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2200000043

第43章

【註】此四屬定。六神通中。身如意足。藉茲而顯。又通因定生。亦可六通。因茲並發。

【記】身如意有三。謂能到。轉變。聖如意。能到復四。一身飛。如鳥無礙。二移遠令近。不往而到。三此沒彼出。四一念能至。轉變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多亦然。種種諸物。皆能轉變。外道輩轉變化。不過七日。佛及弟子轉變自在。無有久近也。聖如意者。外六塵中不可愛。不淨物。能觀令淨。可愛淨物。能觀令不淨也。六通因此發者。如意如上。天眼通者。眼得色界清淨色。自地及下地。六道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麤若細諸色。無不能照。此有二。一報得。二修得。五道中天眼從修得。非報得。以從常憶念種種光明得故。天耳通者。能聞一切聲。天聲。人聲。三惡道聲。云何修得天耳。常憶念種種聲故。宿命通者。本事常憶念。日月年歲。至胎中乃至過去一世。十百千萬億世。乃至大羅漢辟支。知八萬大劫。菩薩及佛。知無量劫也。他心通者。知他心。若有垢。若無垢。自觀心生住滅時。常憶念故得。復次觀他人喜相嗔相。怖畏相。見此相已。然後知心。是為他心智也。無漏通者。如來莊嚴。入一切佛境界經言。無漏者。謂離四漏。以不取彼四種漏故。名遠離諸(漏智)。

【註】四正勤是慧慧觀不勤。念處不成。反招散動。如風中燈。今修如意。如加密室。定慧均等。欲者希向慕樂。莊嚴彼法。言彼法者。謂念處境。言莊嚴者。修希向心。令法端美。凡所修立。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事必疎遺。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若無一心。觀法斷絕。進者。唯專觀理。使無間雜。無雜故精。無間故進。凡所修立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慧者。止觀法界次第。皆名思惟。思惟彼理。心不馳散。當知四法。是入定方便。出輔行七上(十二)析玄下(三十六)云。四觀神足。心所中慧。以覺察為義。(文)妙樂二(八)云。思是慧數(文)。

【記】謂第四乃五別境中慧。覺察為義。神。即神通。足。即是定。瑜伽論云。如有足者。能往能還。統紀言。法師敬雲。依俱舍論。述小乘入道五位。作析玄記二卷。以小乘明析空五位。乃析中之玄。名析玄記。

四五根。

四五根(信進念定慧)。

【註】輔行七上(十三)云。修前諸品。縱善萌微發。根猶未生。根未生故。萠善易壞。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此五法。皆名為根。(文)信者。信於諦理。能生一切無漏根力。禪定解脫。三昧等。然此信根。必依念處。若無信境。根何能生。

【記】此釋信也。於四念處諦理。深忍樂欲。如蜂搆蜜。如犢思乳。能如是深住淨信。便生一切無漏功德。經言。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也。

【註】進者。信諸法故。倍策精進。念者。但念正助之道。不令邪妄得入。定者。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善法中相應不散。慧者。念處之慧。為定所攝。以觀自照。不從他知。

【記】慧者。謂修如意後。慧得定攝。即能照理除妄。惟以不淨苦等觀法自照。更不從他異緣而別知也。

五五力。

五五力(同上根名)。

【註】前不入故。進修五力。令根增長。則能排障。同上根名者。輔行七上(十三)云。問。名同於根。何須更立。答。善根雖生。惡猶未破。復更修習。令根增長。是故此五。復受力名。根成惡破。故名為力。(文)釋籤一(九)云。信解品云。無有欺怠嗔恨怨言。欺為信障。怠為進障。嗔為念障。恨為定障。怨為慧障。若根增長。能破五障。故名為力(文)。

【記】此釋釋籤引經文以明五障也。欺則忽亂浮疑。不能深忍樂欲。故障信。怠則不能勇悍深造。故障進。嗔則不善心多。不能明記正助之道。故障念。恨則心神鬱結。不能泯然攝歸念處。故障定。怨則含毒事深。不能覺察諦理。故障慧也。

