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2200000041

第41章

三滅諦三。初標名。

三滅諦者。

二示體。

滅前苦集。顯偏真理。

三揀非。

因滅會真。滅非真諦。

【註】法界次第中(十)云。滅。以滅無為義。結業既盡。則無生死之累。故名為滅。妙玄二(二十)云。二十五有。子果縛斷是滅諦(文)。

【記】結業。即集。生死。即苦。玄文言。癡惑之本。既無常苦空無我。則無明滅。無明滅故。諸行滅。乃至老死滅。若不燃火。則無煙。名子縛斷。無子則無果。滅智灰身。離二十五有。名果縛斷。又言若發見思無漏真明。具三十四心斷結者。三界九十八使皆滅。以煩惱結使滅故。三界業亦滅。若三界業煩惱滅者。即滅諦有餘涅槃也。因滅故果滅。捨此報身。後報不續。名無餘涅槃。真滅度也。滅理不虗。曰諦。

【註】觀音玄記上(十七)云。滅諦之體。是二涅槃。雖非真諦。能冥於理。故云因滅會真。滅非真諦。因滅苦集。方能會真。非謂此滅。便是真諦。

【記】先問。三藏所談。滅非真諦。今文依滅起第四誓。那云真諦無為理耶。答滅諦之體。是二涅槃。雖非真諦。能明於理。故曰因滅會真。道是滅因。苦集違理。佛既契真。故成佛誓。觀真而發。是所引文。乃釋依滅起成佛誓義。今證揀滅非真也。

【補】涅槃。翻滅度。大患永滅。超度四流故。

【備】滅。但功用盡處。若真諦。即下法性自天而然也。

【註】止觀一(十二)云。法性自天而然。集不能染。苦不能惱。道不能通。滅不能淨。如雲籠月。不能妨害。卻煩惱已。乃見法性。經言滅非真諦。因滅會真。滅尚非真。三諦焉是。(文)輔行一下(十一)云。當知苦集。但是能覆。不能惱染。道滅能顯。而理本淨。法性如月。苦集如雲。道如卻除。滅如卻已(文)。

【補】輔行言。法性與真。名異義同。

【備】問。藏教何為真理。曰。枯寂偏空也。

四道諦三。初牒名。

四道諦者。

【註】法界次第中(十)云。道。以能通為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文)。

【記】正道者。實觀三十七品。三解脫門。緣理慧行。及忍智無礙解脫。三十四心真無漏慧也。助道者。得解觀中。諸對治法。及諸禪定。皆助道。有餘方便。對治諸禪三昧。三十七品等。皆助道也。

【備】下集註言。此道品通正通助。大約止觀法。皆正道。二十五前方便。皆助道也。

【註】妙玄二(二十)云。戒定慧。無常。苦空。能除苦本是道諦(文)。

【記】苦本即結惑。

二示體二。初總標廣略。

略則戒定慧。廣則三十七道品。

【註】略則戒定慧。釋籤三(九)云。道品雖多。戒等攝盡。戒攝三。正語。正業正命。定攝十。四如意足。定根。定力。除覺。定覺。捨覺。正定。慧攝十八。四念處。四正勤。進根。慧根。進力。慧力。擇覺。進覺。喜覺。正見。正思惟。正進精。通定慧。念根。念力。念覺。正念。止觀七(九)云。念通緣兩處。通三學。信根。信力。輔行云。一切諸法。信為本故。(文)廣則三十七道品。三四。二五。單七。隻八。若六度攝三十七具如輔行七上(二十一)。

【記】三四。即念。勤。足。二五即根。力。七即覺。八即正道。輔行六度攝道者。檀具二覺。謂除。與捨。尸具三。謂正語。正業。正命。忍具四。謂念根。念力。念覺。正念。進具八。謂四勤。進根。進力。進覺分。正進精。禪具八。謂四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覺。正定。慧具十。謂四念處。慧根。慧力。擇覺。喜覺。正見。正思。餘有二信。通三十五。一切諸法。信為根本故。

