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200000039

第39章

方论(十七)

〔卫氏(泛)四逆三部厥经〕佚张仲景方序曰。卫泛好医术。少师仲景。有才识。撰四逆三部厥经。及妇人胎藏经小儿颅囟方三卷。皆行于世。(太平御览)〔华氏(佗)内事〕七录五卷 佚〔华佗方〕隋志十卷(宋志作一卷) 佚隋志曰。吴普撰。佗。后汉人。

〔中藏经〕宋志一卷 存邓处中序曰。华先生讳佗。字符化。性好恬淡。喜味方书,多游名山幽洞。往往有所遇。一日因酒息于公宜山古洞前。忽闻人论疗病之法。先生讶其异。潜过洞窃听。须臾有人云。华生在迩。术可付焉。复有一人曰。道生性贪。不悯生灵。安得付也。先生不觉愈骇。跃入洞。见二老人。衣木皮。顶草冠。先生躬趋左右而拜曰。适闻贤者论方术。遂乃忘归,况济人之道。素所好为。所恨者。未遇一法可以施验。徒自不足耳。愿贤者少察愚诚。

乞与开悟。终身不负恩。首坐先生云。术亦不惜。恐异日与子为累。若无高下。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矜老恤幼为急。然后可脱子祸。先生再拜谢曰。贤圣之语。一一不敢忘。俱能从之,二老笑指东洞云。

石床上有一书函。子自取之。速出吾居。勿示俗流。宜秘密之。先生时得书,回首已不见老人。先生慑怯离洞。忽然不见。云奔雨泻。石洞摧拓。

既览其方论。多奇怪。从兹施治。效无不存神。先生未六旬。果为魏所戮。老人之言。预有斯验。余乃先生外孙也。因吊先生寝室。梦先生引余坐语。中藏经。真活人法也。子可取之。勿传非人。余觉惊怖不定。遂讨先生旧物。获石函一具。开之得书一帙。乃中藏经也。予性拙于用。复授次子思。因以志其实。甲寅秋九月序。

陈振孙曰。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其序称灵洞主少室山邓处中。自言为华先生外孙。莫可考也。

楼钥跋曰。余少读华佗传。骇其医之林奇。而惜其书之火于狱。使之尚存。若刳腹断臂之妙。又非纸上语所能道也。古汴陆从老。近世之良医也。尝与之论脉曰。无如华佗之论最切。曰性急者脉亦急。性缓者脉亦缓。长人脉长。短人脉短。究其说未暇也。一日得闽中仓司所刊中藏经读之。其说具在。盖二卿姜公诜为使者时所刊。

凡三十余年。而余始得之。序引之说。颇涉神怪。难于尽信。然其议论卓然。精深高远。视脉察色。以决死生。

虽不敢以为真是元化之书。若行于世,使医者得以习读之。所济多矣。惜乎差舛难据。遂携至姚江。以叩从老。

从老笑曰。此吾家所秘。不谓版行已久。因出其书见假。取而校之。乃知闽中之本未善。至一版或改定数十百字。

前有目录。后有后序。药方增三之二。闽本间亦有佳处。可证陆本之失。其不同而不可轻改者。两存焉。始得为善本。老不能缮写。俾从子溉手录之。蕲春王使君成父闻之欣然。欲于治所大书锓木。以惠后学。且以成余之志。

溉所录。面授而记其始末于下。药方凡六十道。亦有今世所用者。其间难晓者有之。恐非凡识所及。佗传称处齐不过数种。又未知此为是否。好事者。能以闽本校之。始知此本之为可传也。

吕复曰。中藏经八卷。少室山邓处中云。华先生佗游公宜山古洞,值二老人。授以疗病之法。得石床上书一函。用以施试甚验。余乃先生外孙。因吊先生寝室。梦有所授。获是经于石函中。其托为荒诞如此。竟不考传狱吏焚书之实。其伪不攻自破。按唐志。有吴普集华氏药方。别无中藏之名。普其弟子。宜有所集。窃意诸论非普辈不能作。邓氏特附别方。而更今名耳。盖其方有用太平钱。并山药者。盖太平。乃宋熙陵初年号。薯蓣。以避浓陵偏讳。而始名山药。其余可以类推。然脉要及察声色形证等说。必出元化遗意。览者细为审谛。当自知之。

