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4200000005

第5章

[三六]《纪年》曰:帝乙处殷。二年,周人伐商。《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尚书》《酒诰》、《多士》、《多方》皆作‘帝乙’。金文《○其卣》(帝辛时器)作‘文武帝乙’。

[三七]《纪年》曰:帝辛受居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案:《尚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孙星衍云:‘史迁作殷王纣。……史公作纣者,《汉书·五行志》亦作纣。凡今文俱作纣,古文或作受。’(《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一一《牧誓》)

[三八]臣瓒曰:《汲郡古文》:毕西于丰三十里。 《汉书·刘向传》注

案:《存真》、《辑校》据金履祥《通鉴前编》引《纪年》,列有‘六年,周文王初禴于毕’一条。《前编》卷五云:‘《竹书纪年》曰:纣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金氏宋末元初人,未能见古本《纪年》,其所引或为当时辑录之本,此不入辑。《新唐书·历志》:‘后六百一算至纣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文字与金氏所引同,《辑校》谓此‘虽不着所出,当本《纪年》’。《汉书·刘向传》:‘文、武、周公葬于毕。’臣瓒即引此《汲郡古文》之语为注,似古本《纪年》有文王葬毕之语,(今本《纪年》有‘周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存此志疑。

[三九]《汲冢古文》曰:殷纣作琼室,立玉门。《文选·东京赋》注

《汲郡地中古文册书》曰:纣作琼室,立玉门。 《文选·吴都赋》注

案:《存真》云:‘《世纪》:“纣造倾宫,作琼室,七年乃成。”《六韬》:“纣作琼室、鹿台。”《吕览》:“作为璇室,筑为倾宫。”《韩非子》:“文王见詈于玉门,颜色不变。”《贾子》:“纣死弃玉门之外。”’

[四0]《纪年》曰:帝辛受时,天大曀。《开元占经》卷一0一

案:《存真》作‘周大曀’,《辑校》改‘周’为‘天’。《订补》云:‘朱本作“周大曀”,次在“帝辛受居殷”后。案徐文靖、郝懿行、陈逢衡、雷学淇等引此条皆作“周大曀”。今所见河南刻小字本《占经》则作“天大曀”,王氏当即据此。然疑旧抄本必有作“周大曀”者,故诸家书所引如此。’今所据恒德堂本仍作‘天大曀’。

[四一]《汲冢纪年》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史记·殷本纪》集解

《纪年》曰:殷自成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文选·六代论》注

《汲冢纪年》曰:二十九王,四百九十六年。《通鉴外纪》卷二

案:《史记·殷本纪》所引‘用岁四百九十六年’,日本高山寺藏古抄本(《吉石盦丛书》影印)‘用’作‘周’。

《晋书·束皙传》:‘(《纪年》)夏年多殷。’夏年为四百七十一年,而殷年为四百九十六年,非‘夏年多殷’,而是殷年多夏,与束皙语不合。《存真》云:‘案《束皙传》云:“夏年多殷。”今据诸书所引,仍殷年多夏,未详。’疑今所见《纪年》夏殷年数,为和峤、荀勖所释,故与束皙之语不合。

《存真》云:‘《易纬·稽览图 》亦云:“殷年四百九十六”,与此同。’今所见《稽 览图》,收《古经解汇函·易纬八种》,称郑康成注。

周 纪

[一]《竹书》: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新唐书·历志》

案:此唐代一行《历议》所引,‘庚寅’二字为一行推算所得,非《纪年》原文。唐兰先生云:‘唐代一行根据《尚书·武成》的月日,用他的“大衍历”来推算,认为伐纣应该是庚寅。’(《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刊《新建设》一九五五年三月号。)是。

《尚书·泰誓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与《纪年》合。

[二]《竹书纪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水经·清水注》

案:《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郑康成曰:‘“牧”一作“坶”。’孙星衍云:‘“牧”作“坶”者,《说文》云:“朝歌南七十里地。”《诗·大明》疏引《书序》注云:“牧野”,纣南郊地名,《礼记》及《诗》作“坶野”,古字耳。……据此则知《礼记》及《诗》旧本皆作“坶野”,故《水经注》引《诗》亦作“坶野”,今本为后人改从近字也。’(《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一一《牧誓》)

《存真》云:‘“西夷诸侯”即《牧誓》之庸、蜀、羌、茅、微、卢、彭、濮也。’

