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900000002

第2章

将欲释经四门分别。第一总详诸教。第二别断此经。第三传译根由。第四依文判释。初总详诸教意者。教门虽则无量且谈两义以示未闻。言两义。一者于三学门戒学居首。以能建立定慧义故。故瑜伽论释三学云。建立定义故智所依故最胜义故。遗教经云。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律序云。如是正法堂七觉意庄严禁戒为阶陛。贤圣之所行并其义也。二者七圣财门戒居第二者。以信出家受行禁戒。故于信后以辨戒财。信戒既圆堪正闻法。后由舍施用庄严心故。复次明闻之与舍以此资备引发思修。思修合说总名为慧。慧必断恶惭愧助成。此七圣财由资善法王贼不夺水火无侵。财中之胜故以名矣。问闻慧别说思修合论其义何也。答闻必从他思修自起。用分二相开合不同。此则略详教之总意。若戒学不立则二学无依。七财有阙则六珍亦失。是故要须先学戒财以备功德也。第二别断此经者。四门分别。一教所为机。二说听功益。三藏乘所摄。四宗体不同。第一教所为机者。若望通论戒经但为大僧大尼。大僧尼中普为三乘及人天行。以戒正感人天乐果。是故律云。持戒生二道天上及人中。破戒堕二道地狱畜生中。于三乘中二乘必因戒学满足方修定慧。大乘三聚律仪是一。故华严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涅槃经说。菩萨护持突吉罗罪如护浮囊。故知通为五乘人也。若其局据缘起辨者。说戒揵度云。尔时世尊在闲静处思惟作是念。我与诸比丘结戒说波罗提木叉。中有信心新受戒比丘未得闻戒。彼不能知云何学戒。我今宁可听诸比丘集在一处说波罗提木叉戒。尔时世尊从静处出。遂以此缘集诸比丘制令半月和合同说。广如律辨。第二说听功益者。先明说益略有二义。一者如亲见佛。故戒经云。莫谓我涅槃净行者无护。我今说戒经(一卷戒本)。亦善说毗尼(大调伏藏)。我虽般涅槃当观如世尊。经云当知此则是汝大师。意亦同也。二者因之断惑。即戒经云。七佛为世尊灭除诸结使说是七戒经。诸缚得解脱已入于涅槃诸戏永灭尽。尊行大仙说圣贤称誉戒弟子之所行入寂灭涅槃。二者明其听益亦略有二义。一者识相护持。如戒文云。欲除四弃法乃至众集听我说。二者得胜利乐。如云能得三种乐及戒净有智慧便得第一道等。若准瑜伽第二十二具戒士夫应知有十功德胜利。一者由自观察戒清净故便得无悔。无悔故欢欢故生喜。喜故身安安故受乐。乐故心定定故能如实见。如实见故能厌厌故离染。离染故证得解脱。自知能于无余依界得般涅槃。二者于临终时知往善趣。由无悔恨名贤善死。三者遍诸方域妙善称誉声硕普闻。四者寝安寤安远离一切身心契恼。五者若寝若悟诸天保护。六者于凶暴人不虑其恶。七者怨仇恶友虽得其隙亦常保护。八者魍魉鬼神虽得其便而常保护。九者法无艰难从他获得种种利养国王大臣恭敬尊重。十者所愿皆遂。若欲愿生刹帝利或婆罗门大族家或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即随所愿。若复愿乐入四静虑现法乐住。若复愿乐入无色定。若复愿乐究竟涅槃悉得随愿。今戒文中名誉利养即当第三及当第九。生天即当第二第十。得第一道即当第一及是第十。所余胜利略而不论。律中十利谓摄僧等恐繁不叙。第三藏乘所摄。于三藏中毗奈耶摄三乘之中既皆共学通三乘摄。以律仪戒三聚摄故。第四宗体不同者。先宗后体。