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8300000040

第40章 胃反

《金匮要略》云∶发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其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又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胃反。《伤寒论》太阳病,吐后汗出,不恶寒发热,关脉细数,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注以晨食入胃,胃虚不能克化,至暮胃气行里,与邪相搏,则食反出也。《巢氏病源》亦曰∶荣卫俱虚,血气不足,停水积饮在胃脘,即脏冷,脏冷则脾不磨,而宿食不化,其气逆而成反胃,则朝食暮吐,甚则食已即吐。王太仆注《内经》亦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由是后世悉以胃虚为寒,而惟用辛香大热之剂以复其阳。虽有脉数,为邪热不杀谷者,亦用之。殊不思壮火散气,其大热之药,果能复气乎。丹溪谓膈噎反胃之病,得之七情六淫,遂有火热炎上之化,多升少降,津液不布,积而为痰为饮,被劫时暂得快,七情饮食不节,其证复作,前药再行,积成其热,血液衰耗,胃脘干槁,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之曰膈,亦曰反胃。大便秘少若羊矢。然必外避六淫,内节七情,饮食自养,滋血生津,以润肠胃,则金无畏火之炎,肾有生水之渐,气清血和则脾气健运,而食消磨传送行矣。此论膈噎之久病者也。然而亦有病未久,而食入即反出之不已与膈噎形状同者,何以言之?《内经》谓厥阴之复,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甚则入脾,食痹而吐。王注食痹者,食已心下痛,阴阴然不可忍也,吐出乃止,此胃气逆而不下行也。又胃脉 散,当病食痹。又肺病传之肝,曰肝痹,胁痛出食。与夫《金匮要略》复有肝中寒、心中风、厥阴之为病,三者皆食入则吐,则必又从其病由之邪而治也。大抵反胃亦必如前条治吐,分气、积、寒三法可也。奈后世概用调气之剂,制一方名十膈散,治十般膈气,今人守之为良方,略古圣贤而勿论。夫治病之道,非中其邪,而病岂能愈乎。予试以昔尝求邪而得验者明之。一男子壮年,食后必吐出数口,却不尽出,膈上时作声,面色如平人,知其病不在脾胃而在膈间,问其得病之由,乃因大怒未止,辄吃面,实时有此证。料之以怒甚则血菀于上,积在膈间,有碍气之升降,津液因聚为痰为饮,与气相搏而动,故作声也。用二陈汤加香附、韭汁、莱菔子服二日,以瓜蒂散、酸浆吐之,再一日又吐,痰中见血一盏,次日复吐,见血一钟,其病即愈。一中年人中脘作痛,食已则吐,面紫霜色,两关脉涩,知其血病也。问之乃云跌仆后中脘即痛,投以生新推陈血剂,吐出停血碗许,则痛不作而食亦不出矣。

咽喉闭塞,胸膈膨满,似属气滞,暂宜香砂宽中丸,开导结散而已。然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而致者,当补气而使自运,补气运脾汤。李绛疗反胃呕吐无常,粥饮入口即吐,困倦无力垂死者,以上党人参三大两,劈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热顿服。大便燥结如羊矢,闭久不通,似属血热,止可清热润养,小着汤丸,累累加之,关扃自透。(滋血润肠汤,姜汁炙大黄,人参利膈丸,玄明粉少加甘草。)然服通利药过多,致血液耗竭而愈结者,当补血润血而使自行。有因火逆冲上,食不得入,其脉洪大有力而数者,滋阴清膈散,加枇杷叶二钱,芦根一两。或痰饮阻滞而脉结涩者,二陈汤入竹沥、姜汁。痰多,食饮才下,便为痰涎裹住不得下者,以来复丹控其痰涎,自制涤痰丸,半夏曲、枯矾、皂角火炙刮去皮弦子、玄明粉、白茯苓、枳壳各等分,霞天膏和丸。

