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34100000003

第3章

(「三朝圣谕录下」,「下」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宣德

宣德元年,高煦反。上决意亲征,命郑、襄二王监国。明旦,即躬率诸军启行,以阳武侯薛禄为前锋,昼夜兼程而进,不数日,抵城下。高煦不意车驾亲征,猝至,城中震骇,羣下溃散,遂械高煦以归。自八月出师,九月初六日还京,兵不血刃,不逾旬而罪人斯得,遂夷大难。四海永清,荣与原吉二人之力也。后高煦械至京,赐自尽。 (自「上决意亲征」至「后高煦械至京赐自尽」,此段文字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清胜朝遗事二编本皆无,三本此处另有一段文字,录如下:「车驾亲征,罪人既得,师还。六部遣尚书陈山迎驾。山见上言:『宜乘胜移师向彰德袭执赵王,则朝廷永安矣。』上召杨荣,以山言论之,荣对曰:『山言,国之大计。』遂召蹇义、夏原吉谕之,两人不敢异议。荣言:『请先遣敕赵王,诘其与高煦连谋之罪,而六师掩至,可擒也。』从之。荣遂传上旨,令士奇草敕。士奇曰:『事须有实,天地鬼神岂可欺乎?且敕旨以何为辞?』荣厉色曰:『汝可沮国之大事乎?令锦衣卫责所系汉府人状,云与赵连谋,即事之因,何患无辞!』士奇曰:『锦衣卫责状,何以服人心?』荣曰:『汝不然吾言,可往与蹇、夏言之。』士奇往见二人言之,蹇曰:『上意已定,众意亦定,可中沮乎?』夏曰:『万一上从公言,今不行,赵后或有变,如永乐中孟指挥之举,谁任其咨?』士奇曰:『今事势与永乐中异。永乐中赵拥三护卫,今已去其二,且昔孟指挥所为,王实不预闻。不然,赵王岂至今日乎!』蹇曰:『既如公言,今若何处置?』士奇曰:『为今之计,朝廷重尊属,厚待之,有疑则严防之,亦必无虞,而于国体亦正矣。』二人曰:『公言固当,然上特信杨荣言,不系吾二人可否也。』士奇退与荣曰:『太宗皇帝惟三子,今上亲叔二人,一人有罪者不可恕,其无罪者当加厚之,庶几仰慰皇祖在天之灵。』荣曰:『汝既不草敕,则我当以闻。』时惟杨溥与士奇意合。溥曰:『吾二人请入见,上明其大义,兵必不可移。』荣闻博言,既趋入见。溥、士奇亦踵其后,而门者止吾二人不得入。已而,有旨召蹇、夏入。蹇、夏以士奇言白,上意不怿,然亦不复言移兵,遂还京。自是道中有顾问,惟召荣及蹇、夏,不复召士奇及溥。至良乡,臣二人始得见。上意犹若未平,忽厉声曰:「好机会不得乘,到家皇太后必见尼矣。』上至京,大悔,不复及彰德事。然言者犹喋喋,请尽削赵护卫,且请召赵王拘之京师。上皆不听。一日,特召士奇谕曰:『言者论赵王日益多,如何?』对曰:『今日宗室惟赵王于陛下最亲,当思保全之,毋惑羣言。』上曰:『吾亦思之,皇考于赵王最友爱,且吾今惟一叔,奈何不爱?然当思所以保之之道。吾今将封羣言,俾都御史刘观及公侯中选一人赍以示之,使自处。』对曰:『必不得已,则于皇亲中择一人与赵心相孚者偕观行,庶几有所开导。』上曰:『然则谁可?』对曰:『广平侯袁容至亲,且善开谕,更得玺书亲谕之,尤好。』上从之,遂遣容、观行。赵王得玺书及言者所上章,大喜曰:『吾生矣!』即献护卫,且上表谢恩。而言者顿息。上待赵王日益亲厚,而薄陈山,竟疏斥之。盖上初虽为山所惑,而后灼知其非。踰数月,召士奇至南斋宫谕之曰:『吾待赵叔不失亲亲之礼,尔有力焉。自今毋以见忤为嫌。』遂赐白金、宝楮、文绮。」)

按:杨、夏二公此举,鉴建文之失也。当时事起仓卒,人心汹汹,高煦素号勇悍善战,诸将所畏,苟宣庙稍涉犹豫,不即决亲征而命将,天下事未可知,九州岛生民将复不胜其荼毒矣!幸而奋策决机,风驰电击,所谓迅雷不及掩耳,遂使羣凶瓦解,曾不崇朝,克清大憝,永安宗社,兹非斯世斯民之大幸与!

