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0800000002

第2章 书汇(1)

答马历山

凡为学皆为穷究自己生死根因,探讨自家性命下落。是故有弃官不顾者,有弃家不顾者,又有视其身若无有,至一麻一麦,鹊巢其顶而不知者。无他故焉,爱性命之极也。孰不爱性命,而卒弃置不爱者,所爱只于七尺之躯,所知只于百年之内而已,而不知自己性命悠久,实与天地作配于无疆。是以谓之凡民,谓之愚夫焉者也。

唯三教大圣人知之,故竭平生之力以穷之,虽得手应心之后,作用各各不同,然其不同者特面貌尔。既是分为三人,安有同一面貌之理?强三人面貌而欲使之同,自是后人不智,何干三圣人事!曷不于三圣人之所以同者而日事探讨乎?能探讨而得其所以同,则不但三教圣人不得而自异,虽天地亦不得而自异也。非但天地不能自异于圣人,虽愚夫愚妇亦不敢自谓我实不同于天地也。夫妇也,天地也,既已同其元矣,而谓三教圣人各别可乎?则谓三教圣人不同者,真妄也。“地一声”,道家教人参学之话头也:“未生以前”,释家教人参学之话头也:“未发之中”,吾儒家教人参学之话头也。同乎?不同乎?唯真实为己性命者默默自知之,此三教圣人所以同为性命之所宗也。下此,皆非性命之学矣。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千古英杰,其可欺乎!又安能欺之乎!噫!已矣,勿言之矣。

承示私度数语,遂敢呵冻作答焉。窃谓象山先生自见“宇宙”二字,便信此心此理之无所不同,是生而知之圣人也。非从《七篇》中悟入也,特援《七篇》中语以自证据耳。若王先生乃自幼参玄,欲志于养生者,虽亦泛观释典诸书,总之未得而已。及病起入京,复得甘泉公商略白沙先生之学,然甘泉翁实实未得白沙之传也。王先生才气如此,肯甘心于死语,作醉梦人耶?则虽耳闻白沙之学,其神弗王,而故吾自在。直至龙场作宰,随从二人与己同时病卧乎万山之中,又思父亲见任留都太宰,万有不测,作万世罪人,颠倒困踣之极,乃得彻见真性。是困而知之圣人也,大非象山先生之比也。其屡屡设法教人先知后行,又复言知行合一,复言静坐,卒以“致良知”三字为定本。则以时方盛行朱学,虽象山先生亦不免数百年禅学之冤。呜呼!陆子静耳何曾闻一句禅语,目何曾见一句禅书乎?冤之甚矣,况王先生哉!反覆思惟,使人人知“致良知”三字出于《大学》、《孟子》,则可以脱祸,而其教亦因以行,此则王先生之善巧方便,千古大圣人所当让美,所当让德,所当让才者也。前此而白沙先生亦曾亲见本来面目矣,几曾敢露出半语乎?然非龙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此则阳明王先生之幸,亦天下万世之大幸。然则先生虽曰“困而知”,然及其知之,一也。使当时有一毫四三教之心,亦终无入德之地矣。草草奉复,幸终教之!

复马历山

甚快活,甚自在,但形神离矣,虽有快活自在不顾矣。此自是恋臭皮囊者宜为之,非达人事也。

且夫形、神,两物也,生即神寓,死即神离,神有寓有离,形有死有生,则神亦与形等耳。正所谓无始以来认贼为子者,好修者以为宝,是以徒劳而功;真修者以为贼,是以投诚而皈命。如公所言神,正所谓识,神千万劫被伊拖累,轮转六道,未尝暂歇者,顾反宝藏而快乐之耶?孰若一超直入如来地,庆幸何如!

尽大地是一老众生耳,安有如许多事乎?既自负是老众生,安有明白,安有糊涂,安有起灭,安有自在?就天地如此,老众生亦如此;圣人如此,老众生亦如此。天地、圣人、老众生,同一杳然。

与马历山

昨所见教《大学》章,因有客在坐,未及裁答。

窃谓《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夫人生八岁,则有小学,以听父兄师长之教语,所谓揖让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与夫今者百千万年先圣后贤之格言皆是也,皆不过为儿辈设焉者也。至十五而为大人,则有大人之学,岂复肯同于儿辈日夕甘受大人之涕唾乎?是故《大学》一书,首言大人之学焉。

