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800000014

第14章

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与孔子同时代,确切的生卒年月已无可考,大约比孔子年长三十岁。据说他的母亲感应到有一颗大流星入腹,怀孕十一个月才生下老子,母亲却因难产而死。神奇的是,老子在李树下“从母左腋出”,出生时上唇有一道淡淡的白胡子,两只耳朵大得出奇,因而取名为李耳。

老子博学多闻,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因此作了周朝守藏室的史官,负责管理周王室的藏书典籍和档案资料。这个机会使老子接触到大量的王室密藏典籍、绝密的档案和史料,这是其他学者望尘莫及的。老子的声名越来越大,许多学者都前来讨教,孔子也专程前往洛邑,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司马迁的《史记·老子列传》记述,庙堂阶前有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问其背后的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回答:“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斋已”。

孔子离开后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景王崩,王子朝(庶子)叛变,携带大批王室的典籍文物逃到楚国。老子是守藏室史官,负责管理图书典籍,为此受到了牵连。老子只好辞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行至函谷关时,关吏尹喜请求:“先生要隐居了,请为我们后人留下点东西吧。”于是老子口授了一部书,就是《道德经》。

《神仙传》讲得就更神奇了:有一天清晨,函谷关的关长尹喜子在关楼上望气。看到紫气东来,断定必有圣人过关,决定向他求道。果然,须发皆白的老子倒骑着一条青牛,踱到函谷关前要出关西行。关员要他出示通关文碟(今日的护照、签证),老子拿不出来,这可给了尹喜子机会。他正言正色地对老子说:没有关碟是不能过关的,你一定要过关就得留下点“好处”。老子穷得都没钱买马,哪里交得出“好处费”?被尹喜子逼得无奈,才传了这部《道德经》,然后出关西去不知所终。

尹喜子得到老子的传授,果然也成道了。于是他官也不做了,挂冠而去,亦不知所终。依道教的说法,老子之道的传承顺序是:老子传尹喜子,接下去是壶子、列子、庄子,一路传下去。到了唐朝,道家学说摇身一变而成为国教,老子变成“太上老君”,《老子》改称《道德经》;庄子变成“南华真人”,《庄子》改称《南华经》;列子变成“冲虚真人”,《列子》改称《冲虚经》。

后世对道家思想与《老子》的研究趋向和应用领域,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学术的老子,纯粹走哲学思想的研究路线,此类研究者,大都各有心得,各有各的“老子”。乃至后世“谋谋老子”何其多也,西方“老子”也为数不少。

第二类是修身的老子,就是把《老子》的思想,纯粹地用于个人的修身工夫、神仙丹道上面去,从唐朝的吕洞宾,一直到清朝的黄元吉,几千年来自成一个体系。

第三类是政治的老子,把《老子》归到谋略学中去,而且错误地认为《老子》讲的是谋略之术。于是说到老庄,就联想到谋略;说到谋略,就联想到老子学说是很阴险的学问,是搞阴谋的,这就大错特错。老子是主张用阴、用柔。但阴与阳一体两面,只是在用上有正面与反面的不同而已,但目的是一个,即达到阴阳间的平衡。

所谓用阴柔,是因势利导,不搞对抗、不勉强而为。是用顺道不用逆道。后世人误以为老庄的阴柔之学是阴谋之学,学老庄的人、用老庄之学的人自然都是阴谋家。历史上的陈平,曾帮助刘邦奠定汉朝四百年的基业,刘邦有六次重大决策都是采用陈平的计谋而成功的。但是陈平自己却说:“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其无后乎”!道家最忌讳阴谋,所以陈平断定自己没有后代,至少后代的福泽不会长久,后来果真如此。

至于老子其人,由于缺乏可以考证的资料,历史上一直就是个谜。司马迁自己也搞不明白,所以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谈了李耳、老莱子和太史儋三个老子。老莱子著书十五篇,肯定不是他。但李耳与太史儋历史上都确有其人,到底哪一位是真老子呢?孔子见老子、老子西出函谷关,历史上都确有其事。老子西出函谷关,发生在公元前374年,如果是李耳老子,那时他至少也有200岁了。200岁的老人还移民,这件事连司马迁也不信。莫非是周太史儋?又苦于没有证据,所以老子的身世一直就是个谜。

1993年,中国湖北荆门郭店发掘的楚墓,出土了战国中期的竹简804枚,绝大部分作品是子思的儒家著作,但内中有《老子》,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儒道早期是不分家的。此次出土的竹简《老子》为战国中期的文物,墓主人的身份属“士”级,从出土的耳杯上镌刻的“东宫之杯”四个字看,墓主很可能是东宫太子之师。

