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2200000078

第78章

【記】言教道證道者。能詮之教。為教道。以言說有次第故。所證之理。為證道。以真理無二故。別教三賢位中。未破無明。還須修證。修必次第修。證必次第證。故屬教道。一登初地。已破無明。親證真如。故屬證道。若接入圓亦分教證者。蓋圓教本無教證之別。設欲分之。則比別教之說可知。例謂。接入教道在六根清淨中。接入證道。即在初住。故云比說可知。

【註】又別圓接通。接聖不接賢。接真不接俗。若圓接別。接俗不接真。接賢不接聖。

【記】此料簡圓接通別。各有當接不接之殊也。且如通教三地四地已後。既得斷惑。故稱為聖。初地二地。全不斷惑。僅能稱賢。見尚不斷。安論被接。故云接聖不接賢也。前二地為俗。後七地為真。惟除佛地。前二既不被接。故曰接真不接俗也。別教前四十位。無明未破總名為俗。登地已後。分破無明。俱名為真言。接俗不接真者。真是證道同圓。故不須接。故其所接者。唯俗而已。俗即賢。真即聖也。別教亦有三根不同。上根。信住便能被接。中根十行方堪被接。下根。必待十向纔可被接。此則約教分齊。得受接義。故圓來接。而聖真位。則如初地。已破無明。已成真因。任運流入。何須更接。是故圓所不接也。

【註】又妙玄順能詮教。約教道邊。具明三接。止觀為成觀故。從所詮理。約證道邊。唯明一接。

【記】此明二部論接。三一不同也。止觀問。何以別接通。而不云接藏耶。答。由別教初修空假二觀。破真俗二諦惑盡。方聞中道。仍須修觀破無明八相作佛。此佛是果。仍須前觀為因。故言以別接通耳。輔行釋問意云。何獨接通。而不云接藏。何獨別接。而不云圓接。答意云。通須別接。以機別故。若初後不聞。全屬前二。若從初即聞。全屬後兩。復有一人。破二惑盡。至八地方聞中修觀。進破無明。得法身本。八相作佛。雖見中道。必借通教空假二觀。為前進之方便。亦必待別教之理接之方聞。今言別接者。應具二義。一別教。教鄰近故。二別理。理異真故。輔行又云。玄文以圓接通別者。分為教證。行位別故。今不云者。約證道故。但約觀故。釋籤云。若止觀中。為成理觀。但以界外理。接界內理。通別兩教。是明二理之交際。故明別接通耳。今玄文前六重。仍存教道。故有圓接通別二意。實道只因圓理接權。故釋今文應須教道。復以圓中接但中也。六重者。一藏。二通。三別接通。四圓接通。五別。六圓接別。止觀輔行會三。更有明不接藏。圓不接之文。須者檢詳可也。

【註】然圓頓止觀。亦明被接者。為知通塞。復以思議。顯不思議也。如輔行三(十七)。

【記】此點示圓頓止觀明接。另有一意。非可與前節同年語也。蓋此圓頓止觀。曾經法華開顯。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有何接與不接。以前之三教有隔礙取捨。今之法門。唯觀吾人一念之心。亡能所。絕對待。能所不二。理智一如。反觀山河大地。猶如大圓鏡智。以己心所。名之曰通。內心少有絲毫隔礙。名之為塞。故此法門不可思議。只此一念原具三千性相。百界千如。上與諸佛平等。下與眾生一如。如心亦復爾。如佛眾生然。故名不可思議也。又修止觀時。於真生著名塞。能達於中名通。真是界內權理。名可思議。中是界外實理。名不可思議也。輔行問。玄文云接非會義。今約法華。只應論會。何故論接。答。前後諸文。會義非一。今論修觀。亦可重述法華前教。以例行人通塞之相。論於教門有通塞相。故須明之。如此明接。未妨於會。況接在菩薩。與會不殊。又前後文處處皆明可思議等。但為顯於不思議故。前待後絕。次第應然。何須問言。不應論接。

三揀異藏通二。初問。

問。此藏通二教。同是三乘。同斷四住。止出三界。同證偏真。同行三百由旬。同入化城。何故分二。

二答二。初縱許。

答。誠如所問。

二裁奪二。初辨析同中有異。

然同而不同。所證雖同。大小巧拙永異。此之二教。是界內教。

二正釋異之所以二。初明藏教之拙。

藏是界內小拙。不通於大。故小。折色入空。故拙。此教三人。雖當教內有上中下異。望通三人。則一概鈍根。故須析破也。

【註】然藏通三乘。斷惑出界證理雖同。教行有異。大小。約小衍。巧拙。論體析。對界外方便等土。名界內教。以此二教化界內也。不通於大。故小。不能遠通常住故。析色入空者。外計鄰虗。不出斷常。今總觀色心生滅。非斷非常。對破外道。汝說非正。如止觀三(二十六)輔行三下(二十四)。

