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800000010

第10章

由此可知儒家的孔孟学术,虽然经汉、唐、宋、明、清几个时代的变动,虽治学方法和所走的路线不同,但是尊崇孔孟,不敢离经叛道则是共同的。这样就把和蔼可亲的孔老夫子塑造成一个不苟言笑的偶像,把孔子温良恭俭让的善言,变成一本刻板教条的语录。这是在帮孔子的忙还是拆孔子的台,实在难说得很。

孔子以后,儒分为八,弟子们各据一方,弘扬儒家的学术思想。汉代以后,儒学大体上分成四类:一是政治的儒学,统治者为了政治的需要,扯大旗做虎皮,孔子变成“大成至圣文宣王”了。二是学术的儒学,专门搞儒学的学术研究,如汉学、朴学一类的学院派。三是民间的儒学,走私淑儒家思想的路线,从协调伦理关系入手,来立命做人,修心修身。最后是宗教的儒学,把孔子的话当成圣经,把孔子的偶像供在孔庙里吃冷猪头。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孟子》这部书共有七篇文章,是孟子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整理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道德,说仁义,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四书的文字分量,共五万六千多字,《论语》只占29%,《孟子》则占了63%,因篇幅较长,所以《孟子》的七篇文章,每篇都分为上下两编。古人不参加科考的可以不读《孟子》,但走仕途之路的士子,必须熟读此书。《孟子》的文章写得实在好,文意贯通、文采飞扬、说理透彻,有条不紊,后世的所谓“唐宋八大家”无不因袭孟子的文风。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一般认为是生于公元前385年(周安王17年),卒于公元前304年(周赧王11年)。司马迁在《史记·孟子旬卿列传》中只用了137个字,从正面记述了孟子的生平。

司马迁说:“孟柯,邹人也,授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柯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叙诗书,述仲尼之意,做孟子七篇”。

孟子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是战国中期的大学者,曾周游齐、宋、滕、魏等国,试图说服诸国君王接受道德仁义的政治主张,均因其学说“远水不解近渴”而不被采纳。故此晚年去齐回国,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那样现实的时代环境中,他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而绝对不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后世有人嘲笑孟子不识时务,以孟子的聪明才智和雄辩之力,如果改变一下思路,搏个富贵功业还不是易如反掌。

讲阴阳五行的驺衍来到魏国,梁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执宾主之礼。孟子来见惠王,梁惠王开口却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于吾国乎?”不但不尊重,而且毫不客气。但是孟子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向时代风气妥协,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明知道挽救不了这个时代,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多救一个是一个,这就是圣人。

孔子不也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吗?周游列国到处受瘪,还被困在陈蔡饿肚子。孔子形容自己,“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吆喝了一辈子也没把自己推销出去。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兴起来,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赞扬孔子,才大大地抬头。伟大的人物活着的时候都是倒霉,死了以后才吃香。所以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文化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开辟者。

但孟子毕竟去孔子165年,所处的时间、空间背景都不同。孔子温良恭俭让、孟子间有侠义之气,二人的性格、脾气完全不同,所以孔孟二位圣人在为人处事、劝政说理的风格上也迥然有异。孟子有雄辩之材,例如他说服齐宣王行仁政,说得宣王无言以对,只好敷衍地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我有毛病,我好色,没办法施行仁政。孟子说:好色有什么关系!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谁不爱自己的女人呢?周文王的先祖太王也好色,如果您能将此心推广开来,使国中内无怨女,外无旷男,好色又怎么会影响您施行仁政呢?宣王又敷衍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我还有个毛病,我好财。孟子又说:好财货有什么不好?谁不喜欢财物,如周公的祖先公刘也是喜欢财货,他与百姓一起富国强兵,大王您如能与百姓同之,爱财与施行仁政有矛盾吗?宣王又说:“寡人直好世俗之乐”,我还爱听流行歌曲。孟子说:听何种歌曲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大王要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是少乐乐,还是众乐乐。如能与民同乐,听歌又有什么不好呢?齐宣王被堵得走投无路,孟子正是在引导他走上仁政之路。