夫大人之学,其道安在乎?盖人人各具有是大圆镜智,所谓我之明德是也。是明德也,上与天同,下与地同,中与千圣万贤同,彼无加而我无损者也。既无加损,则虽欲辞圣贤而不居,让大人之学而不学,不可得矣。然苟不学,则无以知明德之在我,亦遂自甘于凡愚而不知耳。故曰:“在明明德。”夫欲明知明德,是我自家固有之物,此《大学》最初最切事也。是故特首言之。

然吾之明德果安在乎?吾以谓其体虽不可见,而实流行充满于家国天下之间,日用常行,至亲至近,谁能离之?苟能即亲民以明吾之明德,则吾德之本明,不居然而可见乎?故又曰“在亲民”焉。

夫道一也,学亦一也,今曰“在明明德”,而又曰“在亲民”,分明是两物矣,物则自然有本末。亲民以明吾之明德,虽曰一事也,然一事自有一事之终始,万事亦各有万事之终始。始终分而本末见,是二之也。道其可二乎哉!学其可二乎哉!是故要必有至善而为吾人所止之归焉,特人未易知此至善之止耳。知此至善之止,则自然定静安虑,而诸止自得矣。是故苟知所止,则明明德者不为空虚而无用,即明德而亲民之道已具;亲民者不为滥而无功,即亲民而明德之实自彰。苟未知所止,则明德为杂学之空虚,亲民为俗学之支离,胥失之矣,宁直二之云乎哉!

是故大学之道,终归于至善之止,而以知止为极功,得止为效验云。然则学之而终身不得所止者,亦由未知所止故也。

呜呼!知止其要矣,致知其功矣,此大人之学所以难在于知止也。师友父兄相与讨论而研究之,则无生之乐,无死之苦。千圣万贤,岂外是哉!

与陆天溥

承示足见上达真功,愧弟远离教席,不获时聆新得。既见头绪,即加猛火,使真金一出矿,不复至入矿,岂不伟哉!火力既齐,真性自见,正不宜放手也。甚喜甚慰!

但所云满考事冗,及一二酬应为累,归之业力,则不敢奉命。当知业力即是道力,一切给由遣价事业,尽是日用火候,温养圣胎,无二无别。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今之学宫匾以名斋,人人只是信口读过,不肯理会圣人吐心吐胆为人处,遂使恳切要领之言,翻为匾额剩赘无意味语,殊可笑耳!

夫志道如志的,的在百步之外,尚尔遥远。据德则己得而据之,然日夜惶惶,犹恐侵夺,终非己有,与我犹二也。依仁则彼我不二矣,然犹未忘一也。到游艺时,则如鱼游水,不见其水;如水裹鱼,不见有鱼。自相依附,不知其孰为依附;尚无所依,而何据何志之有?尚无有仁,而何德何道之有?到此则遣价给由,种种皆艺也;由给价遣,皆游也。岂不平常!岂不奇妙!日用应缘,但如此做去,则工夫一片;工夫一片,则体用双彰;体用双彰,则人我俱泯;人我俱泯,则生死两忘;生死两忘,则寂灭现前。真乐不假言矣。

孔子告颜子不改其乐,不改此也。程夫子寻孔、颜乐处,寻此处也。此乐现前,则当下大解脱,大解脱则大自在,大自在则大快活。世出世间,无拘无碍,资深逢源。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故学至游艺,至矣,不可以有加矣。管见如此,幸与诸友商之!

与焦弱侯

“说法教主”四字真难当。生未尝说法,亦无说法处;不敢以教人为己任,而况敢以教主自任乎?唯有朝夕读书,手不敢释卷,笔不敢停挥,自五十六岁以至今年七十四岁,日日如是而已。关门闭户,著书甚多,不暇接人,亦不暇去教人。今以此四字加我,真惭愧矣!

因思每郡国志有“乡贤”则必有“名宦”,又有“流寓”者,以贤人为国之宝。有乡贤可载,则载乡贤,以为一邦之重;无乡贤,则载名宦,亦足以为此邦之重;若无乡贤,又无名宦,则载流寓之贤,亦足以重此邦。则如生者,虽不敢当说法之教主,独不可谓流寓之一贤乎?可与麻城之乡贤、名宦并声于后世矣,何必苦苦令归其乡也。是岂无忘宾旅与柔远人之意哉!果若是,则邵康节当复递归范阳,白乐天当复递归太原,司马光当复递归夏县,朱文公当复递归婺源,不宜卒葬于沙县之乡矣。生虽不敢上同于诸大贤,独不可比拟于诸贤之流寓乎?天下一家,何所而非乡县,恐不宜如此大分别也。

