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1400000026

第26章 学校(上)

太学高帝尚有干戈,平定四海,未遑庠序之事。(儒林传序。)

武帝兴太学。(本赞,徐天麟按三辅黄图云,太学在长安西北七里,有市有狱。)

董仲舒对策曰,养士之大者莫大呼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武帝立学校之官,皆自仲舒发之。(本传。)

元朔五年,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湣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予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厉贤材焉,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棱,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繇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阙,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臣谨按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邪,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亡以明布谕下,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厮中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史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儒林传序。)

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讫于元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林传赞。)

元帝初元五年,罢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永光三年冬,复博士弟子员。(本纪。)

辟廱

武帝封泰山还,儿宽上寿曰,闲者圣统废绝,陛下发愤,祖立明堂辟廱。(儿宽传,师古曰,祖始也。)

河间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景十三王传,应劭曰,辟廱明堂灵台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廱,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容,以风化天下,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廱,案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及王莽为宰衡,欲耀众庶,遂兴辟廱,因以篡位,世祖中兴,乃营立明堂辟廱,显宗即位,躬行其礼,养三老五更于辟廱,威仪既盛美矣。(礼乐志,徐天麟按三辅黄图,汉辟廱在长安西北七里,河间献王来朝,献雅乐,武帝对之,三雍宫即此。)

平帝元始五年,刘歆孔永孙迁平晏四人,使治明堂辟廱,得万国欢心,功侯各千户。(恩泽侯表。)

郡国学

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斋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循吏传。)

元帝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儒林序。)

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本纪。)

何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本传。)

图书(上)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收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艺文志,下同。)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地宣元,有施孟梁邱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邱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于学官,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今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人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离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愈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

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资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及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寝以益微。

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与左邱明,观鲁史记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丘明论本事而作传,及末世,有《公羊、穀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傅之,各处在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故文字读皆异。

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三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篇。

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

同类推荐
  • 粤逆纪略

    粤逆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

    佛说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俗说

    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请问经

    天请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景善日记

    景善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乱世大学太子求录

    乱世大学太子求录

    现代人梁炯,回到古代,完成了肖想已久的壮举——建立古代的大学。这所大学致力于培养集医毒、间谍、格斗、乐理、农工、鲁班等全方位一体化人才。这里有宿舍,食堂,蹴鞠场地,阶梯教室。总之,梁炯觉得,他可以在这里一展抱负,让乱世提前进入结束进程。
  • 王爷别闹了

    王爷别闹了

    他,是权掌一方的王爷,她,只是小小民女,被迫烙上他的专属奴印,被他狠狠地折断羽翼,只为要让她臣服于他,一次次的斗勇斗智,互相算计,伤心伤肺,她只当是他一场玩闹,只要心不沉沦,谁都不能奈她如何。然而,她未赌先输,一如反顾爱上他,她该随心所愿,还是远离他远离伤害?他的爱,究竟是阴谋一场,还是内藏真心?为什么在她眼前光明正大迎娶新妃,拿她当何物?他大婚那日,她把心埋藏,她的远离,却让他看清自己的心……
  • 重生相府三小姐

    重生相府三小姐

    她,穿越成青菱国相府嫡三小姐,不受宰相父亲待见,府里姐妹也欺负她。本和清河王爷有婚约在先,庶出妹妹却抢了她的未婚夫,夺夫之仇不共戴天……对她好的人她会好好珍惜,对她不好的人她要以十倍百倍还回来,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纠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毁炎传

    毁炎传

    仰望星空,才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的大,那一个个的闪亮的点,基本上都比我我们脚下的地球还要大。这时才发现人类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到无法用文字来形容。
  • 追寻潘多拉

    追寻潘多拉

    传说中,古老的埃及,有不死的法老,遥远的东方,有开天辟地的仙人,而我们,有降下神谕的天使,这些我曾以为都是笑话而已,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一个活着的狼人,他口吐人言,有着惊人的力量和敏捷,历史掀开了一角,让我窥探到一丝丝真相。因意外和传说中的宝藏连接在一起,追寻隐秘的历史,寻找和神并肩的力量。成为孤独王座上唯一的王。第三人称,东方主角,非正经主角
  •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