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0400000031

第31章

第七段有二十四願。一二三四五可知。六願獲根本智。滅眾苦根本。智有二種。一正體無分別智。望加行後得。名為根本。二本覺智。與始覺為本故名根本。獲者得也。得正體根本智。斷惑滅苦。雖通見脩諸地皆有。然二處最顯。謂見道及無間道。雖有流善法行苦所隨解脫道。同一剎那。不足為別。約見道說。獲根本智。滅眾苦者。眾苦不過三八。由得此智。斷惡道業無明故。三塗苦滅。生老病苦亦隨喪滅。由斷此惑。不造十不善業。故無怨憎來會。由斷分別欲貪故。無求不得及愛別離。從此唯有怨及取蘊。至無間道。得金剛心根本智。斷彼二苦。雖有流善法此時猶在。己被勝智照同法性。於解脫道。不得釋滅。三苦八苦。相配准知。得本覺根本智斷滅苦者。此唯解脫道證理之時。始本冥合。乃名獲得本覺根本。從此永無死及蘊。雖斷惑理證立二道名。然同一剎那。獲智亦爾。是故無間頓斷見脩二障種時。即是解脫道時斷也。七願他入真實慧。永無病惱者。此有二種。一約入真見道之慧。斷病之苦惱及煩惱病。謂一切惡趣諸煩惱品所有麤重。是分別起。亦為身病遠因。於歡喜地真見道中。一剎那斷。頓證三界四諦真如。身病及惑。永不後有。二約金剛心慧。頓斷一切諸煩惱病及習氣隨眠。證極圓滿真實勝義。諸惑永亡故。八大乖違故身病。願他知乖違體空寂故得離。九願他信佛菩薩端正。從忍或信。是深忍欲樂。此忍是法。名為真實端正之因也。十願他不樂不忍。十一准梵本。願他常念諸佛菩薩恩德。十二准梵本。願於有怨處。不加其報。十三沙門此云止息。今願他於止息不調不靜中得第一。謂大般涅槃。十四十五十六並可知。十七見他善甲。願他行被甲精進。准梵本中。亦有加行不怯弱二種故。下句趣字。梵本是勇求之言。無師者。梵本云自然。即是佛之異稱。謂願眾生勇猛求佛果。如著甲入陣而求功賞。十八鎧杖不祥之器。以己不見佛他不為。十九可解。二十正命為正業以活命故。邪業活命有五種。一誰現奇特。二自說功德。三占相吉凶。四高聲現威令他畏敬。五為他說法。行此五事。皆為利養。墮於邪命。今此第三句通願他離。第四句但攝初四。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並可知。然長者以年耆。諸事長於人故。能明斷也。第八段有二十三願。一城郭防難牢固身命。是故願他得非四相所遷之身非勝智令屈之心。二王之所都。多有勝福。慧人聚集喜樂故。願他與具勝功德者共會。恒得法樂。或能巧集諸善根。身心適悅。三見處林宴坐幽捿可讚。願他成佛。居閑寂法林。人天歎仰。四五可知。六未入其家。則諸家差別。入一家已。則唯一無多故。願他入一佛乘。會三無別。與三世佛所說無異。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並可知。十三見有依自法力崇賢人重善法耻不造惡者。即願眾生還爾。藏隱守護眼等諸根。不令放逸。如藏護猫不令殺鼠。亦如以衣藏護男女形醜。十四以己見無慚不仁者。願他行無緣慈以救物。十五自於義食希望得遂願。願他於佛果希望滿遂。更無所欲。十六以己在間愛味故。翻此願他得無生等禪悅之味。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二二十三並可知。然諸願他句。初三通因果。後四唯佛果入佛者於大菩提。智證究竟故。梵本云遍了佛智。

第九段有十四願。一以水性平等而能潛入故。願他通達佛智所知之境。謂知過未事同現在。梵本入一切智智。二以己洗身。願他身光心光身淨心淨。三准梵本。初句云殟瑟南。此云凡所受熱。今云盛暑炎毒者。乃唯互熱時下滿句。應云離煩惱熱永盡無餘。四中第三句菩提。第四句涅槃。五順文誦及持在心故。願他順佛說。得總持。六七八九十。並可知。十一以己右繞。願他所行無逆者。梵云鐸乞尼。此翻為右。右是順義故。離世間品云。攝右足不違一切佛所說故。普曜第二云。菩薩便從兜術降靈。趣於右脇。菩薩所以處於右者。所行無逆故。十二再三鄭重故。願他勤求。十三十四可知。