子思少于孔子65岁,少于老子95岁,子思时代的竹简《老子》不是李耳亲笔,也是他的弟子所书,几乎就是原版《老子》。竹简《老子》才二千言,而非后世的五千言。比较发现,二千言《老子》的一百四十句话被改动,五千言《老子》的四分之一不符古意。很显然,我们今天见到的《老子》五千言是秦汉时期的修订版。

因此老子其人的悬案,今天可以下结论了:第一个老子是李耳,他是二千言《老子》原著的作者;第二个老子是“周太史儋”,是他西出函谷关,到秦国去见秦献公。太史儋是五千言《老子》修订本的作者,他在老子原著的基础上扩充、改造,重新组合篇章,使《老子》一书从内容到深度,都更加高远深邃。

庄子

老子《道德经》最能代表道家思想,而阐扬、诠解老子最清晰、最正确,发扬道家思想最透彻、最彻底的,则是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邑(今河南商丘)人,宋后为楚所灭,故又称庄子为楚国人。早年曾为漆园吏,楚威王曾以千金聘他为相,庄子拒而不仕,隐居抱犊山中,据传得道成仙而去。唐玄宗时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宋徽宗时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著书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其文汪洋恣肆、构思奇特、机智幽默、善用寓言,其中所论辩的道理,无论在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各方面都可以致用。对个人修道、养气,以及立身、处世、建功立业等诸多方面,也有大用处,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

《庄子》一书号称“难读”。一难是言简,庄子是语言巨匠,从不用赘词;二难是庄子惯用寓言,常常是“假语存”而“真事隐”;三难是庄子性情飘逸洒脱,语言幽默诙谐,爱论辩、爱说反话,思维跳跃,很难把握得住。四难是《庄子》一书,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计三十三篇文章。学者们一向认为《庄子》内篇是庄子的亲笔,外篇、杂篇则是庄子的门人后学所为,因为前后思想不连贯,有抵牾之处。因此如果对先秦道家思想没有研究,对文化背景不了解,就很难透彻理解庄子的思想。

几千年来,历代人物偷偷运用庄子的学术,都取《外篇》和《杂篇》中的精华。因此,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得光辉灿烂的,就是道家的老庄之学,尤其是《庄子》的《外篇》与《杂篇》部分贡献最大。

前面说到,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佛家偏重于出世思想,儒家偏重于入世思想,道家则偏重于可出可入、或出或入的“间世”思想。“间世”一词,就语出《庄子·内篇》的“人间世”。实际上《庄子》内七篇是一个圆满的整体,讲了完整的七步修身功夫,不可以割裂开来。第一篇“逍遥游”,言明做人首先必须逍遥,不能为名利等世间的枷锁束缚羁绊。能逍遥才能齐物,才能天人合一,与天地万物一体等齐,所以第二篇是“齐物论”。能齐物方知养生,才有第三篇的“养生主”。知道养生就不去找死,懂得养生之理,才能间世。所以第四篇就是“人间世”。前四步功夫为修因,后面三步功夫是果报,就是“德充符”,此为第五篇。德充满了就是“大宗师”,应用于世间法就是“应帝王”,此为第六、第七篇。

庄子说:“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一个得道的圣贤之人,对于帝王之术、谋略之学,不过是闲暇余事而已。如果只是求为帝王师,志在谋略学,那是下等中的下等。

《庄子·内篇》是完整的七步修身功夫,与曾子在《大学》中提出的,“内圣外王”的八步功夫,没有区别。庄子七步功夫的关键在“人间世”,“间”字是动词居中央,前可间人,后可间世。庄子告诫我们,处人处事都要“间”,就是要独立、不走偏锋,这就又合于子思的《中庸》思想。要间人间事,就不能硬碰硬,所以给你讲寓言“庖丁解牛”,懂了“以无厚入有间”的道理,就可以在人世间游刃有余了。

与厌世、弃世、愤世嫉俗的“出世主义”相反,庄子主张“间世主义”,他视天地万物之有若无、视功名如粪土、视帝王如蔽履。他热爱自然、珍视生命、不走极端、不感情用事,这种间世思想是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是道家思想的最高结晶。后世将庄子的“间世”曲解为“玩世”,一字之差,结果则完全不同。

至于养生之道,最好先读读《庄子》的“天下篇”和“让王篇”。“让王篇”中说:“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这是老庄之道的人生原则。懂了此道的人就知道富贵虽然是舒服的事,但太过了就会缩短寿命,所以处富贵中时要不以养而伤害自己。相反地,在贫贱之间不应以利累形。人在贫贱中就要为生活而奔波,但过分的贪求、过分的劳累,同样地会损害健康而危及生命,也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

以上是《三字经》的第四部分,介绍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读书求学必须遵守的次第。

