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2200000053

第53章

二聖三。初標科列位。

次明聖位。亦分三。一見道。(初果)二修道。(二三果)三無學道(四果)。

【註】四教義云。通名聖者。聖。以正為義。捨凡性。入正性。

【記】四教義云。苦忍真明。捨凡性得入聖性。真智見理。斷於同類之因。故名聖也。

【註】初果見理破惑。名見道。二三果去重慮緣真。名修道。四果惑盡。名曰無學。文句八(四)云。研真斷惑名為學。真窮惑盡名曰無學(文)。

【記】此明四果三道之義也。初果名見道者。謂初果人破八十八使見惑。最初見真諦偏空之理。故云見道也。二三果名修道者。謂二三果人重起緣慮。緣前所見之真。斷諸欲界思惑盡。進斷上地之思。是乃帶果修因。故名修道也。四果名無學道者。謂四果之人斷除三界惑盡。於諸所作。更無可學。故名無學道也。文句下。證釋無學。謂正在空觀研真。以一切智斷惑。正云斷妄。妄。猶惑也。真與妄有所未窮。名之為學。即前三果也。若其所研之真已窮。所斷之惑已盡。於諸學事。更無可學。故名無學也。然此約當教以明學。若望後教。遠則遠矣。

【註】然初果位。從世第一後心。苦忍真明。(或云苦忍明發。即欲界苦諦下苦法忍也。明發。即苦法智也。謂真智明發也)於八諦下。發八忍八智。總十六心。有門以十五心名見道。為初果向。十六心是修道初果攝。析玄空門。以十六心名見道。為初果。二果去方屬修道。宗計不同。不須和會。今家雖多用有門。高麗師欲令易解。且準空門。註見道是初果也。

【記】此明初果對見之意也。初三句。明初果所從於諦。發十六心。而有二說。初謂苦忍真明者。即欲界苦諦下苦法忍也。次謂苦忍明發者。即欲界苦諦下苦法智也。然忍為因。智為果。此分忍智因果言之。謂世第一後心。真智明發也。

【備】辨訛曰。二果去方屬修道句。當知空有二宗。只諍在一剎那間。而空宗雖以十六心為見道。當知過此十六心仍屬修道。豈二果去屬修道耶。私謂。註解本同。惟二果去字面稍晦。故辨明之也。辨訛又曰。且准空門句。當知觀師一往約果。判云初果。乃是見道。二果已去。乃是修道。非准空門也。私謂。此判既與空門同。謂之準空亦可。

【註】八忍八智者。俱舍頌云。前十五見道。見未曾見故。世第一無間。即緣欲界苦。生無漏法忍。忍次生法智。次緣餘界苦。生類忍類智。緣集滅道諦。各生二亦然。

此明十五心見道。未曾見也。謂見道所見之理。名未曾見也。以從來不曾見。而今始見故也。若修道修見之理。則可謂見中曾見過也。言無間者。有二義。一者。以其剎那頃即入初果也。二者。唯繫緣于無漏真空之理。不令餘念間入。故云無間也。言忍次生智者。此十六心原在一時發起。有何次第。今言次者。以無次第中而論次第也。

【備】辨訛曰。各生二亦然。準論二字。應四字。以苦諦下。有法忍智二。類忍智二。集滅道三諦下。四種亦然。私謂。二四字面雖異。而意則同。十五心見道者。論釋言。苦法智忍為初。道類智忍為後。其中總十五剎那。皆見道所攝。見未見諦。故至第十六道類智時。無一諦理未見。今見如習曾見。故修道攝。此二句頌。本在後。下世第一無間等句頌。本在前。無間者。論云。從世第一善根無間。即緣欲界苦聖諦境。有無漏攝法智忍生。又云。此忍無間。即緣欲苦。有法智生。如是復於法智無間。緣餘界苦。有類智忍生。最初證法真理。名法智。此後境智與前相似。故得類名。緣餘三諦各四亦然。上皆論文。