俞弁曰。中藏经八卷。相传华元化撰。按唐书艺文志。有吴普集元化药方。别无中藏之名。普。广陵人。亲授业于元化之门。以术艺知名。今集中诸论。非普不能作。灵洞道土邓处中自序。元化外孙。因吊寝室。得此书于梦中。余窃疑其妄诞。论后附方。意者皆邓生增入之耳。如此黄煎丸。内有山药。古方名薯蓣。为避宋英宗讳。

故易名山药。烧肝散内。有白术苍术。本草及古方书。止云术。不分苍白二种。牢牙地黄散细注云。此方。见僧文莹湘山野录。文莹宋僧。三者可证其出于邓生之手。览者当自知之。

冯梦祯跋赵魏国书华氏中藏经并秘方真迹曰。此赵魏国晚岁养闲书也。录华氏中藏经四十七条。首尾俱不完。为二卷。而后附秘方六十道。别为一卷。分而复合。喜为润卿所有。笔法萧散。闲肆无意。意多 州先生王百谷董玄宰跋之详矣。而润卿复乞余一转语。余观古人以文章书画名后世者。类不肯虚其暇日。至于晚岁。娱老养闲。此意不废。

相传魏公日课万字。佛道圣典。人间秘书。随意 洒。不 而走天下。况此三卷。二万余言。为秘论名方。是活人寿世。而希传者耶。晴窗雨轩。随拈一卷。焚香披阅。便可永日。慎卿其宝之。(快雪堂集)周锡瓒跋曰。世传医书。莫古于素问。王冰谓即汉艺文志之黄帝内经。然已不合于十八卷之数。况后出之书耶。惟求其是者信之而已。华氏中藏经。陈直斋书录解题云。一卷。宋史艺文志同。然魏志佗传。佗出一卷书与狱吏。吏不敢受。索火焚之。则佗之书久绝矣。何以至宋世而忽出耶。传又称其弟子吴普樊阿从佗学。普准佗治。

多所全济。阿善针术。普年九十余。阿寿百余岁。则佗书虽不传。而弟子习其业者。亦可以着书传后。隋经籍志。

载吴普撰华佗方十卷。华佗内事五卷。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枕中灸刺经一卷。普集华氏药方。新旧唐书。

皆载于经籍艺文志。而宋艺文志。亦有华佗药方一卷。其书想北宋时。尚有流播。或多残缺。故其时名医缀辑。

而成此书。别立名目。以托于华氏。且宋自建隆以来。甚重医学。干德初。考校医宦艺术。太平兴国间访求医书。

其时王怀隐成太平圣惠方。李 详定唐本草。仁宗时。许希亦着神应针经要诀。宋重医学。几与唐之明法明算等。

疑其书或出于此时。虽非元化之书。要其说之精者。必有所自也。书一刻于宋之闽中。为仓司本。一为楼攻愧钥所校本。余得旧钞本。前后多缺。无序文目录。并楼公跋。且避高孝两朝讳。疑即攻愧所校本。因取新安吴氏刻本补其缺。而用一按字。注于下。以别于原注。并从攻愧集中。录跋附后。始得为完书。后附药方。吴本倍于此本。其相同者。仅二十方。余皆后人以意增入。非原书也。

今悉依旧本。虽未得宋刊校补。然已与吴本迥别矣。书之可传。攻愧跋之已详。兹述其书之由来。而使世之学人。

勿以魏志有火于狱之说。而疑之也。书凡一卷。后附方六十道。因为上下二卷云。乾隆五十七年。秋九月。茂苑周锡瓒识于枫桥之香严书屋。

孙星衍序曰。华氏中藏经。见郑樵通志艺文略。为一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同。云。汉谯郡华佗元化撰。宋史艺文志。华氏作黄。盖误。今世传本有八卷。吴勉学刊在古今医统中。余以乾隆丁未年。入翰林。在都见赵文敏手写本。卷上。自第十篇。性忌则脉急以下起。至第二十九篇。为一卷。卷下。自万应丸药方至末。为一卷。失其中卷。审是真迹。后归张太史锦芳。其弟录稿赠余。又以嘉庆戊辰年。乞假南归。在吴门见周氏所藏元人写本。

