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4500000002

第2章 破相论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而始生。及伐树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省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道。则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云何观心称之为了。答。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界自然。本来俱有。虽离假缘。合互相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随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智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即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少泉源。涓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苦海。

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之苦。答。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答。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云何三重趣。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饿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即得解脱。

问。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今说唯只观心而制三毒即名解脱。答。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斯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答。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心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云六波罗蜜。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答。佛所说经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断一切恶。故常持戒。对于贪毒。誓修一切善。故常习定。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诸恶消灭。名之为断。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他俱利。普济群生。名之为度。故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问。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何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放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舌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乎。答。诚知所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始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不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真如清净法乳也。三斗者。即三聚净戒。六升者。即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之牛膻腥乳者。岂不谤误之甚乎。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如经所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特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此牛者。毗卢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长明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妄也。答。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言伽蓝者。西国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造伽蓝。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谓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是铸写金铜之所作乎。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以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楑。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不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又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正法香者。其有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宝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于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可得乎。又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演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称赞。究竟常住。无凋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若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损万物。求于福报。欲益反损。岂有是乎。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觉之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常燃。如是真正觉灯。而照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轮。次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灯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燃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行道。绕塔行道者。塔者是身也。当修觉行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至涅槃时。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功。斋者齐也。所谓齐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殷勤觉察清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为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持斋。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辄作解者。名为破斋。若亦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皆为诸恶。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处。又礼拜者。当如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理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觉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贪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问。如经说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到彼哉。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也。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了如是义。名之为念。故知念在于心。非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向外求佛。徒尔虚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外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念佛。皆非外说。只推内心。心即众善之源。心为万德之主。涅槃常乐。由真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出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门户者岂虑难入。识关津者何忧不通。

问。如温室经说。洗浴众僧。获福无量。此则凭于事法。功德始成。若为观心可相应乎。答。洗浴众僧者。非世间有为事也。世尊尝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其温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当日比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事不相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臭秽骈阗。内外充满。若洗此身求于净者。犹如洗堑。堑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是故假世事。比喻真宗。隐说七事供养功德。其事有七。云何为七。一者净水。二者燃火。三者澡豆。四者杨枝。五者净灰。六者苏膏。七者内衣。举此七事。喻于七法。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庄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秽。其七法者。一者净戒。洗荡愆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燃火能温净水。三者分别。简弃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四者真实。断诸妄想。犹如杨枝能消口气。五者正信。决定无疑。犹如净灰摩身障风。六者柔和。忍辱甘受。犹如苏膏通润皮肤。七者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形体。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皆是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少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役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缘。倾心尽力。损己迷他。未解惭愧。何曾觉悟。见有为则勤勤爱著。说无为则兀兀如迷。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谁言获福。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略述观心。说其少分。而说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同类推荐
  • Anarchism and Other Essays

    Anarchism and Other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可刹那无此君

    不可刹那无此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蕅益三颂

    蕅益三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URSULA

    URSUL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蜀宫应制

    蜀宫应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人生五大问题

    人生五大问题

    《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书中探讨了人的一生中不得不面对的五大问题,如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这本书曾风靡全世界,改变过许多人的命运。莫罗阿以其深刻的观察,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鞭辟入里。全书条分缕析,通晓明白,且傅雷先生的译文优美流畅,为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
  • 开原之世寻找

    开原之世寻找

    冷尘霜是个学生,意外的喜欢上一副画。为着一幅画,而遇上一个人,这人名唤寒灵。冷尘霜更是莫名成了寒灵未婚妻,不仅成了寒灵未婚妻,还被寒灵转化成了半灵。寒灵因唐僧肉体质被人追杀而消失。冷尘霜则为寻寒灵而去了另一个名为开原的世界。在另一个世界,她遇见了另一个人,他唤作苏木。冷尘霜一直觉得,这世上没有谁可以真正牵绊住她,哪怕她在寻找寒灵的过程中,为寒灵付出了许多,甚至将开原搅了个天翻地覆,血流成河,但寒灵依旧不是那个能够牵绊住她之人。直到冷尘霜发现自己在苏木的守护下爱上了苏木,苏木便成了她的牵绊。
  • 不可思议的烟火

    不可思议的烟火

    浪费了二十四小时之后,还有两个三天三夜的旅程。人生的最后剩下七天没什么出奇,出奇在白晨他居然知道了。异能觉醒,却生命终点就在眼前。上帝为你开了一扇门跟手又关上一扇窗。这又会带出什么样的故事?
  • 超凡伯爵

    超凡伯爵

    新书,白云殿内长生人!!日常建设领地,修炼斗气。迟早要成为一名大贵族。
  • 全球源晶进化

    全球源晶进化

    突如其来的灾难!变异!感染!还有源晶之能!到底是灵气复苏带来的后果?还是老天安排的剧本?或者是另有其因?末世中夹缝求生的小人物萧生不得已一步步踏破凌霄!揭开谜底!
  • 葬仙天书

    葬仙天书

    灭灵,一切归尘;承灵,犹如天地初开;启灵,谁能真正承天?草原少年的身世,本就是个谜,这个谜伴随少年,此生为何而来?何必去求来世,只愿今生无悔!陪我生,陪我死!不入轮回又如何?看破生死又如何?生门不现,只因不敢面对一死;黄泉不踏,何以言生!望仙而修仙,修来修去,修的却是自我,得到的,得不到的,一切都在虚无之中,生来无有,死去成空。功成名就之时,原来一切只为携手,漫步星空……
  • 重生之仙游凡世

    重生之仙游凡世

    仙界状元因意外重生于现代的学生之身,他这个曾经的仙人能在这个世界掀起多少风浪呢,拭目以待。
  • 凰权弃天下

    凰权弃天下

    天宫之上的寂寥,命中注定的缘分,几世逃不开的纠葛。
  • 恶魔总裁之倾城虐恋

    恶魔总裁之倾城虐恋

    林帆刚从夏威夷度假回来,一下飞机就接到死党叶璐的电话,莫名其妙让她赶紧跑路。她以为又是恶作剧,还饶有兴致地调侃她,后来看到父亲也发来让她快跑的短信,才醒悟。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白千逸派来的人已经出现在她面前,慌不择路的她在机场狂奔逃跑,看到一辆西尔贝想都没想直接劫车。可是她万万没想到她上的车才是真正的贼船,那个被她坐在屁股下夺走钥匙自称千俊臣的男人就是来抓她的白千逸。毫无疑问这是白千逸设好的局,而她刚好愚蠢又无厘头地自投罗网了。一直活在骗局里的她,给白千逸当免费保姆,被他各种捉弄和陷害,这都不算什么,更要命的是她居然慢慢爱上了他。
  • 挣脱迷茫

    挣脱迷茫

    人生,生活,总是让我觉得艰难又迷茫,现实其实就是充满刺激的锥子,总是时不时地戳到到你的笑穴,让你又哭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