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5500000035

第35章

(二分之十三)

受戒揵度之四

时诸新受戒比丘。和尚命终。无人教授。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大食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无异时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听有阿阇梨听有弟子。阿阇梨于弟子当如儿想。弟子于阿阇梨如父想。展转相教。展转相奉事。如是于佛法中倍增益广流布。当作是请阿阇梨。偏露右臂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作是言。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求大德为依止。愿大德与我依止。我依止大德住。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彼当言可尔。与汝依止。汝等莫放逸。时诸比丘。闻世尊制戒听作依止。彼新受戒比丘与他依止。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案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不净钵食。在大食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彼比丘言。世尊制戒听受人依止。而汝等新受戒比丘。云何受他依止而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不净钵食。在大食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呵责已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比丘。世尊制戒听受人依止。汝等新受戒比丘。受他依止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不净钵食。在大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十岁比丘与人依止。彼诸比丘。闻世尊制戒听十岁比丘与人依止。彼十岁比丘愚痴无智慧。便与人依止。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不净钵食。在大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彼比丘。云何世尊制戒。听十岁比丘与人依止。而汝等虽十岁愚痴。与人依止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不净钵食。在大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呵责已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我制戒。听十岁比丘受人依止。汝等虽十岁。愚痴受人依止。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着衣不齐整。乃至如婆罗门聚会法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十岁智慧比丘与人依止。时诸比丘。闻世尊制戒。听十岁智慧比丘与人依止。彼自称言。我十岁有智慧。便与人依止。然彼与依止已。不教授。以不教授故。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不净钵食。在大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彼比丘。云何世尊制戒。听十岁有智慧。比丘应与人依止。而汝辄自言。我有智慧。便与人依止。既与已而不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不净钵食。在大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我制戒。听十岁有智慧。比丘与人依止。而汝自言有智慧。与人依止。既与依止。而不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不净钵食。在大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当制阿阇梨法。使行阿阇梨法。阿阇梨。于弟子所。当作如是法。应如是行。(阿阇梨。于弟子所。行阿阇梨法。一一如上和尚于弟子所行和尚法。弟子。于阿阇梨所。行弟子法。一一亦如上弟子。于和尚所一一行弟子法文同不异。故不出耳)