世第一後心。任運緣於四諦。而生忍智。與前忍位中作意緣四諦不同。蓋十六心。雖一時頓發。然忍能斷惑。智能證理。亦必任運緣于四諦也。

【補】言忍因智果者。謂忍能斷惑。智能證理。由惑斷而理方顯。故忍為因。智為果也。亦名無礙者。即無間道。謂初果依八忍。能斷八諦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見惑之所間隔。名無間道。解脫道者。謂初果依八智。能證八諦下無為之理。此八智已離惑縛。名解脫道也出析玄記。

【備】苦法忍者。苦。謂欲界生死苦。法。即真如理。忍。即忍可。亦印證義也。謂於煖頂忍世第一中。因觀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後心。真如理顯。生無漏法忍。是名苦法忍。苦類忍者。色無色苦。是欲界流類。又觀上二界苦。是欲界流類。又觀上二界苦。亦生無漏法忍。名苦類忍。苦法智者。智。是能證真如之智。謂欲界生死之苦。真智明發。證真如之理。名苦法智。苦類智者。又觀上二界諦。真智明發。是欲界苦法智之流類。名苦類智。下集等三諦可知。出三藏法數。苦法忍者。以行人迴光返照。的向苦上研求落處。但見其空。無常無我。安有苦相可得。即將不可得理。忍可於心。故名苦法忍也。苦法智者。即以空觀研之既深。則真如之理自得現前明了。故名苦法智也。上界言類忍類智者。類者。比也。謂行人欲觀上界之苦。當須以欲界之苦法。比類而知也。