【註】道品者。法界次第中(十二)云。品者。類也。此七科法門。悉是入道淺深之氣類。故云道品也(文)。

【備】入道淺深。應指對位相生兩種說。

【記】當分者。止觀言。未必全具道品。方能得道。三四二五。單七隻八。當分是道。故曰依念處得道。念處既爾。餘品亦然。為當分。相攝者。釋論言。念處既攝餘品。餘品亦攝念處。為相攝。對位者。俱舍頌言。初業順決擇。及修見道位。念處等七品。應知次第增。華嚴鈔曰。初業者。修總相別相念處。此初業位。能照身等四境。慧用勝故。說念處增。順決擇者。煖等四位也。煖法位中。能證異品決擇分。殊勝功德。勤用勝故。說正勤增。頂法位中。能持善趣。無退轉位。定用勝故。說神足增。忍法位中。必不退墮善根堅固。得增上義。說五根增。世第一位中。非世惑法所能屈伏。得無屈義。說五力增。及修見道位者。修道位中。近菩提位。助覺勝故。說七覺增。見道位中。速疾而轉。道行勝故。說八正見增。此對位義同也。據止觀言。八正。是見諦位。為第六。七覺。是修道位。為第七。乃是約位。非調停也。今約調停。故以七覺為第六。入正為第七。相生者。論言。聞法已。先當念持。次即勤修。勤故。攝心調柔。調柔故。信等成根。根增為力。次七覺分別。八正道是正行也。有時八正在前。未辦名道。已辦名覺也。又止觀云。如修念處。能生正勸。正勤乃發如意。如意生根。根生力。力生覺。覺入八正。為相生也。

【註】然此道品。通正通助。通大通小。通漏通無漏。亦漏亦無漏。並如止觀第七具釋。

【記】止觀問。道品是二乘法。云何是菩薩道耶。答淨名言。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道品是道場。亦是摩訶衍。涅槃云。能修八正道者。即見佛性。名為醍醐。大集云。三十七品。是菩薩寶炬陀羅尼。如此等經。皆名道品。何得獨是小乘。又有漏道品。欲界二十二。未到三十六。初禪三十七。皆有漏道品。如乳。三藏道品。如酪。通教道品。如生酥。別教道品。如熟酥。圓教道品。如醍醐。或問。三十七是助道。是正道。答。大論云。是菩薩道。正也。淨名云。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助也。又問。三十七品是有漏者。云何言七覺是修道。法華云。無漏根力覺道之財。云何八正在七覺前。答。此應三句分別。一。三十七品皆有漏。二。皆無漏。三。亦有漏亦無漏。大論言。修八正道。得初善有漏五陰。善有漏五陰。即是煖法。煖法之前。尚得修於八正道。云何修耶。謂初師受法繫心憶念。名念處。為求此法。勤而行之。名正勤。一心中修。名如意足。五善根生。名根。根增長。名力。分別道用。名七覺。安隱道中行。名八正道。能如是修。得善有漏五陰。當知道品皆有漏也。二皆是無漏者。即是見諦思惟。所行道品。一向是無漏。法華之文。意在此也。從來雖言有漏中。得修八正七覺等。未有文證。而毗婆娑云八正。在七覺後。亦是有漏。亦是無漏。何以故。依八正入見諦即是亦無漏。若八正在七覺前。一向是無漏。此則可解。又亦漏亦無漏即是對位意也。

【註】又小唯正道。大通正助。今是小乘道品。義當相生。

【記】此明通局結歸也。謂約小乘七科。皆唯正道。約大乘七科。正助俱通也。今文言小乘之道品。當以相生之義為正也。

二別釋詳明二。初標科。

此三十七合為七科。

【記】準瑜伽雜集。三十七品總有七類。一。對治顛倒道。四念處。二。斷諸懈怠道。四正勤。三。引發神通道。四神足。四現觀方便道。五根。五。親近現觀道。五力。六現觀自體道。七覺分。七。現觀後起道。八正道。故科為七也。

