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2200000087

第87章

二依次釋成二。初明凡二。初外凡三。初牒徵。

初五品位者。

二釋義五。初隨喜品二。初標。

一隨喜品。

二釋二。初正行二。初引經。

經云。若聞是經。而不毀訾。起隨喜心。

【註】文句(八)云。隨順事理。無二無別。喜。是慶己慶人。(文)妙樂(十三)云。事理祇是權實異名。了此權實。即非權實。故無二無別。即隨順開權顯實之事理也。言己人者。理有事故。故能慶人。事有理故。故能自慶。又不二而二。故慶己他。二而不二。了非己他。

【補】此引經文證明隨喜之名也。言若聞是經者。即圓聞迹門開權顯實。本門開迹顯本深奧之法也。而不毀訾者。離誹謗過。起圓信也。起隨喜心者。即妙悟圓理。該羅萬行。所謂具縛凡夫。能知如來秘密之藏。為世間之初依也。註中先引文句。是正釋。次引妙樂。是轉釋。會義云。理者。現前一念心之本性。即是法界實相之體。非本非迹。名為理本。非權非實。名為實理。事者。如來久遠證此妙理。故名為本。從本垂迹。非生現生。非滅現滅等。皆名為事。如此信解。無二無別。名隨如來證此現前一念實相。本迹權實。不可思議。我及眾生。同此心性。亦當得之。故於己人。深信隨喜。故云慶己慶人。慶己。有智慧。慶人。有慈悲也。節義引法華解云。或說己事。或說他事。佛界為己事。九界為他事。然事即理。其理本具九界之事故喜。九界在事之人皆即佛界。為慶人。我今雖解。猶與眾生同在九界之事。然九界全是佛界之理。故自慶。又實有權故。能化他為慶人。權即實故。己即佛身為自慶。對句記內。慶己有智慧。慶人有慈悲句。甚清。

【註】妙玄五(二)云。若人宿植深厚。或值善知識。或從經卷。圓聞妙理。謂一法一切法。(假)一切法一法。(空)非一非一切。(中)不可思議。起圓信解。一心中具十法界。如一微塵。有大千經卷。欲開此心。而修圓行。圓行者。一行一切行。謂十法成乘。十心成就。其心念念悉與諸波羅密相應。是名圓教初隨喜品(文)。

【記】此引妙玄似就學人行邊。以釋隨喜也。言宿植深厚者。乃深厚之善根也。顯前四時之善根。不名深厚。唯聞法華。下一乘圓種為深厚。如在大通佛時下種已來。中間或有所得。或無所得等。為宿植深厚也。宿植。是內因。知識。即僧。經卷。即法。此二為外緣。古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是人內因既成。外緣又具。故得圓聞妙理也。然則圓聞何等妙理。謂即空而假。即假而空。空假兩非。雙遮二邊。既其雙遮。必也雙照。遮不在前。照不在後。遮照同在一時。不可心思言議。是為圓妙諦理。乃其所聞也。聞已深忍樂欲。起圓信心。信已。起圓妙解。解得根塵相對。一念心中。具足十法界。如一微塵中。具大千經卷。如華嚴性品云。佛子譬如有一經。如大千界。時有人見此經卷在一塵內。即以方便。破塵出經。以譬如來智慧具足。在於眾生身中。為惑所覆。不覺不知。如來觀已而言。云何如來在於身中。而不覺知。我尚教彼覺悟聖道。見如來性是也。然要實其所解。必須剖塵出經。故當開此心。而修圓行。所謂一行一切行。即十法成乘。十心成就。如玄文云。略言為十。謂識一念平等具足。不可思議。傷己昏沉。慈及一切。又知此心。常寂常照。用寂照心。遍破諸法即空假中。又識一心諸心。若通若塞。能於此心具足道品。向菩提路。又解此心正助之法。又識己心及凡聖心。又安心不動不墮。不退不散。雖識一心無量功德。不生染著。如是十心成就已。念念與諸波羅密相應。是為圓行一行一切行也。能如是聞信解行。是為圓隨喜品位。

