光染红了她白皙的脸。她坐在草地上,说她喜欢另一个男子,永远也不会喜欢他;他痛彻心扉,怒不可揭……他心狠手辣,运筹帷幄,霸气纵横,铁骨柔肠,她艳光四射,智计百出,一颗脑袋顶得上三千铁骑;他狠,她也狠;她强,他更强;这是一场强者与强者的爱情征战……金戈铁马,长河落日,她以柔弱之躯助他成就千古霸业;阴谋连环,残酷杀戮,数不尽的恩怨情仇,他要美人也要江山……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地牢怎么会有关光明的

    地牢怎么会有关光明的

    一份位于国外亲戚的遗产,一张繁琐的债务清单,一座重获新生的地牢。获得了这一切的郝源知道,地牢不能只有黑暗的。光明或许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道路。毕竟经营一座地牢也属于第三产业嘛!
  • 冰山总裁

    冰山总裁

    夏日,一个清凉的午后,韩可正埋身于稿件堆,拍档于洋一阵风地冲开门,丢下一句“韩可,快点准备准备,有新闻!”接着,又一阵风似的跑出去,只剩下那道被蹂躏过的门来回晃动。这对韩可来说,已不是第一回遇到这种紧急情况,她马上会意,并起身行动迅速地收拾好外出必备的行头,同样夺门出而出。在车上,于洋告诉她,位于市第一医院住院大厦的顶楼,有一个自闭症患者要自杀,而且听说他的来头不小,是我们T市龙头企业……
  • 都市模拟人生

    都市模拟人生

    一个从天而降的《模拟人生》系统,包含了财产、地位、声望、伴侣、后代、寿命这六大要素,评判人一生所获得的综合成就,周鸣获得这个系统后,开始在不同的副本中,体验人生、改写人生、完美人生,获取海量成就点。于是,通过在游戏中获得到的种种财富,现实中,他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交流群:455913748(已满)订阅群:590077026(需要验证)
  • 超凡争霸

    超凡争霸

    这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有能力各异的超凡者,有威能莫测的圣物,有悠远神秘的先代文明。二十年前,人类收到了一封来自宇宙深处的信,二十年后,人类即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劫难。在这关键时刻,原本普通的齐松,因为一场意外的灾祸获得了超凡力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世大剧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 杏花村

    杏花村

    滔滔的嘉陵江水,日夜奔流在川北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它沉静的时候,仿佛一位温柔的处子,缓缓踏过平坦舒缓的旷野;它暴怒的时候,一路狂奔乱驰,巨大的嘶吼声终日回荡在巅崖峻谷,仿佛一头咆哮的雄狮。嘉陵江水滋润两岸碧绿青苍的毛竹林,滋润青松翠柏,滋润两岸年年开不败的杏花,也滋养出一方水土一方朴实的山里人。在嘉陵江的上游地方有座山,名字叫凤凰山。凤凰山不高,面积也不大,但因为山上有座张献忠墓而闻名遐迩。我小的时候,凤凰山还没作为旅游胜地开发,默守一方水土。那时的大人们大多文盲不论官职不管聪明呆傻农民不种田不种地都搞政治去了,留下小孩子没人管。
  • 做好每一个自己

    做好每一个自己

    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习惯什么样的生活,路要继续走,生活也要继续过。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微笑,真诚地鼓励自己会做到更好,支持自己的每一个选择,相信自己的每一次决定,做好每一个自己,快乐就在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