【註】七聖位。對三道四果及向。次第。超越。住果。勝進。委如妙玄四教義明。今圖示之。

【記】下詳辨四果位次名義。入道功能。今欲易明。故先以圖示之。

【記】此圖但略示其對位名義。若欲具知。當閱玄文四下。及四教義三。今略錄四教義文。以明之。如四教義云。七聖位者。一隨信行。二隨法行。三信解。四見得。五身證。六時解脫。七不時解脫。就此七聖位分為三道。所謂見道。修道。無學道也。一見道者。即是八正道見理。斷見諦惑。至十五心。如破石方便也。二修道者。即是七覺分。隨觀諦一。所斷思惟。如斷藕絲方便也。三無學道者。如前分別真智。見理既極。三界正使已盡。無惑可治。不須更學也。一明信行位者。即鈍根入見道名也。言鈍者。謂非自智熏。憑他生解故也。是在方便道。先雖有信。以未發真。不名為行。行。以進趣為義。從得苦忍真明。十五剎那進趣見真。名隨信行。乃至言是信行人見道。十五心。亦名八人地。八忍具足。智少一分。即是須陀洹向。亦名行中須陀洹也。二明法行位者。即利根入見道名也。言利者。自以智熏。見理斷結故也。本在方便道中。能自用觀智。觀四真諦法。但未發真。不名為行。因世第一法。發苦忍真明。十五剎那。進趣見真。故名法行。乃至云。但鈍根憑他生解。智少觀察。若利根以自智多。觀察為異耳。三明信解者。即信行入修道。轉名信解。鈍根憑他起信。進發真解。故名信解也。此信解人。證果有三。一證須陀洹果者。第十六道。比智相應即證也。若見使斷。略說三結盡。廣說八十八使盡。名須陀洹。受生死七返。終不至八生。二證斯陀含果者。有二種。一向。二果。一向者。從初果後心。更修十六諦觀。七覺支菩提行現前。即此世無漏。斷於煩惱。一品無礙。斷欲界煩惱一品。二品無礙。斷煩惱二品。乃至五品。皆是斯陀含向。亦名勝進須陀洹。約此說家家也。二果者。若斷六品盡。證欲界第六品解脫。即斯陀含果。三證阿那含者。亦二種。一向。二果。一向者。若斷欲界七八品。皆名阿那含向。亦名勝進斯陀含。約此說一種子也。二果者。以九無礙。斷欲界結。證第九解脫。即阿那含果。復次須陀洹。有三種。一行中須陀洹。即是須陀洹向。二住果。正是須陀洹果。三勝進。即是勝進須陀洹。亦名家家。即斯陀含向也。斯陀含。但二種。一住果。二勝進。勝進斯陀含。亦名一種子。阿那含。亦二種。一住果。二勝進。勝進者。進斷上五分結。即阿羅漢向也。阿羅漢。但一住果。若據毗曇超越得果者。謂凡夫時。斷欲界六品。乃至八品盡來。入見諦道。後發苦忍真明。十五心中。是第二果向。十六心。即證第二果也。若在凡夫時。先斷欲界第九品。乃至無所有處盡。後入見諦十五心。名阿那含行。第十六心。即證三果。此是超越人。不證前二果也。四明見得者。法行轉入修道。是名見得。是人在思惟道中。次第證三果。超越得二果。亦如信解中分別。但以利根。不藉聞法。不假眾具。自能見法得理為異也。五明身證者。還是信解見得二人。入思惟道。用無漏智。斷五下分結。故發四禪四無色定。即用共念處。修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入九次第定。三空定。事性兩障。先已斷盡。又斷非想事障。滅緣理心心數法。入滅盡定。得此定故。名身證阿那含也。所以者何。以入滅盡定。似涅槃法。安置身內。息三界一切勞務。身證受想滅。故名身證也。若約初果解身證者。但以先於凡夫用等智斷結。得四禪四無色定後。得見諦第十六心。證第三果。即修共念處。還從欲界而修背捨。勝處。一切處。入九次第定。成身證也。是阿那含乃有二種。一住果。但是那含。二帶果行向。即是勝進阿那含也。猶名那含行向故。即是羅漢向攝。故智論言。那含有十一種。五種正是阿那含。六種阿羅漢向攝。當知此身證阿那含。即是勝進阿那含。阿羅漢向攝。五種般那含。七種般那含。皆但有上流般。八種般那含。但有現般無色般也。如是阿毗曇。約信解見得分別而數。乃至有一萬二千九百六十種。廢說本旨。豈煩分別。六明時解脫羅漢。即信行鈍根。待時及眾緣具。方得解脫。名時解脫。而有五種不同。謂退法。思法。護法。住法。必勝進法也。彼得二智。謂盡智。無學智等見也。若用金剛三昧。於非想第九品惑盡。次一剎那。證非想第九解脫。成盡智。次一剎那。得無學智等見也。彼或時退。故不說得無生智。此五種羅漢是信種性。根鈍。因中修道。必假衣食。牀具。處所。說法。及人隨順。善根增進。不能一切時所欲進也。是五種羅漢。各有二種。不得滅盡定。是慧解脫。得滅盡定。是俱解脫。若不得滅盡定。是人因中偏修性念處觀。不修共念處觀。若得滅盡定者。是人因中修性念處觀。亦修共念處觀。若證果時。三明八解一時俱得。故名俱解脫也。七明不時解脫阿羅漢者。即是法行利根。名不動法羅漢也。言不時解脫者。不動法人。一向利根。因中修道。能一切時中。隋其所欲。進修善業。不待眾具。故名不時解脫。是人不為煩惱所動。故名不動。是不退義。成就三智故。謂盡智。無生智。無學智等見。能用重空三昧。擊聖善法。以定捨定。故言能擊也。

【補】是不動阿羅漢。亦有二種不同。一。不得滅盡定。名慧解脫。二。得滅盡定。即俱解脫。若聞佛說三藏教門。修緣念處。即發四辯。名無疑解脫。是名波羅蜜聲聞。能究竟具足一切阿羅漢功能也。問。時不時二人。利鈍不同。云何並得俱解脫耶。答。此簡鈍利明得有難易之殊。何關簡得與不得耶。此之七聖。名奠沙門。沙門有二種。一者直言沙門。即因也。二者。沙門那。即果也。沙門。有八十九。謂見諦八忍。思惟八十。一無礙也。沙門那。亦八十九。謂見諦八智。思惟八十。一解脫也。沙門那。復有二種。一有為果。八十九有為果也。二無為身。八十九無為果也。此二者約智斷而論也。約智德。明八十九有為果。約斷德。明八十九無為果也。