且明宗者此经全收律藏为宗。不同法华涅槃等经一藏之中曲别分宗。是故此以善说毗奈耶以之为宗。言善说者谓佛善说。简诸外道以不善说制鸡戒等。毗奈耶者翻为调伏。世亲摄论第一卷云。调者和御伏者制灭。调和控御身语七恶。制伏除灭诸恶行故。次辨体者瑜伽八十一云。谓契经体略有二种。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今此经文所诠之义其唯五篇。准僧祇律名为五篇。上代相承共传此名。若依四分名为五犯。必招苦罚名之为犯。亦名五犯聚。一一篇内各集多犯故名犯聚。或名五种制。制有二义。一由佛语称法而制。二由自行能有制防。且五篇者。一大僧四波罗夷尼八波罗夷合为初篇。二大僧十三僧残尼十七僧残合为第二篇。三大僧三十尼萨耆波逸提及九十波逸提合一百二十。戒尼三十尼萨耆波逸提及一百七十八波逸提合二百八戒。僧尼总计三百二十八戒为第三篇。四大僧四波罗提提舍尼比丘尼八波罗提提舍尼合为第四篇。五大僧百众学及七灭诤尼但百众学亦或有七灭诤合为第五篇。总计大僧有二百五十戒。尼除七灭诤合三百四十一。若并七灭即当三百四十八戒。并是正宗所诠义体。其二不定防过由绪。未有正罪故不入篇。至文当释。第三传译根由者。昔汉明帝永平十年迦叶摩腾游化此土。度人出家与剃发。已披着缦条唯受三归五戒。至汉灵帝凡一百年。僧数不满不得受具。灵帝已后北天竺有五沙门。创与此方五人授戒。支法领口诵戒本一卷。今时古戒本是也。后至曹魏嘉平二年复得梵僧十人重受具戒。此即大僧受戒缘也。汉末魏初复有东天竺尼与尼受戒。又至宗文帝时师子国尼铁索罗等又与重受。自尔已来方有戒法相传。至秦姚兴谥文桓帝。皇初三年殿前设无遮大会。帝问得戒有何证验。遂有智严法师请往西国。问得戒事。至北天竺遇问罗汉。罗汉云我之小圣不委得戒。汝且住此吾今为汝往问弥勒。于是入定升天为问弥勒。弥勒答云。振旦僧尼得戒遂与金花一尺影现以为证验。罗汉得已转授智严。智严来日迦毗罗神送至此土。文帝殿前先有金花。太史占之云。佛法来未盈一月。智严来至。来至之日证验事毕金花还灭。又至姚秦有于填三藏佛驮耶舍译四分大律并重校古戒本。方于经首加以归敬。后有晋国沙门支法领。从于填来达秦国。并重校定。又至元魏世。惠光律师删改其本亦存归敬。依齐世法愿律师谨勘大律又生一本。除其归敬。扶昔汉世古本故也。今存归敬又依大律。庶使义周缘释相彰。冀诸讽诵者不损其功耳。此即略明传译义讫。第四依文判释者。于此经中总开三分。一赞德同修分。二开宗审察分。三结示回求分。就赞德同修分中分二。初偈赞戒德。次和合同修。就偈赞中十二行偈分之为四。初之一偈敬传真法。二有四偈示以听仪。三有五偈损益殊分。四有二偈明其胜德。先释初偈敬传真法者。三宝可敬法必堪传。是故文言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者设敬也。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者传真法也。礼有三品稽首最尊。故俱舍云。稽首接足故称敬礼。所敬之境即是诸佛及以法僧。先敬三宝用标嘉瑞。为传正法令无灾障故。成实论云三宝最吉祥故我今初列。今演毗尼法者。毗尼即是调伏灭恶。故无性摄论第七卷云。或一切善能灭众恶成大涅槃。灭除生死名毗奈耶。今此戒经正治恶行远得涅槃名毗尼法。令正法久住者。正法有二。一教二证。半月宣传教法久住。依而得证证法久住。次释四偈示以听仪者。文分为三。一赞德以示。二举名以示。三引证以示。此三示中各敕听仪。