近出周初金文《利○》,记武王伐纣事,云:‘懗(武)征商,隹(唯)甲子朝。’即为是役。此称‘甲子朝’,与《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合。《逸周书·世俘》:‘维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吕氏春秋·简选》:‘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于牧野,而纣为禽。’又《首时》:‘(武王)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武王以甲子日败纣于牧野,所谓‘甲子之事’,金文、《尚书》以及《吕氏春秋》所记皆合。

[三]《竹书纪年》曰:武王亲禽帝受于南单之台, 遂分天之明。《水经·淇水注》

晋束皙《汲冢书抄》云:周武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初学记》卷二四居处部

《郡国志》曰:……《纪年》曰:武王擒纣于南单之台。《太平御览》卷一七八居处部

《纪年》曰:武王擒纣于南单之台。《太平寰宇记》卷五六卫州卫县

案:永乐大典本、黄省曾本《水经注》作‘帝受’,戴震校本作‘帝受辛’,《辑校》同,所据即戴校。《存真》作‘帝受’。他书所引皆作‘受’或‘纣’,无作‘帝受辛’者,当以大典本为是。《御览》所引,《存真》、《辑校》、《订补》失收。此《郡国志》非《续汉书·郡国志》,《新唐书·艺文志》史部地理类着录有《郡国志》十卷,当即其书。

《水经·淇水注》:‘南单之台,盖鹿台之异名也。’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二三云:‘“分天之明”,“分”疑作“受”,谓受天之明命,观《史记》“受天明命”自见。郑环云:明,明命也。’疑是。(《史记·周本纪》:‘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即受天命之意。)

[四]《竹书》云:年四十五。《真诰》卷一五注

案:《真诰》云:‘武王发今为鬼官北斗君。’注:‘文王之子周武王也,……’后即引《竹书》云云。《路史·发挥》卷四、金履祥《通鉴前编》卷六皆引《竹书纪年》:‘武王年五十四。’罗氏父子及金履祥虽未见古本《纪年》,或据当时辑录之本。《存真》作‘王陟,年五十四’。《辑校》作‘武王年五十四’。皆据《路史》。所引该书,见本书附录。

[五]《纪年》曰: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太公吕望表》,《金石萃编》卷二五

[六]晋侯筑宫而美,康王使让之。《纪年》云。《北堂书钞》卷一八帝王部

案:‘筑宫’,《辑校》作‘作宫’。《存真》作‘筑宫’。

[七]《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文选·贤良诏》注

《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文选·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注

《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太平御览》卷八五皇王部

案:《御览》卷八五,《辑校》误作八四,《存真》不误。《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与《纪年》同。

[八]《纪年》曰: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初学记》卷七地部下

案:《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此齐桓公伐楚,管仲与楚使讯答之辞。《吕氏春秋·音初》:‘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抎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祭公。’西周金文多记昭王南征伐楚事,《○驭○》:‘○驭(御)从王南征,伐楚荆。’《过伯○》:‘过白(伯)从王伐反荆。’《贞○》:‘贞从王伐荆。’唐兰先生以为均昭王南征时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页五四)。是。

《楚辞·天问》:‘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维何,逢彼白雉。’闻一多先生云:‘“雉”当为“兕”,声之误也。《吕氏春秋·至忠篇》:“荆庄襄王猎于云梦,射随兕。”《说苑·立节篇》作“科雉”,《史记·齐太公世家》“苍兕,苍兕”,索隐曰:“一本或作苍雉”,《管蔡世家》“曹惠伯兕”,《十二诸侯年表》作“雉”,并其比。……《初学记》七引《纪年》曰:“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本篇所问,即指斯役。然则昭王所逢,是兕非雉,又有明征矣。’(《楚辞校补》,《闻一多全集》第二册页四0四。)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二0以‘兕,水兽,与陆地者异’。皆是。

[九]《纪年》曰: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初学记》卷七地部下

《纪年》曰: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开元占经》卷一0一

《书纪年》曰: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太平御览》卷九0七兽部

案:此亦记昭王南征事。西周金文屡见‘六○’或‘西六○’之称,徐中舒先生云:‘西六○为王之禁军,《大雅·朴棫》之诗云:“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此六师应即金文的西六○。西六○为王禁卫,随时皆在王之左右,所以王行而“六师及之”。’(《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学报》一九五九年第三期。)

[一0]《书纪年》曰: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太平御览》卷八七四咎微部

案:《存真》、《辑校》作‘夜清,五色光贯紫微’,所据《御览》为鲍刻本。《辑校》云:‘《路史·发挥》三注引“清”作“有”。’与影宋本《御览》合。《存真》、《辑校》所引《路史》注,见本书附录。