宣德二年十月,黎利遣人进前安南陈王三世嫡孙暠表,乞立为陈氏后,其辞恳恻。上览之,密示英国公张辅,辅对曰:「此不可从。将士劳苦数年,然后得之。此表出黎利之谲, (「此表出黎利之谲」,「谲」原作「适」,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当遂发兵诛此贼耳。」辅退,乃召尚书蹇义、夏原吉示之,且谕二人曰:「何以处之?」 (「何以处之」,「处」原作「遽」,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二编本改。) 二人对曰:「举以与之,无名,徒示弱于天下。」二人退,遂召杨荣及士奇,出表示之, (「出表示之」,「出表」二字原误倒,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且谕以三人所对,曰:「今日与尔两人决之。」荣对曰:「永乐中费数万人命得此,至今劳者未息,困者未苏,发兵之说,必不可从。不若因其请而与之,可旋祸为福。」上顾问士奇云何,对曰:「荣言当从。求立陈氏后者,太宗皇帝之初心,求之不得,乃郡县其地。十数年来,兵民困于交址之役极矣!此皆祖宗之赤子,行祖宗之初心以保祖宗之赤子,此正陛下之盛德,何谓无名?且汉弃珠崖,前史为荣,何谓示弱?士奇侍仁宗皇帝久,圣心数数追憾此事, (「圣心数数追憾此事」,「此事」二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臣愿陛下今日明决。」上曰:「尔二人言正合吾意。皇考言吾亦闻之屡矣,今吾三人可谓同心同德。」遂命尚膳赐酒馔。明旦朝罢,出暠表示文武羣臣,且谕之曰:「太祖皇帝初平天下,安南最先朝贡,及黎氏篡弒, (「及黎氏篡弒」,「篡弒」原作「谋篡」,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毒虐国人,太宗皇帝发兵诛之。本求陈氏之后立之,求之不得,始郡县其地。至我皇考,每追念往事,形诸慨叹。此数年来,一方不靖,不得已屡勤王师,岂朕所乐!今陈氏既有后,尔等试观表中所言,其从之便,抑不从之便?」羣臣对曰:「陛下之心即祖宗之心,且偃兵息民,上合天心,从之便。」上曰:「论者不达止戈之意,必谓从之不武。 (「必谓从之不武」,「之」字原无,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但得民安,朕何恤人言!其从之。」

宣德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上将赦交址,命羣臣举奉使者。佥举上闻已定,明旦,尚书蹇义欲易以伏伯安,众莫敢异之。士奇私与夏原吉曰:「此无藉小人,用之必辱朝廷。公当榻前力主张。」盖时上多主夏言。既而,有旨召众皆入,蹇遂奏用伏。上顾问夏,对曰:「不可用。」蹇曰:「伏善言语,非众所及。」士奇曰:「伏有秽行而无学识,遣之必辱国。」遂不用。又数日,士奇独对,上曰:「朕旁询伏伯安之行,乃贪淫无耻人,蹇何为欲用之?」对曰:「蹇不过取其能言,然言不当理,虽蛮夷之邦不能行。且恣其所行,必为蛮夷所鄙。」上曰:「蹇举固非,众何以皆默不言?」对曰:「非比蹇也,盖亦重其能言。」上曰:「蹇不尤夏与尔否?」对曰:「蹇平日和厚,无人己心,况于国事,孰敢偏任己见?」上喜曰:「君子和而不同是已。向因尔言伏之力,故决不用之,朕已知尔心。继今但一志为国,毋惮违众。」 (「毋惮违众」,「毋」原作「母」,「违」原作「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二编本改。) 士奇叩首言:「谨遵圣谕。」