二列釋七。初念處。

一四念處。一觀身不淨。(色蘊)二觀受是苦。(受蘊)三觀心無常。(識蘊)四觀法無我(想行蘊)。

【註】四念處一(五)云。四者。數也。念者。觀慧也。處者。境也。今言四者。人於五陰起四倒故。於色。多起淨倒。於受。多起樂倒。於想行。多起我倒。於心。多起常倒。舉四倒。故言四也。若相生次第。應言識受想行色。若麤細次第。應言色行想受識。今從語便。故言身受心法(文)。

【記】觀慧釋念者。同是別境心所。慧觀由念得住也。論云。身應多觀不淨。受應多觀是苦。心應多觀無常。法應多觀無我。何以故。凡夫未入道時。起四顛倒故。破淨倒。說身念。破樂倒。說受念。破常倒。說心念。破我倒。說法念也。四法次第者。教中論相生。從細至麤。論除滅。自麤至細。今從語便也。

【註】若迷心不迷色。則數為五陰。若迷色不迷心。則數為十二入。若心色俱迷者。則數為十八界。如婆娑論。俱舍頌云。聚生門種族。是蘊處界義。愚根樂。有三。故說蘊處界(諸有為法和合是聚義。生長門是處義以能生長心心所法。種族。是界義。如一山中。有金銀銅鐵等名多界等補註十三卷十二紙)。

【記】有為和含是聚義者。是論釋頌。以明蘊義。次引經言。諸所有色。若過現未。若內外麤細。若劣勝遠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色蘊。由此聚義。蘊義得成是也。生長門是處義者。亦論文釋頌。以能生長心心所法一句。是論主釋詞。種族是界義下。亦是論文釋頌。又云。如是一身。或一相續有十八類。諸法種族。名十八界。今以等字該之。已上論文。釋前半頌也。而後半頌。論釋云。所化有情有三品故世尊為說蘊界處三門。或愚心所。總執為我。或唯愚色。或愚色心根有三。謂利中鈍。樂有三。謂樂略樂中。樂廣。如其次第。佛為說蘊處界三也。補註。神智師釋三大部。

【記】一色陰。有十四種。謂四大五根五塵。二受陰。領納所緣。名受。有六種。謂六觸因緣生六受。三想陰。能取所領之緣相。名想。有六種謂取所領六塵相。四行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行。有六種。謂於六想之後。各起善業不善業無動業也。五識陰。了別所緣之境。即六識也。以迷心偏重。故聖教開心為四。出法界次第。

【補】唯識論。以受對前五識。想對六識。行對七識。識對八識。今此不論。弗以唯識所解配合也。

【記】惑者。迷色偏重。故大聖開色為十。心但為二也。入以涉入為義。根塵相對有識生。識依根塵。識為能入。根塵是所入。今此十二。通從所入受名也。內六親。故屬內。為識所依。名入。亦名六根者。能生為義。有生識功也。一眼入。眼是四大造色體為十色共成。所謂四大四微。身根微。眼根微。二耳入。三鼻入。四舌入。均四大造色。體為十色共成。但各換一耳鼻舌根微也。五身入。但有九色所成。謂四大四微。身根微。六意入。除諸心數法。但取能知諸法心王也。外六疎。故屬外。識所游涉。名入。亦名六塵者。染污為義。色聲香味觸五入。可解。六法入。有二種。一者心法。除心王。但取相應諸心所法。二非心法。即過去未來色法。及心不相應諸行。三無為法。

