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9300000013

第13章

燥论

至直大要论列病机一十九条,而遗漏燥证,为其兼乎风热之化,故但言风热而燥在其中矣。

河间特补此义于《原病式》中,然义有未悉,敢再陈之。夫燥兼风化者,经云∶风能胜湿,湿去则燥自生,始因风甚而燥及于肺,则木气有余,侮所不胜,而金更微邪。复因燥甚而病及乎肝,则木气亢害,承者制之,而金行报复,故筋脉劲强,口噤风痫,皮肤燥屑,收敛急切之病生矣。燥兼热化者,热即火也。易曰∶燥万物者,莫 乎火。始由真阴耗竭,致有克金之火,而燥乃成。金受邪,不能生制火之水,而燥益甚,故消谷善饥,噎膈胃枯。二便闭塞,燥烈枯涸等证生矣。由热生风,由风生燥,燥又生热,循环胜复。至于髓液咸枯,燥非浅患明矣。臻燥之因,或遇阳胆司天,燥化大行;或久劳于风日之中,频迩于火燥之畔,外因也。七情不节,神伤血耗,及大病吐汗下克伐太过,亡其津液,内因也。食味辛热过多,虚劳误投温补,与夫服食家金石之剂发燥,不内外因也。凡此诸论,皆令热极生风,风火相煽,阴中伏火,煎熬津液,而燥证深矣。是以燥在外,皮肤皱揭,疥痒爪枯;燥在中,脾胃干涸,消谷善饥;燥在上,则鼻燥咽干;燥在下,则便难癃闭;兼热,则手足痿;兼风,则痉痫作。虚而燥热,必致劳咳;实而燥热,必见癫狂;挟痰食者,终为噎膈等证。治燥之法,当观沸釜之理,以血喻汤,而气喻火也。若火猛汤沸,当沃薪灭火,不使绝竭,犹用芩连、栀、膏、朴硝、大黄,大苦至寒治标等剂,清降火邪,则血不为衰,而燥不为甚也。若沸久将干,又将添益新水,使能胜火,犹用地黄、门冬、参、 、归、芍,甘寒甘温,治本之剂,气血双补,则燥得所润,而火有所制也。昔贤云∶休治风,休治燥,治得火时风燥了,然则独无寒燥者乎?尝考《医垒元戎》,有五方治燥诸法元∶北方其脉迟,寒燥也,宜温热药治之,如桂、附、硫黄、良姜、巴豆之属,是知燥亦兼寒。张景岳论消渴亦云∶阳胜固能消阴,阴胜独不能消阳乎?经云∶移寒于肺为肺消,饮一溲二死,不治之证,曾以八味丸、归脾汤,治一缙绅得愈。又如大便燥结,有系脏寒则血枯,脏冷则气涩,食少脉微为阴结者,宜半硫丸、香附汤治之。夫消渴闭结,燥证之大者,乃有属于阴寒,海藏非凿说矣。知常识变,圆妙无穷,始得不愧为司命。

火论

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势生彰,其死甚暴。何者?盖能燔灼焚焰,飞走狂越,销铄万物,莫能过之,游行于三焦虚实之两途。故凡动皆属火化,火不妄动,随触而发。夫人在气交之中,多动少静,欲无触发可得乎?火一妄行,元气更伤,动之极也,遂与元气不两立。经云∶一水不能胜二火之火,出于天造。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龙火、雷火也。经所谓一水不胜五火之火,出于人为。盖大怒则火起于肝,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动中则火起于肺,心为君主,自焚而死,此五志厥阳之火也。又考《内经》病机一十九条,而属火者五,可见火热致病者甚多。然五志之火,详于河间;君相二火,辨自丹溪,可谓无漏义矣!其见之于证也,上为喘呕吐酸,吐血衄血,气逆 胀,瞀 冒昧,喉痹耳鸣 等证;下为暴注下迫,下血溺血,小便淋沥,大便闭结,霍乱转筋等证;或为疮肿痈疽,寒热战栗,扰躁狂越,证见于外;或为悲哭谵妄,惊悸怔忡,骨蒸咳嗽,证发于内。凡诸火邪,不一而足,其形之于脉也。浮而洪数为虚火,沉而实大为实火,见于两寸为上焦之火,心肺是也;见于两关为中焦之火,脾胃肝胆是也;见于两尺为下焦之火,肾与膀胱是也。滑数而举按皆有力,真火也;浮而重按全无,假火也。其药之所主也,君火可以经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不可以水折,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然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芍药泻脾火,柴胡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此皆苦寒之味,能泻有形之火耳。若饮食劳倦,内伤元气之火,宜以甘温之剂除之。如阳亢阴微,煎熬血液之火,宜以甘寒之剂降之。如门冬、地黄之属。若左肾真阴失守而火炽。则地黄、元参之类,可以壮水制阳。若右肾命门虚弱火衰,则桂、附之类,可以消阴益火。若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则升麻、葛根、可以升散郁火。不明此类而求治火病,未免实实虚虚之误矣。