宣德三年十月,刘观有罪下狱。先是,六月中一日早朝罢,召杨荣及士奇至文华门,命光禄赐食,既,上曰:「吾三人商量一事,京师端本澄源之地,祖宗时朝臣无贪者,年来贪浊之风满朝,何也?」士奇对曰:「贪风永乐之末已作,但至今甚耳。」上问:「永乐何如?」对曰:「十五六年以后,太宗有疾多不出,扈从之臣放肆无顾藉,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此事已彻九重,但未举发。仁宗尝为士奇言,初到北京,上问:『南京臣寮有能守廉者否?」对曰:『无敢不守。』上曰:『扈从来此者赃赂竞行,其能守廉惟吏部侍郎师逵一人,汝当知之。』」荣曰:「是时赃贪,方宾最甚。」上问:「今日之贪,谁最甚者?」荣对曰:「莫甚刘观。」臣曰:「风宪所以警肃百寮,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不肖御史差出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抚掌叹曰:「除恶务本。」又问:「廷臣中今谁可使掌宪?」两人久未对。上曰:「未必都无一人?」士奇对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曾任御史及按察司,皆有风采。」荣曰:「佐亦尝为京尹,能防禁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此。」命赐茶而退。数日,有旨令刘观巡阅河道。观行十数日, (「观行十数日」,「十数日」原作「数十日」,据清胜朝遗事二编本改。) 升顾佐右都御史,赐玺书,令考黜不肖,洗涤积弊。佐奏黜其属不肖者二十余人,罪甚者发辽东。于是,御史连章劾奏观贪赃狼藉,并奏其子辐胁制诸道,骋私灭公,皆明着实迹。上大怒,追观父子皆至,出御史章示之。既承伏,法司坐观重法,以辐同犯,免科具奏。次年四月,上召荣及士奇以奏示之,且曰:「观负朝廷,处重非过。」士奇对曰:「观诚有罪,但经事四朝,数受显任,愿姑屈法全其生。」荣亦乞贷之。上曰:「为汝二人,曲贷其死,发为边吏。」荣曰:「辱之过甚,与死等耳。」上曰:「欲父子皆贷乎?」荣曰:「子发戍边,而令观随居,恩与法两尽矣。」遂命法司发辽东。

宣德四年十月,一日朝罢,侍上于左顺门,遥望见大学士陈山,上曰:「汝试言山为人。」对曰:「君父有问,不敢不尽诚以对。山虽侍从陛下久,然其人寡学多欲而昧于大体, (「然其人寡学多欲而昧于大体」,「于」原作「干」,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非君子也。」上曰:「然赵王事几为所误,朕已甚薄之。近闻渠于诸司日有干求不厌,当不令溷内阁也。」盖上初临御,以山及张瑛东宫旧臣,俱升内阁视事。二人行相类, (「二人行相类」,「行」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至是浸闻于上。数日后,有旨调瑛南京礼部,山专教内竖,俱罢内阁之任,朝士皆颂上明决。山遂见疏,不复得近扆前矣。

宣德四年,顾佐自升都御史,宪度严明,宿弊清革,下至吏卒, (「下至吏卒」,「吏卒」原作「使卒」,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悚骇懔然。吏有遭笞者,捃摭佐之过,谓受皂隶赂放归, (「谓受皂隶赂放归」,「谓」字原无,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悉具姓名诉通政司以闻。上密以示士奇,且曰:「尔不举佐廉乎?」对曰:「所诉之事诚有,非诬。盖今朝臣月俸米止给一石, (「盖今朝臣月俸米止给一石」,「今」原作「自」,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薪炭、马刍咸资于皂,不得不遣半归,使备所用。皂亦皆乐得归耕,实官、皂两便。此京师大小臣寮皆然,臣亦然。自永乐以来如此,仁宗皇帝固知之,所以增朝臣之俸。」上叹曰:「朝臣之难如此。」因怒诉者曰:「朝廷用一好人,辄为小人所排。」欲下法司治之。士奇对曰:「此末事,不足上干圣怒,但付佐自治,恩与法并行矣。」士奇退,上召佐,以吏诉状授之,谕之曰:「放皂归耕,使给薪刍,京官皆然,不足为过。小人不乐检束,诬陷正人,汝自治之。」佐叩首退,召吏示之状,吏恐甚,佐曰:「上命我治汝,我姑容汝,但改行为善。」竟不治之。上闻之,喜曰:「佐得大体矣。」数月,有囚告佐累累枉人重罪,不听诉理者。上大怒,召杨荣及上奇谕曰:「此必有重囚教之排佐, (「此必有重囚教之排佐」,「之」字原缺,据清胜朝遗事二编本补。) 小人陷正人,不可不究治。」遂命三法司鞫之,实千户臧清杀一家无罪三人, (「实千户臧清杀一家无罪三人」,「三人」原作「二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当死,代写状教之诬告。上曰:「不诛之,佐何以行事!」立命磔清于市。盖上去恶佑善,明决率类此。