【補】法入中無表色屬色。心數法屬心。不相應行非色非心。三無為。非三聚攝。故不屬內色。亦不屬外色也。

【記】惑者。色心俱迷。聖教俱開為十八也。界。以界別為義。十八法各有別體故。十二入。及前五識界可解。識。以了別為義。六意識界。謂前五生已。傳入意識。即以前五為能生。後意識為所生。此意前滅。次識續生。即前意識。生後意識。如是亦脫傳受根識之名。皆能生為根。所生為識。今專指所生為意識也。上明蘊處界所攝法。即小乘七十五法。如云內色。外色。無表色。即五根。六塵。十一種色法。心王。即前六識。心所法。明四十六。謂遍大地有十。受。想。思。觸。欲慧。命。作意。勝解。三摩地。此十通善通惡。徧一切心。勝解者。於理明了。三摩。云等持。離沉掉。曰等。專注不散。曰持。大善地有十。謂信。勤。捨。慚愧。無貪。無嗔不害。輕安。不放逸。此十。不通於惡。唯是善業。能通至無漏聖道故云大善地。捨者。遠離掉舉。大煩惱有六。謂癡。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舉。此六。依五六七識起。不通於善。唯是惡法。故云大煩惱也。大不善有二。謂無慚無愧。人因此二。則無惡不造。故云大不善也。小煩惱有十。謂忿覆慳嫉惱害恨諂誑憍。此十但依六識而起。故云小煩惱也。不定有八。謂悔眠尋伺貪嗔慢疑。此八通於善惡無記三性。故云不定法也。無記者。不善不惡。無所記錄也。麤念曰尋。細察曰伺。不相應。有十四。得非得眾同分。無想異熟。無想定。滅盡定。命根。生。住。異。滅。名。句。文也。此十四不與色法。心法。心所法。相應。故眾同分。眾人形狀相似也。無想果報。異世成熟。曰無相異熟。外道所修。曰無想定。聖教所修。受想心滅。曰滅盡定。依事立名。曰名。積字成句詮差別。曰句。為名句依。而能顯所表理。曰文。身。即字也。

【備】無為有三。天溪補遺。引俱舍頌云。此中空無礙。謂大虗空。無礙為性即虗空無為。頌曰。擇滅為離繫。隨繫事各別。隨三界繫不同。名事。離一繫故。得一擇滅。擇力所得滅。名擇滅。擇為斷智。推度令滅。故名擇滅。非擇滅者。頌云。畢竟礙當生。此二類不同。謂根塵缺緣及所證位。諸無知惑。不得續起。名礙當生。如緣一色時。於餘諸色。及餘四塵。得非擇滅為正緣色礙。餘色等當不生。故名礙當生。其餘法數廣解。

【註】觀身不淨。四念處一(六)云。一切色法。名之為身。內身。外身。內外身。己。名內身。眷屬。及他。名外身。若己若他。名內外身。此三種色。皆從前世不淨業生。則有五種不淨。謂生處。種子。相。性。究竟。

同类推荐
  •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经

    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交谊典品题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品题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雪关禅师语录

    雪关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正遗规

    养正遗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是一只小兵

    我是一只小兵

    相似不相同的王者农药,钟良穿越到异世的王者农药后,他发现自己竟然是一只小兵,拥有意识的他,又会引起一股怎样的风波呢……“小子,你竟然敢说我是你的孩子,吟...”虚无中,稚嫩的声音很是沉重。“额,你是暗影前辈?”钟良牙齿上下打颤道,他没想到暗影主宰如此庞大的身躯竟然拥有如此稚嫩的声音。……
  • 遥迢星河入梦来

    遥迢星河入梦来

    面前的这个人,如噩梦,如美梦,如一场春华秋实。温轶欢淡色的瞳孔浮动着不明显的水雾,声音冷静中参杂着忍耐的哽咽:“慕承,我活着对你来说算什么?”那一年,温家大小姐一纸诉状将司家大少爷告上法庭,足足判了四年刑,坐了四年的冤狱。“耻辱。”男人看着面前这张魂牵梦绕又憎恶至极的脸,冷漠的道:“你活着,代表着不堪和痛苦,是我一辈子都洗不干净的耻辱和痛苦。”温轶欢脸上的笑容娇俏而无谓,像极了一场春天里的花雨:“慕承,我要你亲手给我建造一座墓碑,双面环水,风景幽美,我葬在那里,至少不会太寂寞。”后来,温轶欢的墓碑不见了,有人说,她没死,有人说她死了,但在安城里,再也没有人看到过那个温柔美丽的女人了。
  • 女仙寻爱记