痰论

痰之为病,仲景论四领六证,无择叙内外三因,俱为切当。盖四领则叙因痰而显诸证者,三因则论因有所伤而成痰者也。惟王隐君论人之诸疾悉出于痰,此发前人所未论,可谓深识痰之情状而得其奥者矣。制滚痰丸一方,总治斯盛,固为简便。较之仲景无择,有表里内外而分汗下温利之法,则疏阔矣,况又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哉。夫痰之为病,有因热而生痰者,热则熏蒸津液而成痰;亦有因痰而生热者,痰则阻碍气道而生热;有因风寒火热而得者,有因惊而得者;有因气而得者;有因饮酒而得者;有因食积而得者;有脾虚不能运化而生者;有肾虚水泛为痰者。风痰多成中风瘫痪奇证,寒痰多成冷痹骨痛,火痰多成烦热喘嗽,湿痰多成倦怠嗜卧,惊痰多成心痛癫痫,气痰多成胸腹膨胀,酒痰多成呕吐泄泻。痰饮多成胁满胸臂痛,食积痰多成癖块痞满。脾虚之痰,因劳倦伤脾,痰清食少,肾虚之痰,因房劳伤肾,痿冷昏晕。然亦有痰冷而属热者,其为病状,种种难名,王隐君论中颇为详尽。学人当察其病形脉证,则知所挟之邪,随其表里上下虚实治之可也。大凡病久淹留,卒不致死者,多因食积痰饮所致。此何以故? 盖胃气亦赖痰积所养,饮食虽少,胃虚猝不便虚故也。亦有治痰用峻利药过多,则脾气愈虚,津液不运,痰反生而愈甚,法当补胃清中气,则痰自然运下,此法之本也。

咳嗽要论

咳嗽必由于肺。而《内经》则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是不独在肺矣。盖痰有内伤外感之分,故自肺而传及五脏者有之,自五脏而传及于肺者亦有之。如风寒暑湿伤于外,则必先中于皮毛,皮毛为肺之合,而受刑不解,此则自肺而复传于诸脏也。劳欲情志伤于内,则脏气更伤,先由阴分而病及上焦,此则自脏而传于肺也。但自表而入者,其病在阳,故必自表而出之。治法宜辛宜温,求其属而散去外邪。则肺气清而咳自愈矣。自内而生者,伤于阴也,阴虚于下,则阳浮于上,水涸金枯,则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治此者,宜甘以养阴,润以养肺,使水壮气复,而肺自宁也。大法治表邪者,药不宜静,静则留滞不静,久则必变生他病,故最忌寒凉收敛之剂。如五脏生成篇所云∶肺欲辛者此也。治里证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真阴不复。燥痒愈增,病必日甚,故最忌辛香助阳等剂。如宣明五气篇所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者此也。然表者虽宜动,动以散邪,若形病俱虚者,又当补中而以和解。倘专于发散,恐肺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治里者,虽宜静以养阴,若命门火衰,不能归元,则参、 、桂、附,在所必用,否则气不化水,终无补于阴也。至若因于火者宜清,因于湿者宜利,因痰者降其痰,因气者理其气。虽方书所载条目极多,求其病本,则惟风寒劳损二者居其八九。风寒者责在阳实,劳损者责在阴虚,此咳证之纲领,其他治标之法,亦不过随其所见之证调之而已。至于老人久咳,则元气既虚,本难全愈,多宜温养脾肺,或兼治标,但保其不至羸困则善矣。观者详之。

虚劳论

(天士改)按《内经》之言虚劳,惟是气血两端,至《巢氏病源》始分五脏之劳,七情之伤,甚六极三十二蒸,本事方更分传尸、鬼疰,至于九十九种,其凿空附会,重见复出,固无论已,且使学人感于多歧,伊芳谁之咎乎?盖以《内经》为式,第以脾肾分主气血,约而该,确而可守也。夫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独居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属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病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土为金丹,金实水深,且土不陵水,水安其位,故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火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营运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孙思邈云∶补脾不如补肾。许学士云∶补肾不如补脾。两先生深知二脏为生人之根本,又知二脏有相赞之功能,故其说似背,其旨实同也。救肾者,必本于阴血,血主濡之,血属阴,主下降,虚则上升,当敛而抑,六味丸是也。救脾者,必本于阳气,气主煦之,气为阳,主上升,虚则下陷,当升而举也,补中益气汤是也。近世治劳,专以四物汤加知、柏,不知血药常滞,非痰多食少所宜;血药常润,久行必至滑肠。且知、柏性苦寒,能泻实火,名曰滋阴,其实燥而损血,且苦先入心,久而增气,反能助火,至其败胃,所不待言。丹溪有言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劳证之火,虚乎实乎?泻之可乎?矫其遍者,辄以桂、附为家常茶饭,此惟火衰者宜之。若气血燥实之人,能无助火为害哉?大抵虚劳之证,疑难不少。如补脾补肺,法当兼行,然脾喜温燥,肺喜清润,保肺则碍脾,补脾则碍肺,惟热燥而甚。能食而不泻者,润肺当急,而补脾之药不可厥也。

