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4700000002

第2章

春秋论旨

自古说春秋者,莫害于「例」之一字,予已着端于前序,兹更详之。例字始见于杜元凯释例,以左氏之例而释之也。其言曰:「传之义例,总归诸凡,皆显其异同,从而释之。」是例者,实创于左而发明于杜也。嗟乎!自有「例」之一字,而春秋之义始不明于天下矣。圣人据鲁史以修春秋,何尝先自定其例乎囗其言曰:「其『义』则丘窃取」,不曰:「其『例』则丘窃取」也。圣人如化工然,变化日新,随物付形,无不各得。如门人问仁、问知、问君子、问为政,同一问而其答之也各异,初无一定之义,则其不尚例囗可知矣。使圣人执一例以修春秋,何殊印板死格,尺寸不移,此冬烘之学规、胥吏之计簿,而乌足为圣人之书,可传于天下万世哉!且史者尤不可执一例以为之也。史以记事,事有万变,例岂能齐!此合而彼违,此同则彼异,必致疏漏多端,是自取败阙也。乃杜氏执例以求见其或合或否、或同或异,而例之说穷,于是无以处此,则又曰「变例」,后人因而为之辞曰「美恶不嫌同辞」,夫「例」者,一定不移之谓也,曰「变」,则不合之别名也,例既不合,则无例可知矣。「例」者,此为美辞,彼为恶辞之谓也,令美与恶同辞,则无例可知矣。是皆自缚自解,归于遁穷,究无说以处此,而世之人犹以例求春秋者何也囗自有例之一字,而褒贬之说因以兴焉。春秋据事直书,而善恶自见,不惟孔子原无褒贬之心,而春秋实亦无所容其褒贬也。孔子不云乎「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自言其平日之存心也,岂其修春秋而反是,此所谓孔子原无褒贬之心也。若夫直书其事,如朝王、如救伐,此即是褒,不能加一字以褒之也。如弒君、如灭国、此即是贬,不能加一字以贬之也。若其它事,本无可褒贬者,则益不能加一字以褒贬之可知矣。乃执例者势不得不求其褒贬,求之不得,乃于书日、书月、书名、书字、书氏、书人、书爵、书国、书师,与其或不书以上者之类而求之曰此褒也、此贬也,是使圣人为巧佞之夫、险侧之辈,资文字为喜怒,借笔墨为讥弹,埋一字以中伤,砌数言以成案,意刻而文深,心危而语隐,即稍貌为长厚者,亦所深耻不为,而谓孔子为之乎囗嗟乎!为其说者其亦思之否也,此所谓春秋实亦无所容其褒贬也。又自有例之一字,而「常事不书」之说因以兴焉。公、谷谓常事不书者何也!彼见春秋君、大臣、大夫子少善多恶,故少褒多贬,因为常事不书之说,则凡所书者皆贬也。不知孔子又云「如有所誉,其有所试」矣!圣人虽言无毁誉,然誉犹善于毁,故又言誉有所试,不更言毁,自见毁之必不可有矣。会若此,则是圣人纯有毁而无誉,不更失圣人之心乎!此因褒贬二字不能平施经中,乃侧重于贬,故又为常事不书之说也。凡此二邪说,皆例之一字启之,君子所以叹息痛恨于三传也。

史者,记事之书也,春秋即史也。既为史,则书其事即是褒贬。如史记为后代之书,以文辞是尚者,亦且直书其事,不以己说参入其间,己说乃别为论赞,而况春秋之一字不多设乎!则褒贬之说,春秋断断无矣。史以记事,则常事书,非常之事亦书,若独取非常之事书,而常事不书,何以为史囗犹之独取常事书而非常之事不书,不可以为史也。则常事不书之说,春秋断断无矣。二说既无,则例亦无矣。此皆由世人习而不察,失记春秋为鲁史,而别以春秋为孔子之神异经、秘密藏故耳,今为道破,其亦可以醒悟焉。