尔时诸弟子。不承事恭敬和尚。亦不顺弟子法。时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当与作呵责。彼不知云何呵责。佛言。听以五事呵责。和尚当作如是语。我今呵责汝。汝去。汝莫入我房。汝莫为我作使。汝亦莫至我所。不与汝语。是谓和尚呵责弟子五事。阿阇梨呵责弟子。亦有五事。语言。我今呵责汝。汝去。汝莫入我房。莫为我作使。汝莫依止我住。不与汝语。是谓阿阇梨呵责弟子五事。世尊既听呵责。不知当以何事呵责。诸比丘往白佛。佛言。弟子有五事。和尚阿阇梨。应与作呵责。无惭无愧不受教。作非威仪。不恭敬。弟子有如是五事。和尚阿阇梨。应与作呵责。复有五事。无惭无愧。难与语。与恶人为友。好往淫女家。复有五事。无惭无愧。难与语。与恶人为友好往妇女家。复有五事。无惭无愧。难与语。与恶人为友。好往大童女家。复有五事。无惭无愧。难与语。与恶人为友。好往黄门家。复有五事。无惭无愧。难与语。与恶人为友。好往比丘尼精舍。复有五事。无惭无愧。难与语。与恶人为友。好往式叉摩那沙弥尼精舍。复有五事。无惭无愧。难与语。与恶人为友。好往看捕龟鳖。弟子有如是五事。和尚阿阇梨应与作呵责。世尊既听呵责弟子。彼尽形寿呵责。佛言。不应尽形寿呵责。彼竟安居呵责。佛言不应尔。彼呵责病者。和尚阿阇梨不看。余比丘亦不看。病者困笃。佛言。不得呵责病者。彼不在前呵责。余比丘语言。汝已被呵责。彼言。我不被呵责。佛言。不应不现前呵责。彼不与出过而呵责。时诸弟子言。我犯何过而见呵责耶。佛言。不应不出其过而呵责。当出其过言。汝犯如是如是罪。彼既被呵责已便供给作使。佛言不应尔。彼与作呵责已。便受供给作使。佛言不应尔。彼被呵责已故依止。佛言不应尔。彼与作呵责已与依止。佛言不应尔。彼被呵责已不忏悔。和尚阿阇梨便去。佛言不应尔。彼被呵责已。便于余比丘边住。不与和尚阿阇梨执事。亦复不与余比丘执事。佛言不应尔。彼被呵责已。无人为将顺。或远行。或休道。或不乐佛法。佛言。听余人作如是意受。为其和尚阿阇梨。欲令忏悔和合故受。尔时六群比丘。诱将他弟子去。诸比丘往白佛。佛言。不应诱将他弟子去。若将去应如法治。彼和尚阿阇梨。或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于沙门法无利益时。诸比丘往白佛。佛言。听作如是意。所以诱进将去。欲令其长益沙门法故。彼被呵责已。不向和尚阿阇梨忏悔。佛言。被呵责已。应向和尚阿阇梨忏悔。当如是忏悔。偏露右臂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语。大德。我今忏悔。更不复作。若听忏悔者善。若不听者。当更日三时忏悔。早起日中日暮。若听忏悔者善。若不听者。当下意随顺。求方便解其所犯。若彼下意随顺无有违逆。求解过师当受。若不受当如法治。时有新受戒乐静比丘。当须依止。彼观看房舍。见阿兰若处有窟。彼作是念。我若得依止。当于此处住。语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新受戒比丘。乐闲静须依止者。听余处依止即日得往还。若不得。新受戒比丘乐静处者。听无依止而住。尔时新受戒旧住比丘须依止。彼作是念。世尊有制。不得无依止而住。彼辄舍所住处去。住处坏。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有新受戒旧住比丘须依止。听无依止住。为护住处故。时有比丘。决意出界外去。不作还意。而彼出界外。即其日还。诸比丘白佛言。此失依止不。佛言。此失依止。彼和尚阿阇梨决意出界外去。作不还意。而出界外。即其日还。诸比丘白佛言。此失依止不。佛言失依止。时有比丘。白和尚阿阇梨。暂出界外。出界外。即日还。诸比丘白佛言。为失依止不。佛言不失依止。时和尚阿阇梨念言。暂出界外。出界外即其日还。诸比丘白佛言。为失依止不。佛言不失依止。尔时诸比丘。将受戒人出界外。唤六群比丘来授戒。彼六群比丘不来。不得受戒。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若作波利婆沙。本日治。摩那埵。阿浮呵那。作羯磨。若立制。若受戒。若众差人。若有所解。如此众事。唤应赴。不赴当如法治。尔时诸比丘。将欲受戒者出界外。语上座言。作白羯磨报言。我不诵。复语中座下座言作白。亦言不诵。便留难不得受戒。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五岁比丘。当诵白羯磨。若不者当如法治。时有比丘。将受戒者出界外。语上座言。作白。上座报言。我曾诵今不利。复语中下座言。作白。亦言。我曾诵今不利。便不得受戒。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五岁比丘当诵白羯磨使利。不者当如法治尔时有比丘将受戒者出界外。闻有贼来皆恐怖。从坐起去不得受戒。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有八难事及余因缘。二人三人听一时作羯磨不得过。所谓难处者一王二贼三火四水五病六人七非人八失梨[沙/虫]虫。所谓余因缘者。有大众集坐具少若多病人。听二人三人一时作羯磨。若有大众集房舍少。若天雨漏。听二人三人一时作羯磨。尔时尊者优波离即从坐起。偏露右臂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若有诸重事。得过二人三人一时作羯磨不。佛言不得过。彼遣使受依止。佛言不应尔。彼遣使与依止。佛言不应尔。时和尚阿阇梨出界外行。弟子念言。和尚阿阇梨行不久当还我即依止而住。便无依止而住。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和尚阿阇梨出界外行日。即日应受依止。若不受当如法治。彼诸弟子出界外远行彼自念言。我等行不久还。即以此依止和尚阿阇梨住。便无依止而住。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新受戒客比丘。须依止者。不得先洗足。不得先饮水先当受依止。尔时客新受戒比丘须依止。彼作是念。世尊制言。新受戒客比丘须依止。不得先洗足。不得先饮水。当先受依止。当受依止。时迷闷倒地便得病。尔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客新受戒比丘须依止。先洗足先饮水小停息已受依止。彼不选择人受依止。而师破戒破见破威仪。若作呵责。作依止。作摈。若作遮不至白衣家。若被举。无有长益沙门行。