有因脾胃阳火内衰,其脉沉微而迟者,以辛香之药温其气,却宜丁沉透膈汤、五膈宽中散、嘉禾散之类,仍以益阴之药佐之。瘀血在膈间,阻碍气道而成者居多,以代抵当丸作芥子大,取三钱,去枕仰卧,细细咽之,令其搜逐停积,至天明利下恶物,却好将息自愈。五灵脂治净为细末,黄犬胆汁和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好酒半盏温服,不过三服效,亦行瘀血之剂也。亦有虫者,以秦川剪红丸取之,此丸亦取瘀血。《本事方》芫花丸,治积聚停饮痰水生虫,久则成反胃及变为胃痈。其说在《灵枢》及《巢氏病源》。有实积而无内热者,古方浓朴丸、万病紫菀丸,当如方服之,能取下虫物。治反胃,用新汲水一大碗,留半碗,将半碗水内细细浇香油,铺满水面上,然后将益元散一贴,轻轻铺满香油面上,须臾自然沉水底,此即阴阳升降之道也。用匙搅匀服,却将所留水半碗荡药碗漱口令净,吐既止,却进末子凉膈散,通其大小便,未效再进一帖益元及凉膈即效也。此方极验。童便(降火)、竹沥(行痰)、韭汁(行血)、人乳汁、牛乳汁(补虚润燥)、芦根汁(止呕)、茅根汁(凉血)、姜汁(佐竹沥行痰)、甘蔗汁(和胃)、驴尿(杀虫)、仍入烧酒、米醋、蜜各少许和匀,隔汤顿温服。自制通肠丸,大黄(酒浸)、滑石(飞研),各二两,陈皮(去白)、浓朴(姜制),各一两半,人参、当归、贯众(去毛)、干漆(炒烟尽),各一两,木香、槟榔各七钱半,三棱(煨)、蓬术(煨)、川芎、薄荷、玄明粉、雄黄、桃仁泥、甘草各五钱,俱各另取细末,用竹沥、童便、韭汁、人乳、驴尿、芦根汁、茅根汁、甘蔗汁、烧酒、米醋、蜜各二杯,姜汁一杯,隔汤煮浓,和丸如芥子大。每服三钱,去枕仰卧,唾津咽下,通利止后服。服此丸及前诸汁后,得药不反,切不可便与粥饭及诸饮食,每日用人参五钱,陈皮二钱,作汤细啜,以扶胃气,觉稍安,渐渐加人参,旬日半月间,方可小试陈仓米饮及糜粥。仓廪未固,不宜便贮米谷,常见即食粥饭者,遂致不救。又有反胃,因叫呼极力,破损气喉,气喉破漏,气壅胃管,胃受气亦致反胃,法在不治,或用牛喉管焙燥服之。张子和十膈五噎浪分支派 ,病派之分,自巢氏始,病失其本,亦自巢氏始,何则?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且俗谓噎食一症,在《内经》原无多语,惟曰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大肠、小肠、膀胱也。结谓结热也。小肠结热则血脉燥,大肠结热则后不圊,膀胱结热则津液涸,三阳俱结则前后秘涩。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谓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今病噎者,三五七日不便,乖其度也。岂非三阳俱结于下,大肠枯涸,所食之物为咽所拒,纵入太仓,还出喉咙,此阳火不下推而上行也。经曰∶少阳所至,为呕,涌溢食不下。又气厥论云∶肝移寒于心,为狂,膈中。注阳与寒相搏,故膈食而中不通,此膈热与寒为之也,非独专于寒也。六节藏象云∶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王太仆云∶阳盛之极,故膈拒而食不入。《正理论》云∶格则吐逆,故膈亦当为格,后世强分为五噎,后又别为十膈五噎,其派既多,其惑滋甚,人之溢食,初未必遽然也。初或伤酒食,或胃热欲吐,或胃风欲吐,医氏不察本原,火里烧姜,汤中煮桂,丁香未已,豆蔻继之,荜茇未已,胡椒继之。虽曰和胃,胃本不寒。虽曰补胃,胃本不虚。设如伤饮,止可逐饮。设如伤食,止可逐食。岂可言虚,便将热补。素热之人,三阳必结,三阳既结,食必上潮。医者犹云胃寒不纳,烧针着艾,三阳转结。分明一句,到了难从。不过抽薪退热,最为紧要。扬汤止沸,愈急愈增。岁月弥深,为医所误。

人言可下,退阳养阴,张眼吐舌,恐伤元气,止在冲和。闭塞不通,肠宜通畅,是以肠鸣,肠既不通,遂成噎病。或曰忧恚气结,亦可下乎。予曰忧恚盘礴,便同火郁,太仓公见此皆下,法废以来,千年不复。今代刘河间治膈气噎食用承气三乙汤,独超近代。今予不恤,姑示后人。用药之时,更详轻重。假如秘久,慎勿顿攻。

总得攻开,必虑后患。宜先润养,小着汤丸,累累加之,关扃自透。其或咽噎,上阻痰涎,轻用苦酸,微微涌出。因而治下,药势易行,设或不行,蜜盐下导,始终勾引,两药相通,结散阳消,饮食自下。莫将巴豆,耗却天真,液燥津枯,留毒不去。人言此病,曾下夺之,从下夺来,转虚转痞。此为巴豆,非大黄、牵牛之过也。

箕城一酒官,病呕吐,逾年不愈,皆以胃寒治之,丁香、半夏、青、陈、姜、附,种种燥热,烧锥燎艾,莫知其数,或少愈,或复剧,且十年大便涩燥,小便赤黄,予视之曰,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王太仆云∶上谓上焦也。火气炎上之气,谓皆热甚而为呕。以四生丸下三十行,燥粪肠垢何啻如斗,其人昏困一二日,频以冰水呷之,渐投凉乳酪、芝麻饮,时时咽之。数日后大啜饮食,精神气血如昔,继生三子,至五十岁。