宣德五年二月十九日,上御南斋宫,召士奇谕曰:「吾欲下一宽恤之令,今独与尔商之。然吾未能悉知,尔当效帮助。」 (「尔当效帮助」,原作「尔当益效助」,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遂命内侍具楮笔。上曰:「免灾伤税粮当是首事。闻民间亏欠畜马骡驴,所司追偿甚迫,民计无出,亦甚艰难,部官坐视而不言。」对曰:「陛下圣念及此,生民之幸。各部惟知督责下民以供公家,而不顾民心之离,故一切民瘼蔽不以闻。今所当宽恤者,殆非此两事。」 (「殆非此两事」,原作「非恃此两事」,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上曰:「汝所知者具言之。」对曰: (「对曰」,「曰」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百姓积年负欠薪刍及采办买办之物,所司责偿甚急,皆当宽贷。各处官田起科不一,而租额皆重,细民困乏,郡县以闻,苏州尤甚。户部固执,悉不与除豁,细民多有委弃逃徙者,此当量与减除。部符下郡县采办买办诸物,但一概派征,更无分别出产与否,非出产处百姓数十倍价买纳。此请戒约该部,今后凡物只派产有之处,不许一概均派苦民。年来刑狱冤滥者多,感召旱涝恐由于此,请戒饬法司,敦用平恕,务求情实。今工匠之弊尤多,四方远近,每户不问几丁,悉征在京,役于公者什不一二,余皆为所管之人私役,不得营生,嗟怨溢路。此请命官巡察究治及分豁户丁之半,放回单丁者,免老病,无余丁者除籍。又有平民本非业匠,为怨家诬引者,当审实除豁。南方运粮至此,人力甚艰,而仓廪无关防,奸人盗窃,动辄数万, (「奸人盗窃动辄数万」,「盗」原作「益」,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前者就执,后者复继,恬无警畏,此请命风宪关防巡察。」上叹曰:「朝廷任六卿,但知苛责下民,而不能察奸清弊,有愧厚禄矣。尔所陈有益于朕,有益于民,此皆应行。」命即草敕,明旦颁下,遂令尚膳赐馔。敕谕既下,上闻众心悦戴,召臣士奇赐钞三千缗、文绮二端及羊酒,臣叩首受赐。上笑曰:「薄用润笔耳。」

宣德五年三月清明节,上奉皇太后谒陵。谒毕,上侍皇太后于行殿,赐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及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四人见。太后曰:「 尔等皆先朝旧臣,勉辅嗣君云云。」遂赐酒馔及白金彩币,皆叩首退。既还京,士奇间因独对,上曰:「前日陵上,汝等谒太后退,太后为朕言,皇考往年在宫中谈汝等姓名及行事甚熟,太后悉能记忆。其间才学孰优孰劣, (「其间孰优孰劣」,「孰劣」二字原误倒,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肯任事不任事,皆有讥评。言:『辅虽武臣,而达大义;蹇重厚小心,但多思而少断;尔能持正言,不避迕意,议事之际,先帝数不乐汝,然终从汝以不败事。尝有一二事之失,先帝甚悔不从汝言。』太后又谓朕曰:「凡正直之言,尔不可以为迕而不从,谨之,谨之。』」士奇对曰:「太后之盛德,仁宗皇帝之盛德也。愿陛下常奉圣谕。」