佛言。自今已去。不得不选择师受依止。彼不选择与依止。而弟子或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作呵责若摈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举。佛言不得不选择与依止。尔时新受戒比丘。病须依止。彼作是念。世尊制言不依止不得住。即日舍住处去病增剧时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新受戒比丘病须依止听无依止得住。时瞻视新受戒病比丘者须依止彼作是念。世尊制言。无依止不得住。彼舍病人去。病者命终。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听瞻视新受戒病比丘者无依止得住。彼诸比丘和尚阿阇梨。众僧与作羯磨。与作呵责作摈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举。诸比丘念言。为失依止不。佛言。不失依止。彼诸弟子众僧与作羯磨。作呵责乃至遮不至白衣家作举羯磨。诸比丘念言为失依止不。佛言不失依止。彼和尚阿阇梨。众僧为作灭摈羯磨。诸比丘念言。为失依止不。佛言失依止。彼诸弟子。众僧为作灭摈羯磨。诸比丘念言。为失依止不。佛言失依止。尔时世尊。游罗阅城。时郁毗罗迦叶。将诸徒众舍家学道。删若弟子将二百五十弟子舍家学道。罗阅城中有大富豪贵家子亦出家学道。如此大众等住罗阅城时诸大臣自相谓言。今诸外道出家学道。春秋冬夏人间游行此沙门释子。聚住此间不余处游行。将由此处为最胜故。尔时诸比丘闻已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告阿难。汝往房房敕诸比丘言。世尊今欲至南方人间游行。若有欲侍从者各随意。阿难受教。往房房语诸比丘言。世尊今欲往南方游行。诸比丘若有欲侍从者各随意。时有信乐新受戒比丘。白阿难言。若我等和尚阿阇梨去我当去。若不去我等不去。何以故我等新受戒比丘。若去须依止。还此复当受依止。人当谓我轻躁无志尔时世尊。将少比丘。游行南方。后还王舍城。时世尊观南方游行比丘众少。知而故问阿难诸比丘何以故少。阿难具以上事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告言。自今已去。听五岁有智慧比丘。十岁有智慧比丘。五岁比丘。应从十岁比丘受依止。若愚痴无智慧者。尽形寿依止。有五法失依止。一师呵责二去三休道四不与依止五入戒场上。复有五事。一者死。二者去。三休道。四不与依止。五若五岁若过五岁。复有五事。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不与依止若见本和尚。复有五事。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不与依止若和尚阿阇梨休道。复有五法。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不与依止若弟子休道。复有五事。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不与依止若和尚阿阇梨命终。复有五事。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不与依止若弟子命终。复有五事。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不与依止若还在和尚目下住。是为五事失依止。有五法不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戒不成就。定不成就。智慧不成就。解脱不成就。解脱知见不成就。此五法不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若成就五法者。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自身戒不成就。不能教人坚住于戒。自身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不成就。不能教人坚住于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成就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五法成就。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无信无惭无愧懒堕多忘。成就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有五法成就。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破增上戒。破增上见。破增上威仪。少闻。无智慧。成就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有五法成就。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不能瞻视病弟子。不能使人瞻视乃至差若命终。若弟子不乐住处方便当移异处。若有生疑事。不能开解其意如法如律如佛所教如法除之。不能教使舍恶见住善见。若减十岁。成就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有五法成就。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不知犯。不知不犯。不知若轻若重。减十岁。成就此五法者。不得授人具足戒。若成就五法。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弟子。增上威仪。增上净行。增上波罗提木叉。白羯磨。成就此五法者。不得授人具足戒。成就五法。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不知增戒。增心。增智慧。不知白。不知羯磨。成就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成就五法。得授人具足戒。知增戒增心增智慧知白羯磨。成就此五法者。得授人具足戒。如是不得与依止。得与依止。不得畜沙弥。得畜沙弥。尽如上