【記】此明藏通鈍者似同。利者碩異也。然藏教教是生滅。通教教是無生。藏教觀是析空。通教觀是體空。故云教行有異也。大小約小衍者。是轉釋教異。謂藏是小教。通是衍門。是為教之大小有異也。巧拙論體析者。是轉釋行異。謂藏人析色明空。通人體色明空。是為行之巧拙有異也。言對界外名界內教者。蓋四土言之。藏通二教。但化凡聖同居土六凡法界也。別圓二教。兼化方便實報寂光三土。四聖法界也。故知藏通對別圓界外教。而名界內教也。言不能遠通常住者。常住。乃大乘中道妙理。有五百由旬之遠。而藏乘界內之教既不能通。故是小也。析色入空一節。正明藏人觀行之拙。初二句。出外計。今總下。明藏行雖拙。亦能破邪。末二句。引證。如止觀破外鄰虗云。此塵為有為無。若有極微色。則有十方分。若無極微色。則無十方分。若析極微色不盡。則成常見有見。若析盡。則成斷見無見。此外道析色也。析心亦如是。若有若無。皆墮斷常也。三藏析法觀云。色若麤若細。總而觀之。無常無我。以色從無明生。無明不實。麤細皆假。假故。無常無性。即得入空。又介爾心起。必藉根塵。無一法不從緣生。從緣生者。皆悉無常。或言一念六十剎那。或言百億剎那。剎那不住。念念無常。乃至云是名析色觀意也。析名。本於外道。對破邪析。而名正析。何但外邪。應須正析。乃至圓教四門生著。亦須析破也。輔行釋云。方分者。無塵而已。有必是色。色必有方。方必有分。有十方分。次破其更析極微。析故則盡。若一塵可盡。諸塵皆可盡。若可盡者。如何和合而成於身。若不盡者。一塵是常。諸塵皆常。若是常者。身不應滅。故非佛法正析相也。析心亦爾。若一剎那心不可盡者。如何後剎那生。後剎那生。前心必滅。若永滅者。如何復有後心而生。故知剎那念念生滅。非斷非常。今三藏析法。亦先觀色。次觀心。觀色心時。但觀麤細無常無我。不須云盡及以不盡。謂從過去一念無明。而生諸行。復由至中陰時。我無明心。復與父母無明心合。生於色身。依報亦由共無明業同感。是故依正。莫不皆由無明而生。無明之體。從因緣有。故使造色。亦從因緣。當知因果。皆是無常。如何計之為盡不盡。觀心亦爾。過去剎那。感今剎那。況今剎那。復對外境因緣故有。是故念念皆悉無常。如是推時。何但識與色心無常。進推心念本來非有。乃見法性真如常住。然此析名。本於外道。今觀無常。亦名析者。已上俱是輔行之文。原是對破外道。汝析非正。

二明通教之巧二。初正明巧大。

通教。則界內大巧。大。謂大乘初門故。巧謂體色入空故。雖當教中三人。有上中下異。若望藏教。則一概為利。

【註】通後別圓。故是初門。了知諸法如幻如化。當體即空。

【記】此明通人之巧。故能為大乘之初門也。以其能了達諸法。如夢幻泡影。鏡像水月。竟無所得。當體全空。是故別圓藉此開導。

二兼容攝小二。初疑問。

問。教既大乘。何故有二乘之人。

【記】問意通教既稱大乘初門。其所被之機。必然自他雙利之大士。何以而有聲聞緣覺獨善之流耶。

二釋答。

答朱雀門中。何妨庶民出入。故人雖有小。教定是大。大乘兼小。漸引入實。豈不巧哉。

【註】天子南門。謂之朱雀。漸引入實。明佛意也。

【記】此以佛意釋明漸引入實。如云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之意。如止觀云。如朱雀門。天子所立。正通王事。不妨羣小出入。雖是小人終是天子門也。今摩訶衍。亦復如是。正為菩薩體法入空。雖有小乘。終名為大也。當知大乘教門有小人出入者。蓋在轉小成大也。漸引入實者。謂漸次接引。令其造詣入於圓實之地。是則雖小是大。故其通教二乘人之所修行。亦得名為巧度也。言天子南門謂之朱雀者。國王而曰天子。言非凡品也。以有覆護之德。仁育之恩。正如天之子也。故諺云。萬靈振護者。聖天子也。以所居之都。四方四門。各有其名。東曰青龍。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今舉正陽之南門。況通教大乘之初門。而有大小同出入也。