亦称赵书。具有上中下三卷。而缺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及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两篇。合前后二本校勘。明本每篇脱落舛误。凡有数百字。其方药名件。次序分量。俱经后人改易。或有删去其方者。今以赵写两本为定。此书文义古奥。似是六朝人所撰。非后世所能假托。考隋书经籍志。有华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

疑即是中卷论诊杂病必死候以下二篇。故不在赵写本中。未敢定之。邓处中之名。不见书传。陈振孙亦云。自言为华先生外孙。称此书因梦得于石函。莫可考也。序末称甲寅秋九月序。古人亦无以干支纪岁。不着岁字者。疑其序伪作。至一卷。三卷。八卷。分合之异。则后人所改。赵写本旁注。有高宗孝宗庙讳。又称有库本陆本异同。

是根据宋本手录。元代不避宋讳。而不更其字。可见古人审慎阙疑之意。此书。四库书既未录存。又两见赵写善本。急宜刊刻。以公同好。卷下万应圆等。皆以丸散治疾。而无汤药。古人配合药物分量。案五脏五味。配以五行生成之数。今俗医任意增减。不识君臣佐使。是以古人有不服药为中医之叹。要知外科丸散。率用古方分量。故其效过于内科。此即古方不可增减之明证。余所得宋本医学书甚多。皆足证明人改乱古书之谬。惜无深通医理者。与共证之。嘉庆十三年。太岁戊辰。十月四日。孙星衍撰序于安德使署之平津馆。

按是书名中藏者。取宝而藏之之义。后汉百官志曰。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注。官者。主中藏币帛诸物。

又盖勋传曰。多出中藏财物以饵士。注。中藏。犹内藏也。孙星衍谓卷第分合之异。后人所改。然考楼跋。宋时已有两本。盖吴勉学所辑。据闽中仓司刊本者。与楼氏所谓一版或改定数十百字。药方增三之二者相符。赵文敏所书。则以蕲春王成父刊本为祖者。其详记楼氏校语。并避两朝庙讳。则可以为证焉。特周刻合为二卷。殆不可解。孙氏序称周本具有上中下三卷。而周刻卷末。有以上八方。陆本在中卷四十论后语。则原又为三卷。孙又称中卷论诊杂病必死以下二篇。以为隋志所载佗书遗文。因查王叔和脉经。有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其论约略相类。

则知其出于佗书,孙说可谓详确矣。

〔华佗尤候〕佚按上见于幼幼新书。

〔青囊方〕佚徐春甫曰。魏华佗得异人授受。今亡之。

〔耿氏(奉)方〕七录六卷 佚〔李氏( 之)药方〕七录一卷 佚〔吕氏(广)金韬玉鉴经〕宋志三卷 佚〔葛仙公杏仁煎方〕宋志一卷 佚晋书葛洪传曰。洪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永嘉禅宗集注

    永嘉禅宗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先生,我单身

    明先生,我单身

    明卿曾说:陆小姐,希望下次见面,你已经有家室,不要再不知羞耻的纠缠我。明卿曾说:陆知夏,我会娶你,但绝不要奢求我会爱你半分。明卿曾说:明太太,你没用了,签字,滚吧。陆知夏爱明卿,但后来终于认清更要爱自己。更何况,只是利用一场。签字离婚,干脆利落。净身出户,而后走人。却没想到,纠缠不清的人换成了明卿。他堵住她:陆知夏,不准对别的男人笑的花枝招展!陆知夏挥着自己空空的无名指:抱歉,明先生,我单身。
  • 崩坏的斗罗

    崩坏的斗罗

    “这真的是斗罗大陆吗?为什么唐三会和霍雨浩在同一个时期?史莱克学院不是农村吗?怎么变成了高楼,看起来好有钱啊!为什么火影忍者会在这里,还变成了忍村。这真的是斗罗大陆吗?”本文略微搞笑,且内含砒霜,请注意。大概:一百六十多章后应该不是很毒。群号:1030888084
  • 药师三昧行法

