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100000006

第6章

此明具分唯識者。以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即是具分。以具有生滅不生滅故。不生滅即如來藏。即通真心也。若不全依真心。事不依理。故唯約生滅。便非具分。有云影外有質。為半頭唯識。質影俱影。為具分者。此乃唯識宗中之具分耳。又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心法總有四義。一是事。隨境分別。見聞覺知。二是法。論體唯是生滅法數。此二義。論俗故有。約真故無。三是理。窮之空寂。四是實。論其本性。唯是真實如來藏法。又如進趣大乘方便經云。佛言。一實境界者。謂眾生心體。從本已來。不生不滅。乃至一切眾生心。一切二乘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真如相故。乃至盡於十方虗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狀。無一區分而可得者。但以眾生無明癡闇熏習因緣。現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謂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謂有。起覺知想。計我我所。而實無有覺知之相。以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若無覺知能分別者。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恒依妄心分別故有。所謂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為有。知此為自。知彼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則無別異。唯依妄心。不了不知。內自無故。為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種種法想。謂有謂無。謂好謂惡。謂是謂非。謂得謂失。乃至生於無量無邊法想。當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為本。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念覺知前境界故。說名為心。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前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原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以一切境界。從本已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以義體不異。為心所攝故。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而有。

手出金毛師子。皆籍善根。城變七寶華池。盡承慈力。

大涅槃經云。阿闍世王欲害如來。放護財狂醉之象。佛即舒手示之。即於五指出五師子。是象見已。投地敬禮。佛言。我於爾時手五指頭實無師子。乃是修慈善根力故。令彼見如斯事。又云。南天竺國有一大城。名首波羅。城中有一長者。名曰盧至。為眾導首。佛欲至彼城邑。化度彼人。彼眾尼乾。聞佛欲至。遂破壞林泉。堅閉城壁。各嚴器仗。防護固守。設彼來者。莫令得前。佛言。我於爾時至彼城已。不見一切樹木叢林。唯見諸人莊嚴器仗當壁自守。見是事已。尋生憐愍。慈心向之。所有樹木還生如本。河池泉井清淨盈滿。如清淨池生眾雜華。變其城壁為紺瑠璃。我於爾時實不化作種種樹木清淨華池。當知皆是慈善根力。能令彼見如是事。故知凡有一切苦樂境界。仗佛力為增上緣。但是自心感現。例見目前實境。悉是想生。心外實無一法。但從識變耳。

卷舒不定。隱顯千端。或閴爾無跡。或爛然可觀。處繁而不亂。履險而常安。

心境諸法。互奪互資。相泯相入。若相資相入。則性相俱存。爛然可見。若互奪互泯。則理事俱空。閴爾無跡。以萬法從心。隨緣建立。以無性從緣故有。以從緣無性故空。如寶印重玄序云。蘊大千之經卷。不出情塵。布極淨之身雲。常居穢土。會寂滅於因緣之際。得圓常於生死之輪。理事雙現而兩亡。性相共成而互奪。一真湛爾而非寂。萬化紛然而匪繁。頓虗諸相而不空。遍興多事而非有。不得一法而密傳心要。不演一字而恒轉圓音。一體遍多。猶朗月而影分千水。多身入一。若明鏡而光寫萬形。

醍醐之海泓深。橫吞眾派。法性之山挺出。高落羣巒。

法華經云。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如來所說經中最為深大。又云。及十寶山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為其上。此經是醍醐之教。為第一心宗。故經云。十方諸國土。唯有一乘法。

理體融通。芳名震烈。瞻時而別相難窮。入處而一門深徹。

若以事相觀。隨差別而迷旨。若以一心照。隨平等而歸根。所以首楞嚴經云。但於一門深入。則六知根一時清淨。又云。入一無妄。李長者論云。一入全真。如新豐和尚悟道頌云。向前物物上求通。祇為從前不悟宗。如今悟了渾無事。方知萬法本來空。