尔时佛在罗阅城。时城中有裸形外道。名布萨。善能论议。常自称说言。此间若有沙门释子。能与我论者来。时舍利弗言。我堪与汝论。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论有四种。或有论者。义尽文不尽。或有文尽义不尽。或有文义俱尽。或有文义俱不尽。有四辩。法辩。义辩。了了辩。辞辩。若论师有此四辩者。而言文义俱尽。无有是处。今舍利弗。成就此四辩。而言文义俱尽。无有是处。彼裸形即难问舍利弗义。舍利弗即还答遣。时彼裸形以五百迫难难舍利弗。舍利弗即称彼五百迫难。而更以深义难问。而彼裸形得难问不解。时彼裸形即生念言。甚奇甚特沙门释子。极为智慧聪明。我今宁可从彼出家学道耶。即往僧伽蓝中。遥见跋难陀释子生此念。沙门释子少知识者。犹智慧乃尔。况多知识者。岂得不多耶。前至跋难陀释子所白言。我欲出家学道。时跋难陀。即度为弟子。授具足戒。后于异时。问跋难陀义。而不能答。时彼裸形复生此念。沙门释子愚闇无所知。我今宜可休道。即着袈裟入外道众中。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与外道众僧中四月共住白二羯磨。当作如是与。先剃发已。着袈裟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教作如是言。大德僧听。我某甲外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于世尊所求出家为道。世尊即是我如来至真等正觉。如是第二第三说。我某甲外道。归依佛法僧已。从如来出家学道。如来是我至真等正觉。如是第二第三说。当教受戒。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戒。乃至尽形寿不畜金银宝物是沙弥戒。此是沙弥十戒。尽形寿不得犯。彼外道应先至众僧中。偏露右臂脱革屣礼僧足已。右膝着地合掌教作如是说。大德僧听。我某甲外道。从众僧乞四月共住。愿僧慈愍故。与我四月共住。如是第二第三说已。安彼外道着眼见耳不闻处。众中应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彼某甲外道。今从众僧乞四月共住。若僧时到僧忍听。与彼某甲外道四月共住。白如是。大德僧听。彼某甲外道。从众僧乞四月共住。僧今与彼四月共住。谁诸长老忍僧与彼四月共住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彼外道四月共住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外道行共住竟。令诸比丘心喜悦。然后当于众僧中受具足戒白四羯磨。云何外道。不能令诸比丘心喜悦。彼外道心。故执持外道白衣法。不亲比丘亲外道。不随顺比丘诵习异论。若闻人说外道不好事。便起嗔恚。若闻人毁呰外道师教。亦起嗔恚。闻说佛法僧非法事。便踊跃欢喜。若有异外道来。赞叹外道好事。欢喜踊跃。若有外道师来。闻赞叹外道事。亦欢喜踊跃。若闻说佛法僧非法事。亦欢喜踊跃。是谓外道不能令诸比丘喜悦。云何外道能令比丘喜悦。即反上句是。是谓外道共住和调心意令诸比丘喜悦。尔时有一外道。众僧与四月共住。当与共住时。得正决定心。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若得正决定心者。当白四羯磨与授具足。时裸形布萨闻此语。便作是念。沙门释子智慧聪明。我今宁可还彼出家学道耶。即诣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学道。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此坏内外道者。于我法中无所长益。若未受具足戒者。不应与授具足。已受者当灭摈。尔时世尊。游罗阅城。时摩竭王瓶沙。告语国人言。欲于沙门释子中能出家学道者。听如来法中善修梵行尽诸苦际。时有一奴。来诣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作比丘。时诸比丘。即与出家为道。渐渐人间乞食。为本主所捉。举声唤言。止莫捉我。止莫捉我。左右诸居士问言。何故唤耶。报言。此人捉我。即问彼人言。何故捉耶。报言。是我家奴。诸居士语言。汝放去。不应捉。汝或不能得此人。或为官所罚。何以故知。摩竭王瓶沙。先有教令。若有能于沙门释子中出家学道者。听如来法中善修梵行得尽苦际。莫有留难。其主即放。大唤嗔恚言。祸哉是我奴。而不得自由。如今观之。沙门释子尽是奴聚。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度奴。若度者当如法治。尔时有贼囚。突狱逃走。来至园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学道。时诸比丘。辄度出家与受具足。时监狱官。捡挍名簿问守狱者言。某甲贼囚今为所在。守狱者报言。某甲贼囚突狱逃走。从沙门释子出家。时监狱官。皆嫌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今观此沙门释子。尽是贼聚。尔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度贼。若度者当如法治。尔时有负债人。逃避债主。来至园中语诸比丘言。度我出家为道。时诸比丘。辄与出家。受具足已人间乞食。为财主所捉。高声唤言。止莫捉我。止莫捉我。左右诸居士闻。即问言。何故唤耶。报言。此人捉我。问其人言。汝何故捉耶。报言。负我财物。诸人语言。汝放去莫捉。汝既不得财。或为官所罚。何以故。摩竭国王瓶沙。先有教令。若有能出家学道者。听善修梵行得尽苦际。随意莫有留难。财主即便放之。而生嗔恚言。负我财物而不能得。以此推之。沙门释子尽是负债人。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度负债人出家。若度者当如法治。尔时佛游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十七群童子。共为亲厚。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者八十千。中有一童子。名优波离。父母唯有此一子。爱之未曾离目前。父母念言。我当教此儿学何等技术。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即自念言。当教先学书。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不令身力疲苦。复作是念。教儿学书亦有身力疲苦耳。更教学何等技术。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身力不疲苦。念言。今当教此儿学算数技术。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身力不疲苦。父母念言。今教儿学算数亦有身力疲苦耳。今当更教此儿学何等技术。