【備】有師標云。諸波羅密相應者。即究竟所歸處。以觀行中雖未顯發。已伏五住。任運與彼相應。如義例云。實心緣實境。實緣次第生。實實迭相注。自然入實理。此偈為觀行之髓。當精研之。

二徵釋二。初徵詰。

問。隨喜何法。

二答釋三。初總答。

答。妙法。

二別釋二。初約所隨立妙解二。初直明心法三。初示心體。

妙法者。即是心也。

【註】妙法即是心者。指要鈔上(四)云。今家釋經題法字。約此三法。各具三千。互具互融。方名妙法。然雖諸法。彼彼各具。若為觀體。必須的指心法三千。起信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

【記】經題。指法華三法。即心佛眾生是也。的指心法者。妙玄云。眾生法太廣。佛法太高。於初心為難。但自觀己心。則易也。

【備】起信下。證法是心。然賢首疏以生滅。不生滅和合為眾生心。今家引以證法的指眾生生滅心。以生滅即不生滅也。

二示體德。

妙心體具。

【註】妙心體具者。止觀五(十三)云。一心具十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十法界具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此三千法。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三千具足。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後。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後。輔行五中(七)云。言無心而已者。顯心不無。言介爾者。謂剎那心。無間相續。未曾斷絕。纔一剎那。三千具足。若具三千。即具三德。又介爾者。介者。弱也。謂細念也。但異無心。三千具足(文)。

【記】此明心體具足眾德也。言妙心體具者。以根塵相對。一念心起。於十界中必屬一界。即具百界千法。假實國土。於一念中悉皆備足。由理具故。方有事造。故云體具也。三千諸法。即五陰世間一千。國土世間一千。有情世間一千也。謂剎那下。此剎那心。如燈焰焰。似水滔滔。曾無有間。遞相接續。自有識來。至於今日。未曾斷絕也。

【補】百界千如等。輔行廣明。所以論十如十界三世間者。以不談三諦。顯理不盡。不明十界。攝事不周。若非十如。因果不具。無三世間。依正不備故也。

【備】止觀九問。一念具十法界。為作念具。為任運具。答。法性自爾。非所作成。如一微塵。具十方分。妙宗云。所言心性具一切法造一切法者。實無能具所具。能造所造。即心是法。即法是心。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皆當處全心是性。是故今觀若依若正。乃法界心。觀法界境。生於法界依正色心。是為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觀唯境也。問。未起一念時。三千法門在於何處。答。此因就法明具。故約一念論。趣舉一念。皆具一切。若論三千法體。亘古亘今。本自如如。初未嘗以一念有無。而三千法為之增損。如即漚示海。豈以漚之起滅。而謂海之有無也。私謂。無明未破。起信謂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是念未起時。正屬無記無明。以念細不覺。非離念也。此無記與念起。是對待法。宗門下亦稱為光塌塌地。弗悞認為清淨真如。常住真心也。故止觀中四運以推破之。識得無記是無明細念。三千有無。不待言而自明矣。問。古德言。住地無明即是諸佛不動智。此又如何。答。若了得念起念滅。殺盜淫業悉是諸佛不動智。何說不通。若認無記為真如。錯悞不少。旦了得淫殺等。是不動智。正須調心徹證。以期一生登住。所謂行解相應。名之曰祖。若恃乾慧斷不敵業力也。慎之思之。

三立喻明。

如如意珠。

【註】如如意珠。止觀五(十七)云。如如意珠。天上勝寶。狀如芥粟。有大功能。淨妙五欲。七寶琳琅。非內畜非外入。不謀前後。不擇多少。不作麤妙。稱意豐儉。降雨穰穰不添不盡。蓋是色法。尚能如此。況心神靈妙。甯不具一切法耶。(文)記中表法。約理解釋。須者尋之。