【诊】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完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令脉反弦,故名曰虚。胃脉 而散者,当病食痹。

(至真要论云∶食痹而吐。)肾脉微缓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沉缓而无力,或大而弱,为气虚。数而无力,或涩小,为血虚。数而有力为热。寸关沉,或伏、或大而滑数,是痰。寸关脉沉而涩,是气。反胃之脉,沉细散乱,不成条道,沉浮则有,中按则无,必死不治。更参面色,不欲黄白,亦不欲纯白,皆恶候也。年高病久,元气败坏,手足寒冷,粪如羊矢,沫大出者,皆不治。

同类推荐
  •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灸经纶

    神灸经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对录

    燕对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hort Stories and Essays

    Short Stories and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翰苑遗事

    翰苑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冷血BOSS的小娇妻

    冷血BOSS的小娇妻

    林兮跑到了楼顶,开始想着各种事情...想着他宠她的时候,想着他说爱她的时候林兮坐在边沿上,两个小脚丫子晃来晃去的,呆呆的看着下面为什么...为什么....我没有啊,我没有啊!林兮崩溃的大哭起来,赶到的家人等陷入了恐慌感!一个个喊着“兮兮!”,把林兮一句话都不回,一个人也不敢往前冲,怕她突然久跳下去....“兮兮!你听哥哥说,不至于为了一个男人这样子!”林地面积还是一句话都没说,突然....“林兮”这个熟悉的声音是!!!林兮突然站起来朝后面转过去,“你来了啊...我想告诉你,我没有出过轨,我没有陷害过她,我什么都没做过!他冰冷的眼神刺痛了林兮“哥哥!你帮我照顾好爸妈!”张开手臂跳了下去!《这只是里面的小片段,并不是全部哦!》正文还是很甜的,虽然有几段爱情就跟的片段。(先苦在甜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光明行者

    光明行者

    天魔说:“待你死后。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穿上你的袈裟,进入你的庙宇,宣扬我的魔说,腐化你的信徒。”佛陀答:“那时,庙宇将是囚禁你魔子魔孙的狱牢。而我的弟子则会脱掉袈裟,穿起便衣,到世间去。”此佛非彼佛,此光明非彼光明,此行者非彼行者,书名致敬《光明王》===本书书友群:3-3-5-4-3-6-0-4-9
  • 诡异觉醒

    诡异觉醒

    在一场诡异的黑雨之后,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一切旧的规则都在这一刻被推倒,新的强者将在此时创建新的规则。欢迎来到这个弱者的地狱、强者的天堂!
  • 帝王之宠

    帝王之宠

    离歌自打醒来之后,就成了沈醉的贴身丫头。这主人对自己也太好了吧?好的不像主仆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的身世,沈醉隐藏在背后的真实身份,这一切都是离歌成仙道路上的秘密。和主人谈恋爱到底能不能成啊?不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吗,搞的这么复杂干嘛!
  • 佛说法律三昧经

    佛说法律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执念

    执念

    爷爷常跟我说他想要正常人的生活,那个时候我不明白,直到家里发生了变故……
  • 沸腾的玉米地

    沸腾的玉米地

    惊蛰刚过,村头的玉米地就露出了尖尖的绿。清晨的空气清新得很,笨笨嗅着嗅着,就有些醉了。笨笨应该是整个村子起的最早的人,两只水桶在扁担两头骄傲地晃动。水井在村东。笨笨急急地放下水桶,水桶在井里发出“咣”的一声。笨笨笑了,觉得整个清晨都在打晃。吃满水的木桶一声不吭,而扁担在笨笨的肩头“吱咯”着叫。笨笨走得轻快,桶口的表面聚集起一层波动的水。水波动着向前,又在笨笨把握的节奏里向后。波动的水晃着笨笨的脸,笨笨的心里静得就像一颗活泼的水珠。路过一家高高的院墙,里面的狗又开始叫。那是黑皮家的狗。
  • 快穿之配角逆袭之战

    快穿之配角逆袭之战

    告白校草男神,发现校草男神的真面目只是个骗财骗色的骗子,本着明哲保身,不想掺和这些事情,谁知校草男神怕事情败露,联合她的好朋友,将她害死……倒霉地进到自己书中,开始了被迫的穿越之旅,可为什么每一次都是配角!遇到一群被称为极品的渣男女,与他们斗智斗勇又斗心,还要保住自己的节操,简直比皇帝还忙。从一开始的迷迷糊糊,到摸得门清,把一切掌握手中。某女嘴角闪过一丝算计“只有我坑别人,还没有人能坑我,就算被坑,也会千倍万倍地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