近圣人之世莫过孟子,而孟子愿学孔子,故其言春秋亦最详。其曰「春秋,天子之事也」,谓孔子主乎尊周、明文、武之道法,故虽一国诸侯之事,实天子之事也。于是述其言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知我者,谓其尊周也;罪我者,谓尊周则诸侯之僭窃自见,恶其害己也。孟子又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此惟指春秋所书弒父与君者言之,谓书之则将流恶名于千戴,故惧也。其义皆明白显易,别无甚深奥。自宋人茫昧不解孟子之言,其于「天子之事」,有人焉,谓春秋只一个「权」子,因而有人焉,谓仲尼惇典庸礼,命德讨罪,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于是使孔子为僭窃之人,其书为僭窃之书,而春秋亡矣。其于乱臣贼子惧,谓事事皆有贬,皆所以使之惧,每一事必锻炼成一大罪,求其所以诛乱贼之心而后已,虽明知诬罔,有所不恤,于是使孔子为法家之人,其书为法家之书,而春秋亦亡矣。予尝谓今日欲解春秋,必先解孟子,良不诬也。惟孟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此一语真孔子自言作春秋之要旨,而诸儒偏置而弗道,何也囗盖以其不知其义之为何义也。夫义之所在,鲁史臣宁不知之囗然必不能如圣人之至精至粹,故孔子于其合者仍之,其有未合者则以己意为之,所谓窃取之是也。后之人虽不能尽测,然其大者亦自显然可见,约而求之,岂无数端为世人之所可共信者。若其余,则不敢穿凿以失圣人正大之心,不敢繁多以没圣人谨严之意,爰是加诸标识,则春秋之眉目灿然略见,而圣人之心事亦或跃如于纸上矣。至于书法,固圣人之余事,亦宜标出,以别旧文,使人知为圣笔不可略也。吾见春秋书目,昔人有舍例从法之书,舍例是已,从法何不言从义乎,诚以书法犹属文辞,不足以尽春秋耳,愚主是二者以论春秋,质诸后世君子,其亦可不惑乎!

春秋时去上古淳朴已远,其风不古,而人心之不淑亦已甚矣,故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则凡春秋所书会盟征伐之事,大抵皆属不善,故圣人据事直书,而不善自见,非贬之也。设使孔子为唐、虞史臣,则其所书皆善言善政,亦岂孔子褒之乎!故谓之「常事不书」,此最惑乱春秋、诬罔圣人之邪说。予谓史所记者,大事耳,如会盟征伐,必其有关于一国及天下之故而后书,若小事则有不胜纪矣,故而改之曰「小事不书」。

自古以例说春秋,予囗为埽尽,惟标「取义」及「书法」二者。又「常事不书」之说,予改为「小事不书」,如是则春秋之旨庶可复明,圣人复起,当不易斯言。

予尝见世儒说春秋亦有埽例者,然所埽止胡传后起最不通之例,若公、谷之例则未能全埽,而左氏之例且不敢于轻议矣。又所辨论者,以此例之是驳彼例之非,而自为其例,究不出例之范围也。此由例之一字从来已久,深入其肺腑故耳。

古人间有以书法论春秋者,而取义则从无人及之。盖春秋以取义为大,不可混取义为书法,犹之不可混书法为取义也,须辨明始得。

取义必其真确无疑、灼然可共信者方敢标出,若臆度影响之见、似是而非者,囗不敢妄标一字,以冒不知而作之罪。

春秋之有三传久矣,而左传尤如影之附形,学者顷刻不可离也。然予谓经有三传,经之所以滋晦也。公、谷之纰缪,世所尽知之,故且无论,而左氏之诬罔不实,世或未尽知之也。何则囗公、谷言义,纰缪可以立见,左氏言事,其诬罔难以悬知。故世敢于辟公、谷而不敢于辟左氏,为此故也。近世季明德、郝仲舆辈亦知辟左,然旋辟而旋据之,终不能出左之范围,此非左之以事胜乎囗予观左解经之语,亦大半纰缪,与公、谷同,而其事实与经抵牾者什之三四,然则经反非耶囗故其事难以悬知者,亦以经知之而已。夫传以证经也,传不足以证经,安用传为囗岂可舍经而从传哉!退之束传之言,盖亦发愤有见乎此。然第言之而未见有行之者,故予仿其意以着此编。经凡于一事必有首有尾,如蛛丝马囗,未尝不可以见,而其会盟征伐,亦可合前后总观而得之,若夫传之繁文琐事、怪语夸辞,以及帏房猥迹,一切屏去,廓然以清,亦殊快人意,何必沾沾焉尽据其事以说经乎!且诸例实作俑于左,则其害经也尤大,又不可不知也。左氏固周人,但非亲见孔子,亦亲见国史也。故与经多抵牾。然以其为周人,其言亦时有可据者,故予于他经,凡后人说之不合者,则以左传正之,而于春秋,凡左传说之不合者,则以春秋正之。