【註】信力信諦。不為邪外諸疑所動。

【記】諸疑雖多。不必障定。論障定者有三。一疑自者。自念諸根暗。鈍罪垢深重。非其人乎。作此自疑。定慧不發。二疑師者。彼人威儀相貌如是。自尚無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時即為障定。三疑法者。如世人多執本心。於所受法。不信敬受行。若生猶豫。法不染心。今此信根。增長有力。即不為所動也。

【備】三疑古今通病。教中謂。疑自者。當念先世善根何限。精勤懺悔以破之。疑師者。但遵其法。不論其人。如夜行。弊人持燈。不以人故廢其照。疑法者。佛無誑語。篤信力行可也。

【註】進力觀諦。心無間雜。本求道果。未證不休。念力持諦。破邊邪想。不令煩惱之所破壞。定力若成。能破欲界一切諸散。能於諸禪互無妨礙。不同單修根本之相。

【記】定力若成。不但破欲界散。亦不同上地單修之定。以於諸禪定。互無妨礙故。如輔行云。雖用欲界語法。不礙初禪支林。或住初禪覺觀之法。不礙二禪內淨。或住二禪與喜相應。不礙三禪樂受。或與四禪捨受相應。而能教化一切眾生。縱妨四禪。不妨諸定。妨。謂妨礙。礙。謂遮止。縱有因緣不入四禪。不妨一切禪定自在也。

【備】辨訛曰。諸禪互無妨礙。此止觀文。彼約圓意。今明藏教。當斟解之。

【註】慧力。能破一切邪外等慧。能破一切見愛等執。

六七覺。

六七覺支(念擇進喜輕安定捨)。

【註】修前不入。由定慧不調。故用七覺均調之。

【記】念勤。是慧。四足。是定。又得根力。成善破惡。未能入理者。由定慧不調。故以七覺均調之。

【註】覺。謂覺了。支。謂支分。法界次第中(十四)云。無學實覺。七事能到(文)。

【記】實覺者。如實覺慧也。法界云。一擇法覺。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虗偽法故。二精進覺。善能覺了不謬行無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故。三喜覺。心得法喜。覺了此喜。不依顛倒法生喜。住真法喜故。四除覺。斷除諸見煩惱時。覺了除諸虗偽。不損真正善根故。五捨覺。善能覺了所捨境。虗偽不實。永不追憶故。六定覺。發諸禪定。覺了諸禪虗偽。不生見愛妄想故。七念覺。善能覺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沉念。用擇進喜起之。若心浮念。用除捨定攝之。調和適中也。

【註】止觀七(九)云。心浮動時。以除覺除身口之麤。

【記】輕安。即除覺。亦名猗覺。乃猗任自在意。七覺乃入道之要。大論云。若離五蓋。專修七覺。不得入禪者。無有是處。

【註】以捨覺捨於觀智。以定心入禪。若心沉時。以精進擇喜起之。念。通緣兩處文。

【記】攝散策昏。不使偏落昏散。是念覺。前說定慧調勻。是用七覺所以。今是念覺當體。

【註】輔行七上(十三)云。定慧各三。各隨用一。得益便止。無假徧修。若全無益。方趣後品。念能通持定慧六分。是故念品通於兩處(文)。

【記】佛說教令修。如醫照方教服。着止微加一劑。不痊。方添後藥。前支未益。乃用次覺。法雖稟醫。行由自己。如得益便已。

七八正。

七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定正念正命)。

【記】正念。正定。是定。見。思惟。精進。是慧。唯語。業。命。通戒。又前七覺是分別。此八正道正行也。

【註】正。以不邪為義。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

【記】八正。亦名八聖道。出瑜伽論。

【註】正見。脩無漏十六行故。明見四諦。

【記】十六行解見五卷。

【註】正思惟。以正思惟。發動此觀。正語。以無漏智。除四邪命。常攝口業。住正語中。

【補】八犍度論曰。以邪命作口四惡行。名邪語邪命。以邪命作身三惡行。名邪業邪命。又五邪中。後四皆口業。不必專指貪求利養。凡掉戲等。皆屬邪命攝。俱舍言。觀象鬥等。佛亦立邪命中。邪受外境。虗延命故。