第十段有三願。一二可知。三云周顧十方者。謂願他成一切智示八相。生時周顧十方。攝我獨尊顯無與等。上來初通料簡諸願四句。後總科別釋。總明第二。別顯用心行相竟。

第三總結用心能成勝德中二。初結前用心。可知。後則獲下彰其勝能。於中二。初彰感果勝。則前問中一百一十句及答中十句是也。

後一切世間下彰歎勝。於中有二。初世間眾不能動。略舉七類。後及以下出世眾不能動。略標二類。言不動者。有其二義。一正修願時。彼世出世眾歎成壞而不能。所以者何。心專注故。不住相故。以心轉事。非事轉心故。二此願善根感果決定。如不動業。不動果非餘善不善等諸猛利業能引故。上來有三。一總徵成德之用心。二別顯用心之行相。三總結用心之勝能。總明第二能成因行竟。上來有二。一先標所成果德。後顯能成因行。總明別顯了。上來有二。初總答。後別顯。總明正答了。上來二初難問。後正答。總明文殊答了。上來二先智首問。後文殊答。總明第四釋文了。上來四。一釋名。二來意。三宗趣。四釋文。總明淨行品了。

賢首品第十二

將釋此品。四門同前。

初釋名者。賢善也首勝也。謂性善德勝故曰賢首。此則賢之首故。有財釋也。賢首菩薩說此品故。名賢首品。此則賢首之品。亦依主釋也。

二來意者。前品明信中願行。今明信中德業。故次來也。

三宗趣者。以信德用為宗。為後成位為趣。

四釋文者。夫科此品。總為四分。一經家敘述文殊前說分。二我今已為下文殊勸說分。三爾時賢首菩薩下依勸演暢分。四時賢下顯實證成分。

就初結前已說。謂別品中。明由善用心使六根三業於所行境悉得清淨無濁無亂。後欲顯下起後宣陳。謂欲令賢首說信滿菩提心功德大用。故說偈也。

第二勸說分中一頌分二。謂前半結前品已說所行清淨。准亦應云說行及德。但偈最略故。後半正勸說前品修行所成勝德之用。

第三依勸演暢中二。初經家述其說人可知。後善哉下正顯偈詞。於中。總即三百五十七頌半。曲科為七分。一歎廣說略。二菩薩發意下略辨行相。三信為道元下略示勝能。四若常信奉下所具行位。五或有剎土下無方大用。六一切如來下喻況玄旨。七第一智慧下校量勸持。

就初分中四頌分二。初一頌總標德廣難量。於中少說。初句歎問歎聽。次一句明德廣。次一句少說。末句喻顯。後三煩別辨難量難說。於中。初兩頌重顯前德廣。次半頌重顯前小說。後半頌別顯前喻。就初兩頌中二。初一頌半明所量德廣故顯量德難量。後半頌明能量人大故顯德難量。就前所量德廣中。初一頌明初心少時少行德已難量。後半頌明多時具多行位。比況前少以顯難量。後舉能量人大中。謂一切凡夫二乘及諸菩薩。於此難量。不足為廣。一佛二佛乃至多佛。不能稱量。亦或非廣。今舉十方一切如來共說不盡。此則因當難量之極也。二次半頌明說少分中。上句明初發心之廣德。五句顯彼難量故說少分。三末後半頌。明廣前喻況。文顯可知。問此中發心與初住及發心品說何別。

答總是其一。但所望異。謂此中望前是住終發心。即起信論三種發心中。名信成就發心也。初住發心即全是。此後名為初發心住。亦是約位顯其心故。發心品說。約心行相寬廣。舉喻況德。問十信之初豈無發心耶。

答雖有發心。非正發也。所以者何。如輕毛故。仁王經等名信根故。問既是初。何德具後一切行位。

答法性行故。廣如懸談第七門說。問據法性。相収卷舒可爾。約人修行。豈十千劫即得然耶。

答人無別體。攬法以成。法既鎔融。故人亦無礙。十千之與一念。一念之與多劫。於此亦無定限可得。時無別體。依色心立。色心既從性而無礙故。念聲亦隨理而融通。如下善財及兜率天子等所行所得。並斯人異。

