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2600000022

第22章

第三分别因果中。有二重。初依十二支次第相望为因果 三唯是因者。无明爱取。发业润生之根本故 二唯果者谓生老死。是前十支所生果故。此重依三杂染及种现之因果。所望别故 总束缘生为因果者。略有五重。一等起门。谓前前为因。后后为果。即此初言初一唯因等是 二本末因果。此第二亦是。烦恼为本故。三唯是因等。此下亦云前六支及爱取有是因分。后二支为果分。受通二种。亦依本末以辨因果 三异熟非异熟因果。五十六云。又现世果所摄五支。及未来果所摄二支。总名果所摄缘起。当知余支因所摄缘起。中边上卷亦云。因杂染者。谓烦恼业分。果杂染者。谓所余分 四熟未熟因果。对法论云。因时有能引所引。即前七支。于果时有能生所生。谓后五支。谓由无明成熟爱取彼增长故。行等六支熟名有故。生老二支是所成熟 五分位因果。即前生引二因云。能引及能生。合十支名因。后二支为果。唯识亦云。十因二果定不同世。虽诸门说五义不同。所望有殊。理无乖返

四三是独相行等是杂相者。成唯识云。无明爱取说。名独相。不与余支相交杂故。余是杂相 谓能引爱非爱果者。体即行支。未润已前名引因故 及能生趣差别者。谓即有支。由行被润。转名为有。能生支故 识与名色六处一分有杂相者。显此三支有二种杂。一现为果时。与当果杂。后门杂是。二因支相望。自体亦杂。今问此事。谓即一识得名色六处三种别名。触受非识。故不问杂 依杂染者。谓识支。谓前文说。由邪行故令心颠倒。颠倒现识既熏种子。即名色支 依润时者。即识种子。为爱取润。初结生位。名名色支 依转时者。即此名色六根起时。名六处支。非六处等全唯是识。皆有识故。是故成杂 别显苦相者。识等五种。生现行位。显三苦相。名生老死。现在因苦相犹未能显。名识等五。至现行位。显此五种所引生果前后位别。名生老死。故言及显引生差别因

释经中。缘起和合起缘起及缘生。谓诸行生起法性是名缘起者。能令诸行生起法性名缘起。所生名缘生。故对法云。因名缘起。果名缘生

五四谛摄中。此说七支皆苦谛。已说余五支。唯集谛说。欲显二谛体差别故。非五支全是集谛。成唯识云。皆苦谛摄。取蕴性故。五亦集谛摄。业烦恼性故。逼迫是苦义。一切皆是苦。招异熟故。是集义故。五亦集谛

六诸支相望为缘之中有四。一次第为缘。二释有支。三问业用多小。四问为缘宽狭 谓由无知于随顺诸行法中等者。不善意行名随顺行。无明俱时。为刹那等起。故名俱有覆障。由五恶见恣情放逸相应无知。此缘见起。非亲缘行。故与恶身语行为无间缘。或由身边见等相应无知。为无间缘亲引诸行。若诸善行。由无明引。为久远缘。由迷彼果起初二思。后方起行。故成久远灭缘。建立当果。此说二行差别发义。亦得与善行为俱有缘。刹那等起非正发业。故此不说。如是等义准应知

行与识为俱有缘者。异性招集故。现行行望次后识种。为无间缘。非种子行。恒俱有故。识望名色等。皆依现行当果位说。不尔唯应有俱有缘 受望爱为久远灭缘。谓由受境后起爱润。当来果生。故名建立当来难解脱等 爱望取为俱有缘。云由贪俱行于随顺取法中欲乐安立者。谓爱与能取实不同时。所取所为取。取之因缘。与爱俱有。故爱望取成俱有缘 取望有为三缘 又能引发彼果功能为久远缘者。此望初生。非后相续。将死我爱望诸界初起时。有隔正死一念。故为久远缘 有望生为三缘。云熏发彼种子者。由昔业熏识等种故。今名为有而生现果。故成俱有 虽久远灭而果转者。如初润有。望初生果转故。成久远灭引发缘。隔正死时故

有支有二种中。初唯业有。后六为有。由取滋润转名为有。称为摄受

即此业用及于各别所行境中如其所应所有业用等者。对法论说。谓无明支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有愚痴二与行为缘乃至生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名色等起。二与老死作缘。如是诸支皆有二业。其彼第二业。即此业用。上来所说三种缘是。及于各别生境中所有业者。即彼初业是。彼说老死亦有二业。一数令有情时分变异坏少减故。二数令有情寿命变异坏寿命故。此中唯说前支与后为缘故。无老死缘。不相违也