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身力不疲苦。今当教此儿学画像技术。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复念言。今教此儿学画像技术。恐儿眼力疲苦。当教此儿更学何等技术。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眼力不疲苦。即念言。沙门释子善自养身。安乐无众苦恼。若当教此儿于沙门释子法中出家为道。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身不疲苦。后于异时。十七群童子。语优波离童子言。汝可随我等出家为道。答言。我何用出家为。汝自出家。十七群童子。第二第三语优波离言。可共出家为道。何以故。我等今共相娱乐。于彼亦当如是嬉戏。共相娱乐。时优波离童子。语诸童子言。汝等小待须我白父母。优波离童子。即往父母所白言。我今欲出家为道。愿见听许。父母报言。我等唯有汝一子。心甚爱念。乃至不欲令死别。况当生别。优波离童子如是再三白父母言。愿听我出家。父母亦如是报言。我等唯有汝一子。心甚爱念。乃至不欲令死别。况当生别。尔时父母。得优波离童子再三殷勤。作如是念。我等先已有此意。当教此儿学何技术。我等死后。令儿快得生活。无所乏短。令身力不疲苦。即作是念。若教学书乃至画像。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令身力不疲苦。而恐劳儿身力眼力以致疲苦。念言。唯有沙门释子。善自养身无众苦恼。若令此儿在中出家。快得生活无有众苦。时父母报儿言。今正是时。听汝出家。时优波离。还至十七群童子所语言。我父母已听我出家。汝等欲去者今正是时。时诸童子。即往僧伽蓝中。白诸比丘言。大德。我欲出家学道。愿诸大德。见与出家为道。尔时诸比丘。即与出家受具足戒。诸童子小来习乐。不堪一食。至于中夜患饥。高声大唤言。与我食与我食。诸比丘语言。汝小待须天明。若众僧有食。当共汝食。若无当共汝乞食。何以故。此中先都无作食处。尔时世尊。夜在静处思惟。闻小儿啼声。知而故问阿难。中夜何等小儿啼声。阿难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告阿难。不应授年未满二十者具足戒。何以故。若年未满二十。不堪忍寒热饥渴风雨蚊虻毒虫。及不忍恶言。若身有种种苦痛不堪忍。又不堪持戒及一食。若度令出家受具足戒者。当如法治。阿难当知。年满二十者。堪忍如上众事。尔时摩竭国界五种病出。一者癞。二者痈。三者白癞。四者干痟。五者颠狂。彼国人有此病者。皆诣耆婆童子所语言。唯愿见为治。我等当与如是如是财物。耆婆童子报言。我不能治汝。时病者复语言。唯愿救济。我等当以家一切所有身及妻子供给使令。耆婆报言。我不能疗治汝患。时诸病者自相谓言。此人意正。必不与我等治病。我曹当往至彼所欲乐治处。时诸病者。来至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学道。时诸比丘辄度出家。时耆婆童子。疗治佛及比丘僧。给与吐下药。或可与羹者作与。不可与者不与作。或与野鸟肉作羹。随病者所食。蒙此转得除差。既得除差已。皆还休道。时耆婆童子。在道行见罢道道人。在道而来。见已语言。汝先不出家耶。报言曾出家。问言。汝何故休道。报言。我先有患。诣汝所求治言。当与汝如是如是财物。而汝报我言。我不能治。我复重求汝治。当以家一切所有及身妻子供给使令。而汝犹意正不见为治。我等自相谓言。此人意正。必不为我等治病。我曹当更往至彼所乐治处。而必为我治。我等为此病故。往僧伽蓝中。权求出家治病。本无信心。于佛法众所出家。时耆婆闻已不悦即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昔我先疗治众僧病故舍王事。而诸比丘。度五种病者。癞痈白癞干痟颠狂。唯愿世尊。见愍为敕诸比丘。自今已去。勿复度此五种病者为道。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时耆婆。知世尊默然可已。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三匝而去。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告诸比丘。汝等当知。耆婆童子。先疗治众僧病苦故舍于王事。而诸比丘辄度五种病人。自今已去。不得度五种病人授具足戒。若度者当如法治。尔时佛在罗阅城。城中有一比丘。字难提。常乐坐禅得世俗定心解脱。彼从四禅起。时魔女来在前立。彼比丘捉欲犯。魔即出外。比丘亦随出外。彼魔出屋栏外。比丘亦随出屋栏外。彼出中庭。比丘亦至中庭。魔复出至寺外。比丘亦至寺外。寺外有死草马。时魔至死马所即灭。天身不现。时难提比丘。即于此死马所作不净行。行不净已。都无覆藏心。便作是念。世尊与比丘制戒。若比丘作不净行。波罗夷不共住。我今犯不净行。无有覆藏心。将不犯波罗夷耶。我今当云何。即语亲友比丘言。世尊与比丘结戒。若犯不净行者。得波罗夷不共住。今我犯淫不净行。都无覆藏心。将无犯波罗夷耶。善哉长老。与我白世尊。若有教敕。我当奉行。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告言。僧今与难提比丘波罗夷戒白四羯磨。作如是与。使难提比丘到僧中偏露右臂脱革屣礼僧足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我难提比丘。犯不净行都无覆藏心。今从僧乞波罗夷戒。愿僧与我波罗夷戒。慈愍故。如是第二第三说。众中应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难提比丘。犯不净行无覆藏心。今从僧乞波罗夷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难提比丘波罗夷戒。白如是。大德僧听。此难提比丘犯不净行无覆藏心。今从僧乞波罗夷戒。僧今与难提比丘波罗夷戒。谁诸长老忍僧与难提比丘波罗夷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与难提比丘波罗夷戒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与波罗夷戒已。当事事随顺行之。随顺行法者。不得授人具足戒。不得与人依止。不得畜沙弥。若差教诫比丘尼不得受设差不应往教诫。不应为僧说戒。不应在僧中问答毗尼。不应受僧差使作知事人。不应受僧差别处断事。不应受僧差使命。不应早入聚落暮还。当亲近比丘。不得亲近外道白衣。当顺从比丘法。不得说余俗语。不得众中诵律若无能诵者听。不得更犯此罪。余亦不应。若相似若从此生若恶于此者。不得非僧羯磨及作羯磨者。不得受清净比丘敷座洗足水拭革屣揩摩身及礼拜迎逆问讯。不应受清净比丘捉衣钵。不得举清净比丘为作忆念作自言治。不应证正人事。不得遮清净比丘说戒自恣。不得与清净比丘共诤。与波罗夷比丘。僧说戒及羯磨时。来与不来。众僧无犯。诸比丘作是言。若与波罗夷戒比丘。彼比丘重犯淫不净行。复得更与波罗夷戒不。佛言。不应尔。应灭摈