孟子被推崇为“亚圣”,其书被列入儒门《十三经》,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升格过程。在汉代,《孟子》与《论语》虽然同为子书,但实际地位却大相径庭。《论语》是儒家六艺的基础课,地位在经子之间,而《孟子》则属于普通的子书。在《汉书·艺文志》的目录中,《论语》在六艺略,《孟子》在诸子略。汉文帝时《孟子》虽然一度被设置为博士,但那是传记博士,汉武帝时即罢了。

唐文宗太和年间,国学石刻《十二经》,还是没有《孟子》。直到北宋仁宗嘉佑十二年(1061年)刻成的经书上,《孟子》才第一次被列入九经。

明洪武帝朱元璋认为孟子不应与孔子同享文庙之祭,下令撤掉孟子的牌位。到朱元璋晚年重新读到《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段文章时,不尽拍案呼好,又下令将孟子的牌位送回文庙。孟老夫子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实在是苦啊!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子思(公元前483-402年),名孔汲,是孔鲤的儿子,孔子的孙子。古人教育子女的规矩,是自己的孩子不自己教,就象医不自医一样,所以孔汲的老师是曾子。孔子弟子三千,最杰出的贤人有七十二位,排第一的是颜回,第二位就是曾子。曾子得到孔子思想的精髓,做了一篇文章,就是《大学》,他是孔子思想的嫡传者。可以说孔子、曾子、子思是一脉相承的前后三代人。

子思在《中庸》里说到孔子文化思想的根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继承了尧、舜、禹这个一以贯之的传统思想,继承了由文王、武王时代确立的包括礼法、政治制度、社会礼仪、文化精神等在内的宪章精神,这是周代文化的精神,也就是孔子弘扬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传承体系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用的都是《尚书》里面“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十六字心传,孟子以后传承就断了。虽然孟子身后的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到底还是走了样,已经不是纯正的孔子一派了。荀子的儒家思想融合了儒墨道三家的学术观点,发展了儒家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所以他的弟子中才出了李斯、韩非这样的法家人物。

后世有些人批评孔子是为统治阶级帮腔的,这种说法既不正确,也不公平。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处处推崇尧舜的“公天下”,希望人人自觉,都能够约束自己,方便他人,以恢复我们传统文化思想,保持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秩序,也就是后世批判的“克己复礼”。历代统治者无一不在利用孔子的思想,挂儒家的羊头卖自己的狗肉,这又与孔子有什么相关呢!

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普通人很少能够做到。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中庸的体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孔子著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

高明的政治家对两方面的不同意见,如果能够各保留其对的一面,舍弃其不对的一面,就中了,也最高明。这就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孔子同时感叹说:“民鲜久矣”。普通人很少能够运用中和之道,走的多半都是偏锋。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诉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长久。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中才能达到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没有生气。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能时时保和就能达到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复到太和。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吗?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大学》这部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共有十章,完整地阐述了一个人从格物致知开始,直至治国平天下,超凡入圣的八步功夫,是儒门修心修身的方法论。特别是曾子在开篇讲的第一段话,是《大学》全书的精华之所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实现大学之道的三个纲领。明德指我们的性德,它是天赋的、善良的、本来就光明,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果你修它就有,不修就没有,那是生灭法,就不是明德了。但我们的明德被后天的秉性和习性遮蔽了,象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样不明了,该怎么办呢?把镜子上面的灰尘擦掉,让本有的明德放出光明,就是明明德,佛家称之为“明心见性”。明明德是彻底搞明白了,仅仅明白道理没有用,一定要去做,要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受用,所以明明德之后紧接着就要亲民。亲民就是爱你的同类、爱众生、爱环境、爱这个世界,也就是孔子说的“大孝孝于天下”。第三步则是“止于至善”,至善是慈悲已极、是不讲任何条件的博爱,这是亲民的圆满果报,是实行出来的,不是坐在家里求出来的。