左传虽出于张苍,然实显于刘歆,见歆移太常博士书。或因谓歆伪作,夫歆则安能作左传,岂不高了刘歆。

编中公、谷皆不置办,以不胜辨也。惟左氏有与经抵牾及诬罔不实者则辨之,以世未能不信左也。至于宋胡安国亦妄自称传,其纰缪已极,世人稍具心目者无不周知,又安用予辨为。故公、谷与胡氏囗不之及,惟其中凡言礼制者似乎凿凿,实则皆枉撰无稽之言,间一及之,无俾世惑而已。安国传大囗祖述程正叔,故朱仲晦称之,至今以行于世。又兼袭孙明复尊王发微,刘原父意林诸书,取其最纰缪者,并非全自撰者,又不可知其所由云。

刘原父春秋权衡专攻三传,盛名之书也。然吾观其攻左,惟在解经语,人亦多知其缪。又多辨杜注,杜注之荒缪亦何足辨,而彼皆沾沾以此为事,其切要处则鲜及之。若其攻公、谷则益无论,盖亦浅陋之书也。

李廉氏春秋会通专于详例,颇为害经,然正予破例可资以查核。

张洽氏集注,明初与胡传并用,亦以张为朱仲晦之门人,故其后专主胡而张废。予观此书与胡亦相伯仲,但缪妄不若之甚耳。

昆山新刊经解,春秋不下二三十种,佳者绝少,略可观者,吕大奎氏或问、程积斋或问而已。

黄东发解春秋语多有可观,闻见于他处,未见其全书也。

高拱氏春秋正旨一篇,议论甚正。

郝仲舆春秋解甚平庸,非左一帙,亦浅陋无当。其书专办楚之非夷,以己为楚人也,致(至)(「致」,二本同,疑当作「至」)为可笑。按:楚本蛮方,蛮与夷别,古南方皆蛮国,故孟子言南蛮,夷则远为外国也。郝于蛮夷且未辨,胡哓哓为囗吴越亦蛮也,今江浙文采富丽且甲天下,人何尝以蛮少之囗而其人亦何尝以蛮自歉邪囗

季明德春秋私考主于辟左,可为有识,然其自解则多武断,是其所短。至于考事必隐括颠末、贯穿前后,最为晓畅,宋明以来之说春秋者,未能有过之者也。

凡经书鲁君所行礼事,多春秋时之礼,春秋时之礼,即周礼也,故周礼虽亡,而赖春秋所书,犹可得其千百之什一。奈何诸儒误执「常事不书」之语,囗为非礼书之,所以示讥,然则诸传及后人反知周礼,而春秋之君臣反不知乎囗此由误执谬语以致曲说诬罔有所不恤耳。不知此乃大事所以书之,亦可为小事不书之证。

谓春秋书灾异不书祥瑞,然则孔子为幸灾乐祸之人矣。「有年」、「大有年」,即童稚亦知祥瑞,乃违心反说以为记异,其可恨如此甚矣。「常事不书」一语,流毒以至于此极也。

吾今始知后人解春秋,率皆推求一二字以为说者,亦无怪其然。何则囗盖由于不知鲁史之旧文何在,圣人之取义何在、书法何在,不得不藉是以为解经话柄,若舍此,直无置喙地矣。

谓春秋委曲用心藏一二字为刺讥,此世之阴险薄夫所为,然则解春秋作如是观者,定是此一辈人耳。

或问春秋既无褒贬,然则孟子「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其义何居!曰:前已言之矣,正由误解孟子此语,以孔子为天子,以春秋为刑书也。然尚有未尽者。按:孟子此章主言治乱之事,故指其一事言之,谓春秋书臣子弒君父,则乱贼自惧,乱贼惧则天下治矣。孔子之时本治也,故以此为一治,便于伸其治乱之说耳。孟子与孔子道同而迹不同,孔子言言质实,孟子生于战国,尚议论丰采,其言多有不可执泥者,苟或执泥,便会错去。如谲谏而怂恿、好货好色,不将为逢君之恶邪囗尚论圣贤所宜囗知此竖儒笨伯事事必求所以使乱贼惧,真不值一笑也。

世儒解春秋,得孔子之意者上也。言一事必合前后,论之周匝无遗,使人一览首尾,了然者次也。若仅就此一事评论善恶得失、灾祥报应,肤辞套语,漫衍盈幅,此是史论,与经旨毫无干涉,斯为下矣。吾见宋人解春秋大率不出下者,而宋后至今诸家亦不能免焉,愚着绝去此弊,宁为简略,不敢一字稍涉史论,览者审之。