先释初文。赞此戒经有广贵德。广故如海无涯如明了论。第三羯磨竟时四万二千功德福河顿至身中教广也。贵故如宝以其戒是七圣财数七圣财者。一信二戒三闻四舍五慧六惭七愧。如开发中已辨。护令不失故云欲护也。众集听我说者敕以听仪。谓须和合不许别众。不来与欲故云众集。下当广释。第二举名以示者。略举二篇及第三少分。初篇永傧故云四弃(此罪须除)。残依僧忏故曰僧残(此恶须灭)。犯堕舍财故曰舍堕(此犯须障障谓遮障也)。此之三篇作法稍难是故偏举。余遂略之。敕听同前。第三引证以示者。谓引过现七佛同说。一毗婆尸。二式弃。三毗舍浮。四狗留孙。五狗那含牟尼。六迦叶。七释迦文。七佛略戒如下经文。释迦广教如正宗辨。广之与略文虽有异事意不殊。故云为我说是事也。我今欲善说者诵文不坠。诸贤咸共听者听法之仪咸集和合也。次释五偈损益殊分者文分为二。初有三偈。显持即得最胜生道若破便失斯益。次有两偈。若持即得决定胜道。若破便失斯益。先释前文又分为二。初之两偈显得胜生及得定生。次有一偈显破戒死必怀忧惧。前文分二。初明喻合次举益劝。喻中约事如人毁足。合中约法合于毁戒。次举益劝。若天若人皆是胜生。于五趣中此最胜。故就中分别。欲界人天单名胜生。色无色天名为胜生亦名定生。如文易解。次释一偈破戒死者。喻中约事忧悔昔时辖轴不罕。合中约法合于先时毁破禁戒。若毁重戒喻同折轴。若毁轻戒喻同失辖。于临终时崄趣相现方怀恐惧。故涅槃十一云。何等名为破戒死。毁犯去来现在诸佛所制禁戒是名破戒死。次释两偈决定胜道有违有顺。初偈为显圣道加行。次偈为显圣道自体。圣道断惑决定不可还为凡夫故名决定胜道也。先释初偈喻中约事镜观好丑。合中约法合说戒相以晓全毁。全即生喜喜故身安安故受乐乐故得定。即是顺于圣道加行。毁即生忧忧故发生身心热恼正违圣道也。次释圣道体者喻中约事勇怯进退。合中约法净秽安畏。若能永断破戒烦恼名为勇进。即是净安。安谓寂灭涅槃安乐。若不能断破戒烦恼名为怯退。即是秽畏。畏谓极长三途恐畏。次释二偈偏明胜德者文二。初一偈半正明胜德。次半偈依胜制说。先释前文喻中约事四最不同。合中约法总合四最。世间王为最者势力大故。众流海为最者悉容纳故。众星月为最者清凉胜故。众圣佛为最者德无量故。次释法合。一切众律中者律有三种。谓别解脱静虑无漏名为一切。一切律中戒经为最。三学居初生余学故最含四义。一者势摧破戒。二者纳恒沙德。以持戒人身器清净。是故容纳世出世间种种功德。三者乐如清凉。四者戒德无量。次释半偈依胜制说者。由具如前四种最胜。是故如来依此立制令半月说。若时久延便令废忌。若时更促事恐烦劳。故唯半月半月而说。自下第二和合同修文分为三。初制和合(从和合僧集会乃至答云说戒羯磨是也)。次制同法(从大德僧听已下是)。后劝闻修(从诸大德我今欲说已下是也)。初制和合即是说戒羯磨二事前方便也。故律云和合者一羯磨一说戒也。凡制和合必托界同。故须对此二门分别。一者泛辨诸界不同。二者正释和合僧集。第一泛论诸界有十一种。谓自然三大界四小界四。故成十一也。或准善见论加一自然即十二也。又更通论加其水界自然及摄衣界库藏处说戒堂结净地等合十七种。且辨自然本缘起者。佛初缘时于说戒日一化弟子制令尽集。大迦宾菟是大罗汉。自恃清净便作思念。我于说戒若赴不赴皆是清净。是故不赴。佛躬自唤罚迦宾菟。令其步涉不乘神足。语迦宾云。凡说戒法应当恭敬尊重承事。若汝不欲恭敬尊重谁当恭敬。若不和合一处同说得突吉罗。若准僧祇二十七是阿那律罚令步赴失肉眼。故极苦方至。广说如律。自后又以尽一化集疲劳废业。遂开随处白二羯磨结说戒堂于中说戒。