【備】辨訛曰。似不必指後四邪。以彼四種。大論名四邪業。故婆娑言。身口業中。若貪所起。皆名邪命。

【註】正業。以無漏智。除身邪命。住於清淨。正身業中。

【記】身邪現奇特等。

【註】正精進。勤修涅槃。善入正諦。正定。正住於理。決定不移。正念。心不動失。正直不忘。正命。以無漏智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見他得利。心不熱惱。而於己利。常知止足。住清淨正命。

【記】四種別在口業。五種通乎三業。

三結歸。

已上七科即是藏教生滅道諦。

【註】輔行一下(十一)云。菩提煩惱。更互相傾。故名生滅。

二通論四諦二。初論隨機施教勝劣不同。

然如前所列四諦名數。通下三教。但是隨教廣狹勝劣。生滅。無生。無量。無作。不同耳。故向下名數。更不再列。

【註】釋籤三(八)云。問。何故立四種四諦之殊。答。諦本無四。諦秪是理。理尚無一。云何有四。故知依如來藏同體權實。依大悲力。無緣誓願。物機所扣。不獲已而用。機宜不同。致法差降。從一實理。施出權理。權實二理。能詮教殊。故有四種差別教起。涅槃實後。暫用三權助圓。故須具用偏圓事理。故今引之。以顯成證。三偏一圓。界內。界外。各一事理。故成四種(文)。

【記】物機所扣者。釋上依大悲力無緣誓願。由眾生根器千差。如來聲教萬別。如言如來為眾生。隨機應量說也。從一實理等。解前。界內外各一事理者。藏事。通理。別事。圓理也。

【註】廣狹等者。以藏通造六。故狹。別圓造十。故廣。藏別不即。故劣。通圓談即。故勝。於廣狹境。各論勝劣。則成四種四諦。迷真有重輕。故論生滅無生。迷中有重輕。故論無量無作。不可作尋常迭論勝劣釋也。

【記】謂當以藏對通。別對圓。各論勝劣也。

【註】生滅。妙玄二(二十)云。迷真重故。從事受名。如前釋。

【記】前釋者。苦則三相遷移等。雖世出世。四皆變易也。

【註】無生。妙玄(二十)云。迷真輕故。從理得名。苦無逼迫相。集無和合相。道不二相。滅無生相。

【記】苦無逼迫者。謂五蘊皆空。豈有空能逼空。集無和合者。謂因果俱空。豈有因空與果空合。歷一切貪嗔癡亦如是。道不二者。謂無能治所治。空尚無一。云何有二。滅無生者。法本不生。今則不滅。不生不滅。名真無生。

【註】無量。妙玄云。迷中重故。從事得名。苦有無量相。十法界不同故。集有無量相。五住煩惱不同故。道有無量相。恒沙佛法不同故。滅有無量相。諸波羅密不同故(文)。

【記】苦無量者。謂一法界苦尚若干。況十法界。非二乘所知。謂地獄種種剝割燒煑剉切。不可稱計。況復餘界種種苦相。菩薩智眼。乃通達也。集無量者。謂無明塵沙見思諸惑若干。道無量者。謂析體拙巧。權實正助等。滅無量者。如是方便。能滅見思等。均是菩薩。乃能明了也。又即空。方便若干皆無若干。雖無若干。而分別若干。無謬無亂。又如是方便。能滅見思。如是方便。能滅塵沙無明。又三悉檀分別有若干。第一義悉檀無若干。雖無若干。從多為論。名為無量。

【註】無作。妙玄云。迷中輕故。從理得名。止觀一(三)云。陰入皆如。無苦可捨。無明塵勞即是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文)。