编中取义者以囗识之,书法者以囗识之,注字于傍,其无识者约略皆旧史文也,非敢于圣言有所点污,诚思冀得圣衷之一二尔,知我者亮之。

无例之说既备于前,又各详于经文之下,书成,复加荟萃诸传及后人所造种种谬例,牛毛茧丝,分条明辨,名曰春秋无例详考(「春秋」,中研本作「春称」,今据北图本改。),以附于后。吁!竭其愚衷,大声疾呼至再至三,冀得世人醒悟,且俾览此即可了然,无俟旁搜曲讨也。

同类推荐
  • Frances Waldeaux

    Frances Waldeau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宴城东庄

    宴城东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音癸籖

    唐音癸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略论安乐净土义

    略论安乐净土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龙经

    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颠覆经典:穿越之我是秋香

    颠覆经典:穿越之我是秋香

    什么,什么,我就是传说中的秋香?那么我的唐伯虎呢?那个长得和前世情人一模一样脸庞又多情的华安?那个神神秘秘,神出鬼没的华瑞?还是风度翩翩,气质儒雅的王爷?可是唐伯虎一定会点秋香吗?秋香一定中意唐伯虎吗?在封建的古代还能找我真正的爱情,还能坚持寻找真爱的勇气吗?(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行走的桃花沟

    行走的桃花沟

    大灰骡子拉着车不紧不慢地在坑洼不平的山道上颠簸。赶车的把式身子窝在前辕上,头几乎抵进裤裆里,一杆麻花鞭搂在胸前,几拃长的鞭梢子像冬天的柳树条,不远不近地在大牲口的头顶上晃悠。车辕另一头的石队长已经瞌睡一小会了,他伸个懒腰,回头瞅瞅坐在箱板里的两个队员,东倒西歪地你碰我、我挤你地睡得正香,便冲赶车的把式大声问,小哥,这半天了,也没见你喊一声牲口,倒像是这头灰骡子自拉自唱,它这是要把我们往哪儿拉呀?那被叫小哥的车把式头稍微从裤裆抬起些,眼睛还是半眯不睁的,甭担心,老马识途。
  • 流氓女帝

    流氓女帝

    一不小心穿越了,第一件事是练就一身的本事。可是本事是练好了,无聊了怎么办?好吧,打打小架,掏掏龙窝,钓钓人鱼…什么?说她是强盗,无赖,流氓…小心我告你诽谤哦!…(─.─|||她打劫的不过是金银财宝,可没打劫美男啊,为嘛一个个要追着她不放?要不把东西还给乃,乃就别跟着了好不好?什么?不行?说她还偷了他们的心?那是什么东西?她没记得她偷过这玩意啊~!!一二三四…哇咧!(+﹏+)~狂晕三十六计逃为上计!(女强文,女主没心没肺,美男多多,本文一女N男)【俊逸男子】她就是他内心的一缕阳光,所以他不允许她离开自己的生命,于是看着她,哭丧着脸:“娘子,人家每天为你洗衣做饭还不够么?要不连带暖床也可以滴,你就别去祸害别人了”“再叫我娘子,小心我揍你哦”豆豆抡起了小拳头,不就不小心亲了一下嘛,用得着以身相许么。【可爱男子】遇见她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无赖的她总是能让他面红耳赤,茫然心动“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你,那么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关门,放花花!”豆豆挑了挑眉,那就帮她把前面这个家伙干掉再说吧。【腹黑男子】活了几千年,受尽世人景仰,一身风姿卓越的他迷倒无数男女,却唯独迷惑不了她的眼睛:“嫁给我好吗?我会好好疼你的!”“姑娘我才16岁,你个老不死的想老牛啃嫩草啊!”豆豆满脸黑线的看着眼前这个年纪比自己的爷爷的爷爷还大的人。【火爆男子】………推荐自己的新文:《控火小悍妞》穿到这个鬼地方不是问题,只是能不能告诉她:为什么这里的树会走路;为什么这里的花会吃人;为什么这里的动物会鄙视人;为什么…好吧,这些都不重要,能不能告诉她这个小屁孩是谁家的!!小屁孩不吃饭光喝水,这哪行!谁来告诉她一岁大的孩子该怎么带!!一个老者道:“这位善良的夫人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吃饭呢,要吃奶的!”某女恍然大悟,问道:“这个世界上什么奶最有营养?”老者摸了摸胡子道:“当然是龙奶了!”龙奶?!那好:“请问这龙在哪里找得到?”老者想了想道:“西边的利玛山上!”某女‘咻’的一声,脚底抹油,背上小孩迅速朝西山飞奔而去!见到女子飞奔而去,老者摸了摸胡子:“这位夫人真是好人啊,不是自己的孩子,居然也这么疼爱。”这时,老者身旁的小女孩摇了摇老者的衣角:“爷爷,爷爷,您又犯糊涂了,在东边的那只才是母龙!”老者…
  • 宫主,娶我可好