‘王南巡不返’,即《左传·僖公四年》之‘昭王南征而不复’。《史记·周本纪》:‘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一一]《纪年》:穆王元年,筑祗宫于南郑。《穆天子传》注

案:《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也。’正义:‘马融曰:“祗宫,圻内游观之宫也。”’

[一二](《纪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晋书·束皙传》

案:《尚书·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伪孔传》:‘言吕侯见命为卿时,穆王以享国百年耄乱荒忽。’《论衡·气寿》:‘周穆王享国百年。’束皙隐括《纪年》之语,以驳传统所谓穆王寿百岁之说。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二一云:‘传云自武王至穆王享国百年,谓武王在位十七年,成王三十七年,康王二十六年,昭王十九年,至穆王元年,共享国百年也。’《存真》同。此据今本《纪年》为说,除昭王十九年外,其余年数未见征引,是否可信,今不敢必。

[一三]《纪年》曰:穆王所居郑宫、春宫。《太平御览》卷一七三居处部

郑宫、春宫。见《纪年》,穆王所居室。《初学纪》卷二四居处部

[一四]《纪年》曰: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绿耳。《穆天子传》注

郭璞曰:《纪年》云: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绿耳。《史记·秦本纪》集解

《纪年》曰:北唐之君来见,骊马是生绿耳。《尔雅·释畜》正义

案:《存真》作‘献一骊马’。 《辑校》‘骊马’作‘骝马’,盖据明刻本《穆天子传》,现从洪颐烜校本。《尔雅正义》所引,《存真》、《辑校》、《订补》失收。

《逸周书·王会》:‘北唐以闾。’孔晁注:‘北唐,戎之在西北者。’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卷七云:‘案《穆天子传》注引《竹书纪年》云:“北唐之君来见,献一骊马是生騄耳。”即此戎也。’

[一五]《竹书》亦曰: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山海经·大荒北经》注

《纪年》曰:穆王北征,行积羽千里。《穆天子传》注

《竹书》曰: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行千里。《文选·江赋》注

案:《存真》云:‘《大荒北经》云:“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穆天子传》云:“北至广厚之野,飞鸟所解其羽乃于此中,鸟兽绝群,载羽百车。”即谓此也。’

[一六]【天子北征于犬戎】。《纪年》又曰:取其五王以东。《穆天子传》注

案:《穆天子传》:‘天子北征于犬戎。’注:‘《纪年》又曰:取其五王以东。’《存真》作‘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云:‘《后汉书·西羌传》亦引此,而云“遂迁戎于太原”,疑亦《竹书》本文,而注不详,未敢羼入。’《辑校》亦云:‘《后汉书·西羌传》:“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遂迁戎于太原。”考《西羌传》前后文皆用《纪年》,此亦当隐括《纪年》语。’作‘【西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王遂迁戎于太原】’。

[一七]《纪年》曰: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艺文类聚》卷九一鸟部

《竹书》曰:穆王西征,至于青鸟所解。《山海经·西山经》注

《纪年》曰: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解。《太平御览》卷九二七羽族部

同类推荐
  • 宗教律诸宗演派

    宗教律诸宗演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极葛仙公传

    太极葛仙公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

    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北京的达利和十二宫图

    北京的达利和十二宫图

    二十年后我来到北京,已是一个很冷的日子。北京的风吹在脸上,立刻感到麻木。街道两旁的落叶被吹得满地翻飞,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正午,这些金黄的树叶在街上跑动,我和6站在公交车站牌下说话,树叶不断从我们的脚边漂浮过去。我浑身冰冷,忍不住想打哆嗦,6脸上则是红扑扑的。这一瞬间我想起了从前那个刚满二十岁的小姑娘,她有着婴儿般的脸蛋儿,任何时候看上去,都让人感觉到润泽和鲜活的印象。6在北京已经定居多年,有了自己的家,我和她大概有二十年没见过面了,因为我从没来过北京。我对这座大都市没有任何印象。
  • 竹斋诗余

    竹斋诗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古圣王

    太古圣王

    无数年前,天地至强者们踏上通天古路,却全部陨落其中,而无数年后,一道灵魂从通天古路归来,复活在一个刚死的少年人的身上。苏月笙发现曾经与好友共同创造的无敌宗门,如今却是没落至极,苏月笙无奈道:“罢了,曾经的辉煌,本少爷带你们重演一遍!”
  • 红叶纷飞:命运的归宿