第二略辨行相分中。五頌分二。初半頌總標。餘文別顯。標中三。一發菩提心。二發心因。三發心緣。菩提者佛果大智所證法界也。發意求者。於彼法界創起。必定當得心故。因緣有多種。或云自性住為因。習所成為緣。或云二性為因。善友及見聞等種種境界為緣。今此不爾。如後當知。若廣顯因緣。如菩提心章。

後別顯者。此中因緣各有多種。初半頌淨信為因三寶為緣。次五句四字大悲大智共為因緣。於中悲因智緣。總八法。五反顯三順釋。亦可前五智緣。後三悲因。五謂不求五欲王位則利自安安名稱。三謂滅苦利樂嚴土。嚴土為安生故悲門攝。次三字半頌智為因。佛法法界為緣。敬養持法求證皆智故。次一頌信知為因。三寶為緣。前據唯信。次約唯知。後據信知。次一頌信為因。佛法菩薩行法界為緣。上來因緣深重尅實。因有三種。謂信悲智也。緣有十三。謂三寶八法法界菩薩行。於中異凡小等。如理應思。

第三略示勝能分中。七頌分三。初兩句總標。次五頌半別釋。後一頌總結。初中有兩門四義。道謂菩薩萬行。元者首也。由信為首萬行隨起。梵本云布。曾凡(蒲含)伽摩。此云導首。俗云行顯是也。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者。准梵本。母有三義。一能生。二守護。三長養故。梵經云。母所生者。守護長養一切功德。此信於功德為母亦然。

次別釋中有二十一種勝能。謂初半頌有三義。上句兩義。一能斷疑。二度愛流。梵本愛字亦是病義。謂喻貪惑智。下句一義。謂能示涅槃對二乘涅槃故。云無上道。道即果也。故梵本云。憩忙布囉寫。此云安隱城。謂大涅槃城。即果也。從此異已下二十句。每一句為一勝能。初明信體無偈今心王淨。二信於諦寶故。滅慢於眾生及三寶。三七聖財中信為其首。由信修善生德故。後名藏。即十藏中信藏是也。四修諸正行由信受行。五由信於施福而能放。六由信佛法不思議故方能趣入。智度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慧能度故。七由信知波羅蜜增長。彼所修德八萬行成就。由信為根故到佛地。九於五根中信為其首。解因順習得明利故。十五力之中信亦為首。餘如根說。十一於所對治信妄倒無體。於能治道。信與所證。體非即離。如是斷惑。如是證理。此即皆由信為本也。十二佛為究竟歸故。專向由信。十三信唯識理故不著境界由信。十四信生死為險難無安隱故。離難由信。十五信佛十力。不受四誑故。超天魔路。於見修道。各隨對治故。超煩惱魔。於等覺位。捨有流善法及變易根故。無死蘊魔。路者是彼行處故。十六解脫即是出離涅槃。道是其因。由信生慧。慧是了由之體故云示現。十七信佛無礙境界之德。成金剛種。十八由信佛菩提。修菩提行。外增上果。由內行成。內行既由信能生長故。依果亦同。內行生長。十九由信藏喜常能觀察理事。理事二無礙相故。得佛智漸漸增益。二十有二義。一者一切諸佛皆由信為根本成佛出現。二者由所應機信根熟故佛方出現。

三總結中二。初半頌法說。謂資粮等五位行中。此信行終即住初心。資粮位攝故。於行位次第之中。信在最初。為後之本。本故勝也。若無此初。後皆不有。故云最也。十信已上。於無礙境界。信不為難。在具縛地。即能信向故難得也。後半頌喻況。世間中者。言總意別也。雖言世間。意在人間。摩尼難得。唯輪王現。方有此寶故。喻行難得。准梵本中。此頌更有一句。云如鷄菩梨師子王。亦如摩尼世難得。釋曰鷄菩梨者。謂但有師子頂上毛卷如旋華華形者。則已難得。況後是王者。倍更希有也。第四所具行位分中五十頌半分三。初明所具行。二若為諸佛下明所具位。三菩薩勤修下結歎功德。初中八頌半分二。先四頌半明德。三寶以成諸行。後四頌明依信展轉以成諸行。前中初二頌信佛故成學戒行。於中。前一通辨學戒能具一切德。後一別顯戒與學處成德各各異。然學處之名有二種。一通。二別。通謂戒定慧三俱得攝學。別即唯局持戒方便。謂先習學。解持犯相。名為修學。依解起行。名為持戒故。此以地喻學處。以本顯持戒。解行同異。猶墨路鑛道爾。次一頌明信佛故成供養行。次一頌信法故成求法無厭行。次半頌明信僧故成不退行。後依信展轉成行中。四頌。一成根力堅明行。二遠惡近善行。三廣大善因行。四勝解依護行。皆具二種故。成八行可知。