曾子讲的三纲领,其实与佛家讲的三觉悟是一件事,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三个纲领都实现了,你就成佛了。能够自觉的是罗汉,能够觉他的是菩萨,觉行都圆满了就是佛。三者之中,一环扣一环,互为因果,但有轻重本末之分,学者一定要辨别清楚。其中,明明德是本,亲民是关键,二者是因。明明德是明白了,明白了要去行道,不行没有用。只是说食数宝,看菜谱不点菜,终归填不饱肚子,所以才要亲民。其后才有“止于至善”的果报。正因为如此,曾子才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如何才能落实“亲民”呢?孟子接下去详细论说,要分三圈来实现。第一圈叫“亲亲”,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先亲近你的家里人。做善事一定要先从自己家里做起,先帮助你的兄弟姐妹,这是根本。第二圈是“仁民”,就是爱你的同类、帮助你的同胞。人要先从帮助家里人开始做起,然后将爱心一步步地扩散开去,再帮助你的同类。第三圈是“爱物”,是爱众生、爱万物、爱生态环境、爱这个地球宇宙。爱心是一圈一圈扩大出去的,“亲亲”还没有做到就跑去爱物,是本末颠倒不知先后,就无从近道了。别人看到你这个样子做善事也会误解你,认为你不是脑筋有问题就是别有用心,因为正常人办事一定是按照程序来的。

同类推荐
  • 六十种曲香囊记

    六十种曲香囊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道地经

    小道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kin Game

    The Skin Ga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绪言

    绪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悟真集

    悟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

    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我们约请了相关领域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素养的法律专业人士撰写,问答的形式对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作了提纲掣领的说明。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 魔门败类

    魔门败类

    欺师灭祖,残害同门视为道门败类!不修佛法,屡犯五戒视为佛门败类!身为魔门血炼宗弟子林皓明,得到了一串神奇的功德珠,做“善事”、赚功德、解封印、得好处,于是魔门败类诞生了!这是老惊回归仙侠的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本书老惊先打包票,肯定会完完整整的写好,所以大家尽管放心收藏!
  • 轩羽氏

    轩羽氏

    一念为魔,一念为佛魔亦慈悲,佛亦嗜血!诸天万界,唯我独尊吾之帝阙,万代不灭!——《帝阙》天界金家弃子,因父亲的失踪,地位下滑,被族中追杀至凡界,凡界十年后,凭借《六甲秘祝》强势崛起,开创帝阙重临诸天万界,“帝阙之人,从来不做天下第二!”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

    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

    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在20世纪初曾创了两项世界性纪录:她是惟一在中国宫廷之内一连待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又是惟一替尚健在的中国后妃画过肖像的人。她于1903年到达中国,花了九个月的时间为慈禧太后作画,并在圣路易斯博览会上展出。她返回美国后,把她的经历写成With the Empress Dowager出版,中文译为《慈禧写照记》。
  • 玉玲珑

    玉玲珑

    肤白貌美的小玉是个薄命女子,弃儿、童养媳、寡妇的身份使她的命运凄苦而多舛,凄风苦雨中他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希望。高粱地里的深情凝望和彼此拥有,生离死别时的残酷选择,命运的翻云覆雨虐心虐肝。分分合合中,那份深情始终铭心刻骨。不管丫鬟侍妾,还是尊贵无上的玉贵人,当初高粱地里他的笑颜,是她珍藏了一世的心事。
  • 封禁之门

    封禁之门

    失败者总说封禁之门掌控着一切;胜利者总将一切归功于封禁之门;二十五万年过去,一切不再平静;被压迫承受孤寂的人已不再满足;大幕拉开,三大神器,终将现世;过去,现在,未来,谁终将封神?或许从封禁之门选择奋力一搏时,世界的走向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 续小五义(古典文库)

    续小五义(古典文库)

    《续小五义》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之一,又名《忠烈续小五义传》、《三续忠烈侠义传》。最早可见光绪十七(1891)辛卯年北京文光楼刊本。一百廿四回。不题署名。是中国传统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续小五义》故事情节接《小五义》,接叙众英雄大破铜网阵,襄阳王潜逃,诸侠仍在江湖间诛锄盗贼,打太岁坊,破桃花寨,盗鱼肠剑,擒白菊花……最后拿获襄阳王,皇帝论功,众侠义皆受封赏,于是全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