尔时佛在释翅搜迦维罗卫城尼拘律园。时世尊时到着衣持钵入迦维罗卫城乞食。乞食已还出城。于时罗睺罗母。与罗睺罗在高阁上见佛来。语罗睺罗言。彼来者是汝父。尔时罗睺罗。疾疾下楼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世尊以手摩罗睺罗头。罗睺罗自念。从生已来未曾得如是细滑柔软乐。佛问言。汝能出家学道不。答言。我能出家。尔时佛舒一指与罗睺罗捉。将至僧伽蓝中。告舍利弗言。汝度此罗睺罗童子。当如是度。与剃发教着袈裟偏露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当如是说。我罗睺罗。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我于如来所出家学道。如来是我至真等正觉。如是第二第三说。我罗睺罗。归依佛法僧竟。于如来所出家学道。如来即是我至真等正觉。如是第二第三说。当教受戒言。尽形寿不得杀。是谓沙弥戒。乃至不促金银宝物。是谓沙弥戒。此是沙弥十戒。尽形寿不得犯。时舍利弗答言。如是受教。度罗睺罗童子已。将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已在一面立。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我已度罗睺罗竟。云何与沙弥房舍卧具。佛言。自今已去从大比丘下次第与。时小沙弥等大小便吐污泥织绳床座卧具。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令沙弥坐卧此织绳床上。若能爱护不污听坐卧。舍利弗白佛言。若众僧得施物时。云何与沙弥分。佛告舍利弗。若众僧和合应等与。若不和合当与半。若复不和合。当三分与一分。若不尔众僧不得分。若分当如法治。舍利弗白佛言。小食大食。云何与沙弥。佛言。随大僧次第与。尔时输头檀那王。闻佛度罗睺罗出家。悲泣来僧伽蓝中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一面坐已白世尊言。世尊出家。我有少望心。而难陀童子当为家业。而世尊复度令出家。难陀既出家已。我复有少望心。罗睺罗当为家业。绍嗣不绝。而今世尊复度出家。父母于子多所饶益。乳养瞻视逮其成长。世人所观。而诸比丘。父母不听辄便度之。唯愿世尊。自今已去敕诸比丘。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尔时世尊。默然受王语。王见世尊默然受语已。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三匝而去。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告诸比丘。父母于子多所饶益。养育乳哺冀其长大。世人所观。而诸比丘。父母不听辄便度之。自今已去。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若度当如法治。尔时佛。游拘睒毗瞿师罗园中。时有巧师家儿。来至僧伽蓝中。求诸比丘出家为道。诸比丘辄与出家度为道。时其父母。啼泣来僧伽蓝中。问诸比丘。颇见如是小儿来不。不见者报言不见。即便于诸房中求觅得。时诸长者皆共讥嫌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而作妄语。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今度我小儿已。皆言不见。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世尊。世尊言。汝等善听。自今已去。若欲在僧伽蓝中剃发。当白一切僧。若不得和合。房房语令知已与剃发。僧若和合当作白。白已然后与剃发。当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某甲。欲求某甲剃发。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剃发。白如是。若欲僧伽蓝中度令出家。当白一切僧。白已听与出家。当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某甲。从某甲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白如是。作如是白已。与出家。教使着袈裟。偏露右臂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教作如是语。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随如来出家。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说。我某甲。归依佛法僧。随如来出家竟。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说。当受戒。尽形寿不杀生。是谓沙弥戒。能者报言能。尽形寿不盗。是谓沙弥戒。能者报言能。尽形寿不淫。是谓沙弥戒。能者报言能。尽形寿不妄语。是谓沙弥戒。能者报言能。尽形寿不饮酒。是谓沙弥戒。能者报言能。尽形寿不得着花鬘香涂身。是谓沙弥戒。能者报言能。尽形寿不得歌舞倡伎及往观听。是谓沙弥戒。能者报言能。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是谓沙弥戒。能者报言能。尽形寿不得非时食。是谓沙弥戒。能者报言能。尽形寿不得执持生像金银宝物。是谓沙弥戒。能持者报言能。此是沙弥十戒。尽形寿不得犯。能持者报言能。时有小沙弥。众僧不听入近村寺及阿兰若处住沙弥遂为豹所害。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不得两边遮小沙弥。彼时或村边寺无阿兰若处遮沙弥。佛言不应尔。彼阿兰若处无村边寺彼遮沙弥。佛言不应尔。彼复遮沙弥。不听至多人处温室食堂经行堂。沙弥无有止宿处。佛言。不应遮入多人处。乃至经行堂处。若阁上多人宿处。阁下多人行处。阁下多人宿处。阁上多人行处。听语言莫入我宿处。时沙弥不为和尚阿阇梨作使。亦不为余人作使。而彼遮不与沙弥僧中利养物。佛言不应遮。此是施主物。佛言。自今已去应语沙弥言。汝应如法供给和尚阿阇梨及众僧。若僧作使次至应作。尔时有长老比丘。将儿出家已。将入村乞食。若到诸市肆前。见有饼饭舒手言。与我饼与我饭。时诸长者见已。皆共嫌之。沙门释子不知惭愧。犯梵行。外自称言。我知正法。云何出家。故生儿而将自随。如是有何正法。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不得度年减十二者