尔时犹未制结诸界。远路共赴一说戒堂。犹为疲极。又开随处结大界已和合同说。结界之前依自然集此之自然。古来相承自有三别。一者依十诵律第二十二云。诸比丘于无僧坊聚落中初作僧坊未结界。尔时齐几许。佛言随聚落。聚落界分齐是僧坊界。古来判云。此是可分别聚落。欲结界者尽聚落集。此谓了知人家有僧可令唤集故名可分别也。二者若不可分别聚落。依僧祇律第八卷云。五肘弓量七弓种一庵婆罗树。齐七庵婆罗树相去。尔所羯磨者名善作羯磨。异众相见无别众罪。古来判云。既同聚落异众相见许无别众。明知即是聚落之中不知谁家有僧无僧。不可尽唤故名不可分别聚落也。三者若于阿兰若迥无村处于僧坊中欲结界时。依十诵律云。诸比丘无聚落空处初作僧坊齐几许。佛言方拘虑舍。古来相传依杂宝藏经注云。拘虑舍者五里也。今详十诵是萨婆多宗。萨婆多宗四肘弓量五百弓为一拘虑舍计当二里。故俱舍颂云四肘为弓量五百拘虑舍。何须不依。又准善见论第十七。阿兰若界七盘陀罗。一盘陀罗二十八肘。若不同意者得作法事。计当五十八步半一尺八寸。既云不同意者。明知义同聚落之中不可分别。故开近集。若加此一有四自然。四自然界中皆得集僧结作法界。若于水中不得结界。但得于中作对首等。如善见论。但取众中健人水洒所及之处作自然界。于四自然周圆之内欲结界时。僧尽赴集不许受欲。既集僧讫任僧量宜。或大或小。作布萨界。其布萨界或用寺塘随其曲直以为标限。或于迥地坚石钉材。或指树山任情所乐应取之处。使一比丘打木白僧。僧羯磨师依唱分齐白二结之。结界成讫尽此界内并须赴集。纵有缘事身不来赴即须附欲及附清净来至僧中。僧中先随余所为事作羯磨讫后方说戒。然布萨界大者有四小者有一。所言四者第一人法二同界。如向所论。本同一寺而结成者。是此界本制不缘于食故得此名。二者食法二同界。如有两寺先各别。依人法二同今忽两寺欲同饮食及同作法。二寺各自白二羯磨解却旧界。别更合唱两寺标相更加羯磨。同为食法二同界也。三者法同食别界。如有两寺先各别。依人法二同今忽两寺但欲同法而各别食。二寺各解及以更结准前应知。四者食同法别界。如有两寺先各别。依人法二同今忽两寺欲同饮食不同作法。两寺众僧随集一寺。或可要集有食寺中作白二法和同共食。此即不须解先旧界。寻佛本意约法同别以兴结果。今此但为欲得同食不欲同法。是故不解旧作法界。此上四界羯磨结法广如律中说戒犍度。各如本结。[阿-可+宛]相之内必须同集。又准说戒犍度须有小界。谓布萨日比丘道行。若得总和同结大界于中说戒。此为大善。如其不得作。随同友当下道外共集一处同结小界作说戒事。结法文云。大德僧听。今有尔许比丘集。若僧时到僧忍听结小界。白如是羯磨准知。此即名为难说戒界也。亦名数人界也。上来大四小一并名布萨界。就前四大界中至夏满日自恣之时亦必依之作自恣事。若在道行至自恣日有难自恣准同说戒。亦开小界。然难自恣结小界文云。大德僧听。齐如是比丘坐处。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于此处结小界。白如是羯磨准知。此即名为难自恣界。亦名坐处满界也。又结戒场并难受戒怙前说戒自恣二小合为四小。并前四大及三自然合十一界。三自然界中若加善见七盘陀罗兰若难集合十二界也。此十二界皆是集僧之处。其说戒堂是所赴处。非是齐此明集僧义。自余衣界净地库藏皆非为辨集僧之义。广论结解法式及明所用如大律及羯磨本中。今此略陈随其所应。大四小一尽界须集故云和合僧集会等也。第二正释和合义者。窃寻律文有三种文。并此戒本合有四种。四种文中两文直解和合之义。