同类推荐
  •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ounterpane Fairy

    The Counterpane Fai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国宝新编

    国宝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坚瓠集

    坚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四泥犁经

    佛说四泥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她身着龙袍

    她身着龙袍

    七年前,她卑若蝼蚁,一步一磕头,于众目睽睽之下,爬过层层阶梯。七年后,她归来了,盛京。她注定了要倾覆沧澜。她将成为名垂千古的帝王。
  • 就叫姑娘,你好

    就叫姑娘,你好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远离家乡的普通毕业生姑娘,辗转到宁波接触服装,开始从基层努力,一步步做到高层管理,而后放弃工作,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创立自己服装品牌的过程中,感情、事业的纠葛。
  • 养正遗规

    养正遗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唯有爱,让我们相遇

    唯有爱,让我们相遇

    孪生姐妹樱桃与谷雨,自小貌合神离。谷雨在姐姐优秀的阴影下闷闷不乐,樱桃却在一场事故中死于火灾。谷雨自此陷入心魔,在自我与樱桃的双重人格中长大。后来谷雨遇到心仪的男人霍思垣,但意外发现霍思垣爱的女孩竟是她童年时的玩伴小七。谷雨使尽手段欲夺回霍思垣,却一次次败于小七。她终于意外发现小七与多年前那场致使樱桃死亡的火灾有关。谷雨在一步步的追查真相与小七的勾心斗角中,恨着小七但又需要着她,而小七对谷雨戏弄却又忌惮。两人彼此敌对、猜疑,又彼此需要、互相温暖。人性之深邃与女性的柔肠和温情中,故事一波三折地发生……
  • 山海笙

    山海笙

    千古李从嘉,百世周公瑾。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
  • oh,我的守护天神

    oh,我的守护天神

    在娱乐圈努力打拼的小透明顾浅浅,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死!而且死后居然还重生了!可重生后的世界,却完全与她先前的认知不同。虽然她的人生理想没有改变,依旧是为了影后桂冠而奋斗,可与此同时,她还要与隐藏在人类世界中的各种怪物事件斗智斗勇。虽然生活很艰辛,但顾浅浅励志要努力向前!加油吧!美少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价值的实现(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价值的实现(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是否可以这样说,实现价值的真正动力是基本需要的满足。由于它一直被忽视,我们确实有必要承认它至少是这类因素中的一个,并且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在摩尔的著作中详细描述了需要的满足和挫折决定兴趣的几种方式。
  • 霸天武神

    霸天武神

    一王府奴仆,偶得无上魔尊武学妙道,入江湖宗门,他以这样的身份,如何在门派中翻江倒海,泛起波澜?天下悠悠万载,沧海桑田,问谁争武霸天下,唯我墨邪踏苍穹!诸君可愿陪武神霸天下?
  • 结婚照

    结婚照

    刘勇带着妻子阿秀,一路开到民政局门前。他们从车上下来。丈夫刘勇望着阿秀脸上的笑,也笑了。刘勇一边笑,一边红着脸,将一只手从肩上伸向脑后。从家里出来前,刘勇说现在真要去领结婚证?刘勇话说出口,自己先笑了。阿秀望着刘勇红着的脸,恍惚间,想起他年轻时候。刘勇年轻时候,漂亮极了。他们那会儿刚刚订婚,那时他们多大?十六岁,十七岁?他们是在双方父母的约定下定了亲。阿秀记得他们定亲那天,亲戚们说阿秀爸爸喝着酒,就哭了。阿秀订婚,爸爸是那样伤心。现在,阿秀女儿十八岁了。
  • 我这浅显易懂的心和那深沉如夜的爱:沈从文传

    我这浅显易懂的心和那深沉如夜的爱:沈从文传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文学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沈从文的为人和他的作品一样,独具魅力。本书追随沈从文的成长足迹,以及他在文坛的发展与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述说了沈从文、张兆和的爱情传奇,并揭秘了一些文坛往事,全面展示沈从文的创作风格与文学成就,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印刻了他平凡而不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