倘虚羸而甚,食少泻多者,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而润肺之药宜戒矣。常见劳证之死,多死于泄泻。泄泻之因,多因于清润,司命者,能不为之兢兢耶?又如补肾补脾,法当兼行,然方欲以甘寒补肾,其人减食,又恐不利于脾,方欲以辛温快脾,其人阴阳,又恐愈耗其水。两考衡量,而较重脾者,以脾土上交于心,下交于肾也。若肾大虚而势危笃,又不可拘执,当随时参活法耳。前哲有言土旺而金生,勿拘拘于保肺,水壮而火熄,毋汲汲于清心,可谓洞达《内经》之旨,深窥根本之治者也。

吐血三要论

凡治吐血宜降气,不宜降火;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何谓宜降气不宜降火也?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则火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滥出上窃之患矣。降火必用寒凉之剂,反伤胃气,胃气伤,则不能统血,血愈不能归经矣。今之疗吐血者,大患有二。一则专用寒凉,如芩、连、山栀、青黛、柿饼灰,四物汤加知、柏之类,往往伤脾作泄,以致不救。一则专用人参,以致肺热,使肺愈伤,咳逆愈甚。亦有用参而获效者,此是气虚嗽咳,气属阳,不由阴虚火炽所致,然亦百不一二也,宜以白芍、炙甘草制肝,枇杷叶、麦冬、橘红、贝母、薄荷清肺,米仁、山药养脾,韭菜、降香、苏子下气,青蒿、鳖甲、银柴胡、地骨皮补阴清热,枣仁、茯神养心,地黄、山萸、枸杞、牛膝补肾,此屡试辄验之方。

然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不效。病家欲速其功,医者张皇无主,百药杂试,以致陨命,覆辙相寻而不悟,悲夫!何谓宜行血不宜止血也?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也。夫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故降气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求止而自止矣。若有意止血则血凝。血凝则必发热恶食,及胸胁痛,病日沉痼矣!何谓宜补肝不宜伐肝也?经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者也。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则肝气平而血有归,伐之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矣。此三者,乃余独得之要,当为斯世告之。

诸血病论

同类推荐
  • 三鱼堂剩言

    三鱼堂剩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游清远禺峡飞来寺记

    游清远禺峡飞来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olitical Arithmetick

    Political Arithmeti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士虞礼

    士虞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想见的人只有你

    想见的人只有你

    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人,同在一个学校,却没有遇见过。英语系小白简溪偶遇天才医学院高材生顾逸。第一次相遇是在毕业那天。第二次偶遇是在晚上火锅店。一天两次的偶遇是命运的安排吗?
  • 你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吧

    你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吧

    一场为了买买买而引发的动乱:~艾小艾,女,大二学生,爱好买买买。墨西宥,男,大三学生,爱好打游戏。~某一天,艾小艾发现自己的钱包空了,为了让自己继续能够买买买,于是听了室友的建议,把一些自己不要的东西挂上了闲鱼。某一天,墨西宥经过室友背后,发现室友手机里的闲鱼页面竟然有人在出售自己找了很久的东西,于是下了单。~墨西宥:“这个卖家卖假货,大家不要上当。”艾小艾:“我不是,我没有,别胡说。”
  •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是否真的都是好的安排?一个人,他的美好为什么是好的安排?他的不堪为什么也是好的安排?我们总是期望与美好相遇,可一路走来,有阳光便有风雨,有欢笑便有眼泪。一切都不过是一场邂逅,与眼前的人物景色一起哭哭笑笑,然后,继续上路,继续在这个世界里行走,去遇见下一场寒来暑往。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大明湖、白马湖、富春江、镜泊湖、松堂游记、古刹、沈园、重庆、成都、北平、南京、昆明、桐庐……老舍、林语堂、朱自清、沈从文、郭沫若……《黄河之水天上来》中,众多文学大师带你游览中国的山川名胜。《黄河之水天上来》分为山川、古迹、城记三辑内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

    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只若初识

    人生只若初识

    从未离开清心居的天才少女,为了修炼,离开了住了十六年的家。在感情方面不懂的她,却要想办法拯救被情所伤之人。不知流浪了多久,才知道,天下唯有“情”字最伤人,但也唯有“情”字最容易让人常笑言开。
  • 他心中的白月光

    他心中的白月光

    网红主播第一次参加探险活动,就碰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哦不,这人不是人,说起来吓死人,但是纠缠不清的结果就只能是在一起了。人鬼殊途,那这份感情是否能长久呢……一段孽缘,也只能这样下去了……嗯,等我慢慢的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