宣德五年六月,一日,上于文华门御道屏左右,独召臣士奇谕曰:「杨荣家畜马甚富,初闻之张瑛, (「初闻之张瑛」,「张瑛」原作「张英」,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及明史卷九宣宗本纪改。) 未信,今察之,皆得之边将。荣交通边将甚密, (「荣交通边将甚密」,「荣」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二编本补。) 岂可任于亲密之地。」对曰:「荣与诸将交,盖因永乐中扈从北征,太宗皇帝命掌兵马之数,以此于诸将稔熟。今内阁诸臣知边将之强弱才否、边境之远近险易、四裔之顺逆委曲,推荣一人知之详,臣等皆所不及。方今用人之际。荣未可辄他用。且其在密地,凡制敕中予夺高下皆禀上旨,又有臣等同议而行,岂荣所得独专。且臣与之同官久,亦尝观其廐马,三五匹有之,多亦不能畜,盖刍菽未易办。」上曰:「尔未知,其家马多即鬻于市,朕知之审矣。渠数请复永乐以来调卫军官,朕询兵部,言有罪调卫,洪武旧制,无可复之理。朕固已疑之。」对曰:「此事亦未明,但其人尚有他长可用,幸姑容之。」上曰:「朕初嗣位,若惟信荣言而不听蹇、夏,则土奇不得在此久矣。今士奇乃力佑荣乎?」对曰:「陛下曲容臣,天地之恩也。臣今日亦愿陛下推天地之量容荣,使之改过自效,此道在陛下今日所当行。」上意乃解,然自是不专任之矣。 (「然自是不专任之矣」,「然」字原无,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按:文华殿召对,上之疑杨荣甚矣,非士奇维持调护,极力捄解,荣其殆哉!然荣尝短奇于上,而奇保全若此,与王旦之荐寇准一心也。嗟夫!僚友之间,名相倾、位相轧者不少矣,如奇者岂多见哉!且鸟共枝则相啄,马共枥则相踶,世俗之情,纔一共事,忌心顿生,因利乘便而弯弓下石不遗余力者,又西杨之罪人也,视此宁不愧死哉!

宣德六年七月,时上颇好微行。一夕,漏下二十刻,以四骑出,过臣前,报者言:「范太监来。」士奇仓皇出迎,上已入门立月中。 (「上已入门立月中」,「立」原作「之」,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士奇俯伏悚惧,言:「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而自轻扰尘埃,昏暗中谁识至尊?万一或有识者,变起仓猝,何以备之?」上笑曰:「思见卿一言,故来耳。」遂屏左右。语竟,顾谓士奇曰:「此居且弊,当为尔葺理。」士奇叩首恳辞曰:「陛下官殿未建,臣必不敢当。 (「陛下宫殿未建臣必不敢当」,「陛」、「必」两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且车驾今夕俯临, (「且车驾今夕俯临」,「俯」字原本空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外间明日必有知者,万万自此慎出,事变不测当虑也!」驾还宫。明旦,遣太监范弘密问士奇:「车驾幸临, (「车驾幸临」,「车」字原本空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曷不谢?」对曰:「至尊夜出,愚臣迨今中心惴栗未已,岂敢言谢。」又数日,遣弘问士奇曰:「今天下平静,上时一微行,何足过虑?尧不微行乎?」臣对曰:「陛下尊居九重,恩泽岂能遍洽幽隐,万一有冤夫怨卒窥伺窃发,诚不可无虑。」后旬余,锦衣获至二盗,盖盗常杀人,官捕之急,遂私结约候车驾之玉泉寺,挟弓矢伏道边林莽中作乱。时有捕盗校尉亦变服如盗羣,真盗不疑,以其谋告之,遂为所获。上既诛二盗,叹曰:「士奇言不虚。」即日,遣范太监赐白金文绮。士奇明旦入谢,上谕盗谋,且曰:「爱朕莫如汝,自今如汝言,不复微行。」士奇叩首。盖大臣中先有导上以天下平宁可微行而生日得赐钞及马者,故至是有「爱朕莫如臣」之说云。

八月,车驾巡边阅武,至蓟州遵化,驻师石门。边报兀良哈万余骑入寇,已迫塞下,将士请击之。上曰:「兵贵神速,朕以铁骑争先赴之,当令迅雷不及掩耳。将士以次徐来。」上率兵至喜峯口前,包虏阵,飞矢如雨,虏狼狈死者甚众,余众退走。上以铁骑数百绕出阵后,尽获之,斩其酋首,遂命将士捣虏巢穴,悉收其部落人口、驼马、牛羊、辎重不可胜计。

按:宣庙英武亚于成祖,故平内难、芟外夷皆躬履戎阵,如摧枯拉朽。其所以然者,由宣庙为太孙时尝因猎讲武,从成祖北征,习知用兵,故遂能如此。亦由去国初未远,乘祖宗百战之余威,将士习于戎阵,战胜攻克固非偶然也。至正统之末,国家承平已久,英宗生长深宫,王振不知而欲效之,遂致蒙尘之祸。故愚尝谓正统土木之役,宣庙此役误之也。