    药师三昧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唯国相难养也

    唯国相难养也

    人人都说玄羽国相温润如玉、彬彬有礼,待人处事周到,手握玄羽重权,乃人中之龙,与女君实乃玄羽一双璧人。啊呸!什么温润如玉、彬彬有礼,你们是没瞧见他是怎么欺负我的!女君听闻这话忿忿地腹诽道,想她一国之君,竟被国相欺负成这样,这算哪门子道理啊?!女君向天吼道:“单子墨,你给我等着,总有一天你会屈服在我的石榴裙下!”“好啊,臣等着陛下。”耳旁响起熟悉的声音,女君的心顿时哇凉哇凉的,干笑着说:“呵呵,国相在啊,朕刚刚说笑,说笑而已。”国相勾起嘴角,露出魅惑众生的微笑,“哦,是么?”“可是,臣当真了。”
  • 许你行路不孤单

    许你行路不孤单

    他是个出身草根的屌丝,名副其实的穷孩子,遇到她的那一天,命运开始悄然改变。他被官二代抢了初恋,又被富二代报复,唯一的幸运是她出现了,并点亮了他的人生。从高考到读博,逆袭之路几多艰难,他们互相陪伴,一起成长,留下不可替代的爱的踪迹,牵手书写一生幸福的定义。十年前:“我没有出生在罗马,是上天不屑一顾的弃儿。”十年后:“我确定我是上天的宠儿,它什么都不肯给我,只是让我遇到了你,从此逆天改命,共创奇迹。”行路难,行路难,我会许你行路不孤单。
  • 靡欢

    靡欢

    [1v1双洁]未入魔前的苏无烟天之骄女,聪明绝世。入魔后的苏无烟人人喊打,众叛亲离。被曾经的师兄弟围剿无忧门,逼下悬崖。她自认风光一世、恣意快活,没料到竟落得这般下场。直到有一日,她一朝醒来,发现自己竟重生到了自己的侄女身上!跟自己的侄女共、用、身、体!————————————白衍行有个秘密。他能听到别人的心声。从小到大,他听到了许多人的心声:善意的,恶意的,贪婪的,嫉妒的……数不胜数。每天耳边萦绕着不同的声音,也许刚开始还有些好奇,到后面就变成了厌烦。直到他的师尊新收了一个师妹,那些惹人厌烦的声音消失了。他只能听到苏无烟的心声。像是一个耀眼的小太阳,将所有的黑暗都驱散,阳光照亮四处,只剩温暖阳光。直到后来,他听不到苏无烟的心声了。他等了十几年,终于有一天,一道声音像惊雷一样在他耳边响起。[啧,又是这个冰块脸。]冰山默默奉献忠犬师兄×嘴硬心软外冷内热美人师妹架空,私设较多。
  • 百家剑法

    百家剑法

    讲述了北宋末年汴京城外百家世代于江湖于朝廷的是是非非。
  • 暗渊围城

    暗渊围城

    神秘陨石毫无预兆的降临地球,砸落的瞬间整个城市化为噬人深渊。无法正常使用的兑换系统,被压制的异能,面对预言中的创世,林初怎样自处?又如何在新与旧中做出命运的抉择?受到入侵的地球又会走向何方?
  • 出马仙:我当大仙的那几年

    出马仙:我当大仙的那几年

    南茅北马,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界,南方属茅山道术,北方则是出马仙马家,出马仙继承了上古萨满教的传承,信奉,胡,黄,长,蟒,这类野仙,胡三太爷,黄三太奶,常小跑,黄小花,蟒天龙,这些东北仙堂的名字,或许只是存在于传说当中。具有东北灵根的王莫枫,一个困扰几代人的诅咒,不想成为出马弟子可却偏偏与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命运会如何,成为出马弟子后又会有着怎么的命运。一本《天荒道典》,一段曲折的身世,白驰所谓的南茅弟子,又会有着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