两文具辨简杂留纯作法方便也。且准瞻波犍度解和合云同一住处和合一处(即是应来者来)。羯磨时应与欲者与欲(且言与欲理实并与清净)。现前应得呵者不呵(清净比丘虽来赴集。不肯同法法即不成。今既肯同即是应得呵者不呵也。若不清净纵不肯同体非僧。故虽呵不破法事)。此之三义以释和合。准杂犍度开为五义以劝应和。故彼文云有五法应和合。一若如法应和合(谓布萨羯磨等应和。即是应来者来也)。二若默然住之(即是应呵者不呵也)。三与欲(即是应与欲者与欲)。四若从可信人闻(即是应来者来之差别也。此人自未解法如新受戒信和上等来赴集也)。五先在众中默然而坐(前默然住即是后来。今此即显先来之人。义虽差别其体不殊。以体同是应呵不呵故也)。既是摄五即成三和。三和义中第一应来即当此文僧集会也。应与欲者与欲即当此文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也。应呵者不呵即当此文和合两字也。然和合名有其两义。一据局名即应呵者不呵。二据通名即通应来者来及与欲等总名和合。更加简众及以问答即是羯磨说戒方便。然说戒前又加问答请教诫尼。若唯羯磨不欲说戒即不须此也。前云两文简杂留纯作法方便者。即此戒文以为一种。如向略辨。又进迦絺那衣揵度更有一文。即是两文明作法方便也。如彼文云。僧集和合未。受大戒者出不来者。说欲僧今何所作为。应答言出功德衣。上代相承于羯磨前准彼文中开为六法。一问云僧集未(答云已集)。二和合不(答云和合)。三未受大戒者出(若有令出。出已答云已出。若无应直答云。此处无未受具戒者)。四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说讫答云说欲已若无应答云此处无说欲人)。五问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六答云出功德衣。若作余法各随事答。然有通局且如受戒。一差威仪师。二唤入众。三羯磨师对众问遮难。此之三重皆作单白。问难既讫次作白四正与受戒。此之四法并缘受戒故得总名。答云受戒羯磨。若于中间人有起坐往来不定。故各随事一一别问别答。而作且如问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差威仪师出众捡问遮难单白羯磨。余唤入众等一一别作准此应知。然今行事恐不殷勤。多分各各别问答作。若准相州律师合初二法云僧集和合未。答云僧集和合计理。或有集而不和合。故别问好今此既欲作说戒事于方便中应开七法。一和合。二僧集会。三未受大戒者出(答法同前。今说戒时令说戒师。连此三法合为一。问答中但答未受戒者已出等。计理得成。以先行筹表白众情已委和合僧集。不同羯磨之前不行筹等故须别问)。四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对此略以三门分别。一约法。二约人。三约时。言约法者所言欲者于僧羯磨心有乐欲。但我有缘不获赴集。故令一人传我欲词以白僧知。僧受欲已即得作法羯磨成就。唯结界法必须总集不许受欲。言清净者凡应说戒必须清净。下至不犯突吉罗罪。若傥有犯于说戒前必须忏了方得听戒。今我有缘不获赴集。我有清净堪应说戒。故令一人传我清净以白僧知。僧既受已即得说戒。作法成就准律中说。六群比丘与欲不与清净。及称此事与欲不与余事欲。佛因总制。从今已去要令总云如法僧余事与欲清净。若自恣时即云如法僧事与欲自恣。不同僧祇说戒时集欲清净俱与非说戒时但须与欲。