九月,车驾巡边,至洗马林而还。

按:宣庙御极六载,巡边阅武者四焉。实警肃人心,振扬威武,饬励边防有赖于此,胡虏所以知畏,而边鄙所以不耸也。近日边防玩弛之余,圣子神孙能绳祖武,时一行之,其于安边,不惟无益。或曰后来武宗之屡巡边关,非然耶,曰宣祖之巡边也,为边防;武宗之巡边也,为游幸。二者得失相去天渊。

宣德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宣德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二月」原作「八月」,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二编本改。按后文又载「八月」,亦见此处之误。) 上召臣士奇至文华殿,谕曰:「忆五年二月共尔南斋宫论宽恤事,今两阅岁矣,民事不又有可恤者乎?」对曰:「诚有之。只五年官田减租额一事,圣恩已下,玺书已明,民间已知,户部格而不行,至今仍旧额追征,小民含冤不已。」上怒曰:「户部可罪也。」对曰:「此循习之弊,永乐末年多如此。往年高煦反,以夏原吉为奸臣之首,诬指此事为说。」上怒稍解,曰:「今欲再下敕,宽恤必举此为第一事,却于其末增云中外该管官司不许故违。」 (「却于其末增云中外该管官司不许故违」,「该管」二字原无,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二编本补。) 上又曰:「如再格不行,朕必罪之不恕。汝试言今日之事当宽恤者。」对曰:「事有当变通者不宜执一,如逃民一事,其初本因赋役繁苛,不得已为偷生之计。历岁已久,朝廷虽已赦宥复业,而家业尽丧,非但归无所资,又有公私债负之扰,势不能归,所在官司又不能容,则往往逃聚山林,相结为非,积微至着,盖有可虑。愿得恩旨下有司,凡逃民愿归乡者,令郡县用心抚恤,优免差徭,不愿归者,听于所在附籍为民,官给空闲田庐处之,免差役三年,庶以安其危,亦弭患于未萌。」上曰:「此事须行,盖在彼在此皆朝廷之民,何须定逼之归,但得人安足矣。」臣又言:「各处课程先因钞法不通,加倍其额征纳,盖一时之权。今钞颇流通,宜量减倍征之额。」又言:「天下课程皆纳钞,惟湖广、广西、浙江商税、鱼课旧例皆纳银,民不胜弊,请裁为一例。」上笑曰:「此两事皆须变通,其课程纳银者悉改纳钞,银一两折钞百贯。」臣又言:「田里小民之不安,皆原有司之贪污暴虐,请令风宪考察奏罢。」上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亦未得清。尔此言是,但有司中有廉干、能兴利除害者, (「尔此言是但有司中有廉干能兴利除害者」,「是但」二字原误倒,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亦令具名来闻,用凭奖擢。」臣又言:(「臣又言」,「臣」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补。) 「方面郡守皆是要职,吏部往往循资升授,不免愚良混进。请令吏部自今方面郡守有阙, (「请令吏部自今方面郡守有阙」,「今」原作「令」,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令京官三品以上及布政、按察荐举,务取廉公、端厚、识大体、能为国为民者,仍属吏部审其所保,果可用,然后奏闻,量授以官。后犯赃罪,并坐举者。又请令法司,凡保举授官,有人指告其罪者,必先取问干证明白,然后奏闻,请旨提对,庶几不为小人诬陷。」上曰:「然若所举得人,须保全之,庶不堕小人之计。」上又曰:「更责吏部须慎选县令。」臣又言:「年来吏员太冗,其间多有昏昧愚劣不通文理,今后请令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会同考试选用。」 (「今后请令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会同考试选用」,「六部」原作「吏部」,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 臣又言:「今军民中岂无文学才行卓然出众及有智谋材勇精于武畧者?请令羣臣询察,举保选用。」上曰:「进贤之路宜广,此皆应行。若有拘于例者,宜当开广。」臣言:「唐虞之世,罚弗及嗣。今极刑之家有贤子弟,例不许进用。」上曰:「舜殛鲧用禹,圣人至公之心也。」又曰:「刘翀亦极刑家,今不在侍近乎?汝于敕谕中明书极刑除犯谋反、大逆外,其余犯者其子弟有文学才行,并听举用。」上曰:「此数事皆可书敕颁下矣。」臣进曰:「愚臣一人囗闻不广,愿更得一人同论此事,庶几可以推广圣泽。」上曰:「若多令人知,即敕谕未下,事已徧播于外矣。」臣对曰:「大臣中固有谨厚者。」上曰:「胡濙谨厚,汝与之密议,就录稿进来。」于是,臣退,同濙议,增十数事通录,明旦进呈,上悦。三月朔,玺书遂下。