    女仙寻爱记

    “我来了,来赴你我前世的约定。你欢喜吗?”“哪来的登徒浪子?这般轻浮!我从未认识你。”“是我的错,我忘了告诉你上奈何桥之前服下保忆丹。即便你忘了我,我就是捆绑着你也要与你成亲,做这一世的夫妻,方不负前盟之约。”“你可以捆住我的手,绑住我的脚,你却管不了我的心,我就是不爱你。”现代社会,她是林晓芙,做雷厉风行不拘一格,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的bk集团掌舵者。为了Bk集团的利益,她可以无视爱与被爱。命运的龙卷风带她在另一个时空,无涯的原野荒漠里她只是一株餐风露宿的醉芙蓉。从朝到夕,她色彩斑斓地变幻着自己的美丽,却从未得到过赞美和欣怡赏。机缘巧合,她遇见了他,他点化了她,她成了逍遥自在的散仙,只求能遇上有缘人倾心相待一场,不枉此生。.不幸的是,她遇见了另一个他。她被收编入仙籍,枯燥无聊的岁月,她和两心相悦,为了不违背天庭法度,他们相约来生结一段尘缘。当他怀着满腔的爱意和幸福的回忆来践行承诺时,她不记得他了。这一世,她是万花国的公主百花羞。故事的结局注定是悲剧收场。这一世,她倾其所有却爱而不得。这一世,她是李唐王朝的安乐公主,天帝要罚她尝遍人生七苦,所有爱的人都死在眼前。
  • 天使小姐的非正常日常

    天使小姐的非正常日常

    【一个热血又不失日常搞笑的文章!】天堂日益衰微,天使们变的贪婪,腐朽,往日的荣耀被利益所腐化。伪装成一名流浪少女的位面守护天使被一名半机器人少女所收留,开始了自己漫长岁月中最幸福的三个月。但是这一切都被一场巨大的阴谋所席卷。广袤无垠的星辰大海,危机四伏的无数位面,天堂与地狱的交易,莫名其妙的路西法先生。在信仰与救赎的道路上她究竟该如何抉择?本文主要以热血、日常、轻松搞笑为主,其实这是一部恋爱小说的说233。
  • 走下神坛的日子

    走下神坛的日子

    网球王子的同人文!没错,都0202年了我还在网球王子……这是一篇关于那群网球少年们走上不同人生轨迹,无文笔,无智商,无逻辑,槽点多,适合茶余饭后当消遣看的文卑微新人写手,请多关照
  • 漫威世界中的死亡骑士

    漫威世界中的死亡骑士

    这是个自诩(强迫)为巫妖王继任者的小小的死亡骑士在漫威这个喜闻乐见(多灾多难)的宇宙之中,散布巫妖王的荣光的故事。除了作者是个纯正的人类(亡灵),并随身携带着一座恢宏的冰川堡垒(抽风系统)之外,这是个十分正经的漫威故事。
  • 花梦苑泠

    花梦苑泠

    身为可以颠覆世界的远古仙神,她被玉帝仇视,带着记忆轮回的她,下定决心复仇,却意外地遇见了他,红线,该如何牵引?
  • 等人的猫

    等人的猫

    来生,今生,我都不想在欠你什么!人生没有千年,所以我不要你的几世苦等!我要你如意幸福的生活着!傻瓜!没有你我怎么幸福?
  • 风花雪月乱春秋

    风花雪月乱春秋

    前世错,今生过,痴痴缠缠,应了她的言---魔鬼,他终是她的魔鬼。可那一句“月儿,梧桐花又开了!”,她终是落下泪来,他真是魔鬼吗?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