尔时阿难。有檀越家死尽。唯有一小儿在。将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佛知而故问。此是何等小儿。阿难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告言。何故不度令出家答言。世尊先有制。不得度年减十二者。是以不度佛问阿难。此小儿。能驱乌。能持戒。能一食不。若能如是者。听令出家。阿难报言。此小儿。能驱乌能持戒能一食佛告阿难。若此小儿。尽能尔者。听度令出家。尔时跋难陀。有二沙弥。一名罽那二名摩佉。无惭无愧。更互犯不净行。时诸比丘。白佛。佛尔时。呵责跋难陀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不得畜二沙弥。尔时有一比丘儿。来至僧伽蓝中看。时比丘即为说法言。当知地狱苦畜生苦饿鬼苦。佛出世难值。如优昙钵花时乃一出耳。汝何不出家为道。彼报言。若大德。即为作和尚者。我当出家。而彼比丘。先有沙弥念言。世尊制戒。不得畜二沙弥。彼疑不畜二沙弥。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若能教持戒增心增慧学问讽诵听畜。尔时有年不满二十者。受具足已后便生疑。诸比丘往问佛。佛言。自今已去。若受具足已。有如是疑。听数胎月。若数闰月。若数十四日说戒日若得阿罗汉。即名为出家受具足。时有欲受戒者至界外。六群比丘往遮受戒。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汝等善听。自今已去。不同意未出界。在界外疾疾一处集结小界。作白二羯磨已授戒。众中当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僧集一处结小界。若僧时到僧忍听结小界。白如是。大德僧听。今此僧一处集结小界。谁诸长老忍僧一处集结小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结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不同意者。在界外遮不成遮。彼不解界便去。余比丘疑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应解界去。不应不解界而去。作白二羯磨解。众中当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今众僧集解界。若僧时到僧忍听解界。白如是。大德僧听。今众僧集解界。谁诸长老忍僧集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尔时无和尚受具足戒。佛言。不得受戒。二和尚得受戒不。佛言。不得受戒。三和尚得受戒不。佛言。不得受具足。众多和尚得受戒不。佛言。不得受具足戒。尔时和尚九岁受戒。得名受具足戒。而众僧有罪。尔时佛游波罗奈国。时国土饥俭米谷勇贵。乞求难得人民饥色。时佛及众僧多得供养。有一年少外道。见佛众僧多得供养。见已便自剃发。着袈裟出家受戒。后僧供养断。诸比丘语言。汝往入村乞食。问言。众僧无食耶。报言无。彼言。我当云何。比丘报言。汝当乞食。彼言。若乞食此亦乞彼亦乞。我当彼间乞食。其人即休道。尔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先与四依。尔时复有一年少外道。来诣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诸比丘即与出家。先与四依法。彼外道报言。大德我堪受二依乞食依树下坐。我堪此二事。纳衣腐烂药。我不堪此二事。何以故。谁能自触己物。即便休道不出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此外道不出家。大有所失。若出家者当得道证。佛言。自今已去。先受戒已。后受四依。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勇健大将。来至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为道。时诸比丘。即与出家受具足戒。于异时波斯匿王土界人民反叛。即遣军往伐。逆为彼所破。重遣军往。复为彼所破。王即问言。我健将某甲。今为所在。报言。从沙门释子出家为道。时王即讥嫌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多欲无厌外自称言我知正法。云何度我勇健大将出家为道。如是何有正法。以此推之。沙门释子尽是官人。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具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度官人。若度者当如法治。尔时与无衣钵者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语言。汝入村乞食。彼言。我无衣钵。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无衣钵者。不得受具足戒。时有借他衣钵受具足戒。受戒已其主还取。裸形蹲羞惭。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借他衣钵受具足戒。若与衣者。当令乞与。不与者当与价直。尔时众多比丘。从拘萨罗国道路行。往黑闇河侧。其中一比丘言。此中曾有白衣。与着袈裟者共行淫。众人问言。汝云何知。答曰。我即彼之一数。尔时诸比丘。以此因缘白佛。佛言。若犯比丘尼者。于我法律中无所长益。不应与出家受大戒。若出家受大戒者应灭摈。尔时佛在波罗奈国。时国界米谷勇贵。乞求难得人皆饥色。时佛及比丘僧。多得供养。时有一年少外道。见佛及僧多得供养。便生此念。当以何方便得此食而不出家。彼即自剃发着袈裟手执钵入众中食。诸比丘问言。汝为几岁。彼不知。复问。汝何时出家。彼言不知。汝和尚谁阿阇梨谁。亦言不知。复问言。汝是谁耶。答言。我是某甲外道。见佛及僧大得供养。见已便生此念。以何方便得此食而不出家。是故我便辄自剃须发着袈裟入众中求食。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具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贼心入道者。于我法中无所长益。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出家受具足戒应灭摈。是中贼心入道者。或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众僧所共羯磨说戒。或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众僧所共羯磨不说戒。或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众僧所不共羯磨说戒。或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所。不至众僧所。不共羯磨说戒。或至一比丘二比丘所。不至三比丘众僧所。不共羯磨说戒。或至一比丘所。不至二比丘三比丘众僧所。不共羯磨说戒。是中贼心入道者。至一比丘所。不至二比丘三比丘众僧所。不共羯磨说戒。如是人若未出家受具足戒。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与出家受具足戒。听即名出家受具足戒。是中贼心入道者。至一比丘二比丘所。不至三比丘若众僧所。不共羯磨说戒。若未出家受具足戒。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与出家受具足戒。听即名为出家受具足戒。是中贼心入道者。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所。不至众僧所。不共羯磨说戒。若未出家受具足戒。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与出家受具足戒。听即名出家受具足戒。是中贼心入道者。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若众僧所。不共羯磨说戒。若未出家受具足戒者。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与出家受具足戒。听即名出家受具足戒。是中贼心入道者。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众僧所。共羯磨不共说戒。若未出家受具足戒。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与出家受具足戒者应灭摈。是中贼心入道者。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众僧所羯磨说戒。若未出家受具足戒者。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与出家受具足戒者。应灭摈