宣德七年八月,上在宫中览尚书黄福赞漕运时言便民数事,出其章示臣士奇,且谕臣曰:「福所言皆智虑深远可行。今六卿中其谁之伦?」对曰:「福受知太祖皇帝,最先大用。其为人正直明果,一志于国家生民,今六卿中鲜及之。永乐初建北京行部, (「永乐初建北京行部」,「行」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二编本补。) 命之绥辑凋瘵。及得交址,命总藩宪之政,安新附之众,躬勤夙夜,具有成绩。才德兼备,有大臣体,诸卿诚不及之。福今年七十矣,诸后进少年高坐公堂理政事,享安佚,出入舆马驺从扬扬,福四朝旧人,乃朝暮奔走道路,劳瘁不已,殆非国家所以优老敬贤之道。」上曰:「非汝不闻此言。吾尝欲得一老成忠直之人,处之南京根本之地,缓急可倚,今以命福,岂不诚当。」士奇对曰:「福必不负陛下任使。」明旦,上命吏部改福南京户部尚书,中外闻者皆悦。盖上之纳直言,明于用人概类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轮回空间掌控者

    轮回空间掌控者

    失而复得的生命,来到了这个神奇的轮回演绎空间。不是作为一名轮回者闯荡万界,而是一个类似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它能够给轮回空间的人物发布任务,也可以用过自己的思想改变世界。魔神间的博弈,因果律的纠缠。以天地做盘,以万物为子,夺天地造化,屠创世神魔。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故事。其实,只是两个阴逼到处阴人的故事。
  • 腹黑校草是女生

    腹黑校草是女生

    (女主帅炸天)伊沫作为公爵之女却是个混世小魔王,作为一个混世小魔王就该有混世小魔王的觉悟,伊沫可是把这点做到了极致,学校里的小混混没有一个逃得过伊沫的毒手,美名其曰教训实则为了撩妹,学校里被她掰弯的妹子绕着操场可以排两圈,抢她零食的老哥能被她追着打,和她玩心机的白莲花分分钟秒杀。可是当突然有一天她那不靠谱的老妈告诉她自己有一个未婚夫时,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魔王彻底懵了,于是伊沫一不做二不休拎起包袱就跑路。……进入新学校的第一天伊沫便掰弯了无数女孩子,就连首席校草也没有逃过她的魅力。某男强势壁咚:“我喜欢你。”某女风中凌乱:“我不搞.基!”某男霸道吻上她的唇:“真当你是男人了?”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重生之嫡女斗渣男

    重生之嫡女斗渣男

    她,庄静怡,狗血的穿越了!果然穿越文看多了,会遭报应!只是别人穿越,都意气飞扬,活的多姿多彩,为什么轮到她穿越了,却处处都是狗血淋头的剧情?!老天爷,你真的是不长眼啊!别人嫁人,带着满街的嫁妆,她倒好,她嫁人带着妾室,而且这个妾室还对她恨得咬牙切齿,满脑满心的要置她于死地!夫君风流,妾室妖娆,妯娌相争,姑嫂相斗,外加皇子爷们也来凑热闹,这重来的一辈子,怎一个乱字了得!且看,她,庄静怡如何周旋,活出一个穿越者的淡然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缘福泽农家女

    仙缘福泽农家女

    修仙界的修仙者重伤带着秘籍逃窜至凡俗小千界,为凡俗带来了修仙机遇,也给平和的世间带来了邪魔歪道的动荡......农家女颜子兮奋力挣钱养家的情况下,得机缘秘籍,一边悄悄修仙一边助力兄长发展成长........修仙不一定要离开凡俗,只要能打怪升级,何必在意哪里呢!女配各种阴谋阳谋实属不够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姐不在乎!收助手,探寻缙云山秘密,得宝贝。千里送兄进京赶考。一路打怪升级、各种捡漏得宝贝、收下一大批优质追随者。什么?女配入魔了?白莲花中邪了?那就来个手撕女配,炭烤邪白莲花吧!
  • 不懂君心