然与欲缘或为佛事法僧等事身病瞻病守房等事。若幸无事假托与欲自犯妄语。众僧法成。第二约人分别者。一者受欲人。二者与欲人。三者传欲人。第一受欲人者说戒之时傥若界中唯有四人即须总集。不得三人受第四人欲。受而不成即是别众。四人集已方得受其第五人欲。又准僧祇第二十七不听与欲者多或时数等。应集者多与欲者少。若不尔者得越毗尼。二与欲人者除犯重人三根已彰及被三举。余大僧尼各随当众并须欲净。三持欲人者要亦须是清净比丘无三根咎。受欲已去直至堂上。若无难事不得[這-言+至]过余房出界。如律中说。不得余道行及出界等。有二十七人不成持欲。不能繁叙。所持之欲任持多人。先记名字。若记已忘应称相貌。相貌亦忘方得说云众多比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二十七人且略颂曰。命过余行罢。入外道别部。戒场明相出。难举灭神闻。第三约时者[這-言+至]明相已即失欲法。如律所辨。次释文者众人既闻说戒师云不来诸比丘说及清净。其持欲人即应下坐至僧前说。说已维那答云说欲已。或若总无说欲人者但直答云此处无说欲人。第五谁遣比丘尼来请教诫者。谓八敬中制尼半月请一大僧具十德者赴尼寺中教诫说法。尼于大僧说戒之日白二羯磨差一比丘尼。又口差二三人为伴。其所差人必须清净无难。至大僧中请具十德师。既被差已于昼日中至大僧寺。嘱一大僧为传尼信。嘱词句云。大德一心念。某寺比丘尼众和合。差比丘尼某甲半月半月顶礼大德僧足求请教授比丘尼人。三说受嘱。大僧答云可尔。故今说戒之时问意云是谁尼寺遣尼来请教诫尼人。其受嘱者闻已即起僧前礼佛白大众云。大德僧听某寺比丘尼众和合等。余词同前。白讫巡行至二十夏已上。曲躬合掌代尼请云。大德慈悲为尼教授。傥若自知具有十德答云可尔。众僧即应量宜实德白二差遣。准僧祇律被差已后随黑白月初之三日及后二日不得赴尼寺。以其尼众初说戒了及临说戒恐成大烦故。于中间十日之内许赴尼寺说法教诫。尼问可不及迎逆法广如律中。若其大僧各辞无德不受尼请。其代请人应至上座前白云诸德各辞无德不堪。上座即应略教授云。诸德并辞故应各为自惜事业。明日尼来问可不时应报尼云。此处无堪教授比丘尼人。又无善说法者。虽然上座有教语尼众各顺圣教如法行道谨慎莫放逸。代请之人答云可尔。明日尼来教令胡跪传上座教。尼得教已还至尼寺磬钟集众。索欲问和使尼打静告尼众云。大僧上坐有教尼众各须从坐起立合掌听教。即宣教讫一时各云顶戴持。礼佛三拜各退还房。今者且据大僧说戒之时。受上坐教讫维那答云教诫已。第六问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第七答云说戒羯磨。此上七法合是说戒前方便讫。总当第一大文制和合讫。自下第二制其同法。僧体六和羯磨义当同见。说戒义当同戒。余之四和顺成此二。由具六和功德大故。故诸教中圣菩萨等设敬礼僧。况余凡下。然说戒时四人已上须作单白广说戒本。如此文中所辨者。是但三人已下须尽界集不得受欲。对首展转各各说云。二大德一心念今白月十五日(黑月随称)。众僧说戒。我比丘某甲清净(三说)。若但二人直云大德一心念。余词同上。若但一人直对佛前云今白月等。不须大德一心念言。余词同前。三人已下对首心念通在自然作法诸界。随依界集不说戒本。不同明了论对首等讫仍说戒本。僧说之中若有难事又开三五略说之法。又说戒日通于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得。广如律说