    红叶纷飞:命运的归宿

    十六岁时的构思,十八岁时的写作,生疏的文笔描绘了郑云儿最初的写作。百里芙,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面对朦胧爱情的抉择,将何去何从?那两把小提琴引领着的两辈人,究竟是何结局?他们的下一代又将怎样呢?<br/>———————<br/>有谁知道命运早已被注定,有谁知晓挣扎只是徒劳,他们的人生不是自己的,只是前世的延续,今世的归结……这是一切的开始,却也是一切的终结。<br/>《红叶纷飞——命运的归宿》是整部《红叶纷飞》系列的第一部,却也是整个系列的结束。&nbsp;&nbsp;&nbsp;&nbsp;
  • 九阳之脉

    九阳之脉

    天元大陆,三国鼎立,宗派林列,强者为尊。九阳之脉,天生废体,偶获至宝,打破桎梏。少年从此一飞冲天,成就一代传奇。“我叫陈嗣,肆无忌惮的嗣!”(喜欢的朋友支持一下,谢谢。)
  • 我成了一个灵体

    我成了一个灵体

    在另一个空间里,有这样的一群东西生活着。他们的空间就像人类居住的世界一样,有着自己的秩序和生活法则。不同的是,在这个空间里,有许许多多的危险。而这些东西,我们统称为灵体。(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反正我是一个灵体,你也打不了我,略略略……)
  • 地下独酌

    地下独酌

    传说,地狱有一种颜色奇异的彼岸花,如果用你的血与之契约,它便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若愿望达成,便必须解除契约,否则,契约者将会被其抹杀,以此解除契约。一滴血,一颗心,一段任务,一个阴谋,仇恨,爱意,她与他又将何去何从。额,新手上路,请多关照。
  • 隋唐:盛极而衰的黄金时代

    隋唐:盛极而衰的黄金时代

    隋唐时期,中华大地再次迎来大一统。这一次,与其说是武力征服万邦,不如说是文明宣威各族。唐帝国以恢宏、自信的气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盛世:诗歌的繁兴、歌舞的风行、书画的臻盛、文明的多样……然而,盛极而衰,唐帝国被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之祸推入覆灭的深渊,一个充满反叛、杀戮、饥荒、瘟疫、欺骗、背叛的五代季世来临。在这三个多世纪里,无上光荣与血雨腥风交错, “英雄”的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的“偶然性”交融,成就了这一繁华而复杂的时代。隋文帝文治武功,统一南北;唐太宗励精图治,君临万邦;唐玄宗英武明决,开创盛世;周世宗神武雄略,奠定大宋基础。在统一与分裂的两极之间,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开国元勋,李光弼、郭子仪等中兴大将,安禄山、史思明、黄巢、朱温等乱世之雄,他们在雄心霸业、机变权谋的挟裹下,演绎出一段段有血有肉、令人神往的故事,讲述着千年梦萦、神韵悠扬的英雄历史。
  • 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

    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家国天下之草原公主

    家国天下之草原公主

    北庆太穷,天灾加上大安的人祸,温饱难继。北庆太富,牛和马,黑油与金铁。周边三国的统治者谁能不想要呢?周边国家的朝堂玩儿的是政治,北庆全民玩儿的是血性,所以北庆的朝堂色彩就是两个字,贫,战。北庆的皇帝说“因为他们惧怕我北庆子民的骁勇,害怕我们有一点发展。解决了粮食和食盐,我们就会是天下的王者。”北庆的和亲公主说“为什么这么卑鄙呢?想要我们的牛马羊,想要我们的金铁黑油也就算了,还想要我们做他们的奴隶。”北庆王子阿达撅着屁股捡着荒草,“姐姐,在这里种地,要是大安人打来了,抢了我们的庄稼,怎么办?”“阿达,你是谁?”阿朵严肃的看着阿达。“阿达五岁,练功两年,为什么跟十岁的阿健哥哥打?”阿朵一面捡着荒草,一面问阿达。“我是阿达,我是草原上的阿达,我要肩负我的国家,我要保护我的子民,为了保护小朋友,为了保护老阿嬷,为了没有人攻打我们”阿达大声的回答。这口气一直憋着,憋了多少代人,连五岁的阿达都开始觉得憋的难受。北庆公主阿朵说“这世道最有潜力的是什么?是孩子,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可是同样的来到这人世间,悲苦的活不下去的孩子,谁的眼睛里又看到了他们的存在?朱门外的冻死骨,凭什么要为那些政客的抱负付出这样的代价?”“我不知道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怎么就会带有这些记忆,感觉有一种力量指引我,要把这些记忆使用起来。所以,阿父,我需要您的帮助。”北安的子民说“等王子阿达长大了,就带着哥哥们打到大安的老家去,让他们总是掐着我北庆的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