二斷惑階梯四。初預流果。

一須陀洹。此翻預流。此位斷三界八十八使見惑。見真諦故。名為見道。又名聖位。

【註】預流者。預入聖道法流。金剛云入流。或翻逆流。逆生死流也。析玄下(八)名抵債。不受三途業債故。

【記】此釋預流之義也。謂斷三界等者。約逆流而言。即四流中逆見流也。得果證者。約入流而言。即入八正道流也。故有二義。一者。生死流。須陀洹人。即逆此流。惟眾生順之也。二者。道流。須陀洹人。順入此流。眾生逆之。而未入也。析玄名抵債者。如羅漢先直取道。未遑償業。故名抵債。優婆塞戒經云。若負三寶物人。正事修道。欲求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者。則不須償也。不學道。應急償也。準此。則知見道聖人。了知業債本空。求其償處了不可得。故名抵債也。

【註】斷三界八十八使者。何故婆沙論云。二十八使見道斷。餘六十使修道斷耶。先達云。有二種根性。若等觀四諦者。見道斷八十使。若不等觀四諦者。見道中唯斷三界苦諦下二十八使。餘三諦下見。隨修道斷。乃是鈍根。

【記】此釋斷見惑有二種不同也。註中舉婆沙意為問者。以婆沙問云。何故波羅伽那。作如是說。八十八是見道。十是修道斷。彼作是答。二十八決定是見道斷。十是修道斷。六十不定者。於見道中而有差別。波羅伽那說次第故。說八十八使是見道斷。十是修道斷。是則註中乃舉其答意而為問端也。今又舉古明有二種根性為答者。即二種根性。以鈍根隨修道斷餘三諦下見惑。釋論意。以利根等觀四諦。釋今斷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文也。

【備】辨訛曰。先達言一節。據舊婆沙四十末九十八使。二十八使見道斷。十是修道斷。餘者。若凡夫修道斷。若內教弟子。是見道斷。又四卷言。二十八法定見道斷。六十不定。不定者。於見道中而有差別。既以凡夫對佛弟子說。則佛弟子於見道中。頓斷八十八使。修道斷餘六十也。舊婆沙指凡夫而說。信無疑矣。

二一來果。

二斯陀含。此云一來。此位斷欲界九品。思中斷前六品盡。後三品猶在。故更一來。

【註】此果斷欲界九品思惑前之六品。於初果之後此果之前。須論家家。今先明欲惑潤七番生死。次通示超次根性。後別釋家家之義。

同类推荐
  • 霞笺记

    霞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庸闲斋笔记

    庸闲斋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洲杂编

    凤洲杂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漱玉词

    漱玉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消摇墟经

    消摇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大医者

    大医者

    技能、药物、器具、毒素。这是一个充满了异能和道具的故事。新书《厨艺者》已经上传,喜欢美食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晕,这样也能赶上穿越潮流,不过还算老天待她不薄,让她一穿过来,就遇到帅哥,而且还是个大名鼎鼎的冰冥宫宫主,好吧,她命好,她认了,从此,开始了她在古代惊心动魄的生活……
  • 我只想安静地修仙

    我只想安静地修仙

    原来想要一口气写完的,没想到最后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一直在改,暂时放弃不了
  • 清初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毛评本2

    清初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毛评本2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批注,包括伏笔,情节,使之成为迄今最流行的定本《三国演义》。 全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外交、兵法、权谋、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尤其是书中描写的四十多次战争,场面波澜壮阔,鲜活生动,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军事知识和战争经验。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犹如在历史广阔的历史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 与你同行的甜蜜时光

    与你同行的甜蜜时光

    两个学霸偶遇,只不过一个是普通女孩儿,一个却是霸道总裁,普通女孩儿深深爱慕着总裁,可总裁却不屑于顾。但两人的梦想一致,两人一起工作,在女孩儿的努力下,最终总裁也深深的喜欢上了女孩儿,十分甜蜜,最终完成了梦想。
  • 女王独尊:王爷追妻有点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英雄学院之金眸

    我的英雄学院之金眸

    拥有与众不同的双眼,金色的眸子看上去有着魔力,这个问题小朋友真的是“乖巧无比”
  • 异空绽放的茉莉

    异空绽放的茉莉

    她,淡雅如茉莉,盈白如珠,幽香袭人。她,从二十一世纪穿过亿万光年来到了有他的年代,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冥冥中早有注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家人,遇上不止贪婪,还阴险、邪恶的二娘及妹妹,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未来?来!请您和我一起来见证她在异空绽放的光华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