【記】此節從喻約義以發明也。止觀正約事釋。記中又約理釋。記。即輔行。此是略指。今具記之。輔行云。今珠義者。第一義天。天然理體。即勝寶也。性無雜染名淨。無非佛法。名妙。在一剎那。故言芥粟。珠中所雨。不增人欲。生一切願。從希須邊。故名為欲。又理為四弘所緣之境。故名希須。能滿自他菩提妙果。名大功能。七寶者。金銀等寶。不出七故。即譬無作道品。寶炬陀羅尼也。真寶名琳。似寶名琅。真似二寶。皆生於珠。即正助二門。不出於理。非自性故。非內畜。非他性故。非外入。既無自他。亦無共離。從不謀去。有化他用。非縱故。不謀前後。非橫故。不擇多少。任運施為。名不謀。稱機設逗。名不擇。雖五味不同。而秘密不定。故縱而不縱。雖諸教不同。而適時增減。故非多非少。若機若應。並非權非實。故不作麤妙。觸緣斯現。故稱豐儉。多名為豐。少名為儉。益物不窮。故降雨穰穰。穰穰即福也。乃至依正。珠亦雨之。非本無今有。故不添。非本有今無。故不盡。若自若他。皆不出三諦。乃至單銷譬事。意則可見。故直對理。以明體用。珠是色法。世福所感。尚能如是。況復心神不思議境乎。

二生佛會同。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註】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者。釋籤二云。當知三法。即是不思議廣大法界。應了此理。具足佛法及眾生法。雖復具足。心性冥妙。不一不多。又眾生及佛。不出于心。故無差別。名心法妙。是故結歸三無差別。方名為妙。十義書云。以我一念心法。及一切眾生。十方諸佛。各各論於事造。人人說於理具。而皆互具互攝。方名三無差別。又指要云。是則三法各具二造。方無差別。

【記】此釋三法無差之義。釋籤初句。直示三法即理。應了下。勸了理具不一不多。謂理具生佛。故不一。心性冥妙。故不多。介爾三千。故不一。三千只是一心。故不多。具足佛法。故不一。不離一念。故不多。言心性冥妙者。隨緣不變。名性。即事之理也。不變隨緣。曰心。即理之事也。無諦無形。體一互融。故曰冥妙。以不一故。三法歷然。以不多故。三無差別。又眾生下。約三無差別以明玄文結妙。天台三大部。以三法各有所用。如玄文。多用眾生法妙。文句。多用佛法妙。止觀。多用心法妙。各有妙義列然。以三無差別一句。是結歸三妙。亦可名佛法妙。眾生法妙。心法妙。無不可也。上至諸佛常樂我淨。下至眾生惑業苦道。總不出我現前介爾一心。故但名心法。尚未結妙。須明三無差別。方名為妙。十義書下。引二造義釋。謂心法有理事二造。生法佛法。亦各有理事二造。而心法二造具生佛。生佛攝入心法中。佛法二造具生心。生心攝入佛法中。生法二造具心佛。心佛攝入生法中。而心佛眾生互相攝具。方得名為三無差別也。指要下。引結三法各論具二造。眾生約三世變造論事造。而諸佛約變化所造論事造。三世變造。是九界實造。聖人變化。是佛界權造。別行玄記云。經文先示心造一切。便以此心而例於佛。示佛權造。同心實造。次復以佛而例於生。示眾生實造。同佛權造。權實雖殊。因果暫異。三皆能造一切世間。故得結云方無差別。如輔行云。心造有二種。一約理造。即是具。二約事造。即是變。變造不出三世。三世又三。一過造於現。過現造當。如無始來。及以現在。乃至造于盡未來際。一切諸業。不出十界。百界千如。三千世間。二現造於現即是現在同業所感逐境心變。名之為造。以心有故。一切皆有。以心空故。一切皆空。如世一官。所見不同。是畏是愛。是親是冤。三者聖人變化所造。亦令眾生變心所現。並由理具。力有事用。約心既有二種。經以心例於佛。佛例於生。故言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也。

【補】指要鈔詳解問。緣生事造。其相易知。理具三千。其相云何。答。理無所存。徧在於事。即此諸法。是理具之相。若爾。以何為事造耶。答。事亦不出此。若爾。二造奚分。答。只一十界。據心而分事理之殊。以由此心有起有具故也。