服善見王之藥餌。眾病咸消。奏師子筋之琴絃。羣音頓絕。

善見王藥。能治眾病。心之妙藥亦復如是。能治諸法。故偈云。一丸療萬病。不假藥方多。又云。以師子筋為琴絃。其音一奏。羣音斷絕。況說一心能收萬法。

爾乃明逾皎日。德越太清。隨機起用。順物無生。

問。初心學人。悟入此宗。信解圓通。有何勝力。答。若正解圓明。決定信入。有超劫之功。獲頓成之力。雖在生死。常入涅槃。恒處塵勞。長居淨剎。現具肉眼。而開慧眼之光明。匪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見。則煩惱塵勞。不待斷而自滅。菩提妙果。弗假修而自圓。乃至等冤親。和諍論。齊凡聖。泯自他。一去來。印同異。融延促。混中邊。世出世間。不可稱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之力。莫能過者。亦名佛力。亦名般若力。亦名大乘力。亦名法力。亦名無住力。所以先德釋云。無住力持者。則大劫不離一念。又云。色平等是佛力。色既平等。則唯心義成。故知觀心之門。理無過者。最尊最貴。絕妙絕倫。剎那成佛之功。頓截苦輪之力。大涅槃經云。譬如藥樹。名曰藥王。於諸藥中。最為殊勝。能滅諸病。樹不作念。若取枝葉及皮身等。雖不作念。能愈諸病。涅槃亦爾。是以若於一心。有圓信圓修。乃至見聞隨喜。一念發心者。無不除八萬塵勞三障二死之病。大品經云。如摩尼珠。所在住處。一切非人不得其便。以珠著身。闇中得明。熱時得涼。寒時得溫。若在水中。隨物現色。即況識此自心如意靈珠。圓信堅固。一切時處。不為無明塵勞非人之所侵害。則處繁不亂。履險恒安。高而不危。滿而不溢。

非異非同。盈剎而坦然平現。不大不小。遍空而法爾圓成。

此一心法。是大真理。不假有緣生。亦非無緣生。以法體故。為萬法之性。遍一切處。隨人所感。應現無盡。異而非異。同而非同。大而非大。小而非小。如華嚴經頌云。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一切眾生心。普在三世中。如來於一念。一切悉明達。

神靈之臺。祕密之府。

此一心法。是神解之性。能通靈通聖。故曰靈臺。又萬法之指歸。千途之通體。故云祕府。

病遇良醫。民逢聖主。

法華經云。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醫。如闇得燈。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如賈客得海。此況人間所遇。若於佛法中。直了心人。可以永脫塵勞。長居聖地。治煩惱之重病。成無上之法王。校量得失。天地懸殊矣。

以本攝末。駕智海之津梁。

一心為本。諸法為末。欲渡生死海。應以心智而度之。

舉一蔽諸。闢玄關之規矩。

舉一心法。攝盡無餘。此一法門。能建立凡聖境界。攝生化門。六度萬行。無不具足。如還源觀云。從一心體。出生二用。三遍。四德。五止。六觀。一體者。即自性清淨圓明體。即通為十定之體。言二用者。一海印森羅常住用。即海印三昧。二法界圓明自在用。即華嚴三昧。言三遍者。一者一塵普周法界遍。二一塵出生無盡遍。三一塵含容空有遍。此三並是因陀羅網三昧門。言四德者。一隨緣妙用無方德。二威儀住持有則德。三柔和質直攝生德。四普代眾生受苦德。言五止者。一照法清虗離緣止。二觀人寂泊絕欲止。三性起繁興法爾止。四錠光顯現無念止。五事理玄通非相止。言六觀者。一攝境歸心真空觀。二從心現境妙有觀。三心境祕密圓融觀。四智身影現眾緣觀。五多身入一鏡像觀。六主伴互現帝網觀。上之止觀。並是寂用無涯三昧門也。

匡時龜鏡。為物權衡。

此一心法。能考古推今。窮凡達聖。如秤知輕重。似鏡鑒妍媸。但了一心。無不知諸法根源巨細矣。

相奪則境智互泯。相資則彼我俱生。

以境奪智則智泯。以智奪境則境亡。以彼資我則我立。以我資彼則彼生。

無明樹上而覺華頓發。八苦海內而一味恒清。

經云。煩惱大悔中。有圓滿如來。宣說實相常住之理。本覺實性中。有無明眾生。起無量無邊煩惱之波。論云。唯真不立。單妄不成。真妄相成。方能建立。如水因風而起波。風水不相捨離故。