同类推荐
  • The Ninth Vibration

    The Ninth Vibr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钱氏私志

    钱氏私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诚斋诗存

    一诚斋诗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脉法

    脉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瞻婆比丘经

    佛说瞻婆比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工作服

    工作服

    明天是马美丽与一个叫张光辉的男人见面的日子。几年里,年轻漂亮一心想找个城市人的马美丽已经和许许多多男青年有过相亲的经历。连她自个儿也记不清和多少个男人有过蜻蜓点水式的接触。不过,她连一个有印象的都没有。也难怪,只是匆匆地瞅几眼,还不好意思正眼瞅,怎么可能有印象呢!一直充当媒婆的表姐对马美丽说,我实在是黔驴技穷了,如果这个再不成功的话,你就死了这个心吧,老老实实找个农村人嫁了吧。
  • 浮华记事

    浮华记事

    那年,玉兰千干万蕊,不叶而花,当其盛时,李瑾抱着她,对她说,“阿青,此生,我定不负你。”后来,玉兰花败,残花铺地,慕青看着她的母亲,死于李瑾剑下,鲜血染红了一地的玉兰。慕青跪在李瑾面前,只是道:“臣妾自知母亲死不足惜,只求陛下赐母亲全尸,臣妾身为中宫,行为不端,求陛下废黜臣妾。”李瑾只是冷冷地看她一眼,从她身侧淡淡而过,很久,只听他说了一个字,“允”。后来,待到玉兰花尽时,待到慕青知晓了一切的是是非非时,她想要的那个人,早已随着玉兰花开花落,永远地消失在了她的面前。浮华万千,待浮华尽过,慕青望着那一树树灼灼的玉兰,只是笑,李瑾,这一生,终究是我,负了你。
  • 天魔天煞

    天魔天煞

    从黑暗角落里走出的少年,将会在大陆上掀起怎样的风暴?
  • 驻春园小史

    驻春园小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宅男与书的荒诞世界

    宅男与书的荒诞世界

    一个地球小子,因为一本书的缘故穿越到了陌生世界,看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踏上了他自己的征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女重生之萌妻来袭

    神女重生之萌妻来袭

    她是山野乡村寄人篱下的孤女,易是意外嫁入豪门的幸运女孩。是帝都大学首次破格录取的满分状元,易是神力无边的守护神女。她是兮浅媱,是这个世上最美丽的奇迹。作为一个重生的神女,兮浅媱要做的事就是完成前世的梦想,了却以前的遗憾,成就幸福美满的未来。只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好不容易重生回来的她,面对的却是遍体鳞伤的躯体,因为空间穿越,加凡胎肉体而减半又减半的神力。被撕毁的大学通知书,被霸走的房屋财产,被赶出家。总之一句话,没有最悲惨只有更悲惨!好在,几乎失去所有的她还有一个谁也夺不走的合法老公。凭着超强的记忆力,还有身上仅剩下的一块两毛钱,兮浅媱给远在帝都的老公敲了个电话。然后,兮浅媱就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凡体重伤?不怕,咱有京城顶级医师和老公一家的悉心照顾,外加自身的法力加持,不出三天绝对活蹦乱跳。入学通知被毁?没事,咱有背景雄厚的老公,外加自身学霸的实力,步入大学小意思。法力减半又减半?无碍,和老公抱一下,亲一个就能恢复一大半。霸房占产无家归?靠,老公名下多个房产证可都在她这呢!并,姐是神女,神府随随便便造一座。至此她每日上上学,修修课。闲暇之余约上两个姐妹淘,一起逛逛街,购购物。小日子过的不知道有多惬意。奈何,日子太舒服,老天爷看不过去了。万年封印一朝解,一段陌生又熟悉的记忆涌入脑海。原来,她竟有如此神秘的身份。原来,她和他早在千万年前就相识。原来,她的重生不是意外,而是有人付出了生生世世的代价。原来,……她说,不管是千万年前还是千万年后,易或是以后的生生世世,只要他若不离,我便不弃。他说,千万年的追寻,千万年的等待,千万年的苦守,也无法相抵她当年剃仙骨,抽仙经,尽仙血,永入轮回的苦楚。本文涉及都市,修仙,轮回,神话,医术,玉石,校园,婚姻,生活等等。男女主专一深情,互宠虐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霄圣仙

    九霄圣仙

    "地球真是个和平的世界啊!‘’……"咦~我本应该是地球人吧。""唉,没办法喽,谁叫我天生就不平凡。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