且夫圣人通天下以为一身,若其人不宜居于麻城以害麻城,宁可使之居于本乡以害本乡乎?是身在此乡,便忘却彼乡之受害,仁人君子不如是也。既不宜使之说法为教主于麻城,而令其说法为教主于久去之乡县,是重他乡而藐视目前,亦又太远于人情矣!此等见识,皆生所不识,故敢与兄商之,以兄彼师也。

与友人论文

凡人作文,皆从外边攻进里去;我为文章,只就里面攻打出来,就他城池,食他粮草,统率他兵马,直冲横撞,搅得他粉碎,故不费一毫气力而自然有余也。凡事皆然,宁独为文章哉!只自各人自有各人之事,各人题目不同,各人只就题目里滚出去,无不妙者。如该终养者只宜就终养作题目,便是切题,便就是得意好文字。若舍却正经题目不做,却去别寻题目做,人便理会不得,有识者却反生厌矣。此数语比《易说》是何如?

复陶石篑

通州马侍御,经世才也,正理会出世事业而乏朋侣,然异日者断断是国家获济缓急人士。吉州太和王大行,非佛不行,非问佛不语,心无二念,动无杂思,他年一尊释迦是的;不然,亦上品化生矣。今世参禅学道,未见有勇猛精进过此者。承天之陈,旧日徽州太守也,用世事精谨不可当,功业日见赫,出世事亦留心,倘得胜友时时夹持,进未可量。此京师所亲炙胜我师友如此,其余尚多,未易笔谈。梅客生虽眼前造诣胜是三公,但负其奇迈,少许可,亦终为经世士耳。

接手教即同见面,接见令兄即同见公。外《净土诀》一本附奉。

与方初庵

弟自二月初回湖上之庐,即欲附一书奉慰,素无鸿便,又不见有宁州使者,是以到今也。

《征途与共》一册,是去冬别后物,似妥当可观,故久欲奉,不能得奉。今春湖上纂《读孙武子十三篇》,以六书参考,附著于每篇之后,继之论著,果系不刊之书矣。夏来读《杨升庵集》,有《读升庵集》五百叶。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然得弟读之,益光彩焕发,流光于百世也。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为唐、宋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余琐琐别录,或三十叶,或七八十叶,皆老人得意之书,惜兄无福可与我共读之也。

然兄居位临民,亦自有真功德,日积月累,以行菩萨发慈悲、布弘愿之事,又非鄙野抱空文无实用者之比矣。知州为亲民之官,宁州为直隶之郡,江西为十三省之首。且五品之禄不薄,一日有禄,可以养吾积德累行之身;大夫之官亦尊,一日居尊,得以行吾积德累行之政;五十之年不大,时正穷壮,正好施吾泽民报主之实:盖皆有志者之所忻望而不能得者。汉时为吏,至长子孙,亦以其施泽于民者易也。据近民之位,行易施之泽,又何求乎?观音菩萨以救苦救难为事业,唯恐不得,正今日之谓矣。若谓同时登第者今为宰辅,为卿相,次亦为都堂、巡抚,未免忻羡怨尤于中,则市井人耳,岂可以语于兄之前哉!则假道学人耳,岂可以语于卓吾子之友之前哉!二月初间所欲闻之兄者,即此也,愿兄勿以迁转为念,唯以得久处施泽于民为心。则天地日月,昭鉴吾兄,名位不期高而自高,子孙不期盛而自盛矣,非诬饰之词也。

且久处则禄有余赢,亦可以分给宗族友朋之贫者。我虽贫,然已为僧,不愁贫也,唯有刻此二种书不得不与兄乞半俸耳。此二书全赖兄与陆天溥都堂为我刻行,理当将书付去,然非我亲校阅入梓,恐不成书耳。兄可以此书即付陆都堂。《豫约》真可读,读之便泪流,老子于此千百世不得磨灭矣。恨恨!快快!

复陶石篑

心境不碍,非是意解所到。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原是破不得的,惟见了源头,自然不待分疏而了了在前矣。翁之清气自是见性人物,翁之定力自是入道先锋,然而翁之资质禀赋原不甚厚,则此生死一念决当行住坐卧不舍。读经看教,只取道眼,再不必急求理会,以自有理会得时也。时来如今日春至,雪自然消,冰自然泮,学道之人宜有此等时候。

生因质弱,故尽一生气力与之敌斗,虽犯众怒,被谤讪,不知正是益我他山之石。我不入楚被此万般苦楚,欲求得到今日,难矣。此观世音菩萨与我此地,赏我此等人,故我得断此尘劳,为今日安乐自在汉耳。