全體現前。豈用更思於妙悟。本來具足。何須苦待於功成。

諸佛將眾生心為佛。眾生將佛心為眾生。一體無差。但隔迷悟。以即心是佛故。雖分三身之異。終無別體。故云。法身相好。一際無差。又古德云。新佛舊成。曾無二體。以報身就法身。如出模之像。像本舊成。故無二體。新成舊佛。法報似分。以法身就報身。如金成像。金像似分。以有未成像金故。今成像竟。似分於二。諸佛如已成像之金。眾生如未成像之金。成與未成。似分前後。則金體始終。更無別異。

顯異標奇。精明究竟。如舒杲日之光。似布勾芒之令。

此一心法。如日照天下。無法而不明。猶春遍寰中。無物而不發。

三毒四倒而非凡。八解六通而非聖。

在凡非凡。處聖非聖。以但是自心故。終無別理。寶藏論云。如實際中。無毫釐凡聖可得。

至寶居懷兮終不他求。靈珠在握兮應須自慶。

肇論云。聖遠乎哉。體之即神。何者。為眾生自心。皆是般若。但能體悟至理。即心是佛。即今日靈覺之真性。即是般若聖智也。此明真智。斯乃悟理之聖。非神通果證也。又所云般若聖智者。若正智即觀照般若。如如即實相般若。此正智如如。即是圓成實性。圓成實性。即是如來藏心。如來藏心。即是眾生靈覺之性。眾生靈覺之性。即是般若真智。

愍同體兮起無緣。

菩薩觀一切眾生。同一體性。愍彼不達。而行大悲。無緣者。即無緣慈。如石吸鐵。任運吸取一切眾生。而無度想。

溢法財兮資慧命。

法財者有七。一聞。二信。三戒。四定。五進。六捨。七慚愧。慧命者。即自心無盡真如之性。此七種法財。乃至恒沙智德。皆是心所有法。悟入之者。資益無窮。

履得一之旨。豁爾消疑。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而道成。經云。若得一。萬邪滅矣。又云。若得一。萬事畢。若了一真心。何理而不圓。何事而不畢也。如古德問云。所言心性是一者。何得眾生界見有種種。答。以真如心性是一。隨緣生滅而成種種。又第八識。正是所熏心體。含多種子。熏成種種。即是真如隨緣義。又心性是一者。古釋有二義。一者妄心之性。成心之性。以性相不同故。真心之性。真心即性故。二者通成。謂此二性。別明二藏。前之二性。皆具二藏。但為妄覆。名如來藏。直語藏體。即自性心故。此自性清淨真心。不與妄合。名為空藏。具恒沙德。名不空藏。前明即離。此明空有。故重出也。言皆平等無二者。上二即離不同。由心之性故不即。由心即性故不離。不即不離。為心之性。後二即空之實為不空。即實之空為空藏。空有不二。為心之性。然空有無二之性。即是不即不離之性。故但云一也。

入不二之門。廓然無諍。

心外有法。即見有二。便有對治。即乃成諍。若了境即心。能所冥一。即無諍矣。既不涉能所。即非情無情。但直論見性之門。匪落是非之道。是以能所不同。不可執一。心境一味。不可稱異。若以性從緣。則情非情異。為性亦殊。若泯緣從性。則非覺不覺。若二性互融。則無非覺悟。華嚴經云。真如無少分非覺悟者。則真如遍一切有情無情之處。若無少分非覺悟者。豈無情非佛性乎。又經意但除執瓦礫無情之見。非除佛性。則性無不在。量出虗空。寧可除乎。又古德云。覺性是理。覺了屬事。如無情中。但有覺性。而無覺了。如木中但有火性。亦無火照。今言性者。但據理本。誰論枝末。又覺智緣慮名情。自性不改名性。愚人迷性生情。故境智不一。智者了情成性。故物我無二。