这一部分内容,以四书、五经为先导,引领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整体内容,得以窥斑见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与下面的中国通史纲要一起构成《三字经》全篇的主体。

古人总结求学的最佳途境,就是“听话”二字。“听话”就是遵从古训,就是听老师的话,按部就班的求学,不搞躐等,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正是我们现代人最缺乏的,是治疗浮躁病的良方。

治学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能揠苗助长,不能搞想当然。所以先读《孝经》、次读《四书》、再读《六经》,不能逆道而行。四书五经的底子打好了再涉猎诸子百家,一上来就学百家之言会迷失方向,失掉自我。

同类推荐
  • The Dore Lectures on Mental Science

    The Dore Lectures on Mental Sci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Rinkitink In Oz

    Rinkitink In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汉末英雄记

    汉末英雄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窖大道心驱策法

    窖大道心驱策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方等三昧行法

    方等三昧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蜗牛的心开始想你了

    蜗牛的心开始想你了

    林夕落五岁那年,妈妈收养了一名弃婴鹿鹿。鹿鹿有自闭症,为了给鹿鹿治病,林家蝴蝶效应般发生了一系列的灾难和不幸。十八岁的林夕落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抛弃了鹿鹿,而母亲因为这件事间接被气死。从此林夕落就像蜗牛一样,背负着丢弃弟弟的沉重忏悔,没办法再接受爱情的重量。她如坐牢狱,坦然接受荆棘的命运:下跪,赎罪,入狱......
  • 兼职医师

    兼职医师

    程强本是龙华国一个小小的普通人,但最后不知道怎么滴,就变成了整个九霄的王,程强其实并不想当什么王,他也想低调,可实力ta不允许啊!(轻松搞笑文,喜欢请收藏投票支持,谢谢!)
  • 喵喵欲仙

    喵喵欲仙

    蔡苗苗的猫生幸福法则: 抱大腿!抱大腿!抱大腿! 朕必要成为喵界的萌主,收服无数猫奴(??????)σ? 然后想想办法怎么变回人呀(??_??) 嗯,还顺便替以后的自己相中了一个俊俏的小少年~~小哥哥,你要乖乖等着我呀!
  • 良莠阁

    良莠阁

    良莠不齐,你若有缘,只管来求,所求之事,不问善恶,不问对错,定会实现。当然报酬嘛,嘿嘿嘿
  • 快穿:黑化反派别过来

    快穿:黑化反派别过来

    萧浛死了,只是她的人生还没有结束。绑定系统,穿梭在一个个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世界里。虽然反派很帅,但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反派总是黑化啊!反派你不要过来啊啊啊~ps:1v1,每个世界的男主都是同一个人。新人第一次写文,有任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出,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文哈~
  • 冒牌太子妃

    冒牌太子妃

    人生三大悲剧是:久旱遇甘霖——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麻婆。而越清河人生三大悲剧是:穿越得公主——冒牌。先嫁得丞相——死了。再嫁得太子——是gay?!她真的不想嫁人啊!无奈某正牌公主以美男美食并身家性命威逼利诱.尊严诚可贵,零食价更高,若为小命故,两者皆可拋!为了保住小命,越清河咬牙披嫁衣!晋太子!你的冒牌太子妃来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男主大大很会撩

    快穿之男主大大很会撩

    原谅作者很懒,不会写简介,但会好好写作的w唔嘻嘻嘻
  • 海贼新王

    海贼新王

    旧时代的破灭,天人成为凌驾人族,兽人,海人,精灵和巨人之上的存在。为了巩固统治,强大的天人把完整的世界打的四分五裂,由此分为东南西北四大陆,无尽大洋成为各个大陆之间的天堑。五十年前,一群人开始活跃在海洋之上,他们以征服大海为目标,天人的统治在海洋之上开始被削弱,直到二十年前,随着海贼王卢森的出现与死亡,正式开启大海贼时代。
  • 徐娘恨嫁

    徐娘恨嫁

    一朝穿越,双十一的姑娘变成妈!穿越什么的去死吧!有女如意,豆蔻年华,立志守寡什么的去死吧!女儿哭:“娘啊,我爱的那个他不爱我!”“好办,娘教你怎么调戏小鲜肉!”女儿又哭:“娘啊,我爱的那个他的爹不让他娶我!”“放心,娘去搞定帅大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负遇见的美好

    不负遇见的美好

    在十几岁那个懵懂的年纪,夏沫遇到了那个傲慢自大、目中无人的坏小子李亦然,从没想过他们除了同学还会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可命运偏偏让他们从校服到婚纱,最终却因一个误会让两人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时过境迁还是彼此祝福,这样才算是不负遇见,不负这份感情曾经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