    不懂君心

    雪寒月这个神当的一点都不称职,自己创造的世界从来不管,烂摊子总是丢给十二神使,生为十二神使的周晓心里苦,他任劳任怨的帮雪寒月管理人界那么多年不给他放假就算了还总欺负他,其他十二神使也是有病,总宠着雪寒月。比如她想吃龙兔某位兽界神使差点让其灭绝,比如她突发奇想,想毁了八界,某位鬼界神使拍手叫好,还贴心的准备了核弹。比如她刚杀完人回来,某位妖界神使用温柔的语气说着“不是说过杀人的事情我来做,你看都弄脏了”等等...即使众人宠爱她脸上也极少露出笑容,后来她带回来一个和自己同样是神的孩子慕苍漓比他们还宠溺雪寒月,她的一个眼神,他就知道雪寒月在想什么见着她越发爱笑,周晓知道这是一件好事,可这真的是好事吗
  • 居山 活法

    居山 活法

    终南山是大地智慧的额头,这是一本向连接古今文化传统大山致敬的书,全书40万字,百余幅图片,19个珍贵视频、人物故事及生存状态。这是一本继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之后,中国人第一本向终南山深深致敬的书。此书展示居山者最大限度降低物质追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其实在倡导一种低碳、简约、环境友好型的自然生活方式。
  • 九天帝落

    九天帝落

    人力有穷时,而世间万物之力则无穷尽!这是一个将武学发展至巅峰的世界,一介废物小子却另辟蹊径,自微末崛起,以一件凡器为基,将玄幻与科技相结合,不断强化,最终打造出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强大神兵,遂以外物超越一切,威凌天下,败尽天外之敌,成就至尊炼器师!纪风仰头望天,目光睥睨,当我穿上铠甲的哪一刻,就算是九天之上的帝皇,也要在战栗中跌落尘埃!
  • 修真之巨星天后

    修真之巨星天后

    莫小浮悲催地穿进了都市言情小说,成了原著恶毒花瓶女配,作为修真界一代天骄,她表示,踹掉黑心女主,逆天改命才是王道!修真本逆天,大道不公,我便毁天灭道!影视天后?歌坛王牌?没错,这都是她!大能陨落之地的剑法传承,异界神兽的契约助力,变异灵器的认主回归……揭开玉简的神秘面纱,当隐藏在都市中的人、妖、魔纷纷异动,群雄逐鹿,翻云覆雨,谁主沉浮!.◇◆娱乐圈大背景,修真主旋律、感情、事业、人性均有涉及◆◇【一句话】这是一个鬼才修真女夺舍重生到炮灰身上,从被人唾弃的花瓶艺人成功逆袭,在娱乐圈华丽转身、谱写传奇的故事。成长型腹黑女主,主角身心干净,尽请跳坑!.事业——传奇巨星2100年,当人们回忆绝色佳人莫小浮的时候,环球周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她是一个世纪的传奇,前无古人,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也绝无来者。她是影视神话,以饱受争议的花瓶出道,却连获三届环球影后;她是歌坛天后,以完美的声线和音律开启辉煌的夏国新生流派;她是娱乐教皇,星梦影视帝国缔造者,绝代风华的时尚引导者;她是璀璨流星,弹指十年,惊鸿一瞥,只留下一道绝美的剪影,历史,终将铭刻这位娱乐巨星!.等级说明: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出窍——分神——渡劫——反虚——大乘.作为潇湘特别小众的娱乐修真文,这条路很难,但我要坚持,我的阿莫,so……希望亲们点进来看几章,勾勾手指收藏吧!(看我真诚期待[谄媚]的大眼!)
  • 怂遍诸天

    怂遍诸天

    张朝:“系统,方便告诉我你为什么叫怂遍诸天系统吗?感觉这个名字好皮(挫)啊,我以后遇到其他穿越者,别人都是什么终极杀戮系统,以力证道系统,他们问我是什么系统,难道我要告诉他们我的系统是个怂,很难为情的,死鬼。”系统:……起初,张朝以为,怂就是懦弱,觉得系统是笑话。后来,怂——心上两人,一人曰恶念,一人曰善念,心为执念,分别是恶念之尸、善念之尸、执念之尸,斩三尸证道!最后,怂道修心,怂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羁绊,我怕死,怕从此见不到你,更怕你见不到我伤心。第一卷《龙与月匈之歌》第二卷瓦罗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