【記】無作者。皆實相不可思議。四念處釋無作四諦云。一念心具十界苦。名苦諦。具十界惑。名集諦。苦即涅槃。名滅諦。惑即菩提。名道諦。所謂即事而中。無思無念。無誰造作。名為無作。

二示二世麤妙因果有異二。初明因果差殊。

然四諦之中。分世出世。前二諦為世間因果。(苦果集因)後二諦為出世間因果(滅果道因)。

【註】釋籤三(八)云。苦集只是世間一切法。道滅只是出世一法。世出世法因果性殊。而因必趣果。因果類異。故使四殊(文)。

二明差殊所以。

問。何故世出世前果後因耶。答。聲聞根鈍。知苦斷集。慕果修因。是故然也。

【註】聲聞根鈍。苦為初門。支佛以集。菩薩以道。通菩薩以滅。別菩薩以界外道。圓菩薩以界外滅。

【記】註中補明四教所修初門。謂聲聞根鈍。約界內苦為初門。支佛以界內集。菩薩以界內道。此藏教三乘。修生滅諦分利鈍也。通修無生空理。故以界內滅。別修無量不思議事。故以界外道。圓修無作不思議理。故以界外滅也。

【註】慕果修因。且據凡位。若初果去。則云帶果行因。支佛不立分果。乃云望果行因。

【記】此揀明慕果修因句。唯約聲聞凡位說。

【註】四諦果前因後。此且一途。餘亦不定。

【記】不定如下示。

【記】籤云或說世諦。謂苦集。第一義。謂道滅。復有說世諦。謂苦集滅第一義。謂道。評者曰。四是世諦。亦第一義諦。如苦集是世諦。苦空無常集因緣生是第一義。滅是世諦者。佛說如城園林。是第一義者。盡止妙離。道是世諦者。佛說如筏如山如梯如樓。是第一義者。道如跡乘。若四諦盡第一義者。世諦說陰界入。第一義亦說陰界入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时光方得安好

    时光方得安好

    暗恋九年,女孩不断送着手中的情书,诉说着自己的心意,从不写下自己的名字,便以为男孩不知道是谁,她可以有恃无恐地表达自己对男孩的喜欢。熟知在女孩送出第一封情书的时候,男孩便知道是女孩了。九年时光,是男孩设下圈养计划的期限,也是圈养这个他喜欢的姑娘的一生
  • 发现龙帝快捕捉

    发现龙帝快捕捉

    世人传言,凤府的凤大小姐相貌丑陋,任性跋扈,凤二小姐美若天仙,温柔似水…凤璎闻言,呸了一口,呵呵!解了体内的毒,容貌重塑,她纤手一挥,顿时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 禅源诸诠集

    禅源诸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城边缘

    春城边缘

    这里的一切,开始的时候只为一位女生在寻找,生活里也在仅仅的生存在像是一个局里。一盘棋里,每一个都甘愿做一枚属于自己的棋子。 为了帮助失忆的她,有一个人动员了几乎可以动员的力量来为她寻找过去的她,无论是从前的现实还是寻找中的现实,他的付出也只为一个人。 人有无奈,也有天真。 关于他们的话题,这里世界可以给他们多少话,可以允许他们可以说多少话? 有时候,我们的所有很简单,简单的只是可以在字典里可以随便查寻的几个字。
  • 杨时诗话

    杨时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著名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世界著名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半明乌鸦

    半明乌鸦

    考古小白冷天钦开着自己的破桑塔纳正在准备回家的路上,却被闯红灯的水泥车撞飞!再次醒来,却莫名现身在一个大荆王朝的古人身上。为了活下去,为了找到祖先,为了寻找回家的路.....他开始了他的官场之路!大荆五年,江南河阳县突发大水,河阳县县令周成畏罪自杀.....冷天钦为了寻找身世的线索,自荐接下了此案......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冷天钦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竟然是燕云八骑(无涯道)的重要信物!刚登基的小皇帝,想要上位的太监,和为官中庸的姑丈,原来都在想如何利用自己.......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