【備】十義書。四明所造。金光明玄。有十種三法。大師皆以三觀明之。有廣略二本。失其略本。後之釋者紛紛。皆不約觀。故四明立十種義。以難昭慶講主。故名十義書也。

二約能隨立妙行三。初標即境即觀。

此心即空即假即中。

【註】此心即空假中。拾遺記下(八)云。三觀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三諦故。言即空者。非即偏空。乃觀一念即圓空也。此空能破三諦相著。故云一空一切空。(三觀。悉彰破相之用也)言即假者。非即偏假。乃觀一念即妙假也。此假能立三諦之法。故云一假一切假。(三觀。悉彰立法之功也)言即中者。非即但中。蓋指一念即具德中。此中能妙三諦之法。故云一中一切中(三觀。悉是絕待之體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冥灵湮灭系统

    冥灵湮灭系统

    末日到来,冥族少年觉醒冥之子体质,获得冥灵湮灭子系统。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人生巅峰,当上冥神。获得冥灵湮灭神系统…………
  • Hypixel玩家见闻

    Hypixel玩家见闻

    《我的世界》一个服务器“Hypixel”的玩家见闻,全文以第一视角来叙述,全文为真实事件。
  • 铠甲勇士之皇者传奇

    铠甲勇士之皇者传奇

    一个身世朴朔迷离的青年突然来到了铠甲勇士的世界,并得到了帝皇铠甲的至高传承,面对穷凶极恶的异能兽他的选择又是什么呢?PS:因为之前有别人建议我创群,所以试着创了一个愿意加的就加一下吧不愿意也无所谓,群号是387440489
  • 多年后还是喜欢你

    多年后还是喜欢你

    唐时爱最痛恨的,是高中时自己的懦弱,没能开口对心中的那个男孩说一句我喜欢你。多年后的唐时爱以为自己已经忘记当初那个目光干净清澈的男孩,直到一次相亲,一场重逢……她狼狈地出现在他面前,他一如既往优雅矜贵原以为是结束,没想到却是开始,平静的心开始泛起微澜……当他站在她面前,单膝跪地求婚时,唐时爱才明白,那不是忘记,是她深深地把他藏在心底,不触则已,一触刻骨铭心。
  • 穿成贵女奔山村

    穿成贵女奔山村

    在丞相府长大的文欣,嫁给了刚被皇上重用的大将军郑凯,却不想他们的婚姻,掺杂了太多因素,使得皇上恼羞成怒,出手对付文家,随着丞相暴亡,文家离京,文欣也跟郑凯和离。文欣去了一个偏僻的山村,想要安安静静,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可她不知道,青梅竹马在关注他,前夫在关注他,皇上在关注他,穿越过来,就注定不会安静平淡的过下去,文欣该何去何从……
  • 星海剑帝

    星海剑帝

    他的梦想只在那无边星海,成为那掌控星海的强者。是以,一切天才都没有被他放在眼里,一切天才都被他狠狠踩在脚下。我看见,我征服……
  • 核潜艇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核潜艇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 杀手穿越:废物小小姐

    杀手穿越:废物小小姐

    她。。。。黑白两道中人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杀手;然而,为了当个“正常人”背叛了杀手门,以至于红颜薄命,香消玉殒。一朝穿越,成为侯府中家人疼爱的小小姐,为了弥补上世的遗憾,她决定低调人生,只想好好呵护家人,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废物小小姐。。。。然而,当风起云涌之时,她当真是废物??
  • 英雄联盟之埋没王者

    英雄联盟之埋没王者

    杨晨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但由于自己的家庭状况放弃了自己的电竞梦,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重新拾起了电竞的梦像,一路披荆斩棘,登上电竞王座。
  • 情深不及久伴

    情深不及久伴

    十多年的相识,十多年的相依。那个少年牵过她的手,可他们之间却横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小树林里,他目光深邃地望着她。却在一转身,成为了全市皆知的情场浪子。她的订婚,引来了他的怒火,他捻熄了香烟,一步步地向着她靠近。可,秘密还未揭开,她就变成了‘已死’之人。再见面时,少年变得更帅,她与他,物是人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