七释经。此有故彼有等四句。初显无作缘生。唯由有缘。果法得有。非缘有实作用能生果法。故言由未断缘余得生义。二显无常缘生。非无生法为因。小所生法。而得成立。后二显势用缘生义。谓第三虽复诸法无作。第四虽复诸法无常。然不随一法为缘故。一切果生。以诸法功能差别故。作如是说 或第一破作用缘生。第二破常住缘生。第三显势用缘生。第四破不平等缘生他作我受果失

八四句分别中。非必是支。泛说彼故。无明第二句。不说有覆无记别报业果者。略故。次第二句。不说有覆无记识亦尔 或有是爱非受为缘。谓希求胜解脱及依善爱而舍余爱者。善法欲类。名希解脱爱 及一切善爱厌舍贪爱者。非顺爱受为缘故生。非爱俱时及先无受。无顺爱受故。说非为缘。不相违也。理实此中应顺后句。诸是爱者必缘受生。有受为缘而非是爱。谓后余支

九。无明及彼所起意行若有一分等者。其十二支。皆障正见正思惟等。今说胜障。但说无明及染意行。并意行有障正见等。身行语行。及色有一分。障正语等 其正念正定以余有支为胜障者。谓除无明行全有一分。余九支一小分。障正念正定。今言余者。全说九支。此有二释。一云由前三支说正慧身及戒身故。余九支相从总名障正定等。理实唯应说爱取二。障离欲道正念正定。二云定身者是心学。识支是心。名色六处生及老死。并有心体故障定身触受二支是心所。有并名中色。及前五处。从识总说障正定身。爱取二支。障离欲道。正障定身。此说正见正思惟正精进。为慧学。正语正业正命。为戒学。正念正定。为定学。成唯识论。六波罗蜜与三学相摄中。或云精进三摄遍策三故。或依初学为论。故云精进唯戒。守护戒故。今依久成。以精进助成见胜故。唯慧身。正念顺生正定支故。故定学摄。由念明记心专注故

十四唯杂染品者。谓无明爱取及识。心颠倒故。即识种子由业熏故。或第四是老死支。老死位中。不能修学。故与染名。识等五支。准生支说。此等六支。实非染净。随总别业果得因名。成唯识云。三唯是染。烦恼性故。七唯不染。异熟果故。会此文云。七分位中。容起染污。假说通二。余通二种。故此唯染说为四支者。或识或老死。假得染名。唯识据实。亦不相违

十一何等无明不有故中。有三种发起缠随眠无明者。发起。谓发业无明。此通相应不共缠。谓润生无明。多唯相应。此二俱现行。所熏成种名随眠无明。由发行无明。以一切无明为根本故。此中通说润生无明 又行当有支。无明当爱取。故此通说 又此三种发起为总。此中有二。谓缠随眠。总别合论故名三种。发起之体相应不共。即四为三。此三总灭故。彼发行别无明灭。彼灭故行灭。此释通说发一切行之无明。不尔者。润生无明未灭。何故发行即灭 又有三种。发起缠之随眠无明。一能发起缠。二能发起相应。三能发起不共。此三皆缠。初缠是总。后二是别。故发此现行之随眠无明有三。由此三随眠无明灭故。彼现行无明灭。现行无明灭故行灭

又三。谓三界。三界之中发现缠之随眠无明灭故。现无明灭。现无明灭故一切行灭。无明为首独说三界

行中。于自相续中已作未灭者。谓意行 又由意行故起身语行者。身语二行。由此三行故识有 彼无故彼缘识亦无等者。谓种子识。以行为缘。行无故种识无。行若全无其识亦无。或此种子识全无故。现识亦无

何等受不有故爱不有乃至加行缘识道理者。问受是果。爱是烦恼。行是业。识是果。全不相似。云何类同。答行与识。果业异故。异性相望。今受与爱果。或虽别异性。亦同故指无别。如从业生异熟。异熟生烦恼。为类同故义不相违

十二八门缘起相摄中。三门是彼所显者。总也。于此三中。二是一分所显 谓内识生门自业所作门者。内识生门。识依根起。谓是诸识为体门 自业所作门。业招异熟。有唯别报故言一分 缘生有三。一自性缘生。谓第八异熟识。缘生自性故。二受用缘生。谓六识身。受用境故。三爱非爱道缘生。即十二支。其识生门。依根缘境。乍似受用缘生。自业作门。乍似自性缘生。一全即是爱非爱道。其外稼成熟。器世。诸食任持三并外器故。非缘生体。清净威势。与缘生相违。故亦不摄。虽解脱分善等名清净门。与流转为违害缘。又非顺益故亦不摄。逆流转义如缘起经

十三五过患者。一我见为本。因此所起三际断常。并邪见为三。六十二见中。随其所应。缘于三际。起常断见及邪见。故第五即于此见。猛利坚执取之为胜。怖畏涅槃现在不得。即是见取。或是邪见五现涅槃论。此五过患。谓起四见。唯除戒取