同类推荐
  • 刺孟篇

    刺孟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观经

    法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猫苑

    猫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论

    新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度三昧经

    净度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神别欺负我

    大神别欺负我

    古语有云:祸福无门,唯人是召。瞧她,这不就是纯粹自找祸事么?谁会跟她似的,玩个游戏看到漂亮的武器,上前摸了一把,就被大神追杀了好多个日子。出门吃饭,凑个热闹,竟然被成为女朋友了,那位少爷跟牛皮糖似的,甩都甩不掉,还经常以欺负她为乐。身边那群人好像狼狈为奸,藏着猫腻!终于某妞怒了:你们赶紧老实交代,还原事情真实情况!迫于淫威,大家招供。结果……结果发现!!原来就她跟傻妞似的蒙在鼓里!!小心一点!某妞发飙啦!!【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 半树梨花半城雪

    半树梨花半城雪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一个有着古装情节的平凡现代女孩,本过着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有着自己崇拜的爱豆,幻想着自己能成为那影片中的人,哪怕只是个路人,渐渐她分不清自己所痴恋的是那影片中的人物还是自己的爱豆,她的脑中不断出现为了深爱女主而枉死的暖心男二。一夜入梦,她竟然成了影片中深爱着男主的恶毒女二,不对不对,她深爱着的明明是男二啊。这场游园惊梦她必定不能再让男二爱上女主而死去。可是当命运的齿轮开始旋转,改变的是结局,亦是人心?
  • 魔戒女教皇

    魔戒女教皇

    他是家世显赫的官二代,她是卑微的佣人女儿,青梅竹马,却是云和泥的距离,他十九岁生日派对,她替妈妈送杯醒酒茶给他,结果被他女朋友指认勾引他,他们成了互不往来的冤家,八年后,他是驻罗马外交官,她挤破脑袋考上公务员,好死不死地成了他的第一秘书,他们互相斗气,却要一起在罗马工作,一枚古旧的戒指让他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安东尼帝国时代,她成了教皇的女儿,漂亮聪明地位崇高的祭司,未来的女教皇,两个罗马王子爱慕追求她,米兰公爵梦想娶她为妻,她是权力和爱情争夺的焦点,而他却成了王子的奴隶,拿生命娱乐权贵的角斗士,他做梦都想拿回那枚戒指回到现代,可是它却属于她——罗马教皇公主,他要如何才能接近她,拿回魔戒而开启时空之门回到现代?时空交错的穿越,身份地位转变的悬殊,尴尬的曾经关系,复杂纷乱的宫廷角逐,他们异世相恋,生死相许,能否一起回到现代?生活如若又走到了起点,他们是否可以再续前缘?
  • 乡野小书生

    乡野小书生

    我们时常幻想穿越到古代会是怎样的生活,帝王将相、逍遥王侯、寒门潜龙、乱世英雄,他们的一生大多是光彩夺目、精彩曲折、波澜壮阔的。人们向往着那种光彩,追逐着那种壮阔。普通人的一生与之相比,便如那皓月与萤火,沧海与尘沙。那么,那萤火尘沙的一生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试着抛开YY,书写一段光华之下的小小故事。
  • 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

    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

    法国当代有名评论家·索莱尔斯曾写道:“塞利纳凭借着自己炉火纯青的技艺留下了许多部杰作,譬如《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和《北方》,在我看来,这两本书超过了《茫茫黑夜漫游》和《死缓》。” 在《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中,塞利纳娓娓讲述自己穷困潦倒、备受诅咒的作家和医生生涯,他从巴黎的寓所逃往维希流亡政府所在地德国锡格马林根,以及在丹麦西部监狱里的种种遭遇和贫病交加的生活经历,用幻想的手法和黑色幽默的笔调描绘了包括贝当元帅、赖伐尔在内的“附敌分子”和“德国鬼子”滑稽可笑的众生相,同时也对戴高乐等政治人物,萨特、阿拉贡、罗歇·瓦扬等法国文坛主流作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像《茫茫黑夜漫游》一样,作品真切展示了一个阴森可怖、冷酷无情的鬼魅世界,深刻揭露了战争的残酷、疯狂、对生命的戕害和对人性的摧残。 《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既不是纯粹的小说,也不是纯粹的回忆录,它跟真实一直保持着距离,但又拒绝接近虚构,这正是塞利纳“德国流亡三部曲”的一大特色。此次出版的中译本,为靠前首译。
  • 暖风一过倾城色

    暖风一过倾城色

    她,是灭门之后,凤星所向,神医之手,覆手倾城繁华他,是皇族子弟,过人天赋,师从高人,心怀天下苦难桃花树下,一眼红颜,误终生
  • 大风缥缈录

    大风缥缈录

    乱世的影子划过大地,他因为随身一枚铜扣而卷入了皇城与九卿府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多的人物登场,他们都是这个帝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越来越多的秘闻也逐一揭开。江南三十八城、西陲子午岭、西南属国以及偏偏在极北之地的京都,他身上究竟背负着怎样的命运,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去全力追寻,而一路上遇到的高官、名将、太子、帝王,都将被悬挂于命运之轮渐渐远去。
  • 重生之清戏皇后

    重生之清戏皇后

    (女主版)重生后,她便成为了罪臣之女江珞雪,不得不进宫只为以一己之力救江家。从默默无闻的宫女,爬上了皇上的宠妃之位。夹缝中生存的她,必须要伪装自己的本性,去迎合那个至高无上的帝王,只为求安稳度日。然而,当王皇后自缢、他想要掐死她的那一刻。她便不会再相信,帝王也有真情了。他在她心里,一直是那个独断、冷漠、自私的人。一直以来,她都怕他啊!此时,两国交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正当他浴血奋战之际。她……逃走了。……(男主版)几年后,宣政殿上。他力排众议,欲封她为后,一副傲睨万物的姿态,扬言道:“朕现在就可以把话放在这儿,未来的太子,只会是朕的皇后生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