    宫主,娶我可好

    彼时……她是身世最好的大家闺秀,父亲手握重兵,母亲名盛帝都,外祖父三朝丞相;他是破落小镇平淡无奇的一名过客,一次重伤,为她所救。她将他藏在自己深闺,又为他一曲倾城,竞下上古玉簪,亲手为他簪发;他遇险、她以身相护、他以身相许……然而,他向她提亲当日,她却举家失踪,留下一言:我已有爱人,此行回家,便嫁他。再见……他是大胤国最尊崇的未来天子,经天纬地之才,空前绝后之纶;她是宫中小小琴师,籍籍无名,如履薄冰。他选妃当日,她暴露身份,不顾廉耻求嫁。他冷笑奚落,“好个攀龙附凤的沈意!若是沈相泉下有知,只怕也要含恨。”她含笑回应,“你若不娶我,我便将你不为人知的身份告诉皇上,让你的筹谋夭折在当下。”她说:“宫主,娶我可好?”他娶了她。世人都道,他宠她爱她刻骨,她中毒,他以身为她过毒,替她伤痛;她坠崖,他毫不迟疑追下,死生相随。却不想,他终是怨她恨她至极,他登基为帝前夕,亲自带人诛杀她和她的母亲,母女二人,血溅城门。彼时,她……已有身孕。都道新帝杀伐果决,必将成千古一帝;却不想,新帝登基只一年,便因疾驾崩,死于壮年。有宫中近身伺候之人道,新帝日夜思念亡妻,乃相思成疾……多年后。夜华宫宫主爱妻生辰,当朝天子亲自前往祝贺。有随行宫人却见,那夜华宫宫主竟是像极……先帝,而那宫主夫人却俨然是当日先帝那位……亡妻。---更多发嗲卖萌小剧场请关注微博:m.pgsk.com/u/3989894577我每更新一章就会即时在微博上闹一下你们造么?
  • 怀人九章

    怀人九章

    要见曹禺,我似有些胆怯,他是一代戏剧大师呵,而现在他因病重住在医院里。我打电话找万方,万方是曹禺先生的女儿,接电话的人告诉我说万方出国访问去了。我打电话给张光年先生,他说:“曹禺同志是位很重感情的人,你去医院看望他吧!”放下电话,我捧着一束鲜花,朝北京医院走去。
  • 焚天武魂

    焚天武魂

    洛家少主洛天涯,觉醒出逆天武魂,却被认为是最低级的垃圾武魂,受尽屈辱……且看洛天涯如何凭借着逆天武魂,一路崛起,一路逆袭……练奇功、得奇宝、闯绝地、战天骄,吞噬无尽生灵,融合诸天血脉,鏖战天下,举世无敌!
  • 舞法天女之晴若依

    舞法天女之晴若依

    当夜幕再一次来临之时,不知这一次你是否可以站在我的身边……也伮再一次准备复活,天女们有了新的危及。时隔五年,混舞法最强大的混舞徒,他再次出现。这一次,是利用,还是赎罪?特殊血脉,四族禁术,最古老的舞法器,剑类舞法器……一切的一切都拉开了序幕。当他再一次说出“我喜欢你”之时。究竟是欺骗,还是真情……刀剑落地,鲜血淋漓,执念仇恨,灰飞烟灭。“真的,很对不起……”
  • 地球的原住民

    地球的原住民

    那是一个刻满了功绩的墓碑,上面写着:为了防御丧尸,他给牧马部族每人发一根电棍,骄傲的部落统领从此成了他的私人保安队队长。为了流民温饱,他把装备了导弹系统和变身坦克功能的战斗机器人偷改程序,变成了大锅饭厨师长。为了拯救人类,他让地球的先民精灵和鲛人从山的那边、海的那边风尘仆仆的赶过来挡丧尸,然后他溜了。是他,让各个种族暂时放下彼此之间的仇恨,双双携手在墓碑上吐口水泄心头之愤。对此,王申醒表示:“别吐了!都给我住口!老子还没死呢!!!”
  • 作者降临

    作者降临

    主角:我是主角,所有的宝物、美人、金手指都是我的!张离:哼!我是作者我说了算,宝物、美人、金手指,通通给我交出来!这是一个网文作者,降临笔下小说世界,夺取主角机缘,最终证道长生,横压诸天的故事。(书友群:83611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