文殊话乃得道后所谓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者不可不览。此事于今尚太早,幸翁只看“父母未生前”一语为急,待有下落,我来与翁印证。近老刻留览,当如命批请。

寄焦弱侯

我当时送顾中丞入贺,复携妻室回府,此时已将魂灵付托顾君入京邸去矣。数月间反反覆覆,闭门告老,又走鸡足,虽吾宜人亦以我为不得致其仕而去而闷也。及已准告老矣,又迟回滇中不去,遍游滇中山,吾岂真以山水故舍吾妻室与爱女哉!此时禁例严,差遣官员俱不敢留滞过家,决知顾当急急趋滇也,是以托意待之一再会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虚构(中篇)

    虚构(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球为我狂

    球为我狂

    这是一本激情四射·演绎青春之歌的书,绿茵场上,他们挥洒的不仅仅是激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青春期的烦恼和迷惑,收获了成熟,懂得了理解、关爱和团结。青春无悔,一如流光溢彩的画!
  • 倾骨

    倾骨

    身为将军的女儿风琳洛,因皇命嫁与楚国公之子楚倾尧,二人从相互抵触到相爱相知,楚倾尧父亲觊觎风家兵权,风琳洛家中变故,风承越带她离开楚家,心有不甘的她成为皇妃,利用权力一步一步击败楚家……
  • 晴雪长安

    晴雪长安

    两世为人,独断专行,自私自利?一场历经万年的阴谋,下棋的人也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 必知的导弹火炮

    必知的导弹火炮

    本书主要讲了导弹火炮知识。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厨房那些事儿

    厨房那些事儿

    厨房让我们又爱又恨,爱的是它是美味的出产地。要知道,在食品安全颇让人头痛的今天,自己制作能排除一大部分风险,而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赞誉是多么让人喜悦。恨的是油烟油渍真让人头疼,若不小心买多了,保存不当坏掉又很浪费。厨房里的事儿凌乱琐碎,但民以食为天,为了吃的好、吃的安全健康,厨房里的事儿我们得尽心尽力,动些脑筋了。本书就是告诉读者厨房那些事儿怎么办。
  • 步香闺

    步香闺

    随笔,随意,随情,随心而动,随欲而生。且把步停住,怎奈东床已覆。
  • 阴谋在手

    阴谋在手

    “什么是和平?”斯普兰诺大陆几乎从未过和平。人类的战争永无止境。元素,念,魔法,巫术,机械……各种致命武器与超凡者的诞生,迫使人类陷入无止的战争。人类与魔种不解的仇恨,王国之间的利益战争,职业者的荣耀,又是谁从背后操控着大陆的命数。短暂的和平之后,阴谋不断浮现。哪个人能够揭发这一切诡计。食物的香气已经消散,血肉的腥臭味儿引来一条条解饿的野兽,一切灾难将再次降临在斯普兰诺大陆。这是一场鲜血和血肉的战争!ps:本书纯属虚构,一切剧情只是为了给读者营造更好的阅读气氛,请不要将本书内容与现实生活混乱,支持正版阅读,传播正能量!
  • 重生之凤临天下

    重生之凤临天下

    前世,她是最让人惊慌失措的杀手,却因为心中最后的一丝柔情将自己毁灭。重生,她变成无人问津的失宠公主,却又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就了一番霸业。生命的轮回,是让她重新开始,还是重蹈覆辙。明明已经逃离了伤痛,可是似曾相识的一幕又重新上演了。在爱与不爱之间,有太多的理由和伤痛。那些说着永远不离开的人,最后却都走得不见了踪影。她是芳华绝代的王爷,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默默无闻十年,待到时机,一举绽放光芒。他是落魄失所的王子,被她捡到,进行残酷的训练,本以为在她身边就可以不管一切了,可他却不能忘了国灭家亡的伤痛。他是忍气吞声的皇子,从小被人欺负,只因为有一个出生卑微的母亲,是她让他重拾信心,最终却始终物是人非。他是温润和善的哥哥,在她的帮助下登上皇位,明知不该,却还是沉沦在了她的惊人风华中。这是一个关于争夺江山的故事,爱与被爱的甜蜜与伤痛。她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失去一切后,她也忘掉了所有,重新见面,他们之间会回到以前,还是彼此成为利益关系。一切都未知。
  • 简单,快跑

    简单,快跑

    失恋而去酒吧买醉的简单,遇见了阴晴不定的大少爷,凭着独特的敏感性,完美地把握了恶魔的脾气,结果深陷其中,原来,曾是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