四結所屬文。

般若方等。部內共般若等。即此教也。

【註】釋籤四(十九)云。不同三藏四阿含等別有部帙。今以諸部方等諸般若中。但是三乘共行。即判屬通。(文)今文通指般若方等下但云共般若等。蓋方等彈斥。共義稍疎故。

【記】儀文云般若方等部內共般若等者。非是局指般若中三乘共聞者為共般若。意取方等般若二時部內。三乘共聞者俱名共般若耳。如輔行云。雖無別部共般若文。但取方等般若中。或一時。一會。一章。獨明共意。其流亦多。今觀此文。則知方等部內。亦有共般若者。即此教所屬之文也。註中引釋籤以證成。言不同三藏等者。以三藏之教。有四阿含等為部帙。今此通教無別部帙。是故於二時中三乘共聞者。判屬於通。而今不曰共方等。而曰共般若者。蓋方等重在彈斥。共義稍疎。而般若之空宗。正當教之妙旨。以是則曰共般若者。盡善也已。

三結。

略明通教竟。

【記】此句總結通教全文。言略明者。以通教前後融通。大小不壅。焉能盡剖其奧。亦不過略為消顯而已。

同类推荐
  • 卧游录

    卧游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听十大总裁讲故事

    听十大总裁讲故事

    叱咤风云的十位商业巨子,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成功?听这十位商业精英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们的奋斗故事,或许我们会受到启发,得到鼓舞,成为下一个成功者。
  • 愿你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

    愿你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

    他人的圣经,带你去不了天堂。这世上没有更好走的路,人生该走的弯路,你一步都少不了。愿你有傲骨,也有慈悲,有高跟鞋,也有跑鞋,这一路无论遭遇多少挫折和悲喜,永远生猛,永远期待,特别敢,又特别美。
  • 朝堂下的江湖

    朝堂下的江湖

    以唐朝为背景架空的故事,讲诉朝堂与江湖的权利斗争
  • 三世成神得良缘

    三世成神得良缘

    神界已灭,神路断绝,唯存仙道,仙可与日月同寿,可亿万年不朽,然日月终有灭时,亿万年终有尽时,那又何以长生?何以不死?看现代一平凡女子,偶得轮回法则碎片,历经三世开启成神之路,以一己之力修复神界,得以长生不死。别看简介这个样子,这其实是个宠文来着。
  • 无限透明的思念

    无限透明的思念

    林涵因不服气男友独断分手,而追往对方志愿上的大学,但在找寻男友的过程中,却发现与男友相似的学生会主席并不是男友段青阳。林涵进入了学生会,机缘巧合之下,林涵发现原来与自己前男友同名的另有其人。纠结错乱的感情之下,林涵在迷局之中渐渐发现蛛丝马迹,那些与前男友相似的点点滴滴,正在一步步与眼前的男生吻合,而当谜底即将揭晓的时候,林涵已经失去了那个最重要的人。自己的前男友原来就是一直与自己保持距离的卢时寒。
  • 桑歌

    桑歌

    在诗情画意的雨幕中初见。江南杨柳岸上,青瓦屋檐之下,层层细雨朦胧。彼时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歌姬,而你只是一个纨绔的闲散侯爷。雨中相遇,纠结一生。
  • 混元至尊

    混元至尊

    一个名叫郭健的大龄青年,在公司组织的郊游中,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灵魂穿越到了南宋时期。并复身在郭靖之子郭破虏的身上。来到南宋以后,又在无意之中得到了独孤求败留下的剑魔令,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修真之路。看他如何在地星的成长,修真界的成熟,仙界、神界的脱变。
  • 奥法之途

    奥法之途

    世间共存有七元素。上取其一,名为以太。下取其六,演化万物。夏云机缘巧合的获得了元素之灵的垂青。但是,本应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夏岚却是一名实打实的弱者。“克里斯,人的天赋是有极限的,我从这短暂的一生中学到了,人越是依赖于自身的天赋,反而越容易陷入对于人生的困境,无法前进。除非超越人类。”“你要做什么夏云。”“我不做人啦,克里斯。”
  • 飞吧红蜻蜓啊

    飞吧红蜻蜓啊

    原本出生在一个豪门家庭,却又因总总原因被送进孤儿院,在一次被领养后,在他最美的年华遇见属于他自己的小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