大理齊平。不虧不盈。道性如是。無送無迎。千潯海底而孤峻。萬仞峰頭而坦平。

傅大士行路易云。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山海坦然平。敲冰來煑茶。

竹祖搖風而自長。桐孫向日而潛榮。數朵之青山長在。一片之閑雲忽生。

丹霞和尚忘己吟云。青山不用白雲朝。白雲不用青山管。雲常在山山在雲。青山自閑雲自緩。皆比一心之道性。智境閑閑。

意地頓空。如兔角之銛利。解心全息。猶燄水之澄清。

新豐和尚頌云。井底熢塵生。高山起波浪。石女生得兒。龜毛長數丈。若欲學菩提。應須看此樣。

大建法幢。深提寶印。居下恒高。處違常順。

此一心法門。是高建法幢。又是祖佛之心印。乃平等門。為一際地。高下自相傾。順逆自違諍。若入真智。必無差別。如華嚴經云。智入三世悉皆平等。此明俗體本真。故云平等。以六相該之。即總而全別。即別而全總。即同而俱異。即異而恒同。即成而俱壞。即壞而俱成。

同类推荐
  • 辽阳闻见录

    辽阳闻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Dreams

    On Drea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erodias

    Herodi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Rebellious Heroine

    A Rebellious Hero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haperon

    The Chaper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云花谷

    云花谷

    与其拜神佛,不如寻云花,渺渺众生,魂无归处。
  • 我真不是暖男啊

    我真不是暖男啊

    高宇真心求助:该如何让女孩子讨厌自己?有道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奈何红线牵太多,你累死我算了!
  • 迷鹿小姐和鲸鱼先生

    迷鹿小姐和鲸鱼先生

    【网配圈小甜文:迷鹿少女VS二鲸少年】林深鹿之前无数次在心里笃定说风眠大大是她唯一的老公,绝无二心。可面前这个无赖的美男子却巴眨着一双蛊惑美女的桃花眼求着她收留。林深鹿坚定地摇摇头拒绝说:“我的心,从头到尾,都是风眠大大一个人的。”某男却很满意地吧唧了她的小嘴一口,夸道:“嗯,我知道了,都是我的。”说好的蓝大校草高冷的呢?怎么唯独对她没有下限啊?!林深鹿欲哭无泪。
  • 危险上司

    危险上司

    【完】平安夜,她遭遇了人生中最为残酷和真实的噩梦,一颗种子在腹部悄然萌芽……六年后,她进入贺氏,却惊觉眼前的上司是那夜的男人。辞职逃离,以为平静生活可以继续——一场车祸,却将儿子的身世秘密揭开,法院传票也随之而来。下跪、乞求,她用尽所有办法都不能让他所动,儿子抚养权将她逼到绝路。为见儿子,她半夜偷入豪宅,却误闯他的房间,男人声音散开:“想要我撤诉么,很简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萧天下

    风萧天下

    他原本是高贵嫡出大皇子,不曾想一出生就被宣告夭折,原以为可以隐姓埋名平淡过完一生,但一次意外让他差点死于火海。死里逃生的他有了另一重身份,暗暗发誓,终有一日会将失去的一切夺回来...稳定的天下再一次开始新的战役。
  • 革除遗事

    革除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力满满

    元力满满

    如若重来,你会如何选择?大道在前,群雄逐鹿,岂不痛哉?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和隔阂多缘于对对方错误的判断。而这种误会,会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复杂。如果你懂得解读别人的表情密码,那么就能轻松地走进对方心里,在高兴的时候陪他们高兴,在难过的时候陪他们难过,这样在交往中你就占了绝对的优势。若你完全不懂他人的心理,会让别人觉得和你话不投机,就很难引发其内心的情感共鸣,他人便会本能地对你产生抵触和对抗心理。所以,准确地理解对方的微表情可以了解别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为人际交往提供指导和帮助。总之,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大家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相处交往,如果你能从别人的微表情中揣摩出对方的心思,那么你就能很好地洞悉他人的内心。
  • 假如不曾见过你

    假如不曾见过你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他的面前,他不珍惜!曾经有一个钟情专一的老婆摆在他的眼前,他看不见!曾经有一段美好的姻缘摆在的跟前,他没搭理!现在后悔了?不好意思,已经晚了!老娘已经不喜欢你了,就算给我一万年,我也不可能重新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