十四九实三假者。谓后三。成唯识云。已润六支合为有故。即识等五三相位别。名生等故。下品名爱。上品名取。故皆是实

十五五唯一事。余非一事者。彼云谓无明识触受爱五

十六一是所知障因者。前说惑业苦摄十二支。已辨十二并烦恼障讫。佛地论云。若一百二十八烦恼等。若所发业。若所得果。皆烦恼障。故此不问。唯问所知障。谓无明。无明为法执无记慧因故。名所知障因。理实所知障。与烦恼障。无明为因。唯识云。彼实用此为所依故。今说发业无明迷理增故。彼俱有故。为智障因。亦不相违。又由此无明。发业招生故。后后所知障。展转增生。无明是本。独说为因 十七五能生苦者。谓无明行爱取有为五 胎藏苦者谓识等五种子故

十八前六及爱取有为因分等者。由受为果。发润生惑。为因之位。说从触生。两际既殊。故独名杂。又为果在当生。为因在种子。两际既别。他生生他有异。余即不尔。皆纯因果。依于本末辨因果故

十九谓前六支能生前果等者。爱非爱境界。谓顺违境。缘此境受名之为果。由爱非爱境界为所缘缘。生能缘受。故受名果。谓前六支为因。能生此受果故。为受非境。而起前六。谓行与受为因。无明能发于因识名色。六处与受为依。触能生于受。随其所应故说能生。其爱取有三。能润所润为因。能生五趣体果。唯受一支。能生二果。谓现受种既被润已。能生现行受。名生前果。行所引发种。生未来自体。名生后果。或前后刹那自类相生。名生初果。在种未润。远作引因。生当来世生及老死。名生后果

同类推荐
  •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安书事

    长安书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运气要诀

    运气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苌楚斋五笔

    苌楚斋五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rand Babylon Hotel

    The Grand Babylon Hot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培训员工高效落实能力的经典读本,打造优秀组织基业长青的通告法则。像军队学习,把落实的种子植入成员的血液。并转化到日常工作的行动中,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落实型的企业,它拥有的员工就是落实型的员工,它也就成了长久屹立于优秀企业之林的“常青树”。
  • 入党培训教材(2019年版)

    入党培训教材(2019年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有关要求,本书根据党章要求,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最高理想和目标、党员的权利义务等方面对党员标准进行了阐述,并对发展党员的程序进行了讲解,附有文书范例和党章原文,并附测试题,对贯彻党中央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 舞蹈与传统文化

    舞蹈与传统文化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同生共存。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每走一步,都有舞蹈的足迹。中国的文明因舞蹈而多姿多彩、熠熠生辉,舞蹈又以它独特的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与活力。在舞蹈中看文化,在文化中观舞蹈,作者以生动流畅的笔触,结合流传的历史故事和经典的舞蹈佳作,深入探析中国舞蹈与传统文化之间密切而又微妙的联系,从中我们既能获悉古代的乐舞风尚和舞人传奇,感知中国舞蹈的辉煌与美妙,又能领略华夏礼乐之邦的非凡风采和气象,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 陌少的后世宠妻

    陌少的后世宠妻

    一次意外,让多才多艺全能助理李千雪触碰了时空之门,跌入了梦境般的时代。那个经常被她嫌弃的娱乐公司总裁陌羽,却成了一个清风霁月、对她不屑一顾的禁欲系二少爷!二人成婚还是被女方各种阴招逼迫而成!而她死心塌地追了五年的人气偶像于白,到了民国,却成了赫赫有名的戏剧大师,并且二人还有着一段纠缠不清的曾经,相爱相恨。如果只是一场梦,她真的想快点醒来!这个时空一点都不好玩!甜宠文,不是很霸道的总裁文!欢迎入坑!
  • 我要抱到你了

    我要抱到你了

    主要讲述每一个不同的主人公的经历和故事。
  • 二次元中的玩家

    二次元中的玩家

    挂机挂到火影,重生为宇智波一族的烈士后代,携带着系统成长,游历着各个世界。目标:搞事情!搞事情!搞事情!新手,勿喷,写的不好,见谅。
  • 剑侠校尉

    剑侠校尉

    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执政期间,开创了仁宗盛治,一时间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武学在这段时间内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当今武林高手辈出,共发展出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孤儿林庆,偶然被发现是一个不世的练武奇才,故事就是从他身上展开的……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暴富游戏

    暴富游戏

    从小穷到现在的吴志气,深信一句真理:唯有暴富,方能解一切忧愁。
  • 马云:男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

    马云:男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

    马云激情创业20年,一路走来有失败,也有委屈,但他最终都能迎难直上,用自己独特而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和战略让阿里巴巴转危为安。他的胸怀与气度值得每一位中高层管理者学习。